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课外知识 > 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时间:2018-02-20   来源:课外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课外知识】

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第一篇_浅谈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除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仍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要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为了弥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我们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关键词】:课外活动 作用 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小学课外活动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的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他们不仅好奇,有了解社会和自然,获取知识,探索真理的愿望,而且好动,有进行各种活动和体育运动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能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充实、健康,更生动活泼,富于乐趣。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可以避免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且对社会对个人都有积极的意义。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广泛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运动,活动空间广阔,人际交往增多。这对于他们体察社会生活的脉搏,了解科学技术的动态,拓展文化视野,形成高尚情操,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无疑会起重要的作用。笔者在龙里二小实习期间,学校就组

织全校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但到街上进行环保宣传,而且还拿起扫把参与到打扫街道卫生的行列。从这一活动中,他们不但参与了这一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而且从中体会到:劳动创造了美。因而,参与课外活动,充实了学生的生活,扩大了他们的活动领域,使他们走出校园,从而密切了他们与社会的联系。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小学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需要而开设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加学科知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或体育运动或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这不仅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更重要的是,小学课外活动给小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天地,可以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等。通过活动,小学生会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特长,看到自己的力量,乐于进取和开拓。正是因为课外活动在因材施教方面具有课堂教学不曾具备的优势。所以,它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其作用还会大大加强,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发达,其信息量之多、之快、之广已大大超过课堂教育这个信息传递形式。小学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它可以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籍等传播信息的工具,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它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信息量,对缩短课堂传授的“昔时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之间的距离,了解世界新的动向和趋势,跟上时代的脉搏,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老师和家长要经常让小学生看报纸、电影、电视和听广播,

让他们及时从中获得信息,以便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4、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和课堂教育相比,小学课外活动的实践性较强。从事小学课外活动,往往既要用脑劳动,又要用手劳动。如:制作标本、模型,进行种植、养殖实验、植树、种花等。都需要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劳动中遇到难题,便需要学生动脑反复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充分实现了把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的目的。小学课外活动固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但主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学习,实践,自己动脑筋克服困难,处理困难,解决矛盾。在活动中,阅读、观察、收集资料、记录、实验、设计、制作、表演等都是由学生独立进行的。这就能够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独立性,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课外活动搞得好,还可以使学生发挥创造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

二、小学课外活动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有其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行为逐渐成人化。

小学课外活动由于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才能得到施展,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参与意识等也进一步发展。有人认为“交往和社交策略尤其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而获得”,校内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在这里,学生渐渐习得一些成人社会的行为,同时,学生还要解决一些与同伴相处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童年向成人转化。

2、促使学生在成长中个性化发展。

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使自己在活动中获得很多知识和经验。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库储存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学生的见识也就越来越广,他们就会慢慢地长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就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3,给学生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一般来说,小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他们没有多少心理【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负担,有的只是探索的愉悦;另外,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人以新鲜的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小学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闲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

4、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课外活动,固然需要有教师的指导,但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努力学习、实践。小学课外活动,往往需要学生自己读书,做实验;需要自己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自学过程,是锻炼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用心观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做科学实验,制作标本、仪器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演说、辩论和课外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文字的表达能力。教师教育学生,不宜只限于传授知识,更贵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学生只要学会了自我学习,就会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可以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课堂教学往往多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这是必要的。但是,它有个缺点,就是学生很少接触实际,缺乏感性认识,所学的不是完全的知识。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弥补这个缺点。它会使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课外实践中,获得感性知识。这样就使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统一起来了,就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使学生学到比较完全的知识。

6、可以寓教育于课外活动之中。

各种课外活动都有各自的目的,同时又都具有思想性,含有思想教育的意义。课外文学小组的活动,阅读进步的、革命的文学作品,会使学生受到进步的、革命的思想的影响和感染。课外活动小组,阅读课外科技读物,做科技实验,就为培养学生以后的科技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开展好小学课外活动

小学课外活动既然有这么大的作用和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好小学课外活动呢?其管理策略如下:

1、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小学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课外活动必须有利于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方向要求课外活动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现实生活,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学习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联系,从而激发政治热情,提高思想觉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顽强进取的远大理想。学校开展课外活动要尽量使学生接触新事物,明白国内外形式,了解科技文化的新发展,使学生受到教育和鼓舞。学校组织课外活动要注意内容健康,格调高尚,防止不健康的活动对学生产生不良和负面的影响,同时,还必须始终坚持思想工作,将教育寓于活动之中,不可放任自流,听其自然发展。

【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2、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使其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青少年儿童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因此,课外活动应具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它的形式宜多种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才能吸引学生参加,满足学生各方面的要求,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科学性要求课外活动的内容正确,活动的形式要符合学生的特点;知识性是指课外活动能给学生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使学生有所收获。不过,它不同于课堂教学,而是寓知识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之中接受知识教育;趣味性是指课外活动对学生来说是有趣味的,吸引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选择的,活动没有趣味性是不能吸引学生的。即使学生贸然参加,其积极性也不会持久,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兴趣不稳定, 容易激发也容易消失。因此,要注意在课外活动中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因势利导使他们的兴趣健康持续的发展。

