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课外知识 > 比如,进行活动的时候人员可以多也可以少,年龄大的孩子加入课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长一

比如,进行活动的时候人员可以多也可以少,年龄大的孩子加入课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长一

时间:2017-08-27   来源:课外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课外知识】

比如,进行活动的时候人员可以多也可以少,年龄大的孩子加入课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长一 第一篇_北美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增长幅度要大于中国同龄人。有研究表明,北美中小学生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比如,进行活动的时候人员可以多也可以少,年龄大的孩子加入课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长一 第二篇_北美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增长幅度要大于中国同龄人。有研究表明,北美中小学的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比如,进行活动的时候人员可以多也可以少,年龄大的孩子加入课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长一 第三篇_课外活动指导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指导

(大课间、课外活动)

张立新(崇文区研修学院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

一、课外体育的概念

课外体育是指学生在学校内外参加的除体育课以外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于16世纪和20世纪初,首先在教会学校开展,当时主要举行包括田径、球类等项目的校际间运动会,例如:上海圣约翰大学在1890年举行过以田径为主的运动会,以后在普通学校中也陆续开展了课外体育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1951年7月,政务院通过《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其中规定“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操活动外,以1小时至1小时半为原则”。随着1954年颁布并执行《劳卫制》,又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196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关于中小学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的报告》,要求学校体育面向广大学生,首先上好每周2节体育课,同时坚持做早操和课间操,安排好每周2次课外体育活动,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适当组织学生参加运动竞赛,有条件的学校开始试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1982年教育部又发出《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学校开展多种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并提出搞好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和成绩。

教体艺[2005]10号《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第二条与第三条指出:

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应排进课表,形成制度。寄宿制学校要实行学生出早操制度。

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的实行。近些年来,许多地方和学校为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通过调整作息制度,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延长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形成了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从这些年的实践情况看,这种活动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好评。各地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并形成制度。学校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排入课表,按时进行。各地和学校要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1990年2月20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3月12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第11号发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章指出:课外体育活动第十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

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具其不同的功能,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会破坏学校体育的整体性,对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都是不利的。

课外体育与体育教学是有机的整体,对全面完成学校体育的教学目的,发挥学生的潜力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课外体育与体育教学共同解决学生的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全面发展和因材实教、必修内容和个人爱好这些教学中难以解决的矛盾。【比如,进行活动的时候人员可以多也可以少,年龄大的孩子加入课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长一】

课外体育与体育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体育教学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系统的体育知识,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的过程。它是必修课。

课外体育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课外体育与体育教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更大的自主性、选择性。体育教学则比较强调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课外体育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即时性和伸缩性。体育教学则受教学计划的限制。

(三)课外体育的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体育教学则必须以上课的形式进行组织。

(四)学生在课外活动时活动比较开放,参与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体育教学则是封闭在课上,在固定的40或45分钟时间时进行活动。

(五)群众性鲜明。不仅参加的学生人数多,而且参加组织的人员也多,例如:班主任、体育干部,团和少先队干部等,只有各方面协调配合方能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

(六)课外体育活动与普及提高紧密结合。对于全体学生参加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属于普及性质;而对于少数学生参加的运动队训练,则具有提高性质。当然,普及和提高既是相对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七)具有补偿性和独立性。所谓补偿性,是补偿体育课不能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要,也补偿学生心理需要,调节心理平衡。课外体育活动相对体育课具有独立性,它并不完全是体育课的延伸,也并非纯粹是体育的“第二课堂”。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各成体系。

课外体育虽然与体育教学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又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两个方面。一是与教学有直接联系的活动,这种实质上是非课程性教学活动;二是与教学无直接联系,纯属于课外活动。

非课程性教学活动,或称非课程类活动。它包括学校规定的、有计划的课外班级或锻炼小组的体育活动。这类活动虽不受教学计划的制约,但它是根据学校整体安排,在教学计划外另行制定计划和规定活动内容。这种活动对扩大、加深和巩固学生在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实际上是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当前学校课外活动一般都有两重:一方面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行参与;一方面又是按照一定的班级、一定的内容进行的统一活动。

纯课外活动。这类活动没有任何计划和制约,完全根据学生爱好自己随意进行。例如自发组织的小型竞赛,个人的体育锻炼和家庭、社会组织的登山、旅游、野营等。这些活动与学校没什么直接联系,它们是完全的课外活动,与体育教学毫不相干。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有时也对扩大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起一定作用,但这与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两回事。这种活动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起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忽视。

