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爱好 > 李小龙写的书

李小龙写的书

时间:2018-10-13   来源:爱好   点击:

【www.gbppp.com--爱好】

李小龙写的书 第一篇_营销大师推荐必看的9部书籍

1、理查德•布兰森《商界裸奔》

从一个营销爱好者的角度看,我感到长期、持续地关注少数几个品牌,几个人,要比对大量案例做浅显关注的方案更优。

读人物传记最大的好处是能将品牌与人、方法论和实践合而为一,若按此标准,业界盛誉的《乔布斯传》早不必提,除此之外,你或许可以从理查德•布兰森的《商界裸奔》,或是霍华德•舒尔茨的《将心注入》开始。而相比后者,前者看起来要更真诚,更“自媒体”一些。

维珍带给我们的启发,是表里如一的品牌人格:看似玩世不恭,挑战传统、实则大胆、精细、极富娱乐精神、致力于从品牌和用户的“终身关系”看待品牌价值。

在此基础上,布兰森作为功成名就的嘻哈资本家,尚能不把自己当回事,敢于“裸奔”,时刻有归零的心态,反映出其品牌所倡导的精神内核当属“年轻态”而非心思单纯的“年轻”。“年轻”不等于“年轻人”,年轻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只有洞察到这种成熟心智之美的品牌,才称得上是真正“年轻”的品牌。

2、紫钦天《太极博弈原理》《设局本变引》

在那么多书籍中,唯有紫钦天老师这两本书,让我多次阅读,这两本书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营销,但是却具有对营销思路彻底提升的内容,尤其是设局本变引,通过设局可以使生活各方面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书中主要讲述人生如局,世事必须考虑本局,变局和引局三个方面,只要三局齐全完备,事情就可以成形发展,否则,如有偏漏一方,事情就会失败。

此书为大家提供思考问题的方向,以使我们不至于空想,妄想,白想,而使想法得更加可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实现知行合一。

3、艾•里斯 《营销战》

“50年前我在纽约开了家广告公司,当时广告界受三位思想家影响:第一是罗瑟•瑞夫斯,第二是大卫•奥格威,第三是李奥•贝纳。瑞夫斯的方法叫USP(独特销售主张)。如果百事可乐是他的客户,瑞夫斯会强调百事的口味。奥格威强调广告是对品牌建设的长期投资,这是产品形象时代。李奥•贝纳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创意时代,他认为广告一定要与众不同,要创意充分。实际上他们都聚焦一点,那就是„产品‟。但是定位理论并不是定位在产品上,而是把目光瞄准潜在顾客的心智。”

这是不久前,被称为“定位理论之父”的艾•里斯在中国演讲时的开场白,借由这次演讲,88岁的艾•里斯宣布退隐,这掀起了让我重温“定位”系列丛书的兴致。如同他的核心观点,品牌要在用户心智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从上边这个开场白也能看出“定位”理论总是力图突出它与其它流派的差异。

宇见推荐大家带着怀疑精神至少读一本“定位”系列丛书,之所以谈到“怀疑”,一个大前提是,在该理论风靡全球的过去几十年间,毕竟营销挥之不去的核心主题总是广告、广告、和

广告,今天虽然广告仍是营销中的主流,但移动互联网兴起带来的信息充裕和点对点传播,又促发了体验经济、粉丝经济、社群营销等等,广告早非唯一。然而如果我们回到“影响用户心智的方法”,定位系列仍有很大借鉴空间。

4、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革命3.0》

沿着“定位”理论往下聊,如果时间允许,干脆再读一下戴维•阿克的《品牌相关性》。思维一脉相承,不过后者更聚焦在品类创新层面,案例、语言、思路较“新”。

若时间不宽裕,建议直接拿起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革命3.0》。

在此书中,科特勒将营销发展历程划分为“产品中心1.0”“消费者导向2.0”和“价值驱动型营销3.0”三个泾渭分明的时代,并强调在3.0时代:“营销者不再只把顾客视为消费者,而是有独立思想、心灵和精神的完整人类个体。今天的消费者越来越关心内心焦虑的种种问题,希望世界变得更好。”

