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资讯 >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时间:2018-07-13   来源:活动资讯   点击:

【www.gbppp.com--活动资讯】

表现性评价 第一篇_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实施表现性评价的案例(数学)

调查统计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天河区华康小学 何燕

【活动背景】

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人们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调查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活动目的】

为学生提供调查统计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统计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学会统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建议使用时间】五年级第二学期。

【表现性任务】

“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任务与指导语:

1、独立向周围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都喜欢哪些类型的电视节目,并作好原始记录(表2)。

2、小组合作,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制成小组调查结果统计表(表3)。 3、针对你们小组的调查结果,独立阐述以下两个问题(表4): (1)从调查统计表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2)将你对该信息的看法写下来。

4、仔细阅读表1,认真、真实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组员的互相评价。(表5)

附: 表1:评价指导

表2:个人的原始调查记录表

表3:小组的调查情况统计表

表4:我的看法

表5:评价记录表

【活动程序】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进行调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原始数据。 2、利用课堂上的35分钟时间:

(1)学生小组合作,将每个组员的数据合计,填写本小组的统计表。

(2)根据本小组的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独立的分析,并对自己的看法作出说明。 (3)学生自我评价,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并将评价记录在表5中。 3、课堂上的最后5分钟,教师进行活动的总结。

【实施情况及反思】

情景一:在独立调查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积极,踏踏实实地进行了必要的调查与统计,获得了真实的数据。但从学生的反映中可以得知,其中也不乏那些根本没有调查、胡乱编造数据之人。

反思一: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人们常常依据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决策,因此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对决策的正确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小学生限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往往不能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上面的情景使我反思,并认识到:1、以往在进行统计知识的教学时,虽然注意到统计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但在使学生感受统计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知道统计的数据是不可以随意编造和涂改的这一方面着力不够;2、在今后的教学、设计调查统计类的表现性任务以及开展这类数学实践活动时,应更多地将调查统计与某种决策相联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到调查统计求真求实的重要性。

情景二:活动开始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较多小组的成员都是“各自为政”,只是将自己的数据抄上去。于是不得不叫大家暂停,教师再一次说明小组的统计表应怎样填写。

反思二:上面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活动的有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教师过高估计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任务中的表格3(小组的统计表)的填写方法,未能交待得很清楚;二地相当部分学生也未认真理解指导语的含义,导致部分小组不知该如何填写本小组的统计表,误以为是将自己的原始记录表中数据抄上去即可。

其实,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心理和经验的限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很可能是比较片面、比较不成熟的,因此教师在制定指导语和讲解任务的要求时,要力求清楚简洁,适应该年龄段的学生,便于学生理解。任务的要求是否明确、易于让学生掌握,直接关系到表现性评价的成功与否。同时,从该情景中也促使我发现,在设计好表现性任务之后,最好应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知道任务的内容和要求,观察他们在理解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征询他们的意见,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待形成比较合适的初稿后再予以小范围实施。

情景三:在小组合作填写小组的统计表时,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的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一人报数,其余人记录;全体组员报完数后大家再一起加”的方式。能用合作分工的方法统计本组的总数据的几乎没有。

反思三:针对上述情景,活动结束后有老师提出:活动的有效性太低,学生未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教师未在方法方面进行相关的指导。

但我认为:在表现性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做的是一个组织者和调控者,而非方法的指导者。在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活动的主角,学生的表现如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表现性评价(自评与小组内互评)以及教师的总结反馈加以指导,但不是在活动进行时告诉学生你应该怎样做效率才高。相关的方法指导应放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反馈环节,效能应体现在下一次活动中,这也才能体现出表现性评价的特点:促进学生思考与实践、在思考与实践中反思、发展。

在开展表现性评价时,如果学生表现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其实也在提示教师: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及时调整自身平时的教学策略,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情景四:学生在小组合作统计时计算速度相当慢,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最后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对信息的阐释、自评、组员的互评等都显得比较匆忙,并且教师已没有时间进行活动的总结,只好放到第二天的早读再总结。