二、课外体育的意义和作用

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和学校体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首先,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不仅要上课,而且还要通过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例如文艺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等。从广义讲,这些课外活动也属于教育范畴。各种课外活动配合各种教学活动,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都是实现教育目标所需要的。其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体育课教学由于课时数有限,必须与课外体育活动互相配合,形成学校体育的完整体系,才能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所以,没有课外体育活动的学校体育是不完整的。

(一)能满足青少年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需要,有效地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增强体质。“生命在于科学地运动”。参加体育运动是人生命活动的需要,是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一周只上两节体育课,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要。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二)形成学生的科学作息制度,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学生是一个高级的复杂的生物个体,他们的作息制度只有安排得科学合理,符合卫生学、教育学的要求,才能使他们强壮、健康地成长。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课学习,学生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大脑易产生疲劳。经过课外体育活动,使大脑的活动方式得到调剂,消除了文化课学习所产生的疲劳。课外体育活动又改变了长时间静止端坐学习的姿态,进行多种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利。在所有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都在教师严格指导、管理之下进行学习,由于有课堂纪律的约束,不得随意活动和表露情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摆脱课堂上的约束,个性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可见,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科学作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互相调剂,调节情绪,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身心健康。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兴趣是能力开始发生的最早的征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不同的,学校体育重要的一条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体育产生稳定的兴趣。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活动,能体验到成功的愉快,胜利的喜悦,对锻炼的效果产生满足感,逐渐培养了兴趣。对培养能力起着重大的作用。

【比如,进行活动的时候人员可以多也可以少,年龄大的孩子加入课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长一】

培养能力是各门课程共同的一条重要任务。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组织、裁判、交往、竞争等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一般发展,又可获得特殊发展。

在培养能力过程中,不仅能复习、巩固体育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还对学生的体育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学生面前不断展现“最近发展区”超过他现有的水平,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只有培养出自觉锻炼的兴趣和独立锻炼的能力,学校体育的价值才真正超越学生时代,而对学生具有终生意义。

(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以及组织纪律性、人际交往能力、文明习惯等。除去学习以外,学生们的生活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的内容也是很丰富的。不仅有校内外的各种体育实践活动,也包括观看体育比赛、阅读体育文学作品、欣赏体育艺术佳作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和进取的思想以及诚实、团【比如,进行活动的时候人员可以多也可以少,年龄大的孩子加入课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长一】

结公正、守纪律等优良品质等,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较多地体现出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有利实现自我价值,发展个性和才华。

(五)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和运动人才。在广泛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能力和习惯,也可以培养出许多体育积极分子,他们是未来社会开展体育活动的骨干。又可以发现不少有运动才能的“苗子”,经过科学地挑选和训练,其中不少学生运动员可以成为国家优秀运动人才。

综上所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一条重要途径,与体育课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

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课外体育活动有多种形式,只有统筹兼顾,加强领导,合理组织与安排,才能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应制订出本校课外体育活动规划,各年级、班级分别制订本单位的计划,做到既有全校统一的安排,又有局部的具体安排,使课外体育活动形成网络组织管理体系。

(一)早操、课间操和班级体育锻炼

1.早操

早操在我国具有很久的历史。它是住校生清晨起床后,或者全体学生在上午上课前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

学生坚持做早操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早操是一种良好的保持健康的手段。做操能增加氧的摄取量。通过全身各个部位的活动,能有效地加大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和韧带的弹性,也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呼吸功能和心血管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其次,通过肢体活动的刺激,可使一夜处在睡眠状态的神经细胞(特别是大脑皮层)逐渐提高兴奋性。特别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良性刺激更有助于使人感到精神振奋,头脑清醒,以适宜的精神状态开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有助于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最后,“习惯成自然”,天天做早操,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坚持做早操的习惯,形成一种每天的学习生活从参加体育锻炼开始的观念。这不仅使早操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果,而且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一天学习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大有好处,对于培养科学的生活习惯、严肃的生活作风和组织纪律性等,都大有好处。

早操的内容有做操和其它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但不要造成过分激动和兴奋,脉搏不应升到很高水平。

比如,进行活动的时候人员可以多也可以少,年龄大的孩子加入课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长一 第四篇_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试论小学课外活动意义及价值

名师许美芳工作室成员获奖论文

锦屏镇斗阁完小 罗斌

【内容提要】

时下,许多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里负担,不少教师充满了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家长、校长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国人关注的焦点。

这是教育的本意吗?

