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减肥方法 > 所得税计算器

所得税计算器

时间:2018-03-27   来源:减肥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减肥方法】

所得税计算器 第一篇_2015所得税计算方法及实例

小陈税务解读: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奥数一样的算法)

一、政策规定

1.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摘自财税[2015]34号)

2.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元到30万元(含30万元)之间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015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间的所得,按照2015年10月1日后的经营月份数占其2015年度经营月份数的比例计算。(摘自财税[2015]99号)

二、实务操作

1.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含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2015年度缴纳企业所得税需要分阶段进行计算

(1)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即:年应纳税所得额×20%×50%=年应纳税所得额×10%

(2)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元到30万元(含30万元)之间的小型微利企业,分段(按照经营月份数占其2015年度经营月份数的比例计算)计算:

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5年9月30日: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即:年应纳税所得额×9/12×20%+年应纳税所得额×3/12×20%×50%=年应纳税所得额×17.5%。

需要提醒的是:分段计算是按照经营月份数占其2015年度经营月份数的比例计算,分月份实际所得额计算。

【例1】某小型微利企业2015年1-9月累计利润21万元,2015年10-12月份累计利润5.1万元,2015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纳税调整后年应纳税所得额28.2万元,则: 2015年第四季度申报:5.1×20%×50%=0.51万元;

全年应纳所得税:28.2×9/12×20%+28.2×3/12×20%×50%=28.2×17.5%=4.935万元。

【例2】某小型微利企业,2015年度可未弥补以前年度亏损8万,2015年1-9月累计利润21万元,2015年10-12月份累计利润12万元,2015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纳税调整且弥补亏损后年应纳税所得额27万元,则:

2015年第四季度申报:12×20%×50%=1.2万元;

全年应纳所得税:27×9/12×20%+27×3/12×20%×50%=27×17.5%=4.725万元。

(3)对年应纳税所得额高于30万元(不含30万元)的企业,不属于小型微利企业,也就不享受该项优惠政策。

3.2015年度缴纳企业所得税经营不满一年的小型微利企业

(1)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即:年应纳税所得额×20%×50%=年应纳税所得额×10%

(2)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元到30万元(含30万元)之间的小型微利企业,

①本年新办的小型微利企业,分段(按照经营月份数占其2015年度经营月份数的比例计算)计算:

自2015年新办月份起至2015年9月30日: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即:

【所得税计算器】

新办月份≥3,则应纳税所得额×(新办月份-3)/新办月份数×20%+年应纳税所得额×3/新办月份数×20%×50%

新办月份<3,则年应纳税所得额×20%×50%

②本年注销的小型微利企业,分段(按照经营月份数占其2015年度经营月份数的比例计算)计算:

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5年9月30日: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即:

经营月份≥9,则应纳税所得额×9/经营月份数×20%+年应纳税所得额×(经营月份-9)/经营月份数×20%×50%

经营月份<9,则应纳税所得额×20%

三、关注临界点计算

1.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200,000.00元的小型微利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200,000.00×20%×50%=20,000.00元

2.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200,000.01元的小型微利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200,000.01×17.5%=35,000.00元

【所得税计算器】

小型微利企业即多1分钱年应纳税所得额,多缴纳15,000.00元的企业所得税

小陈税务:知道有坑,知道有临界点,要的是会合理避开,如:多发点工资,多发点福利费(没有超标的前提下)等等。

四、2015年第四季度所得税预缴申报表

1.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

预缴时当期的累计实际利润额不超过30万元(含)小型微利企业,享受减半征税政策的纳税人,先填报《减免所得税额明细表(附表3)》:第2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栏,填报“A类预缴申报表”第9行“实际利润额”×15%的积;同时在附表3的第3行“减半征税”栏填写“实际利润额”×10%的积。

预缴时累计实际利润额超过30万元的,应停止享受减半征税优惠政策而改按20%的税率预缴企业所得税。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的“预缴时当期的累计实际利润额不超过30万元(含)”是指2015年

