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百科 > 醍醐灌顶造句

醍醐灌顶造句

时间:2014-03-12   来源:百科   点击:

【www.gbppp.com--百科】

醍醐灌顶造句(一):七年级汉字听写大赛

1. 聒噪 ①吵闹 ②客套话。打拢,麻烦 例句王统照 《隔绝阳曦》:“我在外边受不了他们的聒噪,便独自踱进大厅东边的耳房。” 2. 间隙 空隙。例句:小华利用工作间隙学习。

3. 摧枯拉朽 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例子】拣着个精壮的村夫,赶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一个硬的,其余的便如~了。(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4. 躁动不安 躁动:因急躁而引起的反常行动 不安:感到烦恼、不宁或某种不祥之兆的。 指因急躁而引发的扰动,不安稳一种情绪状态。例句 我家的猫最近为什么总是躁动不安。

5. 因噎废食 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都不吃饭。后用“因噎废食”比喻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把应该干的事情停下来不干。例如:《子夜》:“至于他的生产品到外洋丝织厂内一转身仍复销到中国来,那是另一个问题,那是应该由政府的主管部去设法补救,企业家总不能因噎废食的呀!” 6. 端倪 1.头绪;迹象。2.窥测;捉摸。3.边际。例句:这件事难道你没有看出什么端倪来吗?

7. 缅怀 遥念,追思 一般适用于表达对已故人的思念,如缅怀亡友、缅怀先祖。例: 缅怀先烈创业的艰难。

8. 苛责 指过严的责备,指责。如:作为贴身女仆和缝纫女工,亚森的母亲受尽伯爵夫人的苛责与侮辱。

9. 楹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例句:镜影远从天上落,岚光晴向日边开 。 这是镌刻在重龙山永庆寺前石坊上的一副楹联。

10. 磕磕绊绊 因腿脚不便,走路一拐一拐的样子。 例: 人生总会有磕磕绊绊,不用太失落。

11. 戳穿 1. 刺穿戳穿纸灯笼2. 引申为揭穿戳穿谣言和诡辩 例句:敌意是很明显的,只是不戳穿罢了

12. 揠苗助长 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例句: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是对学生个性的一种摧残。

13. 挑剔 主要有三个意思,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挑选 ;拨弄剔除;指点阐明。第一个意思为常用意思。例句:她由于过分挑剔,我们合不来。

14. 喧嚣 指声音杂乱,不清静,有叫嚣、喧嚷之意。例句:我屏息静气,努力在喧嚣的尘世之中寻觅一种纯净、和谐之音。 15. 姗姗来迟 比喻走得缓慢从容。姗姗: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指走路迟缓的样子。迟:晚。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例句:不知你是何原因姗姗来迟啊!都这么晚了。 16. 桀骜不驯(逊)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桀: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骜:马不驯良。驯:驯服。例句:如何管理那些业绩突出但个性桀骜不驯的员工?

17. 愤懑 抑郁烦闷。2. 愤慨,气愤。例句:看了这件事不文明的事,他充满了愤懑的情绪。

18. 鸡蛋羹 是一种用鸡蛋蒸制的食品。例句:妈妈做的鸡蛋羹真好吃!

◎匍匐1以腹贴地前进。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巡逻兵在敌军枪林弹雨下匍匐过了阵地。2、躯体贴地(像虫、蛇、 龟)缓慢爬行,匍匐前进。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西蒙诺夫《蜡烛》3、使自己俯卧,匍匐在主子脚下。例句:有些植物的茎是匍匐在地面上的;孩子们匍匐在炕上画画儿。

19. 蕴藏 蓄积深藏未露。例句: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0. 淳朴 形容人十分诚实,朴素,老实。.例句:歌曲中歌颂的感情是淳朴的,真挚的,但它服从于抗战,服从于革命斗争。 21. 病恹恹 病弱精神不振。造句:.他看起来病恹恹的,而感觉甚至更不好。

22. 怯懦 指胆怯、怕事、懦弱、拘谨的人格表现缺陷。例句:他这种怯懦的性格是不利于自己发展的。

23. 户口簿 指的是登记住户人员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日等内容的薄册。例句:明天把你家的户口簿拿来,我们要建学籍。

24. 发飙 “发”发动,启动,开始的意思;“飙”猛烈的风,激烈的风;组合指“猛烈的风开始了”,现在通常是指某人开始愤怒。"发飙"多数指的是被人惹怒了,发狠了,要大发脾气了,或者做东西做得很好就说他发飙了。例句: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动不动就发飙。、