绝对不是。对孩子们来说,受教育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应该始终充满礼貌、尊严、秩序、温暖和热情。师生校园生活应该是幸福的,这种幸福主要取决于师生身心愉悦、内心充实的程度和成就感,而学生校园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主要通过课外活动的展开来实现。

【关键词】:课外活动 意义 价值

一、课外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改变基础教育单一的课程结构

《新课标》的颁布,义务教育的课程体系有了变化。主要是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允许地方、学校安排一定的课程,但课程编制仍以分科为主。这种分科主义的课程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为了有效传递知识而把知识分科。知识的日积月累,导致分科愈来愈细,学科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学科的封闭性越来越强。而真实的、生活的知识都是整合的、变化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因此,这种分门别类的知识远离了学生的经验世界,滋生了人的片面发展,越来越偏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呼唤强调人的整体性,社会的整体性和生活的整体性的整体主义课程观。综合实践活动从这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出发,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自身的体验过程中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社会和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而通过改变单一的分科课程这种人与人的整体性不相称的课程结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创造条件。

“兴趣是最后的老师 ,是构成儿童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培养儿童形成积极良好的兴趣品质,就能构成儿童健康的高尚、积极学习动机。”⑤课外活动是相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是指除学校有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由学生开展或参加的各种活动,包括周会、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卫生活动等等。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许多特点。

(一)广泛性。课堂的狭小天地,也可以不受教学计划、课标、教材以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是能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或者只要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都可以开展。

(二)多样性。课外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和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中去,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呈现多样化。客观上,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既有发展自己身体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需要,又有发展自己认知、能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素质的需要。他们除了要求学习求知外,还要求友谊、社交,要求独立自由活动和从事创造活动,要求对美的享受和各种文化娱乐,等等。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可能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

(三)实践性。课外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是实践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自己创造条件或环境,设计、组织或实施活动内容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即学生通过动手,通过体验,通过活动去丰富自己,因而课外活动有很强的实践性。

课外活动的实践性一方面可以拓展时空的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它跨过地域的界碑,让学生占有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是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

在一次社会调查中,我让学生调查商店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学生分小组合作调查统计收集数据。并以“惊人的发现----塑料袋的污染”为课题,在课堂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计算估计塑料袋的使用量,以及预测污染的危害性。学生

通过计算、估测了解了污染的严重性,纷纷表态以后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惊人的发现----塑料袋的污染”这是个社会现实问题,又是个开放的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社会现实问题。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各个商店使用塑料袋的情况,把学校的统计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统计、操作、估算等活动,说出自己身边看到过的污染环境现象。人类随意的乱扔垃圾、乱排废气,使地球资源受到破坏。人类自身也受到了自然的报复.....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懂得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人类对地球的掠夺性破坏,实质是对人类自身的破坏。人类每次对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的灭绝。都是给人类自身种下了一颗灾难的种子。所有这些都能让学生反省自身,明白人类在自身利益有所行动时,都要看一看,是否威胁到了其他的生命。学生会更加懂得人只有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享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对大自然所造成的污染,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四)自主性。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外活动中主体作用。不同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富于艺术素养,有的长于逻辑思维和数理运算,有的善于阅读欣赏,有的好于科技活动和实验等,这些倾向性,有的因没有表现机会而处于潜在状态或萌芽状态,只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和勤学多练,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特别才能。课外活动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小学生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不满足学校单调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课堂生活,他们向往和追求一种多维的、多层次的和多色彩的立体生活。“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⑥正是由于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诱释出他们青春活力,才使得他们对课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

二、课外活动的有效性----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托尼斯托克韦尔在《快速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所述:“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小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其作用还会大大加强,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发达,其信息量之多、之快、之广,已大大超过课堂教学这个信息传递的形式。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它可以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籍等传播信息的工具,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新的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它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对于缩短课堂传授的“昔时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之间的距离,了解世界新的动向和趋势,跟上时代脉膊,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课外活动能巩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同时,又能使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初步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课外活动有助于扩大知识的视野。课外活动能发展学生对政治、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的兴趣和才能。例如,我在班队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智力竞赛时,将内容涉及到小学各科教学知识。并拓展到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人口、航天等课外内容,不但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而且还深化了课堂教学。在学了《落花生》这篇课文后,我组织学生就“在现实社会中你愿意做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的人,还是要做像苹果、桃子一样表现自我的人”开展辩论赛。学生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这是平常的课堂不常见到的现象,这也不是单靠课堂知识能解决的问题。它要与社会实际联系,无疑是让学生在小课堂中体验社会,了解社会,为学生走入社会埋下伏笔。

