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时间:2018-04-17   来源:自我介绍   点击:

【www.gbppp.com--自我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第一篇_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分析研究报告》

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是研究材料制备、结构、性能、加工的学科,材料学是一个交叉学科。 美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它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

美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与电子工程结合,则衍生出电子材料,与机械结合则衍生出结构材料,与生物学结合则衍生出生物材料等等。

随着近年来媒体将注意力大量集中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上,材料科学在许多大学被推到了最前沿。它也是工程鉴定和破坏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算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理工科专业,紧随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三大热门专业,在每年申请者的比例中也牢牢占据着一席重要之地。这也许是因为美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交叉性,使得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需要材料背景的人才,例如汽车、航天、电子、机械、医药、日化等行业。美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材料生产企业、材料应用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咨询服务公司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向:高分子、光电磁材料、金属、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无机非金属、能源材料等,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材料的发展由传统金属、非金属的研究,逐渐深入纳米、复合及新能源材料的使用,朝着更轻、更耐用和具有更多用途的方向发展。

而其中高分子作为一个应用领域广泛的分支,占据着常申分支总数的45%,而传统的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方向虽然也占据着一定的比例,但是已经比往年有所下降,其他的交叉方向则开始慢慢的增多。当然,具体申请的方向,除了要根据自己所学课程之外,还要针对自己的科研或实习经历来确定,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生物材料、能源材料等方向的申请人数也会逐渐增多。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综排+专排) 5-5-斯坦福大学

20-6-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0-6-加州理工学院

23-22-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3-39-南加州大学

39-35-加州大学圣迭亚哥分校

41-2-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39-22-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49-39-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院校简介:

斯坦福大学:二十一斯坦福世纪科技精神的象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公立大学排名第一,世界最顶尖的公立院校之一! 加州理工学院:世界顶尖的理工学府,曾被US.News排在全美大学第一!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体系中第二所大学,与伯克利齐名!

南加州大学: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科研与教学水平世界一流!

加州大学圣迭亚哥分校:这是一所以加州理工为楷模,以理工科闻名的公立大学,同为“公立常春藤”之一!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傲人的学术成果,让这所学校成为同伯克利等学校一样的世界顶尖学府!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以农学闻名,加州体系中唯一开设农学院的分校!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加州体系中第二年轻的学校,众多高新企业环绕校园,为电子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就业机会!

2.美国亚利桑那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

142-39-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119-45-亚利桑那大学

院校简介: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坐落在高新科技园,为学校的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的就业和实习提供了保证!

亚利桑那大学:被誉为“公立常青藤”大学之一,同时也是美国大学协会(AAU)成员!

3.美国德克萨斯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

18-29-莱斯大学

52-22-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院校简介:

莱斯大学:莱斯大学曾与其它两所,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大学、田纳西州的范德堡大学齐名,号称为南方哈佛The Harvard of the South。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坐落在美丽的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市,是一所世界著名大学。在美国有着“公立常春藤”的美誉

4.美国弗科罗拉多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

86-29-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多分校

院校简介: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多分校:久负盛名的“美国大学协会”的34 所公立大学之一,是一所具有卓越学术和尖端科研的美国顶级高校!

5.美国明尼苏达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

69-22-明尼苏大学双城分校

院校简介: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与圣保罗市的国家级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被誉为最安全的大学之一!

6.美国爱荷华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

101-29-爱荷华州立大学

院校简介:

爱荷华州立大学:该校所在城市拥有该州最良好的治安,其中以农业、工程等闻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7.美国威斯康辛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综排-专排-学校名): 41-16-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院校简介: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五大湖区,与安娜堡一起和东北部的哈佛、耶鲁等名校相抗衡!

8.美国伊利诺伊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

41-2-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12-2-西北大学

院校简介: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IUC是美国"十大联盟(Big Ten)"之一,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全美最优秀的工科院校之一!

西北大学:坐落于美国芝加哥卫星城埃文斯顿,众多学霸们汇集的地方!

9.美国密歇根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综排-专排-学校名): 28-10-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院校简介: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密歇根州最知名的公立学府,电气工程专业排名稳居前十!

10.美国印第安纳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综排-专排-学校名): 68-17-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

院校简介: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美国航空航天的摇篮,工学院常年位居全美前十!

11.美国俄亥俄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综排-专排-学校名): 37-29-凯斯西储大学

52-18-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

院校简介:

凯斯西储大学:凯斯西储大学还是北美大学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简称AAU)的成员学校,在北美洲享有极高的声誉!

