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手抄报内容 > 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

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

时间:2018-05-31   来源:手抄报内容   点击:

【www.gbppp.com--手抄报内容】

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 第一篇_事业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08年03月27日 来源:市政府研究室

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实行聘用制和收入分配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和有效的岗位管理对创新人事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使岗位设置做到科学合理、有序规范,国家人事部2006年7月和8月相继制订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文件,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开展有了可操作的规范和依据,加快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但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在推行岗位设置工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困绕着岗位设置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岗位设置工作进展,只有对这些影响岗位设置工作的问题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考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保证岗位设置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本文拟就影响岗位设置工作开展的有关问题和因素作一分析,并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岗位设置管理实施人员范围应明确界定。

事业单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必须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来进行设置,因此,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以何为基数来核定岗位总量的问题。目前,事业单位人员构成情况比较复杂,人员组成既有正式固定人员,也有聘用的人事代理人员,在人事代理人员中,又分为“有编代理”人员和“无编代理”人员,由于自98年以来,各事业单位就没有大规模的增加过编制,很多单位尤其是一些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绝大多数是“无编人事代理”人员,并且随着事业的发展,这部分人员在单位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我市某县医院,正式带编人员仅有89人,而无编代理人员却有384人。)很多重要的技术岗位都由“无编代理”

人员支撑,是否把这部分人员纳入核岗的基数,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实施意见》三十九条指出.“ 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似把无编人事代理人员排除在核岗的基数之外,但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国人部发[2003]61号)第1大条第2小条又规定“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中,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合同制职工、新进事业单位的职工,包括工勤人员都要实行聘用制度”。似又与此相矛盾。这部分人员如何管理,应有一个具体明确的办法,否则,将直接影响到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稳定,也与我们逐步将“单位人”变“社会人”的事业单位改革思路相矛盾。

以何为基数核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总量,我们认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简单的一刀切。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于经费全部来源于财政,所以应严格按照编制人数来核定岗位设置的总量。而对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来说,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收入,单位“人事代理”人员既是社会公益服务的参与者,又是单位经济效益的创收人,且其中的许多人还是单位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所以,理应将这部分在人事部门办理了代理关系的“人事代理”人员纳入核岗的基数。此外,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聘任制的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的人员将逐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人员人事关系也将从目前的部分人事代理向全员人事代理过渡,从这点来看,将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事代理”人员纳入核岗的基数,也是与改革的方向并行不悖的。

二、岗位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与事业单位现实情况出入不宜过大。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究竟确定为多少较为适宜,是岗位设置工作面临的又一问题。《实施意见》要求“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结构比例控制目标总体拉平来看,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但具体到个别系列和部门,则困难较大。如卫生和教育所属事业单位,取得高、中、初级资格人员之间的结构比例,已远超总体控制结构比例。若岗位设置与实际情况出入太大,必然会给这些事业单位带来不稳定因素,

并挫伤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不利于单位事业的发展。因此,对不同的系列、不同的部门,控制目标要求应有所不同,有的系列和部门,可以低于控制目标,有的系列和部门,则可高于控制目标,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类别和层次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分门别类的制订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不搞一刀切。但同时也要使实际结构比例与控制目标出入不要太大。

三、事业单位最高等级岗位设置应有的参照规范和依据。

《试行办法》第21条规定,“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按照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比较困难。原因有三,1、各级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没有确定。《试行办法》将专业技术岗位划分为十三个等级,其中,一至七级为高级岗位,八至十级为中级岗位,十一至十三级为初级岗位。《试行意见》规定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殊岗位,具有特定的任职条件,是人岗合一的岗位。但一级以下各高级岗位设置,应具备什么条件,《试行意见》没有明确,只规定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以及行业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在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出台各级岗位基本条件和任职条件之前,最高等级岗位设置没有可参照的依据,因而难以准确的确定某个单位最高等级岗位设置为那一级较为适宜。2、各高级岗位设置控制核准权限没有明确。《试行意见》对岗位设置方案的审核权限进行了划分,但各高级岗位设置控制和管理权限没有明确,仅规定一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二级、三级及以下各高级岗位由那一级控制和管理,没做具体规定,不明确高级岗位核准控制权限,将会造成管理职责不清,管理失控。出现最高等级岗位设置与单位的规模、专业水平不相适应,,甚至设置过多、过滥、岗位任职条件要求过低的状况。3、没有对不同层级事业单位最高等级岗位设置加以限制。不同层级的事业单位,由于所处的区域条件、所属部门属性、形成的规模大小不同,其专业水平能力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最高等级岗位设置也必须与此相适应,这就需要对不同层级、规模、属性的事业单位最高等级岗位设置加以规范和限制。不加规范和限制,势必降低最高等级岗位设置的条件和要求,甚至使岗位设置流