简单说,科特勒所谓的“3.0时代营销”,正是要把营销建立在“价值输出”上,这种价值不仅仅是功能价值,更应该包括品牌和服务的情感价值及精神价值。

如其所言,“营销3.0要把情感营销和人文精神营销结合到一起。”

什么叫“人文精神营销”?是不是真有这样的趋势?聊苹果手机是老生常谈,说NewBalance携手李宗盛推“致匠心”有那么点意思,不过或许星巴克的“Meet me @Starbucks”才是最好的例子。

想想智能手机给年轻人带来的信息焦虑和心智封闭,星巴克能创造出一个真诚、友善、时尚的面对面交流“第三空间”就更加显得可贵了。

5、金庸《笑傲江湖》

信息泛滥以后,每个品牌、每支流派、每种学说都开始不乏拥趸,更少不了被吐槽。这像极了武林中门派星罗棋布,纷争永不消弭的情状。

武林高手之间,可以切磋武艺、论剑高低,也可以惺惺相惜,拱手相望,但如果抱定自己的流派就是天下第一,心里容不下别人,更装不下新知,那就无论如何也成不了一代宗师。所以一直觉得《笑傲江湖》讲得其实是“胸怀”。

每次看到有人强辩,是产品重要还是营销重要,是打广告关键还是搞社群关键?总是想起华山派里的“气宗”和“剑宗”,两派争斗得死去活来,而终身所持也不过是浩瀚武学中的一瞥。

从某个片段来看,强调产品就像“气宗”,讲究以气御剑,要产品“内力深厚”;而强调营销则好似“剑宗”,讲究天马行空,不拘一法,应势而变,要无招胜有招。但从做事的角度来看,只见一端就容易走火入魔,还是不可偏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武功才能精进,修为才能提升。

6、李小龙《生活的艺术家》

然而《笑傲江湖》毕竟是小说家言,是否足信,见仁见智。在这方面,凝结了李小龙对“功夫”深度洞察的《生活的艺术家》,更有可能带给你真切的收获。

“对我而言,功夫的特别之处就是它的简单质朴。功夫仅仅是以最小的动作和力量来直接表达自我情感。每个动作都有它自身的特性,不掺杂任何使其复杂化的人工修饰。越接近功夫的真谛,冗余的表达就越少。”

如此看来,所谓“截拳道”,追求的既不是刚猛也不是美观,而是用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截击对手出拳。你可以把它带到奥格威的逻辑中理解“好广告不是要创造让人长记不忘的佳句,而是要真实地指向产品”,也可以带到乔布斯的逻辑中对照苹果的“极致简洁”。 又如,功夫里有招式,但真正的功夫则需要忘掉招式;好营销一样是“反营销”的。所谓技术、内容、创意、渠道,都是“出拳还是出腿”的细节问题,总归要因时、因势、因人而变,而不应成为品牌价值流畅传递的负担和阻碍。

7、肯•西格尔《疯狂的简洁》

吴军在《浪潮之巅》里有个桥段,说乔布斯深受东方神秘主义影响,曾向索尼的盛田昭夫请教管理之道。关于这个故事今天且按下不表,只说这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东方神秘主义”,确实催生了乔布斯对“极致简洁”的追求,说出了与上文李小龙几无二致的话:“简洁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必须努力理清思路,才能让事物变得简洁。但这么做总归是有价值的,一旦做到了简洁,你将无所不能。”

将“极致简洁”作为一种哲学追求,贯彻在产品、营销、管理等所有环节会产生哪般影响?这就是肯•西格尔在《疯狂的简洁》中试图给出的答案。

荐读此书的一大理由是:西格尔曾担任宝马、IBM、NeXT和苹果公司的创意总监,是与乔布斯常年共事的广告狂人,其对苹果的成功营销不仅有所见证,更有自己的实践亲证。西格尔在苹果的复兴之路上曾发挥关键作用,帮助苹果创造了至关重要的“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营销活动,还参与了iMac命名等,这个命名方式为“i”系列产品的热潮埋下了伏笔。

西格尔与苹果渊源深厚,其导师兼前老板史蒂夫•海登(奥美前副主席,1984年超级碗苹果广告策划者)也为此书写下了大有奥美遗风的推荐语:“肯•西格尔简直是做到了把闪电捕入瓶中……”。

8、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

如果说在信息错乱飞舞的今天,还有什么作品敢于坚守对人、事、物返璞归真的“正念”,用笃定自信的生活智慧,透过优雅有穿透力的设计给人性以关照,那一定就是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

这是一本营销书吗?