度的累计实际利润不超过30万元(含)。

2.核定征收企业

预缴时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含),享受减半征税政策的纳税人,“B类预缴申报表”第17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所得税额”为第11行或第14行“应纳税所得额”×15%的积。

预缴时累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万元的,不再享受减半征税优惠政策而改按20%的税率预缴企业所得税。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的“预缴时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含)”是指2015年度的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含)。

五、2015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

(一)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

1.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

(1)在A100000(主表)第24行“税率(25%)”填“25%”

(2)A107040《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第1行“一、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填报:本行填报根据A100000(主表)第23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减征15%(25%-20%×50%)企业所得税金额。

2.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元到30万元(含30万元)之间的小型微利企业

(1)在A100000(主表)第24行“税率(25%)”填“25%”

(2)A107040《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第1行“一、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填报:本行填报根据A100000(主表)第23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减征7.5%(25%-17.5%)企业所得税金额。【所得税计算器】

(二)核定征收企业

1.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

报表第12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所得税额”的金额为第6行或第9行“应纳税所得额”与15%的乘积。

2.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元到30万元(含30万元)之间的小型微利企业

报表第12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所得税额”的金额为第6行或第9行“应纳税所得额”与7.5%(25%-17.5%)的乘积。

所得税计算器 第二篇_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费 - 起征点(3500元)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说明:如果计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台),则个税起征点应设为4800元。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原来是2000,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27日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草案维持一审时“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2000元提高至3500元”的规定,同时将个人所得税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所得税计算器】

2015个税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2011年4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拟调至3500元。2011年6月中旬,调查显示,48%的网民要求修改个税起征点。2011年6月30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并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小编辛苦精心为各位网友准备了2015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税税率表,3500元起征点,包括工资税率表、年终奖税率表、劳务税率表,个体户税率表 等等,简单实用的表格,让您更容易看懂税率表。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3%)至百分之四十五(45%)。

说明:1、本表含税级距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每月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金(五险一金) - 起征点3500元(外籍4800元)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案例说明

1、张三在2015年一月份税前工资10000元,他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那么他的税后工资是多少呢?

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10000 - 1100 - 3500 = 5400元,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

缴费 =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5400*20% -555= 525元。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 10000 -1100-525 = 8375元

所得税计算器 第三篇_年薪制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年薪制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在年薪制的情况下,发放年薪方式有三种,一是全年集中一次发放;二是将年薪全部平均分摊到12个平均发放;三是将年薪当中的部分按月度工资形式发放,另一部分作为年终一次性奖金形式发放。

例一,假设某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年薪为60万元,分别不同发放方式下的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所得税计算器】

年薪制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一:

发放方式一:全年一次性发放方式下:根据(国税发[2005]9号)通知规定计算。 500000÷12=50000 根据商数查税率表为“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对应的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2755元。再依据(国税发[2005]9号)通知规定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额=600000×30%-2755=177245元。

年薪制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二:

发放方式:将年薪平均分摊到12个平均发放。

1、月发放数600000÷12=50000

2、月应纳税所得额=50000-3500=46500(查税率表,对应税率30%,速算扣除数2755元)

3、月应缴税额=46500×30%-2755=11195

4、全年应纳个税额 11195×12=134340

年薪制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三:

发放方式:将年薪当中的部分按月度工资形式发放,另一部分作为年终一次性奖金形式发放。

由于年薪一定的情况下,年终奖与年基本月薪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这就需要在二者之间作出合理分配,如何合理分配发放才能使个人收入最大化,这是一个现实的 课题。笔者也曾上网查阅了相关方面的资料,但用数学模型方法计算实在太深澳,让人难以理解,于是想通过朴实的方法进行试算。即分别采用用足对应档次税率的 上限额的方法进行试算。

