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世界之最 > 关于民族的定义

关于民族的定义

时间:2018-09-12   来源:世界之最   点击:

【www.gbppp.com--世界之最】

关于民族的定义 第一篇_少数民族文化-定义

2.1 文化的概念

世界上关于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与文化相关的概念更是数不胜数。从词源学的意义上来说,culture(英)、kultur(德)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保护、耕种、栽培”的意思。学术界认为,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 体”,在社会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可以说一万个学者眼中就有一万种文化的定义,1952年,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合著的《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一书,列举了西方学术界各种文化的定义 160 多种。1965 年,莫尔的著作《文化的社会进程》里更是列举了关于文化 250 多种的说法。文化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

映,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出的一种历史现象。 “《大英百科全书》将文化概念分两类。第一类是“一般性”的定义,将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第二类是“多元的相对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一种来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语言、信仰、价值、传统、习惯、制度、思想,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工具中的体现”[1]。

中国《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机构”[1]。尽管文化是一个没有特定的概念,就本质而言,文化与人是一体的。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文化”一次总体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人文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就是人文化,即经过人或社会加工改造过的一切都是文化,认为文化包括人类通过后天学习所掌握的各种思想、技术和物质文明;既有精神产物,也有物质产物:既有属于经济基础的部分,也有由此决定的上层建筑部分。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而变化,因此,文化会呈现出多样性。[1] “文化的狭义理解偏重于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就是指人类的精神或精神文化,它包括精神领域里的一切东西,不仅仅包括信仰、能力、精神、感情、意志、思想等人的主观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些活动的观念性的成果,如文学、理论、学说、艺术、宗教、习惯、道德、风俗等。20 世纪中期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狭义文化具有了更多的商品属性。目前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狭义的文化领域[1]”。

2.2 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其概念仍未得到严格、统一的界定。专家学者对文化产业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深入研究,但人们因研究的立场、角度、方法的不同而对文化产业的范围界定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叫法,在英国叫创意产业,在美国叫版权产业,在西班牙称文化休闲产业,在中国台湾地区称创意文化产业,在中国叫文化产业,除了这些,一些国家或学者还称之为文化工业等。学术界认为,1947 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最先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的概念更多指文化的商品产业化。关于文化产业概念之间也存在着分歧。如,J.奥康纳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为主的那些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于他们的文化价值。它首先包括了文化传统产业—电视、广播、出版、唱片、新媒体、设计、建筑等,还包括传统艺术—手工艺、视觉艺术、剧院、博物馆和画廊、音乐会、演出等”。提摩.坎泰尔认为:“文化产业是指那些使用同类生产和组织形式如工业化的大企业的社会机构,这些机构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如音乐出版部门、报纸、期刊和书籍的出版部门、影像公司、商业性体育机构,等等。”安迪.C.普拉特认为: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与以文化形式出现的物质生产中所牵扯到的各种活

动有联系”。目前我国对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学术界一致认为《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里的概念较为全面,它认为文化产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其产品性质而言是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另一方面就其经营性质而言是是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生产活动。它既包括传统的文化产业如电视、广播、出版等,也涵括了如互联网和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分为,创意文化产业、体育文化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娱乐文化产业、影视文化产业、演艺文化产业等等,它的范围和内容在不断的扩大和细化。文化产业的内涵就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和信息为主的活动,文化商品的经济价值,来自于它们的文化价值。总之,文化产业概念包含 “文化”与“产业”两个方面,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行业。它生产的是精神文化产品,既有一般产业的特征,又有文化自身的属性。

2.2 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其概念仍未得到严格、统一的界定。专家学者对文化产业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深入研究,但人们因研究的立场、角度、方法的不同而对文化产业的范围界定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叫法,在英国叫创意产业,在美国叫版权产业,在西班牙称文化休闲产业,在中国台湾地区称创意文化产业,在中国叫文化产业,除了这些,一些国家或学者还称之为文化工业等。学术界认为,1947 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最先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的概念更多指文化的商品产业化。关于文化产业概念之间也存在着分歧。如,J.奥康纳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为主的那些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于他们的文化价值。它首先包括了文化传统产业—电视、广播、出版、唱片、新媒体、设计、建筑等,还包括传统艺术—手工艺、视觉艺术、剧院、博物馆和画廊、音乐会、演出等”。提摩.坎泰尔认为:“文化产业是指那些使用同类生产和组织形式如工业化的大企业的社会机构,这些机构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如音乐出版部门、报纸、期刊和书籍的出版部门、影像公司、商业性体育机构,等等。”安迪.C.普拉特认为: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与以文化形式出现的物质生产中所牵扯到的各种活

