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减肥方法 > 实训总结报告

实训总结报告

时间:2018-07-18   来源:减肥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减肥方法】

实训总结报告 第一篇_计科实训总结报告

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训目的:

通过十几天在博为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实训,对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软件测试方法、测试用例如何编写、以用如何写测试报告进行学习,从而为今后的就业准备好基础知识。通过老师讲解、项目的实战练习、分组合作等学习过程,对软件测试有了全面的认识,增加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到了在一个实际项目中如何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才能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

二、实训时间:

2013 年 7 月 11 日至2013年 7 月 28 日

三、实训地点:

成都市博为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四、实训内容:

在实训中主要学习了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要求以及工作内容和职业素养,对系统测试、需求分析、测试用例的设计、缺陷报告等内容进行了学习。

1.系统测试各阶段的输入与输出:

计划阶段:输入——客户原始需求

输出——需求规格说明书

设计阶段:输入——系统测试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

输出——系统测试方案

实现阶段:输入——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测试

输出——系统测试用例、系统测试预测试项

执行阶段:输入——系统测试用例、系统预测试项

输出——缺陷报告、测试报告、测试日报或周报

2.测试用例的设计与写作:

用例设计是从设计层面考虑,用例写作格式并不统一,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正交试验法等十种方法。

等价类划分法是将输入域划分为等价类和与等价类两大类,要求为每个输入划分等价类,得到等价类表,为每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编号,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的覆盖所有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骤,使得有效等价类均被测试用例所覆盖;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只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

重复这一步骤使得所有的无效等价类均被覆盖。

边界值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假定大多数的错误是发生在各种输入条件的边界上,如果在边界附近的取值不会导致程序出错,那么其它的取值导致程序错误的可能性也很小。

正交实验法是从大量的试验中挑选出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应用依据迦罗瓦导出的“正交表”,合理的安排试验的一种科学的试验设计方法。正交实验法并不是一种很准确的方法,在设计出测试用例之后需要对用例进行一定的补充。

3.软件缺陷和BUG

软件缺陷分遗漏、错误和额外实现三类,利用测试用例测出缺陷之后,需要编写缺陷报告,缺陷报告编写要遵行以下几点准则。

(1)每个组成部分的描述准确,不会引起误解;

(2)每个组成部分的描述清晰,易于理解;

(3)只包含必不可少的信息,不包含任何多余的内容;

(4)包含复现该缺陷的完整步骤和其他本质信息;

(5)按照一致的格式书写全部缺陷报告。

4.WEB系统的测试

(1)TCP/IP协议

TCP协议提供了一种端到端的、基于连接的、可靠的通信服务。之所以说它可靠,首先是因为每一个TCP连接都会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产生三次预先通讯,用术语来说就是TCP的三次握手,它负责确定一个TCP连接,并且负责数据包的发送确认和发送的次序,同时负责重新传送在传输过程中破坏或丢失的数据包,它能够成功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回应,可以测试所接收数据包的完整性,并把接收到的次序错乱的数据包进行顺序整理,这些是TCP可靠通讯的一方面。由于TCP是用户应用和诸多网络协议之间的纽带,因此TCP必须能够同时接收多个应用的数据,并且必须具备跟踪记录到达的数据包需要转发到的应用程序的功能,这个功能是通过端口来实现的。

(2)IP协议

IP协议负责将数据包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每个数据包都加上一个目的地地址,并且通过选择一定的路径发送出去,最后到达目的地以后又重新把一个个的小数据包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在一个IP数据包中需要包含丰富的

信息,这其中包括:版本号、数据包头长度、数据包的总长度、生成时间、处理IP报文的上层协议号、校验IP数据包头数据有效性的值、发送者的地址、要到达的地址等主要的八项。

(3)HTTP协议

WEB系统的基础就是HTTP协议,HTTP协议是一个应用层协议,也是TCP传输层的上一层协议,HTTP协议只定义传输的内容是什么,不定义如何传输。

HTTP协议是种请求—应答式的协议——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服务器返回该请求的应答。HTTP协议使用可靠的TCP连接,默认端口是80。

(4)功能测试:功能测试通常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对软件测试进行评价:

 软件是否正确实现了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明确定义的需求。

 软件是否遗漏了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明确定义的需求。

 软件是否将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未定义的需求实现。

 软件是否对异常情况进行了处理,容错性好。

 软件是否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 软件是否满足用户的隐性需求。

(5)可用性测试:

 站点整体布局,整个站点应具有统一的本色,统一的排版,统一的

操作方式,统一的提示信息,统一的内容布局。

 页面导航直观

 图形内容风格统一

 页面内容准确

 注意快捷方式

 满足区域文化

 考虑用户群体等其它一些关注点

(6)性能测试:主要用于评价一个网络应用系统在多用户访问时系统的处理能力,主要关注于系统上线时的性能指标评估,在高负载高压力时系统是否能稳定处理,长时间运行时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7)安全性测试:

 认证与授权,用于验证用户的登录和权限是否正常。

 Session与Cookie,用于验证Session与Cookie不会导致信息泄露

和认证错误。

 SQL注入,用于验证系统不会因为非法输入而将SQL语句的运行

顺序进行修改,导致信息泄露甚至数据库内容被更改等。

(8)兼容性测试:

服务器端的兼容性测试主要指同一个软件需要测试不同的WEB服务器版本,连接不同的数据库或者使用不同的网络环境时是否能正常工作;客户端平台主要指浏览器版本的兼容性,还有客户端的硬件平台。

对WEB基础知识进行了解,最终通过WEB的LevonOA项目的实践,完成各个阶段的输入与输出,最终提交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用例、缺陷报告,并对各个阶段进行评审。

5.手机测试

手机测试与WEB测试的主要区别是屏幕大小不同、资源限制、操作方式不同三个方面。通过对“乐淘网”项目的实战,小组分工合作,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用例、缺陷报告并对各个阶段进行评审。

6.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的五大原则:

 自动化测试用例的范围往往是核心业务流程或者重复执行率较高的  自动化测试用例一般以“正向”为主

 不是所有的手工测试用例都可以使用自动化测试来实践

 手工测试用例不用回归原点,而自动化测试用例则是必须的

 自动化测试用例不是每步都写预期结果

7.性能测试

观察系统在一个给定的环境和场景中的性能表现是否与预期目标一致,评判系统是否存在性能缺陷,并根据测试结果识别性能瓶颈,改善系统性能的完整的过程称为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分为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基准测试、并发测试、配置测试和容量测试六大部分。

在一定的软件、硬件以及网络环境下,通过运行一种或多种业务在不同的并发或者在线用户数量情况下,测试服务器的性能指标是否在性能需求范围内,用于确定系统所能承载的最大用户数、最大有效用户数以及不同用户数下的系统响

实训总结报告 第二篇_android实训报告总结

学员个人实训总结

实训总结报告 第三篇_计算机实训总结范文

计算机实训总结范文

实习目的]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

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

【实训总结报告】

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 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

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

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实习体会]

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期两周的上机实习,我上网查阅了一些计算应用知识并对毕业论文所需的资料进行了粗浅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六周毕业设计作准备,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对于学校的精心安排和指导老师的用心辅导非常感谢.

学生:····

二OXX年*月日

实训总结报告 第四篇_车削实训总结

【实训总结报告】

实训报告

经过为期5个星期的实训,到今天终于结束了。在这期间,我们从一无所知的新手,到现在基本上能够熟知机床,利用机床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并取得中级技工证。这过程虽然遇到些困难,但有着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们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道理,也真正的学到了知识。所以对于这次的实训,我们都有着乐在其中的感受,感到很高兴。 由于我们这个专业是两个班的,实训便分为上下午进行。而我们班就在下午进行实训。带我们的龙老师是一位负责而又有耐心,亲切又随和的人。在龙老师的教授指导下,我们开始了解了数控车床的组成,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加工零件时的对刀、设置刀补、编辑程序等事项。上课的时候龙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向我们讲解重点,实际操作时也经常在一旁指导,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的学到技术。在此说一声:谢谢龙老师。

数控车床主要由数控程序及存储介质、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数控装置(CNC装置)、伺服系统、机床本体组成。在操作车床进行加工时,首先要检查机床是否正常工作,检查刀具。按照习惯,常把外圆刀装夹在1号刀位,车断刀装夹在2号刀位,螺纹刀装夹在3号刀位,端面刀则装夹在4号刀位。除了看刀具是否安装正确外,还要注意检查刀具是否有磨损或者崩刀。检查好刀具之后便可以在控制面板上输入程序指令来加工了。控制面板上提供了程序指令的输入、修改,车床的手动、自动控制,主轴的正反转等一系列的强大功能。这些功能使得机床操作起来变得更加简单,同时也更有利于我们加工零件。

