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手抄报内容 > 意识的三个水平是什么

意识的三个水平是什么

时间:2018-01-15   来源:手抄报内容   点击:

【www.gbppp.com--手抄报内容】

意识的三个水平是什么 第一篇_三个意识四个提高

树立“三个意识”,提高“四种能力”

----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

办公室是一个综合职能部门,在担当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树立机关形象,促进机关整体工作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从工作职能来看,办公室是领导的“左右手”,肩负着参与决策、管理事务、督查落实、平衡左右的重要职能。从信息调研、文件起草、综合协调的文秘工作,到会议组织、来宾接待、财务管理、车辆调度等行政工作,无一不蕴含着办公室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办公室又是机关的“门面”,办公室工作能否牢固树立“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的思想,关系到领导决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整个机关能否有序高效地运行和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因此,办公室在机关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影响,应该发挥好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管理内务的作用。我认为,做好办公室工作主要应该强化“三个意识”,提高“四种”能力。

所谓“三个意识”,即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一是大局意识。办公室的特殊职能和特殊作用,决定了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同志,必须具备大局意识,牢牢把握大局。把握大局,就必

须增强讲政治的自觉性。办公室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包含着政治,都有大局。把握了大局,我们就能够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更好地肩负起为党做好青年工作的职责。把握大局,就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办公室的工作涉及面广,且事务性的居多。只有胸怀全局,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在工作中想在前,做在前。才能够把那些看似简单琐碎的事情做精、做细。才能把务实与务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当中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二是服务意识。办公室是综合办事机构,服务的触角涉及到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团的办公室的每一位同志都应该增强服务意识。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做到真抓实干,躬身践行,办实事、求实效。要努力转变工作方式,不断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要在完成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力求做到超前谋划、提前介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在继承有效的工作手段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不断完善和优化办公室工作的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工作效率,是办公室工作有新的作为。要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的眼光,把服务贯穿于机关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办文、办事、办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

三是责任意识。办公室的工作不同于其它部门,很少有轰轰烈烈的活动,也很少有出彩上镜的机会。大多是些台下的工作、幕后的工作、无名的工作。而这些又是全局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甚至直接牵动全局。正所谓办公室工作无小事,或者说事小责任大。因此,必须强化责任意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对工作负责任、对事业负

责任、对领导负责任。这就要求办公室的同志首先要有责任心,不管什么工作都认真对待,干就干好。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善于见微知著,敢于打破常规,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树立责任意识,还要勇于承担责任,出了问题要敢于面对,不推诿,不搪塞,有错必纠,知错必改。

所谓“四种能力”,包括文字综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抓落实能力、管理能力。

一是文字综合能力。团的办公室承担着整个机关大量的公文起草和文字综合任务,各种讲话、报告、总结,以及领导随时交办的文字任务很重,应该说责任也十分重大。即使是后勤行政工作,也经常涉及到一些诸如请示、汇报、财务报告等文字方面的业务。因此,办公室的同志就应该把文字综合能力这一机关干部的基本功练好练硬。提高文字综合能力,一个人的基础和悟性固然重要,但主要的还是要靠后天的学习和钻研。要在从事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潜心静读、钻研业务,勤于练笔、提高素质,成为一个适应团的工作要求的多面手。

二是组织协调能力。办公室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大到一次大型活动的组织,小到文件的编号、车辆的安排,几乎每一件事都要和其它部门发生联系,稍一松懈,就有可能造成部门和部门之间、同志和同志之间的误解,给工作带来麻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摆正自身位置,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做到充分理解人、尊

重人、成全人。要有一种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的胸怀,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沉着冷静、不急不躁,善于做耐心细致的勾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消除隔阂,一道前进。

