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世界之最 > 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时间:2018-03-06   来源:世界之最   点击:

【www.gbppp.com--世界之最】

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第一篇_关于人口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谢建国,张炳男.人口结构变化与经常项目收支调整: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2013,(9):3-23.

2.田巍,姚洋,余淼杰,周羿.人口结构变化与国际贸易[J].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2011,No.C2011015.

3.王仁言.人口年龄结构、贸易差额与中国汇率政策的调整[J].世界经济,2003,(9).

4.徐晟.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国际收支的传导机制:中国人口红利的削减与国际收支双顺差[J].财贸经济,2008,(5).

5.朱庆.中国特殊国际收支结构原因探析——基于人口年龄结构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07,(9).

6.林毅夫.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J].光明观察,2006.

7.范学俊.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06,(3):57-66.

8.人口结构变化与经常项目收支调整: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2013,

(9):3-23.

9.张目,杨梅.当前我国居民储蓄与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师,2006,(7).

10.赵晓晨,世界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及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动态调整[J].国际经济贸易研究,1999,(4)

11.魏浩.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

12.余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贸易系,2008.

13.杨杨.企业建立自有品牌的重要性[J].国企,2012,(12).

14.王阳.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J].西北人口,2012,(5).

15.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J].人口研究,2004,(2):4—13.

16.王德文,蔡昉.人口红利的获得与丧失[R].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7—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后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4—120.

17.Caldwell,John C.,Toward a Restatement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1976,(2),No.3.

18.Bloom,D.and D.Canning.From Demographic Lift to Economic Lift—off the:Case of Egypt.[J].Applied Population and Policy,2003,(1):15—24.

19.Kelly,Allen C.,Population Growth,the Dependency Rate,and the 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Population Studies,1973,27(3):405—414.

20.马波.论中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

21.黑田俊夫.亚洲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人口学刊,1993(4):14—22.

22.张车伟.”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前景[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8):14—15.

23.刘新民.四大措施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经济周刊,2006,(8).

24.冯维曦.刍议加快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4).

25.马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型转变的途径和措施[J].中国经贸导刊,2004,(10):4—6.

26.张旭宏.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4,(2).

27.耿协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05,(7).

28.潜乡.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5,(2):37—43.

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第二篇_计划生育论文1

******大学

****专业毕业论文

计划生育政策研究

作者: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答辩组成员:

答辩日期:

计划生育政策研究

摘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和历史的创造者。人口问题不仅是家庭延续的个人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公共问题。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本文从影响人口发展的典型理论,论述了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推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执行计划生育的三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是否还适应国情,是否还需要继续执行?通过现在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找出相关的改善对策,适时调整政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计划生育的意义 继续执行 存在问题 调整政策

目录

一、计划生育政策概述

(一)计划生育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内涵和特点

(三)从统计数据看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1、 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

2、 计划生育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观念的转变

3、 计划生育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4、 计划生育促进了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 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突出问题

(一)、人口资源现状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性别比失衡

2、加速老龄化

三、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构想和配套政策措施

(一)调整政策的具体构思

(二)配套政策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计划生育政策概述

(一)计划生育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生产力与卫生事业加速发展,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结婚人数增加,在"多福多寿多男子"的传统思想下,又加上解放初期一时流行的"光荣妈妈"等因素的影响下,人口出现了迅猛的增长势头。1953年全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也就在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迅猛增长之势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论",主张控制人口,但这种正确主张在当时遭到严厉批判,大多数反对者认为节育是不人道的。此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率从1952-1957年的高峰骤降。到了1960年,全国自然增长率竟成负值。但从1962年开始,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人口补偿性生育到来,人口出生率骤然上升。1964年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人口出生处于无政府状态,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个生育高峰。到20世纪70年代初,全国人口已接近9亿,妇女平均生育水平还在5胎以上,人口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极大地减少了社会就业岗位需求,我国开始感受到了人口增长过快对社会发展的强大压力。为保持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我国政府终于下决心实行人口控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内涵和特点

1、时代背景不同。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是教育;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是变化的、动态的,人口人户分离、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违法怀孕、违法生育,加大了计划生育管理难度,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

2、目标任务不同。过去人口再生产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时期,人口和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十五"期间,广安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已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加快实现人口现代化。

3、服务对象不同。过去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封建意识较

浓,传宗接代的思想严重,生育观念落后,很多人对计划生育工作有抵触情绪。现在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优生优育意识,他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人主动要求政府提供生育、节育等服务,帮助他们实现优生优育。