(三)课外活动加深理解和记忆。课外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时事知识,而且还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对国家社会大事不大了解,也不能深刻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在一周内收集身边的要闻,在下周一交流讨论。讨论时学生非常踊跃,有的说他家的小狗出世了非常可爱;有的说隔壁的夫妻吵架了,还大打出手;有的说周六附近有人家着火了等等。并且还能对个别问题发表意见,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自己增加了知识量,积累了大量作文的素材。

(四)课外活动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科技节的制作和发明把学生带入到的一个新的科学天地,别看学生个不大,想法倒是挺多的。什么飞机模型,坦克模型,建筑模型,小战舰、轮船等等应有尽有。虽然有些粗糙,但毕竟是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制作出来的!在肯定成绩的时候,也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他们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只要有平台,

他们也一样可以创造出奇迹。

如果仅仅以为课外活动就是玩玩跳跳,将课外活动降低到游戏的水平,那就会犯认识上和操作上的错误,甚至对学生的教育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事实上,课外活动对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课堂学习的作用是明显的。如前所述,知识型的课外活动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即使是公益型和娱乐型的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也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我班一位男同学参加了象棋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他的棋艺有所长进,但他与小组其他成员对奕,总是结果胜少负多,他一方面钻研棋艺一方面反思,他发现只要是自己输棋,便一定是在对奕中丢掉了先手。“先手”是象棋中一个重要概念,“抢先手”是一种谋略。于是他又联想到他的学习,他找到了他自己学习成绩一般的原因。主要是丢失了勇敢发表意见与人交流的“先手”。自此以后,这位男生在以奕中和在学习中都注意“抢先手”,下棋和学习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三、课外活动的充实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有着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很大、很快,他们在集体中、在社会中,有着对友谊、情感、娱乐、审美、理想情操、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等日趋强烈的精神追求。后者,即精神生活,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课堂活动也是一种精神生活。

“完全可能在任何地方使学习过程加快五至十倍。”课外活动不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不局限于课堂学生的实践和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步入自然,融入现代生活。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开辟了巨大的空间。由于学科课程学习知识的统一性和严密性及其过分追求结果的标准化。培养出来的人才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因而窒息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利于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外活动截然不同,它不是为追求一个标准答案,课外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参与探索、参与实践、参与反思的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实自己的生活。毫无疑问,学校更应该重视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等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一)校内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生活

课外活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俗话说:“三岁看大”。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各种习惯对今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值周活动。为了培养主人翁意识,学校组织各班轮流参加值周活动。在值周的过程中,学生要负责打扫学校的卫生。通过打扫卫生,学生体会到他人劳动的辛苦,特别是在打扫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学生乱丢纸屑会有一种特别愤恨的心理,自然也就样成了不乱丢纸屑的习惯。

2、小报制作。通过阅读,了解实事,按照各期的主题制作小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知识。如各节假日的来历;社会的禁忌;科技知识等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制作小报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3、文艺比赛。虽然校级文艺比赛的参与面不广,但是班级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班队活动中组织各式各类的比赛,不仅可以让每位学生有参与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在一次班队活动(团结就是力量)中,一位平时很不起眼的学生饰演《三个和尚》中的小和尚,都得全体学生捧腹大笑,让所有学生对他刮目相看。【比如,进行活动的时候人员可以多也可以少,年龄大的孩子加入课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长一】

(二)校外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

学生在校内的表现有时不能延展到课外。比如说他们在校内注意公共卫生,在校外大环境中却乱扔垃圾,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习惯有丢掷一旁。“也许学校不再像学校,也许我们将把整个社区作为学习环境。”

1、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与村里联谊,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到村活动室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当学生们看到经过自己劳动创造的干净整洁的环境,听到路人对他们的赞扬,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种高尚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看到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认识到自己创造性劳动的价值,体验到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真善美;也明白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雷锋精神仍鼓舞着亿万中国人的原因所在。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一般是一个人不易完成的,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团结的力量。现实社会中,很多方面都需要合作交流,多参加课外调查活动为学生成为社会合格的人才打下基础。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同学们感觉到生活更加充实,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