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全美面积,规模最大的学校,拥有在校注册学生超过5万,同为“公立常春藤”之一!

12.美国弗吉尼亚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

69-22-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23-29-弗吉尼亚大学

院校简介: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以工农闻名的学校,相比同州的弗吉尼亚大学,该校以培养理工领域的人才为主!

弗吉尼亚大学:以培养各行业领导人为教育宗旨,被称为该州的“高富帅”大学!

13.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

101-21-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院校简介: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坐落在全美著名的研究三角园,该校在工科和教育有良好的基础!

14.美国佐治亚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

36-9-佐治亚理工学院

院校简介:

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三大理工院校之一,和麻省理工、加州理工齐名!

15.美国佛罗里达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

49-15-佛罗里达大学

院校简介:

佛罗里达大学:坐落在美丽的佛罗里达州,为该州最知名的学府,为该州的农业、工程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16.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专排前五十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第二篇_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专业全面解析

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小材料” 大前途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21世纪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很多理工科院校设立了院系,是很多研考生青睐的热门。这个专业究竟有何特点?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又有些什么不同特点?记者走进位于学科排名前列的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走近材料学院和研究生院的相关教授,为考生揭开其神秘面纱。

学科特点:上天入地,无所不包

说到材料,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工业原材料,材料学研究似乎就是对材料的加工和制造成工业成品。

然而,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材料学不仅涉及国家重大项目建设,而且深入百姓生活,可谓“上天入地,无所不包”。

北航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朱立群教授举起记者递过的名片说:“这也属于材料”。他又随手一指,说:“从我们身上的衣服、喝水的水杯,到家用的冰箱、燃气灶,再到航天器、高铁、地下的石油管道等国家重大项目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全都离不开材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交叉学科。北工大材料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汪浩说,它融合了物理、化学、机电、电子等多个学科领域。项目的完成过程涉及诸多细小环节。比如涉及理论计算,就需要物理学科的建模;涉及材料制备环节,就需要化学学科的实验研究或者制备技术;材料完成后要鉴定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构和性能,就需要材料学科或者物理学科的测试技术;在制成后应用的过程中,又需要综合测试其性能。以上种种决定了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性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上学期间的实验在其课程中占一多半学时,有的学校会达到80%。学生们多数时间要在实验室里度过。在北航材料学院一楼,记者经同意走进了三个实验室。负责老师告诉我们,学生正在使用的投射电子显微镜价格达六七十万美元,一个扫描电子显微镜造价近百万美元。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许慧远说:“在培养人才中创造知识,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材料学专业的很多新知识来自实验,很多突破都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对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科建设:各具特色,百花齐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范畴的广泛,决定了各校研究方向的多样性。

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材料学倾向于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拥有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拥有先进的现代材料制备平台和分析测试平台,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与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二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校研究生超过本科

生,博士和博士后人数之和超过硕士研究生。全系33名教授中有两院院士5人。

北科大被誉为“材料领域的航空母舰”,在历次全国权威学科评比中稳居前二三名。学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历史可追溯到建校初期,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该校师资雄厚,汇聚了众多材料领域名师,有3位科学院院士,1位工程院院士,136位博士生导师,189位硕士生导师。强大的师资阵容为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坚强后盾。

北科每年招收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达6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余人。新招研究生人数是本科招生的1.5倍。“量大面广,贴近产业”是北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学校不但设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还设立了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侧重研究技术成果的现实转化。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乔利杰教授介绍,传统材料研究是学院特色,功能材料研究也发展较快。学院在钢铁、陶瓷、粉末等领域均有突出优势,磁性材料科研是强项,金刚薄膜材料在全国最好,对材料性能服役行为的研究如环境适应性、寿命、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在高校中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南岛到新疆,从四川到黑龙江,遍布着研究院腐蚀领域的科研站点。显示材料、有机光电等领域研究发展很快。学院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汇聚了业内名师的材料名师讲坛在这个“五一”节前已经做到了53讲。

北航的材料学具有“空天信”一体的特点,形成了轻合金结构材料及激光制备、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先进高温结构材料与涂层技术、特种功能材料及器件、失效分析与预测预防等具有明显优势的航空航天特色研究方向。该校朱立群教授说,学院注重航空航天和信息科学领域科研的融合。轻质材料研究属高端领域,因为空间环境复杂,如高温高湿,对材料性能、安全可靠性要求更高。材料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已与国际接轨,与国外多所著名高校、一流研究机构和世界级跨国公司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本科教学实行中外“3+2”联合培养,研究生每年有很多与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融入国际最前沿的科技,逐步向材料、器件一体化发展。“学院给人的印象是国防特色,其实,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大量的学生是面向民用领域的。”他说。