A方案:运用平均发放适用税率的上一档税率,并用足该档次税率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级距的上限额。

例如全部平均按月发放的适用税率为30%,那么上一档税率为25%。查税率表中应纳税所得额级距的上限额为35000元,加上扣除费用标准3500元,所以每月发放按38500元计发,余下的采用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的方法。

平时每月发38500元,全年月度应缴个税[(38500-3500)×25%-1005] ×12= 92940元

年终一次发放(600000-38500×12)=138000元,按(国税发[2005]9号)政策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138000除以12的商数为11500,查税率表一对应的适用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1005.应缴个税为: 138000×25%-1005=33495

将月度应缴税额与全年一次发放的应缴税额相加得全年应纳税额为:

92940+33495=126435

B方案:

如果先用足年终奖适用税率对应级距的上限额,余下的按12个月平均发放。

根据前面方案年终奖行用税率为25%,查税率表中应纳税所得额级距的上限额为35000元,那么将年终奖发放安排35000×12=420000,那么月度发放为180000元,则每月15000元。

那么全年月度应缴个税[(15000-3500)×25%-1005] ×12=22440 元

年终一次发放420000元,按(国税发[2005]9号)政策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应缴个税为: 420000×25%-1005=103995

全年应缴纳个税 22440+103995=126435

得到结果是A方案与B方案应纳税额相等。

但是第三种发放方式比第一种发放方式节税50810元,比第二种发放方式节税7905元。所以实行年薪制的情况下,应该将年薪制中的部分按月度工资形式发放,另一部分作为年终一次性奖金形式发放。

上例中第三种发放方式A方案与B方案应纳税额相等。但并等于所有年薪制下二者随意分配都是相等的。本例相等的原因是二种方案的最后适用税率均为25%,如果出现二者适用税率不同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差异。

年薪12万以上的怎么算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计算器 第四篇_个税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一、计算公式及税率表

1、计算公式

应纳个人所得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个人负担部分﹘费用扣除数; 2011年 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费用扣除数(即起征点)为3500元。 2、个税税率表

3、举例

(1)小李当月工资收入5000元,五险一金个人负担部分500元。则应纳税所得额=5000-500-3500=1000,对应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3%=30元

(2)小李当月工资收入7000元,五险一金个人负担部分500元。则应纳税所得额=7000-500-3500=3000,对应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10%-105=195元 二、年终奖金的计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的规定,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有两种情况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例:小李1月份工资收入6000元,五险一金500元,年终奖100000元。

因为当月工资收入6000-500=5500大于费用扣除数3500,且年终奖120000÷12=10000,对应的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1005元,则:

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120000×25%-1005=28995元

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例:小李1月份工资收入3800元,五险一金500元,年终奖80000元。

因为当月工资收入3800-500=3300小于费用扣除数3500,差额为200,且(80000-200)÷12=6650,对应的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555元,则:

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0-200)×20%-555=15405元 三、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只允许按上述方法计算一次全年一次性奖金。员工取得的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名目的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现金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缴纳个人所得

王克俭 2014.3.27

所得税计算器 第五篇_H5编写个税计算器(JS代码编写)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

</head>

<body>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document.title="个税计算器";

//写头部内容。

var header=document.createElement("header"); header.innerHTML="个税计算器";

document.body.appendChild(header);

header.style.backgroundColor="blue"; header.style.height="50px";【所得税计算器】

header.style.textAlign="center";

header.style.fontSize="30px";

header.style.lineHeight="50px";

header.style.color="white";

//写输入框。

var form=document.createElement("form"); document.body.appendChild(form);

var input1=document.createElement("input"); form.appendChild(input1);

input1.type="text";

input1.placeholder="基本工资";

input1.style.width="100%";

input1.style.height="40px";

input1.style.marginTop="15px";

input1.style.fontSize="30px";

input1.innerHTML.placeholder="基本工资/计税";

var input2=document.createElement("input"); form.appendChild(input2);

input2.type="text";

input2.placeholder="绩效工资及工龄工资"; input2.style.width="100%";

input2.style.height="40px";

input2.style.marginTop="15px";

