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一个人的朝圣

一个人的朝圣

时间:2018-07-06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一个人的朝圣 第一篇_《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在行走中让思想上天堂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

朝圣是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通常,它是去一个人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当我目光落在书架上那本书——《一个人的朝圣》时,书名和封面图片有一股难以言语的魅力紧紧抓住我的心,熟悉、亲切又陌生的情感一下将我填满,感觉作者讲述的故事将引领着我进入那美妙的思想殿堂。 没有任何犹豫,如一见钟情的情侣,内心怀着初见时压抑的激动和狂喜,指尖轻轻滑过质朴的纸张,慢慢翻开那让我期待的书页。但我想象中如古朴珍贵卷画展开时的迷人画面并没有如期而至,我以为高大与神圣的存在被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淡到不能再平淡的退休工人所取代。强烈的心理落成让我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如此平凡的一个老人,他可以创造什么样的奇迹,朝圣从何谈起?我想,那一定是作者欲擒故纵的做法,就如同平静的大海,其中蕴含的神秘与波澜壮阔在你没有进入的之前根本无法体会,这时,我感觉有一股魔力再度吸引着我。

一封信,

一段尘封了二十多年的友情,

还有油站小姑娘无意中给予的信念,

哈罗德·弗莱踏上了那段朝圣般的路途,

一路上,老人执着的坚持只因为纯真地相信,

1

只要行走就能为患绝症的老友奎妮求来福音、战胜病魔。 跟随着作者笔锋的转动,我慢慢体会到那一丝丝朝圣的味道,原来那平凡至极、一成不变的老人为了朋友,在一个不知真假的信念的牵引下,开启了传奇般的徒步旅程。

一、以为轻易的事情,原来是那么的困难重重 哈罗德踏上旅途的第一天,只想走到离家最近的邮筒把信寄出去。原本很短的路程由于受到内心的呼唤,哈罗德无法停止地一次又一次地向下一个邮筒走去。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哈罗德开始了改写他一生的重要旅程。

旅途的第二天早晨,哈罗德一翻身,下床站起来:“只觉腿狠狠一抽,痛楚像电流一样穿过他整个右侧躯干。哈罗德试着抬起腿躺回床上,却痛得更厉害了。”没有走过远路的哈罗德,穿着并不适合走远路的鞋,脚上的伤导致每走一步都能给他带来钻心的疼痛。 哈罗德开始明白那是一条多么漫长的旅途,但是他心里也更加清楚,如果此时回头,他不可能再度出发,这将如何面对自己做出的承诺?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好友?拉开的弓射出的箭,从来都没有回头的道理,穿戴整齐后,哈罗德继续上路。旅途的寂寞和身体的疼痛让他的思绪不断飘到那不堪回首的过去,痛苦的回忆一次次让他忘记了身体的疼痛,然而身体的疼痛又时不时中断他痛苦的回忆,就这样,哈罗德坚持着:为了朋友的健康,为了心中的承诺。

二、以为会困难重重,却发现是如此的容易 一路上,很多好心的人给予哈罗德帮助。在接受帮助的过程中,他学到了新的东西——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虽然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虽然已经活了六十多年,但是哈罗德依然被短短数天旅途带给他认知上的改变所震惊,他让路途上的那些情景一遍一遍在脑海里回放。亲身经历与不断思考的融合总能让人的思想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某一个瞬间,他突然明白了,明白了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到达目的地。

哈罗德选择了放下,放下所有曾经认为必须的东西——钱、银行卡、 2

电筒、消毒药膏、地图等等。他每天都睡在野外,在公厕、喷泉、溪边洗漱,他开始忘记那有车、有房、每天洗澡、一日三餐、晚上睡觉的日子,他很高兴、很庆幸自己跳出了原来的那个世界:那个一直让他痛苦不堪、不敢追忆的世界。哈罗德发现,原来有些事情并不像他想象中难么难以逾越,他一路走来,慢慢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朝圣者,成为了新闻人物,属于哈罗德的旅程拉开了新的篇章。

三、以为可以深埋心底,原来根本无法逃避 随着不曾停止的步伐,哈罗德的跟随者越来越多,仿佛是一场朝圣的旅行,又仿佛是一场游戏。面对不断变换的现实和人群,面对不断发生的事情和矛盾,哈罗德的信念被一次次推翻和重建。 哈罗德以为已经忘记的伤痛再度浮现:哈罗德脑子里全是母亲,努力地搜寻有她的画面,想寻找一丝安慰。他想起儿时冷冰冰的家,校服上沾2 染的威士忌味道,还有十六岁生日那件大衣。○

然而现实与信念让哈罗德不得不鼓起勇气面对:他第一次放任自己尽情感受那种父母亲都不想要自己的痛,他越来越清楚自己为什么畏惧、为什么总是逃避。在野外待的这些日子里,他慢慢地没有了畏惧、慢慢地明白自己内心最深的感受,哈罗德悔恨他曾经做过的事情,他只想对儿子戴维喊出那句一直不敢承认的话:“我小时候,父母不想要我。后来遇到我老2 婆,生了个孩子,也弄砸了。”他真希望戴维能听见这番话。○

