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执业医师全覆盖工作总结

执业医师全覆盖工作总结

时间:2017-08-30   来源:工作总结   点击:

【www.gbppp.com--工作总结】

执业医师全覆盖工作总结 第一篇_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区域联动,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着力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综合施力,多方保障,形成医改工作合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努力破解医改难题,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医改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进一步树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公共产品的理念,切实履行政府办医责任,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有序放宽社会力量办医准入,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资金保障可持续。刘延东副总理主持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及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改重点工作。

1.加强医改组织领导。国家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与省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统筹协调。医改领导体制进一步理顺,各地医改机构和人员调整逐步到位,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加大了对医改工作的协调推进力度。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医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建立健全领导决策、统筹协调、督查督办等机制,层层分解任务,传导责任和压力,保障了医改扎实有序推进。

2.加大规划引导和投入力度。国家高度重视医改资金保障工作,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卫生领域重点工程专项建设任务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十二五”医改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大医改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各项卫生投入政策。2014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含计划生育)支出预算安排10071亿元,比上年增长9.62%,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出0.4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3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4%,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增幅高出5.74个百分点。

3.强化体制机制改革。把建机制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重强调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健全科学补偿机制和公益性运行机制;着重强调进一步深

化基层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积极性;着重强调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做好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

4.注重宣传引导。中央和各地新闻媒体把握主旋律,增强主动性,继续把医改宣传作为重要任务,结合医改重要政策文件发布等时机,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凝聚社会共识。大力宣传各地在医改重点领域探索出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坚定社会各界推进医改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加强对医改舆情的分析研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医改顺利推进营造平稳、有序的社会氛围。

(二)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各项改革任务有效推进。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社会办医、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等重点任务,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1.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建立运行新机制。突出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召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配套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实施方案》。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县(市)扩大到1300多个,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青海12个省份实现改革全覆盖。卫生计生委举办24期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培训班,各地440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各地自查基础上,2014年底,国务院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组成12个督查组,对29个省份进行了现场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各地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更加有力,政策体系更加完备,政府责任进一步落实,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开始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试点地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以上。截至2014年底,全国66%的县(市)取消了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理顺,医院收支结构得到优化,经济运行正在步入良性轨道。问卷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对改革的认同度达到82%,群众对医改和就诊体验的满意度达到96%。

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增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实现每个省份(西藏除外)至少有1个试点城市。研究制定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实施方案。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座谈会。2014年6—7月,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对第一批17个试点城

市和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进行了评估。从评估情况看,改革试点总体方向正确,各地对推动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收支结构日趋合理,医务人员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试点城市三级公立医院次均诊疗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分别从改革前的9.14%和12.71%下降到5.34%和3.95%,群众医疗费用自付比较改革前降低了10个百分点左右。

2.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精神,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支持力度,重点发展非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着力构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推动各地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为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空间。卫生计生委、商务部印发《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试点地区设立外资独资医院。目前,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43.9万所,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45%,非公立医疗机构门诊量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2.3%。进一步放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要求,2014年批准9家非公立医院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将港澳台投资者在内地设置独资医院的审批权下放至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外国医疗团体来华短期行医的审批权下放至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由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二是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印发《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非公立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特点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非公立医疗机构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三是清理取消不合理规定。梳理妨碍社会办医的不合理规定,提出了清理清单和建议,推动有关部门按时限完成清理工作。地方出台了一批专项配套文件和细化措施,在土地使用规划、大型设备购置、医保定点、职称评定等方面保障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四是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医师多点执业的资格条件、注册管理、人事(劳动)管理和医疗责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据统计,已有累计近17万名城市医院医生到县乡医疗机构执业。五是推进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和公立医院改制试点工作。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开展社会办医政策落实情况自查,对13个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所在省份进行抽查。卫生计生委会同国资委积极研究推进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改制试点。六是按照中央有关改革部署要求,发展改革委加快研究起草进一步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3.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筑牢群众看病就医保障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人均90元。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0%、70%和75%。一是推进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国务院医改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启动试点工作。截至2014年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有16家保险公司在27个省份承办大病保险,覆盖约7亿人口,大病保险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患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基本医保制度的保障效应进一步放大。国务院办公厅组织有关部门对部分省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卫生计生委分别对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作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加快研究制订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指导性文件。二是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加强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推进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和服务。指导各地在加强基金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工作,普遍开展按人头、按病种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付费方式改革。推进医保实时监控,确定45个地区开展医疗服务监控试点,有效遏制了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欺诈骗保案件的发生。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市级统筹,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西藏6个省份实现了省级统筹,28个省份建立了省内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或利用省级大集中系统支持省内异地就医结算;90%的新农合统筹地区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印发文件,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三是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15号),30个省份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设立了救助基金,全年已有33万人获得救助。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14个省份已全面推开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四是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制定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0号),明确了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加快发展和参与医改的系列政策措施。保险公司积极开展重大疾病保险,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2014年,商业健康保险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1587.2亿元,同比增长41.3%;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备案销售的健康保险产品共有2300多种。