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为确保岗位设置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尽快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明确划分各级高级岗位设置的核准权限。从岗位设置工作的实践情况来看,将二、三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由省一级控制,四、五、六级由地市州控制较为适宜。二是要尽快明确各高级岗位设置的基本条件和任职条件。各高级岗位设置的任职条件,尤其是二、三级专业技术岗位,应要求适当偏高,聘任在这些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至少应是省级知名专家和学者,否则,任职条件过低,将会使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重又走“泛化”和“福利化”的老路。三是要对不同层级、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事业单位最高等级岗位可以设置到哪一级,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从制度上防止一些不够条件的基层事业单位高设专业技术岗位情况发生。

四、专业技术主辅岗位比例要限制在一定范围

任何一个事业单位,都是因一定的主业而生存的,所谓主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单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职能、工作目标。在单位任务、职能或目标明确的情况下,该单位所追求的便是竭尽全力地完成所定的任务、履行所定的职能、实现所定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单位的工作岗位就必须直接与之相关。因此,单位在设定岗位时首先要向与主业直接相关的岗位倾斜,这种倾斜最直观的表现是在数量上,因此,主要岗位和辅助岗位必须保持一定比例,辅助岗位设置必须控制在一定比例内,且不得超过这个比例,《试行办法》和《试行意见》对此都没有作出明确要求,但这是岗位设置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从过去我们开展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时间经验来看,将主辅岗位比例控制在10%以下较为适宜。

五、岗位设置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性需尽快完善。

《试行办法》虽然对岗位设置工作程序作了规定,但从内容上看,属全局指导性和粗线条的,可操作性不强。如何按照因事设岗的原则,根据工作任务和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岗位,对设置的岗位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是岗位设置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过程。不制订出比较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工作程序,岗位设置工作必然会流于形式,必然会出现为有资历的人设置“照顾岗”,为有关系人设置“人情岗”,为喜闹事、惹不起的人设置“特殊岗”等等因人设岗现象。为此,在岗

位设置的过程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和步骤。1、对拟设岗位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估和分析,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2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对单位内部的具体岗位进行分门别类的设定(其中非主系列岗位设置不超过限定比例)4、制定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应包括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岗位待遇等内容。5、公布岗位设置方案。6、在岗位设置方案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7、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8、组织实施。。

六、事业单位内部需要逐步建立自我约束的控岗机制

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后,事业单位自主用人,但其经费全部或大部分由财政拨付,这种国家出钱,单位用人的模式,使事业单位尤其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方面缺乏自我约束,在单位取得资格人数超过结构比例控制数的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索要岗位职数,不断增加岗位,借以回避矛盾做好人,而不是从单位事业发展和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方面考虑合理设置岗位。因此,建立起事业单位自我约束的控岗机制十分必要,而建立这个机制关键环节,就在于改变财政拨款的方式,应实行按人拨款与按岗拨款相结合方式对单位拨款,单位人员和设置岗位核定后,据此确定单位工资总额,工资总额一旦确定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变,单位增人、增岗不增钱,迫使事业单位约束自己的扩岗行为。

七、“双肩挑”岗位设置目前不宜从严控制

《试行办法》第三十二条指出“ 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由此可见,国家原则上是不赞成设立“双肩挑”岗位的,并对“双肩挑”岗位设置在程序上作了限制。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若对此实行严格的限制,将会带来一些问题,由于县级以下事业单位行政级别比较低,《试行办法》规定的十级管理岗位又分别与相应的行政级别一一对应,造成基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级别普遍比较低,待遇不能和专业技术岗位相比,严格限制的结果,就是专业技术岗位趋之若骛,管理岗位乏人问津,从而给基层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应结合行业的特点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确保岗位设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 第二篇_县级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

