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鬼姜花读后感

鬼姜花读后感

时间:2016-10-22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篇一:《鬼姜花刘心武阅读答案》

篇一:鬼姜花刘心武阅读答案

我问小岑,那是什么花?他告诉我,是鬼姜花。小岑和小汤两口子,来我温榆斋书房所在的村子,开了家小饭馆。从饭馆窗户望出去,就是田地,晚玉米收割尽了,地边上一丛丛高高的黄花,在秋阳照耀下灿烂悦目。鬼子姜,学名菊芋,没人刻意种它,却在我们村子周围到处冒出来。小岑小汤两口子,一个是苏北的,一个是贵州的,相遇在城里一家餐馆,一个是二厨,一个是服务员,他们相爱了,结合了,就把多年来挣的钱合起来,跑到这个村边,开了这家餐馆。也曾打算细问他们的经历,小岑顾左右而言他,小汤就哼歌: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就在我问了小岑 那是什么花 以后,过了两三天,我上午睡完懒觉,起床开门,呀,门外台阶上,一大丛明黄的鬼姜花,插满―个浅蓝色的大塑料桶,由许多墨绿的大叶子衬托,冲击着我惺忪的睡眼,使我醍醐灌顶般清醒到十二分。我打电话给小岑,说: 谢谢你采给我的花。晚上我订了一只乡村五味鸭。 乡村味鸭是他们餐馆的看家菜,临时烹制很费时间,提前预订,到时候很快端上,味道尤其好。晚上约好村友三儿,去小岑餐馆吃鸡子,喝小酒,侃大山。餐馆上座有一多半。五味鸭端上之前,先端来碟小菜,是些不大规则的片片,三儿以为是荸荠,小岑说是鬼子姜。夹一片搁嘴里,腌制过,味进得不深不浅,脆的不涩,用来开胃,好!小岑说我那一问启发了他,他第二天一早去挖了许多。现在他每桌客人都免费送一碟。忽然有摩托车突突突而来,突突声乍止,就冲进来―个三十岁上下的青年,已经秋凉了,却只穿件箍在身上的跨篮背心,右臂隆起的三角肌上,刺青的图案是只张开嘴露出尖牙的虎头。他冲到那边角上的空桌,小岑去招呼他。三儿跟我说: 虎鬼子来啦! 我又好奇,又不免把警惕性提升。只见那边 虎鬼子 似乎在大声问小岑约他干什么,小岑微笑着,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后来看见小岑先往那桌端去一盘鬼姜花,后来又端上一大盘热乎乎的也不知道是什么菜,当然,还有二锅头口杯。小岑坐 虎鬼子 旁边,两人聊了―阵。我和三儿把五味鸭吃过一半.虎鬼子 喝完吃罢 跟小岑小汤道过谢,一阵风般出去,风还没息,突突突声迅即远去。第二天下午,趁餐馆没客,我拐进去问小岑 三儿说 虎鬼子 是专到各餐馆收保护费的,你对付他不容易吧? 小岑就跟我说,再铁的心,也有软的部分。他昨天邀 虎鬼子 他让我别再叫绰号,改称大名 满虎,提醒满虎,是满虎他大妈去世的日子。满虎一次醉后告诉他,自己生母产后没奶,父母觉得已经有儿有女,就把他送给邻村一个产后死了孩子的妇女去养,那就是满虎大妈。满虎说这世界上只有他大妈对他好,但是就在满虎懂得记日月的时候,大妈去世了。满虎记得,大妈家屋外,野生野长着许多的鬼子姜。昨天小岑端出―盘鬼姜花,是替满虎祭奠他大妈的意思,而那盘菜呢,是大妈当年常给满虎做的红烧独头蒜。小岑说满虎临走跟他说,以后不再到处逛荡,打算到镇里集上摆个服装摊,将来再开个服装店,也跟小岑小汤一样有个自己的正经营生。我听了就说: 他能说到做到吗? 小岑有些不高兴了,稍微迟疑 下说: 刘叔,没错,啥事都难说 可是我不就做到了吗? (选自2015年22期《小小说选刊》)12.简析小说第二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13.试结合小说分析满虎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14.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4分)(1)我又好奇,又不免把警惕性提升。(2分)(2)没错,啥事都难说 可是我不就做到了吗?(2分)15.小说以 鬼姜花 为题,有哪些好处?试作探究。(6分) 篇二:鬼姜花刘心武阅读答案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 巧妙的乞讨 【美】莫瑞尔·纳恩 ①听到丈夫即将下岗的消息,当时的震惊令我永远无法忘怀。 ②那时我们的婚姻已经经历了10个年头,约翰向我表露了对于这噩梦般遭遇的忧虑。他向我保证,将尽一切努力找到新工作来维持生计。我们有3个不到5岁的孩子,还有一个马上就要出世,约翰是全家惟一的经济支柱。 ③“生活还要继续,”约翰说,看起来他比我乐观得多,“我们至少还拥有健康,失去的只不过是份工作。另外,公司会继续发3个月的工资,在这期间我肯定能找到新工作,用不着担心。” ④约翰毕业于名牌大学,具有优异的工作背景,我相信他的自信是有道理的。约翰早年丧父,他很早