三是抓落实能力。督促检查工作是团的办公系统的重要职责。督查工作说到底就是抓落实的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推动团的决策得以全面贯彻落实。总的来说,就是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抓贯彻。抓好上级党团决策的贯彻落实,是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讲政治的最直接体现。在上级党团组织的决策做出后,各地首先应该认真传达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紧密联系本地的实际,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团的办公室要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团的领导机关强化督查检查工作。二要抓重点。要围绕团的工作重点,通过跟踪督查、重点推进、及时反馈等手段进行,推动这些工作的贯彻落实。三要抓检查。团的办公部门要强化对工作的检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四是管理能力。管理能力主要是指管理办公室内务的能力。办公室工作杂、人员多、接触面广,如果不在内务管理上下一番功夫,就会影响整个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对于文秘综合方面来说,就要管理好档案、印件,做好收发文等工作;对于后勤行政方面就要管理好车辆、公共卫生,做好“四防”工作等;对于财务方面,就要做好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注意开源节流,做到不出纰漏。管理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日积月累,同时需要有缜

密的思维、科学的头脑、高度的负责精神、耐心细致的工作。

以上是我在工作实践中对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和体会,有的不见得成熟,有的做得还很不够。今天提出来,一是将其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一是与大家一起共勉,也希望在大家的帮助和监督下把办公室的工作做得更好,为推动全省团的工作尽一点绵力。

意识的三个水平是什么 第二篇_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大约经过了20多年的时间。初生时,人们并不能区分自己和非自己的东西,生活在主客体未分化的状态;七八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即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听到自己的名字会做出明确的反应;两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一个人称代词“我”,在自我意识的形成中是一大飞跃;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要求“我自己来”(要求自主性),其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但是,这一时期的幼儿,其行为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来认识和投射外部世界。因此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也有人称之为自我中心期,它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从三岁到青春期,是社会教化对个体影响最深刻的时期,也是角色学习的重要时期。儿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接受正规教育,通过在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中不断地练习、模仿和认同,逐渐习得社会规范,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同伴角色、学校中的角色等,并能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动。虽然儿童也积极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但他们主要依据别人的观点去评价事物、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服从于权威或同伴的评价。因此,这一时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被称之为“社会自我”发展阶段,也称之为“客观化”时期。从青春发育期到青年后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其间自我意识经过三个阶段逐步趋向成熟,这三个阶段是:

1、分化

进入青春期以后,个体的视线由外向内转移,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于是个体自我分裂为两部分: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主体自我处于自我意识的主体地位,起观察者、评价者和调节者的作用;客体自我在自我意识中处客体地位,充当被观察、被评价和被调节的角色。经过分化,个体开始认识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进入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也可以说进入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观化”的时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矛盾

自我意识的分化,引起了自我意识内部的矛盾,使青年开始感受到儿童期从未体会到的种种内心冲突和思想斗争。自我意识的矛盾最突出地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理想自我往往与主体自我相联系,反映了个体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体现了一定社会要求和道德准则的内化情况;现实自我则往往与客体自我相联系,反映了个体实际上是怎样的人,体现了个体各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自我意识的矛盾就是当“主体自我”去考察、认识和评价“客体自我”时,常常会发现“现实自我”不能符合“理想自我”,于是出现了心理不平衡,即自我的分裂。为此,他们常常感到内心困惑、苦闷和烦恼,甚至迷茫不解。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对青年期的心理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3、统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矛盾与冲突,个体的自我便在新的水平上实现了协调与一致,即自我统一。但怎样统一,统一的性质又如何,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

意识的三个水平是什么 第三篇_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试题及答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

第一期考试

考试题目:共30题 | 考试时间:60分钟 | 距离结束还有59分50秒

1. 【单选题】 本讲提到,政府管理创新中推出的创新举措的社会效果是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贴近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实现(A)。 【3 分】

A. 公平正义

B. 透明公开

C. 依法治国

D. 良法善治

2. 【单选题】 检察院送到法院去的诉讼文书所认定的事实,特别是法院所认定的事实必须以(C)作为根据。

【3 分】

A. 人证

B. 物证

C. 证据

D. 调查

3. 【单选题】 本讲认为,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的根源在于(D)。 【3 分】