看起来不,但其内蕴高妙,与营销的思想曲径相通,互有印证,大有一种不可言说之美。

【李小龙写的书】

尽管不可言说,我们还是退而求其次地希望将此书的价值具体化,可能包括:

1、“理解一个东西并不是能够定义它或是描述它,而是把这个我们认为已知的东西拿过来,让它变得未知,并激起我们对其真实性的新鲜感。”——Ex-formation,把已知变未知的设计原则。

2、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就是发现一个从来没有被问过的问题。”(深泽直人为无印良品设计了拉下拉绳立刻“如沐春风”的挂壁式CD机。)

3、与软件、硬件并列的“感件”——“指任何能激发我们感觉认知的熟悉的东西”(就像巴厘岛上那个以鹅卵石铺路的老式度假屋,通过愉悦我们的足底,愉悦了我们的心灵。)

4、什么是设计?——“设计不是媒介的下属,设计探索媒介的本质。”

9、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经典如同老歌,总能历久弥新。

最后一个名额如果不是用来给我反复推荐的《商业秀》,那一定就要留给大卫•奥格威的这本书了。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成于上个世纪,作为广告界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有时候很难想象,奥格威是在38岁“高龄”,几乎半辈子披沙炼金的磨砺之后才开办的奥美,并借此享誉全球;每念及此,又总会想到他跟42岁才重掌帅印的乔布斯颇有相似:看起来,只有当男人们经历过冷酷现实的反复锤炼,铅华洗尽、匠气不存,他们的话语才具备了某种直指人心的能量。

李小龙写的书 第二篇_与李小龙传记作者再次“煮酒论英雄”

与李小龙传记作者再次“煮酒论英雄”

喜欢李小龙的朋友,大多听过、读过名为《李小龙 神话再现》的著作。 那本书的素质,无论国内外,都赢得超高评价与赞誉,因为翔实资料、细微而处处见真章的严密论证,加上超然客观的风格,不但有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出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李小龙,而且在扬溢作者对李小龙个人热忱的同时,却丝毫没有让这本传记不自觉的去避重就轻,文过饰非。只是化成了一股强大可贵还原神话、再现真实的正面动力,去展示一个不施雕凿,去尽铅华,具有强大人格力量,武学造诣,世界影响,同时又非常个性化,并非“圣人”的李小龙。

正因为如此,这套传记才把坊间东拼西凑,哗众取宠,热炒名人的平庸野史轻易KO,成为我们目力所及,最具权威和可信程度的小龙传记精品。

《李小龙 神话再现》作者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掌握了大量资料,但又对内容的

真实性,哪怕微不足道的细节也近乎严苛的追求。那么这套让人耳目一新,由衷叹服的李小龙传记,是如何花足三十年的收集功夫,和十八个月的全力打造才最终脱颖而出。以及李志远先生这座香港武术资料的百科全书的冰山水面下,还有哪些读者朋友感兴趣的李小龙资料呢?所以,即令困难重重,本人仍努力安排约见,希望挣得机缘与李志远先生来次煮酒论英雄„„

笔者(笔):李先生在《神话再现》里面有很多专业的评语,请问你本人也练武吗?

李志远(李):和武术结缘也是机缘巧合。读书的时候,学校每个学生有个业(课)余选修科目,比如美术,舞蹈,乐器之类。项目中,幸好还有两种武术可供选择,为避免傻乎乎吹笛或者拉小提琴,便选择了柔道为“课外活动”。后来,曾有长辈赐予师从咏春拳叶问宗师的机会,可惜少不更事,竟轻率放过。后来基于青少年的反叛心理,去学习空手道。因为那位日本师傅太过用心教我,以致前后学习过九年。但谈不上是高手,只是因此让武术成为我一生的爱好

笔:你什么时候开始从事武术出版方面的工作?