关于民族的定义 第二篇_民族-单项选择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

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 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中国古

5.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6..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7..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8..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9..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10.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11.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 B.演进 C .进化 D.形成

12..民族(D),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 B.演变 C.退化 D.同化

13.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

1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15.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16.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17.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18.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

19.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20.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部落 C.民族与氏族 D.民族与部落联盟

21.现今世界上共有(C)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10000 B.12000 C.3 000 D 1000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不同发展水平 B.不同历史传统 C .政治利益 D.经济利益

23.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个国家接壤。 A.7 B.8 C.10多 D.20多

24.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A)以上民族共居。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5..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C)。 A.44% B.54% C.64% D.74%

26.我国大陆地区的(B)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24个 B.31个 C.36个 D.41个

27.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 A.16个 B.18个 C.19个 D.20个 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B)的问题上。 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28.(A)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经济发展 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29.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C)。 A.基本出发点 B.前提 C.根本原则 D.总政策

30.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B)。 A.1/2 B.1/3 C.2/3 D.2/5

3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3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A)。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33.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C)个。 A.135 B.145 C.155 D.165

【关于民族的定义,】

3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B)。 A.中央集权制 B.民主集中制 C.地方自主制 D.政治协商制【关于民族的定义,】

36.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

37.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D )的中心环节。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D.长治久安

38.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

39.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D )。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0.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1.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C)。

A.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B.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42.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 D )。 A.西部开发 B.手拉手行动 C.阳光工程 D.对口支援

43.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民俗文化

44.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A),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科技人员和教员 B.科技人员 C.教员 D.研发人员

45.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D )。 A.基本前提 B.必然要求 C.必然结果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46.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A)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B.民族语言的发展 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D.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

47.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 A.12 B.13 C.14 D.15

48.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 A.满、回 B.回、壮 C.满、壮 D.满、蒙

4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A)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11 B.12 C.13 D.14

50.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B)。 A.一种突变 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C .民族的进化 D.民族的发展

51.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A)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A.传承性 B.演变和发展 C.变异性 D.传承性和变异性

52.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 A.原则性 B.灵活性 C.原则性和灵活性 D.前瞻性

53.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 )。 A.6千多万人 B.7千多万人 C.8千多万人 D.1亿多人

54.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C)。 A.佛教和道教 B.佛教和基督教

C.佛教和伊斯兰教 D.佛教和原始宗教

55.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C)。 A.奴隶主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56.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B)。 A.自主、自立、自生 B.自治、自养、自传 C.自办、自收、自支 D.自立、自养、自强

57.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 A.弘一法师 B.延参法师 C.赵朴初居士 D.青莲居士

关于民族的定义 第三篇_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辨析题

第一章 绪论

四、辨析题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必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

3. 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关于民族观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正确、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第二章民族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包括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民族是在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心里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辩证的科学的运用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第三章民族发展

四、辨析题

1. 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错 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2. 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3. 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4. 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5.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错、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第四章民族关系

四、辨析题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错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群体之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错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也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民族问题

四、辨析题

1. 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错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2.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

对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

3. 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

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

第六章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

四、辨析题

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关于民族的定义,】

对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错我国的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

第七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四、辨析题

1.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

对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关于民族的定义,】

对 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四、辨析题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错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错 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和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4.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

错 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指行政管理权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

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

错 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

第九章民族干部政策【关于民族的定义,】

四、辨析题

1.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错 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2. 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 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

对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

第十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四、辨析题

1.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

错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机结合的方针。

2.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错 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3.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

错 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

第十一章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四、辨析题

1. 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对 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 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对 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四、辨析题

1.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

错 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将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也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亡。

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

错 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发展繁荣的时期。

第十三章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四、辨析题

1. 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对 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2. 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

错 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中性作用。

3. 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

对 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

4. 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对 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第十四章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四、辨析题

1.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对 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2.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

错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长期存在。

3.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错 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不应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不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

错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二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和保障人们不信仰教的自由

关于民族的定义 第四篇_民族问题的含义:

【关于民族的定义,】

.

