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名人名言 > 一个时代的斯文

一个时代的斯文

时间:2018-08-02   来源:名人名言   点击:

【www.gbppp.com--名人名言】

一个时代的斯文 第一篇_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填入划横线地方最恰当的一句是 ( )

据史料介绍,唐武宗跟前的名相李德裕,著有《柳次旧闻》《会昌一品集》等, ,但对他的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起”却早有所闻。

A.他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B.他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C.他不仅政声好,而且有文才,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D.他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B.电视剧《芈月传》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每天除了关注剧情的发展,茶余饭后,也在热烈地讨论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C.在日前亚冠半决赛刚刚结束之时,恒大主帅斯科拉里便表示,球队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为了要在主场夺冠。

D.各级纪委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把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遵守党章、党纪情况的监督检查。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清人项鸿祚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这似乎是有意要对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唱一点反调, : , ; , 。在我迄今为止的“有涯之生”里,所干的“无益之事”只是读书;东翻西看了些年以后,我想定我这一辈子至少也要仔仔细细地读一本书。应该是那样的一本书,它由得我不计光阴地反复体味,而其价值或魅力不在这一过程中有所减损,也就是说,这件“无益之事”真的能够成为我“有涯之生”的对应物;我选定的是《庄子》。

①不过一个是从生命的终点往回看

②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则一生根本无法度过

③觉得所做过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

④而在我看来他们说的原本是一回事

⑤一个是从生命的起点往前看

A.①⑤③②④ B.①②⑤③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①②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家冯唐称,在自己最烦躁的时候是文艺救了他,那段时间他正是为了防止不患上精神病,才再次把文艺拾起来,写完了《万物生长》。

B.“拯救不开心”是电影《煎饼侠》的宣传口号,截至7月27日,该电影的票房收益至少达8.53以上,如此高的票房逐渐想要被“拯救”的人群庞大。

C.2015年7月15日,第26届香港书展循例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通往湾仔的地铁人潮汹涌,不少人甚至拖着拉杆箱来买书。

D.英国伯明翰大学近日发现了一批《古兰经》的零碎手稿。距今至少有1370多年的历史。这些手稿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古兰经》。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慈善事业向前发展的大环境下,会有更多的或好或坏的事情出现,泥沙俱下,政府应维护公信力底线,维护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B.有的人没有远大理想,不去努力经营自己的人生,只是盯着眼前的一点利益,贪图一时的享乐,这种朝不虑夕的人,与庄子笔下的学鸠和斥安鸟有什么不同?

C.日本右翼势力对“疆独台独藏独”暗送秋波,企图借助分裂分子,达到反华和对抗中国的目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抨击。

D.他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一望而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一个时代的斯文

梅贻琦

谈起清华,人们自然会想起大师云集和英才辈出,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这是百年清华留给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在创造和积累这笔财富的众多杰出清华人中,梅贻琦先生堪称贡献最大。在成千上万人的心目中(尤其是清华校友),梅贻琦就是清华,清华就是梅贻琦。 梅贻琦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艰难的阶段,早期军阀割据,内乱不已;中期日寇进犯,民族危亡;后期国共对峙,战火纷飞。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梅贻琦先生却做出

在今看来堪称奇迹的教育成就来,他的纯粹、执著、坚定、智慧,奠定了清华校格--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

1944年,国民党政府当局曾暗示西南联大解聘闻一多等数名进步教授,梅贻琦根本不予理睬。虽然梅对闻的一些做法并不认同,但在国民党当局尤其是最高层面前,却表现出不同常人的爱才惜才之大胸怀。在蒋介石约见与他谈大学复校问题时,梅梅贻琦主动提到清华教授中有少数言论行动实有不当,但多数同人深不以为然,将来由同人自相规劝纠正,谅不致有多大影响。此数人之如此或尚有一原因,即其家属众多或时有病人,生活特困难,又不欲效他人所为在外兼事,于是愁闷积于胸中,一旦发泄火气更大。梅先生这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蒋介石频频点头说。随后,梅贻琦向蒋提出提高教授待遇,改善生活水平的建议。原本要追究进步教授的质疑,却变成为教授争取待遇的由头,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梅先生的处事智慧。 西南联大是一所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的世界级学府。梅贻琦治校期间,用人不拘一格,唯贤是举。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回忆,他刚入学那年,学校来了三位年轻老师,钱钟书、华罗庚,许宝騄。都是28岁,都是正教授。许宝騄考取了赴英留学,并于1938年哲学博士学位;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并没有在海外取得博士头衔;数学天才华罗庚以初中学历迈进清华,先当助教,后被清华送往英国留学。

