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旅游知识 > 九寨沟地貌

九寨沟地貌

时间:2018-08-15   来源:旅游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旅游知识】

九寨沟地貌 第一篇_九寨沟介绍

四川风光有多美?力诚自驾游!(三)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推荐的适宜自驾旅游的景点是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_^

01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距离成都市400多公里,是一条纵深5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总面积64297公顷,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因沟内有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1978)256号文件,将九寨沟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2月14日,联合国自然遗产委员会16届会议一致通过将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九寨沟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承担自然遗产公约所赋予的职责:向世界提供它拥有的并应完好无损地留给后代的最大财富,为全人类保护好这一伟大财富。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以林函护字(1994)174号文件,至函四川省人民政府,再次明确九寨沟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根据林业部林护字(1998)97号《关于统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称的通知》,8月16日,将“四川南坪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997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0年3月,根据国家林业局要求,“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1年,取得“绿

色环球21”认证合格证书。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区内高等植物中有74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红豆杉和独叶草3种,二级保护植物66种,主要集中在兰科(43种),列入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的植物5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8种,其中,一级4种、二级14种,代表种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包括保护区还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古冰川地貌十分发育。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区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公里。峰顶和两侧山峰基本终年积雪。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

九寨沟海拔约3000米,属高原湿润气候。九寨沟春天气温较低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4月天气前有冻土及残雪;九寨夏天气温回升较快且稳定。平均气温在19-22℃,夜晚较凉宜备薄毛衣;秋天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气温多在7-18℃,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后有冻土出现;冬季较寒冷、气温多在0℃左右。中心地带的诺日朗,年均温7.3℃。九寨沟降雨少(年降雨量不足600mm)而集中,7-8月是典型的雨季。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有108个高山湖泊,它们大部分成群分布,面积大小不同,小的半亩,大的千亩以上。一条沟有如此之多的高山湖泊,这在全国、全

世界也找不到第二条。九寨沟有许多天池,其中最大的长达7公里,天池的四周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九寨沟大型瀑布有17处,为九寨沟诺日朗瀑布。保护区内最大的湖泊为长海子,它由此向南达7公里。

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种群的核心地和走廊带,具有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之一。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美学旅游价值。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珍稀性突出。九寨沟又是以高山湖泊群、瀑布、彩林、雪峰、蓝冰和藏族风情并称“九寨沟六绝”,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号称“水景之王”。九寨沟还是以地质遗迹钙化湖泊、滩流、瀑布景观、岩溶水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成都到九寨沟自驾路线:

从成都出发到九寨沟自助游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九寨沟环线,简称九环线,东进西出或是西进东出,两种方式的路程都差不多,九环线是四川内一条非常重要的旅游主干线,贯穿着四川省内部分精品旅游景区,开车从成都到九寨沟旅游的必经线路。九环线呈环状,全长913公里,起点是成都,终点是九寨沟,分东线和西线。

从成都到九寨沟旅游的两条线路里程差不多,西线约430公里,路经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川主寺-九寨沟;而东线则稍远一点点,东线约450公里,路经成都-广汉-德阳-绵阳-江油-平武-九寨沟县-九寨沟。

不管是东线还是西线,虽然里程有点点区别,但行车时间都差不多,需要约

9至10小时。成都到都江堰再到绵阳江油都是高速路,其他路面都很平坦,全路程都是柏油路,整体路况非常好。由于路况的改善,冬天到九寨沟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

东线的里程相比西线要长一些,但高速路就有170公里,一路沿江而上风景秀丽,现目前东线已经有绵阳至九寨沟的大巴车。而西线是沿岷江而行,需要经过五个县城,沿途的藏族风情、羌族风情和保存完好的被破坏的生态植物等等风光。成都到九寨沟首先是到达川主寺,由于2003年川主寺至九寨沟的公路已经全线通车,所以现在从川主寺到九寨沟只要一个多小时。

九寨沟地貌 第二篇_九寨沟

【九寨沟地貌,】

景区简介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

九寨沟是一条纵深50余km的山沟谷地,总面积650.74hm²,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因沟内有树正、荷叶、则查洼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2009年,瀑宽320米的诺日朗瀑布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宽的瀑布。