4.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一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30个省份(西藏除外)和军队系统建立了省级(全军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落实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全程监控等制度,完成了以省(区、市)、军

队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逐步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基本药物生产和质量监督,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二是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已完成第一批4个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品种的定点生产招标工作。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保障常用低价药品供应。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政府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由控制最高零售限价改为控制日平均使用费用上限标准,具体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形成,鼓励低价药品的生产供应;发布了530种低价药品清单。在国家公布的低价药品清单的基础上,已有30个省份公布了省级低价药品清单,平均每个省份新增213个品种。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三是进一步深化基层综合改革。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确定17个省份34个县(区)为基层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推进完善绩效工资和考核制度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推动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逐步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灵活用人机制。四是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国务院医改办组织开展了对12个省份乡村医生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督导,推动地方采取多种方式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同步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开展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转变服务模式和执业方式。

5.深化药品流通领域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一是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借鉴国际药品采购通行做法,充分吸收基本药物采购经验,研究制订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二是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按照中央关于推进价格改革和深化医改的部署要求,研究制订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三是规范药品流通经营行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对8个省份10个药品批发企业开展飞行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制度。四是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清理和废止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努力构建全国统一市场,推进医药分开,鼓励零售药店和连锁经营发展。提升药品流通行业的组织化、现代化水平,增强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6.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一是积极推进卫生立法工作。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启动基本医疗卫生法立法工作。国务院修订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积极推进中医药法立法进程。二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组织编制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三是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5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0亿元全部下拨至地方。研究制订人均基本公共

执业医师全覆盖工作总结 第二篇_2015年医院半年工作总结

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2015年半年工作总结2015年上半年,我院在区委、区府及区卫计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着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为目的。强化医院文化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提高医疗质量,深化优质服务,确保医疗安全,改变医院就医环境,更新医疗设备。以创建和谐医院为重点,狠抓医院规范化管理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回顾总结如下:一、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打造标杆窗口服务今年初,医院根据十二五规划发展要求,及时召开了医院五届七次职工代表大会,大会对上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客观、详实的总结,制定了2015年的工作计划,对今年的工作进行具体的部署,提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强质量,抓内涵,赢口碑”,并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展开,围绕这一工程,强化医院内部管理,逐步完善和规范医院的制度建设,强化医疗业务发展,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加强二级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我院综合实力。在护理方面,继续抓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全院开展争创岗位明显活动,推行挂星服务。在门诊窗口科室、医技科室推行标杆窗口服务,打造面貌一新的窗口科室。在行政后勤推行晨会交班制,加强部门的协作。并将标杆窗口项目在全面进行推广,提升医院服务形象和水平。同时,特别邀请香港联成集团高级讲师来医院开展“西点执行力”培训,增加医院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为此全院医疗、护理、医技、行管、后勤各部门联动,积极投身到提升我院综合实力的活动中来。二、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1、强化持改工作,落实责任到人。医院严格按照《中医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为工作目标,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医院成立了持续改进活动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了工作会议,逐项分部门、分科室、分个人进行完善,对院内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具体贯彻实施,真正使医院的管理落到实处。院质控科认真履行职责,定期不定期进行了质量检查,并及时进行反馈,努力提高医疗质量。2015年4月9日接受省级重点骨伤科项目清理检查,通过市中医药管理局专家评审;2015年4月9日接受“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专项检查,并通过市中医药管理局专家评审工作。