反思四: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比较费时费力的评价方式,因此在活动时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实践、反思、评价。在本活动中由于教师高估学生的计算能力,未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所以在计算时浪费了相当多不必要浪费的时间,既使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也干扰了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导致在表现性评价

中占重要地位的自评与互评的效果都难以得到保障,教师的及时反馈也难以落实。 【结语】

在多次的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表现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从内涵上与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息息相通。尽管它有着费时费力、管理难度大、对老师要求高、评价结论的一致性相对较差等不足,但在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中引进它,将它作为现有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制度的一种补充,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日常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而这些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刘兼、孙晓天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周卫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表现性评价 第二篇_发展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知识归纳

发展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知识归纳

一、发展性评价

1、定义: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表现性评价】

2、核心思想: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发展评价的基本特征是多元性。【表现性评价】

3、基本特点

⑴.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发展性评价将具体阶段学习目标与学生终极发展目标相统一。

⑵.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⑶.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它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还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所有关键资料。

⑷.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巧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经等活动的质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⑸.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多元化的

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将不再只是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合成为优秀者,才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⑹.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建立“因材施评”的评价体系。具体说,就是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

⑺.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要改变过去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制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时,应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得出评价结论时,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要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二、表现性评价

1、学生学业评价

⑴概述:传统学业测验是把学生的学业成就从整个教育中、从学生完整的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游离出来,单独进行评价。

⑵特点:①比较长于测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关注于低水平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

②传统的客观测验对话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测量是高效而可信的,如果精心编制,它也可以用于评价包括分析、推理和综合在在的一些高层次的心智技能。

③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在真实的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却难以测查。

2、表现性评价

⑴.定义:在学校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觉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

⑵.主要特点:

①表现性评价的目的既可以是给学生评分,也可以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但其重点是在后者。

②表性性评价比较擅长同时也是比较关注的身评价领域不是知识和技能的回忆与再认,而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③表现性评价的问题情境是比较真实的,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是现实中的问题,而不是脱离现实情境的抽象问题。

④表性性评价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一般比较复杂,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加以解决。

⑤表性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允许甚至追求答案的多样性。

⑥表性性评价比较费时费力需要付出的时间代价较高。

⑦表性性评价容易受到评价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论的主观性较强,信度较低。 所以在运用表现性评价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来分析判断方法的适切性,避免不分具体情况,盲目推广。当然,在淡化分数的义务教育阶段,甚至高中阶段,釆用表现性评价作为对客观性测验的补充,是极为必要的。

由于表现性评价更尊重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广泛性,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多方位地表现自己,因此,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改革理念出发,表现性评价理应成为当前课程评价改革中大力倡导的一种发展性学生评价方法。

⑶.设计表现性任务

第一,适当选择表现性任务的类型

在学校教学情境下,常用的表现性任务主要有:结构性表现任务、口头表述、模拟表现任务、做实验或调查、创作作品、完成研究项目等六项。

一般来讲,教师选择表现性任务的类型除了需要考虑所要评价的内容特质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时间、空间与设备条件的限制。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时的具体行为表现的评价,因此,必须事先确定评价内容(即教学目标),并将它分解为构成表现成果的可观察的具体行为,制定评价这些行为优劣的标准。

例如:演讲技能的评价标准:

站立姿势自然

与听众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

面部表情适当

有效使用肢体语言

音量适当

吐字清楚

以有条理的方式呈现观点

正确使用修辞

有效保持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第二,设计完成表现性任务的适当情境

在设计完成表现性任务,迅除了事恰当选择任务的类型并具体设计表现性任务以外,还要设计实现表现性任务的条件、情境以及观察的次数。

这里的条件是指表现性任务实施的时间、地点或需要使用的设备用具等。

这里的情境是指自然情境或者特殊控制的情境。

表现性评价 第三篇_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所谓表现性评价,就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任务,然后依据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例如,指导学生组成调查小组,调查所在城市的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学生必须进行项目研究,运用多种技能,如提出问题、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资料、合作讨论、绘制地图、写调查报告、口头陈述等,还可进一步引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表现性评价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因为评价的作业与真实生活情境相关,使用这种评价能很好的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同时在交流讨论过程中通过仔细聆听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实际技能的表现 ,应该说这才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学习成就的真实评价.同时学生也会很愉快的完成任务,因为他们自己也会觉得这是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中动态推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聆听学生的发言,扑捉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及时做出回应与评价,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思维得到确认,点拨和启迪,这样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彰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