这种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只凭真才实学,照样可以当教授的用人理念,在梅先生看来是正常不过的事。梅校长曾经谦虚地说,他的工作只是帮人搬搬凳子而已。清华或者西南联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与梅校长不惜代价诚聘国内外一流的师资是分不开的。

1935年底,日寇压境,华北危急,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一二•九”运动大幕。学生运动引起了当局的紧张,他们想方设法阻挠运动,迫害学生。一天,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宋哲元派了军队到清华清查,一时学生情绪激愤,护校的组织应运而生,俨然以清华园为堡垒,大有长久对抗的意思。想不到当天晚上,竟有一师军力的步队,荷枪实弹,并附有大刀队,进入校园,同学中负责人早已溜了。梅校长便去各宿舍遍找同学不着,最后还是去新体育馆中,找到近千避难的同学。当时同学们手拉着手,以示团结,但是敌不过大刀的威力,还是分散了个别地接受“访问”。结果二十名左右的同学被捕了,大都是无辜的。

随后,梅校长以极沉痛的心情而低沉幽默的口气告诫同学:“青年人做事要有正确的判断和考虑,……徒凭血气之勇,是不能担当大任的。你们领头的人不听学校的劝告,出了事情可以规避,我做校长的不能退避的。……你们还逞强称英雄的话,我很难了。不过今后如果你们能信任学校的措施与领导,我当然负责保释所有被捕的同学,维护学术上的独立。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他的座右铭之一是:“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他平时少讲话甚或不讲话,但却绝不是无话可讲,更不是思想贫乏的表现,而是“嘴里不说,骨子里自有分寸”。梅贻琦讲话,往往“妙语如虹”,甚多魅力和哲理。“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便其一例。所以陈寅恪先生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严谨,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梅贻琦的寡言还表现在他为人低调和处事不张扬上。无论他主持学校或台湾“教育部”时,公文函札都是他亲自审阅,常通篇改写,尤其是出任“教育部长”后,每日带重要公文晚间批阅,常到深夜。

(摘编自黄延复、钟秀斌《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注】西南联大: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临时组成。

相关链接

①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为梅曾臣长子。自1914年由美国吴士脱大学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②梅贻琦领导的清华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宇、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14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据统计,1955——1980年遴选出的中国科学院470多位学部委员中,有41%是梅贻琦时代的清华校友。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材料中“一个时代”暗示了梅贻琦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斯文”既暗示了传主梅贻琦一校之长的特殊身份,又表现了传主的性格特征和处事风范。

B.当一师的部队进入校园时学生跑到体育馆中避难,虽然梅贻琦对学生胆小怕事的做法不满,但还是承诺尽力保释一些被捕的学生,以维护清华学术上的独立。

C.梅贻琦认为学生没有坏的,他还认为校长不应该自视过高,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做一个踏踏实实为教师服务的人,梅贻琦的这些做法深得陈寅恪先生的赞赏。

D.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一是表现在他平日少讲话或不讲话,二是表现在他为人低调,处事不张扬上。

E.梅贻琦堪称教育大师,其作为“一个时代”的大学校长的风采和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在现在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7.梅贻琦是如何应对国民党政府当局追究进步教授的质疑的?请简要分析。

8.梅贻琦的“办学理念”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9.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深受国人的尊敬,有“梅贻琦就是清华,清华就是梅贻琦”之说,其中必有原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渐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在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微帝”等。

一个时代的斯文 第二篇_河北狮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定州中学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填入划横线地方最恰当的一句是 ( )

据史料介绍,唐武宗跟前的名相李德裕,著有《柳次旧闻》《会昌一品集》等, ,但对他的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起”却早有所闻。

A.他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B.他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C.他不仅政声好,而且有文才,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D.他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B.电视剧《芈月传》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每天除了关注剧情的发展,茶余饭后,也在热烈地讨论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C.在日前亚冠半决赛刚刚结束之时,恒大主帅斯科拉里便表示,球队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为了要在主场夺冠。

D.各级纪委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把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遵守党章、党纪情况的监督检查。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清人项鸿祚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这似乎是有意要对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唱一点反调, : , ; , 。在我迄今为止的“有涯之生”里,所干的“无益之事”只是读书;东翻西看了些年以后,我想定我这一辈子至少也要仔仔细细地读一本书。应该是那样的一本书,它由得我不计光阴地反复体味,而其价值或魅力不在这一过程中有所减损,也就是说,这件“无益之事”真的能够成为我“有涯之生”的对应物;我选定的是《庄子》。

