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时间:2018-11-06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第一篇: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太仓市沙溪镇直塘小学 尤晓秋

《教师的挑战》一书作者佐滕学先生明确地告诉我们: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工作的中心在于“倾听”、“串联”、“反刍”。

由此想到我听过的一堂课《天游峰的扫路人》,也尝试了构筑师生之间相互倾听的教学关系。

文末“三十年后我再来看您!”老师问学生:“三十年后老人已一百多岁了,他能再活三十年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老人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扫台阶是一种锻炼,他能活到一百岁的。”老师问他:“你喜爱体育运动吗?”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有的学生说:“老人生活的环境好,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优美的环境能使人延年益寿的。”老师告诉她,那没有污染的大米和青菜就是我们向往的绿色食品。还有的学生说:“老人吃喝不愁,他乐意为游人服务,他的精神是愉快的。他热爱大山,相信自己能活到百岁!”这是一个性格外向型学生的回答。还有一位学生说:“老人的生活充实,他热爱生活!”“你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地让自己做一个倾听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采取“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同教科书对话,借助同伙伴的切磋来发展自己的理解。”的课堂策略。同时在肯定孩子们的思考和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发言作启发性补充,让下一个发言的孩子能在上一个发言孩子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发现和交流。

佐滕学先生说: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中,侧耳“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声音,专注于“串联”与“反刍”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时刻牢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有差异的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能力的人。我们要“保障所有学生的挑战性学习”,即使是暂时处于低学力的学生,老师也要确保他有挑战学习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这才是合作学习的精髓所在。教师要像采撷珠宝一样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

第二篇: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吴晓辉

在有向导的旅行中,人们能够记住的只是支离破碎的风景和事物;而如果是一个人的旅行,旅行中的风景和事物的每个细节都记忆深刻,能鲜明地刻画在脑海中。教学亦如旅行,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往往如向导解说旅游景点一般走马观花,内容亦如过眼云烟,记住的和学到的不多;而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发问、去讨论、去总结才能让知识和方法牢记于心并加以运用,达到真正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

在山崎老师 “至爱” 的观摩课中,整个课堂教学的进展都是根据山崎老师的指导展开的,却没有一句命令式的话语,所以的话语都是恳请与感谢,用以形成每个人自己的阅读逻辑(同教科书的对话)。当学生的讨论方向与山崎老师的教学意图有偏差时,他并没有主观地切断学生的“错误”思路,而是重新回到每一位学生的阅读交流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进行有效、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万不可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模式和意图。相信学生是开展教学的主导因素,并不是因为其资质好、能力强,而是要以认识到人的脆弱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陷和弱点,正是由于学生们是脆弱的,所以才充满了成长的可能性,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才充满了不确定的生气,不可预期的思维碰撞和讨论才是学习的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

通常教师是将“好的发言”相联系,为了“好的教学”而努力,如此一来教师所关注的只局限于一部分爱发言并经常能答对问题的学生,一些对教学内容“不懂”或不善言辞的学生就不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角了。其实,课堂上没有“好意见”和“坏意见”的区别,而是每位学生的发言和想法都很棒。在福谷老师“家”的观摩课中,由于学生真美子的个性发问和龟彦同学大胆地说出“我不知道”,课程在中途就离题了,出现了令人乍看之下疑惑的停滞,但正是这种教学的不顺利,才反映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福谷老师在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做得非常成功,确保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多样意象、多种思考的交流和探讨。

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化的发展模式和想法,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才能看到每位学生挑战固有学习的情景,才能看到他们无可比拟的、个性化的经验和创造。这种个性化的过程,就是我们发现和给予每一位学生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原田老师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实施了很多让人敬佩的措施。让教室大变样,就能使班级文化和学习氛围更加和谐,原来随便乱扔垃圾的班级变成了一尘不染的安定场所,原来充斥着“是,是,是”的令人烦躁的课堂也变得润泽而安定,学生们拥有了满腔热情去学习和讨论问题。如此将每个学生作为主人公,以每个人自然的感受关系为基础,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学校是培训学生合作学习的场所,为了使学校成为合作学习和培育的场所,学校就要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各自作为主人公的场所。