李:我一向有课余投稿的兴趣。所以1975,我第一份工作,就是选择进入出版业。经过三个月培训,通过评核考试后,便获聘成为当年香港执消闲娱乐刊物牛耳的“鸣鹤出版集团”(旗下)《当代武坛》杂志的记者,从此开始接触武术界。也是那一年,再次见到伊鲁山度。

当时我去一家出版社办事,又碰到伊鲁山度从日本顺道回香港,以便与该公司签订其“8米厘双节棍教材”制作及行销合约。和他的闲聊中,了解到很多有关李

小龙的截拳道的看法。谈到一些搏击技巧问题的时候,还让他徒弟和我进行搏击对打,以作应证。哈哈,当然,都是我输。虽然交锋前后都不断抱怨自责(?),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依鲁山度的双节棍技术。他用随身带的双节棍表演三次打抛起的火柴,最后捡起来的火柴从中间呈v字形折断,准确性由此可见一斑。同时,他还和我谈起李小龙对扫踢的看法。当时我未能完全理解。直到多年后,才恍然大悟。

因为有这样一段专业培训和从业的经历,1979年,我只有22岁,便在“功夫用

品服务公司”东主李兴国先生建议下,在香港武术市场最疲弱时代创办了《功夫》杂志。直到1984年11月,《功夫》一共出了48期,其中23期以李小龙为封面人物。

最后,见证香港武坛由衰而盛的《功夫》杂志,最终也随着香港擂台的黄金年代

寿终正寝而停刊。虽然90年代曾有《功夫》复版或改革版短期出现,但该等书刊均与我无关。到2003年,我在主政《高手》杂志系列的时候,才再接触武术题材的刊物。

笔:《功夫》当时在香港武术刊物的地位怎样?

李:发行量最大的武术杂志。第一期已经发行五千册,当时算是非常有影响。包括周星驰,后来聊起来,都是看《功夫》长大的。他拍的电影《功夫》,那两个

字,也是沿用的当年《功夫》杂志的字体。

笔:什么原因促使你写这本李小龙传记《神话再现》?

李:我一向很欣赏李小龙,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也对我的个人思想和人生指向有很大帮助。自从1969年,李小龙在美国拍的《青蜂侠》在香港放映后,我就开始收集有关他的资料,前后三十多年。

到1996年,有一次帮忙香港的“李小龙会”举办讲座,开始有个想法,感觉有

必要把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再加上后来接触到很多日本的李小龙迷,发现他们对收集李小龙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下足功夫,做得非常系统。作为一个香港本地的李小龙迷,不禁有点汗颜。由此打算写一本简单的,关于李小龙的编年史。当时没打算出书,只是想内部派发,同时借这个机会,可以去采访李小龙身边人,从而更多的了解李小龙,尽一点和李小龙同时代的龙迷的责任。 到工作了六个月以后, 开始有种很强烈的愿望,想要完成一本能详细的介绍李小龙书,务求准确,去芜存真,以便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香港之子,中国人的骄傲。整理及试写时,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和体验。在尾大不掉的强大压力下,导致在内容、字数方面开始极度失控。笔调、方向便由“编年史”变成传记模式。既然如此,唯有稳守“求真”、“认真”的原则,任“她”自由发展了。

笔:《神话再现》有大量翔实的内容,看得出来,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才能够获得。你完成这本书一共花了多少时间?

