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音乐知识 > 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时间:2018-08-08   来源:音乐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音乐知识】

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第一篇_科学与艺术文章

创造力: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 李政道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组织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尔逊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9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和促进,我们的

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意境吗?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最崇高的表现。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科学和艺术的对话

每年的5月和10月,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都要从大洋彼岸回到中国。在北京短暂的逗留期间,李政道先生总要特意邀请几位艺术大师相聚。

科学大师和艺术大师之间不仅仅是友谊,他们共同探索着科学与艺术通过绘画形式的交流和对话——1987年以来,李政道先生每年都邀请著名画家为物理科学的前沿学科专题作画,科学大师则是这项工作的总策划。

曾参与绘画创作的画家有: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华君武、常沙娜„„诸位艺术大师,赫赫有名。

绘画的主题是:高温超导、超弦、量子引力、重离子碰撞、粒子物理、表面物理„„尖端科学,深奥、神奇。

大象无形

表面物理是现代物理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我国在这一领域一直十分活跃。

中国有两个表面物理的国家实验室,一个在上海,另一个在北京。1991年5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的表面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了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权威人士作学术报告,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年轻的艺术家鲁晓波依据汉砖上的朱雀浮雕,精心构思,为本次学术会议创作了这幅主题画。朱雀是古代兵阵中前队的旗帜标志,寓意着物理学的最前沿。画家用二维手法描绘的张开双翅的朱雀,背后透射出一个玄妙的多层世界。画中鸟的羽翼显示出丰富的三维细节,意指只有仔细研究二维的外表,才能真正了解三维的内涵。

简单与复杂

20世纪后半叶,非线性科学理论使科学家对世界深层次的和谐秩序美有了新的领悟。他们认识到,自然界按照共同的统一性存在着,体现着令人惊叹的简单性和一致性。在统一的大自然中又有无穷无尽的特殊性和多样化,简单中蕴含着无限的复杂性。正因为世界是非线性的,世界才是多姿多彩的。【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1996年5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了“复杂性对简单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吴冠中教授为会议创作了主题画——“流光”。他从清代国画大师石涛的画论中得到灵感。“山川、石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笔与墨会,是为细温。细温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活一”。在艺术大师眼中,复杂的天地万物形态各异,运动不息,变化无穷,又互有联系,有各自和共同的规律,映照出了“分形”、“混沌”现象的神韵。

吴冠中教授为这幅“简单与复杂”的抽象画取名“流光”,并为画题写了如下的诗句——

点、线、面,

黑、白、灰,【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红、黄、绿,

最简单的因素,

营造极复杂的绘画,

它们结合在一起,

光也不能留时间,

流光——流光,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吴教授深信,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艺术的探索永无止境。艺术如此,科学亦如此。

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第二篇_关于科学实验的作文

关于科学实验的作文

关于科学实验的作文(一)

我做过许多奇思妙想的科学实验,令我最感兴趣的是那次用液体做的实验。

我先轻轻地拧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的倒到透明的玻璃杯中,我想:哈哈!第一步就这么顺利,那么接下来的几步不就更顺利了!接着我打开花生油瓶子,斜着让油一点点的倒在杯中,接着用筷子把它们搅拌起来,水和油就融合在一起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后就分开了,变成了两层液体: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水;我想了想:咦!要不,我再倒一些酱油,看看会发生什么?我又在杯子里倒了一些酱油,搅拌了一下,酱油和水便溶合在一起了,可是花生油仍然在第一层。我想: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我最爱吃的蜂蜜?如果我倒入一些蜂蜜又会怎样呢?然后,我又把蜂蜜和这些液体混合在一起搅拌,一开始是溶在一起了,但是没过多久却变成了三层: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酱油和水溶合在一起的液体,第三层是蜂蜜。

【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我想:为什么不同的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真叫人琢磨不透啊!为弄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便把着杯“奇怪”的液体拿到爸爸面前,问道:“爸爸,你瞧,为什么我怎样搅拌这些液体,它们也不会融合在一起呢?”爸爸仔细瞧了瞧这些液体,然后笑着对我说:“儿子,你想想这些液体的重量有什么不同呢?”