我们常常是为了“学生的将来”来规定学习,我们学校倡导教孩子三年为孩子考虑三十年,真正从孩子出发,让其成为快乐的学系主人,快乐成长。

第三篇: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自省与改变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寒假中,我花了几天时间读了日本佐藤学教授的专著《教师的挑战》。 初读此书,感觉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听课笔记,只是它绝非是那种赶时间似的从头到尾粗略记下每个环节的随堂记录,而是抓住一幕、一环节或是一例题,用细致的笔触写下师生的对话动作,教室的布置氛围,观摩的感悟体会等的专业书籍。

朴实的语言,直入主题的真实记录让我身临其境地在这些教学实践中观察体会,我发现日本的课堂与中国的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学理念也如出一辙。书的封底上印着:本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我们都了解,这样宁静的革命同时也在中国的课堂上演着„„

所以,这本书绝对是值得一读的,书中所提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我今后的教学将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这本书并非记录那些教育大家的精品课,而是普通的教师的教学实践,这让我觉得这些汲取的教学模式,创新方法等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也能在我的课堂上做模仿,做尝试,做改革。

读后,首先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发现一些不足:

1、倾听不够到位。老师倾听学生时不够专注,不会反刍;听不同学生的回答没有细致地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距离或体态;生生之间良好的倾听习惯未养成,生生之间的回答缺乏连接性。

2、致力于以生为本的课堂,却常常在实践中只是句口号。书中提到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理念早熟记于心,可是课堂上经常更多关注教。书中有一篇山崎老师的教学案例,学生的阅读心得在课堂上汇成了交响乐,但从老师原本的教学意图看,这堂课是不成功的。如果是我,我可能会执意于教学目标,给孩子更多的提示换而言之是条条框框,而山崎老师则根据孩子们的体会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他不拘泥于意图,而是尊重孩子的体会。

3、课堂形式单一,缺少合作学习。在我的课堂上也有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但这样的合作比起书中记载的真的是很表面的合作,给予的时间不充分,合作仅限于小组内交流各自观点等,形式单一,效果不佳。

4、对特殊学生缺乏了解和指导方法。在我的课堂上,常常发言的就是那么几个人,对一些寡言少语的孩子我缺乏耐心,不舍得多花时间去等他们开口,却也找不到方法让他们乐于开口,课堂少观察课后少关心。

作为在课堂上直接面对学生的我该如何改变?

1、不折不扣地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学生。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和自由的思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

2、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倾听的第一步骤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实践佐滕学先生的观点在倾听学生的发言后我要学习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学生的发言串联起来,使学生们不但自己受到了应有的关注,而且还让他们意识到:通过其他伙伴的发言,自己的回答得到了延伸。当每个人的发言都建立在其他人的思考的基础上时,课堂上的观点就如同珍珠一样被串联起来,学生们通过同伴的思考和帮助,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3、在模仿中尝试探索,开展真正的合作学习。把书上或听课中拾来的好方法在自己的课上进行运用。在模仿后,有自己的创新、探索、并在实践中验证。佐滕学先生认为“从边缘化的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学习的可能性”。在课堂重视“不懂”的儿童,让边缘化的儿童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开展自主学习,所有学生都能开展的探究。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好像多听了许多节课,对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了解,我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相信在进一步的尝试和实践后,我会在教学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第四篇: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课堂的宁静从心的宁静开始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这本书我已经放在枕下一个学期,却总苦于没有这份闲情逸致和精力认真阅读和玩味。阴雨绵绵的寒假总算给了我足够的时间静静读来。佐藤学并没有高谈阔论,而是用平实的课堂实例来讲述在日本课堂中发生的教学改革。

中日之间在近代历史中存在着不可弥补的仇视裂痕,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投诸更长远的历史长河中,两个国家之间,两种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相较起欧美的课堂,或许日本的课堂改革对于我们更有参考的价值。

在佐藤学的叙述中所提到的一些“问题班级”和“问题学生”我们也许会有很强烈的共鸣。例如他曾提到一个班级,学校的生源并不理想,孩子们小小的矛盾就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家长也常常会卷入其中。班主任对这个班级的评价是“压是压不住的,非得男老师才行”。作者犀利地指出,强压造成的寂静是可怕的,“因为暴躁与抑郁的情绪藏在心灵深处,并未得到完全的宣泄。”

在这里,作者倡导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它们围绕着“尊重”发散开来,其中“倾听”是最为核心的。

我们在课堂常规中,最为关注的其中一点便是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对此,我也曾困扰了很久,不知如何去有效地引导。我尝试在课堂中发奖励卡来奖励那些认真别人发言的孩子。但是效果非常不理想,有的孩子似乎在认认真真地倾听,但实际上大多都没有真的听进去。同时,这个方法使老师注意力分散,不能真的听到孩子的发言。佐藤学的教学故事,让我注意到,需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倾听。

那么该如何倾听呢?