编辑本段景区简介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108个湖泊。

九寨沟四季景色迷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栖息着大熊猫等十多种稀有和珍贵野生动物。远望雪峰林立,高耸云天,终年白雪皑皑,加上藏家木楼、晾架经幡、栈桥、磨房、传统习俗及神话传说构成的人文景观,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

九寨沟地处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带,地质结构复杂。这里高差悬殊、气候多样、山明水秀。 九寨沟主沟呈“Y”字形,总长50余公里。沟中分布有多处湖泊、瀑布群和钙华滩流等。水是九寨沟景观的主角。碧绿晶莹的溪水好似项链般穿插于森林与浅滩之间。色彩斑斓的湖泊和气势宏伟的瀑布令人目不暇接。

原始森林覆盖了九寨沟一半以上的面积。林中植物种类繁多,现有天然森林近3万公顷,植物2000余种。多种野生动物繁衍栖息于此,其中包括脊椎动物170种、鸟类141种,属国家保护的有17种。林地上积满厚厚的苔藓,散落着鸟兽的羽毛,充满原始森林的风貌,使人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世外天地。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市400多千米。

地理坐标东经100˚30΄-104˚27΄,北纬30˚35΄-34˚19΄。

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流域面积651.34km。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九寨沟在60年代的时候是126、127两个林场的砍伐地。

1960年毛主席发出号召要支援边远的山区,由此由平原一带的人们响应号召分别走进阿坝州,甘孜州及凉山州进行三线建设,也开发森林。九寨沟被砍伐了6年,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人们开的会很多,这时九寨沟得以停砍10年,生态得到了一些恢复。

20世纪70年代,一群偶尔闯入的伐木工人发现了这片仙境,伐木工人刀下留情,留下了这片森林,成为国家森林公园。

1982年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且又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1984年成立管理局,九寨沟正式做为风景外开放。

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在美国新墨西哥圣菲召开的全委会第十六届大会表决一至通过将九寨沟与黄龙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由马约尔颁发了证书。

1997年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2000年评为中国首批AAAA级景区;

2001年2月取得“绿色环球21”证书,成为获得三项国际桂冠的旅游风景区。

2007年5月8日,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瀑宽320米的诺日朗瀑布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宽的瀑布,成为中国旅游景点又一项中国之最。

九寨沟历史上居于南丝绸之路的驿途,各族人民在传承和劳作之中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素有“民歌之乡、琵琶之乡、情歌之乡”的美誉,白马藏族“舞”和《南坪曲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寨沟演艺产业群”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型歌舞剧《藏迷》于2008年正式落户九寨沟藏迷大剧院,并定点演出。 [1]

编辑本段自然环境

地貌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区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公里。峰顶和两侧山峰基本终年积雪。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 气候

九寨沟海拔约3000米,属高原湿润气候。九寨沟春天气温较低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4月天气前有冻土及残雪;九寨夏天气温回升较快且稳定。平均气温在19-22℃,夜晚较凉宜备薄毛衣;秋天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气温多在7-18℃,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后有冻土出现;冬季较寒冷、气温多在0℃左右。中心地带的诺日朗,年均温7.3℃。九寨沟降雨少(年降雨量不足600mm)而集中,7-8月是典型的雨季。

水文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有108个高山湖泊,它们大部分成群分布,面积大小不同,小的半亩,大的千亩以上。一条沟有如此之多的高山湖泊,这在全国、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条。

九寨沟有许多天池,其中最大的长达7公里,天池的四周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九寨沟大型瀑布有17处,为九寨沟诺日朗瀑布。保护区内最大的湖泊为长海子,它由此向南达7公里。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植物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0%,藤本植物有38种,名贵中药有冬虫夏草、雪莲、雪茶、川贝母、天麻等。国家级保护植物有四川红杉、星叶草、三尖杉、白皮杉、麦吊云杉、领春木、连香树等。

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

【九寨沟地貌,】

(1)海拔2000米以下为耐旱灌丛带,沟口地带主要组成为羊蹄甲、扁桃、香茅与蒿类等喜阳耐旱种类,局部地块有油松发布,还有两种粗榧科的针叶树,它们是篦子三尖杉和中国粗榧,是中国亚热带树种;

(2)海拔2000~2500米为松栎林,为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混生有珍珠梅、刺楸、柳和悬钩子等;

