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音乐知识 > 中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2016

中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2016

时间:2014-09-09   来源:音乐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音乐知识】

中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2016(一):2016关于农村教育的实践报告

2016关于农村教育的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的实践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 调查时间:2016年7月20日 调查对象:城乡中小学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法 实施人:黄少琴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几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基本普及”的含义相对于一些所居住的区域远没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的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各地政府在这种“普及”的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和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大学率的反弹,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经过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大学率高于城市,农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15年间,还是有很多儿童未上小学,小学阶段失学,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人,这么多人的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处在低文化层,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一)教师分布不合理

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而及分化严重,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全区还有上百计划外教师即无法保证质量,又加重乡、村及村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

教师减损严重,补充困难

因为很多的原因,有些教师都往其他方面去发展,因而教师从而减少而现在教师工资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在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入学高峰,教师严重缺,而区域财政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情况是一方面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就分配到位。

(二)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很多课程都因为设施而减少上课,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法创新。

(三)农村教育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城市学校好于乡镇教师及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资源分布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城市教育资源总是被政府满足而农村教育资源是那么的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农村的活动设备是少之又少,而城市则是多种多样,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四、解决问题策略

(一)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源保证,这项工作做不好,农村教育将很难有重大进展。(二)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成立专门的农村教育管理的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各项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使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来反,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农民没一技之长难以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贡献。

(四)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任重而道远。

(五)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的高等教育,政府和学院要统一招生标准,严格以能力与考分作为选择高校新生的依据,完善奖贷体系,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农村家庭子女不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学,此外,党和政府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五、社会实践调查的意义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之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样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工作做准备,参加假期的乡村支教活动,把我们学习书本的知识投身于实践中。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而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它萌发了我们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中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2016(二):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是必然趋势。就从我学点小学的办学规模来看,2010年有1所中心校,5所村完小,13个教学点,70个教学班,1565名在校学生;而至今,有1所中心校,4所村完小,3个教学点,1297名在校学生,短短的六年时间学生数就少了近三百人,学校就减少了11间。这些减少的学生大都是随进城打工的父母进了城区学校就读。据不完全统计,我镇户籍的近13000人口中,常住本镇的不到5000人,且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不少的家庭是举家外出。这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一系列问题,出现了农村教育难以维持下去的严峻局面。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1、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素质偏低,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我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像我们这类农村学校大约60%—80%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孩子”,这些孩子的监管人(如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大多数自身没多少文化知识,不能够或没能力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只知道这次考了多少分,问一问今天的作业做完了没有;家长本人在孩子心目中没有树立良好榜样,过分宠爱孩子,加上经济形势下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助长了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滋生。因此,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2、教师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下降,影响了教育质量。由于教育部门杂事多,工作压力大,加之教师地位和经济收入明高实低,原来的教师队伍中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年轻骨干老师,能改行的改行,能调走的调走,能坚持到最后的基本都是民办转正的老教师,这些教师都已年龄偏大,难以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又都是单职工,上有老下有小,根本没法安下心来研究教学,适应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本无能为力搞好教育教学质量。而最近几年招考的新教师中又基本都是因为没有考起其他行业和部门的人员,相对来说这部分人员文化素质比较低一些,也是没有办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样就引起了教师整体素质下降,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办学经费没用在刀刃上,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近几年,随着国家很多扶贫优惠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教育部门也得到了实惠——那就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这一惠民政策的实施,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看的确得到了实惠,但从学校角度看,为了实施好这些惠民政策,学校和教师几乎要把一半的精力用于管理学生生活和安全上,生怕出一点问题,无形中就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担子,使得学校和教师根本无足够的精力抓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形成本末倒置。另一方面对教育教学设备投入很少,就拿我中心完小来说,现有19个教学班级,1000余名学生,其规模也算不大不小吧,可是没有一间象样的办公室、会议室,行政和教师办公条件极差;没有一台能使用

的学生电脑上信息教育课;没有一间象样的多媒体教室;没有一间象样的图书阅览室;普通教室也不够,学生班额大。再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乡村学校学生急剧减少,而教师数几乎没变,加之还在逐步投入,造成资源浪费。就拿我学点来说,原来村级完小几乎都是近200名学生,现在大多只有50人左右,个别完小只有30人,

七、八个教师就教那么几十个学生岂不是浪费人力吗?硬件上,有些教学楼房刚花十几万元修建因现在没有了学生而闲置浪费,这岂不是浪费财力吗?要是能把这些资源集中投入到中心学校,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岂不美哉?