李:前后一共花了十八个月。前面六个月是收集资料,包括整理多年来的个人收藏,去美国实地采访,到香港资料最齐全的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和造访李小龙夫人琳达,以及他的徒弟伊鲁山度,木村等人(并无此事)。写作的过程感触很多,经常有资料要补充和重写。第一章,就重复写了十七次。最终,还是按照计划花一年时间完成。

李小龙是个对生活,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要再现这样一个人,需要用同样认真

和严格的要求去发现他的本来面目。很可惜,本来只需要往前走一步,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就没有人这样做,大多都是满足以讹传讹,不肯用心去认真对待这样一个杰出的人物,让人感觉很痛心。所以我自己来做,就想要尽力做到最好。希望能在书中把以前那些不实讹传能加以澄清并剔除,把没有发现的新的资料补充进去。这本书不能说尽善尽美,现在我自我检查,仍然有错漏之处 (大约三百多处啦)。但在当时,我已经尽到全力,无愧于心。但也有个意外收获,这些错漏也变成专门捕捉剽窃《神话再现》资料内容的“文抄公”们的陷阱。当类似书稿也充满那些“莫名其妙”错谬时,他们违法侵权的行为也很自然一目了然,证据确凿。

笔:这是我见过的,资料最丰富,报道最客观,引述最详实的李小龙传记。你怎样做到既保持对小龙的热忱欣赏,同时又严格的还原事实,没有文过饰非?

李:写这本书,我有个原则,就是尽我所能求真。为此,给自己定下三个写作立场——

1. 对资料严格验证。如果是文字记载,需要三份以上相同内容的记载可以互相应证,否则不予采纳。

2. 尽我能力,做到接近事实。

3. 当事件查证至无法辨正阶段,利益归方于龙哥。

李小龙在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说过,他的一切都是武术给他的。 但他不能为搏击艺术增加新的内容,也不是发明一种功夫。他只能像雕刻家一样,去掉那些后人靠臆想添加上去的错误技巧,再现格斗的真实面目。李小龙是个一生求真的人,无论武术,还是人生。这份执着,也是我最钦佩他的地方。

所以,这本传记,我也必然务求真实,目的是还原一个真实的李小龙。我不能去

靠自己的想象创造一个李小龙,他留在世上的资料已经很多,我只需要去掉那些强加上去的光环,或者偏见产生的诋毁,恢复他的本来面目,才算尽到自己真正欣赏李小龙,想和大家分享的责任。

如果能够纠正那些无中生有的诋毁,当然利益归于被告,肯定要为李小龙澄清。

但一些他无可置疑的缺点,比如你讲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爸爸,坦白讲,我都不会帮他隐瞒。我只是把事实写出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是读者自己的事情。因为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好,这就是真实的李小龙。这也是书名叫《神话再现》的原因。我不是告诉读者一个不实的神话,是帮助大家了解一个神话背后的真实的,并非圣人的杰出人物。

我相信龙哥在天有灵,以他的性格,也不会反对我的做法。

笔: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李小龙的?{兴趣?}

李:1969年,大概九岁的时候 (应该是1968年,年龄吗?没有这么年幼)。第一次从电视看到《青蜂侠》,很自然把它和同时上映的《蝙蝠侠》对比。感觉后者动作好假,李小龙则好劲(粤语:厉害)。【李小龙写的书】

当时很多朋友已经开始很喜欢他, 到处收集他的资料。到后来电视台为了满足观众需要,在周末的《电视大片》播放了他早期的电影《人海孤鸿》,大家更加喜欢他。最后他回到香港拍了一系列电影,出席了多个电视节目成了一代巨星,也是我们的偶像。他的作风和个性都非常独特,给我很强烈的震撼感觉。那时候开始,就一直开始收集关于李小龙的各类资料,持续了几十年,也愿意用这些收集的资料,为李小龙做好多事。{一点事} (应该是“做点事”)。

笔:比如哪些方面呢?

李:我很愿意让人通过这些资料,了解一个真正,是人,不是神的李小龙。因为他本身的精神,可以带给人很多正面的启发。在香港这么多年,我前后做过一百多场李小龙讲座。和日本,美国,等很多国外的龙迷都沟通联系过,经常交换资料,和互相印证资料的准确性。1997年,我用自己的一个货仓,改建装修了个

“李氏工作室”将我收集的三千多页李小龙的文件和别的资料,放在里面,供我的朋友欣赏和国外的龙迷朋友过来看资料。1998年11月到1999年11月,在周末(起初是周六、日,半年后,只在周日下午开放)。公开展览。一年时间,有记载的参观人数有五千多人。包括很多名人,都上来参观过。

笔:你有没有亲自见过李小龙?

