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节日知识 > 秋风江口听

秋风江口听

时间:2018-05-06   来源:节日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节日知识】

秋风江口听 第一篇_重阳节活动诗句合集

秋风江口听 第二篇_活动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演变过程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神话传说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后来在民间大致发展成若干版本的传说,其中一种是这样的: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到1989年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 民俗活动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国际风俗

韩国

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

日本

著名诗词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与杨府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佚名)

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

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秋风江口听】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重九 (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九日渡江 (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酬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客中九日(王灿)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3] 重阳节(张志真) 酥糕美酒细品尝,赏完桂花赏菊黄。

2012年6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秋风江口听 第三篇_高考语文精题分解: 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精题分解]: 古代诗词鉴赏

1、(2011·吉林实验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问题。(10分)

昭君怨

南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5分)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5分)

答案: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进而写花枝旁逸、......

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 ..

2.用了对比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洁品格、高尚情操。

本词译文: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香得出奇。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 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开。

2、(2011·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8分)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注]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 【注】

1.“幽恨终难洗”中的“洗”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答:

2.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4分) 答:

答案:1.“洗”字一方面写出了一场春雨过后,京口显出了清丽之美,但另一方面春雨却洗不去作者胸中

的乡愁,通过这一实一虚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f4分)

2.思乡之情难以抑制,身为宦游之人又身不由己的痛苦。(4分)

3、(2011·广州市9月调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弄”和“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分)

(2)陈振孙评价作者描绘杭州是“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直斋书录解题》),请结合全词对这个

评语做简要分析。(3分)

答案:(1)①“弄晴”和“泛夜”是互文(1分)②“弄”,指吹奏。“泛”,漂浮,这里形容歌声在湖里荡漾。(1分)“弄”和“泛”生动地表现了吹笛和唱歌的人悠然自得、欢快愉悦的心情。(1分)

(2)作者从自然景观之美(形胜)、都市经济之繁华、人文景观之美好三个方面层层铺写,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杭州美丽富庶、人民安居乐业的情景。(总写1分)①作者选取画桥、翠幕、珠玑、绮罗等形容“江吴都会”的物阜民丰。②选取云树、怒涛、天堑突出钱塘江景色的壮阔雄奇;重湖、桂子、荷花突出湖山风光的清新秀丽。③选取羌管、菱歌、钓叟、莲娃描绘百姓安享生活的太平景象。(具体分析2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

4、(2011·广州市9月调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1)有人评价这首诗在内容上有三重曲折,请作说明。(3分)

(2)诗中“清”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1)首句写天气晴朗,第二句写突然听到雨声,构成悬念,这是一重曲折;第三句诗人挑明晴日雨声乃松梢霜水滴落的声音,这是第二重曲折;第三句将“霜水”声与一般“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这就使诗意再多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3分,每重1分。)

(2)这里的“清”是指松梢霜水滴落的声音,一方面写出了霜水滴落的声音清脆悦耳(泠泠清韵)(1分),另一方面表现霜水的晶莹澄澈(1分);营造出清幽澄明的意境,反映了诗人舒爽、清朗的心境。(1分,答到其中一方面即可)。

5、(2011·广州市9月调研)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案:(1)“住”有停驻之意。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1分),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1分)。

(2)不矛盾。(1分)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1分)。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1分)。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1分)。

6、(2011·桂林十八中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1)不好。(1分)“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1分)“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浓。(1分)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深的离愁。(1分)

(2)不完全相同。(1分)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1分)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且“浮生常恨飘蓬”和对未来旅途的想象,“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等句,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7、(2011·唐山一中9月调研)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4分)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4分)

答案:(1)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

处凄美、幽僻的景象。(2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2分)

(2)①对朝政的不满;(1分)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1分)

③想以山水自娱,(1分)

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1分)。

8、(2011·河南实验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秋风江口听】

恨兴亡怒煞些鸣哇。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zhòu):坍塌的砖块。

1.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答。(5分)

答:

2.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6分)

答:

答案:1.(5分)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这种感情主要通过景物表..............

现出来,情寓景中,情景交融。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

了眼前的“衰败景”,让人体味到诗人的悲伤情感。(点明感情2分,结合景物特点分析3分) ...

