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减肥方法 > 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时间:2014-10-06   来源:减肥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减肥方法】

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一):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1

闫湾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⑴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⑵ 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⑶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⑷ 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 加强宣传,突出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课程改革网上培训与网上交流。

3、 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等问题广泛开展专题研讨,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四、实验措施:

1、师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

的,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制定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讨论、座谈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优化管理和研究机制。

(1)建立学校课改领导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

(2)建立实验研究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每两周开展一次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活动。

(3)及时充实、提高课程实施条件,包括教师、教具及各种设施设备的选择、提供与扩充。

(4)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结合开展新课程“四优”评比活动:优秀实验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比,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5〉制定关于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规章制度,并能切实指导这些评价工作。

闫湾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组 长: 魏焕儒

副组长: 吴 慧 李建华

组 员: 全体任课教师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计划

庞各庄小学:齐凤超

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展在改变着人们的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同时,对英语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相对传统“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套单词卡”的教学环境而言,网络以其信息量大,开放性强、灵活、快捷、交互性强等优势为我们的教学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空间。它能使教师获得更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新颖的教育教学知识、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更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要求,随时随地搜索想要的资料,扩大知识面。

《新英语课程标准》还提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推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把多媒体与网络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呢?现在让我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突出人机交互的优势,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多媒体与网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具有的独特功效。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以“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己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师则作为“任务”的精心设计者和疑难问题的帮助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合适的网络课件必不可少。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设计、制作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网络课件,并将其安装在学校的网络服务器上,供学生在网络教室里自主选择学习。网络课件中的英语材料,以多媒体信息方式呈现,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以及虚拟仿真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为学生自学英语提供足够的空间。

另外网络资源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课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源,达到课外知识延伸。那么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更自主地学习生动有趣的知识,我们在教学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网络型课件,体会自学的乐趣和获得知识的成功喜悦。虽然传统的油印资料的方式也可为学生提供课外资源,但是学生从这种资源中获取的阅读量不够,教学中缺乏人机交互和师生互动,更难以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是通过网络资源的阅读,学生掌握的词汇和听说会话的能力要比原教材的要求高出3-4倍。

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二):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1]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14至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仁怀市茅坝二小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二、具体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

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⑴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⑵ 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⑶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⑷ 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 加强宣传,突出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课程改革网上培训与网上交流。

3、 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等问题广泛开展专题研讨,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四、实验措施:

1、师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制定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讨论、座谈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优化管理和研究机制。

(1)建立学校课改领导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

(2)建立实验研究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每两周开展一次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活动。

(3)及时充实、提高课程实施条件,包括教师、教具及各种设施设备的选择、提供与扩充。

(4)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结合开展新课程“四优”评比活动:优秀实验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比,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5〉制定关于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规章制度,并能切实指导这些评价工作。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仁怀市茅坝二小 长:

员:张 杰 刘 飞 柯尊庆 曾庆彬 唐道付 方伟 孟威

一、三年级全体任课教师 组 副组长: 组

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三):2015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第1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几点说明: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六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

6、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经费保障

学校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都需要必需的设备和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有新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各室的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于开发等方面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第2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学校新课程实验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李传涛

副组长:孙金伟

成 员:郭方旭、赵祥涛

三、新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65963/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