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说说 > 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时间:2018-09-27   来源:说说   点击:

【www.gbppp.com--说说】

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第一篇_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附录]

仅供教师参考。

古人作诗有所谓“脱化”之法,即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有新意。陆诗“山重”一联也是脱化前人诗句的结果,例如:

“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流转处,忽与前山通。”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江上》

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第二篇_扩写《游山西村》

扩写《游山西村》:

1、陆游什么时间,为什么去游玩?有可能是心情不好出去散心,也有可能得到好的讯息,心情不错去游赏风光。另外,写时间时可以明确一点,不要总是“有一天”。还可以写写是用什么交通工具去的,当然,古时候最多的是骑马骑驴。

比如:阳春三月,我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骑上与自己相处多年的小毛驴,带着美好的憧憬,高高兴兴地出发去山西村的朋友家。

2、沿途的秀美风光的描写。

从“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入手来描写景色。景色描写必须注意:声、音、色、势的描写,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扩写时还可以想象诗句以外的景物,比如写水,水中会有鱼,写树,树上可以有鸟,写花,花丛中可以有蜜蜂蝴蝶。如果陆游是骑马或者骑驴出去的,马或驴在这美景中可能会有点小调皮,到小溪里喝喝水等等。

比如:我一边骑着小毛驴,一边欣赏两旁的风景: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飞舞,小鸟站在枝头歌唱,真是世外桃源。这时,坡面变陡了,小毛驴也走得越来越吃力了,我不忍心看到小毛驴这样受苦,于是从它的身子上跳下来,牵着小毛驴继续往前走。突然,一条小溪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只好撸起衣摆,小心翼翼地在水中行走,小毛驴喝了几口水,也下了水,还淘气地用蹄子扬起水花,溅到我的身上。我拍了拍它的屁股,做为对它的惩罚。

3、为什么迷路?如果是心情不好而出游,可能心事重重而迷路,如果是心情好去出游可能是被美景所吸引而忘了路该怎么走?此时可以写写迷路时陆游的心里怎么想?是否着急?是否在想怎么找出路?

提示:沿途的风景这么美丽,诗人最好是怀着愉快的心情出游,如果心情不好景色缺优美,就有点不搭调了。当然,情绪也可以由低落到高涨,景色也随着心情一步步变化,但写起来就比较复杂,目前暂不考虑这么写。

4、阴差阳错,误打误撞走进山西村。

山西村的景色主要从“柳暗花明”入手。写景的同时,陆游看到村民们一片繁忙的景象:有酿酒的,有杀鸡的,有宰猪的,还可能做其他农活的,诗句中所体现的意思必须要写,其他的略写(扩写首先得遵循原诗的意思)。写村民忙农活时注意动作的描写。

5、陆游与村民可以进行交谈,交谈中得知今年山西村大丰收,正在庆祝,村民也得知来者是贵客,是大诗人陆游,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要盛情款待陆游。这里要注意人物语言的描写。

6、盛情款待的场面。

【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可以举几个例子来写村民们都拿出自家拿手的菜肴来招待,汇总成一桌美酒佳肴,没有拿出菜肴的也可以拿出一些农产品送陆游表达心意。

比如:朋友把我接到他家里,我顿时闻到了一股腊酒的香味,朋友把我请到餐桌前,请我吃饭,我一看,啊!鸡鸭鱼肉都端上了桌,而且色香味俱全。原来,某某家端来了„„(例子省略)一位大娘握着我的手:“今年我们村大丰收了!我种的棉花品质优良,我让家人为你打了一床好棉絮呢!你走时一定要带上啊!”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提着一坛酒,满脸笑容地说到:“我家种的高梁也丰收了,酿了很多酒,只是酒有点浑浊,不过爷爷说味道美极了,你将带回家喝吧!”

7、陆游诗兴大发,作下《游山西村》一诗。

结尾可以用这首诗作为总结,陆游在盛情款待下,略带醉意的即兴作诗,诗作完文章就可以结束了,至于陆游怎么回去的就无关紧要了,可以不写了。用这首诗作为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

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第三篇_《游山西村》同步练习

《游山西村》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腊酒浑( ) 鸡豚( ) 叩门(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丰年留客足鸡豚。( )

(2)从今若许闲乘月。( )

3、填空:

《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著名诗人。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 推移展开叙述。【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5、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6、“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7、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8、“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hún tún kòu

2、(1)小猪 (2)闲游

3、《剑南诗稿》 陆游 务观 放翁 南宋

4、游 时间

5、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6、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8、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第四篇_诗歌扩写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正月里的乡下可热闹啦!人家穿着干净简朴的衣服走街穿巷地吹箫击鼓,结队往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见面总是问声:“过年好”。【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这时狭长的街上走来一位身穿长衫的学者模样的老爷爷,他鬓发斑白,留着长长的胡子。他笑呵呵地和山西村的乡亲们打着招呼。笑的时候,眼角的鱼尾纹像微风吹过的湖面波光粼粼。山西村的人们欢呼起来:“陆游爷爷回家乡了!陆游爷爷回家乡了!