作者指出:“教师们往往追求风风火火的课堂,但儿童们并不追求这种表面活跃的教学。他们所要求的是安静沉着、能够拓展自己可能性的课堂。”我们会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活泼、有趣的游戏来调动课堂的气氛。但实际上,华而不实的课堂并不能让孩子真的静下心来,去感受知识本身的魅力。

尽管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角,但在如何在实践中落实高悬在理论殿堂中的理念呢?其核心并不在于多么有趣的教学设计,多么热闹的游戏环节,而在于让孩子充分地同教科书对话,借助和其他孩子的切磋来发展自身的阅读。相比于前者,后一种教学策略更考验老师的耐心和爱心。那些演绎的亲切和可爱并不能俘获孩子的信任和坦诚。教师发自内心的尊重才是关键。书中描述的一幕让我颇为动容:“那时这个班级的学生还在上1年级的时候,教室的桌椅按u字型排列,胜沼老师坐在教室中心的一把椅子上,他把情绪不稳定的儿童抱在膝上上课。现................在这个班级的儿童和谐自然,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年来细腻师生关系的.......积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宁静课堂的前奏。它建立在教师与学生日常交往的尊..

重和爱的基础上。

老师们的认真倾听也是对学生尊重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不幸的是,我们常常是“有选择性”的。基于此,令人尴尬的课堂讨论是偏离教师的预设的方向,为了避免尴尬,我们只能依靠个别的孩子。而使大部分孩子如同客人一样默默无言。

佐藤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倾听正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倾听’儿童的发言意味着在如下三个关系中接纳发言。一是,认识该发言是文中的哪些话语所触发的;二是,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儿童的哪些发言所触发的;三是,认识该发言同该儿童自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同时,需要我们关注的是问题在于:“更加重视那些‘奇趣’的发言,而不是‘好’的发言。教师要一边琢磨教学..的展开对儿童而言是否自然天成,一边推进教学的进程。” ..............

要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教师首先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触发孩子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探究。这是佐藤学给我的启示,也恰恰是我在接下来这个学期所要着力去做的事。

第五篇: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报告

读书笔记:《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关于当前课堂教学问题的思考与教学创新的思考

姓 名: 洪格____

学 号:专 业: 现代教育技术

2014年7月24日

1. 著作作者译者与出版者信息

 作者简介:

佐藤学(日本),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的教育家,关注基础教育改革,著有《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等著作。

 译者: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陈静静博士。

 出版信息:本书中文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2. 著作概述

本著作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论述了如何实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的变革,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课堂革命发展方向是达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在方式上为各自安静听讲的学习转向活动性的学习,评价方式也将慢慢放弃那种考试打分式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的目的也将从单纯评价学生的学力水平到对学生学业水平以及学习成就的肯定,即便是后进学生也能从新的评价体系中得到自己的努力被肯定的信息。

与之相关的是学习的组织形式、教室的组织形式都需要转换,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也要有所转变,都要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而不是现在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家长也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教师也必须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和家长共同实现教育计划,因为家庭教育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一个模范公民的培养非常重要,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往往会有心无力。

3. 著作主要观点与这些观点对我们课堂教学变革的启发

3.1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

佐藤教授认为此种“宁静的革命”的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从固定式的被动学习走向活动式的主动学习,从“听讲——记忆——巩固”的学习模式逐渐转向为“探索——思考——总结”的学习;从教师的教学角度来看表现为“传递——讲授——评价”的模式转向为“引导——交流——分享”的教学模式。 我们当前最典型的课堂便是以讲台和黑板为中心,学生们静悄悄的整齐的坐在教

