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时间:2018-02-11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第一篇_关于 “微信”收费的常识

关于 “微信”收费的常识 常识1:使用微信不是免费的

微信本来就是付费的。微信产生的每一比特流量,都是要付给运营商钱的。移动数据费用理所当然的缴给运营商。移动投入巨资建立网络,这是他应得的。

那么,我们对网络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是理所当然的。既然付了钱,在日本开始在全国覆盖 LTE 的今天,我们要求有个像样的3G网络过分吗?

常识2:3G牌照的龌龊史,和消费者无关

消费者不需要考虑什么TD牌照,2G网络技术之类的问题。消费者只需要选择更快更好的运营商即可。

国家和运营商之间的一切龌龊不应该由消费者埋单。哪个公司作出错误的决策,哪个公司承担损失。哪个公司没有顶住压力,哪个公司承担后果。这是作为一个负责人的成年人应有的态度。更何况一个堂堂五百强公司?

微信在中移动的2G网络上造成了很大压力。那么,中移动要么加快3G/4G建设,要么改善技术。

消费者如果不去选择更好的运营商,市场怎么向前?这就是日本开始在全国覆盖LTE的今天,我们却在这里讨论微信收费的原因之一吧?

常识3:中国移动赚了多少钱?

2012年净利润1293亿元。注意,这个是净利润不一定和公司规模直接相关。营收大净利润少的公司比比皆是,尤其是国营基础服务。这意味着什么?

腾讯2012年的净利润不过123.32亿元。苹果在的净利润也不足3000亿人民币(410亿美元,最近汇率)。日本运营商Softbank?也不过290亿人民币左右(4658.7亿日元,最近汇率)。知道运营商业务为什么需要许可证了吧?

常识4:中国移动赚钱有多容易?

中国移动的净利润率则在23% 。净利润率同样不一定和规模相关。这意味着什么?超越了产品最创新,人才最顶尖的苹果(20%左右)。也让同是运营商但是不断增加基础投入的Softbank羞愧不已(16%左右)。

只有腾讯赚钱要更容易些(28%)。注意,腾讯的主要收益来自游戏。不需做太多实体投入的虚拟物品的销售,本来的低成本会带来高纯利。

总结一下,中国移动赚的,比腾讯多10倍,比Softbank多4倍。从赚钱的容易程度比较,他超越了顶尖的科技公司,超越了日本同行。

为什么?因为他比苹果更创新?投入比腾讯的虚拟物品成本更低?经营策略比Softbank更进取?知道运营商业务为什么需要许可证了吧?支撑移动网络的,不是个捉襟见肘悲惨兮兮的公司。

常识5:消费者不是不愿意付钱,关键是付给谁

QQ会员卖了多少年?AppStore的付费下载也有很多。微信收费这个事情引起反弹,不是收费荒唐,而是收费的角色荒唐。

可能性1:

微信这个App在Store收费? 或者内置功能收费?那么我会买,因为产品本身做的不错。 可能性2:

腾讯打算按月收取服务费?那么我会考虑。流量费用付给运营商,服务费用付给腾讯,天经地义,没什么可说的。

可能性3:

为了使用微信,消费者支付给运营商额外的费用?凭什么?也是大家反对的重点。参考日本的例子。

可能性4:

运营商发卖针对微信的流量包?如果比现在的流量便宜,我当然会考虑买。问题是这种可能性很小。

可能性5:

运营商从腾讯收取费用,但是,微信仍然免费?这个可能性最大,而且尤其需要警惕。看似运营商有好处,而用户没有亏?别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腾讯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游戏。网游用户补贴钱去为运营商不给力的网络埋单?

这个先例一开,所有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都要面临这个风险。创业者们为了提供OTT服务,都要先做个游戏业务吗?

消费者不是反对支付费用。消费者是反对支付不明不白的费用。提供更快更稳定的网络?那么我愿意付出流量费用。提供更好更给力的服务?那么我愿意出服务费用。应该缴给服务商的钱,缴给了运营商,才是不可接受的。应该缴给游戏公司的钱,缴给了运营商?那简直是滑稽的。

最后的话

作为业界人士?事情可以很复杂。涉及商业,技术,甚至节操。但是,作为消费者?如果市场能保持竞争的势态(三家运营商不联合起来对付微信),那么,事情就很简单。 一个运营商的一切都可以看作“黑箱”。牌照选择是CEO需要考虑的,而非消费者。消费者只需判断结果:谁提供更快,更稳定,更便宜的网络?

