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植物养殖 > 荔枝图序教学反思

荔枝图序教学反思

时间:2016-07-23   来源:植物养殖   点击:

【www.gbppp.com--植物养殖】

荔枝图序教学反思(一):《荔枝图序》说课稿

《荔枝图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荔枝图序》是河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课文。人们常说动

植物也是地球孕育的生命,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这个单元的主题就聚焦在这

个生命群体上以“人类的朋友”为核心来选编和安排教学内容的。本单元五篇课

文主要是事物说明文,其中四篇现代文是写动物的,一篇文言文《荔枝图序》是

写植物的。《荔枝图序》以说明为主,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准确介绍了荔枝。

“写作实践”的主题是“可爱的动植物”,《荔枝图序》和写作教学结合的非常紧

密,对学生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写好事物的特点起到了重要作用。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幅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

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据《新唐书

•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

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

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序

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小品说明文独特的

风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2.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运用所学说明方法进行仿写训练。

制定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是:本文篇幅短小,难度也不大,学生结合课下注释

是能够读懂的,不必串讲,重点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文的写作意图,了解层次

安排上的特点。

二、说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能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培养对文言

文的语言感悟能力。

(2) 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讲述荔枝的特点。

(3) 能够熟练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序的写作特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2)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兴趣。

(2) 领略荔枝的鲜美,了解文学的魅力,让我们在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荔枝图序教学反思】

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巨鹿县实验中学七年级(4)班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

比较死板,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女生的思维要比男生活跃。学生对事物的观察

不仔细,所以在写作训练中,常常无话可写,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

表达能力的培养;运用音频、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兴趣,及时引导

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说教学方法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咏物小品文,是白居易为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本课采用导读、精读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反复的朗读提

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大量的音视频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

学生从不敢说到我想说过渡。本课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

主解决问题到师生探究,从而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使

学生能明白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了解各种说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

写作训练。利用仿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树形团团如帷盖”。更重要

的是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帮助学生记忆,如“一日而色变,二日

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可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我请一名同学来品尝一种水果,从色香味三方面

来描述一下。(出示幻灯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训练

学生的观察能力。)《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

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

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

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让学生明确本文的背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

强了学生课外拓展的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板书课时少写一个“序”

字让学生发现并且强调不可少,这是一种文体。)

(二)、解题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

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

【荔枝图序教学反思】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

(三)、作者简介(见幻灯片)

了解作者,加强知识性积累。

(四)、朗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性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范读课文,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有关荔枝的画面。

【荔枝图序教学反思】

3.跟读课文,把握文言词汇。

【荔枝图序教学反思】

出示课件《惠州一绝》和《过华清宫》。说明:苏轼的《惠州一绝》有“日

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流露出对荔枝的的喜爱;杜牧《过华清宫》中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嘲讽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生活。【荔枝图序教学反思】

(九)、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荔枝的诗词美文。

六、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设计上,我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运用对于教学的帮助,因此我从

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文本、音频、视频资料,并结合教材、学情加以整合,

使这些资源更能有效帮助教学,参与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从教学效果来看,应用了多媒体课件,极大的丰富了传统教学课堂,不仅提

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从孩子们兴奋的脸上读到少有的激情,

课堂活了,学生动了,教学任务就水到渠成了。

虽然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但是教学效果能有多少转化成能力,还须有一个量

化评价机制。一大遗憾是“探究学习”环节很被动,平时对学生的思维拓展训练

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荔枝图序教学反思(二):《荔枝图序》教案

【荔枝图序教学反思】

荔枝图序教学反思(三):2015南沙卫士教学反思

反思一:南沙卫士教学反思

《南沙卫士》是第六单元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英雄”,学生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要在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和教育,重新理解 “英雄”的真正含义,从而培养学生为国争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本文讲述了驻守在南沙群岛的解放军官兵在岛上遭受的种种困难:高盐、高湿、高温,严重缺乏淡水资源,使人的生理机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与世隔绝的孤独使他们饱受精神上的痛苦。然而,戍守卫士却勇敢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赞扬了他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追求作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教学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促悟。首先,我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以完成填空的方式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后,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读自悟:1、围绕缺水,课文具体讲述了哪几个事例?2、缺水该给战士们带来了哪些困难?3、面对这些难题,战士们想了哪些办法?体现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研究、探讨,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然后,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学生通过找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感情朗读体会,深刻感悟了战士们高尚的品质。在此基础上,我又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进行讨论1、面对何正会的遗体,大家为什么流眼泪?又为什么用热水给他擦洗身子?2、为什么把太阳花定为南沙的礁花?围绕这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再次快速阅读全文,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句子和关键词语反复朗读感悟,然后和同桌认真交流讨论,并边理解边做批注,同时教师给予适时指导,要求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来准确回答,谈自己的理解、感受,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最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重新给“英雄”下定义,从而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反思二:南沙卫士教学反思