室里,以各个学习的科目为中心,学生学习教师传递来的知识与技能,然后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以中日等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的课堂形式;但是当今教育先进的欧盟和北美国家却完全相反,典型的模式便是学生分成小组坐在桌子旁边合作学习,教师以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学习的促进者的姿态参与,在这样的教室里教科书往往是配角,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才是追求高品质学习的重点所在。

我们以应试教育为实际模式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不就是向这个方向发展吗?我们现在提倡的所谓高效课堂很注意学生的提前自学,然后由老师点拨,这也有着这种“宁静的革命”的某些体现,但重点在于评价方式,我们现在教育模式的驱动力在于评价方式也就是考试,考试方式的改革可能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关键切入点。

3.2 从相互倾听的关系走向合作学习的关系

佐藤教授认为以前踊跃的发言和教师巧妙的提问与诱导而展现出的戏剧性高潮的课堂已经不是优秀的教学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受到喝彩,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教学,而是以细腻的静悄悄的返朴归真的教学。

传统被认为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认为是倾听式的教学,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虽然有一些,但是老师依然是学习的主导者,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可以一动不动的坐一节课,伸长耳朵,带着笔就可以了,依然是灌输学习。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种倾听式的学习,走向合作学习,老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或者课堂的学习设计者而不是主导者。

佐藤教授认为返朴归真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与发言,教师要善于鼓励那些不善言辞和不喜欢参加活动学生能积极的参与活动与发言,且没有任何尴尬。【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教室应该变成彼此切磋的共同体,教师应该仔细倾听着那些富于个性的发现与思考,随时给予引导和关注那些不积极的学生,并想办法让那些不积极的学生能有一些成就,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在佐藤教授看来对学生的诚实与坦诚是实现教学创造的前提,而用强制手段去对付那些有不规矩行为的学生很多时间往往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还有一个观点,我还不能完全确定是否适用于我们当下的教学环境,佐藤教授认为“重要的一点

是,与其说是细致地注意每一个人的态度,耐心等待,让儿童体验到哪怕些许的学习乐趣,不如着力于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有一些学生已经彻底放弃学习,甚至比较严重的干扰到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无论我讲什么话发起什么活动,他们都无动于衷,从这方面看到唯一能让他们转变的可能就在于上进心的激起吧。

要使学生的沟通不但有深度还有广度,教师不但要有诱导性的发言更要有“反刍”发言,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具有反刍性质的发言,学生的疑问要能通过其他人的发言基本解决,这样的课堂才能丰富多彩起地交响起来,让学生们能生动活泼的思考。

而在追求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必须避免一些问题,佐藤教授认为“教师们往往追求风风火火的课堂,但儿童们并不追求这种表面活跃的教学。他们所要求的是安静沉着,能够拓展可能性的课堂。”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必须避免追求“风风火火的课堂”,培育“朝气蓬勃的儿童”。

重要的着力点在于树立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关系,而自己必须先认真的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讲话要精雕细琢,建立一种柔和有序的课堂氛围,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要让学生能说出沉稳而精炼的话,而且能够进行基于深刻思考的交流。 在佐藤教授的调查中日本课堂教学改革中创造合作学习的教师往往把边缘化的学生作为课堂沟通的中心来对待

3.3 个体与个体的和谐的链接

一个和谐有效率的课堂必须从尊重每个学生的尊严开始,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设计。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以及表达的观点不能给分出好坏,他们活血只是看待问题的着眼点不同而已。老师必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要在倾听学生的同时学会观察记录,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一同探究解决。要注意语言与体态,注意观察学生的方方面面,从表情判断他们是否理解。学生在探究学习的同时,也向其他学生反刍了自己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也还会形成新的问题,就会导出出了新的探究。我们就是帮助孩子将问题串起来,把课本知识连接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和技能有着真正的认识了。

3.4 创造合作探究的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应该以探究式教学为中心,围绕一个主题探究,以小组

合作形式进行。课堂主要以提问和解决问题为主,课堂的形式必须丰富多彩。

合作与探究是一种返朴归真、真正有效果的学习方式。分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改变单纯依靠教师讲解为合作、探究、总结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态度。在小组中,真正合作起来了意味着彼此信任、互助,不但能促成高效率的学习,还可以促进德育教育。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信任学生,认真细致的倾听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搭建平台,如此我们不仅能够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也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快乐!

