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 > 诗词赏析 > 历历晴川

历历晴川

时间:2018-07-13   来源:诗词赏析   点击:

【www.gbppp.com--诗词赏析】

历历晴川 第一篇_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然,观察何其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例1、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评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

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例2、“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评析】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例3、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例4、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例5、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风已老,莺正年轻。梅子熟了,果肉鲜圆(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3.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4、定语的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b.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

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

6.其他

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如毛泽东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学生可以很快重排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更为典型的、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亦能很快重排为“欲目穷千里”。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上举晁无咎《临江仙》词“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本是套用王维《终南别业》诗的成句。王诗正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时说:“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其实,诗词曲中特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挪前而“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以及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

【历历晴川】

(3) 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历历晴川 第二篇_《诗 词 六 首》教案

《诗 词 六 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过程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体会五首诗词的内涵。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理解、体会、探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语急趣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古诗,一提诗我们马上会想到唐诗。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会背几首唐诗呢!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数以千计,诗歌浩如烟海,汇成了诗的洪流。同学们想过没有,形成唐诗这巨大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呢?唐代距离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唐诗的源头就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距今又有多远呢?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诗歌源头的旅行吧。

二、学习《关睢》和《蒹葭》

1、自主学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明确:《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历史的作品,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其中“风”有十五国风,是各诸侯国向周王室进献的民歌,“雅”是周王室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宗庙的乐歌。这些歌辞没有明确的作者,是当时在民间传唱,由文人采集而来的。

2、合作探究学习:(1)学习《关雎》——

①简介:《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一首。

②老师范读这首诗,学生自读一遍,把握节奏和韵律。

③词语识记: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流:寻求,择取。 思服:思念。服,想。 悠:思念。 反:覆身而卧。 辗:转动。 侧:侧身而卧。 友:亲爱。

④分析:《诗经》的编者把它放在首篇,是为了突出“爱情”这个主题。 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没有。) ⑥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讲解“比兴”的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比是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诗经》多用这种手法。)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复读读,好好想想,试着说说。提示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再看看阅读提示是怎么总结的。

⑥阅读提示中还写道:“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因为这首诗里运用了反复、叠韵等多手法。

3、板书设计

(2)、学习《蒹葭》——

①导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千古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

②自主学习:初读诗文: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明确:《蒹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2)作品押韵: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统一内容的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4、 男女生交错进行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音韵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③ 合作探究学习:赏析景物,感受意境——①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明确: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②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明确: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仿句说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小结:自古以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为伤悲。自古逢秋悲寂寥,它凄美而令人感伤。

③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明确清晨(拂晓)白露未唏 白露未已

④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明确: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 一汪秋水。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⑤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明确:清冷 孤寂 凄美 迷离 ⑥师生共同感受: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蒹葭,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 ⑦、把握形象——①主人公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结合诗句体会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明确:“在”。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从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失望 怅惘 痛苦。只剩一人伫立水边。孤独寂寞。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明确: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四、板书: 蒹葭

亲情友情

追求——伊人:爱情事业

理想自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黄鹤楼》《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盛唐诗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远。著有《崔颢集》。

2、黄鹤楼——黄鹤楼,屹立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雾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的三大名楼。

二、自主学习:自读全诗,自译全文

三、合作学习:

总体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4、具体赏析: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古代的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费文玮也登仙驾鹤于此。仙人乘鹤,本属虚无,“已乘”二字,以假为真,化虚无缥缈为真切实有。“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载,心生遐想。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驾鹤而去不回转,只剩下白云千载浮荡在空中。“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空”字,前面的“空余”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对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鹦鹉洲。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尾联——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时思念起遥远的故乡?烟波中涌动着不尽的离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飘渺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归思难禁的愁绪。

5、主题——通过对黄鹤楼景色的描写,抒发诗人的乡关之情。

四、板书: 黄鹤楼

起→用典引出黄鹤楼

承→感慨仙人已去

转→描写登楼所见

合→抒发思乡之情

(2)、学习《钱塘湖春行》

【历历晴川】

一、导入:1、有关描写西湖的诗: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林 逋 。

2、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 今陕西渭南 )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自主学习:、熟读全诗,结合注释自译全诗

一、 合作探究学习:体会全诗的意境

分析理解:首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2、 主题——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描写,抒发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无比热爱之情。