A. 封建人治

B. 封建法制

C. 封建礼教

D. 封建文化

4. 【单选题】 坚持(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3 分】

A. 共产党的领导

B. 依法治国

C. 一国两制

D. 宪法制度

5. 【单选题】 新加坡强调大同社会的建设,(C)比较发达,强调社会、市场、政府三位一体。 【3 分】

A. 政府层面

B. 市场层面

C. 社会层面

D. 个人层面

6. 【单选题】 根据本讲,我国的违宪审查类型属于(C) 【3 分】

A. 司法审查制

B. 宪法法院审查制

C.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

D. 宪法委员会审查制

7. 【单选题】 根据本讲,我国公权力滥用的表现不包括(C) 【3 分】

A. 以权谋私

B. 劳民伤财

C. 贪污腐败

D. 尸位素餐

8. 【单选题】 自(B)年以来,我国违宪审查的体制就是由全国人大来进行审查。 【3 分】

A. 1949年

B. 1954年

C. 1982年

D. 2000年

9. 【单选题】 根据本讲,理性思维包括沟通理性和(D)。 【3 分】

A. 工具理性

B. 价值理性

C. 实用理性

D. 实践理性

10. 【单选题】 我国1993年修宪主要明确的内容是(B)。 【3 分】

A. 法治国家路线

B. 市场经济路线

C. 明确规定经济和土地要素

D. 人权路线

11. 【单选题】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

威也在于实”是(A)提出的 【3 分】

A. 习近平

B. 李克强

C. 张德江

D. 张高丽

12. 【单选题】

根据本讲,根据宪法审查法律规范,根据法律来审理案件,是由同一个法院完成的,审理案件的法院主要任务是解决案件当中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为了把这个纠纷审理清楚,附代理根据宪法来审查法律的方式属于(C)

【3 分】

A. 案件审查

B. 预防性审查

C. 附带性审查

D. 原则审查

13. 【判断题】 自我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 【3 分】

A. 对

B. 错

14. 【判断题】 客观事实与主观事实的关系是客观事实必须符合主观事实。 【3 分】

A. 对

B. 错

15. 【判断题】 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3 分】

A. 对

B. 错

16. 【判断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3 分】

A. 对

B. 错

17. 【判断题】 要系统、全面、深入地推动改革和发展,需要有刚硬性的文件系统配套地共同推进。 【3 分】

A. 对

B. 错

18. 【判断题】 法治工作队伍的政治本色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3 分】

A. 对

B. 错

19. 【判断题】 证据裁判原则是司法公正非常重要的关键性原则。 【3 分】

A. 对

B. 错

20. 【判断题】 坚持公正司法就要提高司法公信力,而公信力来自于国家强制机关。 【3 分】

意识的三个水平是什么 第四篇_组织行为学答案1-3

山东大学本科《组织行为学》

主编孙卫敏

《组织行为学》模拟题1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公式

1、工作生活质量:指人本管理哲学思想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实施的管理措施。

2、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3、群体:指为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

4、情绪和情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5、个性:就是个体独特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判断并改错

1、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高。

(错)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不一定高。

2、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

(错)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

3、对非正式群体应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

(错)对非正式群体要区别对待,采取引导、解散等不同的应对策略。

4、目标管理法是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错)目标设置理论是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是对比效应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并非是对比效应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6、群体冲突对实现组织目标不利,具有破坏性作用。

(错)群体冲突对实现组织目标并非全都不利,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7、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不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关系导向型。

(错)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不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任务导向型。

8、 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呈“U”状关系。

对。呈正“U”状关系

9、 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不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关系导向型。

错误。当情景最不利是,有效的领导法师应该是任务导向型。

10、工作满意度与组织生产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缺勤率及动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三、简述题

1、为什么群体决策越来越重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群体决策?

