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题目解答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时间:2018-05-13   来源:题目解答   点击:

【www.gbppp.com--题目解答】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第一篇_《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

上课: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看老师写课题,你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师板书课题)注意“那”字的右耳刀是两笔。绿字的这一横稍稍长一点,这个字就漂亮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生:(读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同学们,这一墙的爬山虎绿绿的,充满了生机,我们再读课题。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肖复兴,你们想知道他在课文里都写什么了吗?请打开课文,放开声音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了。开始读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同桌之间再互相读一读课文中带着生字的词语。

(学生自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师出示词语,学生领读、齐读。)

客厅、皇冠、燥热、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师:春风从脸庞轻轻地拂过,应该怎么读这个词呀?再试试。

生:春风拂面

师:这样读才舒服呢!再读。(继续出示词语)

生:映入眼帘

师:眼帘指的是谁呀?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文语段)请你读一读。

生读: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同学们,我刚才听到这个字(曲)大家刚才读得不太一样,有的读qǔ,有的读qū,咱们怎么办?

生:查字典。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字典中的解释,你来选择哪一个?为什么?(课件出示两种“曲”字的解释。)

生:这个字应读qū,我是根据第一个解释,弯曲,跟直相对来判断的。曲线。

师:哦,你是根据这个解释来判断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曲线。

师:这里有两组词,你们再来读读,想想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

(课件出示:

莫名其妙 愣住 意外

认真 平和 质朴

(学生自读)

生:第一组是作者的表情,第二组是叶圣陶老爷爷的表情。

师:作者是谁?

生:是肖复兴。

师:作者肖复兴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这篇课文。当时,他只是一个初中生,比你们大不了几岁。第二组词是写谁的?

生:叶圣陶

师:叶圣陶先生可是一位——

生:大作家。

师:没错。这两个人特别有缘,在这篇课文当中相遇了。你们想一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爬山虎的脚》,两篇课文的题目中都带着——

生:爬山虎。

师:对了,不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写植物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是写植物的吗?它是写——

生:人的。

生:写事的。

师:是通过事情来写叶圣陶老爷爷的。对吗?再想想看,课文中写了叶圣陶老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啊?这两件事又是怎样把课文分成了两部分呢?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师行间巡视,并提醒学生:默读课文书平放,这样更便于学习。

师:让我们抬起头来,一起交流交流。

生:1-5自然段是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

师:如果我们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就是——

生:修改文章。

师:修改作文。(师板书)

生:6-10段是写叶圣陶老生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师:如也用四字概括,那就是:邀请作客。这样就更好了。(师板书)

师:同学们,你们也都和他们的分法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么,让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部分,看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自学这部分,一会儿我们交流。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轻轻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自学)

师: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生:(读)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读得真准确。孩子们,“我”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

生:很认真。

师:你从哪儿感到到的?

生:我是从“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这句话感受到的。

师:同学们,这“密密麻麻”什么样,你知道吗?

生:把空格子都占满了。

师:是啊,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满呢!让我们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课件展示叶老修改的原件)

师:你们看,这可真是“密密麻麻”呀,几页纸上到处都是钩、直线、曲线……密密麻麻呀!同学们,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来,读读吧。

学生自读。

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眼前已经出现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稿了。同学们,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读)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咱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一样吗?体会体会。 生:“一张画像”的“张”和“一幅画像”的“幅”字在画像上,“幅”字用得会更准确一点。 师:我们平时说:一张——

生:(齐)纸

师:一幅——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生:画

师:这样用字就准确了。(师板书)叶老先生曾经说过,所谓的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请你再仔细看看叶老先生的圈画,还看到了什么?

生:(读)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这位同学把看到的读出来了,把感受也读给我们听了。同学们,你们看,我的原句是——(课件出示)

生:(读)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师:叶老改成了——

生:(读)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句话上面有两个红色的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师板书),请伸出手来写一写,一个是“删改”(师板书)。这“删除”和“删改”都有一个“删”字,那这“删”字是怎么来的呢?(出示课件)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写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写字,写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一“册”书,我们来看看“册”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也就是现在写的“册”字。同学们,古人要是写错了字怎么办呢?就要小刀给它挖下去,这种方法就叫做“删”,所以你看,这“删”字就是什么?对,一个“册”字加一个立刀。那要把“删”字写好,得注意点儿什么呀? 生:左边的“册”字中间的一横要改成提。

生:“册”字要写得瘦一点。

师:(板书)这样写这个字就漂亮了。同学们,删改前和删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着读一读,体会体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改后的句子把“包”字去掉,句子更加简洁明了。“书皮”换成“包书纸”就更加的确切了。 师:句意是确切了,但句子呢?

生:句子更干净了。

师:用书上的词说,就是——

生:干净了,也规范了。

师:对了。(板书:规范)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给一个初中生这样认真仔细地修改作文,你都感受到什么了?