//

input2.style.fontSize="30px"; input2.style.placeholder="绩效工资/计税"; var input3=document.createElement("input"); form.appendChild(input3); input3.type="text"; input3.placeholder="奖金及其它收入"; input3.style.width="100%"; input3.style.height="40px"; input3.style.marginTop="10px"; input3.style.fontSize="30px"; input3.style.placeholder="奖金/计税"; //写计算按钮 var button=document.createElement("button"); document.body.appendChild(button); button.innerHTML="开始计算"; button.style.backgroundColor="lightskyblue"; button.style.textAlign="center"; button.style.fontSize="30px"; button.style.height="50px"; button.style.width="100%"; button.style.margin="10px auto"; button.style.margin="" //写主题内容 //定义一个主体区域用于存放主体内容。 var sec=document.createElement("section");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ec); //工资总额部分 var dl=document.createElement("dl"); sec.appendChild(dl); var dt=document.createElement("dt"); dl.appendChild(dt); dt.innerHTML="工资总额"; var dd=document.createElement("dd"); dl.appendChild(dd); dd.innerHTML="0.00"; dt.style.float="left"; dd.style.float="right"; dl.style.marginTop="15px"; dl.style.marginBottom="5px"; dl.style.height="30px";

dt.style.fontSize="24px"; dd.style.fontSize="24px"; //写分割线 var hr=document.createElement("hr"); sec.appendChild(hr); hr.style.margin="0"; //写养老部分8% var dl1=document.createElement("dl"); sec.appendChild(dl1); var dt1=document.createElement("dt"); dl1.appendChild(dt1); dt1.innerHTML="养老保险 8%"; var dd1=document.createElement("dd"); dl1.appendChild(dd1); dd1.innerHTML="-0.00"; dt1.style.float="left"; dd1.style.float="right"; dl1.style.marginTop="15px"; dl1.style.marginBottom="5px"; dl1.style.height="30px"; dt1.style.height="30px"; dt1.style.fontSize="24px"; dt1.style.color="red"; dd1.style.fontSize="24px"; dd1.style.color="red"; //写医疗 2%部分 var dl2=document.createElement("dl"); sec.appendChild(dl2); var dt2=document.createElement("dt"); dl2.appendChild(dt2); dt2.innerHTML="医疗保险 2%"; var dd2=document.createElement("dd"); dl2.appendChild(dd2); dd2.innerHTML="-0.00"; dt2.style.float="left"; dd2.style.float="right"; dl2.style.marginTop="15px";

dl2.style.height="30px"; dt2.style.height="30px"; dt2.style.fontSize="24px"; dt2.style.color="red"; dd2.style.fontSize="24px"; dd2.style.color="red"; //写失业保险1% var dl3=document.createElement("dl"); sec.appendChild(dl3); var dt3=document.createElement("dt"); dl3.appendChild(dt3); dt3.innerHTML="失业保险 1%"; var dd3=document.createElement("dd"); dl3.appendChild(dd3); dd3.innerHTML="-0.00"; dt3.style.float="left"; dd3.style.float="right"; dl3.style.marginTop="15px"; dl3.style.marginBottom="5px"; dl3.style.height="30px"; dt3.style.height="30px"; dt3.style.fontSize="24px"; dt3.style.color="red"; dd3.style.fontSize="24px"; dd3.style.color="red"; //写工伤保险0% var dl4=document.createElement("dl"); sec.appendChild(dl4); var dt4=document.createElement("dt"); dl4.appendChild(dt4); dt4.innerHTML="工伤保险 0%"; var dd4=document.createElement("dd"); dl4.appendChild(dd4); dd4.innerHTML="-0.00"; dt4.style.float="left"; dd4.style.float="right"; dl4.style.marginTop="15px"; dl4.style.marginBottom="5px";

