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二月兰读后感

二月兰读后感

时间:2018-08-17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二月兰读后感 第一篇_《季羡林的一生》读后感

《季羡林的一生》读后感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兼容百家,学贯中外的社会科学界泰斗,其品德文章,学品人品是国内外学人所称道的。他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范文澜先生誉为〝国宝〞,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季羡林研究所成立大会上,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席郝斌教授又誉他为北京大学的〝镇校之宝〞。他学富五车,涉及的领域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翻译学、哲学、教育学等多个方面,所通语言近十种,其文学著作在文化交流、佛教、语言学、糖史等方面均成一家之言,有传世之作。多年来季羡林先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人物,也成为年轻学人热爱的老一辈学者,他从一位农民之子成长为学术泰斗的经历,给无数学子以鼓励。

《季羡林的一生》作者蔡德贵,是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曾任季羡林助手,因此对季羡林大师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该书即是详尽叙述了季羡林先生从幼年到老年的人生历程,让我们从中看到他是如何从一个淘气孩子成长为学界泰斗。而先生的博学睿智,谦恭有礼,真诚朴实,在书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折服于季羡林老先生的学识和气节。

正如蔡德贵先生所说,季羡林先生具有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齐鲁风格和涵盖气象,是一位兼容百家,学贯中外的社会科学界泰斗,是学术的象征,是知识分子的象征,更是气节的象征,那么,我们不禁要猜测,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呢?而这正是该书回答的问题。

该书以平实的语言,论述了季羡林先生的成长历程,并且在对季

老求学生涯的描述中,着重对季老的亲朋,恩师,如胡也频、董秋芳、朱光潜、瓦尔德施米特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正是这些人引导季羡林先生走上了文学之路。而齐鲁文化的深刻影响,清华大学的学术熏陶,在德国受到的严谨的学术彻底性的训练,最终铸就了季羡林先生这样一位笃实敦厚的博大长者,文通中外的硕彦鸿儒。

季羡林先生作为名冠遐迩的东方宏儒,吸引众多学者去探讨研究的,除了渊博的学识外,还有他所具备的知识分子的品格。在该书中,季羡林先生对于学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对他人的谦恭有礼,宽厚挚诚,以及对祖国的关注和热爱,处处可见。

季羡林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文化大革命其间,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那时,他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这不仅是个人毅力决定的,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的信心。而在该书中提到的先生的散文作品《二月兰》《幽径悲剧》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先生的赤子童真。

通过该书的介绍,我们从中感受到季羡林先生学识和人格的吸引力,亦让人不禁发出大师已逝,继者难寻的慨叹。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钦佩季老的学识和人品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季老的治学态度和道德精神,那么,即使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公共管理学院3班

学号:20111300111

姓名:周舒玲

二月兰读后感 第二篇_读《讲真话人生箴言录》有感

读《讲真话人生箴言录》有感

读《讲真话人生箴言录》有感

王雪晴

《讲真话 人生箴言录》是一本讲真话的人生大书,它将季老先生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华汇聚一堂,字字珠玑,让人读来如沧海拾贝之感。

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有点混乱,文章都是一个一个回忆性的小片段,就像是一位老者和我们拉家常。听着听着,就被他朴实而真诚的话语所打动。'不完满才是人生。''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怀旧能净化我们的心灵。''青年学生就是我的药石。'

这本书是先生百年人生的体会,是学问与人生融为一体的完美结合。为了更好的汲取书中的养分,我读了第二遍。

本书第一部分是人生卷?自我记述,第二部分是世相卷?观察与批评,第三部分是学问卷。季老先生说,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凡人。像我这样的一个凡人,吃饱了饭没事的时候,有时也会想到人生问题。我觉得,我们'人'的'生',都绝对是被动的。我们糊里糊涂的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登上耄耋。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在季老先生的精神世界里,情是第一位的。用真挚的感情待人。不论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爱国爱人类之情,都是如此充沛。 季老先生在'赋得永久的悔'中写到,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旁。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我们要多陪陪老人,不要总是用钱、物品代替一切,陪他们唠唠嗑,陪他们旅游,陪他们散步,给老人做饭吃,听听他们最近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多和他们有精神方面的交流。用心对待父母,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应到你身上。

