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中华杂文网

中华杂文网

时间:2018-08-11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中华杂文网 第一篇_我的杂文情结

今天,按照以往惯例,我是要照常登录《中华杂文网》投稿后台管理系统,准备投今天即兴而作的一篇文章《早晨赋》。虽然我自知这篇文章有点抒情散文味道,上刊可能有点问题,但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因为这篇文章也不纯粹是散文味道,在散中加有杂议,可以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篇杂文。按照《最美的杂文》一书上面的文章标准,我是感觉自己在赋中糅合了多种风格,加入了多种营养,不止补充维生素,而更补充的是杂文需要的钙元素。不管中不中,我是喜欢杂文网编辑的审稿,也更喜欢《中华杂文网》那一种办刊风格思想的,艺术的,大众化的的文艺标准,它就像一道路标指导着我创作前进的方向。

每每打开《中华杂文网》,思想的,艺术的,大众化的字眼就会蹦进眼球。细心深思思想的,艺术的,大众化的的文艺标准,我觉得《中华杂文网》真是一语中的。是啊!杂文毕竟是一门艺术。杂文不仅是批评,不仅仅是把道理说清,其实更注重的是把道理要说好,说清道理是大多数人很容易做到的,但是要说好道理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因为杂文是艺术,把道理说清才是基础;而把道理说好,说妙,说得有文采,说得既让人乐于接受,又让人感到爽快,痛快淋漓,解馋这才是杂文要做的至高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是要懂得创作的思想,而更重要的是要多读那些经典的富于杂文味的好杂文。当然,我个人以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好杂文确实不少,但是任何人要和鲁迅先生相比,恐怕都要差得多。

思想的,艺术的,大众化的这些标准无不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得到充分的体现。读鲁迅先生的杂文给我的启示是:写好杂文更需要一种思想高度,而要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就不仅仅是一点个人的才情,而更需要写作者具备宏阔的历史视野,古今中外,文史哲经,诗词曲赋,天文地理,诸子百家,儒墨法道,甚至阴阳纵横之道等都应该略知一二,甚至有些要精通,不然写作起来就容易有捉襟见肘,江郎才尽之感,这里包含着学识,才情,胆识,睿智,犀利等等。

我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味极浓的文章,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幽默,诙谐,机智,不仅具才情,而且更具思想的力量。鲁迅先生那些短而小的杂文有一种穿透中国历史文化的力量,也有一种利刀剜除腐脓的肌肉的疼痛感和爽快感。不论什么时候品读鲁迅先生的文章,都觉得那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他那逻辑严密的剖析,他那文采斐然的言辞令人读后有一种辣而爽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中华杂文网》提倡的思想的,艺术的,大众化的杂文风格,其实这样好的杂文的风格,与其是杂文网的风范,何尝莫若说是《中华杂文网》秉承了鲁迅杂文的风范。

也许是坚持这个原则,《中华杂文网》上发表的一些杂文的确篇篇都是值得一读的佳作。作为杂文网的一名读者和作者,我几乎是每天都要浏览阅读上面的文章,常常感觉受益匪浅。看着杂文网每天更新的文章,我亦手痒,于是也每每做些杂文,尝试着投稿,期待着编辑的审核。当我有些文章火候不到,缺乏思想深度或者缺乏艺术表达力时,编辑都会毫不留情的淘汰。编辑审稿的严肃性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提高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的重要性。这就逼迫我要不断地向名家学习,尤其是向鲁迅先生学习。在经过大量的阅读积淀后,在经过思想的锤炼和艺术的充沛熏陶后,我的文章发表率越来越高,截至目前,我在《中华杂文网》里已

经发表了三十一篇较高质量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好多都在高端媒体《新华网》《光明网》《中国作家网》发表过,有些也被国省级报刊发表。

在权衡来权衡去稿件的日子里,《中华杂文网》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审稿极为严格的,而编辑的眼光和水平也是毫无疑问的,这让我在茫茫文海中似乎找到了一位良师和益友。如诤友一样,《中华杂文网》淘汰劣质稿件,毫不留情。正因为这样,《中华杂文网》不断地打造着网络精品,它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文章的妍媸,也更像杂文网所提倡的风范那样,以思想的,艺术的,大众化的标准来衡量你,熔冶你,艺术水准不够,绝不勉强,做到宁缺毋滥。这真是一块磨砺你思想的砥石,也是一把激励你一步步提高艺术水准的利剑。

《中华杂文网》,了不起的中华杂文百花园。可是当我看到你关闭了投稿后台,我就感觉自己失去了一位至好的朋友。在当前十八大之后高悬惩治腐败的利剑的时候,应该也正是《中华杂文网》发挥媒体声音,响应党中央的声音,革故鼎新,激浊扬清,团结广大杂文作家向一切丑恶宣战,向一切腐败宣战,向一切思想上的垃圾宣战的时候,而这样的声音是多么的宝贵和无价,然而在舆论需要之时,需要继续发挥鲁迅先生的脊梁精神的时候,杂文网的停止运作无非是让广大杂文读者和广大杂文作者感觉失去了一块很好的园地,一位很好的朋友,真是遗憾之极!

