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遗愿清单成就

遗愿清单成就

时间:2014-03-12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遗愿清单成就(一):201112上-电影课:“遗愿清单”-

电影课:“遗愿清单”

作者 刘材 林雅瑜

关键词〕电影课;遗愿清单;价值观

【设计理念】电影,是生活的浓缩,是人类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的结晶。优秀的电影作品本身就具有安抚人心、疗愈心灵、启迪人生的效果。结合电影素材,充分利用电影情境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和体验,有助于引发学生对人生作多角度的思考与感悟,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内在精神得以提升。

价值观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是个体评价外在事物,以及决定将来是否投身不同行业、职业的依据,是影响学生人生走向的重要因素。高中生面临着多种抉择,诸如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和生活的平衡,高考后选择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何种职业等。因此,价值观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

【活动目标】

1.了解“遗愿清单”活动的内容,了解工具型价值观和终极型价值观的区别。

2.增强自我探索能力,初步厘清自己的价值观,探索内心真正的追求,初步规划自己的人生。

3.体验人生的意义,感受自己内在的愿望和追求,寻找生命的乐趣,领悟生命的真谛。

【活动准备】

1.准备电影《遗愿清单》,制作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一支笔。

3.学生分组。

【适用对象】高中生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手指操——活跃气氛,导入主题

1.暖身活动:手指操

两手握拳相对,间距约十公分,置于胸前,然后伸出食指向上平举,边说口令边做操。 口令是:“做午操,嘿,做午操,嘿,我们一起做午操,嘿。”

每一个字对应一个动作:“做”——双手食指用力折弯;“午”——手指平伸;“操”—— 双手食指用力折弯(同“做”的动作);“我”——双手食指向上平举;“们”—— 双手食指用力折弯;“一”——左指平举,右指上举;“起”—— 右指平举,左指上举。

速度越快越好。手指操能有效改善大脑功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2.导入主题

教师:通过刚才这个活动,我看到同学们手指都非常灵活。但是不是我们的手指永远都这么灵活呢?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2009年央视春晚有个小品叫《不差钱》。小沈阳有句经典台词:人这一生多短暂呀。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那么,现在我想请各位想一想: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你自己的真正追求是什么?

真正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会感到茫然,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很少思考过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因此无法作出正确的决定,无法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采取有效的行动。

因此,我希望这堂课能够帮助大家厘清价值观,了解在你心目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二、主体活动:遗愿清单——厘清价值观

1.电影《遗愿清单》导语

教师:首先,我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遗愿清单》。这是2007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尼科尔森和弗里曼这两位奥斯卡奖得主的精湛演技和影片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吸引了大批观众。接下来里,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

2.播放电影《遗愿清单》 片段(从影片开始播放35分钟)

3.简单分享:电影《遗愿清单》里爱德华和卡特的“遗愿清单”是什么?

教师:电影我们先看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的心灵体验活动开始了。我想邀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分享,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分享。

学生发言分享:卡特大一时写下的遗愿清单是:赚一百万美元;成为第一位黑人总统。当生命只剩下一年时,卡特的遗愿清单包括:友善地帮助一位陌生人;大笑直至落泪;目睹雄伟壮观的景象(喜马拉雅山);开一辆福特野马跑车等。爱德华·科尔的遗愿清单是:跳伞;亲吻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孩儿;刺一个纹身等。

4.深度体验:我的遗愿清单

教师:所谓的“遗愿清单”是怎么来的呢?卡特大一的哲学教授曾经布置给学生一个“为未来考虑”的作业,他称之为“遗愿清单”。在我们临死之前,我们要列一张清单,写上我们这一辈子要做的所有事情。 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遗愿清单”之旅。

请大家安静下来。好,现在请你尽可能放松。想像你的人生就像爱德华和卡特一样,因为某一次生病,你被医生诊断为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年的时间。当生命只剩下一年的时候,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把你想做的事情列成一张清单。

学生深度体验并写下各自的“遗愿清单”。

教师:好。现在,医生跑过来,对你说,因为某种原因,刚才的诊断是误诊,其实,你的身体并没有任何问题。听到这儿,你或许会觉得幸运。原来,我的人生还很长。那么,现在请你补充你的“遗愿清单”,你绚丽的人生才刚刚拉开帷幕,你还有哪些很想做的事情,请把它补充到你的“遗愿清单”里。

学生深度体验并补充填写各自的“遗愿清单”。

5.真诚分享:我的遗愿清单

教师:大家都写好我们自己的“遗愿清单”了吗?写完以后,你的感受如何呢?首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分享。小组分享后,我将邀请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分享。