我把它拿到面前,仔细看了看这杯液体,想:重量?液体与重量有什么关系呢?我又充满了疑问?爸爸看到我这个样子,说:“液体最轻的总会在最上层,稍重的在中间一层,最重的液体在最下层。”

啊!这杯“神奇”的液体,让我懂得了液体不相溶是与重量有关系,也让我懂得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我们解开“谜题”。

关于科学实验的作文(二)

【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今年上四年级了,我非常荣幸的获的了学校科学实验小组的名额。这个名额是我放弃了奥数兴趣小组后通过努力竞争才争取到的。

星期三下午就是科学实验小组的课了。于是我就兴致勃勃的来到了准备室,和*同学一起在准备室门口耐心的等待车老师。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车老师却迟迟未来„„直到上课五分钟后车老师才手忙脚乱的跑了过来。

老师来后我带着好奇心走进了教室。今天第一天,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下上课的规矩。之后,便让我们在趣味科学这本书上找一些简单的趣味实验来做。刚开始,这本书被一个长的像肉丸子一样的小胖子同学抢了过去,后然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抢了回来。我们经过精心的挑选找了一个乒乓球也会跳的实验来做。然后我们就拿了两个杯子和一个乒乓球来做这个实验。我们把两个杯子连着放在一起把乒乓球放在其中的一个杯

子里,然后就从上往下望放球的杯子里吹气,乒乓球就会被气吹起来。但是我们好多同学只会把球吹起来且不能按照实验的要求把球吹到边上的杯子里。只有一个女同学她百战百胜每次都成功了。我们正做的起劲时下课时间到了,我们便只能各回各的教室了。

我今天非常开心。虽说我今天没有成功,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相信以后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成功完成每一个实验的。

关于科学实验的作文(三)

一提到科学小实验,我就兴奋不已,因为通过做科学小实验不仅让人觉得好玩,而且还可以使自己学到不少的知识。 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使我懂得了一个小小的奥秘,也给了我一个忠告。

这个实验的名字叫做蛋壳刻画,实验步骤也很有趣首先拿来一个鸡蛋,在上面画上了自己喜欢的美丽的图片,将鸡蛋小心翼翼的放进了一个玻璃杯里,然后倒进我们平常做菜时的白醋,浸泡两个小时后将醋倒出,加上新醋,再浸泡一段时间,拿出后一会发现颜色已经掉了许多,几乎没有了,可是当你把它放在水龙头下冲洗会惊奇的发现上面的图案仍然清晰可见,虽然没有一开始那么深了可是仍然很好看,就像那些赫赫有名的雕刻大师刻上去的一模一样,栩栩如生,怎样擦也擦不掉。 这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就问妈妈,可是妈妈也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并没有放弃,也没有嫌麻烦,打开了知识应有尽有的人类的好助手电脑,查询相关资料,经过半个小时的奋斗我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酸性质能和含钙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鸡蛋壳里含有大量的钙质,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当鸡蛋浸泡在醋液里时,醋酸和蛋壳中的钙质发生反应,蛋壳部分被溶解了,表面显得发白,而蛋壳上被彩笔画过的部分由于不直接接触醋液,因为受到的腐蚀较小所以保留着原来的颜色。

看了这个惊人的结果我猛然想起了现在孩子们都爱喝的雪碧和可乐,这些东西中都含有酸性物质,而我们的牙齿含有钙的成分,所以喝可乐和雪碧对牙齿不好,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可以用吸管喝这些东西,可以保护牙齿。 做实验真有趣,而且能从中吸取很多的知识,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学到了科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第三篇_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科学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粮食”。说到科学,是中国人就不会不知道四大发明。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是中国科学历史长河四颗璀璨的明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改变了一段又一段世界史,造就了一位又一位改变世界的时代伟人„„

指南针可是伴随中华民族成长起来的,相传在黄帝大战蚩尤就用来辨别方向,只不过那时候叫指南车。指南车本质就是一种简单机械,在行走时,仙人的手指都指着同一方向。其实指南车与指南针的制作原理一样:利用磁石指示方向不同。战国,真正意义上的指南针才真正出现,从此指南针踏入了一个新纪元;宋代,指南针的制作技术飞速发展,从此指南针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发展历程。郑和七下西洋让中国航海踏入了一个无与伦比新里程,就因为指南针。相信新航路的开辟对大家来说不陌生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