李: 哈哈哈,有。1973年,大概是3月。我下午放学后,到尖沙嘴{油麻地} (对,是油麻地),一间经常去的武术用品商店 (运动用品店),看有没有新货品。结果门口停了一辆红色奔驰,仔细一看,号码280{车牌AX6521} (最初是吸引我的,是车子的型号,至于车牌,其后才看清楚),居然是李小龙的车。 我从门口

选购。当时内心激动得狂跳,闪过两个念头,一是留在这里等他出来,请他在我背包里面的《黑带》杂志上签名,一是回家拿相机和他合照。最终,还是跑回家拿相机。等我再回来,李小龙已经离开了,好遗憾。那是我亲自见到他的经历,感觉他虽然不如电影上面高大,但很精干。

笔:《神话再现》上市后的反响如何?

李: 最先是1998年7月13日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那时候世界杯刚刚结束,香港赛马也中止。

按照往昔惯例,读者这段时间大概会流失5-10个百分点。但到11月13日连载结束,发行量反而升了10个百分点,是《东方日报》有史以来同时期最高的发行量。你也可以说是巧合,也可以说是小龙的魅力几十年后还是无可抵挡。到1999年7月开始发行书本,坦白讲,反应都很好。到这时候,国内已经有盗版。但《拳击与格斗》杂志因此也连载了四五年。

笔:《神话再现》在《拳击与格斗》杂志都非常成功,反响热烈,发行量也因此大幅提升,的确是本好书。我记得刘德华好像也有这本书?

李:是的。他是找人来要过,我让他拿了两个签名来换了两本,签名是帮朋友要的。

笔:李小龙的家人是不是知道《神话再现》,他们有什么评价?【李小龙写的书】

李:知道。李小龙弟弟李振辉及大姐李秋源都认为我做足功夫。他太太琳达,也认为我对他先生有所贡献。他的徒弟,都同意这本书的资料是准确的(并无此事)。

李小龙写的书 第三篇_基本中国拳法

《基本中国拳法》的出版

大凡武术宗师或武学名家都有专著出版的习惯。只有能打、能写、能教三方面俱全方可称得上真正的武术家,这也是一种理论水平、武学修养及写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表现。

所谓的“能打”,在当时来说,李小龙所认识的人中已很难找到对

手;至于“能教”,李小龙的武馆虽然规模不大却也管理得井井有条,

且有向全美国大范围扩散之势;现在就剩下“能写”这一关了。由于李

小龙在校内刊物上所发表的《中国武术之阴阳论》获得了甲等学分,所

以他就更有信心来出版专著了,或者说出版专著也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

题。

1962年,在木村武之与杰西.格洛弗的配合下及好友埃德.帕克

的指导下,李小龙终于出版了平生惟一一本专著《基本中国拳法》

(CHINESE KUNGFU)。该书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以北派为主的基本功,

后半部分则由李小龙亲自示范了振藩功夫。这个时候截拳道还没有创立,

那种说该书论述了创立之初的截拳道的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这个

时期在李小龙的大脑中根本还没有“截拳道”这个意念或概念。

以今天的出版制作角度来看,36年前的这本振藩功夫教科书算不得是上乘,因这本书是李小龙在筹备时间、资金及人手均尚未齐备的情况下提前出版的;后来他也承认这本书算不上成功,乃是当时自己好大喜功的结果。凭着他当时的撰稿能力与表演水平,这本书理当不会那么浅显,这一切均是由于操之过急造成的。

本文摘自《李小龙珍闻逸事》

李小龙写的书 第四篇_机械108-李小龙-自动涂胶机——论文说明书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自动涂胶机设计