季老对青年人特别关心,他告诉青年人时间是毫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真相。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是可贵的。我希望真正能够仔仔细细地过,认认真真地过,细细品味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我认为每一分每一秒钟都不'寻常'.青年人要有归零的心态,就像得了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不管是冠军或金牌多么灿烂辉煌,一旦到手,即成过去,从现在起又要从零开始。不要做自命天才的人,多包容别人,容忍是一种美德,谈恋爱千万别浪费太多的时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敢讲真话,讲真话也是看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往往由于不能讲真话,用真话交心,互相猜疑,产生矛盾,最后矛盾扩大,弄得朋友远离,夫妻分离,兄弟反目,这样的事我们还见的少吗?从青年时,我们就有敢讲真话的魄力,季老曾说过,自己说的都是真话。从他的文字里可以深切感受到这一点。他在病榻上的札记,更是字字发自肺腑,令人动容。

在世相卷?观察与批评中,季老写到'文化革命'长达十年,对于这一场所谓'革命'的评价,稍微有点良知的人心中都是有数的,它让我们伟大又有智慧的民族,一时失去了理智,好像是无端着了魔,这种耻辱永远是磨灭不掉的。如果把这一场灾难的经过如实地写出来,他将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一面镜子。常常在这面镜子里照一照,会有无限的好处的。他会告诉我们,什么事应当干,什么事情又不应当干,绝对没有任何坏处。

若干年来,季老有一个想法:人类自从成为'万物之灵'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他称之为'天人关系'.要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他称之为'天人合一'.然后再伸手向大自然要衣,要食,要住,要行。他笔下的牡丹、美人松、海棠、荷花、二月兰都有了思想,美人松既刚劲,又柔弱;既挺拔,又婀娜,简直是个天上神话,是童话中的侠女。荷花是怎样在深水淤泥里走动呢?不到几天的功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认识了季老的咪咪二世,我都有想收养一只猫咪的冲动了。人与自然应该浑然一体,人与鸟兽应该和睦相处,相向无猜,谁也离不开谁,谁都在大自然中有生存的权力。世界一切美好的东西,不管人类,还是鸟兽鱼虫,花草树木,我们都应该会欣赏,有权利去欣赏。

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又以后者为主。所以我们后一代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 多读书,以书为友,去寻找书中的智慧吧!

季老先生真诚、纯粹、坦荡,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他,人虽远去,精神永存。 出自记忆角落微信公众平台

二月兰读后感 第三篇_且读且思且品

且读且思且品

——摘自自己的《教师博客》

女儿放寒假,带回了同学送她的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听雨》,这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著作,季羡林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职。

《听雨》这部著作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以文会友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悼念朱光潜先生

回忆王力先生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悼念沈从文先生

我的朋友臧克家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我眼中的张中行

西谛先生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文中的朱光潜、王力、胡适、沈从文、老舍、张中行、西谛、西克灵先生们当时都已作古,现在臧克家也已经逝世,就是作者也去了另一个世界。岁月不饶人呀!

【二月兰读后感,】

二、传递友谊

登黄山记

石林颂

富春江上

火焰山下

星光的海洋

在敦煌

游唐大招提寺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佛教圣地巡礼

科纳克里的红豆

战斗吧,非洲

重返哥廷根

国内的黄山、石林、富春江、火焰山、重庆、敦煌;国外的唐大招提寺(日本)、泰姬陵、佛教圣地(印度)、科纳克里、马里(非洲)、哥廷根(德国)留下了季老的足迹,那些提到的外国地方,见证了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三、花木寄情