一个又一个过去的不愿回忆的画面逐个浮现,仿佛是一道道横在哈罗德前进路途上无法逾越的鸿沟,无数次涓然泪下的他却被无法逃避的现实推动着前行。

四、以为再也不能解脱,却发现坚冰开始消融 行走的路途中,哈罗德越来越无法摆脱内心的愧疚,他一次次地在心里对妻子说:“我欠你一个完整的故事,二十年前我亲手埋葬了我的儿子,这不是一个父亲该做的事情,我想看到他长大后会成为怎样一个男人,我3二十年了,哈罗德以为那坚冰再也不会融化,所以把到现在还是很想。”○

道歉的话深埋心底,不愿意开口向妻子承认他的错。

但这一次,他觉得自己真的坚持不下去了,他只想回家,他要放弃。 3

哈罗德拿着电话说出那句他一直不愿说的话:“莫琳,我走不下去了,我错了。”莫琳听得出来,那是哈罗德对自己过去的忏悔,但是她假装没有听到,她的声音不断从话筒里传来,音调越来越高:“继续走,别停下来。还有十六英里就到了,你可以的。”经过上百天身心的煎熬,就要到了,莫琳已经不再怪责哈罗德,她只希望他坚持下去,不然他的余生都会后悔。 哈罗德在莫琳的支持下,终于走到目的地,见到了二十多年没有见的老友奎妮,虽然结局是他无法解救奎妮,但是这一路却让他自己走出了多年的阴影。最后,哈罗德见到妻子莫琳时,流泪满面地对她说:“一路上我记起了很多东西,很多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忘了的回忆,有戴维的,还有你和我的。我甚至记起了我母亲,有些回忆很不容易,但大部分都很美。我很害怕,我怕有一天,或许很快,我就会又把它们弄丢,这一次永远都4 找不回来了。”○

莫琳紧紧抱住他,直到悲伤散去。她摸索着他的脸,亲着他咸咸的湿漉漉的脸颊,说:“你站出来做了一件事。你连能不能去到那个目的地都还不知道,却还是努力尝试了一切方法,如果连这都不算一个小小的奇迹,5 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能算了。”○

就这样,哈罗德完成了朝圣般的路程,曾经以为不能完成的事情终于完成了;曾经以为可以忘记的一切又被重新唤醒;曾经以为无法治愈的伤痛开始烟消云散。

看着哈罗德的故事,我满眼泪水,开心着他的开心,悲伤着他的悲伤。我在想,是什么力量让那样一个人变得如此强大?前一段时间看了“《罗辑6说哥伦布之所以发现美洲新大陆,不是因思维》:哥伦布为什么伟大?”○

为他的勇敢和智慧,而是因为他掌握知识的有限和计算航程的错误,以为到日本的航海距离只有实际距离的一半,在没有充分认知的情况下贸然行动才让他发现美洲新大陆。

7: 还记得以前学过一篇古文《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都想去南海。最后富者虽做了极其充分的准却未能到南海,而贫者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一年后从南海归来。

所有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人类许多壮举都不因为准备得充分所以成 4

功,反而是怀着一颗必做的心才能创造奇迹。我突然明白耐克的经典广告词:just do it.的真正魅力。 《一个人的朝圣》的主角就是因为一个信念和一股冲动,然后让我们全部人都明白:只要你上路了,你就会因此而不同。我一直都困惑于走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个道理,以前我也去过很多地方旅行,走过很多路,看过很多风景,为什么从来就没有读万卷书让思想上天堂的奇妙感觉呢?现在终于有点明白,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在行走过程中,如果没有庞大的阅历作为背景,没有路途上因为艰辛所引发的思想斗争,那走再多的路也不过是走马观花的事情,根本无法与古人说的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相提并论。 看完这本书,不断回味着作者如蚕蛹剥丝般地向我们逐层展示的故事的深层含义,我终于忍不住要大声叫道:走出无法解脱的思想困惑,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付诸行动的脚步。哪天,当你心中有无法摆脱的烦恼时,请迈开你的脚步,让你的身体与思想在旅途中高度融合起来,你一定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天地。

5

一个人的朝圣 第二篇_一个人的朝圣 书评

一个人的朝圣

—— 静静的旅行,心灵的救赎

好久没静下心来看一本书,看一本好书。都差点忘了坚持是什么样的感觉。。。早已习惯了知难而退,半途而废。之前我一直不明白,像西藏那的朝圣一步一叩首的究竟有什么意义,只是信仰吗?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一些——是信念。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份信念,能支撑自己坚持下去。

生活也确实不是一帆风顺的,工作、感情、烦恼、挫折无不包围着我们,让我们窒息却又无法左右。

蕾秋.乔伊斯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哈罗德,60岁,在酿酒厂干了40年销售代表,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妻子莫琳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远,日复一日。【一个人的朝圣】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20年未见的老友奎尼。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伤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尼想到了自己的一生,经过一个又一个邮筒,但他还不想就这么把信投进去,所以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的贝里克,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来!

