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手工制作 > 教学设计及课件

教学设计及课件

时间:2015-09-19   来源:手工制作   点击:

【www.gbppp.com--手工制作】

教学设计及课件(一):PPT教学设计

7.1.2制作美术作品欣赏演示文稿(总1课时)

罗小检

一、教学设计思路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立足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

历,崇尚“做中学”和“学中做”。本课内容是《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书中演示文稿制作章节,是POWERPOINT中入门篇。通过幻灯片的创建、编辑了解

POWERPOINT软件的作用,及幻灯片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通过 “制作美术作品欣赏演示文稿”,用贴近生活的事来构建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情景中积极思考、判断和相互交流;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快速制作幻灯片,而且还能使幻灯片制作得更加美观,为今后的独立的自动化办公奠定基础,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插入图片、图片缩放、移动,插入音频对象、音频播放动画效果设置、设

置幻灯片背景、切换效果、母版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制作美术作品欣赏演示文稿的制作、修改培养学生设计和创新的能

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总结评价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切换效果、背景应用。

难点:音频动画效果的设置。

五、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境法:营造氛围,激发学习;

示 范 法:教师示范、学生示范;

评 价 法: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2、学法:

自主学习:借助学生用课件进行自主学习;

做 中 学:学生实践演练,在做中学;

协 作 法:小组讨论式的协作学习。

六、教学手段

采用课件、多媒体投影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七、教具准备

硬件准备:带多媒体投影的电子教室(一人一机)。

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设置版式、插入文本框、插入艺术字。自选图形、剪贴画、图片、插入影片

(二)创设情境:

[教师引言]长迅通信公司准备主办一期培训班,需要小张制作一个美术作品欣

赏类的演示文稿在培训休息时放映。演示文稿中需要插入图片、音频等对象,还需要设置幻灯片背景、切换效果。[投影仪演示]

【设计思想:教师通过演示播放美术作品的演示文稿,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课堂,从而也引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

学习任务。】

(三)、任务实施

【设计思想:教师通过范例演示讲授新知识,学生通过范例的学习后根据给出的任务练习;掌握幻灯片的模板应用、新文档创建,文本编辑、修改、美化、图片插入、删除、移动等操作;通过练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所在;通过生生评价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个人示范法(请基础好的同学演示操作过程,并加以必要的解释说明);生生评价法(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并由学生对作品的完成情况及效果并加讲评价)

学法:练习法(大多数学生)、自我表现法(个别学生)】

任务1:创建情境引入中的“制作美术作品欣赏演示文稿”的演示文稿。

实施步骤:

1、 新建幻灯片文档:工具栏——> “新建”按钮,并保存取名为“美术作品.pptx”;

2、 第一张幻灯片选择“空白版式”幻灯片版式,在第一张空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三只企鹅”和艺术字“人生”

3、 连续插入五张新幻灯片,均选择空白版式,并在每张幻灯片里插入一张素材

图片和相应的文字。

4、 “文件中的声音”“自定义动画”,选择”效果选项”,在打开的“播放声音”选择“效果”---

5、 幻灯片的切换,“幻灯片切换”

6、母版应用,执行“视图”“幻灯片母版”。执行片”

“图片”“来自文件”【教学设计及课件】

7

(四)、讨论与练习

练习1、结合计算机等级测试模拟题,分组讨论,然后分组完成。

九、小结

【设计思想:由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插入图片、图片缩放、

2、插入音频对象、设置音频动画效果

3、设置幻灯片背景

4、幻灯片母版的应用

5、幻灯片的切换

教学设计及课件(二):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泗阳县初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县级决赛)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章,写出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简要说明等)以及完成本节课的课件制作。

选手最后提交教学设计的电子版、课件。文件夹名称为抽签号+姓名+学校,如:1号李白(××中学)。

叶子下面

包利民

故乡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些树了。它们就那样站在每一户人家的周围,都是浓荫笼罩,整个村子都隐藏在密密匝匝的绿色之中。那些杨树、榆树还有槐树,已不知生长了多少年,将遒劲的枝丫横伸出来,如一支支有力的臂膀,呵护着一方的水土。

在那树影之下,是矮矮的屋檐,屋檐下,是曾经年轻的父母。干完了一天的农活,父亲坐在树下抽烟,那一点火光很快点亮了满天的星星。母亲却是在一旁洗衣服,仿佛有着洗不完的衣服,那个陈年的大木盆,那双手舞动其中,揉碎了满天的星光月色,揉走了那些美丽的年华,也把对家的一片挚爱,一点点地揉进了岁月之中。

那么多的日子,就在枝枝叶叶间悄然流走。有些人长大了,有些人却老了,走了;不变的,仿佛只有那些树,重复着年年岁岁的秋黄春绿。依然记得儿时,在漫漫的夜里,在母亲的怀抱里,听那些叶子沙沙地响,母亲会说:“起风了,明早会凉!”或者在炎炎的烈日下,躲进那一处阴凉,看着母亲在树下依然挥汗如雨。

多少年过去,当我从那些树的包围中走出,走进钢筋水泥的都市,见惯了钢筋水泥般的无情与冰冷,却没有让心上生起层层的茧。我的心仍在保持着童年的温度,那不是一种软弱或脆弱,就像那些记忆中的树一般,不坚硬却坚韧,不棱角分明却充满生机。这是故乡所给我的传承,那些树就长在我的心里。

如今的家,上不依天,下不着地,再没有了当年踏实的感觉。楼上楼下都有人在生息,心也如悬浮于半空,无依无着。家的周围很难看到一棵像样的树,那些被精心修剪过的,不是真正的树,它们不能恣意生长,只是一种景致,一种生命的畸型。忽然就怀念起高大树木中矮矮的屋檐来,那里所盛装的温暖与眷恋,这个家中永远都不会有。那低矮的屋檐,在我的生命中,高出了万仞的摩天大厦。