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第二篇_微信收费

微信俨然已成一种生活方式

【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对于中国人而言,过去的见面口头语通常都是“你吃了吗?”,然而随着科技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快速发展的微信俨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与人的互动已从QQ延伸到了这种即时移动通信的软件。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的手机聊天软件,因为其免费和吸引人的功能,自推出时日起微信就得以快速发展。用户从0到1亿,只用14个月时间,而1亿到2亿、2亿到3亿耗时分别缩短至不到6个月和5个月,而现在微信用户已隐隐欲突破4亿。而正是这种疯狂增长却引来了运营商的艳羡和敌意。 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争端

由于微信是永远在线的应用,因此会不断向运营商发送数据请求——“心跳信号”,但这种信号流量极低、每隔几分钟就发送一次以及用户基数重大,这造成了“信令风暴”,60%的信令请求只带来10%的流量收入,同时也影响了运营商网络的稳定,干扰了传统运营商通话质量。

除此之外这也导致运营商传统语音业务下降,蚕食了短信等业务。举个简单的数据,根据中国移动发布的2012年业绩数据显示:中国移动2012年净利润达到1293亿,其中移动语音业务营收为3680.25亿元,同比增长1%,而在2011年,中移动的语音业务收入达到3642.89亿元,同比增长 5.9%,运营商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语音业务增长在逐渐放缓,因此运营商把矛头对准了微信。

风雨欲来风满楼运营商逼迫微信

微信对运营商业务和收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笔者和一朋友经常用微信聊天,但后来智能手机坏了暂时用功能机,在其随后的时间里,虽然仍会继续用QQ聊天,但短信和语音通话使用率却开始增加,光从这里笔者就切身体验到了微信对运营商业务和收入的影响。 因此在今年两会前后,包括移动和联通的高层领导开始针对微信是否收费问题密集进行表态和造势,同时业内人士以及媒体对于微信是否收费的问题也闹得非常热,尽管马化腾以及腾讯官方一再宣布微信收费是谣言,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有运营商高层领导对外表态称微信收费与否将由市场决定,但这实际上这一切是风雨欲来风满楼,微信真的可能会收费。 微信收费的必然

虽然用户非常不情愿微信被收费,但实际上却有以下几个原因推动着微信不得不收费。

1. 垄断产业的必然:通信领域是国家命脉之一,有关部门是不会坐视移动运营商们的利益受损(哪怕它是净利润高达千亿的企业,哪怕失去的利益只是一丝一毫)。

2. 运营商早有准备:上段时间网友反应北京联通上网流量详单已经对微信、手机QQ等流量进行计算,这让很多人一时都认为这是运营商要对微信收费的前兆,虽然后来联通工作人员对此回应称,这只是开定向流量并非要单独收费,但此举也说明了运营商技术也已成熟,可随时随地对微信收费。

3. 钱的问题:虽然移动数据业务大幅增长,但更大的收入并未被运营商获得。

4. 不甘沦为“管道工”:由于运营商并不能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目前的运营商已经沦为纯粹的传输管道,而对那些有价值的内容和传输数据,根本无法触及和挖掘其中价值。

5. 触及根本:微信对传统传统运营商的短信、彩信甚至语音业务起到了“可怕“的替代作用,运营商必须遏制其发展或分一杯羹

6. 言之确凿的现状:微信向运营商发送的信令请求,确实影响到了运营商网络的稳定,甚至带来网络瘫痪的风险。

微信收费的不必然

纵然有着上述原因推动,但运营商是否真的会对用户的微信收费仍需要观察,原因如下:

1.腾讯不愿失去用户:对于中国网民而言,免费是最大的金字招牌,如果微信收费,估计没人会愿意付费并转移阵地,投向Line、米聊等语音对讲软件,而出现这样的局面是腾讯所不愿接受的,就算收费腾讯也会默默单独承受下去,让其免费。

2.冲击有限技术升级可解决问题:最近腾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对外表示,微信信令对运营商网络产生冲击主要是集中在2G、2.5G网络上,随着3G进一步普及以及4G技术的发展,微信对运营商的冲击并不大。