四、课外活动自主性----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人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的特点、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多层次的有机综合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主要体现为兴趣、态度、情感、品德、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从课堂教育的同步化标准化可知,课堂活动侧重在学生共性的培养,“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实现人的个性的积极、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生的一大追求和人的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就一定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自己创造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活动中的每个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解决的。解决问题中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可改变自身一些不良的品性,是一个不断磨练意志的过程。通过活动,学生有了兴趣、情感、意志、个性养成就有了基础。

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广阔开展课外活动,对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的机制在于,对于由学生共同参加的课外活动,它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其活动规则,它要求参加者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素质,它强调每一成员的配合、协调和互补。因此,在课外活动中,学生积极的良好的个性可以得到发挥和发展,而消极的不良的个性受到抑制和排斥。如一位女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平时沉默寡语,心灰意懒。我了解情况后,鼓励她参加手工制作,当她展示自己的作品后激动了好久好久。从此也渐渐地恢复了学习的信心,对各科学习和各种活动也有了浓厚的兴趣,人也活泼开朗起来。课外活动作为教育的第二渠道,便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全面发展个性。比如,集体活动需要友爱、关切和尊重,辩论需要理智和幽默,演讲要有激情,下棋需要沉静,阅读能使人深刻、博大,体育比赛能使人勇敢、顽强,文艺活动能使人大方、活跃,科学研究需要要周密和耐心,等等。

实践还表明,课外活动还可以为班级和学校培养有专长的学生以及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例如,我在开展课外文艺活动时注意为班级开展工作培养骨干,这些学生既是文娱活动的中坚,又是我们班参加年级和学校演出的主要人员。又如,有一个男生同学爱好书法,我便让他负责课室环境布置和报刊宣传,并推荐他参加校书法小组,通过这些活动使其美术书法水平有很大提高,由于他有突出的专长,后他被推举为宣传委员。

五、开展课外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1)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读书、整理资料、做学问,从长远的观点看,这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治学能力的根本大事。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2)各种活动都应有长计划、短安排、要讲求实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要适合青少年心理上或知识水平上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尽量与当前学生的课内的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

(3)对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学生要逐一审查他们是否具备参加该项课外活动的条件。对于那些赶时髦,图热闹,但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则要鼓励他们参加轻松型的课外活动,以保证他们的课内学习能达到基本要求。

(4)除对学生进行知识培训外,还要注意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其他各方面的成长。要针对各种情况多做思想教育工作,克服他们的自由主义,鼓励他们多参加班集体活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5)课外活动内容应充实,有系统性,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便于教师检查学习质量。要在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和实际接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能力这个总目标作为选材的依据。

六、结论

“对教育而言,真正需要的不是国家制定的进程表,而是给每一个孩子的一份私人进程表。”⑧如果教师能把学习变成乐事,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教学效果必然大大提高。同时也还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雅斯贝尔斯《什么是幸福》一书中反复强调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诠释了教育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多地提出和实施生命教育,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反复的生活、未来的憧憬。真正树立终身教育观,让教育成为唤醒心灵的音乐,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总之,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班级管理和集体教育以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比如,进行活动的时候人员可以多也可以少,年龄大的孩子加入课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长一 第五篇_2015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第1篇: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谈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由于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怎样和老师配合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呢!我曾经为此买了很一些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细节决定未来》等等,孩子一天天长大,看到她的点滴进步,作为妈妈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可是我的心里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

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她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她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带她到图书馆看她喜欢的书,让她感受读书的氛围,渐渐的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大量的阅读也为她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沟通,真诚给孩子赞赏和鼓励。

听过很多自己教育孩子的故事和案例,都是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的,但自己有些不以为然,直到通过一件事情我才切实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孩子的数学总是马虎,而且做题的速度一直很慢,尤其应用题出现的错误最多。每次检查数学作业的时候总是会怒火中烧,有的时候火气实在压不住了,就会狠狠的训斥她几句,孩子低着头,不敢说话。有一次和孩子谈心的时候,孩子委屈的说你就知道训我,我才意识到我给了孩子多大的伤害呀!从那次起,我改正了我的态度,她做不出来的数学题我就用引导的方式让她自己解题,哪怕她想出了解题步骤中的一步,我都说你比上次进步了很多,你再好好想想。她就表现了很积极的态度,知道把题解出来。现在的应用题比以前进步了很多,昨天的小卷测试还考了一百分。孩子拿给我看试卷的时候,我欣慰的笑了,并且深刻的体会到家长和老师不经意的鼓励就会成就孩子的成功!

