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名人名言 > 伏羲画八卦

伏羲画八卦

时间:2018-08-27   来源:名人名言   点击:

【www.gbppp.com--名人名言】

伏羲画八卦 第一篇_关于八卦的起源

关于八卦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1、伏羲画八卦于卦台山,后来甘肃天水和河南还有伏羲画卦台。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俯察地,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镇。当然,很多现代学者不相信,认为是后人把一些发明托于古名人;另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苏东部海安县青墩遗址,1979年出土了八个六爻的数字卦,在远古那种人口稀少、部落林立、交流工具很差的环境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江苏东部,需要漫长的过程。

2、张政烺的筮数多步演化出八卦论:其文《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研究二十世纪出土的一批数字卦,认为先有大量筮数(数字卦),后简化成几个筮数,战国时期再由这些少量的具体数值简化成(由一、六两个数字表示的)二元奇偶数符(才有数符化的八卦),战国末期至秦汉再演化为(后世通用的)抽象的二元阴阳符号(才有阴阳化的八卦),阴阳哲学观起源很晚。此论与某些古籍的记载矛盾大,影响也大。

3、刘林鹰的天文六卦演化出八卦论:其《易学起源之谜新解》阐述六卦体系论,认为卦产生于天文学家圭测工具的预测活动,初期的卦是六卦体系,没有坎卦和离卦,后来演化出八卦体系,其重要证据是六卦体系(如三阴三阳)是中医学的主干性理论,不是八卦能解释的,而且六卦体系里的月卦等在《归藏》《易经》有残迹。其后来的论文《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否定易卦源于筮数论,论证四象性大衍筮法在东周占统治地位之前的数千年,易的卜筮是用六象筮法,复杂的筮数只是六象的用数及其变化等,阴阳六象本质上是六卦,即:六卦生八八卦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也就是伏羲画出的,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符号。八卦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

根据汉族民间传说,八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对于八卦不要有过多神秘色彩, 它在汉族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八卦在中医里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部位的总称。卦曾是漫长的卜筮历史,抽象阴阳观起源非常古远。

伏羲画八卦 第二篇_八卦的起源

八卦的起源

(2010-04-20 15:49:37)

八卦的图形可以在我国的一些古建筑、寺庙和一些书籍中见到,韩国的国旗也借用了八卦的部分图案。

八卦有两种,最早的是“伏羲八卦”,到了商朝才有“文王八卦”。本文讨论的是“伏羲八卦”。

伏羲八卦由分布在圆周上的八个方块构成,每一个方块都称为“卦”。卦有三层,每层都称为“爻”。爻形只有两种:一长横的爻称为“阳爻”;两短横的爻称为“阴爻”。读爻是由下而上。故乾卦由„阳阳阳‟三爻叠成,序号为一(见图1)兑卦序为二,由„阳阳阴‟三爻叠成;离卦序为三,由„阳阴阳‟三爻叠成;震卦序为四,由„阳阴阴‟三爻叠成;巽卦序为五,由„阴阳阳‟三爻叠成;坎卦序为六,由„阴阳阴‟三爻叠成;艮卦序为七,由阴阴阳三爻叠成;坤卦序为八,由„阴阴阴‟三爻叠成。全图有八个卦,故称为八卦图。

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图的中心是空白,双鱼太极图是后人填加的。

八卦的起源有过种种假说,其一:伏羲画八卦。但郭沫若在《周易之制作年代》中提出疑问,大意是:1)伏羲画八卦到《周易.系辞下传》才第一次见于文字,先秦典籍中没有任何根据,其可靠性值得怀疑。2)伏羲是古代学者用来表示人类社会进程的虚构人物,说伏羲画八卦是虚构上的虚构。第二种假说:河图推演出八卦。第三种假说:洛书推演出八卦。

有些人支持郭老,认为《周易》筮法中甚至知道“十”这个盈数,并知历法、闰月,数学水平已很高。伏羲是个原始人,不可能懂得这么多,所以伏羲不可能画出八卦。而这些人的观点又恰巧推翻了河图、洛书推演出八卦的说法,因为河图、洛书明显是十进制的东西,所以河图、洛书推演八卦之说不成立。

那么八卦的起源真是一个不解的千古之谜吗?

