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名人名言 > 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帝

时间:2018-08-11   来源:名人名言   点击:

【www.gbppp.com--名人名言】

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帝 第一篇_姓王的名人

姓王的名人

王翦: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汉平使者,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东汉哲学家。

王符(约85——162年):东汉思想家。

王平(?-248):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有谋略,是蜀汉后期名将。

王浚(206—286):字士治,弘农湖县人,西晋著名军事家,曾指挥伐吴的战争,大胜。

王祥(185年—269年):字休征,西晋琅琊(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著名孝子。

王导(276-339):字茂弘,琅邪临沂人,东晋著名政治家。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山东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著名书法家。

王徽之(338?-386):晋人。字子猷。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羲之第五子。

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诗人,字子敬,祖籍山东临沂,生

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年):唐代诗人,画家。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王显政:五代时期著名孝子,蒲城义门王氏先祖,家有资财,乐善好施。义门王氏家族人才辈出,元延佑间曾有多人出任大夫、宣慰使和地方官吏,并被朝廷题匾“蒲城孝义之家”,列入国史,并得到县令“王氏孝悌,以兴民让”的表彰。王瑛因皇帝器重任中军司马,手握虎符;王玮任奉议大夫,王璧兄弟任吐蕃宣慰使。翰林学士、国子祭酒虞集专门赋诗赞誉。记录王氏家族变迁与行孝的历史的《义门王氏先茔碑》,由“一代宗师”欧阳玄撰文,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危素书,赵期颐篆额,是全国著名石碑。元代御立的《蒲城王氏祠堂碑铭》也系危素书,赵期颐篆额,是元末碑刻代表作品。其中提到的韦村,又作苇村,即现在的蒲城县上王乡东苇村,至今王氏子孙仍聚居在前头、庄后、新庄三个自然村。

王全斌(公元908年——976年):五代至北宋初将领。并州太原人。曾在后唐、后晋、后周为将。

王小波(公元?——约995年):北宋时农民起义军领袖。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宰相。

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王实甫:元戏伟大戏剧家,著有著名的《西厢记》

王阳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学家、教育家。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诗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文在:(公元1834--1889),字念堂,号杏坞,山西坞堆村人。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科探花。

近代

王鼎,清朝著名水利专家、政治家,曾任道光皇帝老师、军机大臣、林则徐老师,因反对朝廷重用琦善而尸谏。

王明,中共政治家

王士珍,北洋军阀

王震,中共政治家 ,前国务院副总理,领导新疆的建设和评定叛乱。 王国维,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国学大师。

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帝 第二篇_中国历史上的姓氏

(一)皇帝·万岁

人皆有姓名。姓氏,从祖上传承而来,除非特别例外,一般是不改易的;名(包括等于别名的字、号等)则由长辈或自己取,也有死后由他人议定赠送的,例如谥号。

大凡有点墨水的,取名讲究选个好字眼,似乎古今皆然。恨不得用尽天下好字眼的,自然是政治权力垄断者皇帝。“皇帝”作为最高的专称,其本身就是嬴政精心选择的好字眼。《谥法》云:敬民则法曰皇,德蒙天地曰帝。显见,这是仅次于“神”的两个最高级褒奖词。嬴政自称“始皇帝”,而后二世、三世……千世、万世,子子孙孙永远独霸天下。皇帝梦做得太美也太贪,无奈却被二世而亡的严酷现实将其击为齑粉。

皇帝俗称“万岁”,当然也是好字眼。不过,代谢有规律,百岁已难期,加之皇帝们沉溺声色,纵欲过度,透支生命,能挣扎活到中年就很不易了,寿至耄耋者绝对稀有,屈指可数,仅萧衍、武则天、赵构、爱新觉罗·弘历等几人而已。为了谋求长寿,万岁万万岁,皇帝们前仆后继地表演着求仙问药、上当受骗的闹剧和铅汞中毒的悲剧。只此一端,亦足见天子并不圣明。