看着《中华杂文网》的公告,我默默的伤心,何时再能重享昔日退稿与发稿的惊喜,我在热烈中盼望着杂文网的继续运作。我充满希望的看到《中华杂文网》会在广大杂文爱好者和广大杂文作家的期盼中重新像以前运作,恢复后台投稿系统,恢复勃勃生机,继续发扬杂文革故鼎新,激浊扬清,弘扬正气的猛士作风。我充满希望的看到杂文这一种美而刺的传统艺术会继续继承鲁迅以来的杂文风格繁荣乃至鼎盛。到那个时候,真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愿《中华杂文网》越办越好,红红火火,硕果累累,成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中华杂文网 第二篇_赵鸿琴 幽默短文四则

赵鸿琴 幽默短文四则

【中华杂文网,】

黄金周如是说 赵鸿琴(378546868)

雪糕一族: 随着黄金周的脚步又一次来临,一根儿雪糕又一次开始了它的旅程——甲1元卖给了乙,乙2元卖给了丙„„癸买来一口吃了。雪糕说:“9元价钱不是我,过了嗓子眼儿就没我。” 官员一族:五洲7日4地游,尽览春夏秋冬美景;美中不足:“未能观赏海龙王女儿的芳容。【中华杂文网,】

工薪一族:囊中羞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尽看别人的后脑勺„„一次出游,后悔半年还多。

农民也潇洒:“天上不曾掉馅饼,掉着馅饼出游才划算,上苍报销饭费划得来„„”

商家更坦然:“风月本 无 边,只 要有故事,月亮也可成‘新亮点’。”

马三立说:“逗你玩儿!”?

文章来源:中华杂文网

两 记 嘴 巴 赵鸿琴(378546868)【中华杂文网,】

A君一切都好,唯官运欠佳:一连几次,阴差阳错,均于“官”擦肩而过,为此,妻甚是埋怨,A君亦有自惭意,发誓云云:“不为

五斗米而折腰。”

某日,新官上任,设宴诚邀名族故旧小酌,A君固辞不就。第二天,赴宴者均得官, A君自然“涛声依旧”。

A君更惭,于拐角无人处,对准自己的脸,猛抽两个嘴巴:“叫你不馋?!叫你不馋?!

文章来源:中华杂文网

昨天 今天 明天 赵鸿琴(378546868)

昨天大学毕业当教师月工资60元,今天2800元,明天可能长到8400元。

昨天自己读大学4年花了900元,今天女儿读大学4年花了9万元,明天外孙读大学4年可能花到90万元。

昨天父亲给我盖了4间房花了4千元,今天我给女儿买了三室一厅花了40万元,明天女儿给外孙买三室一厅可能花到400万元。

文章来源:中华杂文网

怎样夸中小学校长 赵鸿琴(378546868)

对一个妙龄女郎,首先夸她漂亮,实在不漂亮就夸她有气质,实在没有气质就夸她健康

„„

对一个在职中小学校长,首先夸他喝酒海量,实在喝酒不海量就夸他劝酒漂亮,实在劝酒不漂亮就夸他逃酒没“商量”„„

文章来源:中华杂文网

中华杂文网 第三篇_中国式的教育掐住了谁的喉咙

中国式的教育掐住了谁的喉咙?18分

【中华杂文网,】

王清铭

①儿子为了买玩具,哭闹着,母亲不买,任性的他暴怒了,用力地揪母亲头发,央求道:“快放手,好痛。”而他更加张狂,伸手掐住母亲的咽喉,母亲憋得满脸通红,有气无力,最终屈服。

②这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故事让人义愤填膺,也发人深省。有人激愤地说:中国式教育掐住了母亲的喉咙,也掐住了社会的喉咙。

③战国时触龙说赵太后,说出一句家教的真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一些父母目光短浅,没有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只一味溺爱。他们把孩子看做宝贝,不明白孩子只是璞玉,要成为真正的宝贝还是需要痛苦的雕琢的。

