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音乐知识 > 世界教育音乐体系

世界教育音乐体系

时间:2018-08-09   来源:音乐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音乐知识】

世界教育音乐体系 第一篇_世界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世界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创立了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达尔克罗兹还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孩子音乐学习的第一天。活动中,成人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孩子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孩子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

1988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在全世界进行了测试,来评估14岁孩子的科学水平。结果位居前3名的国家分别是匈牙利、日本与荷兰,这个成绩正是得益于这些国家从幼儿园到高中,音乐训练一直是基础课程的一部分。这也促使美国在2000年修订教育法案时也将音乐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核心学科之一。其中,匈牙利的音乐教育采用的就是柯达伊教学法。并且,他们的孩子没有过多地排练就能够用美妙的声音进行合唱,是令人难忘的。

佐尔丹·柯达伊(Zoltan Kodaly,1882-1967年)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他的教育体系有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有高标准的艺术、审美要求,并且探讨了一系列音乐教育观念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例如,艺术教育与人的自身成长、全面发展的关系;音乐文化在全部知识文化中的作用;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继承本民族传统与学习人类优秀艺术文化的关系;如何借鉴前人的、国外的优秀传统等等。柯达伊在几十年中为不同程度孩子所写的上千首歌唱、读谱练习,在匈牙利被称为“黄金储备”。从60年代起,这种教学法迅速地传播,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他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对于世界各地的音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节奏和唱名的简记法。

匈牙利的学校开展音乐课教育已有久远的历史,近百年来其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普遍采用了柯达伊教学法。他们的音乐程度广博而精细,因为匈牙利人认为音乐是孩子教育的灵魂

与核心。在常规学校里,孩子们每周都有两次音乐课,音乐学校里,每天都有音乐课,孩子们有机会学习一种乐器。音乐课程同样也包括倾听、即兴创作、识谱等等。匈牙利的教育工作者们坚信,音乐与数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他们相信,音乐对孩子们的逻辑性和批判思维有所帮助,学习音乐的过程能够发展完整的人格。因此,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奥尔夫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一项就是即兴的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孩子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孩子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

奥尔夫强调了音乐教育所应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人的影响和审美经验给人带来的感受、体验。这正是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在音乐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错,而是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表达了自己的独创、个性,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在采用创造性活动的研究中我么也发现,凡是能够自由地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孩子,他们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会给他们带来终生的快乐、自信和成功。这也是柯达伊与奥尔夫的创造性音乐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最有价值的启示。

奥尔夫的元素性思想使音乐真正回归于人的本性的追求。奥尔夫的家乡是德国,因此,许多教学活动是以他家乡的语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为基本教材的。他提出每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应采用这种方式。看来两者都是很注重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的。目前国内有许多幼儿园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

世界教育音乐体系 第二篇_“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全面的解读

“体系”最全面的解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它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以博大的胸怀站在人类学的基础上,以事物与人原本的自然性和人对自由意志的渴望并通过原本音乐思维和行为达到了情感的释放,从而使他的这种教育理念带上了人性与博爱的光环,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东西方音乐教育观念的改变。

奥尔夫原本性思想的确立是对欧洲中心论传统音乐评价的革命。而由此创建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也成为具有独特、创新、开放特征的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我国在吸收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时,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积极借鉴。

一、音乐教育理念方面的引导——多元化音乐教育

国外音乐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以多元文化观为主题进行发展。所谓多元化音乐教育,指的是尊重各民族的音乐,重视世界音乐的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也正是遵循了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以他的家乡——南德拜耶地区的童谣、言语、民歌和舞蹈为基本教材,把语言(以方言为主)、动作、音乐和表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去进行教学,并提出每一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理应这样做。这既体现

北京睿卡音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了真正的民族传统,又体现了洲际文化的渗透和交融,有助于发扬音乐教育的民族性,同时也有助于杜绝狭隘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以促进音乐教育的国际性、洲际性、世界性和人类性。