【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发展与繁荣,封建社会至此走向了消亡,推动世界历程的飞跃发展。

火药可以说产生是种偶然,产生于术士的炼丹活动。火药可以说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古代的火龙炮就是火箭的鼻祖,火龙炮的头尾各有一个小火箭,通过燃烧小火箭使火箭筒上升,再点燃火箭筒里的小火箭射向敌军。火药在历史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唐宋时,火药早就运用到军事上;成吉思汗,没人会不认识,带着火药横扫亚欧大陆,成就一代天骄。

印刷术可谓改变世界的一个重要发明。没有印刷术之前,人们需要一本又一本地抄写,浪费了多少时间,挡住了多少文化的进程。唐朝的拓印与雕版印刷,还是浪费人力与时间,但也是印刷术的一个奠基。后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才彻底地改变印刷术的境遇。活字印刷术由一个又一个规格的胶泥块,那些刻上了字的胶泥块就成就了中华文化繁荣,也成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造纸术可是鼎鼎大名的改变人类的科

学发明,文字发现初期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只能以书简、棉纱作为载体,相当难以促进文化的传播,所以,教育只能成为少数贵族的专利。所以,如果不是这种社会背景,孔子也不可能成为闻名遐迩的大教育家。

历史名人对四大发明的描述很多。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曾说:“我们若要观察新发明的力量、效能和结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了......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社会主义的鼻祖——马克思更精辟地指出:“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四大发明在欧洲文明产生以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我想四大发明只是中国科学史的一个缩影。

科学的发展还得依靠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

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第四篇_作文素材-科技与人文

科技与人文

①瓦特的蒸汽机,把四轮马车落下了20米的距离,“快”就成了工业革命的基调,莱特的飞机将人类带离陆地12秒,实现了人类亘古不灭的飞行梦,“快”成了现代科技的最好注脚。法拉利驾着四轮赛车风驰电掣,一种交通工具用强疾的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快”,是科技的本质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是一种强疾的节奏。 ②当贝尔说,华生听到我的声音过来,那时人和人的交流空间是两个房间的距离。当第一条电缆,它把人类的对话空间扩大到两块陆地。当阿姆斯特朗通过电视影像向美国人宣告我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科技帮人类空间扩大到宇宙。当哈佛辍学生盖茨点开了人类的第一扇“视窗”,人类终于实现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预言。无限开阔是科技的特征,科技便是开阔无垠的视野。

③当两个身披睡袍睡眠惺忪的纽约记者在某个早晨刊出博客,质疑总统布什的越战记录,一种全新的信息发布方式诞生了,不仅如此,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诞生了。博客(微博,微信)正在悄然改变这个世界,这是不争的事实,每个人都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不用等着BBC或CNN以先知权威的面孔告诉我们世界是怎样的,因为我们就是世界。2006年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不是叱咤风云的政坛人物,也不是光彩夺目的体坛明星,而是“你”——勤奋敲击键盘,分享海量信息,用草根姿态挑战精英权威的“你”——全球七亿网民。

人文

①人文是制衡科技的道德底线

甲醛、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了一个略带恐怖的字眼,利益和道德的战争总是以道德的一溃千里来收场。

黄禹锡,首尔大学首席教授,贺海波,浙江大学人气教授,文特尔,人类基因图谱的创始人,这些知识分子精英却频频上演实验室数据造假,获奖论文抄袭,为基因图谱开出百万天价的闹剧,频频上演。

这些人类社会的“良心”也抵御不了虚名浮利的诱惑,成了物质的奴隶,没有人文的引导,科技会冲破道德底线,打开物欲的闸门,放任欲望恣肆横流。

②人文是理性大厦的必要支持

柬埔寨有数以亿计的地雷,“红色高棉”时期买下的地雷,要用两百年才能彻底清除。前南斯拉夫有令人悚然的贫铀弹。奥斯维辛的毒气室,还有广岛、长崎的“原爆”悲剧„„不要再奢谈胜利了,因为无论胜败,这都是人类的惨败,因为理性被埋上了阴影,没有人文的支撑,人文大厦轰然倒塌。