四 板书: 钱塘湖春行

观景之所——孤山寺北贾亭西

更胜之处→绿杨阴里白沙堤

表达对西湖之景的赞美之情

五、小结:

六、达标反馈:背诵这两首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相见欢》《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写作背景——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就写的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

2、李煜生平及词风—— 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

二、自主学习:熟读全诗,结合注释自译全诗

三、合作探究学习:品读: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5、主题——全词表现了词人的矛盾心理和无法排遣的苦衷。

四、板书: 相见欢

寂寞→离愁→在心头

抒发亡国之愁

二、学习《密州出猎》

导入——1、背景介绍: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2、这是苏轼四十岁(熙宁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苏轼写射猎的诗词不只是这一首,与此同时,他写了《祭常山回小猎》及《和梅户曹会猎铁沟》等数首诗。

自主学习:熟读全诗,结合注释自译全诗

历历晴川 第三篇_晴川历历,汉阳是否依然?

在搜索新闻时,不经意点开了武汉论坛的网站,看到了晴川大桥,那些与这个城市有关的过往如涛涛江水般涌上心头。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像被时间尘封起来了一样,很久都没有被想起过。晴川大桥,让记忆穿越时间的阻隔,重回那座城。

有句诗中描写旧时武汉风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没有去过那里之前,以为武汉诗中的场景已经随着历史被现代化的建筑掩埋,只剩下“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孤寂。没想到那些古迹都还保存的那么好,晴川还在,大道依旧,芳草萋萋,鹦鹉大道上车水马龙。

关于武汉不只是这些历史的记忆,武汉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能感觉到古老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到过武汉,一定要去吃碗正宗的热干面,凝聚百年风味的老字号,让这种看似普通的面食多了些文化味道。还有武汉的绿豆沙,也是颇具代表性的地方美食之一,烈日炎炎,只需要两元就可以买到一杯清甜解暑的冰绿豆,一口下去,清爽无比。

另外,不得不提的还有金银花露,说起这个是因为想到一个朋友。那时,在我的意识里金银花是一味中药,怎么还有当作饮料买的金银花露呢,心中不免有些疑问,喝了它有什么好处呢?后来,我在各个超市里也有看到这种玻璃瓶装的金银花露,原来金银花露属其他剂型药品,是暑湿类非医保非处方药品,具有清热,消暑,解毒等多种功效,是夏季必备养生饮品之一,还可以用于缓解暑温口渴等不适症状。 如今,在郑州的各大超市也可以买到这种夏日必备饮品——金银花露,由邢台三丰银杞饮品有限公司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研制而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不凡的市场销售业绩。邢台三丰银杞饮品有限公司真诚期待与有志之士,将健康饮品产业做大、做强,欢迎致电邢台三丰银杞饮品有限公司,共商合作大计!

芙得鲜银花纯小瓶装

雨淋湿的天空,灰的很讲究。

天空下起雨来,可惜今天是星期六,还得来公司上班,不能出去享受一个人的下雨天。明天呢,谁知道阴晴?世间有很多事都是如此,就像那首《水调歌头》里苏轼江边叹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窗外的雨洒落的很自由,向奔向人间的精灵,大地对它们有多大的吸引力,这点无从得知,只知这是

一次有去无回的约定。“落在泥土里,坠进尘埃去。从此相依偎,永生不分离。”,如果将这雨比作一场天与地爱恋,那么天晴是不是故事的结束呢,还是另一种美好的开始?

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像分离一样,是为了再见面,可是说了再见,真的还会再见吗?这个谁又说得准呢。说是天定的缘分,可走着走着怎么就散了呢?约定的天荒地老,也终抵不过易逝的流年,与冥冥中的宿命。

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尽管很多事不由己,可是心在你的身体,思想在你的脑壳,这点是谁也拿不去的。每一个晴天都是新的开始,过去的故事就让它安静在那个角落,我们迎接的不会是昨天的太阳。 在这些断断的思绪中又到了午餐时间,看这情况是不能出去吃了,幸好前天的储备的零食和方便面还有。也许一碗热腾腾的泡面与几袋最爱的牛肉味绿豆,就是好心情的开始,牛肉的味道与绿豆的香脆无限弥漫,让美食为驱逐心中的阴霾,尽管外面的天空依旧灰濛濛的。

历历晴川 第四篇_天上谪仙人

天上谪仙人

——由《将进酒》谈李白

1、“盛唐诗酒无双士”