纵跨英格兰,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不可思议,也十分荒谬,但在他听了加油站女孩的述说后(她的信念救了处于癌症的

亲戚--至少他是这么听说的),因而他决定了要徒步去贝里克见奎尼。要坚持。也许刚开始时他是脑子发热,是一时兴起,他只是单纯得想为昔日好友做点什么,毕竟奎尼为他付出了很多,也带给他欢乐,尤其是在他堕入人生低谷时帮助了他。他一度为自己的计划而高兴,还幻想着到达贝里克时收获的掌声和敬佩的目光,特别是奎尼能因为他的壮举活下来开心的对她说一些感动的话之类的。他这样想着时,脚步就会变快,急切盼望到达贝里克。

起初他花退休金来吃饭、住店,这遭到莫琳的反对。其实这些年来莫琳一直不看好他,对他很冷漠,也很失望。莫琳一直觉得他不负责任,之前儿子小时他从没抱过他照顾过他,长大从没关心过他,甚至当初儿子溺水也不去救他。现在为了一个女人离开家,把一堆催款单留给她,让她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房子,她希望他结束这不切实际的想法,回家来。可是哈罗德坚持要去贝里克,莫琳只能由着他。事实上,莫琳也是有反省的,毕竟之前深爱过。那时她年轻时觉得身边的人都一样,没一个符合她标准的,他们都很虚伪。一次偶然的舞会上,他们结识,莫琳就觉得哈罗德与众不同,深深得爱上了哈罗德,觉得他就是她的依靠,即使他不是大学生,没有文凭,没有稳定的工作,家境不好,父母离异,被赶出家庭,甚至一天要打好几份工累死累活才能勉强糊口。可是莫琳就是爱他,跟定他了。和他在一起,感觉任何事都

【一个人的朝圣】

变得那么有意思,生活那么美好。可是结婚后一切都变了,她发现自己的丈夫离她预想的标准差太多了。

【一个人的朝圣】

其实哈罗德是爱他们母子的,他只是不大会表达,并且时常被误解。他虽然一辈子碌碌无为,可是也不能怪他,他从小也是没人对他负责的,大概因为没父母关爱,经历了太多困苦,造就了他柔柔弱弱的性格吧。

哈罗德的旅行还在继续,不过他这次把信用卡等都寄回家,这些东西带着也是累赘,它们的存在会使这次行程没有意义。于是他轻装上阵。这种感觉好极了。他每天饿了就吃野味(他几乎识遍了哪些植物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能做药材涂抹自己的伤口),他无意间在垃圾车上发现了一个坏了的帐篷,和垃圾场工作人员说明原委后,那对夫妻很乐意能帮助他,并另外赠与了一些东西,但是哈罗德没有接受别的东西。有时候在热闹的市区,他也会和别人聊自己的旅途,希望能得到别人的一点救济,当然听故事的人很乐意为他做点什么。但是哈罗德索取的并不多,有时只是一块三明治,有时是一点水果,他从不多拿,只是拿了他需要的那部分。 哈罗德的旅行越来越艰苦,要知道他已经年过花甲,经不起折腾了,他的脚满是水泡,有些破裂了,有些鼓着水,有些已经流脓开了。他的腿也满是淤青。手脚也不听使唤了,每走一步就感觉骨支架在咯吱咯吱作响。他觉得他需要做的只是左脚迈向右脚,但即使是这么简单的动作,对他来说也

比登天还难。但是他顾不得这些,他只想快点到贝里克,快点见到奎尼,别让她等太久。

途中好几次他几乎要放弃了,可是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也有很多人愿意收留他过夜,帮助他度过难关。

他一边静静地走着,一边回回想起很多往事,想起了母亲琼是怎样抛弃他们离开家的,想起父亲是怎样一蹶不振最后带许多阿姨回家的,想起18岁时父亲丢给自己一件旧大衣让自己离开,想起自己是怎么辜负儿子戴维、辜负妻子莫琳的,想起自己是怎样亏欠奎尼的。。。每当想到这些,他就异常痛苦,他何尝不想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他以为人生就那样过去了,直到收到那封信。。。

他不想回到那样的生活中去,只能一步一步的向贝里克走去,逃避这样的生活。他希望自己失败的人生在快接近尾声时能做点不寻常的事,或许奎尼真的会活过来呢,或许莫琳会发现自己的丈夫也很有本事呢,或许死去的戴维会支持自己呢,或许他成功后戴维会对自己刮目相看,不再看不起甚至鄙视自己的老爸呢......

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各大媒体杂志报刊都十分关注他。不久很多人慕名前来跟随他,这些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或者是家庭不幸福,或者是嗜偷成性,总之是跟随他想来场心灵的洗礼或者可以说是救赎、是解脱。

不难想象,有这些人的陪伴进度会慢很多,因为途中会因为意见不一而争吵,会因为走那条路方便有争执,也因为吃饭讲究了而浪费时间。。。这些都是哈罗德无能为力的,他不会赶他们走,也不会偷偷离开,他的性格决定他不是这样的人。他只能越来越痛苦,却没办法挽回局面。他感觉自己离出发点越来越远,离贝里克也越来越远,这不是他的初衷,他并不想被过分关注,他一向很低调,不想成为焦点。他只想静静的、一个人走完这段旅行,或者说实现诺言,他知道奎尼肯定等着她呢。

