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少年国学派

少年国学派

时间:2017-09-09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少年国学派 第一篇_颂国学美文做少年君子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国学育人特色兴校”

两家子九年制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弘扬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打造出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学校以“国学教育”为主轴,让学生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氛围中成长。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陶冶学生情操为出发点,以形成我校的国学特色为着力点,努力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平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学校,根据几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的各项活动创建中不断积累与完善的成果,我们找到了以“国学育人,特色兴校”特色发展之路,把“国学经典诵读”“太极拳习练”“书法,诗词创作”“国学校园环境创建”作为特色校园建设的特色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熏陶,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让《论语》《孝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成为学生朗朗上口的歌谣,让太极的儒雅成为学生性格特质,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特制定出个性化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二、办学理念

国学育人,特色兴校。让学生们在国学经典中徜徉,在感知传统中成长。

三、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经典诵读”“太极拳习练” “书法,诗词创作”活动,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深入每名师生的心中,进而表现为对岗位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学习的执着,涌现出一大批品德高尚的师生。初步形成能够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把学校办成底蕴丰厚、内涵丰富、充满活力、师生共进的特色学校。

1、养成学生诵读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一定的能力。诵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在读中积累语言;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助于形成能力。

3,增进学生体质。提升学生素质。通过太极拳的习练,以及书法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增强体质,同时也能提升审美情趣,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目标

造就创新型智慧教师;培养君子型自信少年。

(三)近期目标

1、分类梳理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适时补充修改。

2、全面实施“国学校园”教育,出台《“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评价标准》。

3、注重“少年君子”的基本素质培养,使学生初步达到标准要求

4、建立早晚诵读的评价机制。养成诵读习惯。

5.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展太极拳习练活动.

6.在全校开展诗社,书法,围棋,国画兴趣小组。

(四)中远期目标

1、深入落实“诵国学美文,做少年君子”评价标准,为培养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学生和注重专业自主发展的教师搭建有效平台。

2、探索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3、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学校园”教育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

4、提炼出“少年君子” 的培养策略,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5、总结教师团队管理策略,打造高质高效优秀团队。

6、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7、形成较为完善的学校制度保障体系。

四、发展的内容及方法

内容:

(一)经典课程

开发并实施经典课程,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培育君子少年。

1、开发并实施“ 经典”课程——开发名人名言、名著、名曲、古诗四个系列课程。

2、开发并实施“经典诵读”课程——1—9年级分别诵读国学经典系列、1—2年级《千字文》、《三字经》、3—4年级《论语》《孝经》、5-6年级《唐诗宋词》,7-8-9年级古代经典散文。——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3.书法课程要纳入学校常规课程。小学阶段临习字帖,中学阶段能够进行书法创作。

4.学校的体育课加入太极拳内容。以达到全校习练目标

(二)经典课堂

1、利用学校广播,播放名曲,名篇的音频文件,营造一个国学课堂的氛围。

2、每周举办一次经典诵读交流课,让学生体会到集体诵读的乐趣。

3.每学期举办一次太极拳习练交流活动。

4.围棋课堂经典战例。

(三)经典校园

(1)开展以中外文学名著为对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名著阅读活动,把名著阅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造有利于课外读书活动的舆论、制度、物质环境和条件,形成倡导、激励、促进名著阅读的风气、激励机制和文化氛围。

(2)校园环境是营造校园文化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学校的校舍,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努力把教师们和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制作成一个个展板、作为一个个校园文化橱窗展出。和学生作品一起展出的还有许多古今中外大艺术家的画像和生平事迹。这样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热情,时时给孩子们以启迪。学校赋予校园以优美的景色,让整个校园处处呈现一派整洁舒适、明朗清新、生机勃勃的景象,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一个轻松、高雅的环境来调节情绪、放松心理。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我们利用早读的时间,放学路队上的“阅读长廊”开展诵读活动。通过诵读古典诗词,名言佳句等,历史的文化积淀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理解与尊重。真正能使学生修其身,养其性。【少年国学派】

方法管理

(一)教师读书:

1.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2.教师每学期阅读教育教学专著不少于1本,并记好读书笔记。 3.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每月至少写一篇读书心得或随笔。

4、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览或评比活动。

(二)学生读书:

少年国学派 第二篇_颂国学美文做少年君子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林家村小学

“诵国学美文,做少年君子”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弘扬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打造出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学校以“经典教育”为主轴,让学生阅读“最有价值的书”,重拾文化经典,深植读书风气。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陶冶学生情操为出发点,以形成学校的国学诵读特色为着力点,努力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平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学校,根据学期初工作计划,我校一直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特色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熏陶,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让《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成为学生朗朗上口的歌谣,,进一步推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建设工程的深入开展。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特制定出个性化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二、办学理念

“诵国学美文,做少年君子”——让学生们在经典诗文中徜徉,在感知传统中成长。

三、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三好厚基按活动,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深入每名师生的心中,进而表现为对岗位的热

爱、对事业的追求,对学习的执着,涌现出一大批品德高尚的师生。创建与弘扬学校精神,初步形成能够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把学校办成底蕴丰厚、内涵丰富、充满活力、师生共进的特色学校。

1、养成学生诵读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一定的能力。诵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在读中积累语言;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助于形成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造就创新型智慧教师;培养君子型自信少年。

(三)近期目标

1、分类梳理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适时补充修改。

2、全面实施“书香校园”教育,出台《“诵国学美文,做少年君子”评价标准》。

3、进行“小组合作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六步教学法的深化研究。

4、注重“少年君子”的基本素质培养,使学生生初步达到标准要求

(四)中远期目标

1、深入落实“诵国学美文,做少年君子”评价标准,为培养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学生和注重专业自主发展的教师搭建有效平台。

2、探索依法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

3、形成科学合理的“书香校园”教育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

4、提炼出“少年君子” 的培养策略,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5、总结教师团队管理策略,打造高质高效优秀团队。

6、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7、形成较为完善的学校制度保障体系。

四、发展的内容及方法

内容:

(一)经典课程

开发并实施经典课程,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培育君子少年。

1、开发并实施“ 经典”课程——开发名人名言、名著、名曲、古诗四个系列课程。

2、开发并实施“经典诵读”课程——1—6年级分别诵读国学经典系列《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1)中华经典诗文。经典诗文的内容包括《书香润年华》、唐诗、宋词等经典文章。

(2)现代美文。如《主题语文》中的现代文、散文,小说,杂文等,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3)独特的语言。如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等,感受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

(二)经典课堂

1、继续全面落实“上好每堂课”的指导思想,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经典有效课堂”教学评选和展示活动。

2、建立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校级的研讨,教研组的开课、年级组伙伴合作式的探讨等,让教师在多个层面上锤炼提升自己的经典课堂教学能力。

3、以反思改进课堂教学品质

①人人开展课例研究,在级部开展一课多上或同课异构,多次改进,不断提升,让教师在反思中改进教学,在改进中感悟教学,在感悟中升华对经典文化的教学设计和理解。

②在完成教案电子化共享的基础上,把教师备课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案的重新设计和实践改进上,提高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现存方案进行再创造的能力。

③强化课后反思,规定教师要完成高质量的课后反思稿的撰写,逐步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习惯。

(三)经典校园

(1)开展以中外文学名著为对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名著阅读活动,把名著阅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造有利于课外读书活动的舆论、制度、物质环境和条件,形成倡导、激励、促进名著阅读的风气、激励机制和文化氛围。

(2)校园环境是营造校园文化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学校的校舍,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努力把教师们和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制作成一个个展板、作为一个个校园文化橱窗展出。和学生作品一起展出的还有许多古今中外大艺术家的画像和生平事迹。这样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热情,时时给孩子们以启迪。学校赋予校园以优美的景色,让整个校园处处呈现一派整洁舒适、明朗清新、生机勃勃的景象,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一个轻松、高雅的环境来调节情绪、放松心理。

发展方法:

(一)引领诵读法

由于小学生缺乏辨别好书与不健康书籍的能力,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有选择有目标的阅读。我们利用家长会与家长协商沟通达成一致,携手把握好学生的阅读内容。

(二)活动兴趣法

不管干什么孩子们都有“三分钟热度”。因此,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活动会更利于帮助他们对课外阅读实践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我们利用每天课前5分钟的演讲,作文大赛、经典诗歌朗诵赛、手抄报比赛等来激励学生比谁读得多、记得多、背得也多,使读书成为一种兴趣。