早在十七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破释八卦是二进制,是什么样的二进制,他没有进一步说明。

周昌善在《八卦之谜》中设阴爻为0,阳爻为1。得到乾111、兑110、离101、震011、巽011、坎010、艮001、坤000。释成十进制则为,乾7、兑6、离5、震4、巽3、坎2艮

1、坤0。与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八卦序相反。

我试图反过来设阴爻为1、阳爻为0。得到乾000、兑001、离010、震011、巽100、坎101、艮110、坤111。释成十进制则为,乾0、兑1、离2、震3、巽4、坎5、艮6、坤

7。虽与八卦序的顺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方向相同,但每一卦的表数都与八卦序相差一个一。

为什么?原因是前文已说的“伏羲是个原始人”,原始人发明了“零”这个数字吗?没有。所以周昌善和鄙人用零去替换阴、阳爻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是一长横(阳爻)表数为1、两短横(阴爻)表数为2。代入八卦得:乾111、兑112、离121、震122、巽211、坎212、艮221、坤222。

这是什么二进制?它们所表示的数是什么?

经过分析研究才知,这种二进制的第一位不能写成1,写了1应该当作没有,也就是今天的0,第一位是2才是有效数,按此替换得到:乾001、兑002、离021、震022、巽211、坎212、艮221、坤222。释成十进制则为,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

8。与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八卦序完全相同,这时八卦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见图2)。

原来八卦不是“无字天书”,八卦是用人们熟知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这八个数字(文字)构成。八卦的起源是伏羲用当时原始人记数、写数的1、2、21、22、211、212、221、222(图2中黑体阴、阳爻所表示的数).这个由一至八的八个数字稍加修改做成的八个卦(图2中的空心阳爻就是伏羲添加进去后变成卦的),即伏羲八卦。八卦的序号原来不是序号,是八卦各卦本身所表示的数,只不过后人在传递中错误地把这个数字当作序号而已。正因为这个数久经传播而始终不变,加之伏羲本人早被古人当作神了,他的名字就不可能传变。所以伏羲确有其人。郭老的支持者说筮法知道“十”这个盈数是指《周易》而不是八卦。这种理由不能推翻伏羲画八卦的说法。

由于伏羲年代的原始人还没有把“零”这个数字发明出来,所以,他们使用的二进制所构成的两个数是1和2。而不是今天所讲的由0和1构成的二进制,为了区分我把这种鲜为人知的二进制命名为“原始二进制”。它的诞生早于“现代二进制”。而这种原始二进制的使用年代请看下文《原始数字的研究》。

被世界称为“无字天书”“科学鼻祖”的伏羲八卦,实际上是原始人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这八个数字的变形,直接意思就是这八个数。伏羲用这八个数作成八卦,又在图中按序以“8”字形摆放在一个圆周上,伏羲画出这种八卦想干什么?要表达什么?有什么意义?要把这八个数解答清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本文已破八卦不是“无字天书”,但又成了“无字天书”。

伏羲画八卦 第三篇_伏羲八卦

【伏羲画八卦,】

先天八卦方位图的设计新探

摘要:本文从八卦的方位和排列序数两个方面探讨了"先天"八卦方位图的设计。认为无论是八卦方位的设计,还是八卦序数的设计,都是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结果。并提出三个明显的观点:1 、"先天"八卦序数之和36是一个天文密码。2、世称"先天"和"后天"八卦方位图,原本是伏羲设计的两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先天"八卦旨在体现宇宙生命内在结构的本质特征。"后天"八卦旨在体现宇宙生命的内在结构与宇宙方位、宇宙时序相统一的关系特征。3.三层爻象的八卦是在法则的层次上模拟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六层爻象的六十四重卦是在具象的层次上模拟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伏羲为了实现"将以顺性命之理"的创制宇宙模式的目的,必然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 关键词:7;36;72;"先天"八卦序数;岁差;天人合一;本质特征;关系特征。