(3)海拔2500~28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带,主要树种为油松、华山松、紫果云杉、粗枝云杉、五角枫、桦、槭等;

(4)2800~3500米为寒温带针叶林带,主要树种为岷江冷杉、粗枝云杉、鳞皮云杉、紫果云杉、红桦等,林下灌木以紫箭竹占优势;

(5)35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带,由于坡陡土瘠,植被发育不良。

(6)谷底、漫水滩上分布着以南坪青杨和柳类为主的水生灌丛,浅水湖区为芦苇类与挺水植物。

海拔2800米以上,分布大片的箭竹。

动物

保护区有陆栖脊椎动物122种,其中兽类21种,鸟类93种,爬行类4种,两栖类4种。保护区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一级有大熊猫、金丝猴、豹、白唇鹿、扭角羚、绿尾虹雉;二级有猕猴、小熊猫、林麝、斑羚、蓝马鸡、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斑尾榛鸡、雉鹑、金雕等。

鸟纲,雉科,雄鸟体长1米,通体羽毛呈蓝灰色,耳羽簇白色。中央尾羽蓬松如马尾,分披于两侧而下垂;外侧尾羽基部白色。雌鸟较小,羽色与雄鸟相同,平时10-30只结成小群。杂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编辑本段景点保护

【九寨沟地貌,】

九寨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国家AAAAA级风景区,拥有“绿色环球21”证书、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景点介绍

日则沟

日则沟风景线全长18公里,在诺日朗和原始森林之间,是九寨沟风景线中的精华部分,美艳绝伦,变化多端,也是九寨沟景观的高潮。 在这里,有的海子色彩艳丽,如变幻莫测的万花筒;有的原始自然,如入仙境;有的幽深宁静,如摄人的宝镜,其间更有落差最大的瀑布、聚宝盆似的滩流,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各个景点排列有序,高低错落,转接自然,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使人激动不已。日则沟中景点密集,有镜海、珍珠滩瀑布、珍珠滩、金铃海、孔雀河道、五花海、高瀑布、熊猫海、箭竹海、天鹅海、草海等。

树正沟

九寨沟地貌 第三篇_九寨沟科普知识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108个湖泊。【九寨沟地貌,】

九寨沟四季景色迷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栖息着大熊猫等十多种稀有和珍贵野生动物。远望雪峰林立,高耸云天,终年白雪皑皑,加上藏家木楼、晾架经幡、栈桥、磨房、传统习俗及神话传说构成的人文景观,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

九寨沟地处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带,地质结构复杂。这里高差悬殊、气候多样、山明水秀。 九寨沟主沟呈“Y”字形,总长50余公里。沟中分布有多处湖泊、瀑布群和钙华滩流等。水是九寨沟景观的主角。碧绿晶莹的溪水好似项链般穿插于森林与浅滩之间。色彩斑斓的湖泊和气势宏伟的瀑布令人目不暇接。

原始森林覆盖了九寨沟一半以上的面积。林中植物种类繁多,现有天然森林近3万公顷,植物2000余种。多种野生动物繁衍栖息于此,其中包括脊椎动物170种、鸟类141种,属国家保护的有17种。林地上积满厚厚的苔藓,散落着鸟兽的羽毛,充满原始森林的风貌,使人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世外天地。

2 地理位置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市400多千米。

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在美国新墨西哥圣菲召开的全委会第十六届大会表决一至通过将九寨沟与黄龙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由马约尔颁发了证书。

九寨沟景色

1997年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2000年评为中国首批AAAA级景区;

2001年2月取得“绿色环球21”证书,成为获得三项国际桂冠的旅游风景区。

2007年5月8日,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瀑宽320米的诺日朗瀑布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宽的瀑布,成为中国旅游景点又一项中国之最。

九寨沟历史上居于南丝绸之路的驿途,各族人民在传承和劳作之中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素有“民歌之乡、琵琶之乡、情歌之乡”的美

南坪曲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九寨沟演艺产业群”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型歌舞剧《藏迷》于2008年正式落户九寨沟藏迷大剧院,并定点演出。 [1]

九寨沟地貌 第四篇_九寨沟导游词——牦牛和九寨沟地形地貌

漫话牦牛

在西藏高原,宽旷无垠的草原上,散落着一群群牦牛。在风雪高原生息繁衍,它是藏族同胞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传家宝”。