2. (6分)对比(2分),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杯亭等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等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表现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故国哀思(或黍离之悲)(2分)。

9、(2011·哈三中9月月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东岗晚步

李弥逊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注]① 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

1.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请简要概括。(5分) 答:

2.在诗歌的尾联中,诗人为何“自怜”?从整首诗来看,诗人用了什么手法结尾?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答:

答案:1.第一问: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别具田园情调的画面。(2分)第二问:画

面构成:石梁秧畦、谷深道狭、栖鸟归林、行人问路、渡者唤船等。(3分)

2.第一问:眼前江山如画,使诗人联想到中原故土战火纷飞,国土沦丧,深感自己人近暮年,闲居田园,无法挽救国家命运,不由感伤自怜。(3分)

第二问:从整首诗来看,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结尾,(1分)前六句所写的优美的田园景象与结尾两句所写的中原战火纷飞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1分)

第三问:鲜明地突出了诗人身处江湖而心系国事的胸襟。(1分)(意思答对即可。)

10、(2011·学军中学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6分)

九日渡江

明·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注】①李东阳: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子少保、礼部

尚书。这首诗是诗人主持应天乡试时所作。在乡试放榜后,诗人从南京渡江经扬州北上,恰逢重阳,佳节思亲,因赋此诗。②鸣榔:捕鱼时敲打船舷所发出的声响。③瓜步:镇名,东临长江。后面的建康、真州和维扬,分别是今南京、仪征和扬州。

1.填空:首联交代渡江的时令、景色和百年人生之短暂,寓情

于景。(2分)

2.颈联、尾联连用四个地名,流转自如。比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

洛阳”的诗句,比较两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4分)

③②①

秋风江口听 第四篇_高三语文检测(01)(02)

高三语文检测(01)

(2011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目(1))(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似(shì)的 重(zhòng)听 无声无臭(xiù) 同仇敌忾(kài)

B.怃(wǔ)然 舂(chōng)米 自怨自艾(yì) 锐不可当(dǎng)

C.埋(mán)怨 气氛(fân) 胼手胝(zhī)足 敛声屏(bǐng)气

D.悲恸(tòng) 沮丧(sāng) 咄咄(duō)怪事 间(jiān)不容发

(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武汉光谷足球俱乐部悍然宣布退出中国超级联赛,狠狠地掴了中国足协一记耳光,同时也将自己送上了(A)不归之路。这样一个(B)两败俱伤结局的出现,恰恰说明了中国职业足球的虚假和中国足球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足协(C)叶公好龙,在搞政绩足球,一切都为了“出线”;俱乐部自我膨胀,在搞成绩足球,一切为了名次;球员(D)上下其手,在搞金钱足球,一切都为了挣钱„„中国足球发生的一切问题,中国足协或多或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就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而言,不管在哪个国家,没有法律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因此可以说,一个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人民的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和扩大人民的自由。

B.目前,校园事故及因赔偿而引起的纠纷已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不小冲击,从国外的经验看,通过建立社会保险来转嫁赔偿责任,使校园侵权赔偿社会化,应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C.大型体育文献纪录片《与梦齐飞》日前已经在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这部纪录片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发展为背景,纪录了中国体育在这三十年里的辉煌历史。

D.今年是老舍先生诞生110周年纪念日,他的儿子舒乙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中,父亲得票排第一,后由于种种原因,该奖授予了日本的川端康成。

(浙江金华一中2011届高三年级9月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熨帖(yù) B.搔痒(sāo) C.攒聚(cuán) 框架(kuàng) 癖好(pǐ) 埋怨(mán) 噱头(xuã) 和稀泥(huó) 犄角(jǐ) 黄澄澄(dēng) 空白点(kōng) 肯綮(qìng)

硕果累累(lãi)

D.熟稔(rěn) 供职(gòng) 荫凉(yīn) ( )2.下列各句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17年前的《唐伯虎点秋香》令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风格成为影史上的精典,也令身为该片的导演李力持声明雀起,成为香港红极一时的喜剧片导演。 B.仰望夜空,总是会有无可明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多么怀念幼时曾见的如金刚钻般闪耀的星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无限的的暇想。 C.秋躁,是美丽的秋天最让人烦恼的事情了。秋季天高气爽,空气中水分减少,此时,唇干口渴、咳嗽无痰、皮肤干涩等现象就显得很频烦。 D.张艺谋执导的《山楂树之恋》在内地影坛掀起一股“纯爱电影风”。纯爱电影中那些像初恋般淡淡而唯美的情

感总是让人觉得意尤未尽。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收藏之风过热容易吸引大家追求过于华而不实的东西,以致社会崇尚奢靡,冲击实体经济。