学 院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专业班级 机械108班

学生姓名 李小龙

指导教师 陈集

成 绩

2014 年 6 月 15 日

摘 要

本次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台自动涂胶的设备(轴承座与减速器间的密封圈)使它能在实现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尽量让机械结构合理的简化,降低成本。此机构采用由步进电机作为驱动装置,X、Y轴联动可合成各种平面的各种曲线。保证系统可靠性及涂胶精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造价,提高性能及价格比。此机构采用框架式机械手操作机,由步进电机作驱动装置,X、Y轴联动可合成各种平面的各种曲线,X、Y、Z轴联动并可合成空间曲线或直线(但必须考虑胶的流动)。保证系统可靠性及涂胶精度的前提下降低造价,提高性能价格比。

本次设计的自动涂胶机硬件控制采用的是MCS-51单片机进行三坐标联动运动进行控制,通过汇编语言编程来实现涂胶机的X向、Y向、Z向运动的数据量,来控制涂胶机的速度和均匀性。

关键词:密封;涂胶;自动涂胶机

Abstract

The design goal is to design an automatic coating equipment (seals between the bearing and the reducer) so that it can be achiev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daily work, try to make a reasonable simplify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and reduce costs. This mechanism uses a stepping motor as the drive means, X, Y axis can be synthesized by various kinds of plane curves.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ystem reliability and precision coating to minimize costs,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price ratio. This mechanism uses robotic manipulator frame, driven by a stepping motor for the device, X, Y axis can be synthesized by various curves of various planes, X, Y, Z axis and synthetic space curve or straight line (but must be considered plastic flow). Reduce the cost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premise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glue to improve cost performance.

The design of the automatic coating machine hardware control using the MCS-51 microcontroller coordinate coordinated motion control,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to achieve by gluing machine X to, Y, Z to the amount of data movement to control speed gluing machines and uniformity.

Keywords: Seal;Adhesive; Automatic coating machine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1章 绪论 ······························· 1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

2.1 设计任务和内容 ························· 3

2.2 设计要求 ···························· 3

2.3 自动涂胶机方案的拟订 ······················ 3

2.4 技术参数 ···························· 4

2.5 本章小结 ···························· 5

3.1 步进电机的选择 ························· 7

3.1.1 Z相电机校核 ······················· 8

3.1.2 X、Y向电机校核 ······················ 9

3.2 变速齿轮的设计 ························· 9

3.2.1 传动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 ················· 10

3.2.2 几何尺寸的计算 ····················· 10

3.3 滚动导轨的选择 ························ 10

3.3.1 X向滚动直线导轨副的选取 ················ 10

3.3.2 滚动体的尺寸和数量 ··················· 11

3.3.3 滚动导轨的长度 ····················· 11

3.3.4 额定寿命计算 ······················ 12

3.3.5 滚动直线导轨动载荷计算 ················· 12

3.3.6 接触强度计算 ······················ 14

3.3.7 Y向导轨的选取 ····················· 14

3.4 滚珠丝杠副的选择 ······················· 14

3.4.1 滚珠丝杠副的特点 ···················· 15

3.4.2 滚珠丝杠螺母副类型选择 ················· 15

3.4.3 滚珠丝杠副的安装 ···················· 16

3.4.4 滚珠丝杠副的保护 ···················· 16

3.4.5 滚珠丝杠副的主要参数 ·················· 16

3.4.6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设计计算 ················ 16

3.4.7 最大动负载C的计算及主要尺寸初选 ············ 17

3.4.8 Z向丝杠的选取 ····················· 20

3.5 本章小结 ··························· 23

第4章 自动涂胶机辅件设计 ······················· 24

4.1 工件的夹具设计 ························

4.1.1 确定定位方案,设计定位元件 ···············

4.1.2 自动夹紧机构的选取 ···················

4.1.3 夹紧机构的设计 ·····················

4.1.4 定位误差分析计算 ····················

4.1.5 气动夹紧机构的计算 ···················

4.2 供胶系统中对胶棒夹具的设计 ··················

4.3 涂胶弯臂的螺栓强度校核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

5.1 概述 ·····························

5.2 控制系统的基本硬件组成 ····················

5.3 PLC的控制电路组成介绍 ····················

5.4 驱动电路的设计 ························

5.5 传感器的选择及与PLC接线说明 ·················

5.5.1 光电传感器的选择 ····················

5.5.2 压力传感器的选择 ····················

5.5.3 传感器和PLC的接线说明 ·················

5.6 本章小结 ···························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