自从易学数学派大师邵雍把八卦图式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提出"先天之学"和"后天之学"的学术概念以后,加之朱熹为之弘扬,从而在易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直至现在的学术界仍然随处可见。譬如近年有学者说:"易学史上的先天、后天则是天地形成之前和天地形成之后的指代。天地形成之前,所以八卦要从’天地定位’开始。而天地形成之后,所以八卦要从’帝出乎震’(即从君臣伦理王天下开始)开始"[1]又有学者说:"先天八卦为天体运行周期图,后天八卦为万物变化规律图。先天八卦为宇宙万物本然的规律,后天八卦为人为利用自然的规律。""先天八卦讲天道,后天八卦讲人道。"[2]由此可见,易学传统观念的影响多么根深蒂固!然而,我们只要换一个研究路数,即从八卦的设计上去研究,就会发现,八卦图式本来就没有什么"先天"和"后天"的区别,根本就不是什么"先天八卦讲天道,后天八卦讲人?quot; 。所谓"先天"八卦方位图和"后天"八卦方位图,原本是八卦的发明者伏羲设计出来的两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下面,本文拟从《说卦》的描述入手讨论八卦方位图的设计。

【伏羲画八卦,】

一、《说卦》的描述--通向伏羲的桥梁

世传"先天"八卦方位图和"后天"八卦方位图均载朱熹的《周易本义》卷首。"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这两种八卦方位图均来自《说卦》的描述。《说卦》关于"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一段话,就是讲"先天"八卦方位及其排列顺序的画法。而"帝出乎震"一段文字则是描?quot;后天"八卦方位。

对《说卦》关于"先天"八卦方位及其排列顺序的描述,最早是由邵雍和朱熹予以揭示和解释的。然而,邵雍和朱熹的解释却未能说清是如何从《说卦》的描述中获得"先天"八卦方位的。邵雍"错会经指"[3] ,误以为"八卦相错"句是"明重卦之意"[4] 。"邵子学于师迟之又久,始告以先天八卦次第,乃知此章为伏羲之卦"[5] 。而朱熹"《本义》因之,亦未及考证"[6] 。而自邵雍和朱熹之后的学者,包括江永在内,同样也未能说明白这个问题。那么究竟如何从《说卦》关于"天地定位"一段文字的描述中推定"先天"八卦方位及其排列序数呢?笔者以为,这须分两步来探讨。首先要逐句读解这段文字,其次要辅之以数学计算的方法来设计。下面,我们先逐句读解。

【伏羲画八卦,】

"天地定位" :乾为天,坤为地;乾为上,坤为下。这句是说要把乾、坤二卦分别画在正上位和正下位。

"山泽通气" :艮为山,兑为泽。这句是说要把艮、兑二卦画在相对通气的位置上。

"雷风相薄" :薄,迫也。双方相向接近。(如《左传·文公十三年》 :"薄诸河,必败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震为雷,巽为风。雷鸣风动虽然不同,却能相对迫入。这句是说要把震、巽放在相对互动的位置上。

"水火不相射" :坎为水,离为火。从上下文看,均为四字一句,讲两卦相对而画。此句似也应如此。"不"字为衍文。应依帛书本作"火水相射" 。如此,这句是说,要把坎、离二卦画在相射的目标上。

"八卦相错" :指八卦相临排列,相对之卦的爻与爻均作阴阳交错、相对、互变之状。通过读解,我们发现,只根据这几句的描述,虽然可以确定乾上、坤下的位置,知道在八卦方位图中须把艮与兑、震与巽、坎与离画在对角线端,但还不能确定其具体方位。因为即使满足其相对排列的要求,但仍然既可以将其置于东、西坐标轴上,也可以将其置于东南、西北,或西南、东北坐标轴上。如果用数学排列组合的方法,按?quot;天地定位"的要求,则可以画出如下所示的48种不同的八卦方位图(为了简便易看,图中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分别用1、2.3、4、5、6.7.8来表示):

