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减肥方法 > 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时间:2018-09-15   来源:减肥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减肥方法】

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第一篇_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

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不少家长问我怎么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说实话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绝招”,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多阅读。”

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倡导孩子多读书,注重理解,真正的开拓学习思维和语言实际的运用!可是家长总觉得无论怎么去辅导孩子、启发孩子,就是不见孩子的写作水平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也没有太大的进展,“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引用古人的一句古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家长,只要书读得多,自然就会有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时孩子会自发地拿笔来写作。“建议家长减少孩子的数学等学科类培优,多些时间陪孩子读书。”孩子在读书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更能从中增加对生活和社会的体会,对孩子情商的成长、将来长大成人也极有帮助。

在孩子刚刚开始阅读时,不建议家长马上逼着孩子写读书心得,待孩子逐渐喜欢上阅读后,鼓励孩子就读过的内容写一两句或一两段的文字,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下面有些个人总结的小技巧,希望对孩子的阅读能起到帮助:

1、巧用故事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家长可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家长要少给孩子看讲道理的书,多看故事书。

2、借用媒体

许多优秀学生都把看报刊、看电视、社会实践当做学习的大课堂。比如《西游记》等名著已拍成电视,让孩子看完电视后再欣赏书,更易懂,更有趣。一学期能读一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3、巧妙送书

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想法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家长可以把为孩子买的书给老师,让老师送给孩子。

4、适当奖励

家长可以将逛书店,买孩子喜爱的书,作为奖励。让孩子在潜意识里感到阅读是光荣的,是快乐的事。

5、因人选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来选择书籍。如果孩子特别喜欢阅读,可选择稍微高于孩子实际水平的书籍。相反,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可以选择略低于孩子实际水平的书籍。

6、书读杂些

早期阅读并不一定非读文字。一些孩子轻易看得懂画面,轻松地从中发现人物的表情、动作、背景,并将之串联起来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鼓励孩子从小读书“杂”些。故事性强的童话和小说可以读,历史、地理、天文、社会以及和自然科学搭界的书籍也能读。一个人小时候书读得愈杂,日后的知识面往往愈广。

鼓励孩子自己选择读物,和他们讨论哪些是适合他们看的读物,哪些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读物,并以此为标准选择读物。

每周可为孩子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

定期买书或借书。在孩子小的时候,每次买书都带着孩子,商量好买什么书后,把钱交给他,让他自己从售书员手里亲自接过书,完成模仿父母买书的过程,这样做比父母从街上带回一本书更能让孩子满足。

7、四个“不必”

为增加孩子的读书量,允许孩子对某些图书仅作快速、粗略的浏览,不必对每本书都精读;

孩子偶尔接触到一本“坏书”,不必大惊小怪,事后问明原由并指明“坏”在什么地方即可,不应为此而打骂孩子;

要是自己孩子的阅读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孩子,不必无休止地批评,因为这只能使其对读书有抵触情绪;

如果孩子读书时遇上了难点,不必马上给他现成的答案,相反可启发他通过想像做合理的推理。【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8、家长任务

家长应发现孩子在阅读上的特别兴趣或特别需要,以便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提供给孩子的书籍,必须适合孩子的年龄、迎合孩子的兴趣。

尽早给孩子订一份适宜的报纸或杂志,办图书馆的借书卡。

鼓励孩子向小伙伴出借自己的藏书,也允许孩子借阅他人的图书,同时还应强调要好好爱护别人的书籍并尽快归还。

平时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学以致用。相信真正做到上述要求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一定可以有效得到提高

一年级小学生规范书写习惯养成

现在的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很多就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一生的发展。从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中就严格要求,规范写字,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为规范一年级孩子的书写习惯特提出以下方法策略:1、优化环境,创造条件保规范。2、树立榜样,教师示范显规范。3、规范训练,写字过程抓规范。4、激励强化,多种方式促规范。

5、及时总结,分析得失思规范。

一、什么是规范书写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第一学段写字教学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这里的“规范”,指的是把字写得合乎规则,遵循笔顺的规则,不写错别字,不改变字形、不添笔漏画,还要美观大方。

二、为什么要强调书写习惯的规范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说过:“小学阶段,除了要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的基础,还要打好写规范汉字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

1962年郭沫若先生为《人民教育》的题词:“我们从低段开始加强写字指导,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了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若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还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人可以写字,字可以显人,写字的意义远远超过练字本身。

现在的小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普遍不正确。某市城区的一所小学中,五年级的一个班里,全班57个学生,有39个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都不正确。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涂改、错别字普遍,甚至简单的字也不会写。面对这种现象,一些教师视而不见,批改作业时只着眼于对或错,对书写质量毫不评判。如此下去,学生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一生的发展。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写字存在这么多问题呢?