25. 半晌 比喻好长一会儿;许久 例句:我走了半晌才走到。 26. 衣冠冢 主要是指只埋有死亡者的衣冠而无死亡者尸体的坟墓。例句:在珠峰脚下就有一片衣冠冢,由于登山爱好者在攀登珠峰登顶的过程中,遭遇冰崩塌方遇难,尸体被埋在冰雪下面,而无法找回。因此为了纪念这些登山勇士,就把他们穿过的衣服埋在墓地里。

27. 瞠目结舌 瞠:瞪着眼睛;结舌:不敢说话的样子。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例句:他问每个同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得不倾耳静听,注意前后情节的线索,否则突然问到,便不免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28. 鬼鬼祟祟 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例句: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29. 沮丧(1)灰心;失望(2)失色貌灰心丧气。灰心失望;伤心失意。例句:这次考试成绩让我沮丧了好久!

30. 亲昵 1.亲密昵爱。2.指亲近的人。包括亲属、亲戚、亲信等。例句:过分亲昵的动作是不适合我们中学生的。

31. 邂逅 事先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没有指定的时间,地点 ,让人感觉突如其来。例句:这次邂逅让我激动了好长时间。

32. 杳无踪迹 不仅远得不见踪影,连一点踪迹都没有。比喻不知去向,下落不明。杳:无影无声。例句:及到宁夏相近,仍然杳无踪迹,方才回军。

33. 杀戮 就是屠杀的意思 。例句:面对日本人的疯狂杀戮,他也别无选择,只能拿起武器反抗。

34. 跌眼镜 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例句:其实人家从小就开始打磨自己,别的不说,单论那书法,足以让诸多行家里手大跌眼镜。

35. 酩酊大醉 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例句:不用一个时辰,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

36. 磨蹭 1.轻微地摩擦。2、慢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3、纠缠。4、做事拖拉,故意消磨时间。5、行动迟缓;做事拖拉。例句:她的腿病已经好转,拄着棍儿可以往前磨蹭了。 37. 募捐 募集捐款或物品,通常以慈善为目的进行募集。例句:小明家里失了火,我们将开展募捐活动。

38. 黏稠 液体浓度高,有黏性,不易流动。例句:血液黏稠是很多疾病的根源。

39. 罄竹难书 形容“乱象极多,难以胜数”。后来多指“罪恶极多”。例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罪恶真是罄竹难书。

醍醐灌顶造句(二):重庆一中初2010级09-10学年(上)半期试题——语文

重庆一中初2010级09—10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语 文 试 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

A.魁梧(wú) 喑哑(yīn ) 悄无声息(qiǎo) 拾级而上(shâ) ....

B.桑梓(zǐ) 船舷(xián) 寻章摘句(zāi) 怏怏不乐(yàng) ....

C.哂笑(shěn)慰藉(jiâ) 莘莘学子(shēn) 脍炙人口(kuài) ....

D.炽热(chì) 缄默(jiān) 否极泰来(pǐ) 噤若寒蝉(jì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恻隐 相形见绌 投机取巧 因地治宜

B. 荫庇 世外桃源 意想天开 鳞次栉比

C. 喧闹 心无旁骛 中流砥柱 苦心孤诣

D. 矍铄 通霄达旦 断章取义 杳无音信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 .渝强牌窗帘,让你的居室蓬荜生辉——广告语。 ....

B. 这个“流氓学者”遣词造句极尽挖苦中伤之能事,极力贬低中华文明,对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采取双重标准,不但将中华文明说的一文不名,而且还不分青红皂白,肆意进行....

人身攻击。

C. 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大会发言中“出人意料”地使用期期艾艾的英语进行演讲,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兴趣与关注。“没想到班禅大师的英语水....

平这么高”,无锡祥符寺方丈无相大和尚称赞道。

D. 生活中总是有些不顺的事情,渴求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能够醍醐灌顶,参悟出正确....【醍醐灌顶造句】

的方法论和行为观。

4.下面句子均有语病,请按提示加以改正。(4 分)

①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衷,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②所以,谁不论想从苦难中获得启迪,都是不愁缺乏必要的机会和材料的。③世态炎凉,好运不过尔尔这样。④对于那种一交好运就得意忘形的浅薄者,使我很怀疑苦难能否使他们变得深刻一些。 (l)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 分)

灵魂只能独行。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

6.根据要求填空。(3 分)

(l) (作品名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应了广阔的社会现实。

(2)《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

(3)《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 。

7. 2009年10月31日,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于北京病逝。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有关他的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钱学森同志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和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醍醐灌顶造句】