这48种八卦方位图是根据《说卦》"天地定位"的要求画出来的。"天地定位" ,从八卦方位图的画法上说,即要求乾上坤下之位不动。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只能画出这48种。这48种八卦方位图的排列组合数公式为:

1 2 3 2 2 2=48

如图所示,这48种八卦方位图都符合"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簿,火水相射,八卦相错"的要求。既然如此,那么世传的"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南"的"先天"八卦方位又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对此,我们不应当只停留在宋人研究出的结论上,而要知其所以然。其实,这个所以然的答案就在"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句话中。仔细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卦象与爻象的关系上阐明"先天"八卦的排列次序。下面我们试揭示之。

如图(卦象省略)(1)所示,数左边四卦,由震到乾,初爻皆为阳爻。在数序上有规律的爻象变化是从一阳到二阳,直至三阳,表示阳气渐增到极盛。所谓"往者" ,指过去之阳气。过去之阳气,从一数到二,从二数到三,是顺着数,故曰"数 往者顺" 。依照"易逆数"(易,指《易》卦;数,读作sh?)之要求,这四卦应按照与"数往者顺"之相反的顺序来数。这样便获得了乾1、兑2、离3、震4的排列数序。数右边四卦,从坤到巽,在数序上有规律的爻象变化是从三阴到二阴,直至一阴,表示阴气从三爻起开始递减,自上而下地呈现出由盛渐衰的趋势。所谓"来者" , 指将来之阴气。将来之阴气,从三数到二,从二数到一,是倒着数,故曰"知来者逆" 。依照"易逆数"之要求,这四卦应按照与"知来者逆"之相反的顺序来数。同时与震4相连。这样便获得了巽5、坎6、艮7、坤8的排列数序。卦序既定,卦象所在方位亦出。逐一审视这48种八卦方位图,图(卦象省略)(37)和图(1)一样,也可以按照"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的要求获得乾l、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的排列数序。除此以外,其他46种八卦方位图都不符合"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的要求。至此,排除了46种八卦方位图,还有图(37)和图(1)两种需要选择。那么如何选择呢?其实,这只要从当时的方位观念着手就可以进行选择。伏羲时代的方位观念,是以日出之方为东,以日落之方为西。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一方位观念与伏羲观察天体的运动有关。伏羲观察天体的运动,与天文学史上所谓"盖天派"相同。是以所在地面为固定的静点进行观测。白天,观察太阳的运行变化,故面南而定其位。左为东、为阳,右为西、为阴。而确定八卦方位,须与实际观测太阳所在的方位相同。由此可见,图(37)虽然可以按照《说卦》的描述确定乾l、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的次序,但图中显示由震至乾四卦中有增减变化规律的阳爻在西,由坤至巽四卦中有增减变化规律的阴爻在东,这样描述出来的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律与实际观测到的东阳西阴不相符合,故舍弃不用。而图(1)的描述与实际观测到的东阳西阴相同,故取用此图。这就是世?quot;先天"八卦方位图。这样,我们用数学排列组合的方法,就从48种方位图的设计中确定了"先天"八卦方位。这可能不是伏羲确定"先天"八卦方位的方法,但《说卦》的描述却为我们搭起了通向伏羲的桥梁。

就“先天”八卦方位图本身而言,“先天”八卦序数描述了一种物质运动的S形旋转状态 。如图(1)所示,我们只要按照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的排列数序 连接八个卦象,即呈现出如下图所示的旋转状态: 

无论是汉代的魏伯阳,还是以后的陈抟等道教徒,他们都精通《周易》,都能发现《说卦 》所描述的八卦方位所蕴含的这种S结构。当他们其中一人发现内景感受(或内视)到的丹 象与伏羲八卦原理及其S结构相符时,于是便以伏羲八卦方位为参照系对其进行描画,从而 把内景感受(或内视)到的不太清晰的丹象描绘成具有计量准度的阴阳鱼太极图。阴阳鱼太 极图产生以后,在流传的过程中,或配以八卦,或配以六十四卦,于是便陆续出现了“先天 太极图”、“天地自然之图”、“河图太极图”、“洛书太极图”等各种不同名目的太极图 。【伏羲画八卦,】