后来如他所愿,队伍分成两队,一队先出发去看奎尼,另一队,也就是哈罗德和流浪狗两个“人”随后跟上(因为哈罗德身体不行,心里状态也不如之前,所以大家在一起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大伙也实在没什么耐性。或许当中不乏有些人为了出风头才加入哈罗德的吧,不过他们现在已经抢了哈罗德的风头了,他们到了目的地不过没见到奎尼,因为人太多太嘈杂,媒体也太多。不过他们这样真正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在流浪狗也离哈罗德远去时,他真的坚持不了了,他身体以及心理都受到重创,已经伤痕累累了。他照例打回家给莫琳,不过这次他是要告诉奎尼他要放弃、要回家去,希望莫琳接她。但是莫琳一改常态,和邻居商量后。她不同意,他俩都觉得哈罗德不应该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轻言放弃,如果

一个人的朝圣 第三篇_一个人的朝圣 读后感

遇见真实的自己——《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哈罗德上路了。

从他收到来自老友奎妮的信,到他决定出发,一个人走路去看望千里之外,正在病榻上喘息将死的老友,这两者之间——不到四个小时。

庸庸碌碌,平凡安静孤独又莫名的执拗,哈罗德如此这般地过了大半辈子。他知道家里摆设的每一个小细节,却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如何;他知道街头拐弯一家家小店的排列顺序,却不知道自己的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他了解隔壁邻居每日的作息时间,但是却不了解妻子心中丧子的悲痛和冷漠。 当生活平铺在他面前不过是一张一眼望尽的白纸时,哈罗德打算给它上点色彩。

于是,一个看似借口的理由,一个传说中真正“说走就走”的旅途就此展开。

在他打电话给奎妮说,要她等着,他要过去救她的时候,或许他心里根本还没有做好要独自一个人上路的准备吧?是这样的吧,难得生活中会有这样一个机会,怂恿着他,生平第一次任性地,不顾一切地,大步向前。

只穿着他的帆布鞋,带着一点零钱和一份坚定的信念,甚至都没有折回家拿行李和做好路线规划。就在去寄信的路途中,就这样自然而然地错过一个又一个邮筒,就这样自然而然随心地前进。——“简单到,只是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

鞋子破了就补,脚受伤了就休息,路过每一站购买的小礼物,遇见的人,受到的帮助,得到的无视和质疑,突然成名之后的无奈……所有这些伴随着哈罗德一同上路。他的坚韧可以说,简单得近乎执拗,他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道前路漫漫也不听他人的好生相劝,带着那只一路陪伴的小狗,只顾低头——“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

在看到哈罗德抵住内心挣扎怀疑苦闷脆弱失望之后,历经长路漫漫翻越千山万水,跨越627公里,徒步行走87天,终于,终于,终于见到了他电话那头,曾经对其承诺过的奎妮。然而,他见到的是——“奎妮像破了的洋娃娃一样任她(注:护士)摆布,这就是哈罗德记忆中她最后的样子——一再忍受着,当别人将她提起来放在枕头上,开着他非常反感的玩笑。”

看到这里,故事将近结尾,我积蓄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两行泪水忍不住下落。我一路看着哈罗德前进,和他一起期待盼望,想象着他可以赶在奎妮失去意识之前、在她死去之前到达,和这位改变了他一生,影响了他一生的朋友好好做最后的告别,好好倾诉一番。然而,当他到达的时候,才知道,许久之前因为手术,奎妮的舌头被摘除了。

好吧好吧,是不是现实都要这样打击人?哈罗德或许跟我想的是一样的。他做在河边的长椅上,一动不动。他似乎不想记起这一路以来自己的种种期望,他希望见到奎妮的笑颜听到她的声音和欢笑声。但他似乎忘记了,这一路的救赎,不仅仅是为了奎妮,更是为了他自己!许久的思索之后,他终于写出一封信,给那位当初无意间促使他急迫上路的加油站小姑娘,把他心里最黑暗,最深处的那个秘密一纸告知。啊,他终于愿意面对那段关于儿子的悲伤过往,他也终于知道如何去承受大悲大痛,如何再次,和自己的妻子牵起手拥抱并亲吻彼此。我感受到他真正地快乐起来了。

故事最终结束在,他们夫妻讨论着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的舞会,哈罗德说了一句逗趣的话惹得妻子笑得前翻后仰。这句话是什么?其实这句话是什么真的重要吗?

重要的是,哈罗德终于知道,他需要珍惜的是什么了。

去年。当朋友给我介绍一本“适合你这种喜欢一个人去旅行的人看的”书时,我刚从云南四川兜一圈回来。 一个人去旅行,搭顺风车坐火车,遇搭讪遇骗人遇好人,遇地震遇坍塌遇大雪,五味杂陈,可以说什么都体验过了。去年那时,那是一段人生的迷惘期,刚大学毕业,在陌生的城市上班倍受打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未来究竟在哪里。说这话矫情了,可当时确实是这样想的。那时心里有一个声音说,“不如出去走走吧。”

其实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去多久,能去哪里。但是,重要的是,我出发了,并且一路向前。