3.占用管道也带来流量:微信文字、语音对讲和图片确实占用了运营商一部分流量,但实际上通过微信传播的链接也给运营商带来了流量,让用户不得不升级流量套餐,因此微信虽然占用了通道,但也带来流量,很有价值,而收费会遏制其发展,影响运营商附带流量的收入。

4.腾讯会减少影响:收费的主要理由是信令冲击,腾讯或许会对微信进行软件优化,减少对运营商的影响。

5.微信国际化不愿受收费影响:最近腾讯在美国设立了办事处,以支持微信等国际拓展战略,同时为了让国际化战略更为顺利,微信还与印尼最大的媒体公司PT Global Mediacom成立

了合资公司,开拓印尼日趋增长的市场,如果此时传来微信在国内收费,是否会对其免费口碑造成影响,而让海外用户观望?

6.让用户付费不合理并且也不会答应:用户购买了包月套餐就说明已为流量付费,凭什么再让用户因为微信的流量再讨腰包?另外运营商的价值只是体现在硬件上,创造了流通管道,除此之外的价值与运营商无关,因此再让用户为微信付费不合理。此外经济观察报在《中移动回顾市场才是正道》的文章中非常形象地称,一家供应水电煤的公司接入了一家饭馆,这家饭馆深受消费者欢迎,赚了很多钱。但现在水电煤公司认为这家饭馆是用了自己的水电煤才赚了这么多钱,因此要求来划分利益,要么让客户每桌吃饭都另外支付水电煤的钱,要么和这家饭馆分成。如此荒谬地事情,消费者会答应吗?

7.管理上的需要:如果微信因为收费受到遏制,用户必然会投向其他语音通信应用,而为了防止网络暴力带来的监控需要,国内的现状是稳定压倒一切,与其“迫害”微信,还不如扶持和管理好微信,不然不利于管理。

究竟会不会收费?

昨天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IT领袖论坛上称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运营商不容易OTT公司也不容易,运营商与OTT公司关系是相互依赖的。在被问及微信收费问题时,他表示今天的免费是为了明天的收费,在将来,运营商向微信等OTT服务商收费已不可避免,另外再联系工信部近日的表态,可以说微信收费差不多算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看到这里有些人或许就已经开始激动了,不过先别忙着激动,笔者分析就算收费也收不到消费者头上,因为微信付费的种种不可能性,有关部门很有可能让运营商和腾讯协商个折中方案——让腾讯每年支付一笔使用费用,而用户无须为微信支付除流量外的使用费。 运营商为什么“不要脸”

运营商对微信收费,一方面是微信的信令请求确实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是源于自身的危机意识,认识到微信未来对自身业务的冲击,而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对微信未来商业化大蛋糕的艳羡。

未来的微信必将是一个大平台,有望成为第六大全球互联网平台,而腾讯以后也会开始实现微信的商业化运营,比如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微支付、社交游戏和IPTV等项目,不论是哪一项盈利前景都是非常可观的,可以说微信未来商业化的大蛋糕是非常诱人,运营商迫不及待想提前分羹。

不过,运营商就这么简简单单收费就行了吗?微信类似的OTT软件兴起,只能说明运营商现有的语音和短信业务的过时以及不再那么有价值(这里的价值不是指其不重要,而是指付

出相同费用情况下用户更愿意选择OTT)。OTT是一种技术进步,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这预示着APP时代的到来,对于这种趋势,我们更多地应该去把握,而不应该去堵和遏制其发展,因为自古以来治水从来没有靠堵而彻底成功过的。

因此运营商需要多去创新和改变经营模式,要多向互联网公司学习,如果一味地只是收过路钱,一旦未来通信市场用另外种方式打开,中国的运营商们迟早会被用户所抛弃。 写在最后

微信是否要收费,这不仅是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问题,同时也是用户是否有权利享用科技进步所带来福利的问题,在付出相应的流量套餐费用之后,笔者认为用户是完全可以享用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便捷。

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第三篇_微信收费

【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关于微信收费 1. 微信收费深层原因:腾讯谋求商业化引发运营商反击

资料显示,苹果在2011年推出了iMessage功能,允许苹果用户在电脑、平板以及手机之间发送短信,计入网络流量不通过运营商收费。按照今年1月的数据,目前iMessage用户每天发送信息20亿条。鉴于iMessage还可以发送图片和视频,这意味着运营商的短信和彩信收入减少了20亿条。而有统计显示,目前世界各国用户下载使用“微信”基本服务都不交费,也不用向运营商交费。显然,国际化的市场并没有“微信收费”的烦恼。按照马化腾的说法,微信国际化“成或不成,(腾讯)这辈子就这一个机会了。”