24 25 25 26 28 29 31 32 33 34 34 34 34 35 36 37 37 37 38 39 40 42

李小龙写的书 第五篇_李小龙计划

李小龙写的书 第六篇_祈祷书

华健祈祷书

序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最最平凡的人,

身边有一些朋友,他们支持我,让我不孤单;

心里面有一些音乐,唱起来让我觉得愉快而踏实;

有我挚爱的家人,他们带给我永恒的温暖和快乐;

在我害怕担心的时候,想到已经拥有的,

就会回复平静而觉得满足。

感激世上仍有这么多美好的事物,

在短暂的人生中,我都能一一经历。

感谢所有爱我、支持我的朋友,

在这么大的世界里,我竟然能与他们结缘;

感谢我所站立的这个舞台,

它让我能唱出我所有最真切的愿望;

感谢在这些年来陪我度过音乐人生的你,

我的快乐大都来自于你们的鼓励。

我祈祷,

我能永远为你们唱下去。

------华健

华健祈祷书:life-1-游子(1) 童年主题歌”四牛炼乳”

我猜想:童年那些不懂的事情,可能永远都无从问起;

即使是一个糊涂的结果,背后也会有一些庄严的理由。

我猜想:这可能还是跟神圣的中国香火背景是有点关系;

自古以来,神圣的中国祖先就没有为神圣的中国孩子解答的义务。

我相信:到今天为止,中国还是这么一个充满疑惑的社会,

是大多数的疑惑,都还没能够走到“解答之门”,

就注定要先自行了断的社会。

我不知道:这样一个满脑子问号的小孩,算不算是一个“问题孩子”? 但我童年疑惑,曾经是我家人的困扰:

这点我倒经常可以从我父母的表情中确知。

老实说:我疑惑的表情和我父母生气、难过的表情是一样的多,

我挨过的骂也和我心里的问题,一样的多。【李小龙写的书】

我出生于一个米店掌柜的家庭,各位必然可以相信,

这一笔总是顽皮过头的“皮肉账”,我记得可清楚了。

对于我的家人,愧疚也有,感激也有,

只是我相信:这两种心情是永远都难以“收支相抵”的。

一切的问题,都是从那一天开始:

一九六零年,圣诞节前的十二月二十二日。

香港的弥敦道上,一如往年,灯火辉煌,圣诞的气氛迫不及待。

在靠码头的“四营盘”周家米店,则打破了七年的沉寂,

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哭声显得急促,孩子的手脚也有些慌张。)

周华健诞生了。(如同我那三个哥哥,名字都是以“健”字收尾。)

我的妈妈其实已经七年不曾怀孕。(所以,我也算是她心血来潮的第一胎。) 周家又多了一头牛。(除了妈妈以外,最高兴的就是我的三哥“三牛”,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初生的婴儿:他的弟弟“四牛”,

而且他也在往后的日子,证明了有个幺弟的诸多之便。)

说起这“牛”,原来是有典故的:

那是我的外婆在我大哥出生的时候,树立的典范。

当时,她一手接过长孙,不由得惊喜:“哇,好壮硕的小子,就叫大牛吧!” 就这样一声惊呼,注定了我们家兄弟降生便是一头牛。

(所以,我便庆幸自己不是大哥,我总觉得“大牛”听起来总是有点笨。)

后来,四牛渐渐长大了。

就我自己而言,我是先知道有“四牛”,然后才知道有“周华健”的。 说也真巧:就在当时,香港市面上出了一种炼乳,取名为“四牛”,

而且还有一支被唱得挺响的广告主题曲。

“四牛炼乳”变成了我的绰号,不久之后,它也变成了我童年的主题曲。 童年对自己的名字,并无所谓的好恶,一切不过是习惯开始,

但我的确逐渐的爱上了我的小名:“四牛”,

不只因为它有一支红遍当年香港的主题歌,

更因为它给我一种短小精悍的感觉。

除了爸爸的眉头,妈妈的泪水,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488730/

推荐访问:李小龙的书 李小龙死因的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