我从广州出发,我来到形色匆匆黝黑面容各带笑颜的昆明,我感受过大理和双廊的恬静舒适,我看过香格里拉的藏族情怀,我在纳帕海草原上起舞,我踏上海拔4000多米的亚丁,我走过慢节奏的成都,我路过火车城市株洲,我回到自己的广州。22天一路前行,我甚至忘记了,当初决定出发的时候,是为了找到所谓的“真我”。那些散落在旅途中点滴的记忆,那些和陌生驴友的谈笑风生,那些我纳入眼里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景,或许都已然成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于是我终于明白,在我“寻找真我”的路途上,我又在“创造真我”,这个鸡和鸡蛋的轮回,让我豁然开朗。

原来我不是没有真我,只是,完整的我,还在路上,等着我去寻找。

真实地面对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在每一个日子里努力着,整装待发,随时遇见一个路口,随时转弯,只为了拾掇一路的零星碎片,拼凑完整的自己。

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这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然而却有那么多人困顿自己的世界,无法真正迈开脚步。旅途,不仅仅是真正地迈开脚步前进,还有,真正往自己内心深处前进,更加看清自己。

PS:新加了一个读书群,群里要求交读书笔记,于是重新写过一次,哪成想写得如此深入我心。

一个人的朝圣 第四篇_《一个人的朝圣》读后心得分享

《一个人的朝圣》 作者是英国资深剧作家蕾秋·乔伊斯。他写了二十年的广播剧本,也曾活跃于舞台剧界,拿过无数剧本奖。《一个人的朝圣》是她的处女作,已畅销三四十个国家,入围2012年“布克奖”。也曾获得2012年度英国最佳新人小说奖。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六十岁的老人哈罗德·弗莱,他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读完本书,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有以下四点:

【一个人的朝圣】

一、以为轻易的事情,原来是那么的困难重重 哈罗德踏上旅途的第一天,只想走到离家最近的邮筒把信寄出去。原本很短的路程由于受到内心的呼唤,他无法停止地一次又一次地向下一个邮筒走去。

旅途的第二天早晨,痛楚像电流一样穿过他整个右侧躯干。没有走过远路的哈罗德,穿着并不适合走远路的鞋,脚上的伤导致每走一步都能给他带来钻心的疼痛。哈罗德开始明白那是一条多么漫长的旅途,旅途的寂寞和身体的疼痛让他的思绪不断飘到那不堪回首的过去,痛苦的回忆一次次让他忘记了身体的疼痛,然而身体的疼痛又时不时中断他痛苦的回忆。

二、以为会困难重重,却发现是如此的容易

虽然已经活了六十多年,但是哈罗德依然被短短数天旅途带给他认知上的改变所震惊。就在某一个瞬间,他突然明白了,明白了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到达目的地。

哈罗德选择了放下,放下所有曾经认为必须的东西——钱、银行卡、电筒、等等。他每天都睡在野外,在公厕、喷泉、溪边洗漱,他很高兴、很庆幸自己跳出了原来的那个世界:那个一直让他痛苦不堪、不敢追忆的世界。哈罗德发现,原来有些事情并不像他想象中难么难以逾越,他一路走来,慢慢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朝圣者,成为了新闻人物,属于哈罗德的旅程拉开了新的篇章。

三、以为可以深埋心底,原来根本无法逃避

哈罗德以为已经忘记的伤痛再度浮现:他脑子里全是母亲努力地搜寻她的画面,想寻找一丝安慰。他想起儿时冷冰冰的家,校服上沾染的威士忌味道,还有十六岁生日那

件大衣。

一个又一个过去的不愿回忆的画面逐个浮现,仿佛是一道道横在哈罗德前进路途上无法逾越的鸿沟,无数次涓然泪下的他却被无法逃避的现实推动着前行。

四、以为再也不能解脱,却发现坚冰开始消融 行走的路途中,哈罗德越来越无法摆脱内心的愧疚,他一次次地在心里对妻子说:“我欠你一个完整的故事,二十年前我亲手埋葬了我的儿子,这不是一个父亲该做的事情。”二十年了,哈罗德以为那坚冰再也不会融化,所以把道歉的话深埋心底,不愿意开口向妻子承认他的错。 但这一次,他觉得自己真的坚持不下去了,他只想回家,他要放弃。他拿着电话说出那句他一直不愿说的话:“莫琳,我走不下去了,我错了。”莫琳听得出来,那是哈罗德对自己过去的忏悔,但是她假装没有听到,她的声音不断从话筒里传来,音调越来越高:“继续走,别停下来。还有十六英里就到了,你可以的。”终于哈罗德走到了目的地,见到了二十多年没有见的老友奎妮,虽然结局是他无法解救奎妮,但是这一路却让他自己走出了多年的阴影。 就这样,哈罗德完成了朝圣般的路程,曾经以为不能完成的事情终于完成了;曾经以为可以忘记的一切又被重新唤醒;曾经以为无法治愈的伤痛开始烟消云散。 看完哈罗德的故事,我在想,是什么力量让那样一个人变得如此强大?那之前我们曹樯经理曾经分享过哥伦布为什么能发现美洲新大陆,不是因为他的勇敢和智慧,而是因为他掌握知识的有限和计算航程的错误,在没有充分认知的情况下贸然行动才让他发现美洲新大陆。 上学时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都想去南海。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富者虽做了极其充分的准备却未能到南海,而贫者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一年后从南海归来。 所有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人类许多壮举都不因为准备得充分所以成功,反而是怀着一颗必做的心才能创造奇迹。《一个人的朝圣》的主人公就是因为一个信念和一股冲动,然后让我们明白:只要你上路了,你就会因此而不同。 最后一段话与大家共勉:走出无法解脱的思想困惑,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付诸行动的脚步。哪天,当你心中有无法摆脱的烦恼时,请迈开你的脚步,让你的身体与思想在旅途中高度融合起来,你一定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天地。

