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农村文化问题

农村文化问题

时间:2018-09-18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农村文化问题 第一篇_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离不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道德修养,有利于满足农民的思想精神需求,有利于推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觉悟,推进农村民主政治。 相应地,在舆论界,学者们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之中,在研究中将这一课题不断深入。研究这一课题的文章并不少见,但是全面系统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文章为数不多。因此,对社研究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科学、深刻、系统地 本课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对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和研究,挖掘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

1、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概念 2、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 4、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 有利于推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进程 (4)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5)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幸福感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1、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就 (1)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逐步推进 (2)农村公共文化经费投入逐年加大 (3)农民的文化场所逐年增多

2、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 (2)农村文化组织机构不健全 (3)农村精神文化活动贫乏

(4)部分政府部门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5)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1、加大重点文化工程向农村的倾斜力度 (1)加大影视出版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

A、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B、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C、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改革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 (1)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

(2)深化面向农村的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3)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政策调控 3、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2)发展农村特色的乡土文化 (3)提供取材农村的文化产品

4、 提高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 (1)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2)落实行政监督问责制度 (3)努力培育文化专职干部 5、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1)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 (2)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3)增强农民的文化主体意识

三、文献综述

随着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理论界和农村工作者都加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也日趋热

烈,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探索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重大更新和转变。 目前国内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一)研究概况

1、著作:主要有叶敬忠的《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和朱有志、方向新主编的《农民关注的十大问题:湖南农村调查报告》、李小云等主编的《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李红艳编著的《新农村:帮你经营乡村文化-实践派文化专家新主张》、韩永进编著《新的文化自觉》以及何频的《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上述著作对农村移风易俗问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问题以及农村政治文化等,进行了实证性分析总结。这些成果的概念界定、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对于新时期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的作用是指导性的,其提供的数据和分析方法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2、文章:近几年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文章作品比较多,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正处于旺盛时期的特征。综观这些作品,主要有如下几类:

(1)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发展总述的有:江泳辉“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程璇、董河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文化建设”,方亮的“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王俞波“新农村建设中的反文化现象调查及其心理分析”等。

(2)关于新农村政治文化的有:谢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文化问题研究”,杨志霞的“政治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政治稳定”,胡晓霞、陈彤的“儒家文化与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等。 (二)主要观点

综观各类文献,各种观点均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问题及对策相适应, 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主要观点如下:

【农村文化问题,】

1、探索了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紧密相关的几个基本范畴的含义

(1)关于“农村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内涵界定的探索 (2)关于“先进文化”和“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探讨 2、阐述了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关的几个基本关系

(1)关于农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农村社会之间的关系 (2)关于农村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 3、给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对策及思路

在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理论界和农村工作者都提出了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化解矛盾、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及思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1)针对和谐文化的具体情况,孟治刚等分析了和谐文化的内涵及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2)以文化安全促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立足于农村文化安全意识薄弱现状,王建林等提出树立文化安全意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三)有待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 目前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基层政治制度改革的支撑作用研究还有待深入。第二,农村反文化现象研究有待扩展。。第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微观领域策略研究等等。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对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对策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研究,挖掘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 运用文献研究法,全方位收集文献资料,重点分析国内外学者有关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成果,发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在必然矛盾及其规律,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全面看问题。力求全面的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既要看到成就,更要看到不足。不仅要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成因,还要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的具体措

施,与时俱进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实践上的进一步落实。 第三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时候,用事实说话,采用权威机构测出的统计数字来说明问题,进而分析得出结论;同时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原因和对策的时候,运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 综合分析结果,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构思

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一)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做好理论基础积累。(2012/3/5─2012/3/20) (二) 熟练问题分析方法,制定初步研究计划(2012/3/21─2012/3/25)

(三) 研究记录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进程的史料及当前记录资料,分析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2012/3/26─2012/4/10)

(四) 针对前一步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策框架构建(2012/4/11─2012/4/20) (五) 撰写论文(2012/4/21─2012/5/5)

(六) 论文修改(2012/5/6─2012/5/11)

七、参考文献

[1] [8]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宋源美.刘少奇回乡调查对推动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贡献[DB/OL],/article-show.asp?AriclelD=1144,2006-3-9

[4]中共中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叶敬忠.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03-105.

[5]朱有志,方向新.农民关注的十大问题:湖南农村调查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239.

