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知识 > 美食知识 > 德国北部严重洪水

德国北部严重洪水

时间:2018-10-06   来源:美食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美食知识】

德国北部严重洪水 第一篇_高中地理必修三期中测试练习卷(八)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中测试练习卷(八)

一、选择题

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3~6题。

3.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4.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5.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6.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图1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7.图2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图2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8.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 ④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1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1.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

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12~13题。

12.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气候变暖

13.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D.干旱和大风现象

14. 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读图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5~17题。

1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丙 16.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图3 17.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18.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读图4,回答19~22题。 ② ④ ③ 19.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①

A.水源 B.地形

C.光照 D.土壤 图4

20.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21.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22.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回答23~25题。

23.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 B.南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北部和中部地区

24.图 5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A.

B.

C.

D.

图5

25.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

优势条件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26. 汶川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

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27~28题。

27.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德国北部严重洪水】

A.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D. 为商业网点选址

28.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德国北部严重洪水】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29.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

A.自己所在的季节 B.自己所在地的天气

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D.自己所在地的气候

30.“数字地球”是

A.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

B.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C.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

D.用GPS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一: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

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依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

(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

(2)图6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试从地理环境变化角度分析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

32.读图7“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图7 9

表2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资料: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如图所示)。新疆的天然气非常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相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利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很大(以煤炭为主)。长期以来这里能源资源贫乏,所需能源主要从外区调入。

(1)试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

(2)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增加就业机会 B.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C.改善生态环境 D.减少财政收入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和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可能有哪些?

(4)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

方面考虑?

33.读图8“珠江水系图”,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3 。(10分)

图8

表3 珠江水系不同河段比较

德国北部严重洪水 第二篇_欧洲试题带答案

欧洲西部测试题

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表,并根据德国的有关知识,回答1~3题

1.从表中看出,德国是世界上( )

A.发达的工业国 B.发达的农业国 C.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D.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

2.德国农业比重很小,仅占国民总产值的1.6%,但机械化程度高,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德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德国北部形成了( )

A.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C.全国林业基地 D.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区

3.德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三个,据此,可以看出德国是一个( )

A.大中城市为主的国家 B.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

C.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 D.城市集中分布的国家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4-5题。

4.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 ( )

A.台风、洪水、沙漠化 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

C.干旱、洪水、蝗灾 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

5.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 )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6.每年的冬半年,瑞典的旅游业有点特殊,游客在这里过夜的人数占总旅游人数的90%以上,而且往往第二天一早就离去,其原因是( )

A.商业服务多在夜晚 B.森林晚会吸引了游客

C.游客观看这里的极夜现象 D.到这里参加圣诞节活动

7.下列关于欧洲河流的特点与形成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河网较密,是因为陆地面积小; B、水量充沛,是因为降水量较多;

C、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

D、航运便利 ,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之间多运河。

8.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据此完成题。

9.目前,在以下四种货物中,经莱茵河河运入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 )

A.煤炭 B.铁矿石 C.钢材 D.机械

10.新企业不愿落户综合整治前的鲁尔区是因为该区( )

A.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B.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C.基础设施陈旧 D.通信服务落后

11.20世纪70年代,该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 ( )

A.企业数量减少 B.水源缺乏 C.煤炭储量减少 D.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

12.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D.增加煤炭、钢铁企业的数量

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下图,完成13-15题。【德国北部严重洪水】

13.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14.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15.图示地区主要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1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带)的影响。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

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

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1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2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

(2007上海高考)阅读下列法国与德国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20%,农业产值约占4%。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2/3,耕地面积达3350万公

顷,土壤肥沃。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

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

值约占30%,农业产值约占1%。德国耕地面积1183

万公顷。德国北部为平原,多沼泽湿地山地,土壤贫

瘠,低温潮湿日照少;中部为;南部为高原与山地。

(l)法国的西南部隔比利牛斯山脉与_____半岛相

连;德国的西北部、东北部分别濒临北海、____

__海。

(2)在法国的塞纳河、罗讷河中,向南流人地中海的

是____河;在德国的莱茵河、多瑙河中,向东流入黑海的是____河。

(3)在下列沿图中剖面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中,正确表示法国与德国地形分布的分别是

(4)根据

图文有关信息判断:法国的地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

德国的地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工业区中,在以煤炭为原料的产业基础上实现转型的有

①德国鲁尔区②法国加来③德国慕尼黑④法国巴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法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口前发电量中比重最高的是

A.风能发电B.潮汐发电C.水力发电D.核能发电

(7)法国、德国工农业结构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法国、德国耕作业条件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国北部严重洪水 第三篇_2014年北京西城高三一模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高三一模试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2014.4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40分)