三、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给他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们都是做过孩子的,应该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只要有时间就应多陪伴孩子玩一些她喜欢的游戏,例如下棋,猜谜语或者带她去到户外运动,毕竟孩子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而不要总是用别的孩子怎么怎么好来要求她和某某孩子一样优秀。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更需要我们家长给她更自由的空间。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过多的说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的效果来的好。

以上是我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教育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之间多沟通多交流,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孩子就会快乐地成长,成为健康、文雅、自主、阳光的人!

第2篇: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非常感谢学校、老师能提供这个机会,与各位家长共同分享和探讨教育孩子这个对我们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和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分析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幼儿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将为孩子今后更好地接受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现在家庭基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在对孩子教育这件事上,“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我们只能够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摸索和研究,总结几年来对孩子的教育,尽管不够全面,但我非常愿意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一起来探讨,希望能够借此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水平。

每位家长都殷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培养和教育,能创造一个优秀的孩子,却往往忽视了孩子有自己成长的道路,在现今面临的就学、就业、生活的压力下,家长一味的把忧虑和负担灌输给孩子,以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恐惧心理,结果适得其反,我们所坚持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自觉自愿和引导,配合兴趣取向,在完成最基本的文化学习情况下,自由支配课外学习和阅读。加强鼓励、赞许和鞭策,并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自觉自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绪,有的放矢的引导孩子加强不足方面的训练。

一、爱但不溺爱。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只有在父母伟大而无私的爱的浇灌下,子女身心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但爱要把我一个度,过度的爱就变成了溺爱,溺爱是无原则的、过分的爱。如在物质生活上,可以尽量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但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能处处迁就,应讲道理说清楚。在溺爱型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逐渐养成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习惯。

二、照顾孩子不要过度。每个家长,都会细心地去照顾自己的宝贝,比如像正常的日常生活料理,这些应该早些让孩子去体验,去学会。现在大多数家庭都由老人带孩子,老人往往是一无巨细,从穿衣到吃饭,基本全包,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也会摧残和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剥夺了孩子坚定信心通往超前的机会以及锻炼孩子排除万难的坚强意志的机会。要学会让孩子自己亲所为,有所为,孩子在做的过程中,一定会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为自己的经历而感到骄傲。

三、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四、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有意识的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平常相待,坦诚相交(

地面对,并主动承认错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学会换位思考,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女儿刚入学时什么都不懂,更不知道读书是怎么一回事。平时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作为家长,当时我们很着急,但却没有责备她,也没有额外布置课外题来强迫她学习,更没有规定她考试非得考多高的分。而是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提醒她上课要认真听,不能受同学的干扰而影响听课,放学后首先要把作业独立完成,有问题先查字典,不要依赖父母的辅导,就这样一步一步,潜移默化,成绩逐渐在提高。孩子比较小,天性好玩,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的女儿学过电子琴、钢琴、围棋,画画,架子鼓和声乐,基本都是自已选的,自已报名,想学啥就学啥,因为我真的是希望他是一种业余爱好,而不是一种负担。

六、我认为家长要主动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商榷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对老师的提醒,不要总认为是告状,心理难受,而应该觉得是好的机会,早发现问题比晚发现要好。为了孩子的未来负责,确实需要家长注意配合学校抓好孩子小学期的教育,这方面做得好,可以为以后打下牢固的基础。愿每一个家长都会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第3篇: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人生的经历告诫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时光荏苒,眨眼已过十二个寒暑,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从他出生到现在,我们尽量营造家庭的民主氛围和轻松环境来对他进行教育。目前我们一家人感情融洽、沟通良好,孩子健康活泼,茁壮成长。

一、教育孩子要平等沟通,倾听是良好的沟通的前提。

孩子的许多缺点都是能够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教育孩子时先约束自己,规范好自己的行为,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比如,平时我们家长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再忙、再累,也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70117/

推荐访问:美国孩子的课外活动 少先队课外活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