民族问题的含义:民族问题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方面:

①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②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性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政策,是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

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五性,即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从全球来看,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大约有2500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从一国内部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25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主要是指:民族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横的联系,又有纵的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民族问题广泛地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主要是指,解决民族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通过强制同化,包括暴力或行政手段,不可能使一个民族消亡,只能使民族问题更尖锐;通过人为地搞跨越,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完成民族融合的过程,同样违背了规律,不可能解决好民族问题;要让各民族有充分的发展,才能有自觉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才有自然的消亡。

民族问题的复杂性。这主要表现为“八个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落后的生活方式,合法的民族宗教活动与非法的民族宗教活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等等交织在一起,非常复杂。

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民族问题成为世界上多民族国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民族问题往往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不等于民族问题的国际化。民族问题的国际化,是指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受到外部势力的干预或参与,成为西方国家实施西化、分化的一种手段。

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六个关系到”:关系到国家主权,关系到领土完整,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边疆巩固,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一、简析当前广西的主要民族问题

国家和部分省区的民族问题,其首要是民族团结、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问题。而广西虽然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但广西的民族问题,其首要却是民族的发展问题。

在民族地区开办的资源开发型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经济利益共享的矛盾加大。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是广西的水电、矿产富集区,中央许多部门在该地区开办有直属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各地的经济资源都由国家统一调拨,因此地方与中央企业并无多大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以及当地民族群众与中央企业的利益分享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大、中型水电站的建设,淹没了少数民族大片家园和赖以生存发展的耕地,而建设部门对民族群众的经济补偿却是十分有限的。长此以往,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引发民族矛盾。

2.随着桂西北与桂东南经济优势互补格局的建立,将有利于广西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桂东南汉族聚居地区的地势较平,沿海、沿江,公路网多,交通条件好,历史上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文化素质高,科学技术接受能力强,经济发展较快;但是其人口密集,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不多。桂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势较高,山多石多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差,历史上商品经济和文化、科技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较慢;但是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较多,特别是水电、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据统计,广西水电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达1700多万千瓦,其中位于桂西北地区的红水河就达1200多万千瓦;广西有4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名,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桂西北地区;广西是全国动、植物资源富集区,尤以桂西北地区的土特产多;广西是全国乃至世界的著名旅游胜地,尤以桂西北地区的山、水、洞、林和民族风情为佳。如果在自治区的统一协调下,利用桂东南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优势与桂西北的资源优势互补,建立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将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三、解决当前广西民族问题的政策探讨

1.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关于民族自主的原则,结合我国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广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一直在38%以上,其中壮族人口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86%左右。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广西又是我国壮族的主要聚居地,为了适应壮族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充分行使其自治权利,更有利于广西各民族的发展繁荣,

2.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用法律规范民族关系

民族法制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保证。1984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建设开始走上了法

制化的轨道,从此,广西也进一步加强了民族法制建设。

民族法制建设与我国整个法制建设一样,其基本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要在加大建立地方民族法规体系的同时,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民族法制教育,有效地开展执行民族法规的监督检查工作,将民族法规落到实处。

3.努力帮助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由于自然条件差、社会发展程度低、历史上长期遭到压迫和剥削等原因,桂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已是不争之事实。因此,努力帮助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除了国家和自治区要不断地加大对桂西北民族地区的建设投资以外,还必须加大竞争力度和开发、开放的力度。

加大竞争力度。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它有利于经济资源组合的优化。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不可避免地面对竞争、参与竞争。国家要从政策上、资金上、项目安排上采取保护政策,帮助民族地区创造发展条件参与竞争。

4.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

“事在人为”,各种事业,是靠人去做的,而人的素质就决定了事业成功与否。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央和自治区必须切实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资,特别是加大对初中、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素质。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办好各类民族高等教育。政府应该加大三条措施的落实力度:一是继续扩大对少数民族学生降分录取的比例和范围;二是继续扩大对少数民族特困学生的助学金发放范围和金额;三是继续落实民族地区的大、中专学校毕业学生的分配和就业政策。

5.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各级少数民族干部是各族少数民族的代表和代言人,其数量的多少和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6.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的一种有效形式。

7.加强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

党的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依据。

8.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教育

党的民族理论是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基础。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教育是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保证。特别是要加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教育。邓小平同志曾对民族问题作过一系列很精辟的论述,主要有:必须坚持民族平等;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实行真正的自治;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等。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基础,必须对各民族群众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宣传教育。

关于民族的定义 第五篇_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第三章 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第一节

民族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 以往的民族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民族这个问题,从来就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例如:瑞士政治学家布伦奇里,他在1851年写的《普通国家法》一书中,就给民族下过这样一个定义:

他说:“民族者,民俗沿革所生之结果也。民族最要之特质有八:

(一)其始也同属于一地;(二)其始也同一血统;(三)同其肢体形状;(四)同其语言;(五)同其文字;(六)同其宗教;(七)同其风俗;(八)同其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79840/

推荐访问: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 民族国家的定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