【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3.5 从课堂教学到学校改革

家长也要参与到教学中。我们需要和家长加强沟通,视家长为一位编外老师,让家长知悉探究学习的中心,要求家长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比如帮助学生在网上或者图书馆查找资料、带领学生去参观或者实地考察等

教室的布置也对新的教学理念的实施至关重要。可以把学生的艺术作品来装饰空间,营造一个学术氛围。以后必然以小班教学为发展趋势,以前的整齐划一的排座位方式将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代替,一切以教学需要为中心,起码要非常适合小组探究与学习。当然为了追求小组活动的最优效果以及不使任何学生掉队的理念,分组的原则也要综合考虑,不孤立任何一个学生,分组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力,学生之间的关系、兴趣契合度、性别搭配等因素,不能随意指定。

我们现在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等级来评价学生学力,这样的评价方式完全难以反应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选择文章记录式评价。例如对于学生的作业以及表现情况给出一个全方位评价,指出其优缺点以及改进的方向,这样可能够明确学生以后的努力方向和努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按照佐藤教授的说法我们应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汇集学生优秀作品,更方便于评价,而且也能完整的反应学生的学习轨迹以及整体的学力表现。

佐藤教授认为课堂的大改革更需要老师之间加强交流与经验分享,互相学习互相观摩互相指导,并相互评价指出优缺点并加以改进,如果需要也可以请著名一些的专家来培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探索更合理的教学模式。

4. 结语

第六篇: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读书心得(教师的挑战)2 【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读了佐藤学教授所著的《教师的挑战》一书后,感慨万千。本书聚焦课堂教学时间,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这样的堂不仅是学生们向往的,还是我们教师所梦寐以求的。

佐藤教授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自由的思考与意向,这种自由的交流有产生出多样而肺腑的串联。我同意佐藤教授的这种说法,在大江南北齐唱“以生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口号时,我却发现现在的孩子们在课堂上总是被动接受学习,没有参与、交流思考的意愿,孩子们总等着老师能把知识“嚼碎”了才肯“下咽”,很少有自主探究问题的欲望,这样下去,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就成了空想。

感慨于日本临时教师原田三好的做法:把教室铺满地毯,还用加厚的三合板做了四个比较大的桌子,套上桌布,教师充满了布艺的触感,变成了柔性的空间,没想到这一环境的改变就促使曾经大声喧哗的教室变得安静起来。看来,环境的改变对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一定影响。我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是给孩子们在教室硬件上有所改变,更为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1)可以给他们提供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课堂可以在校园内,甚至在校外。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可以打破以往的坐法,按教学组织的需要而定。教学时间也可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作相应的调整。(2)也可以给他们提供操作的机会。不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现代化媒体的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常规教具的作用。(3)要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如提问后不要忙于叫先举手的学生,要留于余地;也不要先叫学生的名字,后提出问题,以便于全体学生充分思考后回答;少用按座位依次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以便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等等。(4)要提供给孩子们表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凡是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凡是学生能够讨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凡是学生能够动脑思考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为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平等的讨论问题,可采取“合作教学”的方法,这可以为内向型学生和后进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

原田老师的另一招“学习种菜与卖菜”也值得我们思考。鉴于学校所有班级都种马铃薯、甘薯和萝卜,原田老师打破常规,选择种植花生和棉花。其实,原田老师是想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做事,促使他们思考种出的果实该如何处理,学生一致同意把果实卖掉,原田老师采纳了建议,这样就将种菜与卖菜联系了

起来,有关卖菜赚钱,孩子们的精神马上来了。这一事件究其教育学原理实则是教师努力创设条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回归教学后我想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能埋怨学生激而不发,学习无兴趣。魏书生老师认为,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在每个学生的脑子里都存在着,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只能捣毁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吸引学生参与。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具体情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层次。要充分利用学生求新、好奇与渴望求知和成功的心理,想方设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力求实效。

教师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用趣味来引导学生,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用知识来激发学生,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七篇: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3-04-08 访问次数:154 字号:[ 大中小 ]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王明珠