4、标准要求不同。过去衡量工作抓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不能完成人口控制计划。现在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既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又要提高人口素质,还要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兑现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使实行计划生育的人群实实在在享受计划生育的发展成果,增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实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三)从统计数据看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1、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4年的15年间,中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人口平均需要7.5年的时间。从1964年到1974年,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10年内人口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人口的时间缩短为5年;1973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从1973年到1995年2月,中国人口由9亿增加到12亿,每增加1亿人口所需时间,又延长到7年左右。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虽然处于1949年后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20-29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人数平均每年超过1亿人。如此庞大的生育人群,其生育潜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中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和政策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水平不断下降,有效地抑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1994年与1970年相比,人口出生率由33.43‰下降到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11.21‰,妇女总和生育率从5.81下降到2左右。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农村人口正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有关专家推算,如果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至今仍保持70年代初期的出生水平,现在中国人口很可能已经超过15亿。20多年来,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有利于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中国生存与发展的人口条件。

2、计划生育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观念的转变

自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姻、生育、家庭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观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育龄群众所摈弃;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孩、女孩都一样,建立幸福、美满、和谐的小家庭,追求现代、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妇女早婚比例下降,平均初婚年龄提高。1992年,早于20周岁初婚妇女占初婚妇女总数的比例下降到12.9%。1970年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0.2岁;1993年为22.67岁,提高了2.47岁。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核心家庭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家庭的主要形式。据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平均家庭规模为3.96人,比1971年的4.84人减少了0.88人。家庭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是生育子女数量的减少。1993年与1970年相比,在当年出生的孩子中,一孩率、二孩率分别由20.7%和17.1%上升为61.3%和27.5%,多孩率则由62.2%下降到11.2%。到1994年,全国累计有4676万对夫妇自愿终身生育一个孩子,占已婚育龄妇女总数的20.3%。在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条件下,家庭规模的缩小和抚养子女人数的减少,显然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务负担,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质量。

3、计划生育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力图使人口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从而逐渐

提高人均水平。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除了改革开放等因素外,也得益于计划生育。1952年至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7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1.8倍。1978年至1994年,中国在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2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4倍。同期,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购买力的提高,中国消费品市场扩大了12.7倍,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年递增17.2%。199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053亿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与1978年相比,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增加9倍,平均每年递增15.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8倍,平均每年递增14.8%。

4、计划生育促进了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计划生育,始终包含着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两个方面。在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素质。1949年以前,中国的人口死亡率高达20‰,70年代末下降到7‰以下。1949年到199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35岁上升到68.55岁,其中男性66.84岁,女性70.47岁,成为世界上平均预期寿命提高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卫生基础设施已得到较大改善,全国平均每万人医院床位数从1970年的13.3张增加到1994年的23.6张,每万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数由1970年的17.5人增长到1994年的35人。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城乡居民的营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平均每人每日摄取的热量为2600千卡,蛋白质为75克,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妇幼保健事业不断发展,目前中国城乡已基本形成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服务网络。1990年婴儿死亡率已从建国前的200‰下降到35‰,孕产妇死亡率为94.7/10万,新生儿计划免疫率达到85%。人民在卫生和健康方面的一些主要指标已经大大领先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计划生育工作也促进了教育事业长足的发展。中国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94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已达2.7亿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4%,青壮年的文盲率已降到7%,在占全国人口91%的地区中普及了初等教育。大城市和部分发达地区基本普及了初级中等教育。幼儿教育和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稳步发展。计划生育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造福于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功效,必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四) 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中国人口发展历程、计划生育产生的时代背景、计划生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为了提高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人民体质,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不但要学会掌握现有的技术设备,而且现在科技飞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打好科学文化基础,而计划生育正是准备这种基础的最好条件。计划生育实施30年来,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极大地缓解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矛盾。如果说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从政策体制上具有发展经济的可能,那么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这种可能具备了良好的人口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都与此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观念。而观念的改变是我们这个有着深厚封建残余的国家向现代化迈进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也对世界人口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世界以及亚洲人口的影响极大。计划生育实施以来,中国人口的增长势头得到一定的控制,并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变革。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整个社会具备了比较适宜的人口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带动了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计划生育国策对人口增长速度下降所

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第三篇_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

一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示

专著 M

论文集 C

报纸文章 N

期刊文章 J

学位论文 D

报告 R

标准 S

专利 P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数据库 DB

计算机程序 CP

电子公告 EB

二.① 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

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②. 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③ 文献类型 及载体类型标识。④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⑤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 获得地址。⑥ 文献起止页码。⑦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三.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 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 —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 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 [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四、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居中)作为 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 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 ”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4.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 计研究院,1997.

2.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 献题名 [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 —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471.

【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4.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5..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

[9]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6.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7.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 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998-08-16/1998-10-04.

