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时间:2018-06-22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一篇_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教学设计 岳 伟 宿州市符离中学 2010年9月26日

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找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知道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收集与本科有关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讨论 “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成语典故的介绍,使学生能够体会中华文化的厚重和博大;通过卧薪尝胆等故事,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实现理想不畏困难的恒心毅力。

教学重点: 齐桓公争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更主动更有创造性地进行课堂学习。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讨论法、讲故事等进行。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制做本课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查阅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每人收集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导入:西周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来学习春秋与战国的历史。(出示课件,显示课题)

出示课件: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战国时期

1.春秋争霸的原因

出示课件:显示春秋的起止时间。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回答。

师加以总结:一是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二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

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

2.春秋五霸

提问: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指哪五霸?谁是第一个霸主呢?

生回答后,师出示课件:春秋五霸(强调另一说法)

师强调:春秋时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

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诸侯国会议,也就是诸侯会盟,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那么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呢?出示课件:齐桓公 管仲

3.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学生看书,进行讨论,师加以指导。

在生回答基础上师归纳: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是他称霸的根本原因;他讲究争霸策略,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齐国盛产渔盐,经济富庶为他争霸提供有力的物质条件。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首霸。展示课件:春秋形势图

二.问鼎中原

出示课件:晋文公 看图说史 让学生找出晋楚两国的位置,让学生

讲述退避三舍的故事,知道晋楚争霸中晋先胜,楚后胜,双方先后争霸中原的史实。

1.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晋胜楚败

师强调:齐桓公称霸后,晋楚两国竞相效仿,实行改革,图谋霸业。

两国矛盾日益尖锐,终于酿成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下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战争的情况。

师强调:城濮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它反映了晋文

公信守诺言的史实,战后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2.楚庄王问鼎中原:

还记得九鼎吗?你能从问鼎事件中读出何意?出示课件:楚国王子午鼎 在

古代九鼎是王权的象征,在晋楚争霸中楚庄王曾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3.楚庄王称霸:邲之战,晋胜楚败

为了能称霸中原,公元前597年,楚军伐郑,晋国出兵郑,双方在邲

展开决战,楚军打败晋军,楚庄王成为中原霸主,从而一鸣惊人。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是谁呢?请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师归纳: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卧薪尝胆的故事,从越王勾践

身上你学到什么?生:„„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给当时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回答:„„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战国时

期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又出现怎样的局面呢。谁知道它的起止时间 出示课件:战国时期

三.战国时期

1.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只剩下齐、楚、秦、燕、晋等几个大

诸侯国,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出示战国形势图,如此一来战国七雄的位置形成,那么战国七雄是哪七国?生回答。我们一起观察战国形势图,结合他们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编成顺口溜加以记忆。出示课件: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中间连。”指图形象记忆。【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2.合纵连横

战国时代,各国除了使用武力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除了使用武力之外,各国还不断展开政治、外交攻势,孤立对方,以求制胜,在这种形势下,“合纵”“连横”战术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是“合纵”“连横”呢?结合书上的内容说说它的含义。

出示课件:合纵连横图

结合直观图,强调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从地理位置上说是南北的纵向联合。首先推行合纵政策的是魏国的公孙衍,,但他没取得什么成效。后来合纵政策的代表人物苏秦多次在东方六国之间游说,使东方六国一度联合抗秦,是秦国遭到一定打击。六国合纵抗秦有没有成功?为什么?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

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攻打其他各国,从地理位置上说是东西的横向

联合。连横政策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他游说与齐国,破坏齐楚联盟,使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合纵连横斗争持续很长时间,结果如何呢?生回答:„„

师归纳:东部各国为了自己利益,一会加入合纵,跟楚国联合,一会跟秦国

抱在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最终秦国打败东方六国强大起来。

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各国诸侯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 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各诸侯国在战争中促进了民族融合。大国争霸、兼并的过程,也是国家走向统一的过程。 作业布置:把收集到的成语故事或改写成剧本,或画成图画,贴到“历史学习留言板”上。

板书设计:

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时期

1.春秋争霸的原因

2.春秋五霸

3.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二、问鼎中原

1.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

2.楚庄王问鼎中原

3.楚庄王称霸:邲之战

三、战国时期

1.战国七雄

2.合纵连横

个人简历

姓 名:岳伟

出生日期:1974年6月5日

学 历:本科

职 称:中一

单 位:宿州市符离中学

1、1990年9月~1993年6月 宿州逸夫师范学习

2、1993年8月~1994年6月 宿州乾山中学任教

3、1994年9月~1996年6月 宿州教院史地专业学习

4、1997年9月~2000年6月 安徽教育学院历史专业学习 5、1996年8月~2004年6月 宿州市顺河乡中心校任教 6、2004年6月~今 宿州市符离中学任教

教学经验成果

1、2003年获“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活动辅导优秀奖

2、2006年获宿州市级教育论文“三等奖”

3、2007年获符离镇“优秀教师”称号

4、2007年获埇桥区教育论文“一等奖”

5、2008年获全国“国合杯”教学论文“一等奖”

6、2008年获“科教兴国杯” 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一等奖” 7、2009年获宿州市级教育论文“三等奖”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二篇_初一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

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

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

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二、 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三、 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填图练习册 教学后记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

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

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

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 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

一现象?

三、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四、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填图练习册

教学后记

第3课 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

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炎黄战蚩尤 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回答。

三、尧、舜、禹的“禅让

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 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 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 “人文之祖。

课外作业:从你得到的寻找历史的途径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及其所得看书整理笔记。

1、 P16页的练一练

2、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间( )名称( )思考回答

记录在预习本上要求:课后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精心筛选、整理,记忆,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

板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尧舜禹

炎黄战蚩尤

禅让制

黄帝的贡献

人文初祖 夏朝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填图练习册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

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

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

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教学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 地图册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

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

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板书设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填图练习册

教学后记

第5课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

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

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过程与方法: (1)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

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 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 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三 教法和学法: 1 启发式教学

2自学探究式学法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地图册 四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2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3 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 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

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

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5 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6 课堂验收: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重点。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附: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3、 “三星堆”文化。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填图练习册

教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三篇_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新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剑阁武连职中 王群忠 2005.9.6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

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

活)

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56103/

推荐访问:2016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