记得第一次听到佐藤学的名字,是在7年前听华师大李季湄教授的讲座时,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一本由她翻译的书《静悄悄的革命》,作者正是佐藤学。同时,李教授也讲到了书中的许多观点。如: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要致力于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等等。在当时大家都在致力于课堂改革,探索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背景下,佐藤学教授带来的这些“课堂中静悄悄的革命”,无疑是很有冲击力的,让人心潮澎湃。于是开始关注佐藤学,回来后,就上网搜索《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可惜没有买到,只能断断续续地通过网络、杂志上阅读、收集一些书中的段落,摘录一些主要观点。去年,拜读了教授写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这次寒假,又学习了他的另一部力作《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很钦佩佐藤学教授,在阅读中不断感受着这位来自日本名牌大学东京大学的教育学者的人格魅力,以及作为一个研究者、教学实践者的为学本色。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佐藤学教授亲临几千所学校,踏进一万多间教室,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养护学校,把自己融入校长、教师、学生中,融入到学校这个“学习共同体”中,使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获得了有力的支撑”。

所以,看《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第一感觉就是清新、鲜活的实践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真实、生动的“课堂革命”的案例让你感觉身临其境,看得欲罢不能。书中能引发共鸣的“经典语录”随处可见,不时引起我写下来、记下来的冲动。我一直认为,读书的乐趣有很多,比如:你平时想说又说不出来的东西,被作者说出来了;你心中一团乱麻的东西,作者帮你梳理清楚了;你原来的思想、观点,被作者打破了,引发了你重新思考的兴趣。读这本书,我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

下面,结合书中一些我认为值得咀嚼回味的话语,谈谈自己的感想。

●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它是作为一种“活动”(activity)、“合作”(collaboration)、“反思”(reflection)所构成的“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实践”而实现的。(P4)

感想:“学习”的定义有很多,用“相遇”、“对话”来描述什么是学习是非常直观和确切的。学习本质上是经验的自我建构,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特点,任何学习只有靠个人自己来达成。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创造与物、与人“相遇”与“对话”的条件,引发、促进、达成学生的学习。正因为学习是“相遇”与“对话”,所以它要通过“活动性、合作

性、反思性实践”来实现。

●倾听是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核心。“倾听”儿童的发言意味着在如下三个关系中接纳发言。一是,认识发言是文中的那些话语所触发的;二是,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儿童的哪些发言所触发的;三是,认识该发言同该儿童自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教师一旦在这三个关系中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发言,那么,就能以课文为媒介,把每一个发言如同织物一样编织起来。(P5)

感想: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如何“倾听”,如何通过“倾听”辨别、发现儿童发言中的真实意图和意义,从中找到合适的应对(回应)策略,为“串连”提供依据。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在课堂上“倾听”儿童,但只是表面上的“听”而已,“听”过也就算了,没有更深的思考,导致没有回应,或者回应很不恰当,“倾听”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所以对教师来说,“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解读儿童的智慧。【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在教学中教师工作的中心在于“倾听”、“串联”、“反刍”。可以说,“串联”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材与儿童串联起来,把一个儿童同其他儿童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同别种知识串联起来,把昨天学到的知识同今日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把课堂里学习的知识同社会上的事件串联起来,把儿童的现在同未来串联起来,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活动,无非就在于探讨这种活动是否成为“串联”的活动。(P6)

感想:在佐藤学教授的这本书里,“倾听”、“串联”、“反刍”是不断重复出现的三个关键词。实际上这三个词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要从倾听开始,倾听要伴随教学的整个过程;倾听意味着我们对儿童的尊重,意味着教学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并根据儿童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和反应;教师不仅自己要学会倾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反刍”,即要求教师停下脚步,耐心等一等,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把新经验纳入个人原有的经验系统,这样还可以照顾到班级中那些“走”得慢的孩子,最大限度保障班级全员的学习。

●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这是教师们的共同愿景。这是在学校与课堂中实现民主主义的挑战,是教学中确立儿童尊严的挑战,是保障每一个人的学习权利的挑战。(P7)

感想:正如书中所说,“学习共同体”是彰显“21世纪型学校”愿景的概念。这个学习共同体应该包括:学校成为儿童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师作为专家相互学习的场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并相互学习的场所。

●以“不懂”的儿童为中心。(P26)