1、内因

(1)儿童的认知水平不高

小学儿童虽然思维能力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正处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是知觉的精确性仍然不够,知觉的分辨能力较低。比如

在识字过程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就往往会忽略。如自己的“己”,小学生在写时往往写成“已”或“巳”。又如辨别的“辨”写成“辩”。此外,还会将正确书写习惯与错误书写习惯混为一谈,不能分辨等等。

(2)儿童不能长时间的进行有意注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十分有限,要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摈除之前错误习惯,端正地坐在桌前认真的写作业、练字,小学生是难以忍受的。这也是儿童认知心理发展未成熟的外部表现。

2、外因

(1)升学压力的阻碍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冲击,有的学校没有写字课,有的课表上虽有写字课,却形同虚设,常常挪作他用。

(2)片面追求升学率

学校、家长对练字这一问题认识不清。学校要求不严,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望子成龙,能考上大学就行。

【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3)教师的影响

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也是只注重是否正确,而不在乎其书写质量,清晰度。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错误的书写习惯。一些老师的字更是歪歪斜斜,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怎么好意思去要求学生练字呢!

(4)电脑时代的冲击

随着人们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也越写越难看。据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抓起,培养他们的规范的书写习惯。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一手引以为豪的工整、漂亮的字呢?我认为从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中就严格要求,规范书写习惯养成。

三、怎样规范一年级孩子的书写习惯

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第二篇_《贵在养成良好习惯》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贵在养成良好习惯

一位已经卸任的哈佛大学校长告诉他的学生:“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告诫,说明学习成才贵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何谓习惯?字典的解释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常常接触某种新情况而逐渐适应,也称为习惯。习惯有好坏之分。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利的习惯。激励大师金克拉说:“良好的习惯是你能够拥有的最好的素质,尤其在事业上。”他总结了使他事业和人生皆臻化境的因素:自律,努力工作,判断力,诚实正直,守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这些素质是任何成功人士都必须具备的。

有人说:“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是人后天的全部本性。”这是从生物学角度对习惯作出的更为本质的分析与判断。生物学家告诉人们,不断重复的习惯性行为,往往会转变为一种肌体的内在的机能和行为倾向,这是一种生物的内在本性。人们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教育、培养和训练,那就会使人每一天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利于人每一天的生活。因此,人们要做到尽可能地把一些有益的行为转变为习惯性的、自觉的行为,抵御和避免一些不利的行为。 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自己的职责,也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习惯决定命运。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对1200名失败人士进行过调查,当被问及他们失败的原因时,几乎95%的人都认为“不良的习惯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人们平时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良好习惯需要培养。据说,柏拉图当年曾经因为某件小事责备过一个小孩。小孩委屈地说:“就因为这点小事,你就责备我吗?”柏拉图严肃地回答说:“如果养成了习惯,可就不是小事了。”每个人的所有行为,即便是极其小的细节,都会被一种我们觉察不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东西便是我们自己所养成的习惯。比如,每天同一时刻开始读10分钟书,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每当这一时刻即使事先没有做好准备,你也会进入同样的精神状态,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人们习惯在早已习惯的轨道上滑行,习惯在习惯的人与事中穿梭。可以说,习惯是一种行为的本能。

抑制坏的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关键在于自我节制。正如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所说:“如果今天能做到有所节制,下次就容易做到,再下次就更容易做到。因为习惯能改变人的本性。它要么能阻止人性中的邪恶,要么使其更为放纵。”年轻人更需严格自制,不能放纵自己,不能养成懒散的习惯,贪玩好乐的习惯。而要积极进取,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需从规范自己的每一个细微的行为开始。(选自《成功之路》2009年第3期,有删改)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样理解“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线句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第三段论述了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B.习惯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不能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C.“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这句话强调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D.年轻人更要严格自制,积极进取,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5.有同学认为“人无完人,有点毛病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学习成才贵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贵在养成良好习惯。)2.习惯时刻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好习惯会助人成功,坏习惯会导致失败。3.道理论