2、加强环节质控,提升医疗质量。医院注重医疗安全管理,以转诊、会诊、危重病人和重大手术病例讨论制度落实为突破口,以加强医疗文书书写为重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我院分管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具体抓该项工作,每周召开医疗业务战线例会通报医疗护理、院内感染、医技科室、行管后勤综合治理的质量情况,各临床科室主任对所辖病区的病人实行24小时负责制,对本科室的急、危、重症病人亲自参加会诊抢救工作,并及时向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汇报,需要时组织院内院外会诊抢救。一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日检查月通报,对处方合格率和住院终末病历交纳和考核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通报,并对运行病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与抽查,指出存在问题责令整改。二是强化了行政监督,每周一至周五业务院长助理、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对全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病科、骨伤科、针灸科等8个临床科室进行督导查房,共计x次,主要督导临床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等13个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持续改进。三是加强了医疗安全管理,为把医疗安全落到实处,医务科与各临床医疗科室签定了医疗安全目标责任书,把各项业务指标量化细化,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四是进一步加强质控工作,医疗、护理、药剂、输血、病案、院感质量委员会积极发挥作用,每月进行一次质控考核,每季度召开一次质控分析会议,对质控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整改。3、强化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医务科年初制定业务学习计划,定期在院内组织业务讲课,并进行业务培训考试。选派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培训班等,并选派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这样,使我院的医务人员提高了专业理论、业务水平,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半年来,开展网络平台教学次,业务讲座次,参加业务学习人员次。4、

加强项目管理,推广适宜技术。认真开展中医药远程教育。每周二下午利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远程视频教育网络,面向全区医务人员开放,累计x余人次参加学习。承担中医药基层指导科工作,对全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督导x次,共计x次。5、落实分级诊疗,推行双向转诊。医院积极国家的分级诊疗工作,制定了《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及服务流程》、《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双向转诊转出流程》(含上转流程与下转流程)、《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双向转诊转入流程》(含上转流程与下转流程)。转入与转出流程图均悬挂在医院显著位置并印发到双向转诊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与服务流程以医院文件形式印发到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双向转诊咨询服务窗口、双向转诊收费窗口。转入绿色通道主要由急诊科(“120”急救站)承担,转出绿色通道由各临床科室承担。从2015年6月起,凡需上转的病员,持逐级审批同意的并经医务科盖章双向转诊单、持医保部门制定的逐级审批同意书并经医保办盖章的双向转诊单到医院收费室双向转诊窗口经计算机管理系统录入方可免除上转医院起付线费用。并落实分级诊疗工作报送制,与4家三级医院签定了上转协议,与6家乡镇医院签定了下转协议。2015年1-6月上转病员x人次,下转病员x人次,接收基层上转病员x人次。6、加强安全生产,开展第三方介入。医疗安全教育是我院中层干部例会的重要内容,对存在安全隐患或违反医疗安全制度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坚持执行各种投诉及医疗纠纷登记、调查和处理制度,一旦出现,均由各职能部门认真查处。组织内科、外科、妇产科、骨伤科、针灸科开展了“第三方介入医患沟通”x次,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增进了医患双方的信任,避免了医患纠纷,稳定了医疗秩序。7、加强感染管理,符合管理规范。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工作,每月对处置室、手术室、产房、供应室、医院感染病例、环境卫生进行监测、今年医院感染率x%,漏报率为0,均低于国家标准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学习,加强医疗废物贮存、转运管理。三、强化护理管理,打造优质服务。1、修订评价标准,提升护理质量。根据2015年四川省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四川省中医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一月份由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出《龙马潭区中医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根据标准的要求,分为a、b两类,即必查项目和选查项目,护理部再根据医院、科室实际情况,安排每个月检查项目,由护理部带队,组织质量控制委员会成员,每月对全院各护理单元进行质控,通过质控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持续改进。对存在问题未进行整改者,进入绩效考核。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环节质控,坚持每天到临床科室参加晨交班,晨查房,进行重点环节、重点病人管理监督,夜间不定期进行夜查房,督查组织纪律,基础工作落实情况,。在平时督查的基础上,护理部还坚持科室护士长轮流值班,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半年的努力,全院护理质量有所提升,护理安全事件明显减少,无坠床、跌倒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也在明显减少。2、合理调配人员,提升服务水平。护理部围绕“挖掘员工潜能、发挥最高效能、创造最大价值”的管理理念,科学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实施人性化管理,指导科室弹性排班,排班做到新老搭配,相互协作兼顾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发挥其互补性,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组合,满足了临床工作需要,确保了护理安全。护理部在全院开展优质护理,通过优质护理的开展,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便捷的服务,在平时工作中,要求科室每个月对在床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护理部每季度对在床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护理部每月还坚持对出院病人进行随访,随访率达x%以上。科室、护理部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度均在x%以上。三、开拓创新业务,实现“零突破”。1、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开诊。2015年2月26日我院依据《泸州市龙马潭区残疾人联合会关于确定泸州市龙马潭区残疾人康复定点机构的通知》(泸龙残发[2015]5号)增挂“泸州市龙马潭区残疾人康复中心”,2015年4月脑瘫儿童康复中心依托针灸科技术力量在内科大楼六楼正式开诊,截止目前为止,已接诊脑瘫儿童x多名,就诊区域已辐射到龙马潭区、江阳区、古蔺、叙永,2015年6月,经省残联、省卫计委批准,我院增挂“四川省贫困儿童脑瘫儿童康复工