答:群体决策越来越重要,主要因为群体决策:一是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避免主观片面性,提高决策的质量。二是有利于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决策的贯彻执行。

为克服群体决策的弊端,进行有效的群体决策,宜适时采用包括:头脑激荡法、名义 群体法、德尔斐法、方案前提分析等多种方法。(详细内容参P217-)

2、在管理实践中如何运用公平理论。

答:1.报酬分配政策应公平合理,执行过程要公开,以提高透明度。 2.对员工进行“公平观”教育,使员工树立与企业价值观相吻合的正确的公平观。 3.具体分配模式上不搞“一刀切”。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的的协作关系中选择“贡献率”;在以促进和维持和谐安定的人际关系为主要目的时,选择 “平均率”;在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幸福为主要目的时,可选择“需要率”。

公平理论对报酬分配的不公平问题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1)按时间付酬时,收入超过应得报酬的员工的生产率水平将高于收入公平的员工。 (2)按产量付酬时,收入超过应得报酬的员工与那些收入公平的员工相比,产品生产数量增加不多,而主要是提高产品质量。 (3)按时间付酬时,对于收入低于应得报酬的员工来说,将使生产的数量或质量下降。 (4)按产量付酬时,收入低于应得报酬的员工与收入公平的员工相比,产量高而质量低。

3、简述组织变革的目标。

答:组织变革是为了达到组织优化的目标。一是组织结构完善,具体体现在:人与事 的科学匹配,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责、权、利统一。组织运转灵活。二是组织功能优化,具体表现为确定正确目标的决策能力,有效达成目标的管理能力和提高组织效益的能力三方面。三是组织气氛和谐,组织气氛和谐表现在: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具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四是组织应变力增强,组织内信息流通快捷准确,具有及时反馈的机制并能据此快速果断地调整决策,组织成员对指挥系统的高度信任,保证决策得以快速执行。

4、个体能力差异对管理有何要求? 答:首先,管理者要全面了解被管理者的能力类别、层次及发展潜力;其次,有针对性的设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实行有效激励;三是对被管理者实行过程管控,及时点拨;四是适时进行目标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

5、分析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意识的三个水平是什么】

答:需要和动机密不可分,但并非一体。需要是内心体验到某种重要事物的不足,动 机是一种信念与期待,一种行为的意图与驱动力,推动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采取某种行为,表现出某种行为。

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动机才是驱动人们去行动的直接原因与动力。

需要只有与某种具体目标相结合,才能转化为动机,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表现为外在的可 见行为。

四、论述题

1.结合《组织行为学》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因素。

个人:人格-工作匹配度、能力-工作匹配、态度、学习、努力(激励)

群体:群体凝聚力、士气、风气、人际关系

组织:政策、文化、战略目标、工作职责等

2. 试分析影响群体工作绩效与员工满意度的因素。

(1) 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绩效评估与奖酬体系、组织文化与物理工作环境

(2) 群体成员资源:能力、人格特点

(3) 正式领导、角色、规范、地位、规模与成员构成群体互动过程群体任务

3、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以及学习组织行为学对管理者的意义。

答题要点(要求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管理者是通过他人或同他人一起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与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随着组织竞争和经营环境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既然管理要以人为本,而人的行为具有复杂性,就需要管理者研究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有效地进行管理,对其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实践证明组织行为是影响组织绩效的决定性因素。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对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行为学》模拟题2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公式

1、个性:指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基础上,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需要:指人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感到欠缺某种条件而又力求满足的心理状态。

3、人际沟通: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态度和情感等相互传递的过程。

4、M=E*V:激励力(M)是一个人所受激励的程度,期望值(E)指通过特定的活动所达到的组织预期成果的概率,效价(V)是一个人对组织设立的奖励或成果的偏好程度。

5、群体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

二、判断并改错

1、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呈倒“U”曲线关系。

(错)焦虑水平与被改变者的态度变化的程度呈倒“U”曲线关系。

2、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高。

(错)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不一定高。

3、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

(错)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

4、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

(对)

5、目标激励法是双因素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错)目标激励法是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自然生成的。

6、卡曼认为,当下属比较成熟时,应采取参与式的领导方式。

(错)卡曼认为,当下属比较成熟时,应采取授权式的领导方式。

7、“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对比效应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错)“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晕轮效应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8、群体冲突具有破坏性作用,应彻底解决。

(错)群体冲突并不是都具有破坏性作用,应区别解决。

9、正强化手段就是奖励。

10、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有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关系导向型。

错。对领导者属于中间状态的情境,适用以关系导向的领导风格,而对领导者较为不利或较为有利的两极情境,则适用以任务导向的领导风格

三、简述题

1、简述激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应注意哪几个主要环节?