马缨花

海棠花

二月兰

洛阳牡丹

听雨

老猫

喜鹊窝

加德满都的狗

鳄鱼湖

寄情于植物——马缨花、海棠花、二月兰、牡丹;动物——老猫、喜鹊(窝)、狗、鳄鱼;自然现象——雾、雨。描绘生活,赞美生活。

《听雨》即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散文。季老的散文自成一家,有人说季老的散文挑战了长久以来所盛行的散文观念。传统散文精于意向营造和情感制造,因此那些传世的散文佳作莫不给人一种经典之慨。而季老则不同,他的散文没有工匠气,随性而谈,不讲究章法和结构,也不注意字词句的雕琢,凡是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了,就算完成任务。季老在《漫谈散文》一文中写道:“我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份。”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还说:“一篇好的散文,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大家的传世名篇无一不是惨淡经营的结果。”

《听雨》第一句“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直入正题,既平实又地道。季老当时正“同一种死文字(梵语、吐火罗文)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定下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一般的玩意儿。”本应讨厌雨声,而“事实正相反。”那“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起鹘落”

的雨声让季老“溢满了青春活力。”与最有名的听雨词“虞美人”作者宋蒋捷比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与雅人比,“介于雅俗之间”;谈及自己农村经历,完全是一个“俗人”。但“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情感。”“北方春天,十年九旱。”“忧心如焚,徒唤奈何。”“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采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着重“真情”,表明季老关心民生,热爱人民。

能用《听雨》命名这本著作,那它的代表性不言而喻。

手捧《听雨》,感叹于国学大师平实语言的造诣;感动于国学大师忧国忧民的情怀;感恩于国学大师留给后辈的精神食粮。

且读、且思、且品!

二月兰读后感 第四篇_读花田半亩学写作文

《花田半亩》相关文段

旋转木马与童年

小时候,我最怕坐转椅,每次坐总是剧烈头晕。当别人坐在转椅上旋转欢笑的时候,我是人群外模样伶仃的孩子,轻轻咬住粉红的下唇。后来,我听到一个叫做红舞鞋的童话,让我看到欲望与诱惑是多么可怕。我开始想要一颗清水做的心,澄澈,明净,没有躁动与贪心。当我坐在木马的背上,当我看到你回过头,微笑着为我拍照,我以为,我们依旧是孩子。是可以穿着洁白的小纱裙,任性地插起腰,撅起嘴的小公主。风,吹乱你的发,我们一次次坐旋转木马,乐此不疲。木马在旋转的,分明是一场梦,童年里毫不迟疑的烂漫天真。现在,在灰色天空下,我想象着亮起彩灯的旋转木马,想象着一个穿纱裙的女孩,乌黑的眼睛,闪闪烁烁。一些是甜美,一些是忧伤。夜空下,星光将整个世界的安静收集,编制成一张温柔而明亮的网。现在,谁会愿意陪你,玩这童年的游戏,在人世纷纷。谁拉紧你的手,同你一起,旋转出日子的一个个圆圈,一场场欢笑,或泪水?

夏天与海

夏天,我们该去海上。 看远天膨胀的云,看细细的桅杆,看海鸥的翅,浪花的舌。该戴一顶宽沿的草帽,让长长的蝴蝶结丝带在海风中飘呀飘。想穿一条白色的吊带裙,想赤着双脚,想在炽热的沙滩上一路跑去,再重重跌倒在涨潮的浪中。再捡来贝壳,细心地一只只穿好,挂在脖子上。夏天,该是色彩浓郁的油画,带着海的腥味,海的怒气和温柔,有时喧哗,有时却又是寂静。该拍下许多照片,快乐的,疯狂的照片。该亮出闭合太久的口腔,在镜头中尽情尽兴地龇牙咧嘴。夏天,该是恣意的,为所欲为。什么时候,我能够拥有那样一个夏天。海在我的世界,是如此远,又如此亲近。夏天,我在陆地上想念海。