对我们来说,在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时更重要的不在于去探讨他本身的民族意义和世界意义,而在于探讨他对我们中国音乐教育,在促进自己的民族性和增进世界性方面可能起到哪些作用,即怎样通过学习奥尔夫体系,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创民族之新、立民族之异,以及认识世界并走向世界。中国民族众多、地域广阔、方言繁多, 并且民间音乐极其丰富多彩, 民族民间乐器也多种多样。我们不仅应当编出以汉族童谣、民歌为基本素材的音乐教材,而且还应当结合每一个民族地区和方言编出各自不同的、特殊的音乐教材作为主册和副册。即使是汉族, 也有很多的方言和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更何况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 从语言文字到风俗习惯,更有别于汉族而有着各自的传统和特色, 所以应当因地制宜地立足于当地和本民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反应和体现国民音乐教育的深刻性, 而中国儿童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汲取母亲的乳汁茁壮成长。

奥尔夫曾经说过:“这些国家(指非欧洲国家)已正确地认识到:他们不把(奥尔夫)音乐教育当作是某一种音乐教育体系来接受,而当

北京睿卡音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作是一种教学原理。它可能使他们重新发现他们自己的音乐和语言的传统,并使之对他们的教育起有益的作用……”这些话提醒我们在中国必须这样去理解、引进和使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更主要的不在于仅仅从事外国音乐教育的研究, 而在于重新发现我们自己, 发扬我们自己的音乐、语言和文化的优秀传统及其力量,使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本土化。同时, 学习、研究必须和自我认识以及自己的创造结合起来, 才能迎接多元化的音乐世纪。

二、遵循儿童内在需要,进行各种音乐活动 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本性”,“儿童是音乐活动的源头, 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 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奥尔夫的这种从儿童出发, 尊重儿童的主体性,鼓励儿童积极地自我表现和努力创造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首先,树立现代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儿童是人,他具有生存权,具有人的尊严以及其他一切基本人权;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他具有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权利”,儿童都具有身心发展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这些潜能的充分发展,并使儿童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其次,研究和了解儿童,面向每个儿童,使其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应该是实施儿童音乐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原

北京睿卡音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则。要贯彻这一原则,研究和了解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和了解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儿童的身体、认知发展和情感形成,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养成以及学习发生的条件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儿童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其原因, 了解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 提出对他们适宜的期望与要求, 使教学目的更趋合理、内容更适合他们的需要,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过激做法。

三、培养儿童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创造的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知识、技能,而在于自然地、直接地诉诸于感性,在感性的直接带动下,在奏乐的具体过程中,学会知识, 掌握技能。因此, 奥尔夫教育体系始终强调儿童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例如: 首先通过学习演奏奥尔夫乐器,所有的儿童都可以亲自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培养兴趣。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奥尔夫倡导的原始性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他还认为“音乐创造有简单复杂之分,但从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儿童的音乐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意义,同等价值”。在教学中,教师仅仅

北京睿卡音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向儿童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 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如即兴编创歌词和诵吟韵文,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等等。通过儿童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四、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并适合于儿童。”奥尔夫编写的音乐教材采用了最原本的、最朴实的音乐素材,如: 节奏运用最简易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型; 旋律用最易唱的五声音阶;乐器使用的也是元素性的乐器——奥尔夫乐器。他用这些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来表达儿童最原本的思想、情感。他还认为,对于处在个体发展还是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 获得全面的、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舞蹈、语言本来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在这种综合艺术观的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等艺术实践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

北京睿卡音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世界教育音乐体系 第三篇_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5、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世界教育音乐体系,】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

1、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2、让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么“BORING”。