[6]张祝平.失衡与重塑:农村文化发展问题[J].今日中国论坛,2008(7):118.

[7] Friedman J, Wolff G. World City Form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82,6(3):67268.

[8]张庆满.新农村文化建设刍议[J].江东论坛,2006,(4):27-29. 王建林等.文化安全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7、7、6-7、9-11.

[9] Friedman J.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J].Urban Studies,1986,117(

2) :69283.

[10]谢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文化问题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9、19-20、21.

[11]孟治刚,王红晓.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制度框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1):29-28-29.

[12]程璇,董河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文化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11):58、57.

[13]王俞波.新农村建设中的反文化现象调查及其心理分析[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4):97、96.

[14]马登杰.农村文化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精神基石[J].昌吉学院学报,2005(2):8.

[15]桂玉.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J].前沿,2008(3):120-121.

农村文化问题 第二篇_关于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农村文化问题,】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一、农村文化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还很薄弱,发展不平衡;文化队伍建设步伐虽然也得到了加

快发展,但多数乡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文化设施。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还不够全面,普及率不高。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几乎空白,有待于加快步伐,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不活,艺术人才大量缺乏;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还很有限,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形势不够丰富。

文化市场的培育管理和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队伍现状,主要表现在农村文化队伍不够专业化、规范化。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农村文化的建设要从根本上转变地方领导观念,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他们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

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在文化生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目前大多数农民除了干农活之外,就是“看电视、打牌、上圩、带孩子”,过着那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单调乏味的生活,基层文化活动缺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要在各县、乡镇建立图书馆和文化站,不断扩大广播电视收视覆盖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牵涉到投入。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难以完全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改变农村文化馆、文化站的落后状况,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积极抢占农村文化阵地,逐步加大文化事业投入资金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文化事业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正确处理好文化公益性与产业性的关系,应更加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资金,在全县各乡镇建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开展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等,加大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乡村两级还应努力争取民间资金、企业资金及外资投入或捐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想占领和巩固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政府

就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从而获得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农村百姓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日益俱增。由于过去农村的发展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和建设滞后,造成了农村文化滑坡的现象,文化阵地名存实亡,更有甚者一些农村文化阵地被寺庙、教堂所占领,封建迷信、赌博等现象死灰复燃。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又严重匮乏,封建、落后的文化现象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文化阵地,有的地方已经被这种现象所取代。面对这样的激烈较量,我们只有用重拳出击,抢回阵地,还农民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真正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性措施,需要全体民众的全力支持,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尤其是政府资金的注入,将对抢占农村文化阵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加速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尤其是乡镇文化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在许多地方乡镇文化站还是“一站一人一章”的局面,有的是从其它岗位转过来的,不知文化工作怎么开展,加上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学历偏低,缺乏专业知识。本来乡镇文化站就是农村文化的一线管理者和组织者,村级文化室、图书室的管理辅导离不开文化站,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建设、引导、辅导工作离不开文化站,乡镇一级的文化市场管理、监控也离不开文化站,集镇大中型文化体育活动以及文化体育协会网络组织的管理与引导,不仅离不开文化站,而且还需要文化站去组织、发展。由此可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过程之中,乡镇文化站所面临和承担的工

作是繁重而复杂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文化站工作被削弱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流失、基层文化队伍涣散、群众文化活动“偃旗息鼓”,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的现象,同时,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腐朽落后的文化乘虚而入,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加强乡镇文化站和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已迫在眉睫。