4、学校布局的不合理性,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学校分散、布点多、规模小、教学设备奇缺,效益低。就拿我学点来说,1297个学生分布在1所中心校,4所村完小,3个教学点,最大的教学点只有19个学生,设有2个教学班,配备教师2人,最小的只有4人,1个教师。这些不合理现象除了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旧的区域观念限制外,还受到路程、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学校教学还停留在“五个一”上,即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个作业本。要开齐课程,实施素质教育似乎还比较遥远,更难谈得上提高教育质量了。

二、思考与对策

1、要真正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最大,因此,要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必须从稳定教师队伍入手,真正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就目前来说,表面看从国家层面似乎已经提高了教师地位和待遇,但事实上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是明高实低。而其他行业则是明低实高。也许人们都不信,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人想从其他行业改行到教育部门,反之,想从教育部门改行到其他部门的人却是大有人在,只要有机会,他会千方百计地想改行。这就是现实,这就是铁证。那些老老实实呆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大部分都是因为没有改行的机会而只好将就罢了。再者,除了教育部门自身外,其他很多部门都可以管教师,都可以对教师指手画脚,就连一般的老百姓、社会混混都瞧不起教师这一职业。我亲历过这么一件事情:一位社会无业青年老是找不到女对象,他的一位朋友说:“你找不到就去找一位老师嘛”!还有,平时我们都听到大人们这样说教孩子:“你没什么出息就去教书”,这些说明了什么?就连社会一般老百姓都瞧不起“老师”这一职业。如此的社会环境,怎么稳定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不稳定,又何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果真正把教师待遇再提高一些,让教育行业真正成为人们都羡慕的行业,让教师真正成为人人尊重的对象,形成真正的尊师重教社会大环境,就会自然引入一些优秀人才到教师队伍中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行政部门应减政放权,改变学校管理机制。

学校是独立的办学实体,要使教育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互相适应的良性循环,要使教育与城镇化相适应。必须改变学校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学校自主办学权,以主动适应服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行结构工资和校长、教职工聘任制,充分体现校长法人地位,强化竞争意识,打破过去封闭办学思想,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以适

应城镇化的新形势。目前的现状是:学校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挥棒转,教育行政部门说干什么就干什么,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具体的说就是围绕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细则而工作。学校没有一点自主权,这样的教育体制势必会制约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应改变教育行政部门管得过多和管得过细的现状,只要宏观调控就可以了,一些具体的工作还是让学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3、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特别是要花大力气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寄宿条件,为撤并规模小的教学点、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做好物资准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撤并办学条件差、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学校是必然趋势。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彻底改变现有寄宿制学校学生“四难”的问题。一是寄宿生上厕所难,由于现有的学生住宿楼大都是旧房经过改装而成的,当时没有设计厕所,学生夜间上厕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虽然是在校内,但“方便”变成了极不方便;二是上学路途难,农村乡村公路路况差,学生居住分散,如最远的自然村离乡所在地有近20公里,加上没有班车接送,学生往返学校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三是洗澡难,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学生浴室,学生洗澡也是一大难题;四是吃菜难,农村大部分学生家庭生活并不宽裕,要每餐都买新鲜菜吃,还达不到这个条件。只要这四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我想,撤点并校工作也不是难事。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除了学生往返问题尚待落实外,其他“三个难”已得到解决,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其他优化教育的设施设备也需大力改善,如学生电脑,信息化办学条件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优质的教育。

4、做好家长的工作,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目前我们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孩子读书的目的就是考大学,将来能够吃财政饭成为国家干部。其实家长们并不知道这么一个事实:社会上的人是千差万别的,各有特长,不可能是人人都能吃财政饭的,国家也不是只需要吃财政饭的人才,而是各个阶层的人。所以一味要求孩子要考大学,这未免过于牵强了点,作为家长,要淡化“升学主义”的倾向,要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不要让升学带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只有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农村教育出现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天堂小学陈健

中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2016(三):2016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一)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内容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老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建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老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通过调查下来的情况来看,基础不厚不过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可以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曾经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理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中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2016】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一定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平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不公平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老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可以也是一定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老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政府应该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58108/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