少年国学派 第三篇_中外教育史三个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一阶段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教育起源问题有了新进展,在“劳动起源说”之外又提出了( C )等新观点。

A. “生物起源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B. “生产劳动需要论”、“心理起源论”、“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C. “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D. “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模仿起源说”和“军事训练论”。

2、形式化教育大致相当于( C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D.从上古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前。

3、学校教育产生的关键和直接前提是( D )。

A. 人类的定居;

B.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C. 阶级的分化;

D. 文字的产生。

4、我国周代的乐官、秘府、军事等官员分别担任太学的( D )。

A. 射御、书数、礼乐教师。

B. 书数、礼乐、射御教师。

C. 礼乐、射御、书数教师。

D. 礼乐、书数、射御教师。

5、( D )的教育以培养军人为教育目的。

A. 古希腊雅典。

B. 古代埃及。

C. 古代中国。

D. 古希腊斯巴达。

6、古儒学校是( A )的早期学校。

A. 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古代中国。

D. 古代希腊。

7、西周“学在官府”的含义是( B )。

A. 不管官学、私学都办在官府里。

B. 只有官学,没有私学。

C. 官学很兴盛,私学不占主导地位。

D. 有许多人喜欢到官府里去上学。

8、找出以下包含不真实信息的一组答案( B )。

A. 古埃及宫廷学校、雅典弦琴学校、古印度古儒学校、西周辟雍。

B. 古埃及文士学校、雅典文法学校、古罗马体操学校、西周辟雍。

C. 古埃及文士学校、斯巴达军事训练团、古印度古儒学校、雅典修辞学校。

D. 斯巴达军事训练团、雅典修辞学校、古埃及宫廷学校、古罗马文法学校。

9、世界上首次提出教育年龄分段理论的教育家是( C )。

A. 孔子。

B. 柏拉图。

C. 亚历士多德。

D. 夸美纽斯。

10、孔子在论述教育作用时认为,在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应当( D )。

A. 教育个人在发展时独善其身。

B. 教育个人的发展可以优先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C. 教育个人在发展自身时兼顾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D. 教育个人服从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11、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 C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历士多德。

D. 昆体良。

12、注重文字教育,忽略体育、美育是( C )教育的特点。

A. 古希腊雅典。

B. 古希腊斯巴达。

C. 古罗马时期。

D. 古希腊、罗马时期。

13、全都主张性善论的一组中外教育家为( C )。

A. 孟子、荀子、苏格拉底、王守仁。

B. 孟子、苏格拉底、洛克、卢梭。

C. 孟子、苏格拉底、王守仁、卢梭。

D. 孟子、苏格拉底、王守仁、赫尔巴特。

14、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是( B )。

【少年国学派】

A. 孔子《论语》。

B. 我国战国后期的《礼记·学记》。

C. 我国战国后期的《礼记》。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5、( B )是古代雅典教育最主要的概念之一。

A. “平民教育”。

B. “和谐”。

C. “民主”。

D. “保卫国家”。

二、判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正确打√、错误打×,无论正确与否都要说明理由。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远古只有少数儿童能接受教育。

判别:×

改错:远古时每个儿童都能接受教育。

理由:远古时没有阶级,也没有家庭,儿童为氏族公社所有,并实行公有。

2、西周的“乡学”是私学。

判别:×

改错:西周的“乡学”是地方官学。

理由: 西周时“学在官府”,只有官学。西周官学分“国学”和“乡学”两类,乡学指的是地方的官学。

3、柏拉图深受斯巴达教育的影响,主张教育由私人办理。

判别:×

改错:柏拉图深受斯巴达教育的影响,主张教育由奴隶主国家统一办理。

理由:斯巴达教育是奴隶主国家统一办的,雅典教育才主要是私人办的。柏拉图推崇斯巴达教育,他必然了解这一点。

4、总体看古希腊斯巴达人的教育方法较为灵活。

判断:×

改错:总体看古希腊斯巴达人的教育方法较为严厉。

理由:斯巴达人在教育中动辄施以惩罚,不仅是为了考验勇敢和耐力必须接受当众鞭挞,而且在政治、道德上回答错误也有受惩罚。

5、孟子的“反求诸己”指的是遇事要冷静思考。

判断:×

改错:孟子“反求诸己”的思想指的是遇事从完善自己做起。

理由:孟子说,“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意思是遭遇失利和挫折要从自身找原因,完善自己。