④鲁迅对家庭教育做过深刻的反思和抨击,他严峻地指出:中国家庭教孩子有两种方法,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是暴主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去了网的蜘蛛,立刻毫无能力。二是终日给以冷遇呵斥,甚至打扑,使其畏惧退缩,仿佛一个奴才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⑤为形象地说理,我把这两种家教法称为“猫羊式的教育”和“虎狼式的教育”。后一种最有名的是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虎妈”蔡美儿,她用“十大家规”严格限制孩子的自由,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训斥孩子是“垃圾”等。这样圈养出来的孩子乖巧听话,但畏惧退缩,如鲁迅所说的“暂出樊笼的小禽”,很难飞出一片自己的天空。这种教育法虽有成功的典型,如虎妈的大女儿考上哈佛大学,“狼爸” 萧百佑说服妻子支持棍棒教育 ,打出三个北大孩子,但更多的是失败的范例。

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猫羊式的教育”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人愤怒地指斥那位买玩具的“羊妈”:“这样的教育,想培养出李启铭、李天一、还是药家鑫?” 无原则的溺爱,结果把真正的爱也溺死了。

⑦女作家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我只能让你跌倒,看着你跌倒,只能希望你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一些溺爱孩子的家长看到孩子跌倒了,会忙不迭地上前搀扶,甚至为了让孩子破涕为笑,骂绊倒孩子的椅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孩子,怎么不会为自己以后的懦弱寻找自欺欺人的借口?

⑧中国式教育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很难说清。更有意义的事情应该是反思和我们的家庭教育,并诊断中国家教的病灶,然后对症下药。我们不能再让中国式教育掐住了母亲的喉咙,掐住了社会的喉咙,最终也掐住我们自己的喉咙! (摘自《中华杂文网》,有删改)

【中华杂文网,】

站在高处的秋天 22分 明晓东

①曦光微露的清晨,我便随着父亲上了后山,那山上有我们一年的收成。沿着露水打湿的小径,我们匆匆上山,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把一地的黄豆拔掉,因为只有趁着清晨的露水,那些成熟的黄豆才不会扎手。一畦一畦的黄豆,一行一行的玉米,在我17岁的秋天却是如此的沉重不堪。

②父亲像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每每到了农忙的季节便疯了似地忙碌着。紧跟在父亲的身后,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却还是赶不上父亲飞快的动作。有时候真想躺在地上不再起来,可是父亲严厉的目光总是一次次驱走我身体的懒惰。那一年秋天,刚刚结束高中生活的我,在一个秋天里悲伤而又无奈地失落着。

③当了一辈子乡村教师的父亲,虽然一辈子没有脱离土地,却培养出了数十个大学生。要强的父亲对自己落榜的儿子彻底失望了,只是默默地低着头干着自己的农活。面对自己一塌糊涂的成绩单,我在这个秋天里,像是一只来不及迁徙的候鸟,在逐渐变冷的季节里惊慌失措,只把悲伤藏在自己的心里。每日跟着一生劳碌的父亲在村人们幸灾乐祸的眼神里埋头劳作,只在繁重的农活中发泄着自己内心的苦闷。

④收完玉米和黄豆,就该种麦子了。那一天背着最后一捆黄豆走下山坡时,我突然晕倒在地上。之后便患上了莫名的眼疾,看东西变得模模糊糊。我只好整日昏睡,把一个秋天弄得悲伤而又绝望。好在从小就疼爱着我的奶奶,用开满山坡的野菊花熬成汤喂我,用烘干的野菊花装枕头,来驱赶我身体的虚火,眼睛便渐渐地好了起来。我又能看清远处的红桦树正在飘落的叶子,和近处滚动在野菊花上的露珠,一个秋天便在奶奶的细心照料下渐渐生出了暖暖的色彩。

⑤我不是伤秋的诗人,却不得不在那一个秋天里为自己的命运伤怀。领着我采摘野菊花的时候,从未读过书的奶奶摘下一朵野菊花说,花儿并不只是只在春天才开放,好好努力,机会是有的,一切会好的。一句话却让我泪流满面。后来,在家乡的野菊花开满山坡时,我离开家乡去了异乡的城市。在漂泊中,我唯一随身携带的就是奶奶这一句朴素的话语。在异乡的秋天,每每孤单无助时,我常常一遍一遍地咀嚼着这句话,直到内心溢出暖暖的亲情,浑身便会生出无穷的力量。这一句话让我懂得了人生不光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春天,也同样会有凄风苦雨伴孤灯的秋天,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不要错过开放的机遇,无论是哪个季节,开放的花儿都一样美丽。