“微信商业化的问题一直都是外面的人在为我们着急,其实我们内部并没有想过微信商业化的问题。”早在今年年初,当时还没有“微信收费”一说,腾讯公关部助理总经理、发言人张军在和南方日报记者聊到微信商业化的问题时直言微信并不着急赚钱。在腾讯看来,微信是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个决定性的转型产品,将会是腾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柱,而在马化腾看来,微信更是腾讯“这辈子唯一国际化的机会”,所以对于微信的商业化,腾讯曾经是高度的谨慎。在2012年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对微信商业化“并不着急”,更表示腾讯要做的则是“继续增建微信平台,确保微信拥有卓越的通讯及社交体验。”

互联网分析人士梁明亮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腾讯本来是拥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来培育微信的成长的。“按照2012年度的财报显示,腾讯年收入超过400亿,现金储备超过100亿,市值更是超过了2000亿,在微信上显然腾讯可以比新浪在微博上有更多的耐心。”但是随着“微信收费”的越演越烈,运营商分一杯羹的决心越来越大,微信的商业化也开始从雾里看花逐渐变为当务之急了。在今年两会期间,腾讯CEO马化腾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明确指出:未来几个月公司将着手实现微信在中国的商业化运营。

据了解,马化腾所指的微信商业化运营,会先从中国互联网用户最容易接受的移动社交游戏入手,未来,微信平台还将上线出租车等服务的微支付选项。此前,蓝港在线CEO王峰在微博上的一番吐槽:“看到微信的游戏业务即将开放给腾讯自己旗下的工作室,有人羡慕,有人找关系,有人笔伐。但我觉得我们可以泰然处之,尤其是作为游戏开发者,做好游戏才是正道。”从侧面印证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微信游戏业务的“真身”。

早在去年11月,有消息称微信游戏平台正在测试中,据微信游戏直接负责人、腾讯琳琅天上工作室总经理姚晓光透露,微信团队的确在开发微信游戏平台。但是姚晓光表示,微信游戏的发布时间表将由广州的微信团队统筹,而不是游戏团队决定,这将又涉及到张小龙团队对微信游戏的把关,需要一定时间,所以目前微信游戏平台并没有具体的发布时间。

但是在微信团队负责人张小龙看来,公众平台也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其曾经在访问中说过,微信商业化可能从公众平台开始:“为什么我要尝试公众平台,因为这个平台包含了一些潜在的商业潜力,当它行得通的时候,可能它既满足了商业化的需求,用户也觉得没有被骚扰到,甚至还可以付费来获得服务,那这就是很好的商业化。”

其实微信并不是第一家涉足游戏的OTT应用,被马化腾认为是微信海外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Line”(中文名:连我)已经先于微信推出了多款移动社交游【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戏App和工具App,这些游戏App均可以通过Line账号实现好友之间的游戏邀请和对战,而“Line”作为一款来自韩国,拥有日系背景的移动通讯App,风格趋向卖萌,但是在全球已经拥有大概1亿用户,目前已经登录中国,在港澳台等地有极高的人气。

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第四篇_微信收费

【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微信收费

微信(WeChat)是腾讯推出的类Kik免费即时通讯服务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文字或图片消息的传送。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拍照发给好友、发手机图片、移动即时通信等功能。同时,可以显示对方实时打字状态,以实时掌握对方的响应情况。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微信收费问题成为本次论坛的热点话题之一。博鳌论坛上展开一项针对3000多人的调查,

9.8%的人投票支持“只要不向消费者收费就行,支持运营商向腾讯收费”;71%的人反对收费;认为“只要我自己不出钱,收不收钱跟我没关系”的人占据了19%。

 七成人反对微信收费

刘炽平称,在移动互联网世界,尤其是通讯科技及应用上,亚洲企业后来居上。“全球以手机IM为应用的市场里,除了美国的Whatsapp之外,全球参与竞争的包括腾讯公司的微信、韩国的KaKao Talk、日本的Line,四个之中三个来自亚洲。”