[12] 万锦坤.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 英文版 [DB/CD]. 北京:中国大 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五、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 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 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第四篇_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

在撰写论文、项目申报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毕业设计论文等文本时,参考文献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标注,而不能随意处理:

1、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书籍)

J——期刊文章

C——论文集【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N——报纸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

Z——其他,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

2、范例

(1)引用期刊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示例:

[1] 李升.MATLAB和ETAP的电力系统仿真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4(2):51-55.

[2] 周兆庆,陈星莺.Matlab电力系统工具箱在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中的应用[J].电力

自动化设备,2005,25(4):51-54.

[3] 陆超,唐义良,谢小荣,等.仿真软件MATLAB PSB与PSASP模型及仿真分析[J].电力

系统自动化,2000,24(9):23-27.

注意:作者一般只列出前3名,如果超过3名,则写“等”。页码必须要写。【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2)引用书籍

格式:[序号] 作者.书名[M].译者,译.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起止页码.

示例:

[1] Thierry Van Cutsem, Costas Vournas.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M].王奔,译.北京:电

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周双喜,朱凌志,郭锡玖,等.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及其控制[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

社,2004.

注意:页码可省略。

(3)引用论文集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1] 李升.负荷电压静态特性对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的影响[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

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727-732.

[2] Li Sheng, Su Zhonghua. Static state feedback control for saddle-node bifurcation

in a simple power system[C]. Proceedings of the 2nd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Shenzhen: 2009:158-160.

(4)引用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示例:

[1] 金敏杰.分岔理论在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D].郑州:郑州大学,2001.

(5)引用标准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示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DL 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6)引用电子文献(如网页内容)

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更

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的路径.

示例:

[1]在ASP.NET中使用OWC创建统计图[EB/OL].(2006-1)

[2006-5]..

注意: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这种文献。

3、论文正文中必须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必须标上标“[序号]”。 切记!论文最后按引用次序将参考文献一一列出。

如:

控制策略是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基本准则,一直以来VQC 的控制策略主要沿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基于九区图的区域图法控制策略,目前绝大部分VQC 装置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VQC 软件都采用这种策略[1];一是基于人工智能控制技术的控制策略,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等几乎所有的智能控制算法都被尝试应用于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中[2-5]。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VQC 的控制流程应遵循简单可靠(Simple is the best)的原则[6],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VQC 软件模块,由于受到远动数据采集精度和更新速度的影响和限制,复杂的智能计算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并不能获得较优的控制效果[7]。

参考文献:

[1] „

[2] „

[3] „

[4] „

[5] „

【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6] „

[7] „

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第五篇_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

文献属性对应英文字母如下:

M—专著 , C—论文集 , N—报纸 , J—期刊,R—报告,A—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文献。

电子文献: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 光盘图书,J/OL——网上期刊。

二、举例说明

5、期刊

[1]田克勤.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10-12.

1、著作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译著

[1]【美】R·M·加涅.杨天成译.中国改革道路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论文集或文献资料集

[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中国近代史研究史料汇编(一)[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2-14.

4、中国古代文献

[1]汉书·卷二十[M].

6、报纸

[1]田克勤.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N].人民日报,1999-01-09(8).

[2]邱伟光.论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意义[N].光明日报,1999-11-19(2).

7、外文文献

参照中文,但注意英文的一些习惯用法。具体见英文说明。

[1] He Z F. Improvement on exterminating method of NO3-N and in vegetables and fruits[J]. Agr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995, 14 (1): 46—48

8、网络文献

[1]田克勤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EB/OL].http//

9、析出文献

[1]田克勤.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Z].邱伟光.学习理论大家谈[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14.

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第六篇_关于二胎政策的研究论文

关于二胎政策的研究 摘要

本文针对二胎政策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逐一讨论。

针对问题一,本文首先建立logistic模型,通过对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运用Matlab编程对我国人口进行短期预测,得到初步预测结果并分析其结果,进而我们又按年龄分布,建立Leslie模型,通过该模型研究女性的人口分布随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研究总人口数及人口结构、以及老龄化程度指标的变化规律。预测得出206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2.2813亿人,以及我国的人口结构,根据所得数据可预测206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到26.12%。

针对问题二,本文将从人口、经济、住宅、教育四个方面,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评价体系,对江苏省单独二胎政策进行较详细的评。首先我们在问题一的基础上,将问题一所预测的人口进行修正,进而研究单独二胎政策在人口方面的影响,并将其作为媒介,从而可以完成对其他方面的评价,在教育方面的,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Spss回归分析得其影响较大;在经济方面,本文恰当地引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运用Matlab编程分析其影响。