dt4.style.height="30px"; dt4.style.fontSize="24px"; dt4.style.color="red"; dd4.style.fontSize="24px"; dd4.style.color="red"; //写生育保险0% var dl5=document.createElement("dl"); sec.appendChild(dl5); var dt5=document.createElement("dt"); dl5.appendChild(dt5); dt5.innerHTML="生育保险 0%"; var dd5=document.createElement("dd"); dl5.appendChild(dd5); dd5.innerHTML="-0.00"; dt5.style.float="left"; dd5.style.float="right"; dl5.style.marginTop="15px"; dl5.style.marginBottom="5px"; dl5.style.height="30px"; dt5.style.height="30px"; dt5.style.fontSize="24px"; dt5.style.color="red"; dd5.style.fontSize="24px"; dd5.style.color="red"; //写住房公积金8% var dl6=document.createElement("dl"); sec.appendChild(dl6); var dt6=document.createElement("dt"); dl6.appendChild(dt6); dt6.innerHTML="住房公积金 8%"; var dd6=document.createElement("dd"); dl6.appendChild(dd6); dd6.innerHTML="-0.00"; dt6.style.float="left"; dd6.style.float="right"; dl6.style.marginTop="15px"; dl6.style.marginBottom="5px"; dl6.style.height="30px";

所得税计算器 第六篇_简易计算2015年度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方法

简易计算2015年度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方法

来源:财务第一教室作者:张文兰2015-12-06

2015年国家发布了财税【2015】99号文扩大了小微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范围,规定从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元到30万元(含30万元)之间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所得税

这一优惠政策的规定,使2015年度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计算变得复杂起来,很多会计觉得一下子很不容易看明白,不知道自己公司到底能享受到这优惠多少,笔者学习后发现这文件及网上一些例题初看起来确实复杂,真正理解后很容易呢,现笔者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下来,与大家分享。

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只按本条方法计算即可,不用再看下条及以后内容:

计算方法:年应交企业所得税额=年应纳税所得额*10%

例如:经调整和弥补完以前年度亏损后2015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0万元,则有

2015年度应交企业所得税额=200,000.00*10%=20,000(元) 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30万元的企业的计算

简单计算方法:2015年应交企业所得税额=年应纳税所得额*17.5% 例如:经调整和弥补完以前年度亏损后2015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01.00元,则有

2015年应交企业所得税额=200,001.00*17.5%=35000.18(元)

是很简单吧!

其实文件规定的意思是把2015年全年利润平均分成12份,9份(即前9个月)按20%计算,3份(即10-12月)按10%计算,综合平均后是17.5%的税负。

基本的计算公式为:

2015年应交企业所得税额=年应纳税所得额*9/12*20%+年应纳税所得额*3/12*50%*20%=年应纳税所得额*17.5%

特别注意事项

1、 大家通过以上两例或许已发现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和20.001万计算出来的所得税额分别为2万元和3.5万元,在这20万元临界处差1元钱的应纳税所得额就差了1.5万元多,会计可稍做筹划即可帮老板省不少钱呢。

2、 有人问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均亏损,第四季度才有赢利,如利润为250000元,假设应纳税所得额也为250000元,年报时是否可按10%计算呢?按文件意思理解,这种情况下依然要按17.5%来算全年所得税,因为所得税是以年度来计算确定的。但第四季度季报时应是可以按10%来计算预交的,这点具体再看税局规定。

3、 这种麻烦的计算方法仅在今年出现,以后年度没有这样分季度享受不同优惠政策的,就不会再有这样复杂的计算方法了,所以没太理解也没关系,只用这一次呢。

所得税计算器 第七篇_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0=45(元)。[2] 税率表编辑本段 折叠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也就是2012年实行的7级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税免征额3500元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31027/

推荐访问:工资所得税计算器 北京所得税计算器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