生1:假设生命只剩下一年,我死之前,会首先处理好我的遗产;然后拍张全家照;请家人大吃一顿、旅游一天;拥有自己的一辆跑车去游遍全中国。

假设我的生命不止一年,我会让全家人天天都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会努力工作,开创自己的事业,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

生2:假设生命只剩一年的时间,我的“遗愿清单”是:在一个有山有水环境清雅的地方坐五天;去宠物协会当义工照顾小宠物;吃遍世界上所有的美食;和最最亲爱的人去西藏。

假设生命不止一年,我的“遗愿清单”是:考上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后创业;到敬老院当义工;与所有认识的人开个PARTY;环游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

6.理论提升:分清工具价值和终极价值

教师:刚才,我们分享了很多人的“遗愿清单”,我很受感动。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一点的是:其实,在我们的愿望中,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比如说有同学说他要赚五百万,那么他是不是一定要赚到五百万,为了赚这五百万,而不择手段?

我想说的是,很多人说要赚五百万之类的话,其实,他追求的是五百万所带给他的成就感。因此,五百万——金钱可以说是他的工具型价值观,而成就感才是他的终极型价值观。金钱、汽车、房子、工作等等都属于工具型价值观,而快乐、幸福、成就感、尊重、被信任等属于终极型价值观。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上走偏了路,是因为没有弄清楚“工具价值”和“终极价值”这两者间的差异,才会遭受那么多的痛苦。我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诸如上好的学校、工作、娶媳妇、嫁人、生孩子等这些外在的表象事物,而是这些事物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我们要的可能是考上理想学校的自信、快乐,辛勤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婚姻家庭带来的幸福、安全感和温馨……惟有终极型价值观才能使你的心灵得到满足,让你的人生更丰盛、收获更多。我们要记住:人生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幸福与快乐,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

接下来,请根据刚才列的遗愿清单,想想你真正的追求是什么,即你的终极价值观是什么。

三、结束活动:寻找生命的乐趣,领悟生命的真谛

【遗愿清单成就】

1.观看电影:寻找生命的乐趣

播放电影《遗愿清单》片段(00:57:30~01:00:13)。

影片中卡特和科尔有这样一段对话:古埃及对死亡有种美好的信念,当他们的灵魂到了天堂门口,神会问他们两个问题,天堂的门是否开放,取决于问题的答案。这两个问题是:“你找到生命的乐趣了吗”“你有没有为他人带去快乐呢?”

我们不妨现在问问自己,我找到生命的乐趣了吗?我有没有为他人带去快乐呢?

2.观看电影:领悟生命的真谛

播放电影片段《遗愿清单》片段(01:28:57~01:31:56)。

影片的最后,爱德华说:卡特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月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是他拯救了我,他比我更早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因为他认为认识我是值得的。最后,我可以无愧地说,我们的确给别人带去过快乐。

最后,我想说的是: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寻找生命的真谛。谢谢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和真诚的分享!同时,也愿大家早日明白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把握好人生。

【活动反思】

本次课选择的影片非常经典,令人深思。暖身活动轻松有趣,活跃了气氛,并很快地引入主题。通过电影《遗愿清单》片段和深度体验“遗愿清单”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索价值观,帮助学生厘清了自己的价值观,探索内心真正的追求。采用电影片段结束活动,高效省时,升华 了主题。

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迫切需要引导。由于本话题涉及学生隐秘的内心世界,学生之间的信任度和凝聚力越高,则活动效果越好。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泉州,362000)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2上

遗愿清单成就(二):遗愿清单2

遗愿清单

这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我向来不爱看极尽煽情的chick flick好莱坞言情喜剧,连带那种让人一眼看破结局基本照煽情路线走的所有温情喜剧都不大喜欢,但这部《遗愿清单》先用强大的演员阵容便把人震住了:杰克·尼科尔森与摩根·弗里曼两位奥斯卡影帝联手压场子,能错到哪儿去?