(四)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全民文化大氛围的形成

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的功能,对于化解矛盾、整和社会关系具有很强的作用。目前,以娱乐健身为主题的激情广场健身舞活动正在全县各地红火展开,效果很好。今后应在内容和形式上予以丰富、范围上予以扩大、内涵上予以提升。要进一步发展祠堂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家庭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等载体,开展歌咏、朗诵、读书等活动,举办邻里节、老人节、票友会、社区文化节、乡村艺术节等节庆活动,引导乡与乡之间、村与村开展友好健康的文艺比赛或文化联谊活动,进一步推广激情广场大家跳活动,引导广场活动往歌唱、戏曲类扩展。挖掘恢复民俗特色和乡村传统艺术,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乡村争创地方文化品牌。发挥中小学艺术类教师和民间艺人、文化名人的作用,指导、培训群众提高文艺鉴赏力和活动参与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建设文体公园和室外体育场所,让文化活动形成集中效应。我国的民间文化来源于广阔农村而服务于我们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开发和发掘农村文化资源,实现农村文化产业化是农村文化走出农村、扩大受众、弘扬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竭力改善农村文化生活,进而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此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必然要与当地经济相结合,这样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就必然形成文化产业。我们的农村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极具挖掘潜力和市场空间,同时我国各地民族特色文化不胜枚举,很多乡土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保持着得天独厚的“原汁原味”,故而更加符合现代文化消费者崇尚自然的价值取向。在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却拥有独特乡村文化传统优势的地方,在农民渴望寻找致富新路子、城市人追求精神愉悦之际,完全可以利用“文化资源”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因此,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使现有农村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充分发挥是我们政府部门和文化管理者的历史责任。文化事业繁荣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财力人才经济的有效保障以及全民的共同参与,同时建议我们的创意、策划、咨询机构和文化艺术专家应重视乡村的建设,走进田野,走进村寨,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和扶持乡村文化产业的项目定位、产业布局、经营管理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站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农村文化问题 第三篇_农村文化问题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结束之后,各地的文化建设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加强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一个国家的兴盛,不仅仅只是物质方面的富足,文化方面的匮乏,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小康社会的实现,更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笔者深深感受到,作为民族之灵、兴国之魂,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处于被淡忘的状态,尤其是在农村。在当下农村,与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反的是,农村的文化建设趋于停滞,这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极不适应。农村基层文化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缺少这一环,新农村建设便不可能实现。加强文化建设,难点是在农村,重点也应该放在农村,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满足人民对文化的不断需求,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繁多,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文化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秧歌、大鼓等活动,内容陈旧,而且受困于经费紧张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不少业余文化团体将精力放在演出上,缺乏平常的专业训练,演员基本功不扎实,难以向百姓传送优秀的文化内涵。

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匮乏。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上调,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不斥于雪上加霜。

三是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许多农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虽然也普遍成立,但是书刊、报纸仅限于上级发放,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

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上下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才真正有可能把农村的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开创农村文化繁荣的新局面。

【农村文化问题,】

强化领导,将文化建设纳入考核机制。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关键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基层党委、政府应该切实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自己的日常工作范围,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逐步完备各项制度,健全农村文化评价机制,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同时。同时多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将基层文化建设植【农村文化问题,】

根于人民群众中,将文化建设过程当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来抓,重点将“三农”工作作为文化传播的重点方向,真正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农村文化问题,】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人才资源”是最根本的资源,也是农村文化建设能否成功的根本。首先,各地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培训的力度,特别是对农村本土文化传承者的培养。建立农村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培训的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知识技能。其次,积极发展民间优秀文化队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也都有自己的民间艺人,他们创造的文化形式与百姓日常生活最贴近的,也是最受百姓喜闻乐见的。定期对这些草根文化队伍进行培养,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比赛,提高民间艺人的待遇,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而且能够保证这些传统文化能够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

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群众抵制不良文化侵袭。让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同时,还应该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农村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要。首先,抓好传统文化。利用传统的节日、庙会等形式,向农民普及文化知识,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以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转变农民对文化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主流文化的热情。其次,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以“文化下乡”、“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为载体,普及农民的文化知识,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通过科普、法律知识的传播,提高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业务技能水平,掌握科技知识并学能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掌握一技之长,发展致富奔小康。第三,抓好本地特色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保护当地民间传统艺术、特色文化,抓好传统文化特色村的建设,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各具特色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问题 第四篇_目前的农村文化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目前的农村文化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对农村文化的争论往往会形成两个截然相反的认识:一种认识就是农村已经成了文化的沙漠,农村文化空白,必须用先进的城市文化来添补农村文化的缺失;另一种说法是农村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保留地,甚至说农村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崛起的希望。

两种观点看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也好像和农村发展现实符合。究竟哪一种观点对,或者说,是不是两种文化都有合理之处,在某一个层面上有合理性呢?

农村文化的需要

有一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考虑的,究竟农村的文化是否落后呢?或者进一步追问什么是先进,什么是落后呢?标准又是什么?