龙源期刊网 .cn

县级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

作者:任凤红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10期

财务监督是我国财政监督的基础,也是财务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进行,所以,加强财务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县级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县级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方法,使县级事业单位得到长 远的发展。

县级事业单位是基层单位,县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会影响财政的预算质量,影响政府财政预算的实现。所以,抓好县级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财政的支出和使用效益。当前县级事业单位并没有完全落实国家的财政管理制度,在新旧体制过渡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经济体制内,县级事业单位占据了大部分社会公共资源。本文对如何应用这些资源,如何解决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讨论,提出了加强县级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的办法。

一、当前县级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县级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只重视固定资产的使用,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过于追求好,追求新的态度,导致申请经费盲目的进行资产的购置,在进行资产采购时,并不以工作为出发点,盲目的超标准配置,有些单位为了更新资产,甚至提前报废和贱卖设备。有些事业单位采购时往往是买完硬件再买软件,出现软件开发的停滞,造成硬件设备的闲置,搁置几年后,如同废品一般。还有些单位为了将购置款消耗光,还会多买设备备用,浪费资金。例如:笔记本少数在单位使用,大多数都被转移做家用电器,甚至公车私用等现象。这些问题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低效使用。

资金管理的问题。专项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要进行单纯的核算和预算,这样更利于专项任务完成,使资金使用效果得到提高。当前县级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存在着挤占和挪用、滞留现象,使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降低,加重财政的负担,很不利于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例如:钱不入账,利用办公设备的更换,获得现金回扣,归到单位小金库内。虚假发票套现,通过虚假发票报销,套取现金。使用合格发票进行不合规矩的现金支出等。

资金预算的问题。有些县级事业单位缺乏预算的执行力,在预算、执行等方面都不具备约束力。预算收支是县级事业单位能够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也是使资金效益提高的基本方法。有些单位根本无视预算,任意的扩大开支范围,虚列支出,甚至转移资金。有些预算工作不科学,只是应付国家财政部门需要,而决算是预算和执行的总结,有些单位的决算和预算已经严

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 第三篇_2014年双峰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2014年双峰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双峰县事业单位考试信息,备考资料,历年真题下载:

事业单位报名信息大家可以关注以上网站,信息第一时间更新,以下为大家提供事业单位考试的复习资料:

1、 从交易对象的属性及它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角度划分,我们可以把市场划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大类。下列不属于要素市场的是( )。

A.劳动力市场

B.生产资料市场

C.消费品市场

D.金融市场

2、 依我国《继承法》,关于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B.法定继承优先于遗嘱继承

C.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无所谓谁优先

D.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不相干

3、 寡头垄断企业的定价方法不包括( )。

A.卡特尔

B.价格领先制

C.成本加成法

D.歧视定价

4、 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他强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 )。

A.坚持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B.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加强管理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开发能源,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 某蔬菜食品公司因销售假酒,被工商局处以罚款5000元、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工商局的上述处罚( )。

A.是错误的.只能实施停业整顿的处罚

B.是错误的,只能实施罚款5000元的处罚

C.是正确的,不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D.是错误的,只能在停业整顿与罚款中选择一种实施处罚

6、 2013年5月2日,吴某到某县郊区旅社住宿,拒不出示身份证件,与旅社工作人员争吵并强行住人该旅社。该郊区派出所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决定对吴某处以300元罚款。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派出所可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该处罚决定

B.派出所可以当场作出该处罚决定

C.公安机关无须将此决定书副本抄送郊区旅社

D.吴某对该罚款决定不服.应当先申请复议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7、 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某日联防队员李

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 )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市公安局

B.区治安联防队

C.区公安分局

D.李某

8、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机关中( )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大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9、 张大来的原户籍所在地在杨村,1994年张大来从杨村开出迁住证,迁往李村。但在李村登记前,张大来得病,在县城医院住院一年零三个月。病愈后张大来前往北京市打工,并在某区办理了暂住证,居住期限为6个月,现住在某区某街道某号。现问,张的住所应确定为何处?( )