就肩负照顾母亲和弟弟妹妹的责任。他还曾是奥运健将,懂得如何面对挑战,如何苦干加巧干。但是几个月过去了,他仍未找到工作。我越来越害怕,对他的“迷信”也开始动摇。如果他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若不是有孕在身,我可以回学校教书,问题是距离我们第4个孩子的出生已经不到3个月了。 ⑤我们的存款所剩不多,分期贷款已经拖欠了两个月,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我得节衣缩食。最后连吃饭的钱都快没有了。 ⑥有一天在带着孩子逛超市时,我注意到一个男孩正往纸箱里装熟过头的水果和过期食品。我迟疑地问他要把这些食品送到哪里,他说:“削价处理,处理不掉的就扔掉。”我看着那些老胡萝卜、芹菜和西红柿,足够我们全家吃几个星期。我想,用什么办法能体面地为孩子们讨一点食物呢? ⑦“我们有只稀有的蒙古兔!”我脱口而出,扫了一眼3个饥饿的孩子。“我想给它买点食物。” ⑧他很干脆地答道:“既然是给兔子吃,我就不收钱了。”那天他一共把5箱食物装进我车里,一边忙着,一边跟我聊天。我讲我们即将添一张嘴的家庭,他也讲了自己的情况。他叫杰弗,出身于一个拮据的五口之家,在这里打工,是为了支付大学学费。 ⑨几星期过去了,杰弗开始把过期和包装破损的盒装食品也装进箱里。这些花生酱、汤料和奶酪还可以吃,按规定却要扔掉。“小兔子肯定喜欢吃这些东西。”他解释为什么要送这些东西给我们。几个月后,我们发现食品下面还藏有洗衣粉、牛奶、果汁、黄油„„品种越来越多。后来每次杰弗集满一箱“兔食”就会给我打电话,还时不时送上家门。但他从来没问过小兔子的情况,每次把东西放下就离去。 ⑩第四个女儿出生时,我喜中有忧,担心未来的家庭开支。“上帝啊,求求你,”我祈祷道,“你曾许诺我们的苦难永远不会超过我们的承受能力。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丈夫悄悄走进产房,说:“我有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今天上午我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我闭上眼睛,感谢上帝对我们的恩赐。“坏消息是,”他继续说道,“那只蒙古小兔子不见了。” 11后来我再去那家超市,杰弗已经不在那里工作了。据超市经理讲,正当我为婴儿出世忙碌时,他搬家了,没有留下新地址。 12我默默发誓,一定要回报那些在患难时期帮助我们的好心人。此后10年里,我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但是我的心愿并没完全了结,直到10年后的一天,我遇见杰弗站在超市办公室门前,胸前佩戴着“经理”的工卡。 13对一个曾帮助过你并同时维护了你自尊的人,一个曾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而不贬低你自身能力的人,一个相信在生活中藏有一只稀有蒙古兔的人,你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呢?对于杰弗的升迁我一点都不意外,他具有特殊的天赋,懂得如何倾听我特殊的祈求。 14“纳恩太太!”他兴奋地喊道,“我经常想你和你们一家。小兔子怎么样了?”他轻声地问。 15握着杰弗的手,我眨了眨眼,低声说:“谢谢你的关心。那只兔子很久以前就离开我们了,我们过得好极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从“我”听到丈夫下岗的消息写起,至“我们过得好极了”结束,叙述了“我”的一家在苦难的生活中得到意外帮助的故事。 b.因为“我”要的是“蒙古兔”的兔食,杰弗为了维护“我”的自尊,便把“洗衣粉、牛奶、果汁、黄油”等物品放在了食品的下面。 c.丈夫约翰在产房向“我”报告消息时,把“那只蒙古小兔子不见了”称作“坏消息”,表现了他对我家的那只蒙古小兔子的眷恋之情。 d.“直到 10年后的一天”,“我”才在超市办公室门前遇到佩戴着经理工卡的杰弗,表现了“我”寻找杰弗的时间之长,心情之切。 e.小说第(13)段的心理描写,既表现了“我”内心深处对杰弗的感激之情,也让读者对杰弗的做法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有揭示主旨的作用。 (2)作者运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中的杰弗有哪些性格特点?清简要分析。(6分) 答: (4)有人认为将小说题目“巧妙的乞讨”改成“善意的帮助”更好,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分) 答: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 汤一介先生的思想与人生 作为著名学者汤用彤先生的哲嗣,汤一介先生继承了家族“义不逃责、事不避难”的家训。 借用李中华先生的说法:如果仅就学术成就而言,汤用彤先生的许多贡献或难以超越,但综合来 看汤一介先生算得上是“光前裕