一、要把学生的思维现状与教学目标进行对接,找到教学现实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衔接点,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这里的目标指的是三维教学目标.学生在一个真实性的学习任务中的成功表现都是以有关的知识为基础,以临场的各种操作技能为外部表现,并体现了有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我们要明确实施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时要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二、要依据学科、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或结果采用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有据可依,要体现出评价的可操作性.应注意评价的学科启发性,教师不是单纯采用"对"或"错"为目的的客观性评价,而应是集知识性 ,过程性和情感性于一体的评价,学科思考的指向性非常鲜明,也使激励性与启发性在学习中得到高度统一,实现了评价的有效性.

【表现性评价】

三、善于倾听,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考虑如何给予积极有效的回应,比如有些教师不仅能恰当的评价学生,还能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其隐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并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学生看到自己思想方法中的亮点,领悟到自己在学习方面值得发扬光大的地方,使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和信心得到增强.

表现性评价 第四篇_如何有效的使用表现性评价

如何有效的使用表现性评价—

教育技术 2009-11-26 08:58 阅读1735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把握有效性评价的尺度

读了两个案例后,我认为有效地使用表现性评价要把握以下几点: 1、把握时机的评价。 学生一旦做出成绩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及时给学生充分肯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2、评价要客观,公正,具有艺术性。 课堂上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答题或答错问题的学生,老师千万不能挖苦、评价学生“笨”,也许你的一个简单的评价就扼杀了一个“爱迪生”或“瓦特”。

3、家长参与评价。学校在举行一些活动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进行评价,这样能使学生与家长同时受到启迪。 4、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相应的评价标准。

如何有效的使用表现性评价之我见

阅读完加拿大的历史课表现性评价案例,让我非常震惊!惊讶于老师先进的教育理

念,更惊讶于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完美的设计!

所谓的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境里,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方式,它可以系统地衡量一个学习者使用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或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时也使用表现性评价,我觉得这种评价方式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因为评价的作业与真实生活情境相关,使用这种评价能很好的重视语文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让学生相互用口语交流如何用书面知识问路就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我仔细聆听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这样就可以了解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实际技能的表现,我觉得这才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学习成就的真实评价。同时学生也会很愉快的完成任务,因为他们自己也会觉得这不是机械记忆简单的词句,而是培养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心中的课堂表现性评价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阅读了加拿大历史课上的表现性评价案例《整体设计 及时评价 多方参与》后,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我在教学中也使用过表现性评价 , 效果不是很好 , 问题是我没有对表现性评价做详细的计划、安排。虽然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 老师的主导性 , 但是表现性评价中学生只是参与者 , 大部分是老师垄断 , 待事后出一张测验或考试卷进行评价的方法,因此不能全方位客观实施的评价学生。

通过学习,我想今后我也要在在教学活动中多多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例如教材的单元整理复习和教学实践活动课等,以学生活动为主来设计和进行教学。

我觉得用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前提下,应把对学生的表现和成就进行评价的问题整体地考虑并设计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去,事先考虑好评价策略与具体方法,并做好相关准备,要体现出评价的可操作性。

如何有效的使用表现性评价

教育技术 2009-11-26 09:01 阅读450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表现性评价】

教你解决“评价出入较大”的尴尬!

