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形式与政策1000论文

形式与政策1000论文

时间:2017-08-05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形式与政策1000论文(一):2015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5形势与政策论文

——正确认识国内国外经济政治局势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了形势和政策课程以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就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行深刻阐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坚定的信仰追求、科学的思想方法、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思想作风,闪耀着理论的光芒,厘清了我们对依法治国、治国理政若干重大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三个层次精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即是: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作为学生,毫无疑问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式与政策1000论文(二):形式与政策论文

论中国周边外交形势

姓 名: @@@@@@@

学 号: 201212612301

专 业: 12环艺 2班

摘要

中国向来重视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将其视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十多年来,中国先是将“周边是首要”确定为中国周边外交的指导政策,随后又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积极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希望营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周边环境。目前,中国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成为许多周边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同东盟共同建成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涵盖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周边地区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和投资的重要区域。但是近来,中国与周边关系似乎进入了矛盾凸显期,中国一直坚持的“睦邻、安邻、富邻”、“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等以和谐为本的周边外交政策和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南海争端、钓鱼岛争端不但牵扯了中国外交的大量精力和资源,掣肘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也导致中国与涉及这些问题的相关国家龃龉不断,关系恶化。周边是中国战略发展和崛起不可或缺的借助力量,也是中国的战略转圜空间所在,中国要进一步夯实周边战略依托。

关键字:

中国外交 周边形势

周边外交之困

一、中国的周边之困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周边国家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令中国困惑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和外溢效应没有换来安全上的“回报”。一方面,中国发展的溢出效应带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成为推动亚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也让周边国家陷入群体性恐慌,一些国家心理出现失衡,恐惧中国的强大会危及他们的安全。美国重返亚太可以看作是中国周边环境开始恶化的具有指标意义的事件。一些国家虽然对中国有误解,进行防范,甚至配合美国的战略压制中国,但却又想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这些周边国家在迟疑中进退维谷,在选择上无所适从,不但没有获得美国在安全上的保证,也失去了借重中国的发展机遇,到头来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事实上,中国仍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攻坚期,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合作多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中国不会成为亚太地区的主控力量。中国的政治姿态仍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近年来,中国的边海形势日益严峻,对中国的周边外交构成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东海,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僵持;在南海,中国同菲律宾等国的海洋权益争端不断加剧,而且中菲南沙争端还因菲律宾的恶意扩大事态而冲破了以往的外交谈判框架。

无论是在东海还是在南海,除了争端当事国之外,都有非争端当事国势力介入。美国宣布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并以“航行自由”为幌子积极介入南海问题;日本也试图介入南海争端。

印度、越南有关公司签署了在南海争议海域共同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的合作协议,还与日本就从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这一“海上交通路线”的航行安全重要性进行了确认。

在陆上,中国与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长期僵持不下,去年出现了中印“帐篷对峙”事件。

此外,陆地边疆的安全问题较之往年更为突出。“东突”势力在新疆的恐怖活动没有停止;西藏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此外,由于朝鲜半岛问题持续升温,我国东北边疆的安全形势也面临考验。

二、美国对中国周边的影响

由于美国深度介入中国周边,美国因素已经成为中国周边战略中最具影响的牵动因子。从中国、美国和亚太国家三维格局来看,亚太国家对中美存在“二元依赖”,即在安全上更多依赖美国,在经济上更多依赖中国,与此同时,对中美又存在“双重依赖”,即经济和安全上都与中美两国相互依存。这种交错的关系让亚太国家在中美之间谨慎地寻求平衡,在利益互动中权衡。这种“双核驱动”结构不仅不利于亚太地区可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将导致中美之外其他国家的选择路径依赖矛盾,最终耗尽平衡的资本,只剩下利益的交换,不再有战略互信可言。

中国的周边困局归根结底还是中美关系的困局。以日本为例,日本基本上是“美行日效”、“美规日随”,中日钓鱼岛的冲突说到底是中国和日本的“东家”美国打交道。再看朝鲜,朝鲜核试根本上是要获得与美国对话的筹码,因为朝鲜认为其受到的最大威胁来自美国。所以说,不管是东南亚还是东北亚,几乎所有重大的热点问题都有美国的介入,但凡需要破解这些涉及中国利益的问题,都需要中国与美国对话和磋商。中美之间能否“相安无事”、“和谐相处”,首先取决于美国能否在加强同亚洲盟国伙伴关系和同中国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间进行适当的平衡。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实力提升显著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不但已经、并且仍在继续改变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同样也给中美这一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带来结构性的变化。中美两国都拥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独特手段,各自影响力所及也存在交叉、重叠,任何一方想获得压倒对方的主宰地位都是不可能的。如果双方合作,则能使彼此的利益同步扩大;否则不但适得其反,双方的利益、影响力也有可能被相互抵消掉。因此,从长远的战略利益、共同利益出发,减少冲突和矛盾,降低冲撞和摩擦,共同维护东北亚、亚太以及国际体系的稳定性,避免过大程度的震荡才是两国的关键利益所在。 中国对外政策

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亲、诚、惠、容四字理念一经提出,就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的标志性方针政策,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反响。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推进周边睦邻友好,同周边国家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日益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密切。亲、诚、惠、容四字箴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新发展提出的重要理念,既是新中国60年睦邻友好政策的总结,也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

中华民族是重感情的民族。我们同周边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通、人文相亲,

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友好情谊千百年来连绵不绝。我们讲“亲”,就是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

中华民族是讲诚信的民族。国之交如同人之交,要将心比心,以诚相待。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我们讲“诚”,就是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就是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继续用自己的真诚付出,赢得周边国家的尊重、信任和支持。