感想:在合作学习中,总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或者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必须要照顾到这些学生,以这些“边缘化儿童”为中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对这些儿童的尊严有深切体验和共鸣。书中介绍了小林老师执教的一节题目为“比例”的六年级算术课。当一个叫绫子的学生能解出答案但解释不了时,小林老师说“可以稍微等一等”,绫子在小林老师的鼓励下终于解释清楚了;面对健治的“我完全不懂”,小林老师采取的策略是同伴帮助同伴,“谁能代替绫子给健治同学解释一下”引发了学生之间的对话。虽然该环节准备花3分钟时间,最后却花了20分钟,但这个时间的“拖延”是值

得的,因为我们看到了课堂中充满生命力的合作学习,看见了学生思维的轨迹和学习的过程。这个案例值得我们回味。

●在教师创造教学的力量中,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不过是占了三成而已,剩下的七成就取决于教师能够在何等程度上尊重每一个儿童的思考与感情;能够在何等程度上引发每一个儿童潜在的可能性。(P34)

感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是如果教师不能从内心真正尊重、信任儿童,真心地接纳每一个孩子,不论这个孩子能力强弱、智商高低;不能认识到每个儿童的潜能和成长的可能性,那么,他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再丰富,创造教学也是一句空话。

●如果不以“任何儿童的发言都很精彩”为前提来组织教学,合作学习的关系就不可能生成。„„教师要像采撷珠宝一样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P38)课堂上没有“好意见”和“坏意见”的区别,而是每位学生的发言都是很棒的。尊重所有学生的思考是老师教学的基础。(P72)

感想:很多时候,教师会以自个人的、或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发言。当学生的发言扣合教师的“思路”时,会被教师认为是精彩的发言;而当学生的发言“偏离标准”或不着边际时,教师就会感到沮丧。这是缺乏“倾听”意识的体现。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必然会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儿童的发言不应该区分“好”和“坏”,所以,教师对任何儿童的发言都要重视和认真对待。

●黑板上“巨型教科书”海报纸已经填得密密麻麻、一片漆黑,„„课堂中的每一个儿童把自己的阅读心得满满当当地填入“巨型教科书”的海报纸,这本身就是他们已获得阅读快乐的证明。„„把儿童的发言和别人的思考“串连”起来。(P38)一进入教室就看见海报纸。„„尚未理解的儿童可以自由地走到黑板前面仔细研读海报纸上归纳的发言要点,从而鼓励儿童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习。(P49)

感想:书中很多案例都提到了“巨型教科书”海报纸的运用。“倾听”是教师活动的核心,而海报纸则给教师的倾听、课题中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学生的想法和问题、阅读心得、发言要点、教师教学的内容和场景等都可以写入海报纸,海报纸清晰地记录了师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果。一次次学习,通过一张张的海报纸呈现出来,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更多的“倾听”、“串连”、“反刍”的机会。

●菅野老师的教学是以每个个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合作学习为核心而展开的。一般教师会将儿童学习的成功看作自己指导的结果,而将儿童的失败看作儿童的性格、态度和家庭环境的结果。但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很少有教师意识到儿童的学习除了受到教师指导的影响外,还受到儿童之间相互学习的强烈影响。(P57)

感想:菅野老师上五年级的“水的膨胀”这节理科课,学生观察到了水的膨胀现象(开水沸腾会溢出),但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并非易事,很多学生都认为是气泡把水挤出来了。面对学生的错误认识,菅野老师不急不躁,安排学生4人一组,两两合作做实验。实验过程中给学生充分观察、发现、交流、讨论、思考的机会,这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虽然实验中学生还是没有放弃“水泡使水位升高”的说法,最后还是通过观察教师的“冷却试管”实验建

立了新的经验,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经自然展开。

●我们常常是为了“儿童的将来”来规定学习,或者说“为了儿童的发展”来规定学习。但是如果不能实现当下的学习、不能感受当下生活的快乐,那么将来的学习也不会幸福。(P65)

感想:教育要关注孩子当下的幸福,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幸福的。就像书中所举的案例中,原田老师用200块拼布做成10块地毯布置教室,把原来杂乱的教室变成了一间像研究所一样的一尘不染的“润泽而安定”的场所,孩子们安定下来了,环境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一种幸福。原田老师还接纳孩子们的建议,孩子们自主种菜、买菜,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开放性学习不仅培养的孩子的责任感和合作交往能力,而且他们逐步养成了对现象细致观察力和利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其发现与思考的表达力。