证,有力证明了“抑制坏的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关键在于自我节制”这个观点。4.B5.这种看法不对。不严格要求自己,容易养成坏习惯,导致失败,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造就成功的人生。

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第三篇_《习惯成自然》阅读附答案

阅读《习惯成自然》,完成问题。(共8分)习惯成自然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一个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一个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作者:叶圣陶)小题1: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小题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3分) 小题3:简要概括⑥—⑧段的论证过程。 (4分)参考答案:小题1: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评分:2分)小题2:观察、劳动、读书、做一个好公民等四个事例。意在阐明,只有在“知”的基础上通过“行”去养成某种习惯,才能算是具有了某种能力。 (评分:本题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小题3:第⑥段,承接上文的举例论述,进一步阐述在知的基础上培养习惯的重要;第⑦段,举出反面的例子证明能力和习惯的关系;第⑧段,进行小结,再次强调养成种种习惯的重要。 (评分:共4分,每段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第一与第二段的关系,第一段是从现象说起来,引出话题“习惯成自然”,此出第二段中作者的观点。小题2:试题分析:注意本段语言表达的方式,用排比的方式列出“听人家说”的事情,从每一个“听人家说”中找到一个关键的词(人们的行为)概括。小题3:试题分析:从第五段结束语来看,第六段是另一层的论述,从第一句中即可读出论述的问题。从论证的角度或论证的方法来分析六七两段的关系,即先正面后反面论证,最后用一段总结论证。

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第四篇_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阅读答案

(1)什么叫做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2)举例来说,容易明白。(3)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与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4)但这些习惯不是一会儿就会有的,得逐渐养成。(5)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坐硬是要端正,站硬是挺直,每天硬是要洗脸漱口,每事硬是要有头有尾。(6)直到“习惯成自然”,不 待强制和警觉,也能自然而然地做,这些就是终身受用的习惯了。(7)如果在先没有强制和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那就什么习惯也养不成。(8)而这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倒反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根了。(9)这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

(10)为什么最要不得? (11)只消一句话回答:这种习惯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的,养成了这种习惯,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叶圣陶《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1)对这段话的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A.(1)(2)(3)(4)(5)(6)/(7)(8)(9)(10)(11)

B.(1)(2)(3)(4)(5)(6)(7)(8)(9)/(10)(11) C.(1)(2)(3)/(4)(5)(6)(7)(8)(9)/(10)(11)

D.(1)(2)/(3)(4)(5)(6)(7)(8)(9)/(10)(11) (2)对这段话的写法和中心理解正确的是( )

A.用正反对比的方法,告诉我们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用,“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

B.层层深入地讲道理,告诉我们“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妨碍好习惯的养成,所以最要不得。 C.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没有强制与警觉”,随随便便,这就叫做“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 D.用正反对比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养成哪些好习惯,不要养成哪些坏习惯。参考答案:(1)B(2)B

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第五篇_习惯成自然阅读答案

9.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10.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分)

11.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4分)

1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分)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 (4分)

9.(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10.(4分)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瘪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11.(4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12.(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13.(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第六篇_习惯成自然 阅读答案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分)

3.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4分)【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分)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答案:

1.(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2.(4分)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3.(4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4.(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意思对即可得分)

5.(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第七篇_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年级阅读上册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白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把学习到的良好阅读习惯运用在自己的阅读当中,巩固阅读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增加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

把学习到的良好阅读习惯运用在自己的阅读当中,巩固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增加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增加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5分钟)

一、 课前5分故事王

1、 师:快乐作文,快乐成长,欢迎走进今天得快乐课堂。每周一

次的相逢,总是让我有迫不及待的感觉。那就让我们迫不及待的看看今天5分钟故事王环节,哪位英雄斗胆站上擂台给大家讲一讲《苏东坡抄书》的故事呢!(课前安排学生练习) (出示幻灯片1、2、3)