①不过一个是从生命的终点往回看

②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则一生根本无法度过

③觉得所做过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

④而在我看来他们说的原本是一回事

⑤一个是从生命的起点往前看

A.①⑤③②④ B.①②⑤③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①②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家冯唐称,在自己最烦躁的时候是文艺救了他,那段时间他正是为了防止不患上精神病,才再次把文艺拾起来,写完了《万物生长》。

B.“拯救不开心”是电影《煎饼侠》的宣传口号,截至7月27日,该电影的票房收益至少达8.53以上,如此高的票房逐渐想要被“拯救”的人群庞大。

C.2015年7月15日,第26届香港书展循例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通往湾仔的地铁人潮汹涌,不少人甚至拖着拉杆箱来买书。

D.英国伯明翰大学近日发现了一批《古兰经》的零碎手稿。距今至少有1370多年的历史。这些手稿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古兰经》。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慈善事业向前发展的大环境下,会有更多的或好或坏的事情出现,泥沙俱下,政府应维护公信力底线,维护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B.有的人没有远大理想,不去努力经营自己的人生,只是盯着眼前的一点利益,贪图一时的享乐,这种朝不虑夕的人,与庄子笔下的学鸠和斥安鸟有什么不同?

C.日本右翼势力对“疆独台独藏独”暗送秋波,企图借助分裂分子,达到反华和对抗中国的目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抨击。

D.他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一望而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一个时代的斯文

梅贻琦

谈起清华,人们自然会想起大师云集和英才辈出,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这是百年清华留给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在创造和积累这笔财富的众多杰出清华人中,梅贻琦先生堪称贡献最大。在成千上万人的心目中(尤其是清华校友),梅贻琦就是清华,清华就是梅贻琦。

梅贻琦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艰难的阶段,早期军阀割据,内乱不已;中期日寇进犯,民族危亡;后期国共对峙,战火纷飞。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梅贻琦先生却做出在今看来堪称奇迹的教育成就来,他的纯粹、执著、坚定、智慧,奠定了清华校格--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

1944年,国民党政府当局曾暗示西南联大解聘闻一多等数名进步教授,梅贻琦根本不予理睬。虽然梅对闻的一些做法并不认同,但在国民党当局尤其是最高层面前,却表现出不同常人的爱才惜才之大胸怀。在蒋介石约见与他谈大学复校问题时,梅梅贻琦主动提到清华教授中有少数言论行动实有不当,但多数同人深不以为然,将来由同人自相规劝纠正,谅不致有多大影响。此数人之如此或尚有一原因,即其家属众多或时有病人,生活特困难,又不欲效他人所为在外兼事,于是愁闷积于胸中,一旦发泄火气更大。梅先生这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蒋介石频频点头说。随后,梅贻琦向蒋提出提高教授待遇,改善生活水平的建议。原本要追究进步教授的质疑,却变成为教授争取待遇的由头,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梅先生的处事智慧。

西南联大是一所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的世界级学府。梅贻琦治校期间,用人不拘一格,唯贤是举。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回忆,他刚入学那年,学校来了三位年轻老师,钱钟书、华罗庚,许宝騄。都是28岁,都是正教授。许宝騄考取了赴英留学,并于1938年哲学博士学位;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并没有在海外取得博士头衔;数学天才华罗庚以初中学历迈进清华,先当助教,后被清华送往英国留学。

这种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只凭真才实学,照样可以当教授的用人理念,在梅先生看来是正常不过的事。梅校长曾经谦虚地说,他的工作只是帮人搬搬凳子而已。清华或者西南联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与梅校长不惜代价诚聘国内外一流的师资是分不开的。

1935年底,日寇压境,华北危急,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一二•九”运动大幕。学生运动引起了当局的紧张,他们想方设法阻挠运动,迫害学生。一天,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宋哲元派了军队到清华清查,一时学生情绪激愤,护校的组织应运而生,俨然以清华园为堡垒,大有长久对抗的意思。想不到当天晚上,竟有一师军力的步队,荷枪实弹,并附有大刀队,进入校园,同学中负责人早已溜了。梅校长便去各宿舍遍找同学不着,最后还是去新体育馆中,找到近千避难的同学。当时同学们手拉着手,以示团结,但是敌不过大刀的威力,还是分散了个别地接受“访问”。结果二十名左右的同学被捕了,大都是无辜的。