【实训总结报告】

在加工完工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打扫车床,这也就是机床的保养工作。虽然数控车床比普车先进,其所消耗的润滑油也大于普车的用量,工厂中使用的980Tb系列新型车床甚至是“泡在润滑油”当中的。但这却并不能说明数控车床就不需要像普通车床那样及时的打扫保养。恰恰相反,数控车床更加需要进行日常的保养工作。因为数车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因保养不当而引起机床的故障要维修起来就会很麻烦了。

介绍完了机床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接下来就到了工件的加工了。在进行加工前,老师着中向我们讲述了将会用到的各种程序指令,包括M98、M99、M03、G70、G71、G72、G73、G75、G76、G92、G94、G00、G01、G02、G03等一系列指令的用法。在980TDb车床中一般都是默认使用M98的,而主轴一般都是用M03 正转,G70、G71、G72、G73则是加工程序的粗、精加工指令了。G70配合G71、G72、G73使用,用于工件的精加工;而G71、G72、G73则是用来粗加工。其中G71、G72加工较快速而G73则相对比较慢,但G71、G72只能加工单调递增或递减的程序而G73却没这个限制,而且G71指令后只能有X方向增量、G72指令后只能有Z方向增量而G币73却可以同时又X、Z方向增量。G75主要用于槽的加工,不过为了槽的光滑一般在G75之后使用G94循环加工指令。至于G76和G92则是用来加工螺纹的指令,另外还有G00快速定位指令、G01直线插补指令、G02/03圆弧插补指令等。能否熟悉这些指令对于编程出正确的加工程序可谓是十分关键的,因此老师讲的也十分的详细,这让

我们在后面的加工中受益匪浅。

编辑好程序之后还要进行一个步骤才能进行加工,那就是对刀,也就是定位X、Z坐标轴的原点。对刀时首先用端面刀将工件的端面车平,按下控制面板的录入——程序——程序状态,然后按T0400——输入——运行,这样就能把端面刀旋转过来,接着切换到手动控制,主轴正转,将端面刀移动到距离工件不远处,然后摇动手轮使刀具刀尖轻碰工件端面,注意这个过程一定要慢慢移动刀具,以免崩刀。在确保刀具碰到工件端面之后,将刀具沿X方向移动到安全位置,向Z负方向进一个毫米,然后车削工件端面。车平工件端面后就可以对1号外圆刀了。按照先前的方法,将T0400改为T0100转换1号刀,然后移动刀具刀尖轻碰工件端面,按下刀补——将光标移到1号刀位,按Z0——输入,这样就确定了外圆刀的Z原点坐标,接着车一段零件的外圆,停止主轴,用游标卡尺量出外圆大小,在刀补那里键入X的大小——输入,这样就对好了1号外圆刀。其它的刀具则也是以此方法来对刀,对好刀之后设置刀补就可以进行工件的加工了。

这一次的实训可以说过得很充实,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了解了数车的加工方法及原理,这一切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也非常感谢指导我们的老师们,正是因为老师的耐心指导才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这对于今后的工作是十分有帮助的,因此真心的说一句: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实训总结报告 第五篇_《linux操作系统实训》总结报告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linux操作系统》

实训总结报告

班级 60935 班 4 组

姓名 赵笑笑、何勇、王儒霖、宋泽琛、杨浩

2011年12月2日

第1页 共40页【实训总结报告】

目 录

一、分组计划及评分表 .................................................................................................................... 3

二、实训总结报告: ........................................................................................................................ 4

(一)linux操作系统安装与基本配置 ................................................................................... 4

(二)配置LINUX与windows共享资源 .............................................................................. 7

(三)配置WEB服务器,发布网站 .................................................................................... 12

(四)配置FTP服务器,上传资料 ...................................................................................... 19

(五)配置Webmin服务器 33

(六)分析与总结(实训过程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收获体会) ............................... 40

第2页 共40页【实训总结报告】

一、分组计划及评分表

分组准备及评分表

第3页 共40页

二、实训总结报告:

(一)linux操作系统安装与基本配置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和掌握Red Hat Linux9.0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2. 掌握Linux网络配置命令的功能和使用。

二. 实验内容:

1. 利用Vmware6.0虚拟机来安装与配置Red Hat Linux9;

2. Linux系统下网络配置和连接。

三. 实验步骤:

1. 配置vmware6.0虚拟机:

1) 启动vmware虚拟机

2) 单击“文件—>新建虚拟机”,出现“安装虚拟机向导”对话框,单击“下一步”,选“典型”;

3)“客户机操作系统”选择安装Linux,版本选“RedHat Linux”,单击“下一步”;

4) 在“虚拟机名称”处:输入“LINUX”, 创建指定位置(不要选择在C盘)的磁盘映像文件linux.vmx单击“下一步”,出现“网络连接” 设置界面,选择“使用桥接网络” 单击下一步;

5) 磁盘容量为8G, 单击“完成”;

6)编辑虚拟机设置:

双击设备栏“CD-ROM”,选择“使用ISO镜像”;指定镜像文件路径,例如: D:\RedHatLinux_ISOFiles\RedHatLinux9_i386_disc1.iso ;

Floppy设备栏取消“打开电源时连接“

7) 配置步骤完成,启动系统。

2. 安装Red Hat Linux9.0:

1) 确认“CD-ROM”已载入第一张Linux安装盘的ISO映像文件,例如: D:\RedHatLinux_ISOFiles\RedHatLinux9_i386_disc1.iso, 单击命令栏“启动该虚拟机” ;

2) 开始安装,按“ENTER”键;

3) 接下来的几步操作只须点击“NEXT”即可;

4) 当出现“语言选择”窗口时,选择Chinese(Simplifield)(简体中文);当出现“键盘布局选择”窗口时,选择U.S.English;

5) 当出现“鼠标选择”窗口时,选择2键鼠标 (PS/2); 当出现“选择安装类型”窗口时,选择定制;

6) 当出现“选择磁盘分区设置”窗口时,选择用Disk Druid 手工分区(D); 这里如果选择自动, 则不做任何设置; 当出现“选择磁盘分区设置提示”窗口时,选择是;

7) 当出现“磁盘设置”窗口时,选择新建; 当出现“添加分区”窗口时,选择ext3; 接着 第4页 共40页

选择新建“boot分区(指定大小时一般写510)”、“ 根目录分区(指定大小的时候选使用全部空间)”、“SWAP交换分区(指定大小时候选使用全部空间)”、“ home分区”、 “user分区”与大小(boot分区、根目录分区和SWAP交换分区是必须建立的);

8) 当出现“磁盘设置”窗口时,选择新建根目录分区ext3; 当出现“磁盘设置”窗口时,选择新建交换分区swap; 接着选择新建交换分区的大小, 一般为物理内存的两倍, 新建剩余目录Home分区与大小; 磁盘分区完成。

9) 当出现“系统引导程序配置”窗口时,选择其中一个操作系统作为默认; 当出现“网络配置”窗口时,选择DHCP自动分配。(主机名可以选择手工设置:设为:linux60732donna)

10) 当出现“防火墙配置”窗口时,选择“SSH”和“DHCP”以及默认; 当出现“时区选择”窗口时,选择亚洲/上海;

11) 当出现“管理员口令”窗口时,选择默认,输入ROOT帐号密码,至少6位,注意千万要记住密码;(设为:19891212)

12) 当出现“选择软件包组”窗口时,选择应用程序; 当出现“即将安装”窗口时,点击”下一步”;

进入选择软件包组:

桌面项选择:第一和第二个;应用程序项选择:第1345689个;服务器项选择:第1个;开发项选择:第一个;系统项选择全部。

13) 当出现“安装软件包”窗口时,开始格式化文件系统; 当出现“请插入第二张光盘后继续”窗口时,单击菜单栏“虚拟机”,选择“可移动设备—>CD-ROM—>编辑” ,载入第二张ISO映像文件,例如: D:\RedHatLinux_ISOFiles\RedHatLinux9_i386_disc2.iso, 继续安装软件包;

14) 当出现“请插入第三张光盘后继续”窗口时,单击菜单栏“虚拟机”,选择“可移动设备—>CD-ROM—>编辑” ,载入第三张ISO映像文件,例如: D:\RedHatLinux_ISOFiles\RedHatLinux9_i386_disc3.iso, 继续安装软件包;