一个人的朝圣 第五篇_《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一个人的朝圣》,作者蕾秋乔伊斯。主人公,哈罗德弗莱。这本书讲的是,主人公哈罗德与妻子莫林在英国最西南的金丝布里奇过着平静枯燥的生活,但这都因为一封来自英国最东北贝里克的简短的信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是哈罗德二十年前的好友奎尼寄来的,她得了癌症,快要死啦,写信来是为了道别的。哈罗德非常悲伤,却除了写一封回信什么也帮不了奎尼。但是,在哈罗德拿着信出门要去找邮箱寄信时,思绪开始涌上了他的心头,一开始是关于好友奎尼的记忆,后来逐渐牵出了关于妻子莫林,儿子戴维,父亲母亲等等他生命中重要的人的一切回忆。哈罗德甚至认为,虽然奎尼得了癌症,注定很快就离世,但是他坚信,只要自己还拿着那封回信,那么奎尼就不会死!这个小小的信念,让从来没走过超过房子到车库距离的哈罗德,一直走一直走,不知不觉就穿过了金丝布里奇,就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他走了这么远。直到走到了一个加油站,听了一个女孩凭着坚信自己姑姑不会死的信念,“救活”了她的姑姑。即使有点宗教色彩,但从不信奉宗教的哈罗德选择了相信信仰的力量。哈罗德坚信,只要自己一直走着,奎尼就不会死,直到走到贝里克!哈罗德的旅途开始了,哈罗德的考验开始了,哈罗德的朝圣也开始啦!

在“朝圣”的途中,哈罗德一直都在回忆着自己人生经历,一直在”忏悔”着~他首先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亲,父亲打完仗后回到家就似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而彻底崩溃啦,而母亲也整天想的是到处旅行,最终哈罗德的父母都抛弃了他。再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哈罗德也是想当的低调,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哈罗德娶了莫林,随之他们的儿子戴维诞生啦,他们是那么的爱戴维,但是哈罗德太爱儿子啦,甚至都不敢抱一下戴维,他把对戴维的爱变成了努力工作的动力,希望满足戴维的一切要求,但是哈罗德忘记了,戴维最需要的是父亲的陪伴和爱。从小没有父亲陪伴的戴维长大后越来越孤独,最终在花园门口上吊自杀了!这给哈罗

德和莫林的打击是巨大的!莫林对哈罗德的埋怨爆发了,他们的婚姻也名存实亡,生活变得平淡乏味,安静得让人窒息,当哈罗德退休之后更是无聊。哈罗德在回忆到这些的时候悔恨了,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多陪陪戴维,就不会造成今日这种局面。其实大多数人也是一样,总有些人希望用物质来填满感情,这真是大错特错,爱情,亲情,其实最重要的始终是陪伴!这无可代替,但人们总是要到失去那份爱之后,才后悔莫急,不可谓不可悲。

哈罗德对不起妻子莫林和儿子戴维,他也欠奎尼一声谢谢。作为在酿酒厂最知心聊得来的好友,奎尼在为哈罗德顶下了大罪后消失了,哈罗德对此一直很难过很抱歉。现在收到了奎尼的来信,还知道奎尼在贝里克,但是得了癌症,怀着只要自己一直走奎尼就不会死的信念,哈罗德上路了,什么也没带,手机地图都没带,只知道一路向北,从来运动极少的哈罗德刚开始几天就脚起了很多水泡,肌肉也要撕裂开般,疲惫不堪。但是他还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坚持了下来。结果是好的,哈罗德坚持到了贝里克,627里,用时87天,哈罗德走到了奎尼的身前,奎尼也坚持了下来。不可否认的是,人们不能总是只相信理性的东西,还要相信一些非理性的力量,就好比信仰的力量。哈罗德的“朝圣”一直都是靠着信仰的支撑,奎尼也是,如果没有加油站女孩给的信仰,哈罗德就不会克服身体上的痛楚,战胜天气的挑战,最终成功的从西南走到了东北,跨越了整个不列颠!这无疑是个壮举!如果奎尼没有哈罗德给的信念,也就不会一直坚持到了哈罗德来!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伟大的!于我们的人生而言,也需要借助信仰的力量来完成一些原以为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想成功,首先你就得有坚信自己可以成功的信念,从内心最深处便会有充足的动力与信心!信念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哈罗德和莫林本来几乎宣判死刑的婚姻,却因为哈罗德的远行得以挽救。哈罗德的出走,他自己无时不刻的忏悔回忆的同时,在家中独自一人的莫林也突然间感到非常孤独。莫林顿时就意识到哈罗德在家中的重要行,莫林也慢慢地学会了从哈罗德的角度来看他,这也让莫林理解了哈罗德,意识到哈罗德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也