⑥如今,已年过八十高龄的奶奶依然健在,不必再为自己的孙儿的前途担忧,却依然独居在乡下的老家,打发着孤单的日子。有了稳定的工作,我却依旧少有时间回去看她,只在忙碌的间隙默默地挂念。

⑦一阵微风吹过,闷热烦躁的夏天便拖着几声嘶哑的蝉鸣逃离了,远处的山峦由单调的黛青色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我知道又一个秋天来了。我一直相信秋天一定是一位站在高处的画师,用手中的画笔点染,秋色便会渐渐浓了,要不然,天为什么会更蓝了,水为什么会更清了?而我的奶奶,也同样在我生命的高处,像一位隐居乡野的智者,用质朴的道理点化着我的生命中每一个坎坷,温暖我一生的行程。

中华杂文网 第四篇_守望那一抹遐思的天空

我算得上一个文学爱好者么?很多时候,我这样扪心自问。

上学时,尽管我曾经自诩“幼时即善文”,号称有“文字的灵气”和“写作的主动”,并能罗列出跨年段作文、集成式作文、“不以作文为苦,反以作文为乐”等种种事例以为注脚,然而,恰如“那些年,我们写的作文”逻辑,关于学生时代本人作文的“文思泉涌”、“交口称赞”云云,都只飘散在记忆的长河中,断无“白纸黑字”的佐证,在实证的天平上只是“自我陶醉”罢了。何况,学生时代的文字更多的只是“童趣”或者“稚拙美”,与文学的雅致相去甚远。因此,即便是出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考量,我也算不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在严州师范经历了三年教书育人基本功的磨砺和预演后,我按照严师“为浙西山区培育合格的农村教师”的定位得偿所愿,回到自己村教书,完成了从消费者到劳动者的转变。在神往的讲台上耕耘,周边尽是亲切的叔伯姑姨,教室满眼熟悉的弟妹侄甥。那种工作气场,算得上洋溢澎湃,给了我很多的写作由头。随后转移阵地到完小、中心小学、初中,和众多学生一样,过上了寄宿生活。业余的闲暇既多,比较缺乏运动天赋和音乐禀赋的我,便把对春水夏树秋叶冬雪的感知感怀,更多地倾注于笔尖。于晚自习昏黄的灯光下,在夏鸟秋虫“唧唧私语”的陪伴下,用三寸秃笔在方格笺纸上刷刷滑动,看或蓝或黑的文字渐成规模、渐成气候,个中的“臭美滋味”,自是不言而喻。此时,我当具有文学爱好者的雏形之况味了。

约莫2000年前后,技术更新之风终于略略关照了下我所任教的山区初中,学校有了建校历史上的第一台电脑。于是,键盘取代笔具,

屏幕取代笺纸,临屏取代笔耕,渐渐成为文字写作可期的前景。曾经很依赖依恋传统纸笔的我,因了暑期值班,因了“年少情愫的执着”,在一场旷日不持久的失败初恋洗礼下,叙写情感心路的数万字让我在一个短短的暑假,便完成了从传统写作到电脑写作的转变。此后,乘着若干年后学校可以上网的东风,我得以窥知网络上的浩渺神奇空间,更知晓并携带闲暇时间所成之文陆续拜访了临安天目文苑、建德新闻网文学社区等周边县市的网上文学家园。时间渐长,我审核通过的文字愈来愈多,愈来愈成规模,并很荣幸地进入其发文通过写手前十名之列。许是虚拟激励的虚名所致,我的写作激情是益发高涨,拜访的文学网站也开始走出周边往四处拓展,陆续和红袖添香、子归、中华杂文网等结缘,成为活跃会员。不经意间,我陆续堆砌码成的文字就有了100余篇。而那个时间段,我在工作、生活上同样意气奋发,不仅娶妻生子成为家长,而且获评市农村社会骨干教师、县教坛新秀、县优秀班主任等从而跨入较为优秀教师行列。事业、家庭与写作如此密切谐和地统一在一起,真当教人心潮澎湃。如是判断,我应该跨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了。