A.杨村

B.李村

C.县城医院

D.北京某区某街道某号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 )为主。

A.间接方式

【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

B.直接方式

C.统一管理

D.风险控制

11、要使人事争议从制度上得到彻底解决,必须将( )作为解决纠纷的最后手段。

A.人事协商

B.人事调解

C.人事仲裁

D.法院审判

12、 进行各种管理的先行条件和基础是( )。

A.沟通【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

B.协调

C.控制

D.领导

13、 国家通过调节利率高低可以影响经济活动。一般认为,利息增加后带来的经济影响是( )。

A.刺激需求,生产扩大.经济活动水平上升

B.货币供给增加.将引起适度的通货膨胀

C.货币供给减少.对生产的影响不能确定

D.抑制需求,缓解通货膨胀

14、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拘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拘留的处罚

B.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违法的相对人实施行政拘留

C.省级人大制定的法规可以设定拘留的行政处罚

D.市辖区公安分局有权决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相对人实施拘留

15、 领导运用权力必须遵从和维护规范制度,但也有超越规章制度进行特殊处理,这实际是( )。

A.运用权力中的合法性原则

B.滥用权力

C.运用权力中的例外原则

D.权力寻租

16、 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地球上的能源中.地热能仅次于太阳辐射能.排在第二位

B.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以及生物质能都是可再生资源【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

C.三聚氰胺是一种含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做蜜胺塑料

D.1纳米等于二十亿分之一米,约为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

17、 依据法律规定,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

A.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B.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C.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

D.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Et

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 第四篇_县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穆明智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1期

近年来,东平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了长足发展,推动了事业单位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但在具体实践和操作中发现,由于社会认识、监管方法、行政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制度、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原因,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政策法规、与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问题,制约着登记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影响着登记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存在的问题

(一)登记管理对象与登记管理工作的矛盾问题。由于机构编制部门单独设置时间较短,部分单位对机构编制工作特别是登记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了解不深,对登记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程序知之甚少,登记的积极性低,认为不登记照样可以运转;一些事业单位对年检工作不够重视,造成年检工作拖拉,年检时间拖得比较长,需要多次协调敦促才能按要求年检;部分单位对监督检查还存在应付的现象,准备不充足,材料不齐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监管手段单一与事业单位考核监督的矛盾问题。从现实情况看,现在开展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手段单一,基本上限于每年的年检工作,日常到事业单位现场监督检查很少,方法和手段简单,更谈不上依据《山东省事业单位考核试行办法》的规定,对事业单位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而逐步提上日程的事业单位考核工作,所涉及的监督管理层面内容更加多元化,方式方法更为全面化,更能够科学评价事业单位工作业绩,改善和提高事业单位运营状况、服务质量和产出效益。

(三)财务管理制度与登记管理规定的矛盾问题。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大多属于内设科室、直属机构性质,受主管部门牵制,不能独立开展业务活动,财务上不能分别记账、报账或财务自主,所需报表和财务管理制度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很难进行正确的数据分析,全面掌握其收支和结余情况。有时对上争取资金、部分专项资金的拨付,通常又强调按照法人资格对口拨付,而这些事业单位确实不具备法人资格。这些现状造成了财务管理制度与登记管理规定之间的矛盾问题。

(四)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法人治理结构的矛盾问题。不少事业单位受主管部门的牵制,还不能独立对外开展社会活动。市场发育较慢,不少事业单位只靠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计划进行运作,不须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不具备法人条件,不能真正发挥法人的作用。个别事业单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成为“空壳单位”,更谈不上市场竞争。而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事业单位法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法人本质的要求,是推行依法治理的需要,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五)登记管理队伍建设与登记管理工作的矛盾问题。县域登记管理机构人少面广,忙于日常登记发证和档案管理,难以顾及理论研究创新、监督管理,缺乏审计、会计等专业性人才,又不能完全实现部门的联合监管考核,很难掌握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重登记轻管理仍是普遍问题。而登记管理政策法规又规定,要加大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监督机制健全、治理结构规范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任务量和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与实际状况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

二、问题的根源

县域登记管理工作中的这些矛盾问题,是因为宣传力度、监管措施、财务制度、行政体制、自身建设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一)对登记管理的政策法规宣传不够,《条例》和《细则》的影响力不够大、影响面不够广;部分单位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没有领会到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登记管理还没有与相关部门真正实现联合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有效开展事业单位考核,管理措施力度小,处罚措施不健全,仅靠编办自身推动监管工作,力量薄弱。