生:我感受到了叶老的认真。

师:那作者是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

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孩子们,我们该怎么读呀?自己试试。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有1500多字,可叶老就是把这

1500多字的文章修改了100多处呢!所以,“我”这样说——

生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叶老先生当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音乐起)所以,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叶老已经是年近70岁的人了,可老人还在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呢!所以——

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还仅仅是一位认真的老人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生:他还是一个温柔的、慈祥的、尽责任的老人。

师:是啊,他还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老人。

生:他还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师:他爱每一个孩子,他是一位教育家。

生:他是一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心的人。

师:他给予了我们每一个孩子无尽的关爱。(师板书)叶老先生不仅这样认真地批改我的作文,还在后面写了评语。这段评语不仅告诉了肖复兴,也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请你们读读看。

生自由读。

师:我们应该怎么写好作文。

生:要写具体事实。这篇作文全是具体事实。

生:从具体事实中透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师:写好作文还有什么要求?

生:(读)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师: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

生:要想写得亲切自然,就得在这件事上深爱感动。

师:先得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板书)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则评语里写的都是“我”的优点,你们别忘了,叶老先生他密密麻麻地为“我”修改了100多处呢,你们有疑问吗? 生:叶老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地修改100多处?

师:快读读第5自然段。知道为什么了吗?

生:(读)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师:对,树立了“我”的信心,激励我写得更好,使“我”也走上了文学之路。(师板书)成了一位大作家。几十年后,这件事仍然不能让肖复兴忘记,今天就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再回忆当年的一幕一幕。(课件出示)

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你们可以用上课文当中的话,选择其中的一句,先试着填一填:

师: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生:愣住了。

师: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生:感到叶老先生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人,如春风拂面。

师: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师:孙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这段话。请你们读红色的部分。(课件出示短文) 师: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

生:我一下子愣住了。

师: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

生: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

生: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也正是因为这次作文的修改,才使肖复兴有机会到叶老先生家去做客,才有机会看到那满墙的绿绿的爬山虎。

让我们走入“受邀作客”部分。

(出示: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

请大家带着这个提示自己读课文。

(生自由读)

生:他跟我的谈话,让我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师:讲得真好。作家到底是怎么做的?能不能联系前面的一件事来说说

生:认真的修改作文。

师:不仅认真地修改别人的作文,还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生:他让我感到像是一个大朋友一样。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说:“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师:你真会读书。融化一词,你平时是怎么用、怎么说的?

生:棒冰融化了。太阳照到雪,雪融化了。

师:我说我的心被融化了,你想到了什么?

生:叶老先生的亲切、平易近人的态度以及他做事的认真,非常让我佩服。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第二篇_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第三篇_《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1、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爬山虎的脚》、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在第二单元学过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还记得作者是谁吗?(生:叶圣陶)

2、你对叶圣陶先生都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言:叶圣陶先生是一名伟大的作家、教育家)

3、对,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著名作家肖复兴写的,有关叶圣陶老先生的课文——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点击幻灯,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B、想一想,课文讲了几件事。

2、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来解决本课的生词,谁来读一读。

3、出示词语: 修改、删掉、增添、密密麻麻 愣住、意外、融化、莫名其妙

认真、平和、质朴、春风拂面 绿葱葱、沉郁、虎虎有生气

4、你能猜猜老师为什么将这些词语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来吗?

5、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什么事,也用词语来概括?

6、他们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1-5为修改作文, 6-10邀请做客。

三、学习课文、深入体会

请同学们默读1—5自然段,思考叶老先生如何为“我”修改作文?“我”有什么感受?分别用横线画和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然后轻轻地读一读。

(一)叶老怎样修改作文的:

1、当我一翻到修改后的作文时是怎样的感受?理解“愣”的意思。

2、你看到了什么?(重点词:“密密麻麻、到处”)

3、同学们,这“密密麻麻”什么样,你知道吗?

是啊,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满呢!让我们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课件展示叶老修改的原件)

4、这可真是“密密麻麻”呀,几页纸上到处都是钩、直线、曲线„„密密麻麻呀!同学们,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来,读读吧。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我眼前已经出现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稿了。

5、看到这儿你,你想对叶老说些什么?

(二)叶老作文修改得细表现在:

1、改的地方多。

2、用字准确。

3、长句改成短句。

4、删除多余的词,使句子干净规范。

(三)叶老的评语

叶老先生不仅这样认真地批改我的作文,还在后面写了评语。读着这段评语,相信你还会读出很多更深的情感。请你们细细品读。(课件出示)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情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如果你就是当年的肖复兴,读着这样的评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则短短的评语,是那样亲切,使“我”树立发写作的信心,致使我走上了写作的道路。)(鼓励、热情、肯定、称赞)

2、那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齐朗读这段评语。

3、因为有了叶老先生的鼓励和肯定树立了肖复兴的信心,激励他写得更好,使他走上了文学之路。几十年后,这件事他仍然记忆犹新,今天就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再回忆当年的一幕一幕。

(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愣住了 )。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 学习“邀请做客”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我们课文学习了一半了,怎么还没看到写爬山虎的句子呢?接下来,同学快速读第二部分,找一找写爬山虎的关键词句,并用波浪线画下来。读一读,并想想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理解重点词句:

1、出示第一处:刚进里院,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指生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1)通过读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阳光比喻成小精灵)

(2)从“小精灵”中你体会到什么?