我国牦牛的故乡,在西部高原地区。我曾在雪山牧场,在崎岖的山道上,在藏民家里,饱赏过牦牛的风采,才知道它在高原居民生活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位置。

今天人们想看看牦牛,若没机会涉足青藏高原,那只有去动物园,才能观赏到它的体态容貌。

牦牛的祖先是野牦牛,在高原有些地区仍然生存着,性情凶猛残暴,如同豺狼虎豹,但勤劳勇敢的高原居民,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开始驯育、教化它,使之服役于人类。乍看去,牦牛的外貌形象不大雅观,甚至有些吓人;身躯不算高,但粗壮肥健,重三、四百公斤;全身披满了黑色的绒毛,除了浓厚的绒毛外,在肩、胁、股、下腹等部位生出一尺来长的长毛,密密下垂。尾毛短粗,蓬松如帚。凭借这身浓密的黑毛保暖,加之皮下组织相当发达,聚集有丰富的脂肪,使它获得了极耐严寒的天赐装备,常年卧冰踩霜而从容不迫。

牦牛,依赖天然草场生息。按着季节,随着主人的意愿,在春夏秋冬草场上搬迁。夏季是它生活的黄金季节,绿草茂盛,饱餐丰食。这期间,膘肥体壮,进人隆冬,寒流袭来,绿草枯黄,风吹雪盖,枯草所剩无几,生活开始紧张了。进入春季,便是它生活的青黄不接时侯。这时勤劳的主人,把储备有限的干草、饲料,拿出一把分给老弱病残,照顾它们,而体魄稍健的往往还得不到主人的优惠。饥饿的煎熬,于是就拼命舔噬着枯草,支撑着身躯。

牦牛的前额又扁又宽,尖利的硬角扭曲着,又粗又长,整个神态显得厚重敦实。对于它的主人,性情温顺,服服贴贴,从不撒野,从不暴怒。莫看它憨态可掬,与人无争,但对付起野兽来可厉害哩!狡猾的豺则会机灵地跳到它的脖颈上,抠瞎它的双眼,又象蝙蝠一样紧粘在它身上,从它的臀部把肠子拉出来,乃至置它于死地。因此牦牛特别恨豺,一见着就要冲上去搏斗,拼个死活。为了抗御敌人,白天吃草的牦牛总是成群结伙,一发现敌情,即刻组成威武的阵势,使对手不敢贸然攻袭;晚上在牛圈里而息,它们双目明睁,长角高昂,一面沉思地反刍,一面警视着前方,一有窜犯之敌,便齐声吼叫,从地上奋起,乃群起出击,把来敌就地击毙或远远地撵跑。牦牛对待天敌,可谓齐心尽力,勇往直前。

牦牛性成熟较晚,四岁才开始“谈情说爱”,并生育。每年的公历十月份左右,雄性牦牛会从深山老林里急急忙忙赶回故地,“婚配圆房”,“蜜月”过后,又踽踽独行,出走他乡,超脱红尘,逃避到荒芜的山巅,躲进茂密的森林,独自去过隐居生活。来年“成婚”期间,又不失婚约,届时赴会,而且还走不错家门。这样年复一年,雄性牦牛无拘无束,逍遥自在,自食其力,蛰居异地,不需主人饲养,不需要主人问津。牦牛四肢粗壮,四蹄坚硬,犹如古人穿的木底高靴,因而善驮运,走雪崖险道如履平地。高原层峦叠嶂,山路逶迤,车路极为有限,一旦冰冻雪封,道路梗阻,这时,牦牛便日夜为人们驮货运物。牧民一年四季搬迁几次草场,靠它驮送全部家产;在农区承担着拉犁,驮运青稞,运输肥料;藏胞盖房的木料、石头,盐粮交换,猎获的野味,都靠它运送。任道路怎么陡峭,活路怎么繁重,它总是昂举坚蹄,稳步自如,默默地留下一行行深深的脚印,让高原的生命线畅达无阻。牦牛的心肺功能很强,驮上一百多斤物资,还能一气爬上海拔六千米的高峰。那里空气稀薄,人是很难适应的,而它却无需为缺氧发愁,也不必为血压和心脉担优。我国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牦牛是得力的助手,衣食用品、住的帐篷、摄影器械,一件件、一包包莫不往它背上架,是牦牛把他们一节一节地往世界屋脊托举。在五星红旗插上珠峰之巅的英雄业绩里,有它们的汗水凝结,牦牛是默默无闻的功臣。