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

4、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

5、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奥尔夫音乐的局限性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总之,奥尔夫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卡尔.奥尔夫的一生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并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教材的源泉。1930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的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这本教材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们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由于其演奏和舞蹈的性质,使外行很容易学会。接着,又陆续出版了许多其他的小册子,为奥尔夫乐器的练习编配了大量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奥尔夫的学生—也是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古丽特·凯特曼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军特学校”的实验由于在国内外的旅行演出和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进行的教学法示范性演出受到许多教育家们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有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1932年,一部意味音乐教育革命的作品—《奥尔夫教材——为儿童的音乐,由儿童自己动手的音乐——民歌》已准备出版,但是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这个出版计划搁浅了。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1937年以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的音乐剧《卡尔米娜·布拉纳》实现了他的突破,四十二岁的他此前已有许多探索性的作品问世,但他称这种突破为他的“全集”的开端。从1935年至1942年,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问世:《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相继问世。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1948年到1949年完成《安蒂戈尼》,这部作品综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器上采用4架钢琴、59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合,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一。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 他在专业作曲上所采用的技法与他在音乐教育上一样,都是突出节奏性因素,以某种固定音型不断反复作音乐发展动力,在旋律中较少使用半音音阶和变化音,和声让位到更次要的位置,总之无论旋律、伴奏都以古朴、简洁为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舞台布景、演员服装的象征性都是体现他原本性的“完整艺术”的理念。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1973年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他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

1950年—1960年奥尔夫曾任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大师班教授和负责人,他的教学是以让学生发现自我为宗旨,这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仍贯穿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1982年奥尔夫在慕尼黑他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

奥尔夫音乐班

奥尔夫音乐教育背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卡尔. 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通过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索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发现和建立的一套科学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他所创立的这套儿童艺术基础教学体系已打破了音乐范畴,广泛地采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使孩子的视野开阔,学习兴趣倍增,并且给他们建立良好的宏观艺术概念。 奥尔夫音乐是一种先进而独特地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把音乐、舞蹈、动作结合起来,通过简单的儿歌、故事、律动、即兴创作、舞编设计及打击乐器的演奏、指挥、合唱等综合学习,挖掘孩子对音乐本能的闪光点,培养节奏感、专注力、反应能力,让孩子一脑多用。在学习过程中,享受音乐给予的乐趣,体现音乐的美,发现音乐艺术的奥妙,并鼓励儿童透过身体的活动如跺手跺脚等人体乐器,感知与表达音乐,激发其参与意识、模仿意识、勇敢开朗的精神,为以后更高层次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热爱本土音乐艺术文化,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使之达到一个最完美的人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强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好能满足这一需要。

奥尔夫音乐教育内容包括:

1、 西方音乐艺术作品的感受和鉴赏;

2、 音乐元素(弦律;节奏和声等);

3、 综合性的音乐游戏活动(儿歌、舞蹈、体态律动及表演艺术相结合);

4、 应用音乐表达自己及创作性的反映音乐;

5、 音乐与美术相结合。

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与成果:

通过说、唱、跳、奏、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专心于音乐或故事表演的进程,正确地担当自己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孩子发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力、合作精神、反映能力及健全的人格发展,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学习,内向的宝宝开朗了、胆怯的宝宝勇敢了、孤僻的宝宝合群了、腼腆的宝宝大方了,孩子们学得开心,记得牢固,用得灵活,他们变得开朗,好动脑筋,好提问题,敢于创作,敢于敞开心胸大胆地表现,与此同时,学习奥尔夫音乐还能为学习艺术专业打下良好基础。有些宝宝在专业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和接受能力使他们的老师也感到惊奇。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节奏练习

(文 卢姗姗)

在培养幼儿音乐素质中,我们学习和借鉴了卡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节奏练习,实践证明,这对于 节奏感的培养是卓有成效的。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他独创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在德国被广泛采用 ,自1961年起专门成立了“奥尔夫研究所”,通过他们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使奥尔夫教学流传世界各国,在 国际上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它是人类本能性自然、直接、即兴的流露。“原始的 节奏”是人类脉搏跳动、呼吸及内心情绪起伏的体现。由此可见,奥尔夫是力图通过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 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即兴演奏,通过与动作、与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节奏,以唤起几乎一切人(特 别是儿童)身上潜存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人们自然、自发的要求。他根据音乐的始源和发展规律即音乐生 理——心理法则,建立起来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是合理、科学、有效的。