(二)国姓与政治奖惩

姓氏原本无所谓好与坏,譬如张、王、李、赵,似乎就很难区分彼此的高下。然而,原本平平常常的姓氏,一旦成为皇帝的姓氏,便立即身价百倍,被尊为“国姓”矣。能和皇帝同姓即是一种荣耀,能同宗同族就更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产。

王莽做了皇帝,内心总觉底气不足。他急需抬出一个阔祖宗以压倒刘氏,乃自谓黄帝、虞舜之后,以黄帝为初祖,虞帝为始祖。既是黄帝虞舜之苗裔,王氏为国姓就显得堂堂正正,丝毫也不逊于刘姓了。

刘备来自社会底层,靠编席贩履糊口,凭他这身份参与逐鹿中原,实在没有什么资本。但是,因为他姓刘,三百年前与皇帝是一家,便可“先姓夺人”,赢得政治筹码:天下是俺老刘家的,是俺祖爷爷的祖爷爷高皇帝刘邦三尺剑马上打拼得来的。现如今要坐江山,也该我“汉中山靖王之后”刘皇叔,唯我才是正宗龙种,你姓曹的姓孙的,算什么玩艺?靠边去!

西晋末,匈奴人刘渊起兵,高举的也是汉朝国姓“刘”这面大旗。渊谓群臣曰:“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号曰汉,依高祖称汉王。追尊安乐公禅为孝怀皇帝,作汉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东晋末,草头王勃勃原是匈奴右贤王的后代,本姓铁物,自谓其祖从母姓为刘,非礼也。他认为氏族无常,乃改姓赫连氏,取徽赫与天连之义,这倒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国姓,勃勃甚至连曾经的国姓“刘”也不放在眼中。

皇帝奖赏功臣,除了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封地赏钱以至赠送美女外,还有一种荣誉性奖品:赐国姓。恩赐你国姓,与皇帝成为“一家”,那是最高看得起你,政治上信任你,堪称高规格、很庄重的政治大奖。

娄敬建议刘邦都关中,为刘邦所纳,刘邦便赐娄敬姓刘。待王莽称帝,王姓成了香饽饽,而刘姓已然残汤剩羹矣,王莽拿了国姓王赏赐刘氏有功者,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被赐姓曰王。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北齐文宣帝高洋尽诛诸元,定襄令元景安为保命,欲请改姓高氏,其从兄景皓曰:“安有弃其本宗而从人之姓者乎!丈夫宁可玉碎,何能瓦全!”景安以其言白帝,帝收景皓,诛之,赐景安姓高氏。本来的国姓元,因为国家的衰亡非但不再高贵,反而变成了要命的罪名,聪明人元景安选择了弃旧图新——主动请求姓高,以此表示与新政权保持一致;其堂兄元景皓不愿改姓新的国姓,结果掉了脑袋。

唐开国功臣徐世勣被誉为“纯臣”,赐姓李,遂名李世勣,后避太宗世民讳,又改名李勣。和徐世勣一样获此殊荣的还有幽州总管罗艺、吴王杜伏威、石州总管刘季真、蔚州总管高开道、代州总管胡大恩、云州总管郭子和等。

有时,某些动物也沾国姓的光而受到特殊保护。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唐朝的鲤魚可真是跃过龙门,好造化了。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武家。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称制,成了事实上的皇帝,武姓政治股票急遽飙升,前景诱人,盖过了昨日皇皇第一姓李氏,马屁精傅游艺立即投资“武股”,上书请改国号,赐皇帝姓武氏,傀儡皇帝睿宗李旦很识相,也顺应舆情主动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不能责怪李旦数典忘祖,实在是时势使然,不得不尔。

明武宗朱厚照整天泡在“豹房”,懒得亲自过问朝政。陪皇帝玩的除了宦官,还有许多小人,朱皇帝玩高兴了,就收他们为义子,赐国姓。其中一个叫钱宁的自称“皇庶子”,备受宠信,言无不听。认皇帝做老爹,那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明清之际那位收复台湾的郑大英雄,本名森,曾被南明隆武帝朱聿键赐姓朱,改名成功,人因以“国姓爷”称呼他。