初识“诗仙”,在琼浆甘霖的柔波里,在历历晴川的衣褶中,在绵亘青山的裙裾间,他且行且吟,且狂且癫,狂歌立世,诗意纵横。他有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旷世诗才,其诗既可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恢宏,亦可描“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细腻温婉;既可抒“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傲不羁,亦可叹“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萧索浑惑。万古豪情尽托付诗言,一腔热血倾诉诸笔端。他纵情恣性在秀川青峦之间,逐意而居,闲看“桃花流水窅然去”,尽托己身于“别有天地非人间”。情致乍起时,可勾勒“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青涩模样;意阑情倦时,可倾吐“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幽怨情怀。他,即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从走近“诗仙”,到倾慕“诗仙”,皆是缘其浪漫不羁的珠玑诗言。狂放不拘的诗风使其在万千名作佳篇中熠熠闪光,吸引着我徜徉于他那自由浪漫的诗篇之中。李白入长安之时,当时的文坛大师贺知章见之惊呼“子谪仙人也”。他那想落天外、飘逸恣放的精神气质,那自然清新、不染尘寰的万千气象,都透显着他诗格与人格中的仙风道骨。李白诗才如仙,而“饮酒”则是凝聚李白诗歌的灵魂,如果没有了酒,那么李白将不复成为李白。清代陈云诰曾以对赞颂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杜少陵也曾在《饮中八仙》中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酒交融,酩酊酣畅,然后诗意盎然。诗增酒趣,酒扬诗魂。美酒琼浆激发了李白创作的灵感,增添了李白诗歌的浪漫神韵,酒意朦胧间,诗人仿佛羽化成仙,自然诗中尽显仙风道骨。

千百年来,“太白醉酒”早已流传不息,甚至成为很多酒家的招牌。醉中可见其“把酒问月”的浪漫天真,“诗斗百篇”的才华横溢,“累月轻王侯”的傲骨嶙峋,“饮者留其名”的恣意洒脱,“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情深意浓,“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放高傲。第一个悲剧哲学家尼采曾言:“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醉是日常生活中的酒神状态。”李白于酒中找到了自我情感抒发的凭藉,借酒将其膨胀的个性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想象力发端于自我,他会在豪迈快活时高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愁肠百结时悲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志趣盎然时呼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郁结难解时吟哦“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的咏酒诗不同于初唐王绩的“兀然成一醉,谁知怀抱深”的消极避世,亦有别于中唐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闲适感怀,更非晚唐罗隐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借酒浇愁,而是清醒者的呓语,豪迈者的狂啸,仿佛整个大唐盛世都在他的醉眼朦胧中自由的旋转起来。李白膨胀的个性意识是强烈的,奇异的,自负的,脱俗的,傲岸狂放的。品读他的饮酒诗,使人幽思,使人解脱,使人慷慨,使人勇敢至诚。

李白与盛唐恰似一对鸳侣,密不可分。在盛唐虚怀若谷的气度中李白得以尽显诗才,是盛唐成就了李白;而盛唐也因李白浪漫不羁的诗才丰盈了外延,在诗情勃兴、酒气纵横中丰韵渐妩。“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

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以其自由不羁的生命点亮了盛唐的基色,为盛唐打上了浪漫自由的标签。

2、“人生得意须尽欢”

情到深处即成诗。篇中每句每字都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或幽怨凄切,或轻快欢欣,或婉约清丽,或奔放豪迈,都寄托着诗人或含蓄或直白的情感倾向。李白的诗中亦透射着他深邃的情怀。在他流传千古的佳作名篇中,咏酒诗篇极能展露他的心性。《将进酒》是其饮酒诗中的代表作,我们可由此诗管窥太白的情感倾诉,觉察他的心绪披露,感知他的人格魅力。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二十五岁便只身出蜀,访遍天下名山大川,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南至洞庭湘江,东至会稽,此间的山水也幸得李白旷世诗篇的修饰,更着钟灵毓秀的深邃底蕴。他遍览天下,广结名流,也曾想将一腔热血、满腹才华投身于建功立业之中,于是向当朝名士韩荆州呈递《与韩荆州书》自荐,却未得回复。直至天宝元年才得道士吴筠举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在京期间,他凭锦绣才华名动天下,也曾有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醉草吓蛮书等种种传奇故事传为后世佳话,但也正是因其锋芒毕露的文人风骨,遭致谗言陷害,最终被玄宗疏远,后不得不请求还山。在此为官期间,他作了不少诗自画其得意颜色。“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如此种种,皆直露李白难以掩饰的骄傲。难以遮掩,其实也不必遮掩,或者说诗人总喜欢将自己的得意失意、心绪的每一场波澜表现得淋漓尽致,毫不隐瞒,以抒他们的浪漫情怀。