评价,即判定客体的价值,它体现出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肯定与否定的关系。评价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学生本人、小组其他成员和老师分别处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师生评价的结果难免会出现偏差,有时这种偏差还相当大,这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首先,必须要让学生熟悉评价标准,明确评价目的。允许学生参与制定或修改对自己评价的标准,以体现学生在评价上的主体性,突出学生在制定标准上的决策作用。建立一个众所周知的评价过程,让学生熟悉标准。 其次,以事实为依据,师生达成共识。老师要找到能够说服学生的事实依据——通过查看学生的活动记录、与小组其他成员和被评价人进行思想交流(交流中也可能是老师被学生说服),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如果属于外在化范畴(如活动的参与和表现情况等),能量化的应以量化数据为依据;如果属于内在化范畴(如内心感受等),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起点”,以突出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提高”和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总之,在评价中也同样让学生感觉到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关系。

表现性评价应遵循七大原则

我是教数学的,在教学工作中,我经常使用表现性评价。我认为在实施该评价时应遵循以下七大原则:1、评价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2、评价包括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测查;3、评价方法与教学结果、课程内容有机地整合;4、评价方案的设计取决于评价目的。5、有效评价的关键是教学任务和预期的结果间良好的匹配,6、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评价学生表现的标准;7、评价能为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教师可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策。

感悟教学中有效使用表现性评价

通过对加拿大刘宏博老师案例的阅读,结合本模块所学知识及本人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表现性评价方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从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有效的评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要有效地使用表现性评价, 首先,我们要明确实施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时要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其次,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或结果采用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有据可依,要体现出评价的可操作性。 反之:无论学生说什么都要夸几句,学生表达有语病,甚至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还在说好。这样的评价不仅不具有激励性,反而会误导学生并导致学生对表扬的麻木。

表现性评价的有效使用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断,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方式。它是一种全新的评价,它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运用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肯定和很好的锻炼;表现性评价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评价与学习融为一体。

表现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评价包括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测查。

2、评价方法与教学结果、课程内容有机地整合。

3、教学任务和预期的结果要良好的匹配。

4、评价方案的设计取决于评价目的,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评价学生表现的标准,根据反馈信息,教师可做出决策。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的恰当的应用表现性评价。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它是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 那么如何有效地使用表现性评价,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要把学生的思维现状与教学目标进行对接,找到教学现实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衔接点,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这里的目标指的是三维教学目标。我们要明确实施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时要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第二,要依据学科、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或结果采用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有据可依,要体现出评价的可操作性。

第三,善于倾听,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考虑如何给予积极有效的回应,比如有些教师不仅能恰当的评价学生,还能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其隐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并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学生看到自己思想方法中的亮点,领悟到自己在学习方面值得发扬光大的地方,使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和信心得到增强。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这样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作客观、公正的评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自我,更客观地评价自我。

如何有效的使用表现性评价

教育技术 2009-11-26 08:55 阅读213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表现性评价的使用,我个人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评价要重视学生参与过程,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

【表现性评价】

2、教师应在学生对的地方加以鼓励、肯定,同时指出错的地方加以引导、纠正。使学生明白所错之原因,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实际操作能力,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3、注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

使用表现性评价的关键,我认为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标准,实事求是,以鼓励为主,同时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才不断使自己的教学质量提高。

如何有效的使用表现性评价—有效地使用表现性评价之我见

教育技术 2009-11-26 08:55 阅读212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有效地使用表现性评价之我见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它的评价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是对学生能力行为进行直接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1、 评价时要求学生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某事。

2、 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

3、 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

4、 唤起真实情景的运用。

5、 人工评分、人工评判而不是机器评分。

6、 要求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担任新的角色。

可以说这种评价方式是在我们边远山区的教育条件下是难以得到很好的体现的.但只要努力了,总会有回报的.

如何有效的使用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优势突出,其效果重在运用

教育技术 2009-11-26 08:54 阅读156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表现性评价 第五篇_表现性评价的利弊及其启示

表现性评价的利弊及其启示

张咏梅、孟庆茂

这份资料节选自张咏梅、孟庆茂发表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7期上的一篇文章,题为“表现性评定及相关问题”。在选编过程中,我们将文中的“表现性评定”都改为“表现性评价”,以保持概念的统一。这是一篇理论性较强的文章,可以帮我们从更高层次上理解和认识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对高中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进,但如果使用不当,没有扬其长避其短,还可能对当前的教学与评价产生某种消极的影响。