15) 当出现“安装文档”窗口时,选择“NO”, 点击”下一步”;

16) 当出现“创建启动盘”窗口时,选择“NO”; 点击”下一步”,当出现“安装完成重启”窗口时,安装已完成,选择退出。

设置用户名为:donna;口令为:donna6583

3. 网络配置和连接:

1) 利用root用户登录,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进入图形界面,练习通过图形界面进入字符界面;

2) 在字符界面下利用startx命令进入图形界面;

3) 在主机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DOS命令模式下运行ipconfig /all指令得到本地连接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例如:192.168.1.6,255.255.255.0;

【实训总结报告】

4)在虚拟机中以root用户登录,启动‖系统工具-终端‖,使用ifconfig指令对虚拟机的网络地址进行配置,将虚拟机和主机配置在一个网段:(具体地址视实际情况而定)

#man ifconfig (查看ifconfig命令的用法)

#ifconfig (查看当前虚拟网卡配置)

#ifconfig eth0 192.168.1.16(LINUX的IP) netmask 255.255.255.0 (配置当前虚拟网卡) #ifconfig eth0 up(启动网络连接)

#ping 192.16.1.6(WINDOWS的IP)

第5页 共40页

实训总结报告 第六篇_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心得报告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心得报告

在2014年6月13日至15日,我班进行了为期13天的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本次实训的类容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对教学楼的地形图测绘,第二是对图纸要求进行放样,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需要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综合课程。实训是理论课程的延生,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在课堂上,书本中抽象的叙述说明,往往使我们一下难以很好掌握,但当我们面对着实物实际的操作后,我们将能非常迅速、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更重要的,实训能使我们在能更加熟练、精准的操作基础上,更贴近实际运用的作业,及独立的完成所需的测量实际任务,这样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所以,深知实训重要性的我必须认真的把握好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测量学也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训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为期二周的测量实训结束了,短短的十几天实训,让我学到了好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通过这次实训,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和实贱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本次实训中,我巩固了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

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实训过程中,我们共学习使用了以下仪器:水准仪,经纬仪,标杆,水准尺,三脚架,钢尺,图纸等。

实训过程: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8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角度检核条件:多边形各内角的观测值之和与其理论值之差,应满足限差要求,其中n为多边形角个数。坐标增量检核条件:上述理论值应为零,可实际上一般不等于零,但也应该满足限差要求。测角:导线转折角的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用经纬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时,取其平均值。量边:两点之间进行往返测量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在这次的实训中我们对以前的学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水准测量。学习水准路线,是为了给以后做导线测量奠定基础。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外业结束后,进行内业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直到合格为止。

2. 角度﹑距离测量。在角度测量方面,我们要做到精益求精。在

每一个测站上检验,如果超限则立即返工重测。

3.测距完成后开始导线平差的计算,经过反复计算及校正,保证导线闭合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然后根据给定的方位角及指定点的坐标计算其余方位角及坐标。数据计算完成后,进行碎部点的测量工作,测绘地形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的来说,这次实训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我们锻炼了实际的能力,让我在未来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心和勇气。感谢老师给了我们参与这次实际工程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老师对我们十多天的耐心指导。

这次实训对于以后踏入社会有了一个很好的的接轨。感谢学校给我们的这次机会。我们会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希望学院能够为我们开设更多有益我们工作准备的实训课程!

XX专业 XXX 学号XXXXXXXX

实训总结报告 第七篇_3dmax实训报告

一、概述

3D Studio Max,常简称为3ds Max或MAX,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其前身是基于DOS操作系统的3D Studio系列软件,最新版本是2015。绘制建筑效果图和室内装修是3ds max系列产品最早的应用之一。主要应用于建三维模型,设置场景,建筑材质设计,场景动画设置,运动路径设置,创建摄像机并调节。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 3D Studio Max是既CAD之后一个基础性的制图软件,也是专业必修课程,主要用于效果图的制作与处理。

3D Studio Max的实训课从2014.12.28-2015.01.04总共进行了为期一个礼拜的实训学习。从时间来说,每天实训学习分为09:0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63619/

推荐访问:车工实训总结报告 金工实训总结报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