我们可能先要打破一些既有的思维窠臼,甚至说打破一些神话。真正的先进文化不能用我们的标准,也不能用美国的标准,以为我们是城市的,城市里来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或者说美国发达,美国的来文化就是先进文化。与其说这些观念是思维混乱,不如说是文化宗教,文化神话。事实上文化先进与否并不取决于从哪里来的,而是取决于本土的需要,如果你的一种文化与本地的物质精神需要相应,并有一些引领性,就是先进文化,否则既使看起来非常符合我们这些知识分子的观念,最后也是落后文化,甚至是破坏文化,有害文化。依此为标准,我们来评定农村文化的先进和落后,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

虽然中央政府已经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并且已经开始了逐步的推进。但是到目前为止,甚至未来几十年内,农村其实都没有办法象城市一样,由政府提供一切公共物品,比如,公共设施、教育卫生等等。所以,要形成微观组织创新,并且依赖这些组织起来的农村合作组织,甚至整个社区的合作来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这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意。

城市不同于农村,原因是城市里所有的这些公共服务都是由政府负担的,道路、社保、治安等等。但农村的实际情况却是,没有办法依靠分散的农户自己解决自己的公共服务问题,农村必须合作,所有的渠水林路都要在合作中才能解决,才能有用。我们绝对不可以简单的套用城市的办法来解决农村的问题。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农村必须合作,对于农村而言,至少是在走向合作的农村而言,合作文化就是一种客观需要,因此凡是倡导合作的,就是符合了农村的根本利益,也就在促进农民的福利,凡是倡导丛林法则,你死我活斗争的就是破坏了合作,也就是没有根基的甚至是破坏性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是落后的。依此标准,相当多的在城里有适应性的,被我们广为传诵的那些价值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表现形式对农村而言就是毫无疑义的,其中包括那些扭怩作态的超女,金壁辉煌的舞台。

农村文化的困境

找到标准之后我们再来看农村文化的困境问题。

首先我们来对农村文化做一点层次分析。我们可以把农村文化看成是包含了价值观念在内的观念性的文化和表现出来的可以看得到的文化活动两个层面。前者,价值观念是其核心,对于后者主要是各种表现出来的文化活动形式。

从价值观念层面上去观察农村文化,由于近三十年来的分田单干,由于城市文化的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冲击(这个可以根据距离城市远近的不同有所不同),不仅冲击了几千年来的

传统的农村社区相依为命的农村村社的根本原则,也冲击了建国以来形成的社区集体生活原则(这个原则和几千年来的农村社区文化根本一致)。

所以今天农村的文化是一种非常对立的矛盾体,一方面,从现实需要出发,村民认同合作,不合作没有办法生存。经常你会听村民说,干部坏,什么都不管;但是如果问及为什么不自己动手的时候,村民就会非常的愤恨,人心坏了,大家自己顾自己,太自私。所以他们知道合作的意义。我在兰考南马庄给村民讲合作的好处,一个中年妇女就说“谁不知道合作起来好啊?我们没有法儿啊!”但是另一方面是村民从分田的基础考虑,从城市给的观念考虑,又往往给出“还是自己干自己的好”的结论。比如村民会说,自己管自己的事情,合作起来不好监督,干多了少了的,说谁啊?再说,人人都是自私的,哪有大公无私的人,就是想合作也没有带头人,谁带头谁家吃亏啊。“你说你不自私,谁信啊?!”同样一个社区同样一伙人就会有完全相反的结论。【农村文化问题,】

所以农村的文化困境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冲突,是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对立,是想在农村发展中一定要插入城市文化所导致的必然冲突。今天的社区就是在这种冲突中存在的,而且越是距离大城市近,这种冲突就越严重。因而是城乡二元对立的一个表现。