二、某种自然现象触动了伏羲的灵感

通过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确定八卦方位不在一端。发明者设计八卦方位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大概伏羲具有超凡的智慧。但这超凡的智慧必竟仍然是人的智慧,只不过论智商比时人高出许多罢了。仔细揣度,这超凡的智慧大概不外乎领悟宇宙的灵感和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两个方面。那么,具有超凡智慧的伏羲是如何构思和设计出所 先天"八卦方位图的呢?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结合伏羲创制八卦的目的进行考察。伏羲作《易》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将以顺性命之理"[7] ,就是要创制合乎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的宇宙模式。为实现这一目的,伏羲自然会经常留意于天体日月的运行,地理阴阳的变化,"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8] ,不断地积累各方面的材料。并运用这些材料进行构思和设计。或许正当他进行构思和设计的时候,某种自然现象触动了他的灵感,于是便开始画卦,并进而确定了八卦的方位。那么是什么自然现象触动了他的灵感呢?对此,根据黄国卿先生的论?quot;对天水卦台山伏羲画卦传说的新思考"[9] 提供的论证,可以说是天水卦台山早、中、晚三阳时刻的阴阳变化现象触动了他的灵感。黄先生指出:"三阳时刻卦台山的阴阳变化现象是:’朝阳启明’时,其台一分为二,西阴东阳。’太阳中天’时,下阴上阳,西东阴阳两部分被一分为二成不同阴阳停留时间的四块:东北角先阳后阴,是为少阴。东南角重阳,是为太阳。西南角先阴后阳,是为少阳。西北角重阴,是为太阴。与《系辞》所言’两仪生四象’完全吻合。’夕阳返照’时,西东阴阳互变,余辉将尽,四象消失,白天结束。太阳总是由东而上,旺在南上空,夕阳西下,故为上南。就台山不同方位上阴和阳停留的时间而论,阳在东北和西北最短,午南最长;阴在西南和东南最短,子北最长,形成北南两极。以生消位序论,阳生子北,左上行极于午南,又右下行消退于子北;阴生午南,右下行极于子北,又左上行消退于午南,均顺时针,与先天卦画及阴阳鱼太极图阴阳变化规律相吻合。日复一日,周期性变化。四象引伸为四季时,

时序以阳为准,自然是阴消阳生东北春,阴退阳旺东南夏,阴生阳消西南秋,阴盛阳退西北冬。冬去春来,周而复始。先四正得四隅,而后四隅才能等分。在四象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中,太阳在东南和西南时,先后将’二少’和’二太’等分成八块。大地恒北的四维线两侧,总是下阴上阳。象分两块,分别下阴上阳的加画相应的阴阳符号,便是’四象生八卦’的伏羲八卦。"

黄先生的这一发现虽然揭示了最能触动伏羲创造灵感的自然现象的客观依据,但从伏羲"将以顺性命之理"的创制八卦的目的看,伏羲绝不仅仅是为了制订历法而画卦,而最初就是为了创制体现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的宇宙模式(能体现历数法则只是其功能之一)。因此伏羲也绝不会只限于获得了这一种自然现象的依据便创制出八卦宇宙模式,而是还应有其它"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以及"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客观依据,还应有"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的客观依据。换言之,《易》卦作为宇宙模式,它既要模拟白天夜晚、寒暑冷暖、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又要模拟动植物的生长化收藏的客观规律,那么如何设计八卦宇宙模式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这就不是仅凭一个卦台山三阳时刻的阴阳变化现象确定了八卦方位就能解决得了的。而是必须抓住宇宙万物共生共在的东西,必须抓住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必须求取能统一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关系的数理法则。为此,伏羲除了需要具有领悟宇宙的灵感以外,还必须运用数学计算的方法进行设计,并让八卦方位图体现出这些数理法则。否则,是无法把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统一在同一的宇宙模式之中的。那么"先天"八卦方位图是否体现了统一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关系的数理法则呢?