微信用户已超3亿

据悉,微信于2011年4月以Wechat之名进军海外市场,已实现支持全球100个国家的短信注册,其在北美的用户量也在稳步上升。

刘炽平透露,微信在全球市场已经获取相当好的成绩,在海外市场已有4000万用户。在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市场上,已经占据应用商店的第一位,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应用。此前,腾讯2012年的财报显示,微信与WeChat的注册账户总数已超过3亿。

 没有国家对即时通讯收费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加,今年以来已多次传出运营商将对微信等OTT收费,此前腾讯曾对外回应称“纯属谣言”。

在昨天的会议上,刘炽平称,用户在流量上已经付了基础的费用了,而运营商因数据业务的发展,营收得到提高,运营商因为微信等应用收到了更多的流量费。他称,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微信这一类即时通讯业务收费。

昨天,腾讯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表示,“微信基础服务肯定不会收费”。腾讯指出,我们相信并期盼,运营商和OTT公司的关系未来发展成鱼和水的关系或水乳交融。我们的目标是跟运营商共赢,一起在无线互联网时代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给用户,而不是在基础通讯服务上分一杯羹。

中国移动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原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说,微信确实造成了运营商网络负担加重,而运营商从用户收取的流量费尚无法平衡网络成本。对于是否收费,要兼顾消费者、腾讯和移动互联网营运商三方的利益,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 微信可能收费 幅度不会太大

昨日“IT领袖峰会”上最热的话题是什么?是“微信”。因为微信,从去年开始外界对于运营商和腾讯的关系就有颇多揣测,昨日同时出席峰会的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和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再就这一问题对外表态。两位企业家都认为,运营商和OTT并非“水火”关系,而应该共同繁荣。不过在被问及是否会在微信等OTT收费时,常小兵就称“今天的免费是为了明天的收费”。

国际化要“摸着石头过河”

据统计,目前微信的国内用户数已经达到3亿,与此同时,微信也在国际市场接连获得突破,最近还将在美国设立办公室。在回答微信开拓海外市场的问题时,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表示,微信将是腾讯进行国际化的窗口。但腾讯过去的经验很难帮助微信,要摸着石头过河。

马化腾说,在制造业,可能“中国制造”的标签很好用,放到信息服务业却并不好用。“我们在越南等国家推广,竞争对手会制造一些话题让当地的用户反对用微信”。

他说,微信推出后,受打击最大的是QQ,但腾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干净,宁可革自己的命。“我们让它去发展,不要因为自我竞争就掩盖掉了。我们按这个思路去做,在国际上就会有一定的机会。”

 微信带来流量高于占用资源

正是凭借这样一股革自己命的劲头,使得微信在国内外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昨日会场上,几乎每一个演讲嘉宾都在讲话中提到了微信。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会场上幽默地表示“我看到微信也很紧张”。

马云是否对微信真的感到紧张不得而知,不过微信让运营商们确实有些坐不住。早在去年年底,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高层就多次向腾讯“开火”,指微信占用了运营商资源。 关于微信对运营商网络信令的占用问题,马化腾昨日也进行了澄清。他指,腾讯公司正在内部统计并研究这个问题,目前的结果是,微信对信令的占用更多的是传统2G、2.5G网络上,在3G网络应该是游刃有余了。虽然在2G网络上占有较多信令资源,但微信同时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多流量。他指,运营商没有统计上很多外链所带来的流量,“微信给运营商带来的流量,是经过了不同的服务器,实际流量可能要比运营商所统计的多三倍左右”。 马化腾强调,与所占信令资源相比,微信给运营商带来的流量是数倍的。腾讯也正在进行产品优化,寻求与运营商的合作共赢。

 运营商和OTT不是“水火”

不久之前有传言指,三大运营商在商讨对微信这样的OTT业务收费,但腾讯方面随后否认了“被收费”的说法。昨日出席会议的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自然是躲不过这个问题,他表示愿意就此再和大家“交交心”。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运营商不容易,OTT公司也不容易,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成功的OTT公司,我们看不到的、死去的OTT公司不在少数”,常小兵说,OTT公司

与运营商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不是“水火不容”,只会是“鱼水”关系,大家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对此观点,马化腾也深表认同。

 微信收费有可能

面对是否会对OTT收费的提问时,常小兵的回答却耐人寻味,他说,今天的免费是为了明天的收费,“一个企业要可持续发展、一个行业要可持续发展,违背经济规律做事都是难以长远的”。他还说,“我知道马化腾也坐在台下盯着我看,我相信他也同意我的观点。” 另据悉,昨日在广州出席第二届“岭南论坛”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微信有收费可能。他指,运营商收费的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