很多人不明白冲突的理由,就很欣喜地说,城市的先进文化在改造千百年来的落后农民意识。是改造的更好么?其实稍有常识你就会发现不是在改造,而是在为害农村。

我们再从活动形式上来看农村文化的今天,比如歌声、舞蹈、电影、读书、节庆等等。从这个层面上看,农村文化就会应了一个概念:文化沙漠。几乎看不到还有什么文化形式的存在,如果说还有一定表现的话,那就剩下了聊天、麻将、吵架和邪教、脱衣舞了。并非农村人不需要好的文化形式,事实上,如果哪个地方有文艺演出,尤其是家乡小调的时候,都会被围的风雨不透。山东殷家林村正月十五的一个吕剧演出,围观的人竟有二千人之多,十里八村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来看;安徽凤阳的红白喜事的小调表演,凡是能听到声音的人都会来来看,热闹异常。农民一般比较喜欢的娱乐类文化活动形式是唱歌跳舞、秧歌、龙灯、腰鼓等。很多人以为农民不会喜欢这类活动,但是事实上,农村因为文化活动形式相对缺少,这种最容易学会的文化活动形式就成为了首选。农民喜欢唱的歌肯定不是那些卿卿我我的靡靡之音,他们喜欢老歌;农民喜欢的舞蹈一般是秧歌、健身舞,尤其和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秧歌是最好不过的;龙灯旱船是大家最喜欢的一种大规模文艺形式,在很多地方非常盛行;而地方戏曲则是几乎各个地方都有,广为传唱,可以算作地方高雅艺术了;腰鼓对于很多地方来说还是新鲜事物,但是农民们会很快学会并且敲的很好。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农民是否保守?

这些文化形式其实是农村合作文化的载体,也是整体合作的一种形式,这种文化不同于城市里的卡拉OK,是合作的,群体性的。农村的文化确实不同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可以依赖于昂贵设备投入和商业化的操作,是物质化的甚至过分物质的追求。

但是农村的文化确实是另一种情境。简漏、粗放是其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纯朴,真诚和简单。所以伴随这种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活动也就要求自然、简单、直白和不过分依赖设备。比如唱歌,基本要求是要声音大、直白,不能过分扭怩,同时色彩要鲜亮等;农民的舞蹈一般也要贴近生活,和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农民的学习活动也要求和自己的实际需要结合在一起。

所以从现有的价值观念上看,农村文化的真正困境是一种现实和逻辑的对立,你可以看到农村的文化是自相矛盾的。从其价值观念而言,这种文化是矛盾的;从现实需要出发,需要合作需要信任,但是城市文化带来的观念却是需要竞争、分离。从文化的具体形式而言,原有的简单、质朴的文化或者因为社区公共物质基础的丧失或者因为城市文化的打击,农村

文化已经被当做落后的东西被边缘化了。在这里,明显的看到的是一种尖锐冲突:一方面是农民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乡土文化,另一方面又是城市文化在农民的头脑中强烈的冲击着他们的固有的热爱。

所以农村文化的真正困境其实是一种尖锐的文化冲突,是现有的强势的文化对符合农民需要的合作文化的强烈打击,农民晕头转向无所适从。而并非简单的有和无的问题。

农村文化困境形成的原因

这种冲突表面上看来是文明改进中产生的文化冲突。但是实际上,更深层次的体现了我们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道路的冲突。

从上个世际之初就形成了的文化冲突一直绵延了整个世纪,到了二十世际的晚期这种冲突变得异常尖锐。八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的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单一的认为城市化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城市化被称为现代化,农村变成了落后的象征,发展路径的选择甚至是有意识的摧垮农村,很多搞理论甚至是政策决策的人也认为,农村是现代化的绊脚石,农村没有了中国就现代化了。这种思路导致的结果就是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的围剿,这种围剿是全方位的,不仅仅表现在农村社区的经济基础上、治理方式上,同时也在农村的精神上。

这种文化困境的产生有其经济基础。分田单干以后农村的经济基础实质上已经变成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分散、独立经营,个体性强。但是这种小农经济又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小农村社经济制度,历史上的农村虽然也是小农经济,但是社区之间有着宗族血源纽带,所以社区间是有合作的,社区间也有宗祠公田等方式来保证社区间的合作。但是改革后的分田却是彻底的分离,户与户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了。这样的结果衍生出来的文化必然是自私自利、自扫门前雪的。

但是虽然有这种潜在的文化基础,也未必一定形成自私自利文化,原因是还有另外一种因素在抵制着这种文化发挥作用,这种文化也同样缘于农村的实际需要,这就是如果没有合作,农村就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公共品供给,农村也就没有办法生存。这个问题伴随着原有的公共设施基础的丧失也就越来越严重了。

最后真正给这种农村合作意识以沉重打击的是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城市文化的强烈冲击。市场经济在毫不留情的打垮小农经济的同时也彻底的摧残着这种几千年来的社区合作文化。这种市场文化强调竞争,强调个性,强调丛林法则,与一切为敌。这种文化伴随着农民对幸福的追求而来,它极为隐蔽,在农民接纳了富裕幻想的时候也就同时让农民接纳了你死我活的争夺。