③没有人文,审美感觉会萎顿,麻木

我们不再为摇曳的蒹葭心生感念,因为我们早已心坚如铁,没有对伊人的牵挂;我们不再替梧桐细数滴滴雨声,因为我们双耳已聩,听不见自然给人的隐秘信息;我们不再为大漠烟直,长河日圆而感叹,因为我们双眼生翳,看不见人世间的大象和大美。

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第五篇_小学科学教学的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的文章:科学课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

摘 要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那么,科学课的教学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怎样使我们的学生能真正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呢?笔者从组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亲历探究过程,亲身体验科学;学生交流学习;拓展探究成果,提高能力和思维这五个方面进行叙述,探讨小学课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中国教师》《基础教育参考》杂志先发表、后付费!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以及教师资格证、学历证、普通话证均可操作 。咨询企鹅:2423235280电话: 18515121167)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探究性教学 策略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而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中应以教师的探究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好探究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因此,我认为从如下方面可以解决:

一、要精心组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得依据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新鲜感和好奇心,通过具体的实践探究活动来实现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困惑,发现问题时的兴奋、怀疑和惊讶,问题或困难得到解决时的愉悦与自豪等。要组织好探究活动,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探究,从中获得知识。自然界的有些现象,学生经过亲身探究才能产生认识,才能提出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才能做出超越前人的举措。学生通过亲身探究,思维才能受到锻炼;亲身探究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得到培养,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亲身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及创造力也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经常合作,共同探究。活动中学生肯定会发现新问题,当一人难以解决新的问题时,肯定需要大家合作,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观点。相互接纳、赞赏、分享所获得的成果,这样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学生也会更加喜爱探究活动。

二、要引导学生质疑,确定探究计划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或假想,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例如,教学《浮沉》时,当学生把木块、石块、泡沫块、玻璃球、大头针、小瓶、气球等物体放入水中后,发现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入水底,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看到眼前的现象,也许会产生一些想法和新的问题,请大家交流一下。”在开始训练阶段,可以只让学生说说要研究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小组成员怎样合作等。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逐渐做到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制定好探究计划,使活动有序开展。当学生提出:“浮着的物体可能受到水给它的力量”的假想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假想提示学生:“你能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感受一下水有没有力量托着木块、气球等物体呢?实验应该怎样做呢?请各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然后试一试。如有困难请看记录单上的提示。”学生通过讨论或记录单的提示会想到:用手向下压一压浮在水面的物体,体会手有什么感觉?或者把浮在水面的物体压入水底,松手后会有什么现象等实验的设计思路。在学生通过实验证明了“在水中浮着的物体确实受到水向上托它的力”得出“水有浮力”的结论之后,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了水的浮力。”为了弥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相互评价自己的实验设计,更好地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做准备。这

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明白提出的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从而学生都愿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三、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亲身体验科学

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是实施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这些探究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乐于实践,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学习方法。教师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收集第一手资料,教会他们观察、测量、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帮助。例如,在引导学生做“水有浮力”的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特别是用手向下压浮在水面的物体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反复多做几次,认真体会手的感觉。在学生验证“下沉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时,可以提示学生用橡皮筋提起不同的物体,观察放入水中后长度的变化,并随时测量、记录皮筋的长度变化,学会用比较的方法验证科学假想,归纳科学结论。才有可能让学生拥有最丰富的发现,对水有浮力之处才会有最真实的体验,有利于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逐渐形成和提高。

四、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建构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倡“倾听着的教育”,强调不仅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教师倾听学生”。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来表达和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再现探究过程的轨迹,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在不断地反思中自主构建新知识,这才是真正属于儿童认知结构的、真正有意义的和有效力的“活知识”。例如在教学《纸的秘密》时,我把学生请上讲台,有的解释研究的方法和结论;有的干脆在讲台上再做一次示范研究;有的摆出理论依据并提出运用纸的创新思想„„在互相倾听、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弄清了“为什么牛皮纸可以做外包装?”“宣纸为什么能画水墨画?”等问题。