程定点机构”。2、脑外科成功开诊。截止目前,由邱杨主治中医师主刀硬膜外血肿摘除冲洗引流术x例,实现我院脑外手术零突破并每例手术均获得病人好评。3、戒烟门诊开诊。2015年6月戒烟门诊成立开诊。该戒烟门诊为全省首家3家门诊之一,为我院创建无烟医院拉开了序幕。四、加强专科建设,发挥中医特色医院加强了对省级市级重点专科的建设,充实了人员,完善了科室硬件建设。在不断巩固专科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专病建设,中医药治疗都有专人学习,临床开展得有声有色。医院成立临床路径工作领导小组,各科根据本科实际制定本科室临床路径的诊疗方案,对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半年来,全院开展临床路径x个。中医诊疗技术操作项目x项。中药饮片比例%。中药敷贴技术、塌渍疗法、中药足浴疗法都已经应用骨伤科、外科、内科临床,均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五、加强行风建设,提高病员满意度。医院以整治“慵懒散浮拖软”、“三不为”、“四个不到位”为契机,认真落实“三严三实”,做到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服务意识、医患沟通,严格执行“告知”制度,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认真遵守《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九不准”等规定,倡导廉洁行医,杜绝了医疗护理服务中收受红包、器械药品回扣、乱收费等不正之风。创新开展医院标杆窗口服务,优质服务示范病区全覆盖,开展“明星护士”和“最美医生”评选活动。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认真执行单病限价收费制度。由院长负总责、分管院长具体抓,坚决按单病种规定标准结算,坚持五个不准制度,即:不准突破定额标准,不准为节约成本减少患者的医疗服务,不准分解住院、不准因承担费用风险而推诿病人,不准增加患者的自费部分。财务科科定期对工作检查落实,并公示和监督。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努力控制医疗收费,制定系列措施控制住院病人次均费用,严格控制药品比例,将药占比控制在x%。制定医疗投诉流程和设立了举报箱,在门诊楼一楼大厅设立显屏幕公,公布药品、卫生材料、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医师简介,让病人或家属可选择医师,随时查询住院费用,无滥检x查、滥用药、乱收费、分解收费等行为。对住院病人问卷调查,了解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每月病人的满意度均在x%以上。六、加强人才培养,创建学习型医院加强人才培养,为使医院可持续发展,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按医院发展的长远需要,确定招聘人员条件,采取专业对口、公开竟聘,引进人才,充实医疗队伍。选派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力量,送往深圳、重庆、成都等地学习深造,不断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满足病人的需求。同时加强与兄弟医院的交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向我们的上级医院学习请教。通过学习,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想,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找到了自身发展的方向。六月份,与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对接,正式成为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这对我院创建“学习型”医院提供了坚实保障。医务科安排的每周一课制度,护理部制定的护士教育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以及三基技能的培训,有利的推动了全院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使全院学习氛围空前高涨。七、做好医保工作,惠及黎民百姓积极做好医保工作严格遵守《基本用药目录》,认真按《新农合医疗制度实施细则》办事,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做到不滥用、乱用药品,不开大处方、不开假证明、假诊断。自费项目征求患者同意,及时准确做好报销工作,。积极宣传医保政策,让更多群众知晓报帐比例,报帐流流程,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八、加强药械财务管理,强化后勤服务管理。医院逐步规范了药品和药械购进程序,调整了药事、装备委员会,严格执行药品采购招标制度,对药品购进计划,先经药事委员会集体对品种、质量、价格、数量进行审核同意后方可购进。医疗器械的购进,根据临床需要,先由科室提出计划,经装备委员会议充分论证后方可执行。院长不担任药事委员会领导,只对药品器械的购进监督检查,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均纳财务科统一管理。及时修订和调整医院绩效考核方案,落实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促进医院健康发展。九、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工作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我院已往的微机软件系统已工作运转了10年多时间,系统明显老化,加上超负荷工作,严重影

