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时间:2018-07-22   来源:世界之最   点击:

【www.gbppp.com--世界之最】

2025 第一篇_《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文)

中国制造2025规划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 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 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 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 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 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 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 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 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 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 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 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 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 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 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 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 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 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 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 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 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 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 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

综合集成水平, 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基本方针是: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三)战略目标。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 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1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共计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

3 宽带普及率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代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用户数/家庭户数。

4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应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规模以上企业总数量(相关数据来源于3万家样本企业,下同)。

5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的平均值。

三、战略任务和重点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加 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充分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决 策和实施。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定期研究制

2025 第二篇_《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 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 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 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 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 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 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 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 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 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 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 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 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 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 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 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 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 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 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 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 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 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 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 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

综合集成水平, 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基本方针是: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三)战略目标。

【2025】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 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1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共计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

3 宽带普及率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代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用户数/家庭户数。

4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应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规模以上企业总数量(相关数据来源于3万家样本企业,下同)。

5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的平均值。

三、战略任务和重点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加 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充分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决 策和实施。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定期研究制

2025 第三篇_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解析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解析(附上市公司名单)

中金在线

导读: 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无疑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随着和“互联网+”的融合,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也将围绕工业互联网和机器替代的路线来展开。

OFweek机器人网讯: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官方将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透露。另,发改委正在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我们来看下比较火的中国制造2025概念股。 近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落地,为能源互联网发展扫清了体制障碍。随着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充电桩建设提速以及储能技术的快速应用,能源互联网建设将提速,在售电侧放开、电力自由交易、分布式能源推进的情况下,将诞生新的商业模式。未来的智能电网,将成为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

无独有偶,国家电网近期也表示,将组织开展智能变电站建设,新建智能变电站1400座;组织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安装智能电能表6060万只,建成投运“三线一环”高速公路城际互联快充网络。可见,随着支持政策的频出,将带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产业链热度的持续升温。

中国制造2025概念股大全名单一览

一、工业互联网机器人

同花顺点评:中国制造2025规划,最主要内容就是工业4.0和机器人。

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无疑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随着和“互联网+”的融合,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也将围绕工业互联网和机器替代的路线来展开。

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就表示,工业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整体竞争力,就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互联网+”最早实现的行业之一。

而智能机器人和高档数控机床的使用,则将成为先进高端制造装备的“大脑”。国际机器人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27%,达到22.5万台左右,其中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54%。

国泰君安表示,工业互联网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方向,将为传统行业带来巨大效率改进,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有望可带来3万亿美元GDP增量,相关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民生证券认为,围绕智能机器人可以布局三大投资主线,具备系统集成能力,客户资源深厚下游广泛的系统集成商;某细分领域优势突出,不断拓展相关领域具备一定客户基础及实践经验的设备制造商;通过内外部合作整合进入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的上市公司:慈星股份、亚威股份、新时达。

工业互联网:汉威电子、东土科技、海得控制、沈阳机床、华中数控、秦川机床、东华测试、天润曲轴、昆明机床

机器人:机器人、新时达、博实股份、新时达、林州重机、三丰智能、智云股份、英威腾、京山轻机、海得控制、中际装备、蓝英装备、汇川技术、金自天正、梅安森

二、5G云计算大数据

阿里巴巴发布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预研课题的草案《中国信息经济发展趋势与策略选择》。在这份草案中,阿里建议,“十三五”期间中国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重点应由“铁公基”转向智能手机、云计算、大数据。由此可见,云计算、大数据极有希望成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重点。

另外,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日前也表示,大数据应用对医疗、社会治理等领域有重要意义,对科技创新、调整结构等很重要。

同时,怀进鹏也提到,在5G技术研发和有关需求等方面,中国已开始布局和准备。未来,5G的应用范围将会非常广泛,如涉及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导航、制造业、流通领域、新闻领域等。

【相关上市公司】

云计算:长城电脑、浪潮信息、证通电子、中科曙光、光环新网、用友软件、银信科技、天玑科技、荣科科技、杰赛科技、鹏博士、焦点科技、二六三

大数据:东方国信、美亚柏科、拓尔思、银信科技、东方国信、宜通世纪、天源迪科、世纪鼎利、初灵信息、东土科技、东软集团、鹏博士

5G: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富春通信、朗玛信息、百视通、科大讯飞、威创股份、卫宁软件、烽火通信、信维通信、同方国芯