【德国北部严重洪水】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图1是“纳米布沙海”的景观照片,它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沿海沙漠之一,2013年6月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读图,回答第1题。

1.该景观

A.具有鲜明季节特点

B.雨过天晴观赏最佳

C.所在地区经济发达

D.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读图2和图3,回答第2~4题。

图2 图3

2. 图中

A. 黄河的干流由北向南流 B. 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C. 南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 贺兰山为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3. 宁夏

A. 干旱危害最严重的地区降水量也最少

B. 黄河沿岸引水灌溉,干旱危害程度低

C. 中东部的草原区对干旱的承受能力较强

D. 中西部第一产业为主,抵御干旱能力较强

4. 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引黄灌区增加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B. 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土地荒漠化

C. 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D. 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5. 在图4“地理要素关联示意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图4

A. 大气、下垫面、太阳辐射、人类活动

B. 太阳辐射、大气、下垫面、人类活动

C. 人类活动、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

D. 下垫面、人类活动、大气、太阳辐射

2013年11月7日“雪龙号”由上海出发前往南极中山站,12月19日开始我国首次环南极航行,2014年2月25日成功返回中山站。读图5,回答第6~8题。

6.雪龙号

A. 离开上海时正值长江丰水期

B. 在太平洋海域航行始终逆风

C. 到弗里曼特尔正值当地少雨时节

D. 抵达中山站前要穿过极地东风带

7.环南极航行

A.中山站到乌斯怀亚,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B.乌斯怀亚到长城站,正午桅杆影子越来越短

C.长城站到中山站,船由西半球进入到东半球

D.一路始终保持向西行驶,路线呈顺时针方向

8. 与弗里曼特尔相比,乌斯怀亚作为南极科考补给基地

的优势是

A. 地热资源丰富

B. 港口设施完备

C. 农业基础雄厚

D. 距南极大陆近

5

读图6,回答第9、10题。

9. 该图为某人文要素变化示意图,若曲线代表

A. 出境旅游人数,①阶段客源地以发达国家为主

B. 城市化的进程,②阶段乡村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C. 第三产业发展,②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D. 人口数量变化,③阶段达到人口合理容量

10. 该图为我国耕地用途转变模型

A. ①阶段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压力最大

B. ②阶段变化是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C. ②阶段城市快速发展,占用耕地现象严重

D. ③阶段推行生态退耕政策,耕地急剧减少

图7为我国研发的“渔信E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1题。

图6

图7

11. 该系统可为渔民和渔政管理提供的服务包括

①确定渔船位置 ②对在台风路径内船舶发出警告 ③海难报警

④规划渔船航行路线 ⑤调度邻近船只组织救援 ⑥计算海水污染面积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③④⑤⑥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60分)

36.(36分)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研究显示,秦岭以南黄土沉积层与黄土高原一样都是大气粉尘堆积物,但厚度较小。

(1)简述秦岭两侧地形区黄土沉积层北厚南薄的自然原因。(6分)

东风汽车公司1969年始建于十堰,2003年部分迁至武汉,随着十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速公路的建设,2012年东风汽车商用车生产重新落户十堰。

(2)简述2012年东风汽车公司重新落户十堰的原因。(10分)

襄阳正在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区,发展优质稻米、名特水产品、越冬蔬菜等农产品。

(3)说明襄阳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自然优势。(10分)

(4)概述实现汉江流域综合开发应采取的措施。(10分)

40. (18分)铁路被称为印度国内交通的生命线。

2006年,印度铁路总长63327千米,完成客运量62.19

亿人次,货运量7.28亿吨。2011年印度出台政策允许外资参

与铁路建设。印度铁路干线分布如图17所示。读图,回答第

(2)题。

(2)概括印度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简述有利于铁路发

展的条件。(10分)

图17

41. (30分)晋商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跨越明清两朝,兴

盛繁华达500余年之久。

“万里茶路”开创了晋商在贸易领域的全盛时期。晋商的运茶

路线如图18

所示,起点在福建武夷山的下梅村,茶叶先经过水

德国北部严重洪水 第四篇_简述水灾案例及防御措施

简述水灾案例及防御措施

10地本董丹萍 学号4号 水灾泛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而言。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水灾的特点是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损失大。据国际紧急灾害数据库(EM-DAT)统计,1970~2005年间,全球有172个国家共遭遇2565次洪水灾害,其中中国发生127次,仅次于印度的141次。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2 000 亿元人民币。其中七大江河中下游及沿海诸河是洪水灾害的易发区。中国是洪水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一、下面简述三个洪水灾害的案例。