三、"先天"八卦排列序数--隐含着天文数字的密码

从"先天"八卦方位图可以看出,"先天"八卦排列序数可分可合。分而言之,乾为1,兑为2,离为3,震为4,巽为5,坎为6,艮为7,坤为8;合而言之,其中两两相对之卦的序数之和为9,八个序数之和为36。由于历代学者多求图、书之数与"先天"八卦之间的关系,争相给"先天"八卦配"河图"、"洛书"之数,一般都忽视、冷落了这个八卦序数。到了江永,更提出八卦有实数和虚数之说,视所配"洛书"之数为实数,而称"先天"八卦排列序数为"虚数"[10] 。因为是"虚数" ,故对其不予深究。当代易学界也有人附和其说。唯独明代的来知德在《易图》中称其中两两相对之?quot;皆合九"为妙[11] 。但也未明妙在何处。"先天"八卦的排列序数确实很微妙,但其妙义并不止于相对之卦"皆合九"上,而主要妙在隐含的八个序数之和 36是一个天文数字。

天文学告诉我们,地球每天围绕太阳运行,同时也绕着自己的轴旋转。它的轨道略呈椭圆,而不是完整的圆形。"相对于轨道面,地球的自转轴略为倾斜(大约和垂直线成23.5度角)。"[12]"在天文学中,地球的倾斜被称为’斜交’( obliquity),它的轨道面向外延伸在天球中形成一个大圆圈,则被称为’黄道’(ecliptic)。天文学家常提到的’天赤道’(celestial equator),是将地球的赤道延伸到天球。"[13]"现在我们知道,太阳的引力范围延伸到太空中广达15兆英里,几乎是前往最近的恒星的一半路程,而地球就是被困在这个引力范围的内圈。"[14]"同时影响我们的,还有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地心吸力。这些星体竞相发挥吸引力" [15]试图将地球导离它的正常轨道。"多少亿年以来,地球扁平的两极和膨胀的赤道,就一直跟奇妙的引力展开一场隐秘的数学互动。"[16]由于这些引力和未知的其他形式的星体的影响,地球的轴总是被引到一边而发生倾斜。"同时,赤道的膨胀--赤道周边地区体积的增加--促使地球稳定在自身的轴上,如同回旋器(gyroscope)的边缘所发挥的作用一样。年复一年,在星际互动中,这种回旋器效应防止太阳和月亮之间的’拔河’剧烈改变地球自转轴的方向。然而,这两个星体共同发挥的引力作用毕竟相当强大,足以迫使地球的轴’进动’(to process)--天文学上,这意味着地球的轴以顺时针方向缓慢地摆荡前进,与地球的旋转方向相反。"[17]"这种摆荡--天文学上称为’岁差’(precession)--改变地球的轴所指引的方向,同时使它新近取得的倾斜角度保持稳定。"[18]

"地球的轴向岁差(axial precession)--巨大的引力和回旋力造成的运动,具有规律性,利用现代仪器很容易推测出来。例如,现在的北极星( polaris)是小熊座α型星(alpha Ursae Minoris),但是,通过电脑我们可以精确计算出,公元前 3000年时占据北极位置的却是天龙座α型星(alpha Dracoenis)。在古希腊时代,北极星是小熊座β型星(beta Ursae Minoris);到了公元4000年,它将变成织女星(Vega)。"[19]

经科学家计算,"春分太阳沿着黄道,完成半度的岁差移动所需的时间"是36年[20] ,完成1度的岁差移动所需的时间是72年[21] 。"每25776年,地球完成一个岁差周期。"[22] 对我们来说,关键性的数字是36和 72。如前所述,"先天"八卦的序数之和为 36,恰与春分太阳沿着黄道完成半度的岁差移动(即"地球缓慢的进动促使春分日出的位置沿着黄道移