五、拓展探究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结论产生之后应采取多种应用训练,让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后续的探究活动,注意引伸迁移,将思维引向纵深发展,对知识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达到指导学生自行应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目的,课堂上要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独立地思考,想象、选择。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新的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供实验所需材料,让学生自由支配,让学生动手,完成每项实验。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会十分高兴,就不会忘记所学知识,他们的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提高。同时,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创新的心理自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挫折和失误,而这些会给他们造成一些心理障碍,会影响他们的创新,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允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达到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乐于创新的目的,从而逐步形成必要的智慧和精神品质,最终形成一种科学的精神。

总之,科学课的探究过程是将科学课教学目标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过程。在科学课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主要在“引”上下功夫: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引发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科学素养,从而提高科学教育教学水平使之迈上新台阶。

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第六篇_有关脑科学的文章与著作

[美]丹尼尔.格尔曼:“严重精神创伤会伤害脑细胞吗?”,1995年8月,见《纽约时报科学版:大脑》,张旭东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

[美]丹尼尔.格尔曼:“情感的构造原理”,1994年10月,见《纽约时报科学版:大脑》,张旭东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

徐云:“从压抑的认知神经科学观点看精神分析的发展”,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 年4 月第32 卷第4 期总第426 期。

刘将,葛鲁嘉:“神经精神分析学的兴起与展望”,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年5月,第47卷第3 期。

[英]弗兰克.塔利斯:“科学证明弗洛伊德是正确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2年2月10日文章,见:中国《参考消息》2002年4月2日。

见:“Interview with Eric Kandel:’I see Psychoanalysis,Art and Biology Coming Together”, DER SPIEGEL, 10,11,2012. 网址:

D:\Interview with Eric Kandel Psychoanalysis, Art and Biology Come Together - SPIEGEL ONLINE.mht

见<The Age of Insight-----The Quest to Understand the Unconscious in Art ,Mind, and Brain,from Vienna 1900 to the Present>一书的英文版介绍,,by Eric Kandel,Published by:Random House,2012.

李晓驷:“精神分析理论生物学基础断想”,《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

(7):504-507。

大卫.伊格曼:《隐藏的自我:大脑的秘密生活》(2011),唐璐译,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3。

[英]Robin Dunbar ,Louise Barrett,John Lycett:《进化心理学——从猿到人的心灵演化之路》(2007),p173-190,万美婷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美]理查德.戴维森,莎伦.贝格利:《大脑的情绪生活——大脑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感受和生活》,王萌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周一、王茜、杨涛等:《共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神经解剖学杂志》,2012,28(5)。

林文娟: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6.4。

谭红 施琪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见《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年第14卷第6期。

罗跃嘉、古若雷、陈华、黄淼:“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心理科学进展,2008,16(3):430~434。

李万清 刘超:“道德的脑机制:关于道德现象的科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7日,第B02版

[美]Michael S.Gazzaniga,Richard B.Lvry,George R.Mangun:《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2009第三版),周晓林、高定国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毛新志、任思思:“神经伦理学研究述评”,《医学与哲学》2012年12月第33卷第12A期,p13,总第466期。

《纽约时报科学吧:大脑》张旭东译,长春出版社

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第七篇_关于科技之光的作文

关于科技之光的作文【与科学有关的文章,】

关于科技之光的作文

冯慧敏

【文题亮相】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的时代。科学技术,它使世间万物充满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幸福与方便。科学技术,它在暗处微微透出若隐若现的光芒,激励着人们前进,推动着文明发展。科学技术,它是一个神圣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探求,去发现。

请以“科技之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思路引擎】

以“科技之光”为话题作文,给同学们一个宽泛的写作范围。构思时,既可以写实际生活,也可以写想象世界;既可以写科技进步给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也可以从利与弊的角度谈当代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双重影响。既可以写成记叙文,将发生在自己身边与“科技之光”相关的事生动地描述下来,又可以写成书信,让读者在感受科技之光的过程中受到启迪与教育;既可以写成科幻作品,在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系,又可以写成议论文,选取一个较小的切入点,运用科技的例子加上理论来证明观点。总之,只要与“科技”有关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写好这道题还要求同学们必须初步了解近代科学技术的情况以及当代世界科技革命的基本情况,对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挑战有个基本认识,同时,还须掌握一些具体翔实、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只有这样,动笔时,才能把学习、掌握、运用科学技术同个人的使命、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写出佳作。

【佳作选评】

●佳作一

真美,科学

姚 婷

闪烁的仪表,难闻的气味,复杂的数据,一副厚重的老式黑框眼镜及镜片后面那张不苟言笑的脸——所有这些或许就是普通人在一提到“科学”二字时,脑海中出现科学和科学家的一幕吧,灰暗、严肃、缺乏美感。“美丽”?不,它似乎不会与科学划上等

然而,任何一个真正理解科学的人都会由衷赞叹道:科学,真美!