片子开场先就让人禁不住要笑出声来,摩根·弗里曼扮演的老机械师卡特以旁白缓缓开始讲述:“我第一眼看到爱德华(尼科尔森的角色)„„”这明明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翻版嘛,句式,语气,包括后面的影片行进方式,叙事手法等等都在向《肖》一片致敬,直到最后影片依然以摩根·弗里曼的自述结尾,采取重复开片的呼应方式,敬完再敬。

当然,两部电影的具体内容是大不相同的。《遗愿清单》讲的是两个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老头儿,一穷一富,一个普通一个张扬,都得了重症住进医院,一来二去成为好友,一起完成人生最后心愿的过程。故事总结起来本身并没什么特别,更没什么悬念,观众看的主要就是这俩人相识相交一起烧钱游世界快活似神仙的过程。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看电影,除了对表演的信任,我并未对影片的其他方面有特别期待,但不得不说,影片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设期望值,甚至最后明知煽情也心甘情愿的被狠狠感动了一番。

首先是情节与故事行进节奏的安排。尽管看过预告片的人谁都知道故事重点是讲卡特与爱德华畅游世界大肆烧钱的,但影片前半部分却花了相当的笔墨描述这两个老头儿的病态,细致的展示这两个病友化疗后怎么呕吐,呻吟,怎么一个接一个在病房的夜里瑟瑟颤抖。在这些貌似不太重要的故事引子里,两个人性格的对比对照被自然而然的铺展开来:他们跟医生说话的不同态度方式,面对死亡宣判各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列出“遗愿清单”后如何争执等等。正因为有了这些详尽而必不可少的细节铺垫,后来这如此不同的俩个家伙被硬凑到一块去,故事才会变得更为有趣而又合情合理,铺陈得当。在二人执行“遗愿清单”的过程中,缓急有序的节奏感是十分明显的,既不是千篇一律的强劲配乐+场景快切,也没有过长时间的无谓停留在某个细节之上,几个被细致刻画的主要场面——意大利,埃及金字塔和香港——都有重要的剧情需要交代,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必须。

其次,影片在情节发展与对话细节上都尽可能的脱离俗套,有一定独到之处。两个生命垂危的老人享受人生的最后馈赠,又是两大影帝担纲,比重必定势均力敌,不需分析也知道情节上必定是你帮我我帮你,有钱的带没钱的看世界,没钱的就得帮有钱的解决钱解决不了的人生问题。电影当然是按照这个套路走,但在具体执行中还是有一定技巧的,甚至在对话细节中还会主动借人物之口反驳这种童话般的好莱坞定式安排,在商业片中已然不俗。片中机械师卡特对生命与死

亡的一些独白尽管不具独创性,但因为很好的结合了剧情,出现在了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至于好莱坞商业片将煽情戏码与搞笑细节完美结合的能力就更不必多说,在语言幽默的基本功上,好莱坞编剧们接受赞扬当之无愧。

两大影帝的对手戏可谓精湛精彩惊心动魄,尼科尔森的“狂”对弗里曼的“稳”,爱德华的不可一世对卡特的温和内敛。尽管这两个人物的性格都不算太复杂,但在片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发展变化,属于尽管发挥空间不太大,却仍可在既定限制内将表演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状况。尼科尔森与弗里曼斗得虎虎生风,看两大顶尖高手你来我往华山论剑,真是痛快至致!

电影最后还是要回到煽情上来,那么怎样煽得不落俗套便是检验影片是否最终成功的要素。在这点上,《遗愿清单》做得十分到位,用两个与清单相呼应的小细节出其不意的抓住人心,先靠这一招感动得观众眼泪直流;随后在大家还没来得及缓和情绪回复常态之时,套路性的煽情手段再一个接一个的连续抛出,直到最后以弗里曼的感性自白高调结尾。

这部《遗愿清单》,由于选材情节套路上都并非突破之作,恐怕不会成为2008年度的重要作品;但它是那么的温馨感人,情节上够娱乐,细节上够精心,情感上够真诚。若依照片中人物卡特对人生的

某些感悟来评价,只要电影为观众带来了欢乐,甚至还可能是某种珍贵的人生启迪,那么它的任务便圆满完成,了无遗憾。

两个老头儿。

一个是黑人机械工卡特,话不多,博学,一直梦想当历史教授。 一个是亿万富翁爱德华,社会地位极高,话唠,暴脾气,幽默。 因为癌症,住进了同一间病房。

第一次见面很不友好,爱德华问他的助手汤姆,那他妈是谁啊?卡特接着反问,你他妈是谁?