这是根据教研组研究专题设计和教学的一堂课,长长的一篇课文,丰富的课文内容和思想内涵,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这是一次挑战。但课堂效果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尝试的,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引导他们学习的领路人。这种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领他们理解、分析课文。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应该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是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深刻感悟战士们的高尚品质之后,才可能用那么精彩的语言给“英雄”下定义。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讲述了驻守在南沙群岛的解放军官兵在岛上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困难情景,赞扬了他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缺水?围绕缺水,课文具体讲述了哪几个事例?体现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当做了课文的重难点。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交流,解决这几个问题。通过小组代表发言,我发现学生掌握的还比较好。能够体会战士们高尚的品质。在此之后,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句子和关键词语进行感悟,然后谈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自学的能力还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学习,跟不上节奏。这样就很难保证课堂整体效果了。

反思三:南沙卫士教学反思

《南沙卫士》讲述了驻守在南沙群岛的解放军官兵在岛上遭受的种种困难:高盐、高湿、高温,严重缺乏淡水资源,使人的生理机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与世隔绝的孤独使他们饱受精神上的痛苦。然而,戍守卫士却勇敢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赞扬了他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追求作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教学时,我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理清文章条理,然后,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读自悟:1、围绕缺水即文章的第二部分,课文具体讲述了哪几个事例?2、缺水该给战士们带来了哪些困难?3、面对这些难题,战士们想了哪些办法?体现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研究、探讨,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然后,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学生通过找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感情朗读体会,深刻感悟了战士们高尚的品质。在深刻感悟后,怀着对南沙卫士的敬仰,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对他们说吧!这道问题的设置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以情激情,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初步感知报告文学靠事实感染人、激励人的特点。

反思四:南沙卫士教学反思

这次课赛我讲了的是《南沙卫士》。这篇文章不仅篇幅很长,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设计和教学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首先:利用课件,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课堂进入高潮。

在创设情境时:我上课就放映南沙群岛图片,边欣赏边介绍,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在这节课结束时,我又边翻图片边放音乐《小白杨》,让学生感受第二代南沙卫士的勇敢坚强,以及他们的建设成果。从中使学生对南沙卫士产生敬佩之情。

其次: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文章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以完成填空的方式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出示自学提示:

课文围绕缺淡水选择了守礁官兵的那几个生活片段?(10个字以内)用曲线画出有关句子,再写出你的感受。(4字词语)

在这里我注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问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习惯。

第三、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此节课中,我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如字词的教学,文章内容的概括,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为了捍卫国家海洋权益。战士们用自己的口号诠释了英雄的真谛,战士们的精神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种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铸造了南沙的军魂,他们不愧是祖国的英雄、不愧是南沙卫士。而且,还注重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如:在叙述南沙卫士六件事中,第一件是每人每天用水量和来源,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再将脱衣干活时,通过女演员的视角流泪并给予洗衣,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还有些小女孩送给南沙卫士的画,也用了侧面描写,烘托出了南沙卫士的伟大。

第四、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在平时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表扬激励的作用。这节课中,我也非常注重表扬激励作用。如:“你说的真好,是吗?你给大家读一读。谁还能像他那样说一说……”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认可,心情都很高兴。

当然,这节课中还有很多的不足。

1、读的量与形式还不到位。由于文章篇幅比较长,我让学生采用默读的形式,自由读的形式思考问题,并填表。也可能是开始采用默读,填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中间也缺乏各种有感情的朗读,品味,所以整节课显得不够活跃。因此以后还需加强读的形式的研究和实践。

2、教师对于过渡语准备不是很充分。造成师生上课不能很快的进入状态。同时,也造成课堂的衔接和气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今后我会吸取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并继承和发扬优点,使教学水平踏上一个新台阶。

荔枝图序教学反思(四):2015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反思一: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当天其实上了两个班:高一(16)班和高一(18)班。两个班的课,我都是用数码录音机录下来的。比较之后,只录用了高一(18)班学生的活动情况。高一(16)班情况差不多,没有显著差异。

