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冬天树林

冬天树林

时间:2018-09-18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冬天树林 第一篇_冬天,森林的思想

春之婀娜妩媚,夏之绚丽热烈,秋之落叶飘零,冬之漫天雪舞,四季轮回,无休无止……

如果将四季视作一次完整的生命旅程:春天是生命的诞生,生命的开始。天真烂漫而童真盈盈;夏天如生命之青年,激情如潮而意气风发;秋天乃生命成熟之时,或许黯然离别,或许硕果满枝头;冬天呢?冬天将是生命的最后驿站吧?经过了春夏秋的漫长岁月,冬天是生命的沉淀,生命的思想,生命的感悟,生命的淡然……

如果将四季视作一棵树,春天的树彩色的,新蕾旧枝,浑然一体;夏天的树是绿色的,生机盎然,生命蓬勃;秋天的树是金黄色的,硕果累累,落叶漫舞;而冬天是无色的,貌似静默无声,却深情满怀,思之幽远……

我心中的四季如一片茂盛而原始的森林,春天吐新纳故,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落叶成冢,冬天银装素裹。森林经过了春之欣喜,夏之热烈,秋之伤别,冬天的森林静默了,经历了大半个生命轮回,冬天,一切沉归寂静,一切归于平淡。冬天的森林如同一个充满智慧的老人,她是孤独的但并不寂寞,她如一位睿智的哲学家,洞悉了生命的本质,因而淡泊了名利,抛却了色彩,忘记了忧伤,享受着孤独……

冬天的森林是庄严的,没有飘雪的清晨,如果你钟爱森林,亦有幸独自闯入某片森林,请闭上双眼,仅凭你对森林那份感觉,那份默契,脚踩堆积着厚厚落叶的地面,如果不是那沙沙作响的脚步声,也许你以为自己脚踩的是一片祥云,亦如身驾仙鹤,人的意识竟会随风飘扬,随云卷舒,你的生命与森林在这一刻相通,于这一刻共鸣。微风轻过,那些常绿乔木的枝叶轻轻碰触,仍然会凑出合谐而美妙的乐章。偶尔会有一滴晶莹的露珠滴落在脸上,惊醒你的神游之旅。也许你竟分不出那滴落在你脸上的究竟是你感动的泪滴还是森林感动的泪滴……

冬天的森林是博大而深遂的,飘雪的黄昏。如果你有幸迎雪而入林,你会清清楚楚地见证,见证这一片森林是如何敞开博大的胸怀,迎接那从九天之外纷纷落入尘世的冬之精灵。这一片森林静静地张开所有的铜枝铁杆,舒展每一片细枝末叶,承载着那娇柔的白雪,生怕她们误入落叶冢堆,玷染了她们素洁的芳魂……

经过长长一夜的飘飘洒洒,次日清晨。当你再次远望这片森林之时,你会惊叹,白茫茫的世界,因为森林里树枝的高高低低,而那片白也随之跌荡起伏,偶尔也冒出几点绿色,那几点绿色是路标,更是希望。当你蓦然感动地奔向这片森林时,你便会那肃然起敬,尽管白雪沉沉地压在树林之上,亦有些较小的树木已显不能承受之重而稍稍弯曲了腰身,可因为这片森林,这道坚强的天然屏障,森林的地面上很少有积雪,而雪花都被森林无私地抱在了怀中……

冬天的森林是静谥的。昔日的飞禽走兽都迁移或冬眠了。只有这片森林坚忍不拔地挺立在这儿,甚至于连人类也疏于生活,疏于思索之时,而这片森林却在每一个寒冬里静静守候,默默等待。为终将重回这片森林安居乐业的万千生灵……【冬天树林,】

春夏秋有着太多张扬的风景,迷乱了我们的双眼,而当萧条的冬日靠近我们,当春花秋月都已消逝无痕之时,我们回眸,回眸处竟是那片静默而茂盛的冬日森林。安慰着我们,给予我们生命的想象,丰富着我们漫漫长夜里的想念,沉淀着我们短暂一生的情感,警示我们博爱感恩的心……

冬天树林 第二篇_《云南冬天的树林》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白描的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本文在写景上的表现力。

把握风景的独特意义,理解作者的独特的审美体验。

理解作者对自然的审美态度——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白描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是重点。

作者对自然的审美态度,是难点。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长,并且写景的方法比较特殊,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搞好预习,还要与其他写景的文章做对比。

教学方法

比较 体会 点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冬天树林,】

一、导入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尽量避免主观, 写“无我之境”的散文。

二、作者简介

于坚,诗人,1954年立秋生于昆明。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深意,是少数能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著有诗集《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于坚的诗》,文集《棕皮手记》等。