随后,梅校长以极沉痛的心情而低沉幽默的口气告诫同学:“青年人做事要有正确的判断和考虑,„„徒凭血气之勇,是不能担当大任的。你们领头的人不听学校的劝告,出了事情可以规避,我做校长的不能退避的。„„你们还逞强称英雄的话,我很难了。不过今后如果你们能信任学校的措施与领导,我当然负责保释所有被捕的同学,维护学术上的独立。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他的座右铭之一是:“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他平时少讲话甚或不讲话,但却绝不是无话可讲,更不是思想贫乏的表现,而是“嘴里不说,骨子里自有分寸”。梅贻琦讲话,往往“妙语如虹”,甚多魅力和哲理。“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便其一例。所以陈寅恪先生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严谨,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梅贻琦的寡言还表现在他为人低调和处事不张扬上。无论他主持学校或台湾“教育部”时,公文函札都是他亲自审阅,常通篇改写,尤其是出任“教育部长”后,每日带重要公文晚间批阅,常到深夜。

(摘编自黄延复、钟秀斌《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注】西南联大: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临时组成。

相关链接

①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为梅曾臣长子。自1914年由美国吴士脱大学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②梅贻琦领导的清华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宇、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14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据统计,1955——1980年遴选出的中国科学院470多位学部委员中,有41%是梅贻琦时代的清华校友。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材料中“一个时代”暗示了梅贻琦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斯文”既暗示了传主梅贻琦一校之长的特殊身份,又表现了传主的性格特征和处事风范。

B.当一师的部队进入校园时学生跑到体育馆中避难,虽然梅贻琦对学生胆小怕事的做法不满,但还是承诺尽力保释一些被捕的学生,以维护清华学术上的独立。

C.梅贻琦认为学生没有坏的,他还认为校长不应该自视过高,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做一个踏踏实实为教师服务的人,梅贻琦的这些做法深得陈寅恪先生的赞赏。

D.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一是表现在他平日少讲话或不讲话,二是表现在他为人低调,处事不张扬上。

E.梅贻琦堪称教育大师,其作为“一个时代”的大学校长的风采和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在现在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7.梅贻琦是如何应对国民党政府当局追究进步教授的质疑的?请简要分析。

8.梅贻琦的“办学理念”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9.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深受国人的尊敬,有“梅贻琦就是清华,清华就是梅贻琦”之说,其中必有原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渐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在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微帝”等。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北方的天空。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君,居北斗星

一个时代的斯文 第三篇_2015-2016高二语文月考三

河北文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月考三

语 文 试 题

2015年12月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合计150分。

注意事项:注意用2B铅笔把 1~6题、12~17题共12个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处。即试卷上选择题的题号与机读卡上的题号必须一致。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 ......3..

第Ⅰ卷(共72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戏曲随着演员的表演而发生、变化、消失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自由流动的时空。一个圆场就是人行千里路,一个趟马就是马过万重山,演孙悟空的演员翻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它首先体现为场与场之间时空的流动,主要采用连续性的人物上下场手法来体现,不同于西方写实戏剧的分幕和分场结构。戏曲舞台的前台和后台不是全然断开的,它有联有隔,联者如川流不息,隔者不计时日和远近。一个上场一个下场,空间上可以相隔三步五步或千里万里,时间上可以瞬息之内也可以是十年八载。南戏《幽闺记》演兵荒马乱中王瑞兰母女和蒋世隆兄妹被冲散的场景,连续用了七次人物上下场来完成,其间的时间、地点一直在变,既渲染了慌乱的情形,又交代了人物处境。戏曲时空的流动性,还体现为同一场戏中时空的流动,它采用圆场、转场、唱念、歌舞的虚拟表演,塑造出舞台上流动的画面。南戏《张协状元》里张协赴任,转一个圆场,唱几支曲牌,人就到了相距数千里之遥的五鸡山,时间也度过了一年半载。