赐国姓,也有不好使的时候。唐昭宗天复二年(902),皇帝拿出他的特殊政治奖品李姓赐给大臣朱温,讵料朱老三竟不给皇帝面子,当即予以拒绝。此何故?此时李唐王朝大厦将倾,岌岌可危,一派末日败亡气象,实权已转移到朱温手中,李姓含权量远不及朱姓多,朱温当然不稀罕你那个劳什子“国姓”了。

皇帝既然可以赐赠国姓,当然也就有权剥夺或曰开除反对派的国姓,以为惩罚。三国吴国孙秀乃孙权之后,正宗皇族,因见恶于末帝孙皓,惶恐不安,乃率兵降晋。孙皓盛怒之下,追改孙秀姓“厉”,那是极其严厉的政治处分。不过,孙皓的这个处分其实是一纸空文,无由实施;孙秀政治避难到敌国,照样姓孙——对方看重和炒作的也恰恰是他的“国姓”——官做得比在吴国还大。

唐朝那位备享尊荣的重量级元老李勣,子孙们借他的光,自然也姓国姓了。可待其孙子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对其惩处,且累及已经作古的李勣:追削李敬业祖考官

爵(撤销生前一切职务头衔),发冢斫棺,复姓徐氏——老老实实姓你的徐去吧;姓李,你不配!

李勣们被改姓徐,实际上是恢复了原姓氏,遭遇姓氏处罚更惨的,是李千里。这个李千里和在位皇帝唐中宗同辈,同是唐太宗的孙子,一样的龙种,只因参与了太子李重俊的夺权斗争,事败,遭到视权力为命根子的皇上的严厉处罚:开除李姓,改姓“蝮”氏(这是中宗从他母亲武则天那里照抄来的),而后砍头——做鬼,你也不能做李家鬼,只配与虫豸为伍!

围绕国姓进行的奖惩,标准只有一个:政治上和最高始终保持一致,绝对忠诚(愚忠尤佳),就奖;反之,则惩。

国姓作为崇高的政治荣誉,除了可用于政治奖惩,还限定着皇族种群的贵族圈。因为姓沾上“国”字号,就会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所以总有人冒充“与皇上一家子”。在皇族内部争夺中,也会在姓氏上做文章,指责对手是“野种”。

东晋的皇帝是否姓司马,似乎也需要划个问号。据说晋元帝司马睿,就是琅玡王司马觐的妃子夏侯氏和牛姓小吏私通所生,名义上姓“司马”,而实际却是姓“牛”,故称“牛继马后”。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八卦,房玄龄领衔主编的《晋书》,白纸黑字记载着,不会是无稽之谈吧。那么,东晋的国姓就该是牛而不是司马氏。不过,东晋皇帝还是承认他们姓司马,或简称“马”——不然就是“姓不正,言不顺”。《晋书·恭帝纪》:“帝幼时……曾令善射者射马为戏。既而有人云:„马者国姓,而自杀之,不祥之甚。‟帝亦悟,甚悔之。”皇帝司马德文悔悟不玩射马游戏了,并不能挽救国姓被改换的命运,因为想“射马”、换国姓的人多的是,前有王敦,中有桓玄,后有刘裕;还有苏峻、祖约、孙恩、卢循,等等。

五代后唐石敬瑭有不臣之心,上表称:“皇帝是养子,不应该继位,请把皇位传给许王李从益。”实质也是扭住姓氏不放,那意思很明白,末帝李从珂的那个李姓是冒牌货。

突厥与唐和亲,武则天派侄孙武延秀去当女婿,讵料突厥竟不买账。突厥默啜对唐朝使者说:“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儿邪!此岂天子之子乎!我突厥世受李氏恩,闻李氏尽灭,唯两儿在,我今将兵辅立之。”乃拘延秀于别所,由此引发了一场外交冲突。默啜致书数朝廷之过,其中就有“我可汗女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罔冒为昏”一条,突厥可汗竟认为红透了中国的武氏是小姓,根本不配娶可汗女,这让武则天很没面子。