他还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 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我们现在从奥尔夫教学体系中归纳出以下几种节奏练习方法:

一、 语言节奏练习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如何通过民谣、儿歌,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这里就不细叙述。但必须强调 的是,要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然后再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 朗诵(或唱),迫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敏感性。 如: (附图 {图})

这是一首通过说儿歌,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的练习。加上拍手、拍腿、跺腿三种不同节奏型的伴奏方式,使 这首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音乐性,不是纯机械性地打拍子,而是在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 伴奏过程中,掌握节奏。

二、声势练习

\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通过有规 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幼儿自己创造节奏型(为儿歌、歌曲伴奏)积累素 材。 根据幼儿认识具体形象的基本特点,我们采取用红、绿、黑三种不同颜色,分别表示是拍手的节奏,拍腿 的节奏,跺脚的节奏。幼儿可自己看着谱而动作;也可由教师边指导幼儿看谱来做节奏练习;还可以不看谱, 而由教师先拍一种节奏型,让幼儿模仿,反复再现。从而使幼儿听觉快速反映得到培养,同时得到了节奏的练 习。这种学习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声势练习。

以下提供几组练习作为参考:

1. 拍手声势练习 (附图 {图})

2. 拍腿声势练习 (附图 {图})

符杆向下表示左手拍左腿。 符杆向上表示右手拍右腿。 符杆同拍向上下,表示双手同时拍双腿。

3、跺脚声势练习(附图 {图})

符杆向下表示左脚跺地。 符杆向上表示右脚跺地。

4.综合声势练习:每一种节奏型,包括二至三种声势练习,拍节奏时从左至右看节奏谱,按节奏进行三个声势的节奏练习: (附图 {图})

二、 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

在拍手、拍腿、跺脚的声势训练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对于儿童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以一种声势和节奏型进行练习,然后将三组合起来为儿歌式歌曲伴奏,便成了三个 声部的节奏音乐了。

拍手、拍腿、跺脚三组为歌曲伴奏:

(附图 {图})

轮说节奏练习

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儿歌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将幼儿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轮说,这不仅能加强幼儿的 节

奏记忆能力,同时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例如: (附图 {图})

请第一组小朋友按节奏拍手说歌词,第二组小朋友从☆记号(比一组晚一拍)按节奏拍手说歌词,当第一 组说到“敲呀敲锣”时再反复一遍“敲呀敲锣”,最后说“鼓”时两组找齐。

五、变奏节奏练习

同一首儿歌可用不同的节奏分别说。也可用不同的节奏同时说。各种不同节奏则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例如: (附图 {图})

以上我们介绍了五种节奏练习的方法,它不仅要求幼儿动手、动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 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去感知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不是沉闷地、

一 味地坐着伴奏,机械地奏乐,而是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从各方面来说,这种学习节奏 的方法,均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这完全是符合儿童心 理的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学方法,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使人愉悦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世界上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它强调儿童广泛接触各种艺术,以游戏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是儿童在有趣的游戏中建立起艺术的概念,它强调创新精神,让儿童在音乐活动中即兴创作,表达创意,它以节奏为纽带以游戏为手段,将音乐、舞蹈、美术联系起来,使孩子循序渐进地掌握拍子的时值,基本节奏、小节、强弱规律、力度对比等。

奥尔夫教学法提倡孩子在4岁到8岁期间广泛地接触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以建立艺术要素概念为主,他能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逐步调整教学形式和手段,始终让孩子在完全轻松、心情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习的效果与速度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世界教育音乐体系 第四篇_世界四大教学体系