案例一

欧洲洪灾后部分游客前往围观堤岸支躺椅

1、举例:2013年6月上旬,连续的强降雨袭击中欧地区,德国、捷克、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受灾严重,很多河流的水位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已造成至少21人遇难,数万人被迫撤离家园。如此严重的洪灾被很多媒体称为“世纪洪水”,捷克、德国等国的很多地区都一度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尽管如此,却有一批被称为“灾难猎奇者”的游客特意从世界各地赶来,“观赏”这数百年不遇的洪水。

在灾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这些络绎不绝的游客不但将

自己置身于危险之地,而且给抗洪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

2、原因:民众普遍防灾意识不强,素质任需提高,防灾救灾意识差。民众减灾防灾常识的普及现状令人担忧。以中国为例,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防灾博览》,介绍了对汶川震区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进行的一次实地调查。调查显示,7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而高达85%的受访者表示不会主动阅读有关防震减灾知识的书籍。接受过地震逃生训练的受访者仅占 30%,知道地震有相关前兆的仅占35%,不能熟练灵活运用防震知识的占到了90% 。【德国北部严重洪水】

案例二

长江洪水

1、举例:1998年6月12日到8月27日,汛期主雨带一直在我国长江流域南北拉锯及上下摆动。1998年全国共有29个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2、概括:长江在1300多年间发生水灾200多次。流经青、川、藏、鄂、湘、赣、苏、皖等十余省区的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31%,年侵蚀土壤达2.4亿吨,每年流入河口的泥沙达5亿立方米。湖北荆江河段,河床已高出地面10米左右。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50年代约有2.2万平方公里,80年代已缩小到1.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被泥沙淤积333平方公里。

3、长江水灾原因:

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b、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c、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德国北部严重洪水】

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案例三

黄河洪水

1、举例:于2013年6月13日召开的山东全省防总成员扩大会议上,多方会商分析显示,今年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及沂沭泗水系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增大,并可能有强台风登陆我省造成严重影响,加之防洪工程体系不够完善,山东省今年防汛形势总体不容乐观。根据洪水发生规律和气象预测,黄河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黄河大堤有122公里需要加高加固(临黄大堤878公里),1000余段坝岸和23座涵闸需要加固改建,滩区、库区群众临时迁出或就地避险任务繁重。

2、概括:黄河在2000年内决口成灾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水灾

波及范围达25×104km2,1117年黄河决口淹死百万余人;1642年黄河决口,水淹开封城,全城37万人淹死34万人;1933年黄河决口54处,受灾面积1.1×104km2,受灾人口360多万,死1.8万人。

3、黄河水灾原因

黄河途中流经黄土高原,此地区土质松散,垂直节理发育,一遇暴雨,即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协带大量泥沙、流经下流平原地区时流速减慢、行成地上河, 黄河河道宽浅,河床很不稳定,主流经常摆动,遭遇大洪水时,很容易决口。决口以后,难以立即堵复,有时就酿成改道。

黄河流域水热同期的特点,黄河有凌迅现象、易段流,水量分配过于集中。黄河暴雨多集中于中游,暴雨次数多,雨区大、强度高。下游没有湖泊调蓄,因此洪水有暴涨猛落的特点,特别是发生于夏秋季节的伏秋大汛,是造成水灾的重要原因。

二、洪水灾害的防治措施:

1、减灾建设的基本方针:以防为主,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以群众为主,群众、集体和国家力量相结合;以生产自救为主,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和国家救济扶持相结合。减轻洪水灾害,必须重视除害与兴利并举的灾害管理思想,既要研究河流的自然规律使其造福人类,又要注重与水为友,实现人、水的和谐共存,也要注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和流域全局利益与区域利益相协调。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是综合减灾的必由之路。防御水旱风灾的工程措施,

即通过修建水库、江海堤防,整治河道,修渠打井,安装排灌设备,营造防风林带等硬件来实现,是防灾减灾的物质基础。工程减灾是指利用建设实体工程降低减少灾害的发生;非工程减灾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工程技术措施以外的其他技术措施,如灾害保险、灾害预警预报等。行业不同,措施也不同。两者目的都是相同的,减少降低灾害的程度,降低经济损失。下面介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减灾:河道堤防、水库、分洪工程、蓄滞洪区和河道整治工程,如我国:黄河堤防、荆江大堤、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峡大坝、荆江分洪工程。

下面以荆江分洪工程为例:荆江分洪工程右岸沙市对面上游15km处的虎渡河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东麓节制闸和分洪区南线大堤等主体工程。荆江河道安全泄洪能力由此得到显著提高,缓解了与上游巨大而频繁的洪水来量不相适应的矛盾。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s/486556/

推荐访问:德国北部自驾游 德国北部美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