三、检查预习,阅读文章。

说一说你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云南冬天的树林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明确:云南树林的更替更接近于自然,树叶的生死有种大化的味道,悄然、平静。不像北方的树,每到秋天,它们像是抗拒恶劣的气候或是向上天申诉似的,一起从树冠上飞下,来向大自然展示它们抗争的力量与决心。那种死亡是让人惊悚的,经过这场搏斗之后,大地便归于沉寂,荒寒。而云南树林里的死亡更接近日常生活的状态,平和的状态。

四、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3)什么是云南的冬天。

第二部分(4—7)细腻的描写了一片树叶“死去”的全过程,并强调要回到事物本身。 第三部分(8—14)写真正的走进自然,对大自然专注的凝视和倾听。

五、掌握文中白描的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本文在写景上的表现力。

1、朗读第5自然段。

2、找出描写叶子落下的动词和你认为细腻的句子。

明确:“离开”“落下”“腾飞”——描写准确细腻。

“它从它的角度,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越过空间的某几层,在阳光的粉末中,它并不一直向下,而是漂浮着,它在没有水的地方创造了漂浮这个动作,进入高处,又沉到低处,在进入大地之前,它有一阵绵延,那不是来自某种心情、某种伤心或依恋,而是它对自身的把握。”【冬天树林,】

——力求写出景物的客观状态,所以很少用带主观色彩过多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而是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描述——白描——来呈现直观状态,用富有质感的词语让人身临其境。

【冬天树林,】

3、与下面一段文字比较【冬天树林,】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

分析:朱自清描绘月光如流水般照着荷花和荷叶用“泻”字;青雾弥漫着荷塘用“浮”字,准确生动。 并且还用了比喻、类比、和大量的形容词描绘了月色的特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流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4、通过比较可体会到白描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描述,很少用带主观色彩过多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 去除语言的遮蔽,避免主观的想象和夸张,力求客观的描绘事物的真实状态。在写景上的表现力也是非常强的,与详细描绘相比毫不逊色。

第二课时

一、理解作者独特的审美体验

阅读第6自然段

明确:我们提起“落叶”可能会伤感、寂寞、孤独、悲观。但是,这些也是一种“阻隔”和“遮蔽”,因为它们,我们忽略了真实的状态与言说以外的风景。

第14自然段

明确:当人放低自己的姿态与自然同一的时候,自然就会向你敞开,也因为敞开,我们才看到真正的自然,一个物我同一的世界。

二、作者对自然的审美态度

本文以树叶为例,认为人类附加于树林或落叶身上的意义已经构成了“遮蔽”,“意义”横亘在人与树林中间,使人们无法接近对象,在“意义”的作用下,我们平常谈论的树林落叶等等早已经不是事物的本身。

作者认为,要尊重自然作为客体的自在性,在自然面前,人作为主体必须放弃自己的优裕地位,沉入自然中去,让自然去呈现自己的状态。 这就是要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

三、正是由于作者的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审美态度,作者才会对云南冬天的树林产生物我同一的审美体验,在描写时,才采用白描的方法。

冬天树林 第三篇_云南冬天的树林——如何描绘景象

云南冬天的树林——如何描绘景象

一. 修辞手法

拟人:

“进入高处,有沉到低处,在进入大地之前,它有一阵绵延,那不是来自某种心情,某种伤心或依恋,而是它对自身的把握。”(第5段)

“他们所往不同,一片在山岗的斜坡上,一片在豹子洞穴的边缘,有两片在树的根部,还有几片,踩着风梢过了红色沼泽。”(第7段)

“它梳头,打开翅膀,跳跳,把头靠在羽毛上休息,它还听了听,一只小鸟听到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第11段)

比喻:

“这片树叶忽然就从那绿色的大陆上腾飞而起,像一只金蝶。”(第5段)

“到处是童话般的小光。”(第13段)

“有时候,光会沿着一棵长满苔毛的老树的脊背溜下,像一只金色绒毛的松鼠。”(第13段) “这个被你描述,赞美了一天的树林,现在像一个陷阱,到处是隐伏着危险的洞穴。”(第13段)

二,化动为静的细节描绘,白描

写一片树叶落下的全过程,化动为静,如同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十分逼真。离开——落下——腾飞——漂浮——绵延——进入大地,描写准确细腻。“它从它的角度,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那不是来自某种心情、某种伤心或依恋,而是它对自身的把握。”——力求写出景物的客观状态,所以多用白描来呈现直观状态。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81597/

推荐访问:冬天树林诗句 形容冬天树林茂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