明武宗时,宁王朱宸濠用重金贿赂皇帝左右,党羽甚众,觊觎大位久矣;而公开宣称的造反理由却是:当今皇上朱厚照并不是已故先皇孝宗之子(原是野种,而非正宗龙种!),今奉太后密诏,令我起兵讨贼。那时候没有DNA技术作亲子鉴定,最后说了算的还是实力,谁胜了就依谁说的为准。

(三)国讳——皇帝之名“不敢说”

取了名又不让直接叫出来,而要“讳”,实在是陋习。谁来讳?那要看你是什么人。是平民,晚辈讳之,是为“家讳”。是官员,下属替你讳。五代冯道四朝为相,位极人臣,自号“长乐老”,典型不倒翁。一日,冯宰相命一门客讲《道德经》。经文一开头便是“道可道,非常道”,连犯冯大官人之讳,老先生乃读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宰相之名尚且如此,贵为君主,其名更是举国“不敢说”,故曰“国讳”。

国讳,给日常生活及说话作文平添了许多麻烦。容我列举一些实例来说明:秦始皇讳政,正月改为“端月”;汉朝文帝讳恒,恒山改叫“常山”;景帝讳启,《史记》就得把微子启写成“微子开”;武帝讳彻,彻侯更名“通侯”,蒯彻也得改名“蒯通”;东汉避光武帝刘秀讳,秀才乃称“茂才”;避明帝刘庄讳,“老庄”改称“老严”,那位拒绝做官的严光,本来姓庄,也改姓“严”了;晋景帝讳师,京师改称“京都”;晋文帝讳昭,王昭君改名“王明君”;梁武帝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白绢”;隋朝避文帝杨坚讳,遇“坚”则代以“牢”“固”“至”、“刚”等字;隋炀帝讳广,广陵改名“江都”;唐开国皇帝李渊之祖父讳虎(按:这位李虎大人和司马师、司马昭一样,也是死后被追认为皇帝的),凡言虎率改为“猛兽”,或代之以“武”,如虎贲改叫“武贲”,韩擒虎被改“韩擒”;避李世民讳,凡言世,皆曰“代”,“民部”改为“户部”,民风改为“人风”;唐高宗讳治,凡言治皆曰“理”,如“无为而治”作“无为而理”;梁太祖朱温父讳诚,遂改城曰“墙”(“攻城”写成“攻墙”,不啻搞笑),以其字类似于“戊”,司天监甚至上书请求改戊己之“戊”为“武”;晋高祖讳敬瑭,姓“敬”的就分别改成姓“苟”、姓“文”;辽国因避太宗耶律德光讳,改光禄寺为“崇禄寺”;等等。夫尊妻自贵,国讳还包括了第一夫人皇后在内,汉吕后讳雉,雉得称“野鸡”;晋朝避简文帝母郑后阿春讳,改“春”曰“阳”,孔子所著《春秋》遂为《阳秋》,富春改为“富阳”;武后讳曌,诏书改称“制书”,鲍照改名“鲍昭”。此外,还有为太子讳的,唐避章怀太子李贤讳,改崇贤馆为“崇文馆”。更有甚者,为皇后之父也要避讳。唐代有个刺史窦从一,初名怀贞,避中宗韦皇后父玄贞讳,更名从一。

明天启元年(1621)正月,从礼部奏,凡从点水加各字者,俱改为“雒”(改“洛”为“雒”),从木加交字者,俱改为“较”(改“校”为“较”)。惟督学称较字未宜,应改为学政。各王府及文武职官有犯庙讳御名者,悉改之。为避先帝光宗朱常洛与今上朱由校名讳,政府专门发文,让犯讳者改了个不亦乐乎,只是“学校”改“学较”太觉别扭,可特例处理。

有的国讳,实在避不开怎么办?“若写经史群书及撰录旧事,其文有犯国讳者,皆为字不成”(《唐六典·礼部尚书》李林甫注)。“为字不成”,说白了就是故意写一个错别字。如清代刻书,凡“玄”皆改“元”或缺末笔,所以避玄烨讳也。

误犯国讳,那可是要依法惩处的。《唐律疏义》明文规定:“诸上书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杖八十;口误及文书犯者,笞五十;即为名字误犯者,徒三年。”误写误说一个字就要打屁股;取名犯讳,劳改三年!