(三)财政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允许所属单位特别是财政拨款单位财务自主,连基本的单独记账或报账制度都无法达到,以避免财务混乱现象的发生。

(四)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多属内部科室或经济实体性质,受主管部门牵制,不能独立开展业务活动,加之事业单位改革进程较慢,法人治理条件不够成熟。

(五)县域登记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比较少,又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联合监管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重登记轻管理情况仍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三、对策建议

县域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存在的这些矛盾现象,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怎样处理好这些问题,是摆在县域登记管理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继续大力宣传《条例》和《细则》及其配套政策。切实加大对《条例》和《细则》及配套政策的宣传力度,搞好舆论引导,使全社会普遍了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的目的意义,提高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建立培训机制,加大对法人和办事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从而有力推动登记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为登记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更好地理顺登记管理对象与登记管理工作的关系。

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 第五篇_2015年统计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 第 1 题:在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调查方法采用( )(分值:2 得分:2) A 全面调查 正确答案:A 试题解答:无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 第 2 题:《统计法》规定,对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原则是( )(分值:2 得分:0) A 必要性、合理性、科学性 可行性、科学性 正确答案:C 试题解答:无 B 合理性、可行性、科学性 C 必要性、 D 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  第 3 题:违反《统计法》第四十一条所列统计违法行为之一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 组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 可处( )的罚款(分值:2 得分:2) A20 万元以下 正确答案:A 试题解答:无  第 4 题:平均发展速度是( )(分值:2 得分:2) B10 万元以下 C5 万元以下 D1 万元以下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正确答案:C 试题解答:无 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环比 D 增长速度加上 100%  第 5 题: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 2000 亿元,总产出为 3000 亿元,其中固定资 产折旧为 300 亿元,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亿元(分值:2 得分:2) A5000 正确答案:C 试题解答:无 B1700 C1000 D700

 第 6 题:经国务院批准的周期性普查项目, 其中每隔 5 年进行一次的是( ) (分值: 2 得分:2) A 农业普查 正确答案:C 试题解答:无  第 7 题:2006 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洗衣机拥有量为 42.98 台。这一指标 B 人口普查 C 经济普查 D 基本单位普查 是( )(分值:2 得分:0) A 比较相对指标 正确答案:C 试题解答:无  第 8 题:饼图是利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 )来表示数值大小(分值:2 得分:2) B 平均指标 C 强度相对指标 D 总量指标 A 面积 正确答案:A 试题解答:无 B 弧线长度 C 角度 D 颜色  第 9 题:在经济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调查方法采用( )(分值:2 得分:2) A 重点调查 正确答案:B 试题解答:无 B 全面调查 C 抽样调查 D 典型调查  第 10 题: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采取的是( )(分值:2 得分:0) A 对比分析法 正确答案:B 试题解答:无 B 比例分析法 C 弹性分析法 D 因素分析法  第 11 题: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下述能源的数量( ) (分值:2 得分:2) A 一次能源 正确答案:C B 二次能源 C 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D 煤炭和石油

试题解答:无  第 12 题:单位代码的赋码机构是( )(分值:2 得分:2) A 国家统计局 理局 B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机构 C 国家工商行政管 D 县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 正确答案:B 试题解答:无  第 13 题:已知某城镇失业人数为 2800 人,就业人数为 37200 人,则该城镇失业率 为( )(分值:2 得分:2) A7.53% 正确答案:B 试题解答:无  第 14 题: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分值:2 得分:2) B7.00% C93% D8.14% A 工人年龄 正确答案:B 试题解答:无 B 工人性别 C 工人月工资 D 工人体重  第 15 题:我国将统计基本单位划分为( )(分值:2 得分:2) A 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与子公司 正确答案:A 试题解答:无 D 企业总部与分部 B 行政机关与企业、事业单位 C 母公司  第 16 题: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是( )(分值:2 得分:2) A 国家统计局 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正确答案:B 试题解答:无 B 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 地市级统计局 D县