B.有人用“新版《红楼》三大俗,片头、旁白、卡通步”来揭露这部耗资过亿元的豪华版电视剧让绝大多数观众

的耐心受到重创的根源。

C.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D.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证。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张按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B.据报道,今年入秋以来的最强冷气流将以狼奔豕突之势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局部降温可超过15度。

C.如果领导干部不良风气蔓延,甚至自身作风不端正,就很有可能导致机构内部上行下效,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也会大打折扣。 D.念书,工作,结婚生子,他的人生平淡无奇,车到山前必有路,与大多数同龄人并无两样。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9月19日,四川剑青公路金子山段改造工程正式通车,打通了这一交通大动脉上的最后一个瓶颈。

B.因为李敖早已钦慕于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对只有51.4厘米的画卷慢看细品了一个多小时。

C.8月15日,从天安门广场到舟曲抢险现场,从北国边陲到南海之滨,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以下半旗、集体默哀

等形式,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之情。

D.像《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

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 )6.下列各句中最适合填在线上的一项是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个备受欢迎的节目。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浙江金华一中2011届高三年级9月考) 马湘灵诗集序 (清)刘大櫆 马君湘灵与余居同里生同庚学同业其喜为诗同其嗜酒同饮洒既酣其狂言震于广座也同。余弃于时,而湘灵亦屡试不举,为同遇;余生三子皆夭,而湘灵亦未有子息,为同病。人之不同,如其面,余与湘灵几无不同矣。而亦有不同者,盖湘灵之为人,余固尝兄事焉;若其所为文章,则余方欲师事之而未能。此其不同也。

忆昔与湘灵同在京师,一日日已晡,湘灵过余施舍,余出酒看共酌。时余兄奉之亦在坐。湘灵被酒,意气勃然,因遍刺当时达官无所避。余惊怖其言。湘灵慷慨曰:“子以我为俗子乎!”余谢不敢。湘灵命酒连举十余觞,大醉欢呼,发上指冠,已复悲歌出涕。余见湘灵言之哀,亦泣涕纵横不自禁。湘灵乃指谓余兄曰:“彼乃同心者。”因出其平生歌诗示余。余读之,风翻云涌,而喉间气郁不得舒,于是相对黯然,罢酒别去。

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间则归里与缙绅之去位而里居者连为吟社,寻山钓水而已。嗟乎!以湘灵之才与其志,使其居于庙朝,正言謇谔[1],岂与夫世之此倡而彼应者同乎哉!奈何窘蹶浮堪[2],抱能不一施,遂为山泽之癯以老也。

癸未之秋,湘灵橐其所为诗遗余数百里之外,使为之序。余诵湘灵之诗,循环往复,益叹湘灵年虽老,而少年英锐之气不衰。此其必传于世,世人之所共知,固不藉余言以增重。若其人之磊砢[3],不犹高出时俗人万万,则非余言莫之显。虽然,后之人苟能读湘灵之诗,亦可以想见其人矣。

注:[1]謇谔(jiǎn â简饿):正直敢言。亦作“謇谔”。 [2]窘蹶:窘困失意。湛:通“沉”。

[3]磊砢(kē科):才气卓越。

(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湘灵亦屡试不举 举:考取 C.因遍刺当时达官无所避 刺:指责

B.湘灵被酒 被酒:喝醉酒D.间则归里与缙绅之去位而里居者连为吟社 间:通“闲”,空闲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彼乃同心者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B.以湘灵之才与其志 请以战喻

C.若其所为文章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因出其平生歌诗示余 相如因持璧却立

(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凭马湘灵的才与志,若在朝堂为官定是正直敢言的,不同于世俗之人云亦云者。 B.马湘灵窘困失意,不能施展抱负,终瘦弱贫困以老,作者为此感到十分惋惜。 C.作者觉得,马湘灵的诗肯定能流传于后世,读者都能从其诗中想见其为人,领略其卓越的才气,不需要别人的

言语来增加分量。

D.此文序马湘灵诗,但不言其诗而只言其人其遇,以抒身世感概,于雄肆中寓悲怆。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马君湘灵与余居同里生同庚学同业其喜为诗同其嗜酒同饮洒既酣其狂言震于广座也同。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湘灵慷慨曰:“子以我为俗子乎!”余谢不敢。(3分)

(2)余诵湘灵之诗,循环往复,益叹湘灵年虽老,而少年英锐之气不衰。(3分)

(浙江金华一中2011届高三年级9月考)2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题)(6分)

(1)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3)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逍遥游》)