好客的山西村村民争着请陆游爷爷到他们家做客。陆游爷爷刚坐下,主人就恭敬地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家乡茶,“请喝茶。”主人微笑着说。陆游爷爷忙说:“谢谢你。”看着碧绿的茶叶在开水中争相开放,闻着那扑鼻而来的清香,陆游爷爷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顿时沁人心脾,精神抖擞。陆游爷爷因为被贬官而苦闷和激愤的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开心地说:“家乡的茶真好喝!”

【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刚喝好茶,主人说吃饭了,他们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鸡、鸭、鱼肉等等都端了上来,满满一桌子丰盛的好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直流口水。他们给陆游爷爷斟满了自家的酒,那酒虽然浑浊,但清口香甜,回味无穷。吃着美味的佳肴,主人一脸幸福地和陆游爷爷聊起了家常:去年又是个丰收年,土豆个大又多,苹果又甜又脆,鱼儿肥,鸡鸭壮、、、、、、看着他们那充满喜悦的笑脸,陆游爷爷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陆游爷爷在乡村民们家轮流作客很多天了,他受到了乡村民最热情的款待。今天他要离开家乡了,陆游爷爷在村民的欢送下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往前走,他看到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茂盛,蜿蜒的山径也越来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柳暗花明,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之间,陆游爷爷顿觉喜形于色,开心极了!他挥手和乡亲们依依惜别,他是多少想在村里再逗留几天啊,因为山西村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第五篇_《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教案

教学目的:

体味诗歌的内涵。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宜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游山西村》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镜湖的三山乡。“山西村”即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3、《游山西村》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浑,酒水混浊,指酒的质量不好。古人饮米酒,需要滤去酒酿(酒糟),方为清酒。未经过滤的则为浊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第三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

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情感。

4. 试比较《归园田居》《游山西村》两首诗的异同

可从思想内容、情感抒发、风格等几方面比较。

两首诗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都选择了“一天”中农村生活的剪影,都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不同之处:《归园田居》是五言古诗,写了田园的劳作之乐,平淡而又富于情趣,朴素的语言和醇美的诗意和谐统一,表现了诗人意诀官场、热爱田园、回归田园的意愿。风格质朴醇美。《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的七言律诗,写自己在村民家做客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描绘了美的田园风光,展示了农村特有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但不是决意归隐。因为诗人虽赋闲在家,但仍有志报效国家,所以仅有重游之念,而无归隐之意。诗风自然闲适。

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第六篇_陈邦柱作文,游山西村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白话文改写《游山西村》

——陈邦柱 林海樱

有一天,我去山西村游玩。

饭点到了,农人田家摆出腊月自制的米酒款待我。米酒虽然看着浑浊,味道却相当好。下酒菜是农民在丰收年景储存在家里的鸡、鸭、猪等丰盛的佳肴。我被山村主人的热情好客深深感动了。

酒足饭饱之后,我依依惜别主人,又上路了。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我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的景象,眼前又是一个山村。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我明白了:无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就能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游山西村,我真是不虚此行!

根据游山西村写作文 第七篇_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5、古诗两首

木耳小学 水梅霞

教材概述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中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的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现在常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两首古诗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以把两首古诗进行比较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2.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轼在赞美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的同时,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

体会陆游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策略

提示诱导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资源

PPT课件 语文课本 拓展材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3分钟)

1、(PPT课件)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从视觉上给学生留下庐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

热情。】

二、讲解(17分钟)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

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6、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

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

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师检查背诵情况。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从远处望,庐山 ;

从近处看,庐山 ;

从高处俯视,庐山 ;

从低处仰望,庐山 „„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人

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10、总结

师:思考: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办?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

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诗句运用: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三、拓展阅读 (10分钟)

自由阅读资料书第 页的内容,背诵你喜欢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四、拓展写作 (10分钟)

把《题西林壁》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作文,用上你积累的优美词句,使文章形象、具体。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察效果

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uoshuo/484188/

推荐访问:游山西村ppt 游山西村翻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