针对问题三,我们针对开放二胎政策的时机和政策方案,对我国人口进行的研究,探究人口红利、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性别比例对于我国开放二胎政策的内在影响。首先我们通过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一化以及标准化处理,得出当前人口水平低于可以实行二胎政策的临界水平,即综合我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男女比例,人口红利,老龄化程度这四个因素,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或者说还不至于开放二胎政策,并可以预测在2015年可以开放二胎政策。 【关键字】:logistic模型,Matlab编程,Leslie模型,二胎政策,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一、问题重述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对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有效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功不可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人口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等,要求我们需要放开计划生育的约束;另一方面,过快增长的人口对于住房、教育、环境资源等又来来更多的压力。20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终于出台了。《决定》中关于逐步放开二胎的政策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目前,根据《决定》中的政策,许多省份已经逐渐放开了计划生育的约束,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即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就允许生第二胎。

我们需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以下问题:

1、查阅相关数据(可在国家统计局网站 查询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预测2060年我国人口数及人口结构、以及老龄化程度。

2、江苏省单独二胎政策于2014年3月28日起正式施行。查阅相关数据,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阐明“单独二胎”对江苏(人口、经济、住宅、教育等)的影响。

3、评估我国有没有必要完全放开二胎政策的必要?如果有必要完全放开二胎政策,请预测何时放开二胎政策比较合适。

二、符号说明

 t„„„„„„„„„„„„„„„„„ 表示年份(选定初始年份的t0) r„„„„„„„„„„„„„„„„„„人口增长率 x„„„„„„„„„„„„„„„„„„人口数量 xm„„„„„„„„„„„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2 R„„„„„„„„„„„„„„„„„„„„„„„„„„„.可决系数  ni(t),i1,2,m„„„„„„„„„„„„在时间段t第i年龄组的人口总数  b(,2,,90)„„„„„„„„„„„„„„„„. 第i年龄组的生育率 ii0,1

 d(,2,,90)„„„„„„„„„„„„„„„„..第i年龄组的死亡率 ii0,1

 si(i0,1,2,,90)„„„„„„„„„„„„„„„„„第i年龄组的存活率  L„„„„„„„„„„„„„„„„„„„„„„„„„„ Leslie矩阵  „„„„„„„„„„„„„„„„„„„„„„„„„„„„.劳动资本  „„„„„„„„„„„„„„„„„„„„„„„„„„劳动产出弹性  Py、Py i „„„„„分别表示y 年的适龄人口总数和年龄为i的适龄人口数

 By- i„„„„„„„„„„„„„„„„„„„„„„ y - i年的人口出生数  r1、r2 „„„„„„„„„„r1 为8岁以前死亡率, r2 指年龄为8岁的适龄

人口在从8至i岁的死亡率

 B„„„„„„„„„„„„„„„„„„„„„„„„„„„„„出生率  Ny- i„„„„„„„„„„„„„„„„„„„„„„ y - i 年的总人口数  m、n„„„„„„„„„„„„„分别为适龄年龄阶段的起点数和终止数  L0„„„„„„„„„„„„„„„„„„„„„„„„临界人口水平指数

三、模型假设

(1)假设查找的数据资料能够正确反映当前社会的真实情况;

(2)假设不考虑移民对总人口的影响;

(3)假设在预测人口模型中各项指标均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中;

(4)假设不考虑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等因素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5)不考虑学生从出生到适龄年龄阶段之间移民到国外;

(6)无重大疾病战争等导致人口大量下降.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

4.1问题一

查阅相关数据(可在国家统计局网站 查询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预测2060年我国人口数及人口结构、以及老龄化程度。

4.1.1问题一的分析

为了预测出2060年我国人口数及人口结构、以及老龄化程度,我们首先建立logistic模型,通过对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运用Matlab编程对我国人口进行短期预测,得到初步预测结果并分析其结果,进而我们又按年龄分布,建立Leslie模型,通过该模型研究女性的人口分布随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研究总人口数及人口结构、以及老龄化程度指标的变化规律。

4.1.2问题一的建模与求解

 模型Ⅰ:Logistic模型下的短期人口预测[1]

一、模型的准备

阻滞增长模型的原理:阻滞增长模型是考虑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 长的阻滞作用,对指数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修改后得到的。阻滞作用体现在对人口增长率r的影响上,使得r随着人口数量x的增加而下降。若将r表示为x的函数人r(x)。则它应是减函数。于是有:

dxr(x)x,x(0)x0 (1) dt

对r(x)的一个最简单的假定是,设r(x)为x的线性函数,即

r(x)rsx(r0,s0) (2)

设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xm,当x=xm时人口不再增长,即增长率r(xm)=0,代入(2)式得s

x)xmr,于是(2)式为 xm r(x)r(1 (3)

将(3)代入方程(1)得: xdxrx(1) dtxmx(0)x0 (4)

解方程(4)可得:

x(t)xm

x1(m1)ert

x0 (5)

二、模型的建立

上查到我国从1958年到2007年全国总人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25052/

推荐访问: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