无怪乎,人们称道牦牛是“高原之舟”是当之无愧的。牦牛在藏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长年累月任劳任怨地服役着高原的主人,还是体坛上的健将。高原各地,一年一度举行的赛马会,也有牦牛赛的项目。在赛场上,牦牛的争先恐后、拼命冲刺的精神,使人惊叹不已。

【九寨沟地貌,】

牦牛更可贵的是以它的血肉之躯造福于人类。

奶,是牦牛的第一贡献。母牦牛可日产奶三至四市斤,为当地黄牛的三倍。奶汁浓稠,极富营养。牧民每天都要喝奶,把奶熬开饮用或制作成酸奶吃,还要从奶里提炼出酥油和奶渣。牦牛奶含脂量高,一百斤奶可提炼十斤左右黄澄澄的贵重酥油。特别是牧民,藏民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热量除肉外,顿顿都要以酥油茶当汤,奶渣当菜,喝茶便靠酥油了。不仅喝茶离不开酥油,还要用酥油点灯照明、炸油果子和糌粑调和吃,还是敬奉神灵的供品,馈赠亲友的礼物。

牦牛肉含蛋白质高,鲜嫩味美,冬天食用尤为滋补。冬宰后,家家户户把肉堆放在库房或悬挂屋内,以备长期食用。家人欲食或有来客,于是就取只牛腿,席地而坐,抽出随身带的腰刀,旋一片,吃一片,有条件的粘点辣椒面,生食之,十分惬意。有时连骨带肉剁成大块,放盐少许,不放其它佐料,浸煮片刻拿着吃,名谓“手抓”。食生肉比较原始,但藏民觉得鲜嫩可口,说熟食没有生肉味好。许多人每天都离不开肉,特别是牧区的居民,两三天没肉吃,就会“馋涎欲滴”了。

柔韧光滑的绒毛,与细羊毛合用,纺织成高级呢料和氆氇。牧民们靠手工捻成毛线,织成粗氆氇后,缝成栖生的帐篷、存放粮食的口袋。牛尾毛可制作假发和唱戏带的胡须。 皮子经过加工,制作藏家高靴,还制作高级皮鞋,不仅光泽度好,而且富于弹性,抗压力和耐腐性可与任何皮鞋媲美,颇受各地城市顾客欢迎。

晒干的牦牛粪,是牧民的主要燃料,靠它取暖、烧茶、做饭。连那骨头,敲制成骨粉,也是农田的上好肥料。

总之,牦牛在高原雪地、在白茫茫的大地上,谱写了搏击坎坷的歌、勤劳的歌、贡献的歌——真可以说,为人们“鞠躬尽瘁”。

九寨沟地形地貌

喀斯特(KARST),原为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地名,那里是石灰岩分布区,因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形成各种奇特的地形。后来,科学家们便使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因石灰岩的化学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址作用和地貌现象。华南亚热带地区,人们在地表看到的主要是石灰岩被溶蚀、侵蚀的峰林、峰丛景观,只在气温较低的地下溶洞中才能见到再沉积的钟乳石等;而在九寨沟,地表常年气温远低于华南亚热带区,

地表的溶蚀景观不甚突出,除了上游地表有较多溶沟、石芽外,溶蚀主要在地下进行。相反,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地表大量堆积的钙华,形成钙华堤、钙华池、钙华滩、钙华瀑等。在九寨沟的地表地理环境下,较强

的蒸发作用、地下水溢出后压力的减小、地形陡变处水流流速的增大、特别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对CO2的大量吸收,均有利于钙华的堆积。这钟“反向”的喀斯特景观,成为大自然的一大杰作。

九寨沟具备了喀斯特溶蚀作用发育的一切有利条件:九寨沟流域的岩石几乎全由石灰岩构成,厚达数千米

;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在岩石中产生了大量裂隙和断裂,增大了岩石的透水性;流域内具有较充沛的降水,高原边缘的差异性抬升形成了巨大的地形反差,有利于岩溶水的循环运动,使喀斯特作用能持续进行;流域内植被发育,土壤中富含CO2及腐殖酸,岩石中还含有可产