童年和鱼

总觉得金鱼是属于夏天的生物。于是,几乎每一年暑假总要买回两只,放在书桌上,精心养起来。窗上是不绝的蝉声,窗下是已攀上栏杆的牵牛,这样的午后,百无聊赖的闲散,像水墨的留白,因空而丰富。看我的鱼在圆柱体的鱼缸中来来回回。我的鱼,两条沉默的金鱼,摆动着纱裙一样的尾巴,在我的书桌上度过这个寂静浮躁的七月。我读几页书,写几行字,想些无关痛痒的心事。有时,因为沉默,我竟觉得自己也仿佛是一条鱼了,一样是擦身与错失,被水围困,也被水拥抱着。只是,我如何能如鱼般,在水压之下,也从容优雅,我如何能如鱼般,不忧不惧地绽放生命,心无旁骛。

想起小时候,家里的大鱼缸中曾养着一群热带鱼。我常常用小网捞起来,一条条细心地抚摸,如抚摸一只小猫或小狗那样。不多久,那一群鱼便相继死去。后来我才知道,鱼是经不起那样每日的抚摸的,特别是本身就娇嫩的热带鱼。我的爱,竟然成为了致命的伤害。但是,那时的我,抚摸的初衷确实是出于单纯的喜爱长大的我,才慢慢懂得,这世间太多的事,是由不得一厢情愿的。

老师

我依旧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祁老师的情景。她站在大队办公室里,背对着门口,穿着一条长长的白色连衣裙。初夏的绿树,在窗口荧荧地闪烁。她就安静地站在那里,仿佛等待着什么,一言不发地,任洁白的裙子也沉默地垂着。

后来,她成为了我们新的班主任。还是那一条长长的白色连衣裙,她转过身来,立在讲台上,一脸纯净的微笑。

除了语文,她还教写字课一类的副科。我记得,她的字很漂亮,粉笔总在黑板上吱吱地

划出有力而不失优美的线条。她教我们使用钢笔。那时,我总希望把字帖写好,一笔一划地练习着,却由于用力太大将钢笔用分了叉。为了写好字,我的字帖上的空白处也被练习的字迹占据了。规定练习5次的字,我却愿意写上10次,20次,还乐此不疲。我太希望能写出和她一样漂亮的字了。从那时起,我就对钢笔水划过白纸那蓝色的线条痴迷不已。写好的字帖交给老师批改,她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上圆圈。渐渐,我获得的圆圈越来越多了。而今看来,我曾经写下的那些练习中的钢笔字一定非常稚拙。但老师却看得出,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包含着孩子认真的心。她于是常常鼓励我。所以,我一直相信,自己也可以把字写得很漂亮。

到现在,那个绿树荧荧闪烁的窗口,那个日光充沛的初夏,还仿佛近在眼前。但穿着白裙子的祁老师已经成为孩子的母亲。我们的小学,那只有几排简陋瓦房的小学,在城市改造中早已被拆除。一行行缀满花朵的槐树,也被移走,或干脆砍掉。好像是夜晚的星星带走了那些星光一样的小白花。站在树下唱着歌的孩子们不见了踪影。老师也离开了,调往周边的学校,继续他们的教师生涯。她书桌的玻璃板下,会不会压一张旧时的毕业照片。那一年,我们还是天真的孩子,那一年,你还是穿白裙子的女孩。

很多年,没有了她的消息,不知道她去了哪一所学校。一个不经意的念头,让我在网上搜索她的姓名,令我得知她目前大约的工作单位。那一所小学,有一位和她同名的语文老师,也许是她吧,也许不是。我忐忑着在留言板上留下我的联系电话,然后等候回音。这之后的第三天晚上,我真的收到了老师的短信。她说,此刻她激动而意外,她说,她心潮澎湃。

十几年的光阴。我们都各自穿越,又在另一个端点上再次重逢。我记起的,是她纯净的微笑,洁白的裙。老师,你好吗。我们都在一夜之间长大了。绿树依旧荧荧,在那张毕业照片上,你还能认出谁的脸孔,叫出谁的姓名,想起谁,那时的调皮,那时的可爱。