复归平凡之后,李白又继续着他的诗酒相生的浪漫生活,不时言时政之弊,借写朝廷失去自己是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抒其愤懑。《盐铁论》中有言,恰切中文人之弊:“文学褒衣博带,窃周公之服;鞠躬蹴碏,窃仲尼之容;议论传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未做官时,文人骚客们高谈阔论,目空一切,“心卑卿相”,人人自以为是伊、吕、管、晏;及做官时,也未见得可尽其职守。这并非文人虚妄,而是其终日藉以为生的傲骨在作怪。他们满腹才情,却不得施展,不免对朝廷未能起用他们而深感失落,而平日的骄傲又决不可被无视,于是借诗一抒心中郁结。李白也曾作此类诗篇以言壮志难酬的苦闷,但更多呈献给读者的是其伤逝慨叹

后的放达解脱的开朗心境。在被“赐金放还”八年之后,远离政治中心的李白受友人岑勋相邀,“登岭宴碧霄”,然席间“对酒忽思我”,不由得念及自己功业未成、壮志难酬却已早生华发而涕泪纵横、长啸嗟叹,而想及赏心乐事、雄心壮志又不禁眉飞色舞、手舞足蹈。

诗篇起句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句描绘了黄河似乎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流入海不复返的壮阔景象。从空间的角度,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黄河自天上而来,又转瞬东流入海,只可远观而不能左右,饱含光阴易逝难回的无奈。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则述大河之去,势不可回,来去消长之间,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味,是短促的短句所不能企及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则从时间的角度悲叹人生短暂,时光难留。“高堂明镜悲白发”使诗人青丝成雪后的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远胜直言自伤老大。诗人将人生喻作“朝”“暮”之间,将本就短暂的人生形容得更加短暂,恰与前句将本就壮阔的大河奔流之象形容得更加壮阔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向”夸张,这两句诗将太白感叹人生短暂、青春不再、功业未成的悲凉描绘的淋漓尽致。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这种伤逝的愁绪是盛唐士人壮志未酬的悲哀,虽愁亦壮,虽悲亦乐,虽哀亦豪。从二十五岁仗剑东游,到如今流离落拓、年过半百,曾经的豪言壮语已然褪色,“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雄心壮志,已化为“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的愤懑无奈。但李白与生俱来的旷达狂放使其总能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乐享人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正是其情绪由悲转乐的写照。李白天生浪漫自由,曾有过“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的“得意”,也有着“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的愤慨,但并不因此消沉。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前句表达了李白壮志未酬、不得重用的愤懑,但也展现了他的极度自信,从看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心态;后句可见诗人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之万一。这如同是李白人生价值的宣言,更显其非凡夫俗子,而是颇具潇洒气度的君子。虽怀才不遇,功业未竟,却拥有豁达的胸怀,能陶醉在及时行乐和对未来的希望之中,不做无谓的呻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已分明由狂放旷达转为愤激,自己本可凭满腹才情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想及自己的命运而深感愤慨和不公。 “长醉不复醒”更是展现了李白对现实的失望无奈,心感不公却又无力回天,只愿与酒相伴,长醉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此句关于“寂寞”一词的含义存在争议。《唐诗三百首》将“寂寞”注为“默默无闻,不能建功立业,留名后世”,《李白诗选读》将其注为“默默无闻”,但《李白七首名著注释之误》中认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是相对于饮酒之徒喧闹生活而言,与功名并无牵连。我个人更赞同前者,由后句可知“寂寞”与“留名”是相对应的。此句更显李白对酒的钟爱,不去追求古时圣贤的生活,反而觉得饮酒更让人留名青史,此句亦抒其愤慨之意。“陈王昔时宴平乐”,以颇负盛名的“陈王”曹植为例,更显其志向高远,自信而志高。

诗中字里行间略露诗人心中愤懑,但又时刻酒兴甚浓,自此诗情也随之再入狂放之境,并且不断升温,竟不惜将“五花马”、“千金裘”换了美酒,狂放至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tssc/462315/

推荐访问:晴川历历汉阳树 晴川历历是什么意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