后”,作出了他自己的独特贡献。 如果以孔颖达“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的角度来理解立德的话,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建立一 种规范,二是让许多人受益。汤一介先生的很多工作都是具有建立规范的意义的。我们知道, 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引领性的事件、开创一个时代风气。比如,在20世纪80年 代,“走向未来”“文化:中国与世界”等系列作品都可以看做是思想潮流的一种风向标。而在这 其中,汤一介先生创建中国文化书院的举动很特别。当时社会上依然盛行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 性的评价,创立书院的举动却力图改变几十年来人们对于儒家彻底否定的思维定式,重新建立 人们对文化传统的温情和敬意。这样的做法为20世纪90年代的国学热的兴起,乃至21世纪 之后的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奠定了基础。 如果将“博施济众”抽象地理解为乐于帮助人,那么,大家都知道,汤一介先生和乐黛云先生 都是热心伸出援手的人。他们对待学生是如此,对待其他人也一样。 汤一介先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与乐黛云先生的坚贞感情。他们婚后不久,乐黛云 就因为右派被下放,许多人让他划清界限,但汤一介先生因始终以“乐黛云同志”称之,而被当时 的主事者批评。他们自喻为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互相砥砺、互相启发。在乐黛云先生的眼里: 汤一介先生“做事情一板一眼,自己很累,看别人做不好又担心。他想得多,总是很忧心,不像 我,做不好也不会遗憾。汤一介先生知识广博,却几乎没什么其他爱好,不抽烟、不喝酒,不爱应 酬。喜欢听的歌也就那几首,喜欢看的就是几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好菜坞电影,知心朋友也 就几个。汤一介先生生活很朴素,吃的菜就那几样,对穿不太讲究。他冬天戴的帽子是毛线的, 想给他换一个皮的或呢的,他死活不同意。在很多人的眼中,汤一介性格内向,但他其实是个很 重感情的人,很爱小孩,也很喜欢年轻人,只是他不大表现出来,和他聊久了,他会把掏心窝的话 都说出来。”他对年轻人的关心,我自己亦有深刻的体会。因为他经常会阅读年轻人的作品,看 到其中的优点,他会鼓励,使人如沐春风。 许多人对于汤一介先生参与梁效写作组,多有微词,对此,汤一介先生并没有避讳,首先他 自己很诚恳地说,参加“梁效”是一个错误。但我同意这样一种看法:“虽有过错,无心为恶”。如 果我们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去评判一个人的行为,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 所谓立功就是“功济于时”。如果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三十几年的学术发展史来看,汤一 介先生所进行的工作以“功济于时”来评断毫不为过。北京大学的李中华教授与汤一介先生共 事多年,是汤先生许多学术组织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说过:汤一介先生组织能力极强,他善于 团结、整合力量。(《汤一介传》,185页)。这是学术界的共识,1984年,汤一介先生在王守常、李 中华等先生的协助下,创办中国文化书院,通过举办讲习班的方式,使梁漱溟、冯友兰等一大批 宿儒重登讲台。而李泽厚、方立天、庞朴等先生,也借助这个平台,展现他们对于中国文化传统 的理解。中国文化书院编辑出版了许多著作,采取的都是兼收并蓄的态度。 当然,汤一介先生最为人了解的是他2003年开始组织编撰的 儒藏》。按照汤一介先生谦 虚的说法,他当时已经年逾七十,进行系统哲学思考的最好的年华已过去,那么就利用他的学术 见识和组织能力来进行大型的文献整理工作。中国历史上,有过佛教和道教的文献集成工作, 儒家的著作则没有,他的倡议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汤一介先生亦在北京大学成立了“《儒藏》编 撰和研究中心”。但是因为工作量巨大,要凝聚全国甚至世界的400多位学者,最初还存在大量 的资金缺口,汤一介先生一方面是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筹集民间资金。 2014年,《儒藏》100册出版,可以说,这个宏大的工程是汤一介先生以生命的力量来推动的。 2010年,汤一介先生创立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汤一介先生构想中的儒学研究院首先是 一个整合性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研究 室、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整合在一起,共同做课题、带研究生、开设儒学课程。儒学研究院的 开放性并不局限于北京大学校内,而且还会扩大到全国甚至世界,汤一介先生办儒学研究院的 目标和宗旨有五句话:“放眼世界文化潮流,传承儒学思想精粹,阐释儒学特殊理念,寻求儒学普 遍价