科学美在她的神秘。她总是像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露出了高雅的发髻,漂亮的娥眉,和一副纤纤玉手,却藏起了那最动人的樱唇和脉脉如秋水的明眸。大自然频频向人类展示着:天地的物换星移,万物的生生不息„„种种奇妙的现象吸引着茹毛饮血的祖先们。他们开始思索,在走向文明的路上,开始摸索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尽管他们撞开一个门时又发现门内竟然是另外十几扇、几十扇门,但人类体会到思维的快乐——不同于满足了食欲、贪欲之后所有的另一种全新感受。这是心灵的收获,引起了人类进一步探索的点 评:

科技日益进步,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新异的东西。时间机器便是一例。这篇想像作文从科技这个角度切入,借助于丰富的想像,叙写了侦破一个高科技犯罪案件的过程。时间机器成为破案的工具,面对正义与爱情,主人公思捷权衡利弊,最后为了正义、为了社会稳定而牺牲了自己的爱情。用特色语言营造了港台氛围,写得新颖、轻松、洒脱,读来颇有感染力。

●佳作三

永别了,阿Q先生

樊敏敏

秋风瑟瑟,万物含悲。我们在此沉重悼念“科技享乐派”主将阿Q先生。他为了研究机器人如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幸溺水身亡,享年四十又一岁。

回忆阿Q先生光辉的一生,我们会因此更加崇敬他。

阿Q先生从小就着迷于“科技享乐”的开发。高中时,他用手机接收试卷答案,这无疑是一项惊人的发现,使手机的功用大为提升。有人给阿Q先生泼脏水,说他玷污了科技的内涵;但也有人对他大加赞赏,竟在高考中效阿Q先生之方法。手机的功用从此发挥到了极致。

阿Q先生还经常教导我们,科技就是骡子,想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这一点,诸多老总、高干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据报载,某厂老板想提高生产率,向市里申请巨资引进了全智能生产线,这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厂日夜开工,客源不断。但又有人抨击说,这是不切实际,盲目现代化。还真邪门儿,工厂没几个月就垮了,说是资不抵债。但那种敢于“向科技靠拢”的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

阿Q先生还不受世俗浊流的污染,清源正流,敢于向“流行”挑战。当人们忙于学电脑打字、电脑上网时,阿Q先生毅然决定用电脑打光盘游戏。那些成年人也太笨了,干吗浪费时间与金钱学什么打字上网呢?他们还不如那些小学生呢,围着电脑打游戏不亦乐乎。科技本为“享乐”,缘何让人费心吃苦!

生活在科技产品丛生的“摩登时代”,我们应尽我们所能地使用科技、享受科技,正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放着机器人不让他为我们捶背挠痒还真是浪费。让我们记住阿Q先生,记住阿Q先生的为人。

听者云:怪哉!一些抹去科技光辉的东西在这里怎成了极品?哦,当我们用社会众生的浮靡心态去求证“科技之用”的严肃话题时,求证的结果只能如此——先进的东西耗费在低俗的功用上:懒惰的心理依附“科技”更加膨胀,大材小用,浪费精力与资源!

我们不需要阿Q先生,我们需要的是“科技之光”“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与行动。

别了,阿Q先生!阿Q先生,永别了!

点 评:

本文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力,虚构了一个>故事,用阿Q先生追悼会悼词贯穿起“科学享乐派”的种种表现,从而表现了一个明确而深刻的主旨: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应该正确利用科技,既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用在低俗的功用上。作者想得深远,写得深刻;正说反说,有破有立;正话反说,亦庄亦偕,主旨不言而喻。全文构思新奇,不同凡响;语言幽默诙谐,轻松洒脱,感染力极强,足见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另外,题目新颖别致,语带双关,显得雅气。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关于科技之光的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469691/

推荐访问:关于科学的文章 小学生科学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