动半度" )所需的时间36年之数相合。从《周易》预测取用"后天"八卦方位,却用"先天"八卦序数来推论,"后天"八卦中不连续的八个序数之和也为36。"先天"八卦排列序数和"后天"八卦所用序数相加则为72。恰合地球完成1度的岁差移动所需时间72年之数。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说,"先天"八卦序数之和36即来源于地球完成半度的岁差移动所需的时间36年呢?如果对此予以肯定的回答,或许有人会问,伏羲有这么高深的科学知识吗?有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复杂计算的能力吗?这确实又是难以回答的问题。说难以回答,难就难在历史没有留下伏羲时代有关这方面实际操作计算的任何痕迹。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停止思考了。 就"先天"八卦方位图本身而言,"先天"八卦序数描述了一种物质运动的S形旋转状态。如图(l)所示,我们只要按照乾l、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的排列数序连接八个卦象,即呈现出如下图所示的旋转状态:

地球的轴向岁差移动即造成这种S形旋转状态。如前所述,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并自转),是按照从西向东的方向进行;而地球的轴向岁差则是从东向西的方向缓慢摆荡前进。一个向东,一个向西,方向相逆,正加急速旋转的陀螺偏离垂直方向时的摆荡,构成S形旋转状态。这与连接"先天"八卦方位排列序数所描述的S形相同。在这里,地球的岁差移动造成的地球缓慢摆荡的客现状态与"先天"八卦排列序数的描述达到了一致,既有形,又有数。这正是《易》卦的发明者经过"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23]的认知过程,把天体运动的客观规律与八卦宇宙模式统一起来的结果。显然,这不能说是巧合,相反却说明:"《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quot;[24]诚如恩格斯所言:"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它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25]由此我们推断,"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数是伏羲以地球完成半度的岁差移动所需的时间36年为客观依据进行设计的。

然而问题也就随之而出:虽然"先天"八卦排列序数隐含着地球的轴向岁差这一密码,而计算这一岁差的程序和方法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传了,这就容易使人或对其不予理睬,或对其不相信,因而也就影响认识其庐山真面目了。现在,我们在"先天"八卦序数与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之间找到了"36"这一数理法则的联系纽带,是否可以说是对"先天"八卦排列顺序数的破译了呢?

或问:伏羲有用数学方法进行复杂计算的能力吗?对此,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大家知道,《系辞》对筮法有明确的记载。所谓筮法,就是用蓍草成卦的程序和方法。而这个程序和方法,其实质就是以数成象。也就是说,卦象是用数推演的结果。无论《系辞》是何人所写,何时写成,或者是用时人的语气和数学知识传述的,它所记录的筮法必定是发明《易》卦者的智慧的结晶,必定是伏羲时代的传留。试想,《易》卦的发明者如果没有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他如何能设计出让别人以数成象的《易》卦模式?况且,论难度,用数学方法设计包罗万象的《易》卦模式要比操作《易》卦模式难得多。这是其一。其二,根据《系辞》对筮法的记述,从"大衍之数五十" 到"十有八变而成卦"这段文字记载来看,筮法涉及到的数有九个个位数:1、2、3、4、5、6、7、8、9;六个十位数:10、25、30、55、49、18;三个百位数:216、144、360;一个万位数:11520。筮法和卦象中能容纳这些数字,这说明《易》卦的发明者已经能充分理解和运用"零"的抽象概念,对数学的进位制已经非常熟悉。其三,筮法本身也说明,伏羲时代已经有了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能计算出年的长度和周天度数,能区分春、夏、秋、冬四时,懂得置闰法。所谓"五岁再闰",所谓"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和六十四卦384爻以当闰年384天即是明证。退一步说,假如伏羲时代还不拥有十位数的抽象概念,便由此得出伏羲时代不会计算十位以上的数的结论也是不对的。伏羲的思维方式可能不适合于我们的运算程序和运算方法,但是通过他当时所固有的计算方法,同样能达到与我们的运算相同的结果。这类情况是已被诸多人类学资料反复证明了的。就象玛雅人可以用自己的一套表示数字的符号,"以百万为单位,进行繁复的计算" [26]一样。【伏羲画八卦,】

无独有偶,一件出土的七孔骨笛为我们的立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据中央电视台1999年