三、航空航天装备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嫦娥探月工程

航空发动机项目被誉为“中国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专门提及航空发动机。业内人士认为,每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点工程,后续都会获得政策的有效落实。因此,此次国务院会议专门将航空发动机确定为“中国制造2025”的方向之一,或许意味着发动机专项扶持政策已呈呼之欲出态势。

对此,海通证券表示,发动机产业有望获国家千亿以上专项资金强力扶植,预计未来20年我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需求超2万亿元。

另外,在航空领域里,嫦娥探月工程无疑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焦点。就在3月12日,国防科工局宣布,探月工程将加大向社会开放力度,以此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坚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因此,嫦娥探月工程无疑将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航空发动机:中航重机、钢研高纳、中航动控、成发科技、航空动力、钢研高纳、炼石有色

嫦娥探月工程:中国卫星、海格通信、北斗星通、四维图新、合众思壮、北斗星通、远望谷、超图软件、华平股份、国腾电子、盛路通信、启明星辰

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关键词】海工装备船舶制造

工信部去年年底制定《海洋工程装备行业规范条件》,借此进一步加强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管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引导海洋工程装备生产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广发证券表示,受益于海洋强国建设,海工装备具有良好成长性。

另外,此前由央行牵头起草的《金融业支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于近期发布。该政策的出台,无疑将给造船行业带来一剂强心针。尤其是进入工信部船企“白名单”的企业,望最先获得利好。

【相关上市公司】

海工装备:中集集团、海油工程、振华重工、亚星锚链、巨力索具、广船国际、中海油服、上海佳豪、江钻股份、中信海直、神开股份、宝德股份、江钻股份、杰瑞股份、中原特钢、亚星锚链、中天科技、中远航运

船舶制造: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远洋、中船股份巨力索具、广船国际巨力索具、巨力索具、中集集团

五、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2025】

【关键词】轨道交通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听取了南北车重组进展情况汇报。这意味着人们将很快看到世界最大的轨道车辆制造企业“中国中车”的诞生。业内人士表示,合并后,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将合力开拓海外市场,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的高端形象。

另外,随着中西部铁路投资力度的加大,“一带一路”的推动,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发展,都有望给我们国家的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相关上市公司】

轨道交通: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晋西车轴、时代新材、鼎汉技术、康尼机电、永贵电器、森源电气、世纪瑞尔、国电南瑞、鼎汉技术、恒顺电气、松芝股份、中泰桥梁、苏交科、北方创业、辉煌科技

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关键词】智能汽车

近期汽车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2月份我国汽车产销总量低迷,但新能源汽车却出现井

喷式增长。

交通部3月18日也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初具规模,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的总量达到30万辆。在政策持续加码下,今年新能源汽车有望继续加速普及,全年有望实现至少翻倍增长。

除政策支持外,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布局智能汽车,阿里巴巴牵手上汽,北汽携手乐视网,百度年内推出智能汽车,智能汽车行业有望迎来发展元年。

【相关上市公司】

智能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乐视网、均胜电子、万向钱潮、宇通客车、中通客车、中恒电气、南洋股份、上海普天、动力源、奥特迅、九洲电气、思源电气、科陆电子、国电南瑞、力帆股份、许继电器

七、电力装备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

近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落地,为能源互联网发展扫清了体制障碍。随着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充电桩建设提速以及储能技术的快速应用,能源互联网建设将提速,在售电侧放开、电力自由交易、分布式能源推进的情况下,将诞生新的商业模式。未来的智能电网,将成为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

无独有偶,国家电网近期也表示,将组织开展智能变电站建设,新建智能变电站1400座;组织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安装智能电能表6060万只,建成投运“三线一环”高速公路城际互联快充网络。可见,随着支持政策的频出,将带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产业链热度的持续升温。

【相关上市公司】

能源互联网:中恒电气、阳光电源、爱康科技、彩虹精化、爱康科技、金风科技、彩虹精化、金智科技、东软载波、林洋电子、开元仪器、国电南瑞、科华恒盛、积成电子、远光软件、智光电气