响了工作效率。网络科的同志克服人员少,对内部环节管理和科室之间业务不熟等种种困难,在主管院长的带领下,起早贪晚、设计流程、录入信息、分别培训。目前,我院网络升级改造已进入尾声,届时,医院的管理、医疗护理等各方面工作效率,都将是一个质的飞跃。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强化四防安全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安全意识一直是我们长抓不懈的主题,无论是医疗安全、消防安全、还是生活安全等诸多方面。为此,医院应急办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力争在紧急情况下,把损失减少到最低,每周的例会、每月中干会,主管院长都要强调,特别对全院综合治理,院长、主管院长亲自过问,强化安全意识,做到有备无患;院领导率安全保卫科每月进行综治检查,查见发现问题未及时整改的科室给予缺陷处理。加强消防控制室人员管理。积极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医院成立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小组,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工作。今年上半年,传染病报告例数人,传染病上报率为100%,无一例漏报事件发生。十一、强化医院文化建设,增加医院凝聚力。我院的文化建设目标是秉承中医传统,弘扬中医国粹,加强专科亮点,目的就是使患者一进入中医院,就能感受一种“人本位”医疗服务的氛围。强调“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医德主张,从而唤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人本善心和医学良心,为最终形成我们中医院的文化体系,为医院长远发展,基业长青而努力。我们在全院职工中倡导“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服务理念,树立“金杯银杯不如病人口杯,金奖银奖不如病人嘉奖”同时,今年2月,医院开展了“携手并进,共创辉煌”三十周年院庆活动;3月5日,开展“庆三八趣味体育活动”;5月12日,开展“五.一二”护士节演讲比赛和趣味活动,5月31日,开展“健康中国,健康泸州”的戒烟日义诊活动和演讲比赛活动;6月1日,开展关爱儿童慰问活动;6月26日开展应急演练和“明哲保身与见义勇为”的辩论赛活动。各工会小组开展了春游活动,医院开展义诊活动,到叙永慰问贫困儿童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医院职工参加全区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比赛,这不仅丰富了职工的学习生活空间,也对宣传中医院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增加了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弘扬了正气,极大地展现了中医院人的精神风貌,使社会各界对中医院人的精神状态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评价,使我院重塑中医院形象的计划初步实现。十二、注重民主管理,促进稳步增长。医院认真执行“三重一大”的制度,积极推行民主管理,上半年召开医院职代会x次,全院职工大会x次,中干会x次,医院职工建言献策,积极探索医院发展思路,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职工主动参与医院管理,敢于大胆管理,敢于抨击不合理的现象,着力减少病员负担,改善服务态度,提高病人对我们的信任度,促进了全院各项业务的发展,今年1-6月我院收治门诊患者万人次;出院患者人次;业务总收入万元。十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存在问题:财政投入经费不足,制约了医院发展,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缺乏拔尖人员,专科特色和优势不明显,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业务增长跟不上发展需要,个别职工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下一步,我院针对存在问题,加强整改,加强中医药文化特色建设。下半年工作计划:1、指导思想:以各级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努力创建和谐医院,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党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和创造性,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2、认真落实各级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完成县卫生局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责任制。3、继续强化班子队伍和中层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一支能打硬仗的基层党组织。4、继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打造团队精神同时应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积极参加医疗机构禁烟活动,创建无烟医院。继续抓好优质服务活动。5、继续加强医疗纠纷的防范。6、狠抓特色专科、专病建设。7、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8、继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特别是中医特色疗法,争取全面铺开,并取得成效。9、抓硬件投入,完成网络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让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10、加强经营管理。1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12、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13、解决好临聘职工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问题,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