中华民族是尚道义的民族。讲情重义、先义后利,是中国人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我们讲“惠”,就是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我国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同时也使我国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中华民族是有胸怀的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历来主张和而不同、兼容并蓄。我们讲“容”,就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回应周边国家期待,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共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将中国与周边国家连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亲、诚、惠、容四字箴言是引领命运共同体稳步前行的指针,不仅中国要身体力行,也应当成为地区国家遵循和秉持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

中国处理周边外交方法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综合实力有所提升后,“搁置外交”依然是中国周边外交中不可弃用的重要方策。在进行中国周边外交顶层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实施“搁置外交”的重要要素。

在及时处理好紧迫的外交问题的同时,也应该将那些可以“搁置”的外交争端恰当地“搁置”起来,绕道而行,先从其他方面做起,尤其是从“共同开发”着手发展双边关系,等以后时机成熟时再来处理争执问题。

诸如领土、领海、界河的争端,涉及国家重要利益,如中日钓鱼岛争执、东海划界问题争执、南海争执等等,在双方分歧尖锐的情况下,企图希望实现“单赢”目标,是不现实的,除非双方采取战争办法,决一死战。即便仗打了,也未必能解决问题,如英阿马岛之战,英国虽然取胜,马岛问题实际仍未解决,以后仍然需要双方通过谈判来寻找解决的方法。

形式与政策1000论文(三):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4-2015-1《形势与政策》作业

学 院: 专 业: 姓 名:

课 程 号:

学 号:

任课老师:

2014年 12 月 13 日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梦实现的意义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其中,两个一百年的概念尤为核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与“建成”将早年“奔小康”的目标提上了一个更实际、更合理的高度。《大学语文》的开篇第一课便是《礼记•礼运》中的对于大同与小康社会的阐述。虽然境界略低于孔先生所崇尚的大同社会,但它的实现,也是一种和谐、一种统一。由小康才能进而实现大同,这是一条必由之路。而这之中,生态文明尤为重要,它规范着一个社会的秩序,它的高度直接反映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所以,实现生态文明的良好建设,是实现全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显然,中共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在今年(2014年)的十八大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也有了新的成果,吸收它的定义,即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那么,从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经济、文化与社会建设取得了再多的成果,环境建设仍旧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首要的问题,不可回避。

我们是否认识到了呢?百度搜索“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条例”,2007年,我过就有数十部法律条例来应对环境问题。当下人们“闻霾色变”,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早在2000年4月29日就已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00年9月1日起已经施行。然而,颁布后的这近十五年来,雾霾问题却越演越烈,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疾病、危险悄然而至,国家形象都受到严重影响。当我们拿着钞票现在如仙境般如痴如醉的雾霾中时,是怎样一种感受?这样的法律真正得到落实了吗?依法治国,十八大上这一概念又被反复强调。小小的环境问题,暴露的可能是对于法律执行监

管的不力和相关部门的不作为。这些,都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我们都知道木板效应,一只木桶究竟能装多少水?一个今天的中国究竟能承受多大的考验?我们说“软实力”是今天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而我以为,今天我们缺的是这些。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所有的经济发展都是徒劳,因为这无异于牺牲环境来创造利润。曾经我们以为赚了,拼命向前赶,今天回头看,我们留下太多生态问题。而在这个重要的选择面前,我们理性选择减速慢行,清理过往,不再逃避。先污染后治理,那么污染要到何时?治理又须待何日? 一些国家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的。新加坡作为一个和中国关系密切的花园城市, 具有完备的环境立法。新加坡环境污染管制法令,对各类废物处理和排放都规定了明确的标准,使各项工程建设、工商活动和日常生活都有法可依。新加坡也设立了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确保各项建设和社会活动不会引起不可控制的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污染问题。

环境维护和建设并重,是新加坡环境管理的一大特色。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精心的城市规划却创造了令人不感到拥挤的空间。新加坡人自称是弹丸小国,但无论在新加坡的工厂区还是居民区,高楼大厦之间都建有花园,空地都铺上草坪,连过街天桥上也不例外。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在尚未开发的三分之一国土上不再搞建筑工程,转而依靠填海和拆旧建新来解决土地奇缺问题,把尚存的自然地段留给子孙后代。为减少对外国水供应的依赖,新加坡计划把全国70%国土上的雨水都收集起来。

在执法方面,新加坡的力度更是违法必究。新加坡每年都开展清洁周和绿化周活动。在新加坡的公共汽车上往往可以看到“乱扔垃圾罚款1000新元”的告示。违规者必会收到一张罚单,如果不按时交付罚款就会受到法院传讯。此外,违规者还会被有关部门召去充当反面教员,穿上标志垃圾虫的服装当众扫街,藉以示众。乱扔烟蒂、随地吐痰、攀折花木、破坏草坪、驾驶冒黑烟车辆等都会受到类似惩罚。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国家良好形象的建立。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将“环境”改为

“生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将其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位”并驾齐驱,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受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体布局的深化认识,在十八大报告中就如何实现美丽中国也给出了明确答案:推动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这一答案第一次被明确地写入到党代会的报告中,反映了我国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以及降低资源能源的物耗和能耗,促进社会发展与自然协调的信心和决心。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足以显示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目标从宏观的角度上看既是我国顺应国际形势新变化的具体体现,又是我国提高发展目标,抢占国际竞争力制高点的有力措施。

形式与政策1000论文(四):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一带一路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众所周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1979年开始,我们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

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WTO这一被大多数成员国一致遵守国家经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363744/

推荐访问: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2016形势政策论文100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