就最终原谅了哈罗德!分离的这段时间,得以让夫妻两充分静下来,有了充分的空间真正走进对方的内心理解对方,原谅了对方~

正如哈罗德所说,人们又是会坚定的做一件事,然而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理由。哈罗德一路上见了许多人,各种各样的人,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经历。哈罗德也都和他们互相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一路下来,一个个陌生人的故事让他也懂得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从来不曾明白的道理。这让哈罗德重获新生般,焕发了生命力。这在现在说来就相当于“说走就走”吧!人们总说“说走就走”是那么的任性,但走过的人才知道这种经历是那么的美好!双脚身体走在路上,心也在路上,这就是自由吧,脚想走哪儿就走哪儿,心灵也就随之飞到天涯海角!在功利的社会中呆久了,我们往往很容易就迷失了自己,很容易就失去了自己当初的目标,的的确确迫切需要有“说走就走”的精神说走就走!在释然中找回迷失的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

627里,87天,值得我们细细去回味!

一个人的朝圣 第六篇_《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一个人的朝圣】

改变与坚持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

耳边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眼前是读高三的女儿挑灯夜读,我对于她的陪伴就是读书。就这样,春节期间我读完了英国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

主人公哈罗德·弗莱是一个六十五岁的退休老人,在一家酿酒厂做了四十五年销售代表,没有升迁,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他跟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关系疏离。如果不是因为收到老朋友奎妮的信,如果没有加油站女孩的鼓励,他的生活就不会有什么改变,也不会有他1个人,87天,627英里从金斯布里奇到贝里克横跨英格兰的坚持。

改变和坚持看似一组矛盾的词语,但在这部小说中确有着别样的诠释。改变的是思维,坚持的是信念,这思维改变了行为,这信念又坚持了行为。

哈罗德的改变是从给奎妮邮信的路上开始,一路的行走,一路的回忆与反思。童年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酗酒给他造成的伤害延伸到了他成年后的生活中,影响了他与儿子、妻子的关系。他在反思中改变了自己,从没独自走过那么远的路,从没在野外露宿过,从没靠野果、野菜充饥,现在他都做了。从对朝圣追随者维尔夫的照顾,我理解了他想要弥补从前没为儿子戴维做过事的心情;从与妻子莫琳的通话和买礼物的行为中,我体会到了他对缓和夫妻关系所做的努力;从他勇敢地说出对于戴维的美好回忆,我看到了他已经不再回避过去。文章还以莫琳的视野见证了哈罗德的改变:在达林顿,“看着这个满面风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样的皮肤、卷曲的头发,她突然觉得自己像一张白纸一样平平无奇,不堪一击。使他那种生命力使她颤抖,好像他终于成了早该成为的男人”。

在哈罗德的感召下,妻子莫琳也发生了改变。夫妻关系的疏离的主要原因是莫琳对丈夫的误会,她以为丈夫不关心、不爱儿子。从哈罗德的徒步去贝里克开始,她也逐渐开始反思自己,直到在旧照片中发现丈夫在对儿子的成长中也有付出和努力,她改变了对丈夫抱怨的态度,并通过开车接哈罗德回家的方式表达了她对丈夫的爱。

哈罗德在朝圣路上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善良、忍耐和努力。没有徒步行走的装备,没有充足的资金,,一路上疲惫、疼痛、饥饿、寒冷一直伴随着这个年迈的老人。这样艰辛行走只因为有“只要他走,老友就能活下去!”这个信念支持着他。当然哈罗德的坚持离不开奎妮的坚持,莫琳和一路上善良人的支持。

我也在一边阅读一边思考2014年的课改之路: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像哈罗德一样,在课改的路上尝试改变一些,坚持一些,可能课程改革的步伐会加快一些!

我们一直迷信教师的教。

当教师讲的筋疲力尽时,你没瞥到学生不屑一顾的眼神吗?

当下课铃声欢快响起时,你没看到学生按捺不住的表情吗?

薛法根老师有个著名的法则,叫做“三不教”:学生已知已懂的,不教;学生自学能懂的,不教;教了暂时也不懂的,不教。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补充一句:某个内容放到别的课文中去教也许更好,不教。合起来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叫做“四不教”。有了这“四不教”,一篇课文需要的内容就不多了,阅读教学就会变得“少而精”了。

我们要尝试改变,要放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够终身学习的人。会学习的人才能一直成长。

我们要学会坚持,在课改的路上坚持每天改变一点点。改变固化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不再抱怨学生、家长和社会,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接受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培训,尝试在信息化的时代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与身边的伙伴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互相支持,携手前行。

蕾秋·乔伊斯在《一个人的朝圣》中让哈罗德和莫琳在晚年获得了幸福,他们为了爱而改变,为了爱而坚持!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主动改变僵化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坚持为了改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所做的尝试。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相信终有那么一天,我们的课堂会充满智慧和爱!