戏曲演员用身段动作创造空间结构和时间流程,就对舞台时空采取了一种超脱的态度,既不考虑舞台的空间利用是否合乎生活法度,也不追究剧情的时间转移是否符合常理,戏曲因而拥有了时空伸缩的自由。《长坂坡》里曹操立在桌子上表示在山顶观战,赵子龙在桌子前趟马表现七进七出救取阿斗,现实空间就被缩小,戏曲空间就被扩大了。戏曲经常运用唱腔揭示人物心理,时间往往就被拖延。豫剧《三上轿》里崔氏被仇人逼娶,怀揣利刃准备为夫报仇,但她不舍丈夫灵位,挂念年迈的公婆,惦记襁褓中的娇儿,一次次上了轿又下来,声泪俱下地唱出自己内心的极度痛苦和矛盾。现实中的片时犹豫,被人物拖腔和表演拉长到十几分钟不止,其效果却是唤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京剧《乌龙院》里“坐楼杀惜”一场则是时间压缩的例证。宋江、阎惜姣被阎婆倒扣在卧房里过了一夜,实际所用舞台时间约十五分钟,所表达的剧情却经过了四个更次八个小时,相差三十余倍。

戏曲还可以采用类似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法,把不同时空的事物在舞台上共同表现,造成场景的时空交错。《张古董借妻》里,张古董把妻子“借”给李天龙,让妻子冒充李天龙新娶的妻子,到李天龙的前岳父家赚取盘缠,张古董后悔又追去,被关在了瓮城里。于是,舞台上一边表现张古董在瓮城猜疑自己老婆和李天龙同居一室而心急如焚,另一边表现他妻子和李天龙被强留住宿碰到的种种难堪。两边一递一轮对照表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戏曲舞台上运用最多的时空交叉法是“追过场”手法:前面一个人逃,后面的人追,二者同在一个舞台上跑圆场,路线还互相穿叉交织,不仅使不同空间的画面得到同时呈现,而且极大地渲染了环境气氛,收到了奇特的现场效果。

(选自《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戏曲时空的流动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戏曲的时空是自由流动的,其中,场与场之间时空的流动主要采用连续性的人物上下场手法来体现,一个上场下场既可表示距离很近或很远,也可表示时间很短或很长。

B.戏曲时空的流动性可通过圆场、转场、唱念、歌舞等虚拟表演来体现,如《幽闺记》中“王瑞兰母女和蒋世隆兄妹被冲散”的片断、《张协状元》里张协赴任等。

C.一个圆场就是人行千里路,一个趟马就是马过万重山,翻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赵子龙在桌子前趟马表现七进七出救取阿斗等等,都是戏曲时空流动性的体现。

D.戏曲时空的流动性使人们不必考虑空间利用是否合乎生活法度、时间转移是否符合常理,如“坐楼杀惜”一场所用舞台时间和所表达的剧情所需时间相差三十余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戏曲中,既可以把现实中的时间拉长,也可以把现实中的时间压缩。

B.《张古董借妻》通过张古董和李天龙的对照表演,营造出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C.“追过场”是戏曲舞台上运用最多的时空交叉法,能收到奇特的现场效果。

D.我国戏曲《张协状元》《长坂坡》《三上轿》运用了相同的时空流动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方写实戏剧场与场之间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是通过分幕和分场来完成的,这和我国戏曲是不同的。

B.在戏曲舞台上,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流逝可以通过转一个圆场、唱几支曲牌的方式来完成。

C.因为戏曲拥有时空伸缩的自由,所以既不需要考虑舞台的空间利用是否合乎生活法度,也不需要追究剧情的时间转移是否符合常理。

D.观看戏曲表演时,要求舞台时间等同于实际生活时间是荒谬的,这样的观众根本不了解戏曲时空的特点。

二、古诗文阅读(共计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4~6每题3分,文言翻译10分,合计19分)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祖情,从祖意,皆进士。情福建副使,意山东副使。振......

德由选贡生授四川兴文知县。县故九丝蛮地,万历初,始建土墙数尺,户不满千。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崇明贿以二千金,振德怒却之,裂其牍。

天启元年方赴成都与乡闱事,而崇明部将樊龙杀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李继周....

等。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皆抗节死,贼遂据重庆。时振德兼署长宁,去贼稍远,从者欲走长宁。振德曰:“守兴文,正也。”疾趋入城。长宁主簿徐大礼与振德善,以骑来迎,振德却之。督乡兵与战,不敌,退集居民城守。会大风雨,贼毁土城入。振德命妻钱氏及二女持一剑坐后堂,曰:“若辈死此,吾死前堂。”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妻女先伏剑死。乃命家人举火,火炽自刭。一门死者十二人。贼至火所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谥烈愍。敕有司建祠,世荫锦衣千户。 ....