宋朝有个叫吴倜的书生大考夺魁,颇负文名,徽宗皇帝亦有意提携一把。但吴倜书生意气,不会讨好权奸蔡京,蔡故意为吴倜仕途使绊子。他强加给吴的罪名是“傲狠无上”,皇上惊问其详,蔡京说:“该吴明明知道陛下御讳(佶)而不肯改他的名,只是用一圈围之,这不明摆着是目无圣上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蔡京所以能在“倜”和“佶”两字上无限上纲做文章,所凭据的正是避国讳陋习;不然,吴秀才就是径叫“吴佶”,又有何妨?

近代史上很著名的“苏报案”,也和国讳有关。1903年6月29日,《苏报》头版刊出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该文直呼光绪之名:“载湉小丑,未辨菽麦。”专制者雷霆震怒,认为章太炎“诋毁今上圣讳,呼为小丑,立心犯上,罪无可逭”。倘依了清廷,如此“恶攻”罪足可砍头,但迫于舆论压力,只给章太炎判了三年监禁。比起同样犯圣讳的王锡侯来,章太炎算是很幸运了。王写了一本《字贯》,为《康熙字典》正谬,在处理“玄烨”、“胤禛”和“弘历”等名讳时都作了缺笔处理,只不过未用更为严格的改字法、空字法,但乾隆还是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及阅其进到之书,草一本序文后凡例竟有一篇,将圣祖、世祖庙讳及朕御名字样开列,深甚发指。此实大逆不法,为从来未有之事,罪不容诛。即应照大逆律问

拟,以申国法而快人心。”王锡侯及其十六岁以上之亲属被处死,其妻妾及十六岁以下之孩子发配流放并送与某大员为奴。还有周克开等几名官员也因此书被治罪。

由于皇上、陛下、万岁、至尊、“国家”等称呼替代了本名,本名长期无人敢叫,以致连皇帝本人都淡忘了自家名讳。电视剧中,刘墉直呼乾隆本名弘历时,乾隆居然不知“弘历”是何人,这固然属于艺术的“真实”,然细思之,它又未尝不是生活真实的再现。

皇帝取名大多也选用常用汉字。由于宫廷内部残酷的权力斗争,汉宣帝曾被迫流落民间,生活在社会底层,因而所取的名字也是平民式的——病已。及至做了皇帝,考虑天子之名,须体现“难知易讳”之原则,才改名“询”。尽管这样,战国时期大儒荀卿为避刘询讳,在当时还是被改姓“孙”了。三国吴主孙休认为:取名欲令难犯易避,把常用字如“伯”、“仲”当作好名好字,其实是没有文化品位,很可笑。所以他特为四个儿子之名创造了四个字。孙休“欲令难犯”的愿望倒是实现了,只是他造的字谁也不认识,这一来反而增添更多麻烦。

至于那些平民出身的皇帝,诨名透露出的平民本色更不待说。后周太祖郭威诨名“郭雀儿”,显系寻常百姓“贱名”。原本贱民出身的朱元璋阔为皇帝后,为其龙子龙孙取名,可就大有讲究了。其子都用单名,皆从木旁,如:长子朱标,四子朱棣。其孙辈往后,取双名,其第一字按辈分依次用字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其第二字可随意选择,但须从金、木、水、火、土为偏旁,如: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思宗朱由检。