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参加

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第二篇_浅谈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性

浅谈课堂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教学的师生地位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双边互动关系。学生主动参与的实现,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去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参与地位及意义,以达到主体的感性实现,“参与”成了实现学生主体性操作上的有效落脚点。使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参与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越促使其向理性理解的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或者说是主体地位实现的标志,就是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实现主体地位创造条件。 教师应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应一改过去死板、落伍的教学方法,改掉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现状,或是包揽课堂进行“满堂灌”的教学弊病。教师应掌握消除学生厌学语文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灵活上好语文课,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在这个学期的六次听课的经验中,每个老师都能很好的做到这点,下面我就就三个老师的课来说明一下课堂小活动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的作用。

首先,是我认为将这点做得最好的八小的讲《假如》这篇课文的老师,学生整节课的参与热情都很高,课堂气氛很热烈,课堂上“谁是卧底”“火车火车哪里开”“发射信号”“看图造句/说话”等等活动都很成功,相信老师不是为了公开课才准备的小活动,而是她平时就是这样跟学生上课的,这个从学生的配合程度就可以看出来了,因为她都不用说游戏规则只要说出游戏的名字学生们就能接下去。就比如她一说:“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们就立刻举起他们的小手,个个都大声说着“火车火车这里开!”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她一快速地说:“三二一!,”学生们就能立刻一边坐得笔直一边说:“坐端正!”这些都是需要平时长期的磨合的,决对不是一时可以锻炼出来的。

其次,就是十五小的那个低年级读写绘课程,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以前未曾接触过这种课。老师一开始绘声绘色地讲《逃家小兔》的故事就已经成功的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毕竟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没有抵抗力。所以后面的分角色朗读,边做动作边朗读,造句等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特别是仿句环节,学生们都争着回答,不得不说,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无限的,很多答案都是很有趣的,甚至我们都未曾想过的,也有的答案很温馨,令人感动。这样的课程也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懂得爱。最后的画画写话的环节也很有趣,看得出学生们也很积极很用心的去完成。

最后,就是草苏学校的讲《自选商场》的那个老师,这个比较结合生活实际,放超市的视频,有关超市的图片,商品分类的游戏等等,都是比较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从而顺利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特别是最后的“从生活中哪里可以学到字”,成功的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虽然说商品分类的游戏好像没能关注到全班人,可以更加完善一点,但是一节课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综上所述,老师在课堂上穿插了那么多学生感兴趣且肯参与的小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度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并且我相信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绝对比单纯只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的效果好得多,因为学生能真正的参与其中,感受到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也能从中吸收到知识并且牢记于心,老师在其中只是做一个引导作用,做到了真正的“以生为本”。

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第三篇_课外活动的意义

让孩子的潜能在课外活动中展现

随着减负提质要求的实施,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除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仍有一些课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要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本身有局限性:首先是为在确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常常安排得过满,不利于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现行教材虽然经过了反复推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实施循序渐进的完整的教学过程,但是教材不大容易改动,不能经常反映出新思想、新进展,因而局限了学生思维水准的发展。再者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习惯于教授传统的内容,适应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缺少创新精神,缺少时代气息。这样,就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学生。因此为了弥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校、社区应提倡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设置,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表现,是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 在课外活动中,可以满足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思索人生价值的精神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能够激起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火花,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

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由此可见,开展课外活动意义重大。

一、课外活动的特点

课外活动是相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是指除学校有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由学生开展或参加的各种活动,包括班会、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卫生活动等等。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许多特点。

(一)广泛性。课外活动可以不受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是能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或者只要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都可以开展。

(二)多样性。课外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和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中去,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呈现多样化。客观上,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既有发展自己身体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需要,又有发展自己认知、能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素质的需要。他们除了要求学习求知外,还要求友谊、社交,要求独立自由活动和从事创造活动,要求对美的享受和各种文化娱乐,等等。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满足孩子们的种种需要。

(三)实践性。课外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是实践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自己创造条件或环境,设计、组织或实施活动内

容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即学生通过动手,通过体验,通过活动去丰富自己,因而课外活动有很强的实践性。

课外活动的实践性一方面可以拓展时空的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它跨过地域的界碑,让学生占有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使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

(四)自主性。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学生可以充分挥自己在课外活动中主体作用。不同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富于艺术素养,有的长于逻辑思维和数理运算,有的善于阅读欣赏,有的好于科技活动和实验等,这些倾向性,有的因没有表现机会而处于潜在状态或萌芽状态,只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和勤学多练,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特别才能。课外活动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小学生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不满足学校单调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课堂生活,他们向往和追求一种多维的、多层次的和多色彩的立体生活。正是由于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诱释出他们青春活力,才使得他们对课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