材料二:1948年,钱学森为了准备回国,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1950年夏,为了顺利返回祖国,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材料三:1956年10月,当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成立之际,钱学森被任命为首任院长。然而,不久之后,他却主动要求当副院长。这是因为担任院长要花费很多精力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他希望集中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通常,人们视副职转正为仕途升迁,而钱学森反过来从正转副,只求有利于工作。

材料四: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钱氏家训》

8.综合探究。(7分)

方言(言子)在重庆民间有悠久的历史。老百姓工作劳动之余,常以幽默诙谐的“展言子”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有些内容形式都很精彩的“言子”经过一代代口头流传,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句”,长盛不衰。

那些散发着老荫茶香,黄角兰香的“言子”,其中的智慧和诙谐让人莞尔,背后所关联的记忆让人梦回童年,怎可以淡忘?

(l)重庆作为年轻的直辖市,每年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重庆的方言(言子)当然也是游客们心仪的精神食粮。作为直辖市的一员,你将怎样给游客解释下列方言(言子)的意义呢?并请你创设一个语境,让外地游客更好地理解这个“言子”的意义。(4分)

霸道 嘎嘎 打望 不摆了(任选其中一个)

示例:“不存在”

解释词义:没什么的。一种奔放大度,想得开,不计较,吃得亏的洒脱心态。追求一个心无芥蒂,无怨恨,无郁闷,无内伤的淡定心境。

创设语境:廉颇背着荆条跪到蔺相如家门口,“大人,老夫惭愧啊!”蔺相如淡淡地挥了挥手说:“不存在!”

你选择的“言子”是

解释词义: 创设语境: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l分)

9.默写填空

(l)永结无情游, 。(李白《月下独酌》)

(2) ,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高》)

(6) ,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7) ,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8)杨炯在《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了书生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名句是: ,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一14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

(2)行拂乱其所为 乱: .

(3)衡于虑,而后作 作: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作者认为,人要想成才必须经历思想、生活、行为的艰苦磨练,来增长才干。

B. 在论述的层次上,先说国家再说到个人,显得非常有条理。

C.“勾践灭吴”的故事就很好地印证了“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

D. 这篇文章体现了孟子散文的特点: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既富有气势又有很强的节奏感。

1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是否赞同作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请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的理由。(本文涉及的人物除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醍醐灌顶造句】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5—20题。(20分)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

周国平

①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类精神生活的特征,那么,最合适的词便是这个词——创造。 ②所谓创造,未必是指发明某种新技术,也未必是指从事艺术的创作,这些仅是创造的若干具体形态罢了。创造的含义要深刻得多,范围也要广泛得多。人之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一个灵魂,灵魂使人不能满足于动物式的生存,而要追求高出于生存的价值,由此展开了人的精神生活。大自然所赋予人的只是生存,因而,人所从事的超出生存以上的活动都是给大自然的安排增添了一点新东西,无不具有创造的性质。这样的活动当然不是肉体(它只要求生存) ,而是灵魂发动的。正是在创造中,人用行动实现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把自己内心所珍爱的价值变成可以看见和感觉的对象。

③由此可见,决定一种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的关键在于有无灵魂的真正参与。一个画匠画了一幅毫无灵感的画,一个学究写了一本人云亦云的书,他们都不是在创造。相反,如果你真正陶醉于一片风景、一首诗、一段乐曲的美,如果你对某个问题形成了你的独特的见解,那么你就是在创造。

④许多哲学家都曾强调劳作与创造的区别,前者是非精神性的,后者是精神性的。在这方面,马克思的看法也许仍是最有启发意义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更喜欢从事自由的创造活动的,因为人在这种活动中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然而,为了生存,人又必须从事生产活动。因此,我们把我们的时间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以便为每个人从事创造活动腾出充足的自由时间。这个道理对于个人也是适用的。一个人只是为谋生或赚钱而从事的活动都属于劳作,而他出于自己的真兴趣和真性情从事的活动则属于创造。劳作仅能带来外在的利益,唯创造才能获得心灵的快乐。但外在的利益是一种很实在的诱惑,往往会诱使人们无休止地劳作,竟至于一辈子体会不到创造的乐趣。在我看来,创造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乃是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

⑤真正的创造是不计较结果的,它是一个人的内在力量自然而然的实现,本身即是享受。有一位夫人曾督促罗曼·罗兰抓紧写作,快出成果,罗曼·罗兰回答说:“一棵树不会太关心它结的果实,它只是在它生命汁液的欢乐流溢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6037/

推荐访问:醍醐灌顶的意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