更有个别皇帝出于某种政治考虑,不惜为自家取名生造出一个汉字来,以显示其与众不同。武则天造一“曌”字以为名,取日月凌空,以天为则之意。五代十国南汉主原名刘岩,据《易经》“飞龙在天”意,生造一个“”字用为名,堪称超级追龙迷。

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个文盲,他居然明令:“朕的名字有两个字,但只要不连称,都不需避讳。”在避讳问题上,这位李皇帝还是很开明的。

不过,有一个臣下可以直呼帝后之名而不必避讳的朝代,那是元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考证出,郝经上世祖书中直呼宪宗蒙哥之名和逯魯曾经称武宗皇后珍格(真哥)之名的史实,认为元代帝后生前皆无徽称,臣下得直呼其名,盖国俗淳朴,无中国繁文缛节也。

(四)别名:年号尊号谥号庙号

观历代皇帝本名,除了开国之君及少数杰出能干或者残暴昏聩从而“知名度”较高外,大多数的反而鲜为人知。即令声名显赫、现今又荧屏一再走红的所谓“康熙大帝”,倘非读过史书,甚至都不知道他姓爱新觉罗名玄烨。盛唐诸帝,人们能叫出名字的,大抵也就是从李渊到李隆基五代中的几个,其他十几个,恐怕也是知其名者寡。所以然者何?盖皇帝之名史书直称者少,常见并被视同“別名”的多是其他徽号:一曰年号,二曰尊号,三曰谥号,四曰庙号。

1.别名之一:年号

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帝 第三篇_姓王的名人有哪些

姓王的名人有哪些

王亥,公元前20世纪末期,又名振,河南商丘人。是阏伯(契)的六世孙,冥之长子,继任为商族首领,殷人先公之一。

王诩,即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军事教育家。著有《鬼谷子兵法》,弟子有苏秦、张仪等。

王良,春秋时代著名的善御者。【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帝,】

王廖,战国时期秦人,名将兼兵法家。贾谊《过秦论》中例举六国当时的顶级名将亦有王廖。

王翦,战国时期军事家。频阳东乡人,秦国灭六国的军事主帅。

王绾,秦国人,有秦朝以来历史上的第一位丞相。

王陵,沛县人。西汉初年大臣。汉初的第三任丞相。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浙江绍兴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书圣。人称王右军。一生书法作品颇多,代表作品《兰亭序》。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浙江会稽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作品《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王懿荣,字正儒(1845-1900)山东福山古现村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

王国维,字伯隅(1877-1927年),号观堂,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我国近现代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王正廷,字儒堂(1882-1961)浙江奉化人。任政界要职,但热心体育事业,并致力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开展,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体育领导人之一。

王若飞(1896-1946年),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尽美(1898-1925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

王亚南(1901-1969),著名现代经济学家。

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将军之一。

王淦昌(1907-1998)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

王大珩(1915-2011)光学专家,我国光学界公认的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

王永庆(1917-2008)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王进喜(1923-1970)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王鼎昌(1936-2002),新加坡首任民选总统,华裔。

王选(1937-2006),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王赣骏,祖籍江苏盐城,生于江西,是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华人。

王永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码汉字键盘输入发明者。

王贞治,前日本职棒读卖巨人队打者,现任福冈软体银行鹰队监督。

王扶林,电视艺术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片人、导演,执导过87版电视剧《红楼梦》、19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

王学圻,北京人,著名演员.获得多项演艺大奖。

王刚,国家一级演员,原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著名节目主持人,表演艺术家。

王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导演。

王铁汉(1905年2月24日-1995年12月15日),又名捷三,中国辽宁盘山人。 中国抗日将 领,被誉为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的人。喜欢研究军事、政治,编写过《战争论》《东北军史略》等书并出版发行,有儒将之称。

【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帝,】

王家卫,香港著名导演,曾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王姓的来源

王姓起源有八: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为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帝 第四篇_史上王氏名人

