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阅读题 > 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时间:2018-09-19   来源:阅读题   点击:

【www.gbppp.com--阅读题】

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第一篇_《匡衡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⑥。”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⑦。”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③大姓:大户。④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⑥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⑦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文言知识] 说“穷”。“穷”是个多义词。一、指“困窘”。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二、指“尽”、“极”。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三、指“贫困”。四、指“寻求到尽头”。《桃花源记》:“欲穷其林。”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邑 ②怪 ③资 2.翻译:①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②时人畏服之如是 ③衡从之与语质疑 3.理解:“邑人挫服倒屐而去”中“倒屐而去”是用来形容“邑人”什么的? 参考答案: 匡衡凿壁借光 1.①当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 2.①匡衡便给他做雇工而不求报酬;②当时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论理并追问。 3.临走时的狼狈相。

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第二篇_文言文练习凿壁偷光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及、到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酬 ..

③资给以书:把、用 ④遂成大学:终于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匡衡便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的空,把烛光引进来,借助这一丝光线来读书。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匡衡便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借隔壁的烛光来读书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人勤奋好学,不怕困难。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1、在没有灯的情况下,为自己创造条件,凿壁借光。2、匡衡勤奋好学,不怕困难,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第三篇_《送东阳马生序》《凿壁借光》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8 - 21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已】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西京杂记)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曾位至丞相。 ②逮:到,及。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与:帮助。 ⑤大学:很大的学问。

18.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2)录毕,走送之(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腰白玉之环(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0.【甲】【乙】两文主人公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21.你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8.(1)得到(2)跑(3)通披(4)腰佩

19.(1)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

(2)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20.家贫且能勤奋刻苦读书。

21.读书要不畏条件艰苦、学习应该勤奋努力刻苦、读书要虚心善学等,言之成强

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第四篇_《送东阳马生序》《凿壁借光》比较阅读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4题。(共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假借: (2)以是:

12.翻译句子。(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衡乃穿壁引其光。

13.【甲】【乙】两段在选材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或成语分别概括两段内容。(3

分)

14.结合上面文段,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1)假借:借。(2)以是:因此。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抄完书,跑着送还给人家,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

(2)于是,匡衡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从洞中透过来。

评分说明:(2分)每句1分。

13.选取的材料都与勤学(求学条件艰苦)有关,【甲】段写读书之艰(得书之难),【乙】段

写凿壁偷光。

评分说明:(3分)相同点1分,概括两段内容各1分。

14.示例一: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像宋濂和匡衡那样想办法克服,努力学习,

最后一定会学有所成。

示例二: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和宋濂、匡衡相比要优越得多,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去读

书。我们也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评分说明:(3分)联系学习生活1分,结合文段1分,语句通顺1分。

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第五篇_文言文阅读·凿壁借光

思维学校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

(一)螳螂捕蛇

蒲松龄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已破裂云。

1、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都有“看”的意思,但意义和用法有差异,请加以辨析。

1)寻途登觇( ) .

2)见巨蛇围如碗( ) .

3)然审视殊无所见( ) .

4)渐近临之( ) .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正确读法。

1)闻 崖 上 有 声 甚 厉【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2)然 审 视 殊 无 所 见

3)则 一 螳 螂 据 顶 上,以 剌刀 攫 其 首,攧 不 可 去。

3、分析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

1)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 ) ..

2)渐近临之( ) .

3)久之,蛇竟死。( ) .

4、翻译:

久之,蛇竟死。

5、课文以“张姓者”怎样的观察顺序写出了“螳螂捕蛇”的整个过程?

原文关键词:

( )——( )——( )

6、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 写螳螂占据有利位置的句子:

2)写螳螂发挥自己长处,攻蛇短处的句子:

3)写螳螂抓住蛇要害的句子:

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凿壁借光

葛 洪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一、 解释下列词语:

1、逮( ) 2、大姓( ) 3、佣作( )

4、偿( ) 5、大学( )

二、翻译:

1)衡乃穿壁引其光

2)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 主人怪,问衡

三、文章写了几件事?表现匡衡什么精神?

四、阅读下面《车胤囊萤夜读》,与《凿壁借光》进行比较赏析。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第六篇_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

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两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义:

③食不给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阅读训练】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

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

【阅读训练】

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A.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4.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答:

(九)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第七篇_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

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两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义:

③食不给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②【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81904/

推荐访问:匡衡凿壁借光阅读答案 凿壁借光文言阅读答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