很美,生机勃勃,蓬勃的生命力。

小结:这是一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作者借生机勃勃的爬山虎,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后兴奋、激动的心情,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2、出示第二处: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1)这一句你发现了什么?

“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也是比喻句。(把一墙的爬山虎比喻成一片湖水)

(2)这次写爬山虎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用一个词来说?绿的沉郁。

(3)为什么会有不同?心情不一样了。

(4)这次做客,让作者对叶老有了怎么样的了解?

叶老先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3、出示第三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表面上忘不了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实际上忘不了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三 读写迁移,以写促读

1正是因为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他发奋学习,勤奋写作,终于成为当代又名的作家。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写一些。

2 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和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课外延伸

用本课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练习修改自己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老: 人品 认真 平和 平易近人 作品 一丝不苟

我: 受益匪浅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第四篇_网络教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学校: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小学

姓名:王林

教案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第五篇_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

【单元分析】

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留心成长中的故事,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

1.结合课文词句,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可通过质疑的方法,可与搜集到的材料结合起来引导深入理解阅读。

2.学习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的表达感情的方法。

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描写与抒情的句子。

3.交流写作文和写作文的体会,并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4.综合性学习:梳理自己成长的历程与足迹。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人的成长故事。

训练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的表达感情的方法。

课时分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课时

《乌塔》1课时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1课时

语文园地七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要求及解读:

阅读教学中:

第1条、阅读教学中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条课标的要求,就四年级的学生来讲,可以正解地运用普通话来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要读好课文中叶老的认真、亲切、质朴和爬山虎的特点,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把此处的指导朗读作为教学中的重点。

第2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这条课示对四年级的学生,提高朗读的速度与质量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孩子知道课文的主要大意,在补充材料中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快速浏览材料,既是对课文理解作铺垫,更是训练学生提高朗读速度与质量的一种途径。

综合性学习中:

第一条要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既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写的是大作家叶圣陶先生和作家肖复兴之间的故事,只有让学生了解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才能了解当时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 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评价设计】通过上课抽写,让孩子在白板上书写,强调“融”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设计】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采取个人读、小组读的形式。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评价设计】通过教师补充的资料,抓住重点的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理解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能试着写一小段话。

【评价设计】通过教师的引导,一组句子的读中感悟,理解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能试着写一小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观看了微课,完成了导学案中的初级、中级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分享《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首先检查大家的初级目标,谁敢迎接挑战?

学生在白板上书写。(燥热、融洽、余晖)

师:强调“融”字。

师:把我们的思维回归到导学案中的高级目标,第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让学生书写)

生:是一位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的人。

生:是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人。

生:亲切、质朴。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检查生字词,给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考察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时间预设:3分钟】

二、品读课文,感受叶老的为人。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一)师:首先我们交流一下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生交流: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出示句子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说明理由。

(师出示叶老修改的原稿图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师补充:同学们知道吗?肖复兴的这篇文章共有1500多字,叶老给修改了100多处,而且叶老已经是70岁的高龄,还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你想,叶老这么一位大作家,并且工作这么忙,能为一个初中生如此仔细的修改作文,作者有何感受呢?

生:如春风拂面。

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很温暖、很舒服。

师:所以我们说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的老人。 师:(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读,齐读。)好,我们再来把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的品质读一读。

(二)师:我们接着交流:为什么说叶老是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人? 生: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的距离缩短不少。

师:请说明理由。

生: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师:请说明理由。

师引导生交流:1、联系生活理解“融洽”( 点击鼠标,突出“融洽”): 引导:怎样的两个人会在一起融洽地交谈?而现在一个是——(生:一位是国内外文坛的大作家),另一个是——(生:还在读中学的普通学生),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2、抓住对比理解“融化”(点击鼠标,突出“融化” ):

引导:你见过什么东西融化?它们因为什么而融化?“心”会融化吗?“心融化”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第六篇_《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1)

品味人品 感受作品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一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课文借抒情景,感人至深,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 感受叶老堪称楷模的人品和作品,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 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叶老和肖复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叶圣陶,导入新课

1、出示叶圣陶照片,简介。1988年,叶老先生在北京去世,作家肖复兴为纪念他,写下了这篇文章。

2、指导学生读好题目。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出示叶老照片,介绍叶老及肖复兴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叶老的慈祥的面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学生与叶老的距离。】

二、出示重点语句,概括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在选作课文时做了改动。课前大家也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试着说一下在文中肖复兴回忆了他和叶老先生的哪两件往事?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

(1)读准“堪称楷模”,理解意思。

(2)那么,在肖复兴的眼中,叶老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大作家呢?

(板书:人品 作品 堪称楷模 )

【设计意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抓住课文的中心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44554/

推荐访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视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