值,创构儒学新型体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汤一介先生的工作都是具有建立规范的意义的。“走向未来”“文化:中国与世界”等系 列作品都可以看做是思想潮流的一种风向标,起着规范的作用。 b.如果“博施济众”可以理解为乐于帮助人,那么,汤一介先生与乐黛云先生都是博施济众 的人,他们对待学生是如此,对待其他人也一样。 c.部分人对于汤一介先生参与梁效写作组,多有微词。对此,汤一介先生并没有避讳,首 先他自己很诚恳地说,参加“梁效”是一个错误。 d.与汤一介先生共事多年的同事都认为他组织能力极强,善于团结、整合力量,中国文化 书院编辑出版的许多著作与这种能力是有关联的。 e.汤一介先生创立的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的开放性并不局限于北京大学校内,已经扩大 到全国甚至世界。

(2)乐黛云眼中的汤一介有着怎样的特点?(6分) (3)文章为什么要提到汤一介先生参加梁效写作组的事情?(6分) (4)作者是围绕哪两个方面描写汤一介的?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8分)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 李十三推磨 陈忠实 “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 “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李十三说。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包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蛭 黏(干)面。” 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麦子,明天 磨成百,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哥吔,正谋算啥新戏本哩?” 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 田舍娃说:“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李十三说,“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气,馍就 蒸成死疙瘩了。” 田舍娃其实早就知道李十三写戏的这条规矩,之所以明知故问,不过是无话找话,改变一下 话题,担心李十三再纠缠他送麦子的事。他随之悄声悄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哥呀,这一向的 场子欢得很,我的嗓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 子,差不多天天晚上有戏演。你知道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 (干)面口至!”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浪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肥结束 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会”,约定一天,亲朋好友 都来聚会,多有话丰收的诗蕴,也有夏收大忙之后歇息娱乐的放松。许多村子在“忙罢会”到来 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升一升麦子而已。待田舍娃刚一打住 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一聚,问:“今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的场子咋 还倒欢了红火咧?” “戏好嘛!咱的戏演得好嘛!你的戏编得好嘛!”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的回答, “《春秋配》《火焰驹》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遍八遍都看不够,在自家村看 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 “噢„„”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 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话说完了没?我把面擀好了,切 不切下不下?” “下。”李十三说。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来的装着麦 子的口袋提起来,问:“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 李十三拽着田舍娃的胳膊,不依不饶非要他吃完饭再走,夫人也是不停嘴地挽留。田舍娃 正当英年,体壮气粗,李十三拉扯了几下,已经气喘不迭,厉声咳嗽起来,长期胃病,又添了气短 气喘的毛病。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里 边竟是空的。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剩。田舍娃随之把 跟脚过来的李十三夫妇按住,扑通跪到地上:“哥呀!我来迟了。我万万没想到你的光景过到盆 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先送二 斗麦过来„„”说着已泪流不止。 李十三拉起田舍娃,一脸感动之色里不无羞愧:“怪我不会务庄稼,今年又缺

