首页 > 民俗文化 > 传统节日 > 中国居家养老展望和调查

中国居家养老展望和调查

时间:2016-03-03   来源:传统节日   点击:

【www.gbppp.com--传统节日】

中国居家养老展望和调查(一):居家养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试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体制都没有跟上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发展中国家。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照料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翻,20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上是十分罕见的。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020年、2030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15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更新时间:2015-04-22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管理体制都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发展中国家。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照料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1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2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5年到22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5年前后提升到3%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提高到3%,仅用不到5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万,预计到22年将翻一翻,2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2年、23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1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

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198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l2.8:1,24年锐减到3:1,养老负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325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84%,而发达国家约为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四是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都将进入社区,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已成必然。这就要求社区承担起健全老年工作机制、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老年活动项目、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等任务,迫切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但我国的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社区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亟待快速提升。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日期:2013-4-3 文章来源: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文章录入:李金金 [ 关 闭 ]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已进入快速人口老龄化时期,老龄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快速递增。随着“低保”救济、“五保”供养的标准提高和政策完善,特别是“新农保”朝着全覆盖和逐步提高支付标准的目标强力推进,农村老年人口的经济保障状况将有根本改观。与此相比,农村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愈加凸显。在统筹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面临巨大压力,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与社会养老资源供给矛盾突出。这个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直接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保障问题的研究,探索和健全适合安徽实际的养老服务模式,应成为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国内农村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农村养老服务工作逐步成为各级政府民生社会事业的重要内容,各地在城市养老服务工作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一系列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养老服务方式,有力保障了农村老年人的基本权益。

陕西省榆林市探索推广“邻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由村委会组织有爱心的妇女成立“邻里互助服务小组”,定期上门给邻居老人开展家政服务。

河北省唐山市探索总结出整合医疗资源的医养结合模式、依托村民中心的日托式养老模式、新建社区配备养老设施的养生社区模式、利用专业养老机构延伸服务到社区(村)的连锁经营模式、农村互助养老等五种模式。

河北省保定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出将县光荣院、中心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军政服

务中心、优抚医院等合并整合的“五院合一”模式,取得很好成效。

安徽省合肥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健全养老服务设施,形成村级养老服务活动中心,为农村老人提供较完善的养老服务场所和精神家园。宣城市还发挥老年协会作用,积极构建老年人的“好家园”。长丰县在每个乡镇都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并将结合新农村建设,逐步扩大农村为老服务工作面。

江苏省苏州市架构“9064”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即“十二五”期间全市90%的老年人享受由社会化服务提供的自助养老,6%的老年人享受由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组织提供的互助养老,4%的老年人享受由养老机构提供的集中式养老。

重庆市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依托财政建立适度普惠的家庭养老补贴制度,既发挥了家庭养老主体功能,也凸显了基本养老服务的公益性质。

二、国内农村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目前,国内不少地方逐步认识并重视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多样化探索,一些地方还总结了不少经验,并形成了一些日渐成熟并值得借鉴推广的养老服务模式,创造了进一步探索和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基本经验。

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或村委会,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针对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形成的一种主要养老服务模式,适合于经济较发达的城郊地区。近年来,全国老龄办、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开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5.3万个。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居家养老扶持政策,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队伍和信息网络建设。

目前,推广这种养老服务模式的地区很多,办法也很多,如老年食堂服务模式,通过自主开办老年食堂或委托就近的饭店、小吃部,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托老所服务模式,通过设立床位供老年人日(晚)间休息;家政服务模式,通过组织志愿者队伍或者委托理发店、洗衣店、小型超市等服务实体,为老年人提供保洁、洗浴、洗衣(被)、代购物品、理发、疏通管道、家电修理等服务;医疗保障服务模式,由乡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定点定时为老年人免费作基础医疗体检,定期组织老年人保健知识讲座,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精神慰藉服务模式,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通过村干部、党员、老年人协会、志愿者、结对单位等资源,组织各类文体、教育、娱乐活动,以助老结对、银龄互助等形式,上门开展定期看望、聊天读报、心理咨询等服务。

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比较成功的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比如浙江、北京等省市。以浙江宁波为例,其主要措施有:一是完善服务设施。一方面,结合新农村建设,主动与相关部门包括村委会沟通和协调,争取在农村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开发和建设上给予尽可能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在老人居住相对集中且有较大服务需求的村落,新建或改建具有日间托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另一方面,注重充分挖掘、整合农村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村文化宫、村民学校、老年人活动室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利用各类服务设施的功能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二是整合服务资源。首先,充分发挥好以老年人协会为代表的农村老年群众性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动员和组织协会中低龄健康老年人投身于居家养老服务各项工作。其次,注意调动和组织行政村附近现有的诸如医师、教师、党员、团员、个私商户或企业等各类服务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义诊或保健讲座、戏曲教学和家政服务等各类为老助老服务活动。三是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专职服务队伍主要是乡镇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以及社会上招聘来并经过一定业务技能培训的农村妇