●只有那些在儿童们学习的过程中必然提出的问题才能成为这节课的核心。(P67)

感想:教师要把教学问题“变成”孩子最感兴趣的、最想探索的问题。

●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利,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

只有认为每个学生的思考或挫折都是了不起的,并且认真倾听每个儿童的低语或沉默,才能获得教学的立足点。所以,创造性的教师总是能够接受儿童的多样性和教材的发展性。(P74)

●教学的基点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儿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是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相信他们能够进行学习的选择,他们能够克服学习中困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学习的成功。„„只有摘下“能”与“不能”的有色眼镜,才能看到每位儿童挑战固有学习的情景,才能看到他们无可比拟的个性化的经验和创造。这种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就是我们发现和给予每一位儿童的尊严和信任的过程。(P85)

●生活、音乐、绘画、家庭、体育等科目都采用“文章记录”的方式来评价。„„这一改革的旨趣在于以“理解”为目的的语文、社会、算数、理科不同,生活、音乐、绘画、家庭、体育等科目应以“喜欢”为最优先考虑的原则。(p90)

感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滨之乡小学的“通知书”(学生评价书,类似于我们的汇报单)改革,这里特别提到了上述生活、音乐等科目的评价方式的改革。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取消了分数的评价。没有了分数的约束,没有了不一定合理的评价标准的束缚,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有了发挥的空间,作品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他们也更喜欢这些科目的学习了。所以说,分数评价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什么都非要评判出优劣的。

●“学校最重要的是倾听儿童的心声”(p103)(美狄波拉.玛雅)“教的活动在于倾听,学的活动在于言说。”(p104)

感想:这是美国波斯顿一所小学校长狄波拉.玛雅在著作中说的一句话,它道出了在学

校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学生合作学习的精髓所在。

●在安静与平稳中产生了教室中交流的柔性与密度,这与对教室环境的周到考虑密不可分。学校教室的桌椅腿都是用就网球像袜子一样套上。„„虽然只是吃零食时间,但是这里学到的却是社交礼仪。(p111)为了使所有的儿童专注和挑战学习,学校就必须是舒适的。(p113)

感想: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学习环境中的细节时时处处体现着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小心思能带来大成效。

●学习是与物相遇、与他者相遇、与自己相遇的经验,通过与物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展开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通过与物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学习者重新建立了与对象世界、与他者与自己的关系,并重新建构了各自的意义。这种意义与关系的重构就是学习。„„儿童们一各自的意义来重构文章内容的方式令人叫绝。学习的展开首先将自己与对象的关系形成意象,每个人的意象互相影响从而形成概括性意义的过程。„„通过“粘虫”、“抓抓将”、“苍耳”这三个名字,这种果实的称呼和意象更加多样而丰富,与儿童之间产生了全新关系的过程才应该成为学习。(p123)„„一般上课,特别是语文课,常常限定于教材文章和语言的认识,很少将实物带到教室中来。„„但这节课上,通过把牛漆草和苍耳种子拿到教室里,儿童通过与真实种子的相遇与对话真切感受到了“种子的不可思议”,实现了真正的学习,这正是生活语言的学习。(p124)

感想:这本书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案例。语文课中,教师一方面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苍耳的俗称),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苍耳,于是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他们欢呼雀跃——“好像亿万年前的原始森林”、“刺是弯的”、“宇宙的魔屋”,这样的学习经历一定是刻骨铭心的。而且这样的课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感受到了地球生物的多样性,生命存在的美丽状态。所以,多给学生一些真实的事物吧,让他们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在对话中体验学习的旅程。

●学习中发挥作用的是语言的对话性格。(p124)尽管对学校来说“对话”是无比重要的,但学校里却到处充斥着教师的独白。不把这种独白式转换成对话式,就不能实现对话性沟通,就不能把学校重建为共同体。(p146)

●教育不是“服务”,而是成人对儿童的责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必须借助对儿童的教育责任的关系确立起来。(p144)

●实现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是校长责任的核心。(p124)„„教师的工作是以高深教养为基础的知性工作,是需要高度专业知识与实践智慧的复杂工作。在“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中,不能认为借助教师的教学技术的改进就能实现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冲刺与挑战性的学习”。(p147)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95667/

推荐访问: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