慢慢地,习惯了躺在旁边的那个老家伙。

目睹了彼此病痛难捱的时刻,半夜吗啡药效消退后被痛苦折磨得发抖的时刻,化疗后一次又一次呕吐的时刻。

期间,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聊聊彼此的家庭,想法,对化疗的看法,甚至对自杀的看法。

关于死亡,他们说,每个人听到自己要死的消息后,都会出现五个阶段:拒绝,愤怒,妥协,沮丧,接受。而他们目前,都处于第一阶段。

他们还互相开玩笑,互相损对方,然后嘿嘿一笑。

比如,卡特总有亲人探望,妻子,儿子。相比之下,爱德华显得孤伶伶。爱德华在卡特妻子离开后闭着眼睛对他说,作为一个公众健康专家(他所在的医院,是他开的),我认为被探望者烦死的人远比病死的多。

比如,爱德华超爱美食,大吃大喝,他说,美食能振奋精神。吃过后,却因为病情,不得不大吐特吐。卡特嘲笑他,美食灌进了马桶里。

就这样,他们从开始的彼此排斥,到后来的惺惺相惜,友谊建立起来。 这种友谊跟和其他任何人的都不同。跟其他人,他们一起面对生活,工作,各种各样的事务,但他们两个是一起面对死亡。

一天,医生过来对爱德华宣判,结果出来了,还有六个月,幸运的话,最多一年。随即,卡特的宣判书也到:最多还有一年,基本上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两个人都是面无表情,寂静,沉默,他们互相看着对方。我相信,那一刻,他们的内心,经历了很多。

最后,卡特打破沉默:想玩牌吗?【遗愿清单成就】

爱德华微微一笑:就怕你不问。

死亡,真是个宏大又神秘的话题,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见过,每个人都熟悉,但每个人都不了解。能够真正去了解的机会只有一次,亲身体验的机会只有一次,但这样的体验过后,便永远无法折回。留给活着的人的,还是神秘和未知。

活着的人活着,像永远也不会死去一样;而死去的人死了,像永远没有活过一样。生和死,是永远无法沟通的两个世界,永远无法沟通。所以,由生到死的这个过程,才显得那么的意义重大。

我的一个拍纪录片的朋友告诉我,他最近打算拍的主题是死亡。他说死亡并

不是那么抽象的东西,他要通过采访各种各样的领域,从外科医生到哲学教授,从各国各地葬礼风俗到那些濒临死亡又活了回来的人,不做总结,不做评论,仅仅是来展现死亡。他说,他的纪录片脚本的第一句话是:有生,必有死。 王小波说,令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带走的人的体验。

克里希那穆提(记得是他)说,死亡是一道鸿沟,一切哲学都无法逾越,只能止于此。

影片中爱德华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在某一天死去。

人总是倔强的物种,在面对未知时,总会尽量去化解那些恐惧,取而代之的是试图了解、接受和不在乎,用的方法是打趣、自嘲、做好准备和唱反调。这也是人的高明和智慧之处。

于是,有了医学,哲学,文学,艺术。

也有了卡特和爱德华的遗愿清单。

清单是机械工卡特提出来的,这曾经是他大学的哲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死去之前,把这一生的愿望列成清单。他的清单是:出于善意帮助陌生人;亲眼目睹奇迹;开一次野马跑车;大笑到流出眼泪„„

【遗愿清单成就】

坚决拥护和实施的人是爱德华(由此也折射出了二者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一个平淡多思但有些怯懦,一个雷厉风行),他说服了犹豫的卡特——等死是多么悲惨;钱不是问题,我现在唯一有的东西就是钱——并且加进了自己的愿望:跳伞;刺一个纹身;亲吻最美丽的女孩„„

于是,一场隆重的旅行开始了。

跳伞,开跑车,纹身,看金字塔,泰姬陵,去中国,艳遇„„

在金字塔面前,卡特问爱德华两个问题:在你的生命中有没有快乐?你这一生,有没有给他人带去快乐?

爱德华讲了他跟女儿的故事,他霸道的所作所为,让女儿至今都无法谅解他。他说:我做过的事,并不是每一件都让我问心无愧,但要是再来一次,我肯定还会那么做的。所以,如果因为女儿的恨让我没办法进天堂,那好吧,事情都这样了,我认了。

他们的清单里的愿望就这样一件一件地被完成了,完成一项,就划去一项。 卡特病情恶化,他终于说服爱德华去跟自己的女儿和解,而爱德华见到了女儿,还意外地见到了外孙女,他亲吻了他的外孙女——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 爱德华主持卡特的葬礼,他哽咽地说,人生真的很奇妙,三个月前我们是陌生人,我们一起度过了卡特人生最后的时光,那是我最好的时光。说着划去了“出于善意帮助陌生人”,眼中带着泪光。

不久,爱德华去世。他的助手汤姆把他们的骨灰埋在里喜马拉雅山,并且划去了“亲眼目睹奇迹”那一项。

影片的画外音中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到现在都无法下结论。但我至少能这么说:我知道,爱德华在离世时闭上了双眼,却敞开了心灵。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5968/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