执业医师全覆盖工作总结 第三篇_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

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区域联动,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着力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综合施力,多方保障,形成医改工作合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努力破解医改难题,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医改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进一步树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公共产品的理念,切实履行政府办医责任,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有序放宽社会力量办医准入,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资金保障可持续。刘延东副总理主持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及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改重点工作。

1.加强医改组织领导。国家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与省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统筹协调。医改领导体制进一步理顺,各地医改机构和人员调整逐步到位,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加大了对医改工作的协调推进力度。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医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建立健全领导决策、统筹协调、督查督办等机制,层层分解任务,传导责任和压力,保障了医改扎实有序推进。

2.加大规划引导和投入力度。国家高度重视医改资金保障工作,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卫生领域重点工程专项建设任务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十二五”医改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大医改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各项卫生投入政策。2014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含计划生育)支出预算安排10071亿元,比上年增长9.62%,比同期

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出0.4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3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4%,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增幅高出5.74个百分点。【执业医师全覆盖工作总结】

3.强化体制机制改革。把建机制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着重强调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健全科学补偿机制和公益性运行机制;着重强调进一步深化基层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积极性;着重强调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做好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

4.注重宣传引导。中央和各地新闻媒体把握主旋律,增强主动性,继续把医改宣传作为重要任务,结合医改重要政策文件发布等时机,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凝聚社会共识。大力宣传各地在医改重点领域探索出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坚定社会各界推进医改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加强对医改舆情的分析研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医改顺利推进营造平稳、有序的社会氛围。

(二)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各项改革任务有效推进。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社会办医、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等重点任务,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1.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建立运行新机制。突出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召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配套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实施方案》。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县(市)扩大到1300多个,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青海12个省份实现改革全覆盖。卫生计生委举办24期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培训班,各地440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各地自查基础上,2014年底,国务院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组成12个督查组,对29个省份进行了现场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各地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更加有力,政策体系更加完备,政府责任进一步落实,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开始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试点地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以上。截至2014

年底,全国66%的县(市)取消了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理顺,医院收支结构得到优化,经济运行正在步入良性轨道。问卷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对改革的认同度达到82%,群众对医改和就诊体验的满意度达到96%。

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增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实现每个省份(西藏除外)至少有1个试点城市。研究制定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实施方案。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座谈会。2014年6—7月,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对第一批17个试点城市和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进行了评估。从评估情况看,改革试点总体方向正确,各地对推动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收支结构日趋合理,医务人员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试点城市三级公立医院次均诊疗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分别从改革前的9.14%和12.71%下降到5.34%和3.95%,群众医疗费用自付比较改革前降低了10个百分点左右。