这种文化的另一个阴险的策略是把农村的文化描绘成落后和保守的,而把城市的争夺文化披上了先进和现代的外衣,结果是让农民自己主动的抛弃自己的原有合作文化,象扔掉旧衣服一样扔掉;而同时却满心欢喜的拿来一件华丽的却没有用的甚至有害的衣服。我们甚至大部分农民的意识里面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这就是城市里的乐队、卡拉OK才是文化,农村的破鼓、秧歌太土了,太落后了,不算什么文化。

就农村现状而言,农村需要的文化其实是适合乡土的合作文化,如果我们一定要用先进文化的概念,那么农村的先进文化就是合作文化,这是由目前的农村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力状况决定的。农村如此需要合作,当然决定了其核心价值观念就是合作。并非大家想象的,城市里的所谓过度消费主义的、竞争性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在城市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经解决的情况下,城里人合作的意义已经没有那么迫切了。但是农村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各种公共品的供给问题,在国家没有可能大量给予的情况下,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样社区组织就是非常的需要了,同时倡导社区团结以及合作的文化才是先进的文

化。而从城市里传来的你死我活的狼文化就是破坏性文化,就是落后的有害的文化。事实上也是如此,这种竞争文化已经造成了今天农村社区的衰败以至于崩溃。

今天谈农村文化的重建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但是也并非不可能。更为重要的是重建农村文化是一种必然。

那么有哪些工作原则可以遵循呢?

首先,一定要在舆论上对农村的文化有一个肯定,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启动农民参与工作的一个前提。

其次,要有一大批从城市里来的文化志愿者的介入,这些人要有真正的献身精神,依此来带动村民振奋精神,恢复自信。这些人一定不是来传播城市文化的,而是帮助启动农村文化的。

再次,要启发农民中那些有一定公心和特长的带头人参与进来,这些人的参与是农村文化发展的关键。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存在,农村文化的重建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在此原则基础上,我们还要尝试一些具体的工作去做。

农村文化问题 第五篇_浅谈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改革带来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引起了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变化,劳动力、资金、时间的剩余改变了农民传统的需求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不少乡村文化建设停滞不前,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缺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文化市场中产品不够丰富,符合乡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部分乡村居民等级观念重,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尤为突出的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文化市场发育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目前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关注其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基层重视差,不少乡(镇)、村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有的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半会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部分村级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视农村文化建设可有可无,是无关大局的一项工作,莫不关心。从而忽视了这些“软件”工作潜在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忽视了人们对此需要。

2)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撑,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捉襟见肘,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有限。二是政府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导致部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俱乐部常年没有或只有很少活动经费,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现在要想组织一些最简单的文体活动都必须是谁组织谁掏钱,其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3)“文化下乡”起不到作用。“文化下乡”应该说是我国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抓得比较扎实的一项活动,但是这项活动的广度和频率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其实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在很多时候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你送什么,农民就接收什么,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时间长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就不高了。尤其是对那些走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年轻农民来说,送到乡下的文化太不解渴了。

4)“不良文化”在农村占有一定的市场。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在农村不少地方,如今赌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每年一到冬天,很多农民无事可做,便以打麻将,玩扑空,喝酒消遣来打发时

农村文化问题 第六篇_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我国农村地区面积远远大于城市面积,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是我国整体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项目。与城市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如资金不足、文化设施陈旧、文化资源匮乏、各类人才数量少、素质普遍较低、文化观念陈旧等,这与党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方针是颇有出入的,如何有效改善或者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使文化力量促进经济发展,成为我国有关部门在近年来的文化建设中一直探索的课题,其也成为积极响应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旗帜。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 问题 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蓬勃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物质方面的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相比较之下,文化建设属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落后的文化生活逐渐无法满足人们在文化精神的上层建筑需求。由于农村经济本身不如城市发达,资金不足,场地设施有限等原因,都严重阻碍了文化建设的步伐。全面建设新农村,应是经济与文化并举,同步和谐,才能完成。文化建设也涉及到精神文明的提高,其在人民群众的能动作用下,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社会稳定;若文化建设薄弱,会对经济发展造成障碍,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因此科学合理的建设农村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而又坚定的任务。

1.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81497/

推荐访问:农村文化礼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