一个人的朝圣 第七篇_一个人的朝圣 演讲稿

在行走中遇见另一个自己

各位领导、同事:【一个人的朝圣】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行走中遇见另一个自己》,这个感悟来源于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它的名字叫《一个人的朝圣》。

这本出书是讲的是一个“有关自我发现、爱的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的故事。

一、哈罗德的旅途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那就是:“退休老人哈罗德在接到远方好友奎妮病重的来信后,徒步跨越英格兰前去探望的故事。”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的情节,这本书未免太过简单,这段跨越整个英格兰的旅途,能够被冠以“朝圣”的意义,它的初衷,它的经过以及结果应该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们先来看一看哈罗德的人物形象,他六十岁,在酿酒厂做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退休,无升迁无朋友,退休时连欢送会也没有。在乡间隐居的他和妻子维持着一种貌合神离的状态,每一天都过得机械且重复。当他以为自己就要这样浑浑噩噩走完人生的时候,一封信改变了一切。

这是二十多年前在酿酒厂工作的同事奎妮寄来的信,她得了癌症,写信来告别。哈罗德想要回信给她,但软弱无力的几个字让他感到羞愧,除了奎妮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他的生活一成不变,突然间他不能自持。于是他错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继续走下去,在城郊的加油站遇见一个女孩儿对他说:“你一定要有信念。你

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人的大脑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我并不是说要…信教什么的。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正是女孩儿的这番话,启发他开始了这趟“疯狂之旅”,他没有任何的准备,没有规划、没有装备,一个人经历八十七天,徒步六百二十七英里去看望奎妮。在旅途中,他始终抱着这样的信念:“只要我一天还在走,她一天就要活着。”

小说的英文名直译为“哈罗德·弗莱不可能的朝圣”(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od Fry),在中文译名中省略了这个不可能(Unlikely),其实在这个故事里“不可能”才是贯穿全书的主旋律。且不谈他这样一个老人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到达目的地,光是想要凭借自己的行走拯救生命垂危的人,这个举动就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从结局来看,这个故事也绝不是一个“信念诞生奇迹”的励志故事,因此,我更愿意把他的行走理解为在探望好友途中的自我发现。加油站女孩儿的话只是一个导火线,真正促使他行走的,是对陈腐生活的出逃,是对过去自我的检视,是对失落人生的挽回。而朝圣,也绝不仅仅是徒步走到奎妮所在的疗养院那么简单,正如这个单词的本意,它应该是“进行一段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

二、另一个哈罗德

“没人要的儿子”、“失败的丈夫”、“缺位的父亲”,这三个标签贯穿哈罗德之前的人生。

在旅途中,很多的回忆被拣起,大多数是痛苦的。戴维六岁

的时候在海里溺水,哈罗德在水边,停下来解鞋带,正要把鞋脱下来,突然冲出一个海上巡逻员,救了他们的儿子。这件事情成了他们夫妻之间隔阂的开始。连他自己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当唯一的儿子溺水的时候,他还停下来解鞋带?

是他怕自己不能承受解救未果的责任?还是把解救未果的原因归咎于解鞋带让他更能接受呢?正如他在旅途中反省的:“父亲这个身份成了他最大的考验,也促成了他的失败。”他一辈子都隐没于人群中,将自己藏起来,不愿意承担责任,也不愿意打破内心的牢笼,学会去爱、去改变。他的这种带有自我惩罚性质的苦旅,既是一种自我的再发现,也是一种再生长。他的脚走在路上,心也同样在路上。

他不再是那个时时刻刻都在意别人目光的人,他的身体也不再是那个僵硬的苍白的样子,他甚至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成为了众人心目中伟大的朝圣者。他变得果敢而坚定,即使面对一大群追随者,也坚持着自己的旅途,不被他们扰乱阵脚。即使到故事的最后,奎妮并没有因为他徒步的成功而好转,哈罗德却收获了一个更加坚定的自己,一颗更加强大的内心,也挽回了一个飘摇不定的家庭。

三、发现另一个自己

全书围绕一段旅程,旅程本身仿佛一个隐喻。你可以说这是探寻自我的过程,甚至感觉它就像我们的一生。起初他双手空空,随着旅程的展开,他随身携带的也不断增加,行装,礼物,旅伴,经历,回忆。他得到关注,名声,大众的支持,但最后,无论主动送出或被动丢失,他不得不将那些人、事、物放下,回到开始。

由简至繁,又自主的化繁为简。直到结尾处,造成不幸的真正原因才浮出水面,他一路上都为过去发生的事情内疚并自责,最后却发现,造成今天一切痛苦的根源,恰恰是怀抱着过去的痛苦和遗憾,不肯放手。

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人们不这么无休止地发挥想象力去唤起往日痛楚的回忆,而是坦然地去面对眼前的处境,那人们就不会如此痛苦。”哈罗德的旅程走到了尽头,如果说旅程改变了什么,那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终于能自然的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不再纠结于内心的痛苦,甚至让负罪感毁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而是学会了珍视他人和卑微的自己,去接纳,去爱。

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有也都拥有现在和将来。在旅途中,我们不能总沉浸在昨天里无法自拔,更多的是要向前看。人生的步伐,也不仅仅只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那样简单,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稳重,在行走中去发现、去邂逅另一个自己。

最后,摘抄一段周国平散文中的话分享给各位:“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会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60238/

推荐访问: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一个人的朝圣txt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