一、表现性评价的优势

表现性评价受到众多的欢迎,与选择测验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更直接、更真实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特别是高级思维能力,这一点已为倡导表现性评价的国外教育学或测量学专家所认同。我国学者黄光扬也提出表现性评价能较好地展示学生的口头表达力、文字表达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操作演示技能。但是,我们认为那种将学生在标准化选择测验中成绩的取得看作是完全建立在以高级思维为代价的对于孤立知识的记忆上观点,似乎也有失公允,因为客观化的选择测验并非完全不能测查高级思维能力。许多研究者指出,两种方法很难说哪一种更优?只是他们测量的层面不同。具体运用哪一种,视评定的目的、需要来定。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逐渐升高的六个层次,分别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这六个层次同时也是我们进行评价的理论依据。我们认为与选择测验相比较,表现性评价在测查高级思维能力即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方面的优势是极为明显的;而就知识与理解层面如对知识与

领会的考查而言,标准化选择测验的优势又不言而喻,两种形式缺一不可,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二)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标准化测验之所以受到批判还在于其是对知识与能力的间接测量,造成测验情境、内容与现实生活不相符合,测得的结果往往与实际生活相脱节。表现性评价优势则在于此,它强调在模拟真实或完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反映的是问题解决与学习的真实面貌。课程与测量专家认为将建构完好的表现性评价,嵌入一个真实的、可引发人兴趣的场景中,将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其运用所学知识于真实实践的机会,唤起复杂的认知行为。值得一提的是,重视培养和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近些年来许多国家实施考试改革的特点。课程标准与考查形式都十分强调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应当把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鼓励学生把新学的内容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我国在此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尝试,近年来我国高考综合能力测试方案的提出与实施就是这种趋势的一种集中体现。

(三)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日常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应是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处于当前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采用此种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与空间,来说明自己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给予学生们及时性、鼓励性与适性性反馈,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等诸多形式。由此可以看出,表现性评价在校内评价中一方面可以整合教学过程,另一方面优化与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成长。

我们认为理想的教学应促进学生表现的变化性,那么不难看出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教学中,这种变化确定无疑会增长。在此过程中,也评价本身的功能从只重视掌握结果向既重视掌握结果又重视发展过程转变,从教学的检验者向教学的促进者转变。

(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在日常的校内评价中,当教师以作品集、轶事记录、展览、报告等表现性评价的形式汇集学生成长点滴的时候,当学生从“自己能做什么”中体会

到成长的快乐时,就会感到表现性评价多么富于建设性。它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了他们对于自己的信心,使得他们对于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及责任感,从而来鼓励了进一步的学习,并最终促进终生学习。这一点对于当前的儿童更为重要,因为与三、四十年前的儿童相比,现在的儿童将要生活在一个要求更为复杂、巧妙的思维形式的世界中,他们必须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地面对并解决新的问题,而这些都以积极的学习动机为前提。

二、表现性评价的不足

表现性评价以其接近现实、突出个性的鲜明特征有时也被称作真实评定,这种称谓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似乎就是对作业、表现进行真实的测量。实际上,在运用的过程中,许多测量学家对其提出置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信度问题

对于表现性评价的信度问题置疑最多的是评分者信度。评分者信度是测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对于某领域内一个或多个行为观察后评判的一致性程度。由于评分过程中,表现性评价标准的执行可能存在很高的主观性,所以测量专家对这种信度格外关注。来自于许多研究所报告的具体分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都处于较低的水平(>0.6)。有研究(Dunbar、Koretz&Hoover,1993)表明,通过对评分者进行认真训练及制定评分规则,评分者信度可以提高,并提出与经典测量理论不同的计算公式。

与此相比,对于重测信度则较少受到关注。有些测量专家指出,重测信度低于评分者信度。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表现性评价任务的高度特殊性,实际的任务情景设置、评定方法等导致在表现上的变化所造成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在评定任务数量比及增加评分者人数进行适当解决。

(二)效度问题

心理与教育测量中,效度是另一个经常运用的指标。表现性评价效度问题集中在表面效度、结构效度方面。表现性评价具有高表面效度是公认的,从而提高了公众对于评定的接受性。但是,仅有表面效度远远不够,我们更关