史上王氏名人2007-11-22 11:15在发展中,王姓还创造了辉煌的家族文化,诞生了无数政治名人、文学名人、艺术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审知等都曾是一国之主;王允、王导、王安石都是名臣贤相;王翦、王离、王浚都是著名将师;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维、王守仁、王国维等都是享有盛誉的学者、思想家、艺术家;王昭君是女中豪杰;王赣骏则是当代第一位华裔太空人。据有 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在发展中,王姓还创造了辉煌的家族文化,诞生了无数政治名人、文学名人、艺术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审知等都曾是一国之主;王允、王导、王安石都是名臣贤相;王翦、王离、王浚都是著名将师;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维、王守仁、王国维等都是享有盛誉的学者、思想家、艺术家;王昭君是女中豪杰;王赣骏则是当代第一位华裔太空人。据有 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1、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汉朝的和平使者,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2、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3、王充(公元27——约96年)东汉哲学家。

4、王符(约85——162年):东汉思想家。

5、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东晋大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著名书法家。

6、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帝,】

7、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9、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10、王维(公元701——761年):唐代诗人,画家。

11、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12、王小波(公元?——约995年):北宋时农民起义军领袖。

13、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宰相。

14、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15、王实甫:元戏曲作家。

16、王阳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学家、教育家。

7、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诗人。【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帝,】

18、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帝,】

19、王尽美(公元1898——1925年):中共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

20、王闿运(公元1833——1916年)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文学家。

21、王国维(公元1877——1927年):中国近代著名学者。

22、王若飞(公元1896——194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三、当代名人 :

1、王亚南(公元1901——1969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2、王稼祥(公元1906——1974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3、王首道: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毛泽东时期大军区司令员。

4、王浩骅:中国姓名学创始人,中国姓名文化研究会会长.

5、王树声(1905--1974),共和国10大将之一。

6、王震(1908--1993),1955年被授于共和国上将军衔。

评论(7)|20

2012-06-04 20:40Vip↘▃__韓|四级

1、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汉朝的和平使者,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2、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3、王充(公元27——约96年)东汉哲学家。

4、王符(约85——162年):东汉思想家。

5、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东晋大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著名书法家。

6、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7、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9、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10、王维(公元701——761年):唐代诗人,画家。

11、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12、王小波(公元?——约995年):北宋时农民起义军领袖。

13、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宰相。

14、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15、王实甫:元戏曲作家。

16、王阳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学家、教育家。

7、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诗人。

18、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帝 第五篇_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好几个同学姓王。他们常开玩笑说:“不知道我们长大后会不会当王。”听妈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姓王的同学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王姓的来源和王姓的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源远流长,传说先秦时期东周灵王有太子晋,太子晋聪明早慧,才识过人。后来,洪水泛滥成灾,太子晋献计给灵王,没想到灵王不但不听,还废掉了太子晋的名位。为纪念太子晋是王族身份,他的家人都更为“王”姓。也有改姓的,王族之后都改为“王”姓,大臣们也纷纷效仿。我们认为,大量别的姓氏改为王姓,是王姓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在历史长河中王姓人才辈出。有女中豪杰王昭君;著名书画家王羲之,王献之;唐代诗人王维、王勃、王之涣、王安石……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王姓是当代中国人中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据统计,王姓人口总数超过一亿。

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帝 第六篇_中国史上最猛的25个女人排行

中国史上最猛的25个女人排行

按:按照徐震的标准,从春秋末期到清代康熙年间,时间跨度在两千一百多年,只有25个美女十分令人思慕。

西子即西施,春秋乱世间越国谋士范蠡之恋人、情人,吴王夫差之姬,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沉鱼”之强力,为千古美女代名词。她违背良心做了一回吴国人民祸国殃民的坏女人。在导致吴国灭亡后,可能与范蠡扁舟隐逸而去,形迹缥缈无考。