生酸类物资的有机质和含硫矿物,这给地下水提供了较丰富的CO2来源,使地下水具有了较强的侵蚀能力。九寨沟喀斯特溶蚀的主要表现是发育有规模客观的地下岩溶通道。例如:长海无地表出水口,日则沟、丹祖沟下段呈于谷,均证明有地下河存在。通过水均衡观测和同位素示踪研究已证明,长海的水有相当一部分通过长海至原始森林、长海至鹰爪洞一带的地下暗河补给到日则沟,使得日则沟成为九寨沟内水量充沛、海子最为集中的风景地段世界上,与九寨沟累似的喀斯特风景地只有克罗地亚的普里特维采(PLITVICE),而九寨沟的景观规模和生态环境条件的复杂多样性远远超过普里特维采。普里特维采位于海拔483m--637m的地中海周边地区;而九寨沟位于海拔2000m---4700m的内陆高寒高山峡谷区,因此它的喀斯特作用和景观特征还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海子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要有能储水的洼地,而对于九寨沟中的“河中湖”来说,海子前端还需要有能阻水的堤埂。九寨沟海子的成因是复杂的,但几乎都摆脱不了喀斯特作用的影响。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洼地的形成常和沿谷底的溶蚀作用有关,在天鹅海、五花海、五彩池等许多海子底部都可见到溶蚀形成的漏斗状深坑;二是海子前端堤埂的形成多与钙华的不断堆积有关,如日则沟内及诺日朗以下各海子前端和内部状似白色卧龙的钙华堤。

古冰川对海子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在距今数万年的第四纪晚更新世冰期,九寨沟冰川到达的下限约在海拔2900m处。在则查洼沟,约在上季节海下口处;在日则沟约在原始森林附近。最典型的如长海,这表现在冰川对谷底刨蚀形成洼地,冰川前缘的砾石和砂泥堆积物构成了阻水的堤坝。

另外,在九寨沟内的峡谷段,沿陡峭的山坡常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由此造成的堵塞也有利于湖泊

的形成。上季节海、熊猫海、五花海、镜海等许多湖泊的形成均受到这种作用的影响。九寨沟由北向南沟而上,地势逐渐升高,如果顺河谷切一个纵断面来看,这种升高是呈阶梯状的。这是因为在青藏高原的强烈上升中,其边缘形成了不同级别的阶梯状断块,这些断块在九寨沟主要一北西西走向的新构造断裂为界,九寨沟的主要瀑布如树正、诺日朗、珍珠滩、熊猫海等,正是发育在这些断层造成的地形阶坎上。由于在阶坎处形成跌水,水流内部压力减小,有利于水中CO2的逸出,促进了钙华的沉淀,使得钙华在阶坎跌水处不断的堆积生长,形成壮观的钙华.

湖水色彩的起因,主要源于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太阳光或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合而成的复色光,在光谱中,由红光至紫光,波长逐渐减小。九寨沟的湖水呈现艳丽的蓝绿色,说明湖水中短波长的散射远大于长波长,这就是瑞利散射(RAYLEIGHSCATTERING)效应。瑞利散射效应在九寨沟的湖水中之所以尤为突出,主要是因沟内植被郁闭度高、水循环条件较畅通以及石灰华对悬移质的固定作用,从而使水中悬浮物、有机物、浮游生物极少,

湖水的洁净度和透明度极高。

湖水中常见的CA2+、MG2+,HCO3-等离子也有增强短波光散射的作用。同时由于湖水透明度高,湖底的灰白色钙华、黄绿色藻类对透射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也增加了湖水色彩的层次和变化。另外,九寨沟的湖泊处于地形起伏很大的深切峡谷中,不同地段同一时间、同一地段不同时间,太阳光的入射角及入射量、湖水表面对光的反射状况和湖水的透明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也造成了湖水色彩的更加变幻多姿。

九寨沟地貌 第五篇_世界遗产九寨沟

九寨沟风景名胜风景区的

欣赏与保护

摘要: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境内,距离成都市400多公里,是一条纵深4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因周围有9 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大约有52%的面积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成为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林中夹生的箭竹和各种奇花异草,使举世闻名的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等珍稀动物乐于栖息在此。沟中地僻人稀,景物特异,富于原始自然风貌,有“童话世界”之誉。有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区,以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这五绝而驰名中外。