女为主的专职服务员。专职服务队伍人员稳定,服务专业,以有偿或低偿服务为主,目前主要为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困难老人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兼职队伍是数量庞大的志愿者(义工)服务队伍,主要是由农村党员、老人邻居、热心人士等组成,并以低龄健康老人为主体。志愿者(义工)服务队伍主要通过结对帮扶、定时定点、邻里守望等方式,为有服务需求的农村居家老人提供安全看护、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的无偿服务。

2.互助养老服务模式

互助养老是目前农村养老服务最常见的一种模式,也是最可行最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服务方式。各地区互助养老的名称不同,如河北、吉林等地的“幸福大院”,陕西的“邻里互助”等,但各地区的基本做法相似,均以就近建立(新建或改造)集中居住点为依托,以互助服务为核心,形成一种介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之间的灵活方式,让老年人既不离开乡土,又能获得相对规范的照料服务。

河北省结合农村实际,创造性提出“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幸福大院”模式,取得良好成效。集体建院,即由村集体出资或利用集体闲置房屋进行整修改造,建设互助幸福院。村集体承担水、电、暖等日常开支;县财政对幸福院的生活配套设施和添置设施及日用品进行补贴。集中居住,即本着子女申请、老人自愿的原则,凡年满60周岁、生活能够自理的独居老人,由其子女与村委会鉴定协议后免费入住。孤寡老人和五保户自己提出申请,村委会研究后入住。自我保障,即入院老人的衣食和医疗费用由其子女自行承担,五保老人生活费由县财政负担。互助服务,即由年龄小的照顾年龄大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差的,彼此互助,共同生活。也有的地区采取政府出资聘请农村妇女或入院老人的亲属帮忙照顾或提供基本生活服务。互助养老模式顺应了养老服务社会化需求,有效利用和适应农村养老服务资源,比较全面地解决了政府、社会、家庭在养老服务上的困境。首先,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村集体经济薄弱,面对养老人群日益扩大,往往捉襟见肘,互助养老利用村集体资源,财政适度投入就解决了众多老人养老问题,一举两得。其次,农村家庭子女有心养老,但难以整日陪伴,服务也不专业,互助养老采取集中供养服务,起到了让子女放心,让老人舒心的效果。因此,在目前农村养老服务刚刚起步的局面下,这种互助合作养老服务形式是切实可行的一条路径。

3.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基本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新格局,是完善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公办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机构养老,兴办了一批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十一五”末,全国各类养老机构近4万家、床位314万张,收住242万人,比“十五”末增长了71%。机构养老已经成为我国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有力补充。与其它养老模式相比,机构养老集中了较多的财政支持,有更加优越的物质环境和养老服务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娱乐等全方位的服务。机构采取的集中供养方式便于老年人开展多种社交活动,丰富闲暇生活,其服务更为系统、专业。在地方,公办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是各级政府的硬任务,我省正在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要求“十二五”农村五保对象和孤老优抚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以我们在安徽马鞍山市调研的情况看,该市太白镇长江老年公寓是一家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建成于2008年,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周到、环境优美,可容纳老人500人。公寓采取收费服务方式,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娱乐、健身等服务,把老人区分为生活能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和特殊服务等五类,标准不同、服务不同,满足各层次需求。但从入住情况看,主要是孤寡老人和部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

中国居家养老展望和调查(二):2015-2020年中国养老服务现状专项调研分析报告

博研咨询常规行业研究

常规行业市场研究介于产业研究与市场研究之间,糅合二者的精华,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一般来说,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研究行业的宏观背景、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生命周期、该行业在整体宏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各自的发展演变方向与成长背景;

研究各个行业市场内的特征、竞争态势、市场进入与退出的难度以及市场的成长性; 研究各个行业在不同条件下及成长阶段中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模式,给企业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根据当前全球咨询产业划分,顶级服务是战略咨询(国家级项目),高级服务是顾问咨询(企业巨头项目),普通级服务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大众型研究资料)。

一份标准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应至少包括:行业概况,产业格局,竞争分析,发展历史、现状、趋势分析等。其中,数据占据30%-45%的价值比例,分析研究占据50%左右的价值比例,其他内容占据少于10%的价值比例。

因此,作为大众型一般类的研究资料,行业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教导企业或投资者如何进行具体的营销操作或战略规划,而在于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若干方向性的思路和选择依据,从而避免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常规行业研究报告对于用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如果您现在身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平时工作的忙碌使您没有时间来对整个行业脉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一份研究报告会让您对整个市场的脉络更为清晰,从而保证您重大市场决策的正确性; 如果您希望进入这个行业投资,阅读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您系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最快最好的方法,让您更加丰富翔实的掌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以及相关信息数据,使得您的投资决策更为科学,避免投资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swh/214048/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