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大礼守长宁,城亦陷。大礼曰:“吾不可负张公。”一家四人仰药死。赠重庆同知,世荫百户。

(选自《明史》)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贼至/火所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B. 贼至火所/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C. 贼至火所/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D. 贼至/火所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文中“天启元年”是古代纪年方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主要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B.“张振德,字季修”,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18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张振德死后,皇帝追赠他为光禄卿,定谥号为“烈愍”,就是对张振德的褒扬。

D.“荫”是指封建时代由于父辈或祖辈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一般为国子监)或任官的一种权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个时代的斯文,】

A.张振德在担任兴文知县期间,面对有反叛意图的奢崇明毫不畏惧,逮捕崇明勾结的奸人,并且发配充军。

B.张振德赶赴成都乡试期间,发生了巡抚被杀,知府、知县也死也的事件,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冷静地选择了坚守兴文。

C.徐大礼派兵迎接张振德,张振德却推辞了,他指挥乡兵与敌人作战,没能抵挡住敌兵,退入城中集合居民坚守。

D.大风雨之日,城池被攻破,张振德安排好妻子女儿躲在后堂,并且给了一把剑给她们自卫,说自己会拼死保护她们。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

(2)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共11分)

感皇恩

【宋】朱敦儒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①

【注】“洞天谁道在,尘寰外。”为“谁道洞天在尘寰外”的倒装。

8.这首词的上阕内容可以分几个层次?请简要说明。(5分)

9.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江流宛转饶芳甸,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3)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4)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杜甫)

(5)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杜甫)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赋深情。(《扬州慢》姜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谈起清华,人们自然会想起大师云集和英才辈出,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这是百年清华留给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在创造和积累这笔财富的众多杰出清华人中,梅贻琦先

生堪称贡献最大。在成千上万人的心目中,梅贻琦就是清华,清华就是梅贻琦。

梅贻琦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艰难的阶段,早期军阀割据,内乱不已;中期日寇进犯,民族危亡;后期国共对峙,战火纷飞。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梅贻琦先生却做出了在今看来堪称奇迹的教育成就,他的纯粹、执著、坚定、智慧,奠定了清华校格——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

1944年,国民党政府当局曾暗示西南联大解聘闻一多等数名进步教授,梅贻琦根本不予理睬。1946年6月梅赴南京,25日蒋介石约见与他谈大学复校问题。梅贻琦主动提到清华教授中有少数言论行动实有不当,但他解释说,此数人之如此或尚有一原因,即其家属众多或时有病人,生活特困难,于是愁闷积于胸中,一旦发泄火气更大。梅先生这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使蒋介石频频点头说,“生活问题实甚重要。”随后,梅向蒋提出提高教授待遇,改善生活水平的建议。原本要追究进步教授的质疑,却变成为教授争取待遇的由头,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梅先生的处事智慧。

西南联大是一所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的世界级学府。梅贻琦治校期间,用人不拘一格,唯贤是举。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回忆,他刚入学那年(1939年),学校来了三位年轻老师:钱钟书、华罗庚和许宝騄,都是28岁,都是正教授。许宝騄1936年考取了赴英留学,在伦敦大学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并于1938年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并没有在海外取得博士头衔,数学天才华罗庚以初中学历迈进清华,先当助教,后被清华送往英国留学。

这种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只凭真才实学,照样可以当教授的用人理念,在梅先生看来是正常不过的事。许渊冲先生说,破格提拔资历浅、学历不高的钱钟书、华罗庚、吴晗等名教授,梅校长曾经谦虚地说,他的工作只是帮人搬搬凳子而已。清华或者西南联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与梅校长不惜代价诚聘国内外一流的师资是分不开的。

1935年底,日寇压境,华北危急,清华进步学生蒋南翔发出著名声音:“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从而揭开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一二〃九”运动大幕。学生运动引起了当局的紧张,他们想方设法阻挠运动,迫害学生。

1935年底的一天,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宋哲元派了军队到清华清查,士兵们声明有命令不用枪弹。有些同学知道后,竟抢了他们的枪枝,把他们缴械了,扣留他们领队的团长,打翻了运输的车辆,一时群情激愤……护校的组织应运而生。

不料当天晚上,竟有一师军力的部队,荷枪实弹,并附有大刀队,进入校园,来势甚猛。同学中负责人早已溜了。梅校长便去各宿舍遍找同学不着,最后还是去新体育馆中,找到近千避难的同学,当时同学们手拉着手,以示团结,但是敌不过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l/467960/

推荐访问: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