又几年,基础教育资源整合之风汹涌澎湃,我任教的山区初中如期被裁撤。曾经的山风习习,曾经的溪水潺潺,曾经的鸟鸣阵阵,曾经的书声琅琅,都成为“明日黄花”。在6月底的某个傍晚,已然打点背包行囊的我,回望已然被扫入历史尘埃却浸润了我7、8年奋斗激情的学校,但见落日余晖下,空荡荡的校园,孤零零的旗杆,相映不成趣,寂寥独无语,莫名的感伤、惆怅油然而生。该年下半年,我进

著名的县城初中授课仅半月余,由于暑期的转行招考终得瓜熟蒂落,遂进入机关,开始了转型的跋涉,也为文学写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倘若先前的校园经历属于“窥一斑而见全豹”,现在的机关历练则有了“瞰全豹而寻一斑”的特点,这也为写作由“单一”向“多样”转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假古人之口叙说新人囧事的穿越,借历史名著演绎现实生活的隐晦,用花鸟虫鱼折射人文世界的纷繁,回首盘点过去,让幼时记忆的芬芳花样绽放,凭借杂文、散文、小小说等多种样式,让文学写作诗意徜徉。如是又几年,所垒砌文字篇数居然达300余篇。立于自我陶醉的角度,蔚为壮观也。当其时,我终于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学爱好者了。

今更得厚爱,我得以择文字之若干而集结成册。此乃过往念想的回眸,更是未来憧憬的守望,由是记之。

中华杂文网 第五篇_『老申常谈』团结才有战斗力

『老申常谈』团结才有战斗力

◆ 申正勇【中华杂文网,】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名言是经过战争年代血与火,建设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检验的真理。任何一个组织,如果不团结,则人心涣散,难成合力。在今年的南非世界杯上,上一届世界冠军意大利队和亚军法国队,再一次尝到了搞内讧的教训,双双提前出局回家,成为“名传千古”的反面教材。

在德国世界杯上被中央电视台解说员黄健翔成为“灵魂附体”的意大利球队,这次爆出了主教练里皮在更衣室安插间谍,甚至在球员周围安插耳目,拉帮结派,搞得人人自危。而法国队的内讧更是如火如荼了,从跌跌撞撞的预选赛开始,“内讧”传闻便不绝于耳。来到南非后,最先爆出受法国队主教练多梅内克信任的新秀古尔库夫,始终难与队友相容,然而多梅内克并未解决这个问题。首轮比赛,在对手被罚下1人的情况下,法国队依旧闷平乌拉圭队。阿内尔卡更衣室怒斥主教练多梅内克,球员罢训,并威胁罢赛,最后在球迷总统萨科齐的出面调停下,球队才勉强恢复训练,心不在焉地打完后面的比赛。法国《队报》这样评价这届世界杯上的法国队:“从闹剧,到悲剧,到惨剧。”

这次爆出“内讧”的球队还有塞黑、喀麦隆等,很多球队本来还有望晋级,但是因为闹内讧,纷纷败走麦城卷铺盖走人,给观众留下悲凉的背影,给世人留下千古笑柄。

小到一个家庭,中到一个组织,大到一个国家。如果不团结,搞内讧,无异于自残,最终只会自食其苦果。“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古人对情同手足的弟兄之间不团结发出的悲叹。“家和万事兴”,这是寻常百姓家对和和睦睦的企盼和向往,也是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常言道:“家庭不和,邻舍欺,邻舍不和,外人欺”,“城堡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靖康岌岌,外猘内讧”靖康年间,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在金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徽、钦父子还反目成仇。有人认为 “内讧”之害大于“外猘”。有人惊呼:“江浙之变,萧墙之祸”,不可不虑。徽、钦“两宫之间不能无间言也”。最终不团结的北宋被金军轻而易举攻灭。

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如此例子不胜枚举。血的教训告诫我们,一家一国,一地一境,只有紧密团结才有战斗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反之则相互掣肘,一事无成。

作者简介

申正勇,昭通日报编辑、记者,《老申常谈》专栏评论员,《中国三峡工程报》特约记者。曾在市政府办及多部门从事过秘书工作,专门从事文字工作13年。目前为止,已在《人民日报》、《青年报》、《云南日报》、《秘书工作》、《秘书理论与实践》、《杂文选刊》、《支部生活》、《春城晚报》、等近百家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评论、散文、消息、通讯、摄影作品3000多件,多件作品被被新华

网、人民网、中国网、光明网、中华杂文网、云南网等数十家门户网站转载,获得国家、省级30多项奖励。评论作品说理深入浅出,用语幽默风趣,在社会上颇受欢迎,具有较强影响力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70440/

推荐访问:杂文网 百姓杂文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