三、语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非形式化教育。

答:这是人类远古时期所接受的教育,这种教育还不是独立的社会活动,不在专门的机构中进行,而是在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以口耳相传为基本形式。

2、“产婆术”。

答:“产婆术”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而只是有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教师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教师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3、《雄辩术原理》。

答:《雄辩术原理》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著的一部教学法论著,也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书中对有关培养演说家、雄辩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教师素养的许多问题做了系统论述,是他对长期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对西方教育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4、西周“六艺教育”

答:西周“六艺教育”至当时学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课程。礼(礼仪)、乐(歌诗)属于政治教育,兼有美育;射(射箭)、御(驾车)为军事教育;书(识字)、数(计算)是基础文化教育。

5、“兼士”。

答:是我国先秦时期墨家学派所主张培养的理想治国人才,这种人才具有三个条件:一是“厚乎德行”,这种德行指兼相爱、交相利、视人如己,能做到“兼以易别”。二是“辩乎言谈”。善于表达,能上传下教。三是“博乎道术”。在明治国安邦方略的同时,要懂得具体的治国方法和技能。这一教育目的论相比儒家等学派的主张更注重全面兼顾,因而称“兼士”。【少年国学派】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中外教育史的基本分期如何?

答: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远古的非形式化教育,即原始教育时期;古代(形式化)教育的奠基时期;古代教育的发展与高峰时期;教育的近代化(形式化向制度化转变)时期;现代化(制度化)教育的建立和发展时期。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理论。

答: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智育、体育、美育和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在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灵魂的发展。

五、论述题(18分)

1、试析先秦儒家学派的三位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在教学方法上的同和异,并谈谈我们该如何借鉴。 答:1. 孔、孟、荀学说的相同点:都主张循序渐进、知行统一、学思结合、自觉内省;2. 不同点:由于人性理论的差异,造成各自特点与侧重。孔子在人性分智愚的基础上,启发诱导突出、因材施教成功,学思行关系倾向并重;孟子在性善论基础上,倡导独立思考、自学自求、道德修炼、尊重学生自然;荀子在性恶论基础上,

学思间突出学习、行为上防邪近正、授课时兼陈中衡、注重积学积善、维护师道尊严。3. 借鉴:教育家各有特点与侧重,我们应防止片面理解、只见其一,应取其精华、弃其局限。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次序与周代、秦代、唐代、宋代文教政策特点对应的一组答案是(D )。

A. 政教合一、以法为教、三教并用、独尊儒术。

B. 政教合一、独尊儒术、三教并用、重文轻武。

C. 政教合一、以法为教、百家争鸣、重文轻武。

D. 政教合一、以法为教、三教并用、重文轻武。

2、选出包含有不属于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的一组答案。( B )