有一个夜里,母亲从遥远的家乡打来电话,只为了告诉我,她看了我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明天降温,别忘了多穿衣服。那个寒冷的夜里,感觉到了久违的温暖。忽然觉得,现在的这个家,也是在一片树荫之中。而父亲母亲,就是那两株树,他们的臂膀如树枝般横伸千里,依然为我挡风遮雨,给我呵护。他们的爱就如那些永不疲倦的叶子,风来时沙沙作响给我提醒;落雨时为我挡雨;没有风雨的时候,便为我献上一份清凉。安睡在他们的庇护之中,无烦无忧,好人好梦。

是的,不管十年百年,无论千里万里,我的家都永远在那些叶子底下,在那份爱的温暖之中。生命中亲情的树永远站立,于是有了力量,有了希望,有了无尽的感恩与感谢。

选自2013年10月8日《北方新报》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本文按时间顺序以叶子下面父母的爱为线索选取了两个场景:小时候在故乡,长大后在城市。但都体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语言形象生动、隽永含蓄。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课件】

1、 理清本文线索,领会散文“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

2、 体会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通过教学,会赏析优美的语言,体会象征的写法

教学重点:

1、 理清本文线索,领会散文“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

2、 体会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难点:

1、 赏析优美的语言.

2、 能选取朴素的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由朱自清《背影》导入,让学生回忆,在情感上酝酿。

二、 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 本文写了哪两个时段?写了父母亲的什么事?

(父亲在树影下休息,母亲仍在劳作的场景;写了母亲从农村打电话告诉我天气变凉的事)

三、再读课文、概括父母特点

句式:

父母亲是————的人,由——————看出。

四、赏析语言,体会感情

例:那双手舞动其中,揉碎了满天的星光月色,揉走了那些美丽的年华,也把对家的一片挚爱,一点点地揉进了岁月之中。

(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地写出岁月的流逝,母亲对家的日复一日地辛劳付出与关爱。)

1、那些杨树、榆树还有槐树,已不知生长了多少年,将遒劲的枝丫横伸出来,如一支支有力的臂膀,呵护着一方的水土。

2、在母亲的怀抱里,听那些叶子沙沙地响,母亲会说:“起风了,明早会凉!”或者在炎炎的烈日下,躲进那一处阴凉,看着母亲在树下依然挥汗如雨。

3、而父亲母亲,就是那两株树,他们的臂膀如树枝般横伸千里,依然为我挡风遮雨,给我呵护。他们的爱就如那些永不疲倦的叶子,风来时沙沙作响给我提醒;落雨时为我挡雨;没有风雨的时候,便为我献上一份清凉。

五、读出作者对父母的感情,对城市、农村的态度

• 对父母的感恩与感谢,

• 对农村生活的怀念

【教学设计及课件】

• 对城市生活的含蓄的否定

六、读出自己

写表现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一个片段。

七总结归纳

1、 象征手法,“叶子下面”象征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2、 通过细节表现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

3、 以父母的爱为线索写了“小时候”“如今”两个时段,清晰明了。

八、推荐书目

1、《乡愁》

2、《台阶》

九、作业

1、摘抄优美语句

2、读上述两篇文章,简要写写感受

设计简要说明

1、旨在培养学生能体会父母的辛劳、关爱,从而学会感恩。

2、希望本课的语言、选材能给学生启发,进而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教学设计及课件(三):2015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许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正如:我校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10以内数的组成”,她的教学是这样设计是“7的组成”,她的设计如下:

师:你们到过市场买过菜吗?

生:有着不同的回答。

师:你们都有爱吃鱼吗?(爱)。

师:很好。因为鱼含有丰富的钙、铁、蛋白质等,对我们身体有用的物质。

师:请同学们看上黑板,下面老师让大家来数一数黑板上的鱼(出示7条鱼的教具),谁来数一数黑板上老师挂了多少条鱼?

生: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7条)。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是怎样数的吗?请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写出你们的算式,看谁写得最多、最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然后各自说出自己的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条鱼加上4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3+4=7。

生:我把它看成2条鱼加上5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条鱼加上6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1+6=7

师:你们说的都对。

师:最后反馈小结。

教师做了:1、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3、在教学中也提出了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4、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5、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这样的教学,如果能上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教学设计: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取决于什么?它们的公式各是怎样的?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取决于正方形的边长,即:C=4a

师: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因为四条边长相等。

师:矩形的周长又取决于什么?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矩形的长和宽的和:即:C=2(a+b)

师:矩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的和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等于宽与长的和的2倍;因为矩形两条对应边相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呢?为什么?

生:(通过思考后,发现圆的直径不同,圆的大小也不同)圆的周长取决于的直径,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有没有象正方形、矩形那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呢?如果有我们就能够根据这个倍数关系来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对不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学生自我质疑、最后发现公式)

在这个教学笔者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为3倍多一点。笔者趁机引入π,顺利地完成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教学。2、笔者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教学设计及课件】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校四年级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分数的加法时”的设计。

师:出示苹果的教具问学生你们都有吃过苹果吗?

生:吃过。

师:如果你妈妈买回的苹果只有一个,而你又要把苹果分给你的爸爸和你的妈妈,你会怎样分呢?

生:思考后汇报,有的平均分三等份,有的分成四等份。

师: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况,如果你爸吃了一份,吃了几分之?(四分之一),如果你妈妈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应该吃了几分之几?

师:出示条件:有一个苹果,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2/4,爸爸吃了这个苹果的1/4,

师:看了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明比爸爸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爸爸比小明少吃了几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166176/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