【世界教育音乐体系,】

世界四大教学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上的对外开放,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起来,世界上较有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入我国,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学校、幼儿园,呈现了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 达尔克洛兹(1865-1950)是瑞士音乐教育家。他创建了著名的“体态律动学”。体态律动学音乐教学法主要特点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即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性,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训练学生耳聪目明,反应敏捷。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当幼儿听音乐时,会自然而然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这就是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同时产生强烈反应的表现。所以,音乐教育也应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启发、去引导和训练幼儿,让孩子从一开始接触音乐就习惯于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感受音乐,做到不仅心理上对音乐有所感受,而且生理上整个肌体也能感受音乐节奏、音乐的呼吸和情绪起伏的律动,这样就能使学生真正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精髓,所以身体的动作本身就是音乐的化身,身体的动作产生于音乐,反过来音乐也体现在身体动作中。这样的身体动作才是真正充满生命力的。

达尔克络兹全部教学法包括三个部分,除体态律动学外还有视唱—节奏性视唱、即兴两部分。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左尔坦(1882-1967)倡导和建立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他认为器乐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大众的文化,只有歌唱,才能属于每一个人。所以,该体系以集体歌唱为主要教学形式,教材大多取材于匈牙利民歌或以本民族风格创作的多声部合唱,以五声音阶为视唱教学的支柱,采用首调唱名法及柯尔文手势等教法,有高度严谨的结构系统性。

他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所以无论从教材的选择还是教学顺序的安排上都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比如,在节奏方面,从适合儿童自身活动的节奏特点(行走合乎四分音符,跑步合乎八分音符)入手,在曲调方面,从幼儿发声最早、最自然的音调下行小三度(Sol-mi )起步。幼儿的启蒙教育虽然是初步的,简单的,但它应是正规的入门,需要素质较高的音乐教师。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他与同代人及其后继者共同创造发展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音乐教学体系。“元素性音乐教育”是该体系的独创的风格和特点。

元素性音乐又称原始性音乐,奥尔夫本人称它为“Elementare Musik"。所谓元素性的音乐,就是最原本、最朴实的音乐素材,如音乐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节奏;节奏中运用最简易的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型;旋律中用最易唱的五声音阶,调式中采用最常用的大、小调等,这些最“原始的”、“原本的”、“基础的”音乐最适合于儿童的音乐启蒙。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说白、演唱、奏乐、舞蹈等埃雷门塔音乐要素及相应的“乐器”,它们都是教学的手段或工具。而且这些乐器和形式具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特别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师生间相互促进程度及即兴合作水平。所以,埃雷门塔音乐旨在从儿童自身的本能和兴趣出发,尊重儿童,充分调动儿童的主动性与参与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掘儿童的潜力和创造力。重在教学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铃木教学法是日本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创立的,他从幼儿毫不费力的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而创立了幼儿小提琴教学法。他运用这种“祖国语言教学法”形成了称为“才能教育”的铃木教学法。

铃木教学法注重早期教育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这一教学法的核心。这一教学法是建立在人的能力并非天生就有,而是靠客观环境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形成这一基本认识的。铃木有一整套培养幼儿学习小提琴的方法—从激发兴趣开始:零岁开始听音乐,2岁左右在游戏中接触小提琴,耐心诱发学习的愿望;在3岁左右通过比赛激发其好胜的心理,使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铃木认为,一切能力的形成都取决于上千次的重复刺激,每一次重复不是单纯的,而是不断提出新要求,使儿童们消除因反复练习而产生的厌烦情绪。

铃木教学法重视选择最优秀的教师和教材来教孩子。他认为,教师不仅应有渊博的知识,更应有一颗爱心与耐心,并让儿童一开始就听世界音乐大师演奏、演唱的名曲,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以上简单介绍了四大音乐教育流派的思想与精神。现将四大流派的异同点归结为以下五点:

1.各自独立而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体系是在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学的启示下,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起来的,他吸取了体态律动学的精髓,充分突出了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要点,而又有所发展。奥尔夫的教育体系是开放的,非结构性的。他从来不把自己所运用的方法看成是固定不变的程式,认为音乐教育的教材与教法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奥尔夫本人说过:“我的《学校音乐教材》仅仅是提供范例,绝不是样本”。柯达伊体系则更多地继承着传统,比较严谨和固定。在他本人的努力下,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其教材教法是系统性的,并成为官方规定的学校音乐教程。铃木教学的教材、教法有着独特的体系,并在铃木思想的指导下,日本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2.各具特色的教学法

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学对音乐教育的改革,尤其是对基础乐感的教育和培养有很大的贡献,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只从纸面上、理性上去学习音乐,而变成从动作上、律动上、生理上去感受音乐。使音乐学习充满了生命力。“奥尔夫”以器乐教学为特色,以节奏为基础,运用各种声势,采用即兴教学的形式更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儿童的个性。“柯达伊”以声乐为主,建立了完善的视唱体系,进行高标准的听音、读谱、记谱训练和出色的合唱教学,要求在轻柔、优美、和谐的活动气氛中学习音乐。“铃木”坚信如果使孩子从小就像学本国语言那样地学习音乐,也同样会像学本国语言那样,充分发展音乐方面的非凡的才能,其教法强调训练和环境的重要性。

3.基本一致的音乐教育思想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而不是只局限于音乐。柯达伊主张“音乐属于每一个人”,通过让儿童从小学习音乐母语,从而了解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奥尔夫强调音乐只是手段,它应该为培养人多方面的素质、包括

许多“非音乐”的素质服务。铃木则是希望通过采取适当方法对孩子们进行音乐教育,使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

4.采用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材、教法

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人。它必须服从儿童音乐学习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国外音乐教学法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对儿童音乐学习特点的研究,其成果各自具备一定的价值。如达尔克洛兹的动觉理论、奥尔夫的打击型乐器的使用,以适应儿童大肌肉发展先于小肌肉发展的规律;柯达伊的旋律教学顺序适应儿童生理条件的音高手势从事节奏唱名的直观性。这些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认知和技能领域对音乐教学的要求外,满足了儿童音乐学习中发展积极情感的需要。

【世界教育音乐体系,】

在教材的选择上,奥尔夫与柯达伊都强调民族化。奥尔夫认为,教学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对象(儿童)的周围音乐环境,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而柯达伊则是为了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5.要求高素质的音乐教师

达尔克洛兹认为,体态律动学教师必须具有即兴创作的才能。他(她)即兴创作的音乐必须能训练、支配、指挥和促进孩子们的动作。对在钢琴上即兴创作需具备的条件有明确的规定。铃木教学法重视选择最优秀的教师和教材。他说:“要使小黄莺学会美妙鸣啭,在生下的一个月内,就要给它找个好老师。这只黄莺的未来,实际上是由那个老师的声音和调子的好坏决定的。”柯达伊曾把一名教师比喻成比布达佩斯歌剧院的导演还重要,进一步说明教师在幼儿音乐启蒙中的重要性。

世界教育音乐体系 第五篇_世界音乐简介

【世界教育音乐体系,】

外国民族音乐

第一章亚洲

第一节东亚

一、日本

日本的传统音乐系统称为邦乐。它的种类和体裁繁多,在这里我仅讲述其中影响范围较大

最具代表性的三类,前两类属古典音乐,后一类属民间音乐。

(一)都市传统音乐 我们在观看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时常常会听到一种具有独特东洋韵味的

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

谱例①都节音阶

它虽然也是一种 5 声音阶,但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 5 声音阶不同,包含

了两个小 2 度(半音)音程,这种特殊的 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

都市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以三味线(三弦)和筝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469844/

推荐访问: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音乐教育新体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