关键词:概况 价值 保护 意见

一. 概况

1.1地理位置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距离四川省省会成都市400多千米。地理坐标东经100˚30΄-104˚27΄,北纬30˚35΄-34˚19΄。九寨沟地处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流域面积651.34km。

1.2 自然环境

1.2.1地貌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区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公里。峰顶和两侧山峰基本终年积雪。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

1.2.2气候

九寨沟海拔约3000米,属高原湿润气候。九寨沟春天气温较低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4月天气前有冻土及残雪;九寨夏天气温回升较快且稳定。平均气温在19-22℃,夜晚较凉宜备薄毛衣;秋天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气温多在7-18℃,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后有冻土出现;冬季较寒冷、气温多在0℃左右。中心地带的诺日朗,年均温7.3℃。九寨沟降雨少(年降雨量不足600mm)而集中,7-8月是典型的雨季。

1.2.3水文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有108个高山湖泊,它们大部分成群分布,面积大小不同,小的半亩,大的千亩以上。一条沟有如此之多的高山湖泊,这在全国、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条。九寨沟有许多天池,其中最大的长达7公里,天池的四周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九寨沟大型瀑布有17处,为九寨沟诺日朗瀑布。保护区内最大的湖泊为长海子,它由此向南达7公里。

1.3 地名的由来 九寨沟古称羊峒,又称“何药九寨”“翠海”,因沟内有盘信、日则、牙腊、盘亚、则查洼、黑角、树正、荷叶和扎如等九个古老的藏族村寨而得名。

1.4 景区分布 九寨沟是一条纵深4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已开树正、日则、则查洼、扎如4条旅游风景线,其中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主沟呈“Y”字形分布。景观分布在树正、诺日朗、剑岩、长海、扎如、天海六大景区,以三沟一百一十八海子为代表,包括五滩十二瀑,十流数十泉等水景为主要景点,与九寨十二峰联合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观。四季景色迷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栖息着大熊猫等十多种稀有和珍贵野生动物。远望雪峰林立,高耸云天,终年白雪皑皑,加上藏家木楼、晾架经幡、栈桥、磨房、传统习俗及神话传说构成的人文景观。景点分布图如下图所示。【九寨沟地貌,】

1.4.1 树正群海景区

树正沟是九寨沟秀丽风景的大门。树正群海沟全长13.8公里,共有各种湖泊(海子)40余个,约占九寨沟景区全部湖泊的40%。40多个湖泊,犹如40多面晶莹的宝镜,顺沟叠延

五、六公里。沿途的景点包括扎如寺、盆景海、芦苇海、火花海、双龙海、卧龙海、树正瀑布、树正群海、老虎海、犀牛海、诺日朗瀑布。

(1) 盆景滩在荷叶寨前方,该处是一个地势低平的浅滩,整个景点犹如一座巨大的盆景。

(2) 火花海神奇莫测,风吹浪生,显出朵朵‘火花’,奇光闪闪,此景多出现在清晨日出时。

(3) 树正瀑布在树正寨附近,是九寨沟内第一个瀑布群,一连串40多个海子绵延7公里形

成多层台阶。上层台阶海子里的水,从海子边缘全线溢出,形成瀑布,注入下一层台阶的海子,有多少层海子,便有多少层瀑布。落差最小的只有一二米,最大的可达30米。(4)犀牛海是树正沟内最大的海子,是九寨沟内景色变化最多的海子,其倒影似幻似真,与天地、树林连成一体。

(4)诺日朗瀑布的特点在于雄伟。宽达300米,落差20米的瀑布呈多级下跌趋势,直泻百尺山崖,形成罕见的森林瀑布。

1.4.2 日则沟景区 从诺日朗瀑布向西南方行进就是日则沟。日则沟景区,全长9公里,有诺日朗、珍珠滩、高瀑布三大瀑布,有镜海、熊猫海、芳草海、天鹅海、剑岩、原始森林、悬泉、五花海等景点。(1)珍珠滩瀑布犹如一面巨大晶莹的珠帘,从陡峭的断层垂挂而下,置身于这流球飞玉的滩中,真有“滚滚银花足下踩,万顷珍珠涌入怀”的感受。 (2)高瀑布是九寨沟最高的瀑布。