一、课外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改变基础教育单一的课程结构

1986年,《义务教育》正式颁布,义务教育的课程体系有了变化,主要是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允许地方安排一定的课程,但课程编制仍以分科为主。这种分科主义的课程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为了有效传递知识而把知识分科。知识的日积月累,导致分科愈来愈细,学科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学科的封闭性越来越强。而真实的的、生活的知识都是整合的、变化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因此,这种分门别类的知识远离了学生的经验世界,滋生了人的片面发展,越来越偏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呼唤强调人的整体性,社会的整体性和生活的整体性的整体主义课程观。综合实践活动从这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出发,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自身的体验过程中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社会和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而通过改变单一的分科课程这种人与人的整体性不相称的课程结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创造条件。

在一次社会调查中,我让学生调查商店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学生分小组合作调查统计收集数据。并以“惊人的发现----塑料袋的污染”为课题,在课堂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计算估计塑料袋的使用量,以及预测污染的危害性。学生通过计算,估测了解了污染的严重性,纷纷表态以后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惊人的发现----塑料袋的污染”这是个社会现实问题,又是个开放的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社会现实问题,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各个商店使用塑料袋的情况,把学校的统计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统计、操作、估算等活动,说出自己身边看到过的污染环境现象,人类随意的乱扔垃圾、乱排废气,使

地球资源受到破坏,人类自身也受到了自然的报复.....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懂得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人类对地球的掠夺性破坏,实质是对人类自身的破坏,人类每次对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的灭绝,都是给人类自身种下了一颗灾难的种子。所有这些都能让学生反省自身,明白人类在自身利益有所行动时,都要看一看,是否威胁到了其他的生命。学生会更加懂得人只有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享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对大自然所造成的污染,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二、课外活动的有效性----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小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其作用还会大大加强,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发达,其信息量之多、之快、之广,已大大超过课堂教学这个信息传递的形式。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它可以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籍等传播信息的工具,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新的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它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对于缩短课堂传授的“昔时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之间的距离,了解世界新的动向和趋势,跟上时代脉膊,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第四篇_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处

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处

亲近自然,是孩子们最向往和渴望的事情。人与自然本身就应该是融为一体的。而如今由于社会的压力,现代家庭中的父母亲都只片面的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方面的早期教育,除了周一至周五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外,还利用双休日将孩子送到少年宫、艺术学校等参加各类兴趣班,培训班,孩子与自然接触的机会甚少,即使有机会带着孩子外出,也只是完成任务似的和孩子到某个公园,将每个游乐设施让孩子玩一遍就算结束了。

过程中也能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户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亲子体育游戏、外出郊游等。在户外活动过程中,父母亲可以积极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

1:观察力

孩子对外界事物的一切越是感到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会向父母亲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最简单的:“这是什么呀?”这时,作为父母亲就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详细解答孩子的疑问,以进一步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而不是草草的应付或只是不耐烦的回答。

2、交往能力

如今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的机会也比较少,虽然在学校里会有许多同伴,但那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人,所以,父母亲可以利用孩子到户外活动的时间鼓励他们主动与其他小

伙伴交往。对于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来说,也应该鼓励他乐于接受他人的邀请、与他人交往。此时的父母亲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孩子的游戏活动,有成年人的加入只会增加孩子的拘谨感,因为孩子彼此之间有他们独特的交往方式。

3、自我保护能力

从诞生那一刻起,父母亲都是十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使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有了极大的安全感。但在户外活动中,孩子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意外。特别是在体育游戏中,摔跤、碰撞等常有发生。这个时候,父母亲就要注意对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在孩子游戏前教导他:摔跤时用双手撑地,追逐游戏中如何躲闪,平衡时借助其他物体保持平衡等。

【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回归到自然原始的生活当中,感受着山与水带给心灵的洗涤,让心与心更近一步的融合。。。。。

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第五篇_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好处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好处颇多。作为学校和每一位教师,要不失时机的组织和带领班级学生适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好处一: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让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就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言,就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会知识的教育。

好处二: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是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让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基本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好处三: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解决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基本国情,认清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实现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最后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第六篇_1.校园活动多种多样;2.参加校园活动的好处。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第七篇_试论学校班集体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参加学校活动的好处】