雨,麦子长成猴 毛,碌碡停了,麦也吃完了„„哈哈哈。”他自嘲地撑硬着仰头大笑。夫人在一旁替他开脱:“舍 娃你哭啥嘿?你哥从早到晚唱唱喝喝都不愁„„” 田舍娃抹一把泪脸,瞪着眼说:“只要我这个唱戏的有的吃,咋也不能把编戏的哥饿丁!”随 之又转过脸,对夫人说:“嫂子,俺哥爱吃黏(干)的汤的尽由他挑。过几天我再把麦背来。” 田舍娃抱拳鞠躬者三,又绽出笑脸:“今黑还要赶场子,兄弟得走了。”刚走出门到院子里,又 折回身:“哥呀!我知道你手里正谋算一本新戏哩!我等着。” “好!你等着。”李十三嗓门亮起来。说到戏,他把啥不愉快的事都掀开了,“有得麦吃,哥就 再没啥扰心的事了。” (节选自《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篇写田舍娃知道李十三断粮特来送麦,而李十三为证明白己并不断粮,特以“不 容置疑的口气”让妻子为田舍娃擀面做饭。 b.“咱的戏演得好嘛”“在白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这些描述刻画出田舍娃对表 演成功的得意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民众对文化的渴望。 c.“哥ⅱ也,正谋算啥新戏本哩”“我知道你手里正谋算一本新戏哩”文章一前一后反复写田 舍娃提及新戏,意在表现他需要新戏的急切心情。 d.小说以“李十三推磨”为题,揭示了以磨面为生、只知道写剧本的李十三“不会务庄稼”, 以致四处借面维持生计的辛酸人生。 e.本文语言颇具地方口语色彩,如“蛭黏(干)面”“死疙瘩”“今日格”。如此质朴传神的语 言使小说情趣盎然,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2)作品中的李十三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画线的语段有哪些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4)田舍娃为什么能与李十三结为好弟兄?请联系文意谈谈你的看法。(8分)

更多类似试题2015-12-142015-12-142015-12-142015-12-142015-12-142015-12-14篇三:鬼姜花刘心武阅读答案

到各餐馆收保护费的,你对付他不容易吧?”

小岑就跟我说,再铁的心,也有软的部分。他昨天邀“虎鬼子”——他让我别再叫绰号,改称大名——满虎,提醒满虎,是满虎他大妈去世的日子。满虎一次醉后告诉他,自己生母产后没奶,父母觉得已经有儿有女,就把他送给邻村一个产后死了孩子的妇女去养,那就是满虎大妈。满虎说这世界上只有他大妈对他好,但是就在满虎懂得记日月的时候,大妈去世了。满虎记得,大妈家屋外,野生野长着许多的鬼子姜。昨天小岑端出―盘鬼姜花,是替满虎祭奠他大妈的意思,而那盘菜呢,是大妈当年常给满虎做的红烧独头蒜。小岑说满虎临走跟他说,以后不再到处逛荡,打算到镇里集上摆个服装摊,将来再开个服装店,也跟小岑小汤一样有个自己的正经营生。

我听了就说:“他能说到做到吗?”小岑有些不高兴了,稍微迟疑—下说:“刘叔,没错,啥事都难说„„可是我不就做到了吗?”(选自2015年22期《小小说选刊》)

12.简析小说第二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13.试结合小说分析满虎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14.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4分)(1)我又好奇,又不免把警惕性提升。(2分)(2)没错,啥事都难说„„可是我不就做到了吗?(2分)15.小说以“鬼姜花”为题,有哪些好处?试作探究。(6分)

答案:12.(4分)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农村(1分);②渲染愉悦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2分);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

13.(6分)外形剽悍:肌肉发达,虎头刺青,骑车快,动作猛,话音高。懂得感恩:虽生事凄凉,缺少关爱,但永远记得满虎大妈的疼爱,懂得别人对他的好;知错愿改:经过小岑的劝告,由原来的到处逛荡,收保护费,转变为一个有决心有打算,准备摆摊开店,正经营生的人。(每点2分,形象特点1分,结合小说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

(1)(2分)这个年青人为什么叫“满鬼子”?三儿叫他的时候为什么语气不对?我好奇(1分);看此人外貌,我不免警惕(1分)。

篇二:《2016届高三联考调研测试语文》

2016届高三南京市六校联考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2015.12.

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过去的一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改革深水区的攻坚,有反腐败斗争的进取„„以 的紧迫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蹄疾步稳的节奏全面深化改革,以抓铁有痕的力度全面依法治国,以 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 着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A.只争朝夕 壮士断腕 坚定

B.时不我待 刮骨疗毒 树立

C.只争朝夕 壮士断腕 树立

D. 时不我待 刮骨疗毒 坚定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驻部纪检组坚决贯彻中央从严治党要求,积极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工作,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对干部的日常监督。

B.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情况下,中国经济不管增长有所放缓,并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C.昨日起,铁路部门开始发售2016年1月1日以后的车票,根据过去几年春运情况显示,除夕前三天将进入乘客返乡高峰期,因此春运抢票也将迎来高峰期。

D.个人所得税改革何时才能“破茧”?个税起征点是否会有提高的可能?调整个税起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280912/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