(设计意图:把故事设计成讲故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指生讲故事(三个学生,各队代表,根据情况给各队加分)

3、师:谁能告诉老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积累关大家闯(出示幻灯片4、5)

1、学习《千字文》

师: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可以改变社会风气,可以使人明智。前有古人锥刺股,今有快乐少年诵诗词。马上进入我们的朗诵环节——《千字文》。师泛读正音。学生拍手打节奏读。还可以做动作读。最后快速背诵。

(设计意图:古典文学的诵读,初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培养学生速记的能力。)

2、练习填空,巧记成语。(出示幻灯片6)【养成习惯阅读答案,】

包龙图断案——六亲不认

八仙吹喇叭——神气十足

十五个人聊天——七嘴八舌

孙行者取经——劳苦功高

师:咱们刚才填的那些连起来就是歇后语,你还知道哪些呢?

3、诵读背诵谚语。(出示幻灯片7)

师: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精辟,愚意深刻,感染力强,在劝学、励志、修身等诸多方面具有警示作用。

(1) 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

(2) 读一读,背一背

(3) 说一段话,用上其中一句话。

(设计意图:词语积累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让孩子都背之后运用谚语,丰富孩子的表达能力)

【备注: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都穿插在一个个的小情境里面,让学生在愉快的过程中完成】

三、知识加油站(出示幻灯片8、9、)

1、 师: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我们提高阅读效率,保障阅读质量,有效吸收各种知识,利于全面提高个人修养。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接触阅读课,那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什么呢?

(1)每天阅读。

(2)边阅读边记笔记。

(3)查阅工具书帮助阅读。

(4)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

2、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要靠坚持不懈的毅力,要靠勤奋努力的态度,更要靠科学的方法。

(出示幻灯片10、11)

(1)每天阅读。

(2)边阅读边记笔记。“笔记”包括批注、摘录和读书心得。 读书之后,因有感触,受到启发而写下的心得体会叫读书心得,也叫读后感。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

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与批判。总之,读书心得是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系统整理而形成的一种笔记形式。

三、阅读竞赛关(出示幻灯片12)

创设情景:

师:进行完快乐的语言积累之后,我们进入今天得第二站----读书竞赛场。你有信心夺取今天得最佳读书奖吗?当然除了最佳读书奖之外还增设了:最佳文笔奖,最佳语言奖和最佳纪律奖等。我们的读书赛场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知识加油站,了解读书方法。第二站:练兵场,用学到的方法去分析文章。第三站:笔试关,用学到的方法去写文章。三关后,按每个人的表现颁奖。所以看见今天的几个大奖花落谁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设计意图:将知识点的传授通过竞赛的手段完成,在这个选拔的导游的情境里让学生放松心情,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1、 师:首先我们用以上几点,试着阅读文章《江凡》。 (出示幻灯片13)

(1)自由读文章。

(2)指名读文章。

(3)回答课后问题

(教师对第一篇短文进行详细指导,帮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2、学习文章《多变的脸》(出示幻灯片14)

(1)找同学有感情地读文章。

(2)读这篇文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在书上标画表示不同意思的符号,还可在字里行间写上读书体会或问题。

(3)你喜欢海吗?为什么?说一说,写下来。

(备注:该短文语句优美,要求学生放声朗读,细细品味。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实践、体会。)

3、照以上方法阅读《卖糖哲学》并回答问题。(出示幻灯片15)

(1)指名读一读。

(2)这篇小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活中,同样的付出,仅仅因为方法不同,其效果是不一样的。)

(3) 写下你读完这篇文章后的心得体会

(备注:此短文的传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练习速度读,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直接写答案,老师检查,查看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时间过得真快,下课的时间到了,我看到你们眼中的喜悦,让我们休息10分钟,马上回来让快乐继续。

第二课时(55分钟)

一、经典阅读

1、 再次回到课堂,你准备好了吗?笔试马上开始!

2、 在笔试前,我们先看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读一读,运 用学到的读书方法,体会文章的主旨吧。(出示幻灯片16) (备注:经过了三次的练习,本文不做重点讨论,仅作赏析。)

二、 习作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80723/

推荐访问: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