(3)五花海的底部景观妙不可言,湖水一边是翠绿色的,一边是湖绿色的,湖底的枯树,由于钙化,变成一丛丛灿烂的珊瑚,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非常迷人。五花海有着“九寨精华”及“九寨一绝”的美名,站在五花海最高点,即老虎石上俯视,可一览五花海全景。此处也是九寨沟最佳取景点之一。

1.4.3 则查洼沟

则查洼沟段,从诺日朗宾馆开始至长海子,长约17公里,景点集中在沟的尽头,这里有季节海、五彩池和长海。

(1)长海南北长7.5公里,宽500米,水深80多米,是九寨沟内最大的海。它汇集南面雪峰的雪山和四水的流泉,没有出水口,排水靠蒸发和地下渗透。夏秋纵遇暴雨,海水也不溢堤,冬春长时无雨,海水也不干涸。长海沿岸山峦叠彩,绿权幽深。隆冬季节,冰冻雪封,一片银白,冰厚可达2尺。

(2)五彩池水上半部呈碧蓝色,下半部则呈橙红色,色彩之斑斓,与日则沟的五花海不相上下。 (3)季节海的水则随干旱季节而时盈时涸。

1.5九寨沟五绝

(1)翠海 水是九寨沟的灵魂,因其清纯洁净、晶莹剔透、色彩丰富,故有“九寨沟归来不看水”之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而九寨沟的海子(湖泊)更具特色,湖水终年碧蓝澄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整个沟内,奇湖错落,目不暇接。百余个湖泊,个个古树环绕,奇花簇拥。湖泊都由激流的瀑布连接,各具特色,变幻无穷。

(2)叠瀑 九寨沟是水的世界,也是瀑布王国。所有的瀑布全都从密林里狂奔出来。这里有宽度居全国之冠的诺日朗瀑布。

(3)彩林

被誉为九寨沟五绝之三的彩林,覆盖了景区一半以上的面积,2000余种植物,争奇斗艳,林中奇花异草,色彩绚丽,3万顷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种种奇丽风貌。

(4)雪峰

九寨沟山峰挺拔。冬季皑皑雪峰,尽收眼底。艳阳下的冰斗,让人头晕目眩。尕尔纳山上,极目远眺,山峦逶迤,深谷幽壑。

(5)藏情

九寨沟在历史上就是民族融合的大走廊,在文化上处于藏区向汉区、牧区向农区过渡地带,因此其文化呈现出浓郁的边缘文化色彩和博大自由的包容性。藏族同胞一方面保持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如神秘的原始宗教,繁复的建筑风格、服饰风格,热情奔放的节日盛典等;另一方面,他们和周围羌、回、汉各民族和睦相处,彼此影响和渗透,形成多元的文化格局。

1.6 自然资源

1.6.1 植物资源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0%,藤本植物有38种,名贵中药有冬虫夏草、雪莲、雪茶、川贝母、天麻等。国家级保护植物有四川红杉、星叶草、三尖杉、白皮杉、麦吊云杉、领春木、连香树等。

1.6.2 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陆栖脊椎动物122种,其中兽类21种,鸟类93种,爬行类4种,两栖类4种。保护区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一级有大熊猫、金丝猴、豹、白唇鹿、扭角羚、绿尾虹雉;二级有猕猴、小熊猫、林麝、斑羚、蓝马鸡、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斑尾榛鸡、雉鹑、金雕等。

1.7九寨沟山水形成原因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九寨沟的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越积越高,便形成了现在人们在九寨沟见到的、由一条条乳白色的钙质堤埂蓄水而成的“海子”,在地质学上称之为堰塞湖(高原湖泊) 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而来自雪山、森林的活水泉又异常洁净,加之梯形状的湖泊层层过滤,其水色愈加透明,能见度高达20米。

1.8 历史

九寨沟在60年代的时候是126、127两个林场的砍伐地。1960年毛主席发出号召要支援边远的山区,由此由平原一带的人们响应号召分别走进阿坝州,甘孜州及凉山州进行三线建设,也开发森林。九寨沟被砍伐了6年,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人们开的会很多,这时九寨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71774/

推荐访问:九寨沟地貌特征 九寨沟地貌特征照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