答:激励的过程就是根据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在管理过程中激 励开始于管理者了解与把握员工的未满足的需要,管理者根据员工的需要创造满足需要的条件,员工看到需要满足的可能性,就会产生满足需要的念头,即产生工作动机,动机推动员工采取行动,行动的方向是组织既定的工作目标。

在激励过程中,管理者应注意:需要、诱因、目标、报偿、受挫、反馈等主要环节。

2、简述冲突的过程。

答:关于冲突的过程,行为科学家庞蒂将冲突的全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潜伏期、认知 期、感知期、显现期、余波期。(详细参见P280)

3、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工作激励法?

答:为了通过工作自身的特点达到有效的工作激励,在管理实践中可以采用有以下方法:

(1)、工作轮换。

(2)、工作扩大化。

(3)、工作丰富化。

(4)、压缩工作周。

(5)、工作分享。

(6)、弹性工作时间。

【意识的三个水平是什么】

(7)、在家办公。

4、西方管理人性观与管理风格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最初,劳动者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所谓对劳动力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劳动监

督。后来,逐渐重视对人性的研究。

西方管理人性观与管理风格大致经历了认下几个发展阶段:“经济人”假设,这个时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标志,采用效率标杆对劳动效率进行拉升。1927年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假设,人工作的最大动力是社会、心理需要(参与管理理论)。其后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的人”假设。薛恩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复杂人”假设(权变管理理论)。这四种观点代表了西方管理对于人性的四个不同理解阶段。

四、论述题

1、如果一名员工的工作业绩比较差,可能是什么原因?

参考答案:

个人:人格-工作匹配度、能力-工作匹配、态度、学习、努力

群体:群体凝聚力、士气、风气、人际关系

组织:政策、文化、战略目标、工作职责等

2、如果你是一位领导者,你会如何提高自己的威信?

答题要点: 一是要提高自身的领导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养、实际工作能力(具体参见P299~300)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威观。(具体参见P303~304)

三是在领导过程中,要强调组织共同愿景与价值观,善于激发下属的共享意识,具有奉献精神,同时办事要自信、果敢,富有创新精神。

《组织行为学》模拟题 3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管理人员预测、引导人的行为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从众: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因感到群体的压力,从而 改变自己的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标准保持一致的现象。

3、需要:是指人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感到欠缺某种条件而又力求满足的心理状态。

4、个性:指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基础上,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识倾 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5、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态度和情感等相互传递的过程。

二、填空题

1、个体心理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 气质 、 性格 和 能力 。

2、构成人际关系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 认知 、 情绪 与 行为 。

意识的三个水平是什么 第五篇_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意识是从大脑中数以亿计的神经元的协作中涌现出来的。但是这仍然太笼统了,具体来说,神经元是如何产生意识的?

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可以看出,意识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哲学讨论的话题。现代科学认为,意识是从大脑中数以亿计的神经元的协作中涌现出来的。但是这仍然太笼统了,具体来说,神经元是如何产生意识的?近年来,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些可以对这个最主观和最个人的事物进行客观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并且借助大脑损伤的病人,科学家得以一窥意识的奥秘。除了要弄清意识的具体运作方式,科学家还想知道一个更深层次问题的答案:它为什么存在,它是如何起源的?

揭开无意识之谜

有意识思维之外的世界你每次关上办公室门时脑子里总会响起某个旋律。你总是喜欢可口可乐而不是百事可乐。配偶脸上的某种表情会莫名其妙地激发你的爱欲或怒气。还有,你当初与配偶结婚的理由现在看起来是多么不可理喻啊。 这些都证明你的无意识在积极发挥作用。尽管这些事例表面看起来虽无关联,但无不揭示了在有意识思维之外另一个不太理性的丰富内心世界。很久之前弗洛伊德就让世界认识到我们的所作所为取决于神秘的记忆和情感力量,如今人们重新开始探索思维和头脑的深度。威斯康星大学神经学家保罗·惠兰说:“我们每时每刻的行动大部分都是无意识的。如果每件事都处于意识的前沿,生活就会是一片混乱。”