2.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精神,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支持力度,重点发展非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着力构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推动各地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规划中为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空间。卫生计生委、商务部印发《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试点地区设立外资独资医院。目前,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43.9万所,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45%,非公立医疗机构门诊量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2.3%。进一步放宽大型医用设备配臵要求,2014年批准9家非公立医院配臵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将港澳台投资者在内地设臵独资医院的审批权下放至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外国医疗团体来华短期行医的审批权下放至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营利性医疗机构设臵审批由工商登记前臵审批事项改为后臵审批。二是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印发《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

调节;非公立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特点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非公立医疗机构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三是清理取消不合理规定。梳理妨碍社会办医的不合理规定,提出了清理清单和建议,推动有关部门按时限完成清理工作。地方出台了一批专项配套文件和细化措施,在土地使用规划、大型设备购臵、医保定点、职称评定等方面保障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四是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医师多点执业的资格条件、注册管理、人事(劳动)管理和医疗责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据统计,已有累计近17万名城市医院医生到县乡医疗机构执业。五是推进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和公立医院改制试点工作。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开展社会办医政策落实情况自查,对13个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所在省份进行抽查。卫生计生委会同国资委积极研究推进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改制试点。六是按照中央有关改革部署要求,发展改革委加快研究起草进一步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3.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筑牢群众看病就医保障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人均90元。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0%、70%和75%。一是推进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国务院医改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启动试点工作。截至2014年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有16家保险公司在27个省份承办大病保险,覆盖约7亿人口,大病保险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患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基本医保制度的保障效应进一步放大。国务院办公厅组织有关部门对部分省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卫生计生委分别对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作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加快研究制订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指导性文件。二是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加强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推进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和服务。指导各地在加强基金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工作,普遍开展按人头、按病种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付费方式改革。推进医保实时监控,确定45个地区开展医疗服务监控试点,有效遏制了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欺

诈骗保案件的发生。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市级统筹,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西藏6个省份实现了省级统筹,28个省份建立了省内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或利用省级大集中系统支持省内异地就医结算;90%的新农合统筹地区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印发文件,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三是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15号),30个省份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设立了救助基金,全年已有33万人获得救助。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14个省份已全面推开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四是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制定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0号),明确了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加快发展和参与医改的系列政策措施。保险公司积极开展重大疾病保险,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2014年,商业健康保险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1587.2亿元,同比增长41.3%;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备案销售的健康保险产品共有2300多种。

4.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一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30个省份(西藏除外)和军队系统建立了省级(全军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落实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全程监控等制度,完成了以省(区、市)、军队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逐步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基本药物生产和质量监督,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二是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已完成第一批4个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品种的定点生产招标工作。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保障常用低价药品供应。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政府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由控制最高零售限价改为控制日平均使用费用上限标准,具体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形成,鼓励低价药品的生产供应;发布了530种低价药品清单。在国家公布的

执业医师全覆盖工作总结 第四篇_三年医改总结省厅检查汇报材料3.1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人民政府

(2012年3月13日)

我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从2009年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科学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医改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主动攻克难关,统筹推进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确定了长效稳定的运行机制,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医改实施办法,强化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职能。医改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现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完成情况

(一)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执业医师全覆盖工作总结】

1、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153839人,参保率91%,其中,城镇职工参保47378人,城镇居民参保106461人。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职工参保1500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769人,农民工参保1067人。新农合参合801634人,参合率99.14%。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救助水平,对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患

特大疾病致困的人员住院产生的合理费用,提高了救助标准。

2.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提高了筹资标准。

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二是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新农合已经将一般诊疗费纳入实施范围。三是提高支付比例和支付限额。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2%,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了1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了5万元。城镇职工大病救助医疗保险最高限额提高到23万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为64%,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370932/

推荐访问:执业医师全覆盖简报 医师多点执业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