学院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群鹏教授和徐惠彬教授等教授为代表的一流师资队伍,拥有教授37名、博导34名、副教授32名,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徐惠彬院士的科研项目宽温域与耐腐蚀巨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应用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形成了“超常服役环境金属智能材料”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高性能非平衡材料科学与技术”和“高性能金属材料激光制备与成型”教育部创新团队、“先进高温材料与涂层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学院每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平均带一个硕士生和一个博士生。

北工大的材料学院则注重材料与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形成了以环境友好为主导的多门类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科研和技术开发特色。学院现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生态环境材料及其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等。学院践行“产学融合、

协同创新”的方针对学生进行培养,以服务社会为主,“研究出来的东西能用,是对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汪浩教授解释说。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也都是材料领域的名校,形成了各自的方向和特色。

就业趋势:市场广阔,越来越好

材料学专业研究生近年来的就业形势非常看好。北航毕业生毕业时能同时得到多个录取通知。很多人到政府机关、航空航天研究所、国家主流行业和世界知名高科技公司工作。2011年清华大学61名毕业研究生中赴重点单位就业率超过75%。

北工大汪浩教授指出,该校材料专业大多数研究生毕业后留京,到与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加工制造技术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这与北京市的人才需求密切相关。如在汽车行业的焊接过程中实现环境友好的无铅焊接。又如用锂离子电池或太阳能电池代替石油来引擎汽车。

北科大乔利杰教授风趣地说,有个成语叫“点石成金”,北科的学生可以称得上“化铁为金”。他们做出来的材料有的价格贵过黄金。材料学属于很多行业的基础,学好材料学,自然也为高收入打好了基础,北科的材料学与传统材料联系紧密,更靠近产业,就业市场也十分广阔。

除了移动工具领域,材料学专业知识在大体积的固定工具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用太阳能材料代替常规发电的能源等。无论是在国家建设还是在日常生活领域,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都会越来越好。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概况及内涵

一、学科概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研究各类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制备合成及加工,物理及化学特性,使役性能及安全,环境影响及保护,再制造特性及方法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制约规律,并研究材料与构件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制成具有一定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的材料及构件的学科。

当前,材料已与信息、能源并列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冶金、机械、化工、建筑、信息、能源和航天航空等工业的支撑。材料作为社会生产生必要的组成部分,早已作为一个统一的范畴进入政治家和产业界的视野,独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也应运而生。

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应用上既要求性能更为优异的各类高强、高韧、耐热、耐磨及耐腐蚀等新型结构材料,也需要各种具有力、光、电、磁、声及热等特殊性能及其耦合效应的新型功能材料,同时对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生物材料、信息材料、能源 材料、纳米材料、智能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生态环境材料等已逐渐成为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为深入了解材料成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性能的关系提供了可能,也为材料制备过程组织演变模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计算材料和虚拟工程逐步发展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展望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实现微结构不同层次上的材料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材料开发:材料的复合化、低维化、智能化和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与制备技术研发;材料加工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超精密化技术的开发等。另外,一方面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有关材料的质量和工程问题,不断挖掘传统材料的潜力;另一方面,也要特别注重研究和解决与能源、信息相关的新兴材料,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学科内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它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加工、基本性质及使役性能等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并研究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根据材料的组成形式,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特征,又可分为以力学性能为应用基础的结构材料和以物理及化学性能为应用基础的功能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以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科学为基础,以加工制造等工程学科为服务和支撑对象,是一个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以及工程学。材料科学与其他工程学科的结合发展和相互丰富,充实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推动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范围及培养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方向。

1.材料物理与化学

是一门以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电子、原子、分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结构及其与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方向重点基于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材料科学的前沿研究与发展动态,利用先

进的理论研究、分析与设计方法和技术,以及高水平的实验平台、装备和工艺,致力于探索新材料中组成、尺度、结构、性能之间的本构关系及其内在的热力学演变规律,探索符合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发展需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及其工程化应用的有效途径。

2.材料学

是研究材料的成分、组织及结构、合成制备及加工工艺与性能及使役特性之间关系的学科,为材料设计、制备、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学及其发展不仅与揭示材料本质和演化规律的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相关,而且和提供材料工程技术的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有密切关系。材料学是探讨材料普遍规律、支撑材料加工技术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