凭借有放的神经成像技术,诸如“我们如何作出仓促决定”、“为何对毫无理由的决定感到不安”、“什么令我们满意”之类的问题即将得到解答不是通过研究某个人儿童时期的秘密,而是观察大脑特定部位的神经脉冲。几乎每周都会有这方面的新研究发表。流行文化对神经科学如此着迷,因此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著作《眨眼之间:无意识思考的力量》4周以来一直保持在畅销书排行榜上。

我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愿意接受这种观点:我们通过在某个遥不可及的地方进行的思维,对事物作出判断。但如今科学家们找到了这些思维过程的神经联接,它们位于大脑中从来不曾受到重视的部位,这些部位与其他部位联络,引发神经传递,并导致我们的行为。埃默里大学心理和行为科学系的教授克林顿·基尔茨说:“你的任何行为、思想、意识和无意识、日常活动,无不具有神经编码。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找出如何研究并解开这些编码。”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医疗界来说,对人类无意识的初步了解都意义深远。人类行为也许不全然是高级理性思维的结果,这种认识可能动摇我们对某些宝贵价值

观的信仰,例如自由意志、选择的能力,以及对这些选择的责任感等。我们永远无法控制自己的心跳节奏或脑边缘系统的活动。然而,格拉德韦尔写道,“我们的瞬间判断和第一印象都是有缘由并受到操控的„„要解释我们的行为,我们就必须承认,一闪念有着与长时间理性分析同样的价值”。

认知神经科学家认为,人们仅在5%左右的认知活动中是有意识的,因此我们大多数的决定、行动、情绪和行为都取决于超出意识之外的那95%的大脑活动。从心跳、推购物车到决定不伤害一窝小猫,我们靠的是一种名叫“适应性无意识”的东西,它是大脑认识这个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必须与之交流的世界的方式。适应件无意识让我们能驾车转过一个街角,而无需用复杂的计算来找出精确的转弯角度、汽车速度和驾驶半径。它还令我们能理解有歧义的句子的正确意思。 无意识研究的商业应用杰拉尔德·萨尔茨曼是哈佛商学院的名誉教授,但他却像神经科学家—样考虑意识层问题。他也是奥尔森·萨尔茨曼同仁咨询公司的创建合伙人之一,该公司指导企业更好地理解顾客的想法。作为营销学教授,萨尔茨曼喜欢研究是什么因素促使人们买某种东西而不是另一种在神经科学领域,这直抵关于动机问题的核心。

在探察客户意识的工作中,萨尔茨曼尝试找到一种方法能越过往往不可靠的抽样小组调查,避免不相干因素的干扰,学握客户的真正需求。这将令销售和推广工作更富有成效。

他的这种方法申请了美国专利,被称为“萨尔茨曼隐喻诱引术”(ZMET)。专利证书描述说,这是一项“得出影响思想和行为的互相联系之构造的技术。一直以来ZMET被用来制造信息以激发客户大脑95%的重要部分的回应,因为客户的很多选择都是在这部分大脑的推动下作出的。它的工作原理是取得那些人们不自觉地与某种产品或感觉联系起来的深度隐喻。

萨尔茨曼说,语言是很有限的,不能将它混同于思维本身。但图像却距离获取繁复而矛盾的无意识感觉世界的片断更近了一步。他要求他的实验对象画出能代表他们对某件事物的想法和感情的图画,即使他们无法解释为何这样画。萨尔茨曼发现,当人们这样做时,常常发现“—个放置在独特情景中的深刻隐喻”。他在世界各地进行研究后相信,这些无意识隐喻的种类是有限的,而且表达希望和悲伤等情感的隐喻对所有人都普遍适用。

萨尔茨曼发现,即使隐喻也具有实际用途。一家建筑公司请他帮忙设计一所新的儿童医院,设法让该医院的环境对住院的儿童、他们的父母和医院的工作人员来说不像过去那样难以忍受。借助ZMET技术,儿童、父母们和工作人员画出了这所医院令他们联想到的图像。随后,研究人员就这些图画对他们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询问,发掘他们的想法、感觉和联想。一系列隐喻在谈话中出现了。再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尽管入们的表达和情绪千差万别,核心主题终于跃然纸上。对这所儿童医院来说,主要隐喻是转变,辅助隐喻是控制、交流和能量。 这些主题如何具体体现?2008年医院竣工之后,当患者和家人走进来时,他们会被蝴蝶图案——转变的象征一一所环绕。病房更像家居房间,患儿们对自