智能电网:三星电气、许继电气、平高电气、麦迪电气、百利电气、启源装备、科远股份、摩恩电气、海得控制、科大智能、红相电力、温州宏丰、特锐德、艾派克

八、新材料

【关键词】石墨烯碳纤维

2015年3月,全球首批3万部量产石墨烯手机在重庆发布。2015年将成为中国石墨烯产业爆发的元年,以石墨烯锂电池有望最早实现产业化生产,另外伴随着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预计今年石墨烯锂电池产品的商业化应用将在中国带动100亿元的产业链。

除石墨烯外,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新型纤维材料。作为高性能纤维的一种,碳纤维碳材料已在军事及民用工业的各个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从航天、航空、汽车、电子、

机械、化工、轻纺等民用工业到运动器材和休闲用品等。可见碳纤维被认为是高科技领域中新型工业材料的典型代表,将为世人所瞩目。

【相关上市公司】

石墨烯:中国宝安、烯碳新材、方大炭素、康得新、金路集团、中超电缆、烯碳新材、力合股份、华丽家族

碳纤维:康得新、和邦股份、金发科技、大元股份、吉林化纤、大橡塑、博云新材、中钢吉炭

九、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关键词】精准医疗移动医疗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起新的‘精准医疗倡议’,美国将从2016年财政预算中为精准医疗项目划拨2。15亿美元经费。而据专家预测,中国国内基因检测及其相关产业将可能形成每年超过1000万人次以上的检测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基因检测的中国市场规模或超过千亿元,精准医疗将成为中国医疗行业的新蓝海。

在移动医疗方面,国家有关部委正在谋划建立国家层面的医疗信息化平台,各地医疗数据可以在平台上互通互联。据数据统计,我国移动医疗市场未来将保持高速发展,至201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00亿元,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0%,移动医疗或将成为“互联网+”最大风口。

【相关上市公司】

精准医疗:达安基因、紫鑫药业、千山药机

移动医疗:泰格制药、鱼跃医疗、海南海药

十、农业机械装备

【关键词】高端农机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并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3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再次强调“三农”工作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其中农机现代化,高端农机发展再受关注。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对我国农业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随着高层对于农业现代化的重视,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此外,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连续几年来,农民购置农机热情高涨,农机销售十分火爆,这将对农机板块构成支撑。正可谓农业现代化,农机先行。

【相关上市公司】

高端农机:新研股份、吉峰农机

2025 第四篇_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3月18日公布了《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2015年启动超过3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7年扩大范围,在全国推广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制造2025大幕”即将开启,智能制造概念也将处于巨大投资风口,其中智能化机器人、自动化装备等细分产业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中国制造2025”受关注

有消息称,“中国制造2025”十年规划即将上报国务院,该规划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出台,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也将逐渐清晰。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大概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也是一个路线图和时间表。待国务院审批通过发布后,工信部还要组织工业行业认真贯彻这个纲要。

工信部曾于3月18日公布了《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2015年启动超过3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7年扩大范围,在全国推广有效

的经验和模式。试点示范的目的是使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这被外界视为在给“中国制造2025”十年规划出台预热。

齐鲁证券指出,为对于智能制造而言,标准化体系建设是根基,没有标准化那么信息化和工业化就无从融合,更就无法大规模应用推广,同样标准化做好后,智能制造体系打造事半功倍。方案目标明确,通过试点示范,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大幅提升,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服务等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试点示范项目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智能制造发展空间打开

《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了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试点,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试点,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试点,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委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试点,以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为代表的智能化管理试点,以在线检测,远程诊断和云服

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等6大试点推进专项行动,基本涵盖我国工业制造各大传统和优势行业,拉开了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国新篇章的大幕。此外。通知提出重点任务组织召开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风口上的机器人行业逻辑持续强化。

在“中国制造2025”的浪潮下,智能制造的巨大风口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产业链包含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传感物联,自动化(数字化)工厂,个性化制造新业态等,其中智能化机器人、自动化装备方向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东吴证券指出,从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看,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是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过去核心零部件过度依赖进口,严重制约着行业发展。目前国内大部分本体制造企业,均实现控制器自主生产,在核心零部件上取得了突破。只要实现关键零部件产品的升级跨越,就可以支撑机器人整机发展,未来替代进口的效应也会逐步释放。从政策落实看,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已经把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部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相契合。

【相关专题】“中国制造2025”助力工业“强国梦”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业重返美国及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的全球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也有望受益。

2025 第五篇_《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64857/

推荐访问: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解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