3.材料加工工程

是研究控制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将材料加工成能够满足使用功能和服役寿命预期要求的各种零部件及成品的应用技术的学科。现代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内涵已超越传统冷、热加工的范畴,与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机电、自动控制等学科,以及新型高性能材料的研发有着相互依存和彼此促进的密切联系,彰显其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并成为再制造工程的关键技术支撑之一。材料加工工程的研究范围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主要研究材料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与结构形成规律和控制技术。当代材料加工技术和相关工程问题包括材料的表面工程、材料的循环利用、材料加工过程模拟及虚拟生产、加工过程及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及集成化、材料加工过程的在线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加工的模具和关键设备的设计与改进、再制造快速成形理论与技术等。

材料加工工程理论基础包括数学基础:数学分析和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物理基础:大学物理和工程力学;化学基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和电子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学、晶体学、晶体缺陷、扩散和相变理论、材料成形(液态与固态)及微观组织结构表征方法、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技术。

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体的材料,主要有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粘剂和树脂基复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制备、结构、性能、成型、服役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造、使用及循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高分子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以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自然科学和化工、计算机、机械等应用学科为基础,以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第三篇_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和趋势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几所高校材料学科的具体实例,综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的国内外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展望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历程,趋势

Abstract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several domestic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discipline were discussed. Meanwhile, the prospect of this subject in the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word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velopment process,trend

1 引 言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

年代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

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工艺对新材料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也促进

了当代材料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材料学科及教育的重要性已被人们认识,国内外许多工科院校及综合性大学都相继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系)。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材料科学”这个名词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1957年,苏

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美国政府及科技界为之震惊,并认识到先进材料

对于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一些大学相继成立了十余个材料科学研究中心,

从此,“材料科学”这一名词开始被人们广泛使用。

材料学科的发展过程遵循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从细分走向综

合。各门材料学科通过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由细分最终走向具有共同理论和

技术基础的全材料科学[1]。20世纪40年代以前,基础科学和工程之间的联系并不

十分紧密。在20世纪20年代固体物理和材料工程两学科是分离的,到40年代两学

科才有交叉。从6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材料科学,到了70年代,材料科学和材料工

程的学科内涵大部分重叠,材料科学兼备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属性,故“材料

科学与工程”(MSE)作为一个大学科逐步为科技界和教育界所接受[2]。

2.1 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美国西北大学M.E.Fine教授等人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材料科学与

工程(MSE)这一概念。在上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外高校均没有明确完整的

MSE教育。此时,材料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分属冶金、化工或机械等专业。从

60年代初起,欧美等国家高校中冶金、机械或化工等与材料有关的系或相关的专

业及学科开始改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材料工学系”。至80年

代中后期,欧美等国大部分高校已完成此项工作。这种教育符合材料科学技术发

展趋势。近年来,美国与欧洲在材料教育方面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把材料科学与工

程看作是一门学科。在大学不再需要专门的材料主题。这些材料不再是冶金、陶

瓷或电子材料学,而统称为材料,材料教育涉及的范围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

半导体以及其他所有类型的材料[3]。

2.2 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中国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起源于部分高校的采矿系、矿冶系等,可分为五

个历史阶段。文革前,我国基本上承袭了原苏联的培养模式与体系,材料科学技

术人才被分割在十几个专业培养,分属于冶金、机械、化工等系内。这种教育模

式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逐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此

期间,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与经验,但在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上尚

未有根本性突破,仍保留原苏联的做法。到了80年代,面对高新技术发展对材料

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国外材料学科教育的改革,我国教育模式与内

容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国内市场经济开始发展,且逐步取代计划经济,在

工业组织上那种小而多、小而全的模式被大集团、大工业的生产所取代。随之,

旧培养模式与体系也很难再维持,而不得不进行改革[4]。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材

料学科教育改革的迅速发展,多数设有有关材料专业的院校均已程度不同地对原

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并且出现了有根本突破的新思路新方案。以下简要介绍国

内几所代表性院校的材料学科教育改革情况。

(1)中南大学:该校前身为中南矿冶学院。1952年中南矿冶学院由6所院校的地

质、矿冶系组建而成,该学院当时设置了地质、采矿、选矿、有色金属冶金4个

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54年,原名金属工艺系;1962年更名为特种冶

金系;1980年为原重冶、轻冶、稀冶三个专业合并为有色金属冶金专业,更名为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2年正式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设有材料物理