己的个人空间能有一些控制权。从所有病房都能看到一个大型花园,它象征着转变、也象征着交流和能量。一名设计人员说:“以前,设计是下赌注,成败全凭运气。现在我们知道,这所医院最深层的主题必须与转变有关。”

当然。萨尔茨曼不是唯一研究客户想法的人。在《眨眼之间》一书中,格拉德韦尔描述了可口可乐公司犯下的代价高昂的错误。可口可乐公司根据蒙眼口味测试中的数据更改了饮料配方,但“新可口可乐”在市场上一败涂地。事实上,尽管口味不如百事可乐受欢迎,可口可乐在软饮料领域仍然是龙头老大。在格拉德韦尔的著作完成之后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也许能作出解释。

贝勒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让67名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支持者进行选择。当蒙注眼睛时,他们更喜欢百事可乐。但是当他们在喝之前看到公司商标时,3/4的入更喜欢可口可东。研究入员扫描了实验对象在测试过程中的大脑,发现可口可乐商标引发了与记忆和自我形象有关的大脑部位的剧烈活动;而百事可乐尽管对大多数人来说口味更好,却几乎没有对这些区域造成影响。这项研究去年10月发布时,贝勒大学布朗基金会人类神经扫描实验室的里德。蒙塔古对此作出了解释:“可口可乐商标有力地影响了人脑中与行为控制有关的活动——回忆和自我形象的闪现。”

他说,关键是大脑做出了能影响行为的反应”。奇怪的是,这种反应与意识层面的喜好毫不相干。对无意识思维的初步认识狗会走上前来嗅你。如果它记得你,而且在它的印象中你是个好人,那么它立刻开始摇尾巴,也许还会赏脸舔舔你的手腕。但它也可能远远躲开你,将你与食物联系起来,或者飞快地咬你一口。所有这些印象、这些联系都是一次闻嗅所触发的。除了不会走过去嗅另人,人在这方面其实与狗是—样的。纽约州立精神病研究所的精神病学家多洛雷斯。 马拉斯皮纳说:”一种气味并不只是一个符号,它包括了广泛的内容。“他解释说,嗅觉信息与众不同,因为它是人类五种感觉中唯一不会在大脑的中继站——丘脑——中停留,而直接抵达前脑皮层的感觉信息。嗅觉无需中转、过滤,猛烈地冲击前脑皮层。研究人员发现,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嗅觉在我们选择配偶时汾演了重要角色。同屋住的女人的月经周期会趋于一致,这是因为她们无意识中闻到的味道启动了其内分泌系统。马拉斯度纳说:”我们的大脑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发育,却注定要把控制权让给嗅觉。”

但如果嗅觉不能正常工作会怎样呢?马拉斯皮纳和其他研究入员正在研究精神紊乱者的嗅觉,并已得出一些耐入寻味的结论。尽管精神分裂症被视为幻觉和错觉的失调,但这种病症的一个更明显和更具破坏性的症状是社交障碍。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领会社会暗示,不能处理社会关系。幻觉和错觉注注可以通过药物得到控制,但基本的社交障碍却令患者在应对日常生活时遭遇更大的困难。

研究表明,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患有“临床意义的嗅觉障碍”,其中包括顶叶(负责将感官信息综合起来以理解某些东西,例如领会社会暗示或将这些暗示综合起来等)的机能失调。既然一种气息能立刻唤起一幅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景象,那么缺少这种能力则会造成一个人丧失生命中基本的让会和情绪支撑点。

马拉斯皮纳说:“我们逐渐认识到,气味是研究社交能力和社交兴趣的无意识基础的良好途径。”

一名大脑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10527/

推荐访问:三个意识的内容 强化三个意识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