整理记录之后,观照课堂实录和教案,发现两者出入其实很多。以前是喜欢按着教案上课,往往会出现学生要发散,而我死命的想将其扯回我固有的思路,故往往是前半节课热热闹闹(因为有背景的补充和介绍),而后半节课就显得枯燥无趣。而此次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却让我清醒认识到,一个教师,光是备课是不够的,需要教学机智!如原本在我的设想中,由荔枝诱人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带出我的问题,即学生是否曾品尝过荔枝,由此让学生来介绍比较,然后引出所要学习的课文,让学生自发的去寻找作者以及相关的文章特点。可以让学生逐步去理解文章思路和作者情感。把认知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结合起来。但学生的回答却是截然相反的。他们抱着一种玩笑的心态,全班集体说“没有吃过!”幸好当是手中准备了荔枝干,急中生智。由此逆转情势。可当我要引入文中之时,童杰举手要发表意见。心急口快的他在举手的同时,人已经站起来。于是,课堂通过评价丁铭铭的描写而直接转入了关于说明方式和引用作用的小组讨论。而把作者介绍、字词正音给直接跳过了。同时因为看到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就补充了一个小组讨论,代替了原来的教师幻灯片展示。

同时,荔枝干这一小道具的运用也激活了课堂气氛。虽然和原来的预计有所差别,但总算物尽其用。

应该说,本次课堂教学,与我所准备的教案还是有较大出入的。但通过教学反思,我却发现有一种歪打正着的感觉。虽然在我的教学设想中,希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但在实际的教案编写过程中还是限于条条框框,限于固定模式。如引入、作者介绍、字词正音。其实现在看来,既然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课堂上并没有非讲不可的理由。从此堂课,学生的自我见解和对说明文论述形式的熟悉程度,可见其是花了精力和时间去预习的。因此,通过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包括字词,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也是我这堂课所得之一。

的确,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预设的教学流程只能参考,不能死守,应该根据课堂情况机智处理。

比较可惜的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最后学生的一句结束语未能行成。作业布置时也未让学生写一句感想,这样会更直观。至少我可以明了学生对这堂课的感受。觉得很遗憾。但学生对缩写的认真完成至少让我感觉到了一点: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可以的。以后这方面可以放手让学生练,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但从丁铭铭的口头表达来看,是需要着重培养的。他属于班里语文中等水品。应该可以反应一部分同学的水平。以前曾经尝试过课前演讲,但后来因为学生的反应冷淡而中止。现在看来,这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在两个班中进行调查,选择一种学生比较喜欢的口头训练方式。

让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作备用的办法很好,有利于以写促思,细化、深化学生的阅读,我觉得以后在一些情感性比较强的课文中尤其可以尝试。这同时也可以带动学生的书面表达。这次教学实录中的相关补记其实也得益于学生的纸上记录。但也发觉有些学生在写的时候并不是很认真,草稿纸上如同画符。需要引导。

让学生以情去理解说明文等使用类文章是不是容易背学生接受?很难说。抽空需要作个调查。

【小记】以前上完一节课也反思,不过总是大致想想,很难得细细致致的去考虑、记录。所以教了大半年书,总也没有进步。第一次把自己的课堂语言录下来,发觉是如此平淡无味。颇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现在开始,应该还来得及吧?

反思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较浅显的说明文,不容易在从文本内部挖掘,因此,我倾向于从设计思路的条理性和连贯性上入手,争取做到整节课浑然一体。从教学的效果和评委的评价两个方面来看,我得到了很多平时教学中没有注意或没有刻意要求自己的宝贵的教学理念。

第一、教学设计必须具备非常清晰的思路。

一节课就像一篇文章,起、承、转、合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起”要有新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承”“转”要自然,还要有梯度,让学生的认识和深入遵循一种内在的合理的规律; “合”要有拔高,要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同化。

第二、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同时要有提高梯度。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征服知识,领悟知识的动机和渴望。

第三、要善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文本。

语文课容易走向单纯的架空分析,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到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上,才能使得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得到真正的落实。也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有据可依。

第四、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贯通性,使学生在温故知新之上,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这也符合了学生的认识和学习规律。

第五、迁移的等级要适度把握,本节课对迁移就局限在了课文本身的理解和分析上,没有结合更高的写作训练的目标来设计。

第六、要深入开发、恰当利用教学资源。

对于文本本身的利用做的不够,课文很多地方表现了作者的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254907/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