伏羲画八卦 第四篇_《伏羲八卦教材》提要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

【伏羲画八卦,】

淮阳伏羲文化研究中心

伏羲八卦教材

马国峥著

伏羲文化研究丛书

内容提要

《伏羲八卦教材》一书简单介绍《易经》、易学简史、京房纳甲、阴阳五行八卦等基础知识,重点介绍《梅花易数》体用的条件、六爻实战经验、《时空易》断卦的技巧、六爻量变和质变的规律。

六爻量变、质变规律,是六爻最新成果,提高六爻预测的六爻高层技术。

本书批判用神越旺越吉的错误观点和神煞的作用,提出六爻旺衰的标准。

本书注重六爻实战技巧,卦例注重生克冲合分析,有理有据,引领读者走上八卦预测正道,避免读者误入歧途。

本书是河南省扶沟县八卦讲学楼的培训教材,得到广大学员的好评。

本书吸取百家之长、易学最新成果,适合易学爱好者阅读,适合专业预测人员阅读,也是初学人员的良师益友。 作者马国峥老师欢迎易学同行提出宝贵建议。邮箱1041034356@qq.com 本书邮购电话--18272830053

自序

伏羲画卦,奠定八卦六爻的根基。五千多年的易学史,经历三次创新。

第一次创新是“象数易”;

第二次创新是“理数易”;

第三次创新是“广易”;

连山、归藏、周易将数百年积累的卜筮实例归纳《易经》64卦为代表的“象数易”。 “象数易”的“取象比类”,缺乏阴阳辩证思维。《易经》完成第一次创新。

京房采用六亲、五行生克,模拟家庭六亲,模拟社会,阴阳五行之道理,形成“理数易”,完成第二次创新。

宋代《梅花易数》创立多种简易的起卦方法,形成“广易”,完成第三次创新。“广易”的核心是体卦、用卦生克分析。

易学的预测原理是阴阳五行辩证关系、天人感应原理、时空原理。

当今一些研究者提出几种不同的六爻旺衰的标准,广大读者感到不知所措,为此《伏羲八卦教材》提出时空与六爻旺衰的辩证关系、六爻量变与质变规律,《梅花易数》先天体用、后天体用的区分…

本书作者毕业于周口师范学院,在淮阳伏羲文化研究会上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创新奖。

本书作者感谢伏羲文化研究会的领导—杨元启先生的大力支持,感谢李艳、张建军、李桂英、刘真群、刘书民、沈彩臣专家提出宝贵建议。

本书作者马国峥老师欢迎与各位专家合作---出版书、办培训班。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大程书院西邻。邮箱1041034356@qq.com

电话18272830053

为了弘扬易学文化,马国峥老师欢迎广大读者免费咨询(周六、周日),允许复印,敬请相互转告,功德无量!!!

扶沟县大程书院简介

扶沟县大程书院,为宋代程颢(hào)所建。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

程颢,字伯淳,程颐yi的胞兄,世称“二程”,洛阳伊川人。二程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1075年至1080年程颢在扶沟任知县,关心民众疾苦,建学校,写“书院”二字匾额悬于大程书院大门之上,请有名望的教师到扶沟县传道授业,为扶沟县培养大批懂易经、知天文地理的人才。为了纪念程颢,每月初一人们到大程书院进香祭拜。

“程门立雪”的典故,出自宋代杨时拜师求教“二程”的故事。程门立雪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

扶沟县大程书院,位于扶沟县武装部南邻的书院街。

2000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单位,免费开放参观。

伏羲画八卦 第五篇_伏羲造八卦

伏羲造八卦

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次孟津河中突然出现了一只怪兽。伏羲闻讯后率百官赶到河边。那只怪兽见伏羲后更加精神抖擞,身上的鳞片闪闪发光,似乎组成了一种奇怪的图案。后来,伏羲对这种图案日夜钻研,终于画成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八卦图。按照古人的说法,八卦可以预测世上万物的发展规律,特别经过了周文王的发挥—将八卦丰富为六十四个卦象后,更是充满了神秘和奥妙,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周易》。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l/475204/

推荐访问:伏羲画八卦成语 相传伏羲画八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