试论学校班集体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的基本归属单位,是满足学生在各方面积极心理需求的最佳场所。班集体活动是最经常、最活跃、最具体的教育实践。它既是教师组织开展各项教育的载体,又是孕育着丰富的教育内涵。班集体活动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成员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为载体,实现教育内化和外化和谐统一的过程。能激励着他们释放天性,活跃精神,增强能力,磨炼追求在各个领域发展的自由。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具有无穷的激励力量,能使成员生活中充满欢乐、愉悦、精神充实,能使班集体显示朝气、蓬勃的活力。班集体活动是把触角由课堂延伸到学校的校园、社会和大自然中,使我们当中的每一个成员可以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拘束,细心地去观察,自由地去想象,大胆地去动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扩展视野,开阔思路,增强能力,形成观念。班集体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功能;班集体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功能;班集体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活动的功能;班集体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

关键词:班集体活动;激励功能;开发智力;创造精神;个性发展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生只具备课堂上的知识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各项班集体活动的开展成为最好的教育补充。当前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班级活动的教育作用,并且把活动搞得有生有色,丰富多彩。如:建立学生的活动基地、开展科技讲座、主题班会、参观活动、各种比赛、社会实践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

各项兴趣,提高了各项能力,并在活动中体现团队精神。活动中积累许多知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从而达到全面发展。但有的学校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首要的,不重视班级活动的开展。这种认识是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

一、班集体活动是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的基本归属单位,是满足学生在各方面积极心理需求的最佳场所。班集体活动是最经常、最活跃、最具体的教育实践。它既是教师组织开展各项教育的载体,又是孕育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要讨论班集体活动的激励功能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活动及班集体活动。活动就是指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一种方式,是学生群体为了满足社会及自身的需要,有目的地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并能动地使客观现实特别是学生群体获得发展,丰富和发展教育过程。而班集体活动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成员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为载体,实现教育内化和外化和谐统一的过程。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等人通过实验研究表明:集体作为高级形态的群体,其本质特征就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人际关系多级结构。正是群体的共同活动的发展规律提示了由社会分工和社会职能客观产生的群体社会过程转变为心理共同体的发展体制。由于集体活动中包含着提高学生认识、实践、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多重因素,能满足学生好奇、求知、想象、创造等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因此能激励着他们释放天性,活跃精神,增强能力,磨炼追求在各个领域发展的自由。所以活动的激励功能是非常明显的。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具有无穷的激励力量,能使成员生活中充满欢乐、愉悦、精神充实,能使班集体显示朝气、蓬勃的活力。班集体活动具有非常的内容,在这种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

形式来达到活动的目的。1、德育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观看革命题材的电影,请先进个人做事迹报告采访普通农民家庭等等活动等形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辨别什么是真、善、美,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好公民。2、文体活动:积极开展文体活动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学生体魄及在困难情况下勇往直前,不服输的精神。如诗歌朗诵、歌咏比赛、拔河比赛、球类小联赛等。3、社会公益及实践活动:它是学生社会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不仅能使学生接触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对社会的各种行为、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而且通过活动在实际中明白自己的自身价值、责任、义务,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如:“种下一棵树”、“我为残疾人奉献一片爱心”、“到社区孤老户家中去”、“我替交警站一天岗”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保护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二、班集体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励功能

我们都知道课堂是人们增长知识、促进发展的重要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课堂必须和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班集体活动是把触角由课堂延伸到学校的校园、社会和大自然中,使每一个学生可以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拘束,细心地去观察,自由地去想象,大胆地去动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扩展视野,开阔思路,增强能力,形成观念。活动特别做为班集体对于学生发展的激励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一)班集体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功能

由于许多人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片面地认为搞活动会影响学生学习,影响智力的开发。有的人还认为搞班集体活动会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许多事实都证明了组织和开展班集体活动,不但不会影响而且

还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班集体活动包括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寓智于德、寓智于体、寓智于美、寓智于劳、寓智于人际交往、寓智于自我认识,它是传统片面重视学科教育的有益补充,为学生智力的全面开发提供了充分而必要的条件。如辩论讲演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要查资料,积累素材,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精心加工、提炼同时运用精确和生动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不仅能提高学生文字的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文科知识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再如科技的发明活动,通过学生在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再寻找解决的方法,随之一项小小的发明就成功了。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好奇心,活跃了思维探索了科学的真谛,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解知识的积极性。

(二)班集体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活动是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体化的辨证统一的过程。而班集体的活动价值则直接体现在客体的主体化。通过班集体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得到改造、发展得到升华。集体活动中蕴藏着许多激励点。但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尤为重要。通过组织开展系列班集体活动,促使学生想创新(创新意识),敢于创新(创新精神),能够创新 (创新能力)。通过班集体活动的组织开展,可以让学生走向大自然,引导学生广泛接触事物,增强社会经验,改变原有的思维惯性和常规看法。我们知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形成创新精神的沃土。正确的集体舆论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包括学生创新精神在内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和班集体形成的标志。而这一切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班集体活动为中介,没有活动就没有班集体,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开拓性人才。开展创新的班集体活动,发展创新精神能够满足学生多种积极的心理需求,活动是学生人际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21053/

推荐访问:参加学校活动的感想 参加学校活动有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