生如夏花之绚烂。

我喜欢泰戈尔的这一句诗。

在炎炎的夏天,躲在房间读泰戈尔的诗歌。

那里,有飞翔的鸟,有漂泊的云,有盛开的花,和闪烁的繁星。

爱生命吧,并发现爱吧。

【二月兰读后感,】

一时间,心中溢满了这样的两句话。

放下怨恨,放下恐惧,我闭上眼睛,默念着:让生如夏花之绚烂。

顾城的诗

高一那年,反复读顾城的诗集。平庸的装祯,被包上绘着水彩花朵的书皮。

那一本书,以一副花般的姿态,平躺在我的书桌里,接近两年。

总是在课上翻起它,于是便能够逃离晦暗无趣的现实,去他的童话里遨游。【二月兰读后感,】

抄写他的诗句,在生长着瑰丽木纹的桌面,用一支相伴许多年的铅笔。

“告别绝望 / 告别风中的山谷 / 哭 / 是一种幸福”

好几年,我的心,如一间空房,被这样一句诗充满,像一室温凉的月色。

于是即便有泪,也不是悲哀。

现在,我又在默念这一句,被抄下无数次,又无数次擦去的诗。

我知道,我是需要在文字间取暖的人。

那一年,教室窗外的灰天空下有摇曳的树,绿得伤心。

十七岁的我,在一个将雨的下午昏昏欲睡,任一桌敞开的书页,被风翻乱。

纵使夏天于我多数时候是一种苦涩,我依旧无法停止对它的喜爱。六月,七月,只是简单地读去,便有了夏的气息。

是朗朗的晴日,远天膨胀的大片云朵,是刺目的光线里,一件被晾起在风中的白衬衫。 是雷雨的傍晚,和雨后弥漫的青草香,是一抹彩虹,一只蜻蜓,一篇在雨声里写下的日记。小甲虫爬过我的窗纱,门外的墙角处幽幽地开着一丛明黄色的花。这些不知名的小生命,生气勃勃地在夏天里享用着丰沛的阳光和雨露,热烈地生活着。我一样是如此的小生命,于是,看到日光,听到雨水,会满心的欣喜与光明。深深地俯首,叩谢造物主的恩赐。令宇宙中有了世界,令世界有了生机,令万物有了灵性,令我有了知觉。在午后听一树的蝉鸣,并不觉聒噪,反是尘嚣中难得的宁静。

一只只蝉,是穿越了千万黑暗,才到达了这个明丽的季节。每当想到这些,心中总是感动莫名。多少蛰伏于苦难的人,大约便能够有所安慰与鼓舞,相信希望的存在,收起悲哀,去守望破土的明亮。夏天,因为生命,因为许多爱,与懂得爱的眼睛,而分外深情。

赏月

很远很远的地方,一样是有月亮的晚上。

我一样喜欢看月亮,却是看月中深深浅浅的阴影。想着祖母的故事,那些月中的传说。 嫦娥,吴刚,桂树,还有捣药的白兔。他们真的住在那一轮明黄的光里么。

幼小的我,仿佛对那一个神仙世界深信不疑。所有的怀疑,都是成长的悲哀。

后来,我知道了高处不胜寒。后来,我担心起月宫的寒冷,想着嫦娥如我一般冰凉的十指。 碧海青天夜夜心,月的世界,原来如此寂寞。

月色间,不宜有欢歌,不宜有笑语。或许,只应对着清影凭吊心魂,饮一盅酒,诵一首诗。

二月兰读后感 第五篇_语文课外阅读文章

白蝴蝶之恋

刘白羽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么可怜呀!