(4)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5)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苏轼《蝶恋花》)

【语文检测02:必修1、2名句(1)+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基础知识】

高三语文检测(02)

(2011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目(2))(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拾掇(duo) 挑剔(tī) 框架(kuàng) 张牙舞爪(zhǎo)

B.订正(dìng) 福祉(zhǐ) 摒弃(bǐn) 螳臂当车(dāng)

C.憎恨(zēng) 粘贴(niān) 咯血(kǎ) 嗲声嗲气(diǎ)

D.山岚(lán) 倒嚼(jiáo) 燕麦(yàn) 奄奄一息(yǎn)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阿尔黛今天的行为很古怪,真是不可思议。

B.学习最大的敌人不是没有决心,也不是没有信心,而是没有恒心,很多人总是喜欢朝三暮四,刚开始时还可以坚持,但过不了多久就又放松了。

C.虽说他现在各方面都不太突出,但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说不定哪天,他真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来。

D.这根本就是互不沾边的两件事情,你硬是要说它们有联系,简直就是“瓜皮搭李树”。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当前有许多人恶搞名人影片,扭曲历史事实的问题,影视界人士认为这既违背电影精神,又误导了小一辈。

B.昨天是“青春杯”作文大赛截稿日期的最后一天,他刚好把电子稿件发送到了编辑部。

C.他坐在电脑前不知所措,只因为看不懂电脑屏幕上那条显示错误的命令。

D.近年来,广州日趋因住房紧张,房价高涨,其中二手房成交价每平米最高已达8000—9000元。

(2010学年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九日渡江 明·李东阳①

秋风江口听鸣榔②,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注】①李东阳: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此诗是诗人主持应天乡试时所作。在乡试放榜后,诗人从南京渡江经扬州北上,恰逢重阳,佳节思亲,因赋此诗。②鸣榔:捕鱼时敲打船舷所发出的声响。③瓜步:镇名,东临长江。后面的建康、真州和维扬,分别是今南京、仪征和扬州。

22.填空:首联交代渡江的时令、景色和 ;颔联以万里长江之永恒 百年人生之短暂,寓情于景。(2分)

23.颈联、尾联连用四个地名,流转自如。比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

句,比较两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4分)答:

(2010学年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涉 江 李娟

东方蒙蒙发白时,四峰骆驼打好包了。我们的家,全都收拢在这四峰骆驼背上了。骆驼一个连着一个,站在微明的天光里,冷冷清清。

启程了,一开始驼队进行得很慢很慢,羊群更慢。班班和怀特班前前后后地跑着,只有它俩是喜悦的。在北面山谷口开阔的空地上,驼队和羊群分开了。我、妈妈和斯马胡力随着驼队往北走,卡西一个人赶着羊群从东面绕过去。羊群可以过吊桥,但驼队只能涉水淌过额尔齐斯河。

看着卡西孤独的金黄色棉衣越走越微弱,却永远不会消失似的,那么倔犟。很久以后再回头张望,那一点金黄色仍然不灭,在荒莽遥远的山体间缓缓远去。

我们抵达了额尔齐斯河南岸,斯马胡力选了一处水流平缓的地方下水,策马奔向河中心,一路上马蹄踩破浮冰,溅起老高的水花。但他还没到河中心就折了回来,大声喊着:“可以!这里就可以了!”

这条最终汇入北冰洋的蓝绿色大河从东至西横亘眼前,寒气逼人,一川碧玉,可我们都深知它挟天裹地的力量。上下游巨大的落差造成流速的湍急,水流冲击力很大。

妈妈把骆驼之间连接的缰绳又整理了一遍,然后她牵着这串骆驼缓缓下水,跟在斯马胡力后面向对岸泅去。 斯马胡力在河水的轰鸣声中扭头冲我大喊:“李娟,你自己一个人敢过来吗?”我赶紧连说了好几个“不”。他又大喊:“那等着吧!”头也不回地去了。

这边的世界只剩我一人了。天完全亮了。

不,和我在一起留在岸这边的还有怀特班。妈妈他们下水的时候,老狗班班毫不犹豫地也跳下冰层,跟在驼队后面,在浪花中缓慢游动,只冒出一个头来。而怀特班是一般的土狗,不是牧羊犬,从没经历过这种场面,况且还不到一岁。它吓坏了,悲惨地呜鸣着,几次跳下激流,又吓得赶紧跃上岸,一个劲地冲水里的班班不停地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42689/

推荐访问:听听那秋风 听秋风吟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