系、材料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材料化学系;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有色

金属、粉末冶金和复合材料方向。

(2)北京科技大学:1952年由国内六所院校的矿冶学科组建成北京钢铁工业学

院。199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压力加工系、表面科学与腐蚀工程系、冶金

系的铸造教研室合并组建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998年,应用科学学院的材料

物理系和物理化学系无机非金属材料部分并入材料学院。2001年,重新整合,成

立了材料学系、材料加工与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粉末冶金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腐蚀与防护中心、实验测试中心等4系2所2

中心。2008年12月,材料学院分出一部分形成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材料学院现设

材料学系、材料加工与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3)西北工业大学:该校的材料学科起源于1957年成立的机械系,1964年把化

工系并入热加工系,1977年正式成立材料科学,1991年组建化工系,1996年 材

料学院成立,2003年 经过几年的过渡时期,形成如今的三个系:材料科学与工

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系和复合材料系。

(4)清华大学:该校的材料学科也是起源于机械系,1988年将化学工程系的无

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程物理系的材料物理专业,机械工程系的金属材料专业组

建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2年新成立的材料学院下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无机非金属材料系,材料加工工程系,金属材料系和复合材料系。

(5)重庆大学:该校材料学院的前身是始设于1935年的采冶工程系,后更名为

矿冶工程系,冶金系、冶金及材料工程系;1998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0年又与原重庆建筑大学建筑材料工程系合并成立了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院。

从这些高校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出,国内大学的材料学科大体是从两类学校中

通过不同的起点而发展。一类是在工科院校中通过冶金与机械,或金属、非金属、

高分子三大类材料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所依存的专业而建立的学科,如工科院校

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等,这种类型的学科侧重于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探求新材料

的性能评价与使用。另一类是一些综合性大学在追踪科技前沿的基础上,由物理

学与化学孕育并分化形成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新学科,建立了材料科学系或研究

所,其特点是材料学与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交叉结合。这两类不同起点的材料学

科在前进中经过自我完善而相互靠近,理工结合,并逐渐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趋势

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领域的形成,以材

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来设置引导性专业已成为大势所趋。考虑到材料的多样

性、广泛性和共性,全国设置了材料专业的院校已注意体现“厚基础、宽口径、

多方向”的人才培养特色[5]。

宽口径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人才,这要求加强并拓展一

级学科基础课程。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增大基础课比重,拓宽基础课知识面;拓

宽专业口径,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的范围。此外,还应注意

增加新兴学科的内容。必须改革仅重知识结构优化、忽视思想素质提高,重科学

技术掌握、忽视精神文明熏陶,重有形课程建设、忽视育人环境建设的片面做法。

培养“宽口径、多方向”的材料工程的高级技术人才,必须树立“大工程、大材料”

的思想,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特别是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公共基础平台的设计。

在大工程技术基础方面,设立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电工

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及经济管理等课程,并使人文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有机结合。

材料科学与工业技术突飞猛进,对材料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

要求。由于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和领域处于不断拓

展之中,此外,材料科学与其他学科(包括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关联性

极强,这给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建设带来了困

难。如何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内容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培养出适应材料产业和技

术飞速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材料科学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动力[6]。

4 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综合交叉的特点,科学和经济

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当前最活跃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

又导致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和高性能材料的诞生。21 世纪的人类科学技术,将以

先进材料技术、先进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四大学科为中心,通过其

相互交叉和相互影响,为人类创造出完全不同的物质环境。新型的受欢迎的材料,

将是与生物和自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相容性和环境友好的材料。材料与人类生

活息息相关,人类生活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以材料的发展为前提的。因

此,性能不断提高、来源愈来愈广泛、能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

新材料,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陈文哲. 美国和欧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 高等理科教育[J].2002,(6):33—40.

[2]张钧林.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发展、现状与人才培养.甘肃科技[J].2008,24(15):165-168.

[3]尤显卿,汪冬梅等. 工科院校材料学科办学特色分析与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J].2008,22(1):71-75.

[4]孙壮,陈吉. 关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材料学科的几点思考.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J].2009,11(3):90-92.

[5]曲明贵,张瑞军,张福成等.材料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

[J].2012,35(2):12-15.

[6]罗延龄. 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材料科学.中国科技纵横[J].2010,(22):4-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第四篇_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认识和了解

专业介绍与概论

作业

题目: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了解和认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在上大学之前,我无意中就了解到当今世界的三的经济支柱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37169/

推荐访问: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排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