她从哪儿来?要飞向哪儿去?我痴痴望着它。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

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这已经冷僵了的小生灵发蔫了,它的细细的足脚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的手中。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它飞翔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它活过来了,我竟感到无限的喜悦。

这时,风过去了,雨也过去了。太阳用明亮的光辉照满人间,一切都那样晶莹,那样明媚,树叶由嫩绿变成深绿了,草地上开满小米粒那样黄的小花朵。我把蝴蝶放在盛满阳光的一片嫩叶上,我向草地上漫步而去了。但我的灵魂里在呐喊——开始像很遥远、很遥远„„,我还以为天空中又来了风、来了雨,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你为什么把一个生灵弃置不顾?„„于是我折转身又走回去,又走到那株古老婆娑的大树那儿。谁知那只白蝴蝶缓缓地、缓缓地在树叶上蠕动呢!我不惊动它,只静静地看着。阳光闪发着一种淡红色,在那叶片上颤悸、燃烧,于是带来了火、热、光明、生命,雨珠给它晒干了,风沙给它扫净了,那树叶像一片绿玻璃片一样透明、明亮。

我那美丽的白蝴蝶呀!我那勇敢的白蝴蝶呀!它试了几次,终于一跃而起,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又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

这时,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唉!人呵人„„”我默默伫立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

你的读后感:

二月兰

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地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象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他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浩劫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笑对春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

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然而,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有。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走上了每天必登临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写下的你的感受:

老王

杨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被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好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声,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下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写下你的感受:

二月兰读后感 第六篇_《生命 生命》同步练习3

《生命 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

一、名家名篇

《生命 生命》的作者 用生活中的三个事例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紫藤萝瀑布》的作者 却是借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表达了自己的心曲。读一读 的《童趣》,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也可以借这个机会读一读他的作品《 》。

二、随堂演练

词语百宝箱

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可以帮我们理解作者对生命对科学的思索,让我们聚焦这些词语,透视词语深邃的内涵。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骚扰( ) 小憩( ) 翅膀( ) 跃( )动 茁( )壮

【二月兰读后感,】

糟蹋( ) 外壳( ) 擎( )天撼( )地

辉煌( ) 花苞( ) 花穗( ) 沉浸( ) 伶仃( )

酒酿( ) 迸( )溅 琼( )浆 伫( ) 立

忍俊不禁( ) 盘虬( )卧龙

童稚( ) 鹤唳( ) 土砾( ) 藐( )小

怡( )然 凹( )凸( ) 昂( )首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短zàn( ) 庸lù( ) zhuó( )壮

gū( )负 震hàn( ) huāng( )废

遗 hàn( ) 梦 huàn( ) 沉 jìn( )

笼 zhào( ) zhàn( )开 chāi( )

掉shâng( )开 tãng( )萝 yí( )然称快

明察秋háo( ) 凹者为hâ( ) páng ( )然大物

bá( )山倒树 miǎo( )小

3. 给下列语句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 )也可以白白糟蹋它( )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也可以任它荒废( )庸碌一生。

4. 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辜负 ②肃然起敬 ③伶仃 ④笼罩 ⑤忍俊不禁

5. 根据课文内容填词

虽然肉体的生命( ),生老病死也( )令人无法( ),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

( )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 ),却在于我们自己( )。

6. 解释加点的词【二月兰读后感,】

① 徐( )喷以烟

② 项( )为之强

③ 兴( )正浓

④ 昂( )首( )观之

⑤ 方( )出神

7.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三、课内探微

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文段,仔细揣摩,品味感悟科学世界的奇妙,相信它会给你带来全新的体验。

生命,生命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1.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于哪一方面?

3. 作者由三个事例引发了哪些思考?能够互换位置吗?

4. 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5. 第二段中加点的“竟然”、“竟”有何表达效果?

6. 请列举现实生活中珍爱生命的例子。

7. 你最喜欢本文哪些文字?并说明理由。

四、课外冲浪

同学们,课外短文的阅读会为你的语文学习开辟一片奇妙的天地,让你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课外阅读,拓展视野,其乐无穷。拿起你的笔来,勇敢地冲浪吧!

送 春

宗 璞

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象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72181/

推荐访问:西游记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