 第 17 题:按照《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分值:2 得分:2) A 建筑业 正确答案:A 试题解答:无  第 18 题:各级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计划,检查政策、 计划执行情况, 考核经济效益、 B 金融业 C 房地产业 D 教育 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进行奖励和惩罚等需要使用统计资料时, ( ) (分值: 2 得 分:2) A 以自行调查的统计资料为准 准 B 以民间调查机构实施调查的统计资料为 D 以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等签 C 以新闻媒体登载的统计资料为准 署或者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 正确答案:D 试题解答:无  第 19 题: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分值:2 得分:2) C 监督职能 D 预测职能 A 咨询职能 正确答案:B 试题解答:无 B 信息职能  第 20 题:统计执法机关向某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该当事人在规定 的时间内进行了陈述和申辩,案件调查组人员在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后,认 为可以减轻处罚。对此,案件调查组人员应当填写下列哪一种文书报统计执法机 关主要领导人审批( )(分值:2 得分:2) A 统计违法行为处理意见审批表 C 统计违法行为处分建议书 正确答案:B 试题解答:无 判断题 B 变更统计违法行为处理意见审批表 D 行政处罚决定书

 第 21 题: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 ( ) 分值: 2 得 分:2) A对 正确答案:B 试题解答:无  第 22 题: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可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 B错 作出与原具体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为行政 ( )(分值:2 得分:2) A对 正确答案:B 试题解答:无  第 23 题: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 B错 查表。( )(分值:2 得分:2) A对 正确答案:A 试题解答:无  第 24 题:当事人对所受行政处分不服的, 可以要求行政复议, 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B错 ( )(分值:2 得分:2) A对 正确答案:B 试题解答:无  第 25 题:乘数理论是一把“双刃剑”, 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 减少需求同 B错 样将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减少( )(分值:2 得分:2) A对 正确答案:A 试题解答:无  第 26 题:查处统计违法案件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 B错 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 )(分值:2 得分:2)

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 第六篇_2015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2015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题库+全真模拟试题下载

1下列哪个选项是2011年设立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

A.义乌

B. 喀什

C. 舟山

D. 威海

参考答案:A

解析:2011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鸟成为中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故本题应选A。

2据心理专家分析,缺乏关爱、缺少交流、生活空虚是大多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主要诱因, 事实上孩子们并非天生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 )。

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C.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

D. 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决定内因

参考答案:C

解析: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由题干最后说孩子并非天生喜欢这些东西可知,外因是构成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

3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苟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客观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C

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中的“常”就是指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说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一种客观唯物主义的观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下列不属于人事争议的调解、仲裁、诉讼等处理工作所遵循原则的是( )。

A.合法原则

B. 及时原则

C. 真实原则

D. 公正原则

参考答案:C

解析:人事争议的调解、仲裁、诉讼等处理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合法、公正、及时原则。故C选项符合题意。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 )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A.绿色文化

B. 生态文化

C. 先进文化

D. 环境文化

参考答案:D

6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

得超过( )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 )小时。

A.1 24

B. 1 36

C. 3 24

D. 3 36

参考答案:D

解析: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l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故D选项正确。

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

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B. 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 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D. 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

参考答案:A

解析: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管理国家和社会经济文化事务,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因此选A。 8在公示催告程序中,可以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的利害关系人是( )。

A.善意持票人

B. 丢失票据人

C. 出票人

D. 付款人

参考答案:A

解析:申报人应为公示催告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须对丧失的票据可能享有一定的权利。一般情况下,申报人多为善意的持票人。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付款人)、保证人均不是利害关系人。

9修改宪法的程序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 以及全体代表的( )以上的多数通过。

A.2/3 2/3

B. 1/3 2/3

C. 1/5 2/3

D. 1/5 4/5

参考答案:C

解析:由于宪法涉及的都是公民和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修改宪法的程序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l/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及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故C选项正确。

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 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实行了改革开放

C. 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构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A

11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 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属于( )。

A.确定型决策

B. 不确定型决策

C. 程序性决策

D. 非程序性决策

参考答案:C

解析: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决策实施的结果也能够确定的决策。据此排除A项。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的决策。据此排除B项。程序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故C项正确。非程序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程序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据此排除D项。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49862/

推荐访问:正县级事业单位 县级事业单位考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