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手抄报内容 > 元宵节灯谜手抄报

元宵节灯谜手抄报

时间:2018-05-28   来源:手抄报内容   点击:

【www.gbppp.com--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灯谜手抄报 第一篇_元宵节手抄报资料_元宵的各种习俗

本文提供的元宵节手抄报内容涉及到元宵的各种习俗,有元宵节的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祭门、祭户等各种习俗,希望对同学们制作元宵节手抄报时有所帮助。 一、元宵节手抄报内容——猜灯谜习俗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二、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耍龙灯习俗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三、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踩高跷习俗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四、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舞狮子习俗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五、元宵节手抄报内容——划旱船习俗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empirenews.page--] 六、元宵节手抄报内容——祭门、祭户习俗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元宵节灯谜手抄报 第二篇_2015元宵节手抄报资料

2015元宵节手抄报资料

春节还未走远,元宵佳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又来“闹”新春。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元宵佳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元宵佳节的欢乐,了解元宵节的习惯,尊重我们的民俗习惯,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感受传统节日魅力,学校开展了“庆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品汤圆”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汤圆在孩子们期待的心情中煮熟了,当孩子们有说有笑品尝着热气腾腾的汤圆。甜甜的汤圆,甜甜蜜蜜的节日气氛,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

走廊上,操场上各种各样的灯犹如百花争艳,各具情态。同学们有的驻足观赏,有的在猜灯谜,一双双欣喜而激动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猜灯谜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在冥思苦想、有的一脸兴奋,不时传出阵阵开心的笑声,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农历正月十五,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到咯!今天下午艺术实验幼儿园顺应传统佳节,在欢乐热闹的气氛中开展了全体幼儿“新春元宵节——游花灯”活动。你一盏灯笼,我一盏花灯,比比谁最美。一到时间,孩子们提着各种各样的元宵花灯来了。有传统的兔子灯,也不乏各种色彩鲜艳的新颖元宵花灯,更有心灵手巧的家长为孩子自制的兔子灯。有些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介绍起自己的灯来„„孩子们还互相交换、分享,欣赏别人的花灯,玩得不亦乐乎。随后,在周副园长介绍下,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花灯进行全园式游花灯活动,把手中的花灯全体点亮,进行相应的展览和游园,大小中班的孩子在彼此游玩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花灯,也体验到元宵节游花灯的乐趣。

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也让我们的孩子深深感受到了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所带来的快乐。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伴随着新学期的脚步向大家走来了。元宵佳节是快乐的日子,更是热闹欢腾的日子。为了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今天(2月14日)组织全体幼儿开展“感民俗,庆元宵”的活动,让幼儿一同度过一个欢乐的元宵节。

上午的主要活动是搓元宵汤圆,品汤圆。由家长们组织的搓汤圆的制作过程给幼儿,了解制作汤圆的步骤,品尝新鲜出炉的“热汤圆”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息。其次就是欣赏花灯,幼儿和小伙伴一起来欣赏交流自己带的花灯等。还有就是猜灯谜。猜灯谜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孩子们自己动手的能力,也让孩子在实践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让孩子深深感受着传统习俗带来的快乐。

这次活动,不仅让幼儿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感受元宵节的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更是激发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及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元宵节灯谜手抄报 第三篇_元宵灯谜大家猜手抄报比赛

“元宵灯谜大家猜”手抄报比赛

活 动 材 料

石家庄小学

二0一四年二月

目 录

1、石家庄小学2014“元宵灯谜大家猜”手抄报比赛

——活动方案

2、石家庄小学2014“元宵灯谜大家猜”手抄报比赛

——手抄报比赛评分表【元宵节灯谜手抄报】

3、石家庄小学2014“元宵灯谜大家猜”手抄报比赛

——手抄报比赛汇总表

4、石家庄小学2014“元宵灯谜大家猜”手抄报比赛

——手抄报比赛活动总结、获奖名单

5、石家庄小学2014“元宵灯谜大家猜”手抄报比赛

——手抄报比赛相关照片

石家庄小学2014年

“元宵灯谜大家猜”手抄报比赛评比活动方案

【元宵节灯谜手抄报】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博大精神,民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伴随着历史一代代的传承,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族之根。举办“元宵灯谜大家猜”手抄报比赛活动,就是要以重要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丰富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体验,使得学生在了解民俗的基础上传承民俗文化,继承民族之魂。

一、活动主题:元宵灯谜大家猜 二、活动时间:

2014年1月17日-2月21日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月17日-2月17日)【元宵节灯谜手抄报】

各班级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在学校作业方案的指导下,进行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2月17日-2月21日)

学校统一组织对寒假作业分项目进行展评,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2月21日-2月24日)学校对本此活动进行总结,评选出团体奖和单项奖。 四、活动要求:

以春联、年俗为主题,学生根据主题及喜好选择表现形式,制作一张马年春节的手抄报。纸张大小为8K白纸,书写、张贴相结合,设计美观、大方。 五、活动形式:

各班级遴选优秀作品5份上交,学校根据上交作品质量评出一、二、三各10名等,并举行展览活动。 六、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整体版面设计新颖、合理、美观。20分 2、书写工整、字迹清晰、美观、规范。20分 3、绘画主题突出,有代表性。20分 4、整体内容充实、可读性强。20分 5、整体效果好。20分 七、活动安排: 1、评委:

李冬梅、吴建梅、王希珍

2、下发通知后,由各年级组负责组织宣传发动,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并收集他们的参赛作品,学校将于2月17日对上交作品进行评价打分。

石家庄小学 2014年1月16日

“元宵灯谜大家猜”手抄报比赛评比活动评分汇总表

元宵节灯谜手抄报 第四篇_2014元宵节手抄报资料

2014年元宵节手抄报资料

南宁市十八中 豆豆

1吃元宵【元宵节灯谜手抄报】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 1新春佳节话元宵 (打一报刊名)

2元宵出门赏灯 (打一常言俗语)

3正月十五雪打灯 (打一常言俗语)

4婚期定在元宵后 (打一成语)

【元宵节灯谜手抄报】

5煤球和元宵一样 (打一成语)

6元宵 (打一成语)

元宵节“送花灯”

3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

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元宵节猜灯谜

4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5 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元宵节灯谜手抄报 第五篇_元宵节黑板报资料:猜灯谜习俗

元宵节黑板报资料:猜灯谜习俗

猜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

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古代,元宵夜还有元宵照井的习俗,古谚语说:照井水,面皎美。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来。元宵节除了保留着许多有趣的游戏习俗外,还流传着许多轶闻趣事。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其趣事就是出于元宵。相传,宋朝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官讳,他骄横跋扈,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这个州官在元宵节时,贴出告示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于他平日胡作非为,人们便针对他的布告,讥讽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48816/

推荐访问:元宵节手抄报福字灯谜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灯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