A. 像太阳普照那样普及教育的观点、“泛智主义”课程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人脑是个“小宇宙”。

B. 像太阳普照那样普及教育的观点、“全智教育”课程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人脑是个“小宇宙”。

C. 像太阳普照那样普及教育的观点、“泛智主义”课程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不存在教不好的儿童的观点。

D. 学历史能发展理智、培养判断能力的观点、“泛智主义”课程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人脑是个“小宇宙”。

3、董仲舒为汉武帝制订的文教政策又称“天人三策”,具体表述为(D )。

A.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实行科举,广取人才;③设置明师,兴办书院。

B. ①罢黜百家,独尊法术;②实行察举,广取明师;③设国子监,兴办学校。

C. ①罢黜百家,独尊道术;②实行察举,广取明师;③设国子监,兴办太学。

【少年国学派】

D.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实行察举,广取人才;③设置明师,兴办学校。

4、汉代太学考试的方法是( C )。

A. 设科。

B. 射策。

C. 设科射策。

【少年国学派】

D. 帖经。

5、唐后期书院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受到(B )的影响。

A. 太学教学制度的影响。

B. 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

C. 经师讲学制度的影响。

D. 国子学教学制度的影响。

6、中世纪西欧的骑士主要是在(C )中接受教育的。

A. 军事训练团。

B. 骑士学校。

C. 领主家庭。

D. 自己家庭。

少年国学派 第四篇_让国学回归课堂

让国学回归课堂

摘要: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回归课堂,对弘扬民族文化,展现精髓至关重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合理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以活动为载体,创设良好的国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国学精髓,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关键词:国学;回归课堂;多种模式;创设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00-00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国学回归课堂,小而言之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而言之对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由此我们经常看到,几岁的孩子摇头晃脑地背诵《三字经》,并且一字不差,至于《笠翁对韵》、《弟子规》,也全都不在话下;在北京,一脸稚气的孩子们穿着古香古色的唐装,在石碑林立、古树参天的孔庙里上着"国学"启蒙课;听报道说,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也举办了"少年国学班"。一时间,“国学”似乎成为一个最热门的词语。甚至,连许多老外都以能懂一些中国"国学"为荣幸了。那么,对于正处于成长旺盛时期的初中生来说,怎样才能让国学真正回归,呈现国学经典呢?【少年国学派】

一、完善课堂教学方法

国学回归课堂,老师的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文——背诵默写”的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

1.真心解读,重在感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国学教学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诗词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能懂会学的自主解决,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让学生真真正正、切切实实的接触国文,意在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入到国文中,意在让学生在交流中亲身感受国文。

2.加强诵读,读中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此外国学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国学教学也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多种模式,课堂开放。“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国学的课堂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国学课堂中,我们可以灵活有变的设置课堂内容与模式,如:可以针对一位作者的作品学习的国学课,如“苏轼篇”、“李白篇”、“辛弃疾篇”、“屈原篇”;针对一个主题学习的国学课,例如“明月篇”、“白雪篇”、“送别篇”等;针对一个流派学习的国学课,如“豪放词派”、“田园诗派”、“浪漫派”“婉约派”、“花间词派”等;针对一个时代学习的国学课,如“诗经篇”、“楚辞篇”、“儒学篇”、“宋词篇”等。此外,国学教学不单是语文学科的事情,国学教学更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诗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都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走进国学的世界。

4.正确引导,举一反三。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朱熹)。《国学》校本课程,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在国学课的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引领。如;如何读楚辞、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婉约派的形成、儒家学派的观点等,有了系统的引领和方法的指导,国学教学就能化难为易,让学生越学越爱学。

二、构建展示平台,创设良好氛围

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展示平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

1.常规活动。①每学年举办两次“品味书香——古文诵读”活动。②每月每班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③每学年举办一次国学知识竞赛④每学年举办一次“读国学,品人生”征文活动。

2.班级日常活动。①日有所诵:利用每天早晨15分钟晨读、每天中午10分钟小读、每天晚上30分钟品读时间让学生诵读。②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自主挑选自己喜欢的经典篇目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背古诗擂台赛,比一比谁选得好,背得熟,期末进行总结评比。

三、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愫

1.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多种方法,如:意境渲染、多媒体教学、动作演示、恰当提问、设身体验、感情朗读等,对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大有帮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味,加深了对课文内涵意境的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够注意掌握文章的各种各样的语气、节奏、句式。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大大增强,逐步体味到了诵读的乐趣。因为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积极性自然得到提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2.学生对经典诗文的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懂得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在研究前,学生很少主动阅读唐诗宋词等经典篇目,因为读不太懂,通过老师对经典诗文学习的指导,学生有兴趣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初步学会选择优美、内涵丰富的经典作品进行欣赏,甚至自主阅读了很多优秀的古文,并且能抓住最有感悟的部分写读后感,从而加深领悟,形成语言感悟能力。

3.学生养成了图书阅读的习惯,注重语言的积累和丰富。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图书馆资源自主借阅图书,《诗经》、《楚辞》等已经成为同学们的畅销书。

“弘扬传统文化,让国学回归课堂”,在实践国学教学回归的路途上我快乐的跋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探索国学教育之路。

少年国学派 第五篇_关于孝心的名言

随笔吧为您精选关于孝心的名言请您欣赏。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5、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7、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8、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9、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0、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劝报亲恩篇》作者无可考。文中大力宣传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文明美德,曾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尽管篇中有小部分封建糟粕,相信读者能批判地阅读。因全篇基本为白话文,故

不做注释。

11、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12、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13、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15、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16、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1]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

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

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17、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18、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

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19、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0、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21、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2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373746/

推荐访问:少年国学派录制的视频 国势学派的创始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