注的是评定本身的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是指测验对某一理论或特质测量的程度。对所要测量的理论或特质进行准确的界定是任何测量的前提,这正是表现性评价遭受批评最多的地方。教育测量专家提出(Popham,1993),在研究表现性评价的效度问题时,必须认真地考虑需要评定的领域,是否对其进行完好界定、进行完好抽样、是否可以通过抽样来对整个领域进行推论?由于表现性评价花费时间长,所以与以多项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相比,题目较少,因而,结构效度问题更为重要。许多研究者认为许多表现性评价是任务驱动型而非概念驱动型,并尖锐地指出一些测量的实践者只集中注意于“特定表现”却用“概括的语言”来推论分数的意义,从而忽视领域的覆盖性及类推性问题。Haerte(1992)则针对此问题,提出可以通过调查学生实施任务时所经历的过程来加强表现性评价的结构效度的研究,例如在评定期间让学生谈论任务,或运用任务后座谈的方法来探究完成任务所运用的技能。也有研究者(Linn,1993)主张为了提高类推性,必须增加任务并保证对于领域的综合覆盖,建议评定时必须采取结构性强的任务与结构性不强开放性任务相结合的方式。

(三)实用性问题

与有着宽覆盖面、容易评分、造价低廉的标准化选择测验相比,表现性评价覆盖面较窄、提供关于特定技能或领域的多维度信息,评分过程十分繁琐,且造价高昂。因此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表现性评价实用性较差。

尽管表现性评价存在着上述问题,但我们还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并从理论与实践中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不断地完善。

三、表现性评价对当前考试及评价改革的启示

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教育大变革时期,这将是一场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用人机制的深刻变革,其根本目的在于实施素质教育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考试与评价的改革只是这场变革对于教学评价领域的渗透。表现性评价的兴起不仅丰富了现有评价与考试的方式与手段,还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与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逐步实现从“考试观”到“评价观”的

过渡

从标准化多项选择测验(test)到表现性评价(assessment)的转变,并非仅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是从“考试观”到“评价观”转变。当今的考试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涉及方方面面,但考试本身并不是评价,而是评价的手段,只为评价提供量化资料。只有当评价的主体运用一定的价值观综合解释考试所提供的资料、判断评价对象的实际水平达到何种程度时,这才构成评价。可以看出,评价是以价值观、定量、定性的资料及多种评价方式为前提的。当前,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我们往往只以考试分数为指标对学生质量、教学质量及学校办学绩效进行评价,教育教学的成功或失败只以考试分数来说明。在教育改革的用语中,提高考试分数与提高教育系统质量也仿佛是同义词。这种将考试当作评价,与真正的评价观相背离的做法又怎么会不造成“应试教育”的局面?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进程中,必须尽快地转变这种观念,将各种可行的评价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学校教学及人才选拔过程中去,全方位地对于学生进行评价,积极尝试、勇于探索,实现观念与实践的根本转变。

(二)尽快建立包括表现性评价在内的多元化评价系统

“多元化”既指知识与能力的多重性,又指评价手段的多样化。一个测验质量再高,也难以完全测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一种评价方式再有效,也难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的测查,况且智力本身就是多维度的。美国心理学家Gardner认为人至少拥有七种智力: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用、音乐节奏、人际与自我等。每个人在智力的发展方向及水平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我们认为以单一的评价方式、从单一的维度来评定学生的成就与能力是不科学的,也无法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与成长的快乐与动力。只有超越单一的评价模式,集中多元评价于广泛的能力范围之内,反映技能发展的多重维度,并根据需要与实际情况,建立包括表现性评价在内的多元评价系统,即以多重变通的方式来展现特定学习内容的表现、呈现学生的成长,如生态评定、档案评定、动态评定、形成性评定,甚至是以多项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让这些评定手段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赋予学生在各方面学习的完整写照,才有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让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hd/462324/

推荐访问:表现性评价案例 表现性评价的特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