毛嫱,《管子》和《庄子》里都记载过的美女,和西施同时成名。《管子·小称》说:“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齐物论》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夷光,通常认为西施名夷光,但是有的学者认为夷光是越国同时进献给吴国的另外一个奇质美人。明代陈士元《名疑》卷三说:“越以美女西施、郑旦同进于吴。《拾遗记》云:‘越以美女二人贡吴,一名夷光,一名修明。’或云夷光即西施,修明即郑旦也。夷光一作移光。”许多古书把夷光当作西施的间谍同事和共谋,如《太平广记》。

李夫人,汉武帝刘彻最宠幸的皇妃,出身歌妓。她短命的一生牵系着千古中华文化的几个亮点——她是著名诗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所歌咏的对象,还是“姗姗来迟”这个成语所指的对象,她最出彩的成就是韩非子“色衰爱弛”的理论大实践。她在病中坚决不让汉武帝看见自己的病容,使得他不至于变心,在她死后还关照自己的亲人。

卓文君,西汉时期汉赋代表性作家司马相如的妻子,史上最著名的私奔故事的女主角,也是中国文人千古佳人梦里才子佳人的鼻祖。她是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被许配给一个皇孙。未婚夫未婚而亡,十七岁的处女便成为寡妇。辞赋家兼音乐家的才子司马相如在应邀做客卓家时,以琴曲《凤求凰》挑逗她雪夜私奔,并与穷书生丈夫一起开饮食店,她当垆卖酒,他洗碗刷碟。生米煮成熟饭后,父亲还是资助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丈夫以辞赋天才为汉武帝重用,立下安抚西南少数民族的功劳。她后来经历了丈夫移情别恋、自己不能生育等婚恋风波,分别以《怨郎诗》挽回爱情,以《白头吟》巩固婚姻,终于白头偕老。她是一个才貌双全而敢爱会爱的美女。

班婕妤,汉成帝刘骜的嫔,赵飞燕、赵合德孪生姐妹的情敌,真名无考,婕妤是标示妃嫔的等级的一个称号。她是贤德与美貌合一的象征,是宠辱不惊的典范,具备作为皇帝的亦师亦友亦妃的综合型魅力,堪称学者型美女!她以博通文史的才华、沧桑跌宕的经历创造了“秋凉团扇”的典故,表达了美女失宠的辛酸心理。她失宠不失格,面对史上最著名的“湛于酒色”的昏君——一个不但好女色而且好男色的帝王,她选择了淡出情场的举措,在长信宫中陪侍太后烧香礼佛。

王昭君,姓王名嫱,史称“明妃”,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落雁”之强力。南郡

秭归人,今三峡地区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绝世美女,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的功绩尽在荣誉称号“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有了保障。呼韩邪单于亡故后,按照习俗,嫁给其长子为妻,三十三岁时,香销玉殒,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留下一座“青冢”和五十年的汉匈和好以及两千年的诗文热门话题,王昭君还是三峡成为“诗峡”的一个“诗性因子”,也是最有“戏”的人物,其故事上演在历朝历代的戏剧舞台。

赵飞燕,原名宜主,色情狂汉成帝刘骜的婕妤、皇后,班婕妤的情敌,西汉最著名的舞蹈家,从“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并且被称为“飞燕”来推断,似乎也是杂技演员,从淫乱的成就来看,她是制作春药的专家。她被指斥为妇德最差的狐狸型美女,因为不能生育,便与妹妹一起谋害汉朝皇嗣,也许是春药效果过猛,不小心弄得汉成帝暴毙,但使得他还断子绝孙却是出于毒辣的嫉妒。

合德,就是赵合德,赵飞燕的孪生妹妹,汉宫淫乱事业的同道与同事。姐妹两人,一个不宜主,一个不合德,却恰恰叫宜主与合德。

蔡琰,即蔡文姬,东汉才女,著名诗人,乱世红颜的代表。蔡文姬一生三嫁,初嫁河东世族之子卫仲道,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战乱里,她被掠到南匈奴,再嫁,为左王妃十二年。曹操用重金赎回,演绎一场“文姬归汉”的伦理大戏。她最后一个丈夫是曹操部下田校尉董祀。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l/470519/

推荐访问:历史上姓张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