媒体报道指,苗圩称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他们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但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OTT是英文Over The Top的缩写,这原是个篮球运动名词,指“过顶传球”。现在OTT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语音、视频以及数据服务业务。如腾讯的微信、微软的网络电话Skype都属于OTT。

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第五篇_关于微信收费 你要知道的六个基础知识

【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连日以来,微信是否收费已经成为街头巷尾众人关注的话题,而在对此事评论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有关微信收费的六个基础知识。

一、何谓OTT业务

OTT业务的意思,就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利用电信运营商的数据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种基于数据的较为基础的服务,如短信和语音通话。这种业务会使得传统运营商沦为管道,从中无法获取任何利益,还会侵蚀传统运营商的语音及短信业务,使得他们收入受损。例如你在微信中发一条消息,或发一条语音,都是免费的,如果这种免费服务的覆盖率到了一定程度,就没人再去打电话和发短信了。

OTT业务不光包括微信,其他如微博和QQ等推送类的产品,包括视频网站等,也都属于OTT业务。其实对OTT业务的收费早就开始了,视频网站最大的一个成本就是交给运营商的带宽费,而腾讯QQ每年要交给运营商的钱有几十亿,这些都是协商解决的,在这些公司的财报里都有体现。之所以微信会一下子被推到风口浪尖,不完全是占流量大,而是另有原因。

二、运营商酝酿对OTT业务收费是假

中国移动说微信占了他们60%的信令资源,只带回来10%的流量,亏了,这是个有些勉强的理由。其实移动QQ占用的信令资源不比微信小,为什么运营商不酝酿对移动QQ收费呢?根本原因还在于,微信的基本功能实在是与运营商的业务太重叠了,例如短信、语音通话、sp等,已威胁到他们对收入的控制。今年前两个月短信发送量下滑一成,就是个警钟。

因此,运营商酝酿对OTT业务收费是假,保持自身传统语音和短信业务不流失才是真,这也是为什么招致用户这么大反感的原因所在。长久以来,对OTT业务的收费一直都没断过,只是那些都是小钱,不收也不值什么。微信逐渐清晰的业务模式,才是促使运营商动收费脑筋的主要原因。对OTT业务收费从来不是什么问题,法国与韩国都是收的,中国也一直在收,只是收费对象仅限于互联网运营商,而不是普通用户。在互联网运营商向电信运营商交了钱之后,可以在一些对用户有价值的项目上对用户收钱,例如网络电话skype,最终互联网运营商向用户收费是必然结果,但还不是现在。

三、中国电信业是个相对垄断的市场

中国电信业是个相对垄断的市场,过去10年没有开放网络电话市场是个巨大错误,用政策保护传统产业的代价就是,如今微信杀到家门口了,一下子慌了手脚,还想利用垄断地位和政策优势来力挽狂澜,可惜,已经晚了,这已不是过去那个时代。

按道理来说,腾讯已经为信令资源付了钱,他的业务哪怕占了90%的资源,也不必再交钱。如果一台电脑在交了包月上网费以后一天24小时在线,你就要跟这台电脑多收费,那些交了包月费以后一个月也不开机一次的电脑,是不是该得到返还呢?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抓紧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扩充带宽资源,而不是在当前这个带宽小天地里同室操戈,这对于电信业务的发展毫无益处。

在互联网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语音和短信业务肯定要走下坡路了,延缓几年也毫无意义,当前运营商唯有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积极投身互联网化,才是解决未来生存的唯一良方,还幻想依靠政策和垄断地位苟延残喘,眼皮子太浅了。过去10年电信运营商不是没弄过飞信一类的产品,但都弄得不如微信好,这跟他们享受的种种特权所导致的优越心态之间有没有必然关系?见仁见智了。

四、电信业有其天然的垄断性

电信业有其天然的垄断性,你弄几百家运营商一起搞肯定搞不好,但垄断太集中,肯定也不行。美国电信业也是个相对垄断的市场,有包括网络电话在内的多种OTT业务,那些电信运营商可以向互联网运营商收点钱,但他们绝不敢提出向用户收钱,这就触犯反垄断法了,会被法院整到奄奄一息的。更为离谱的,是监管者协调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运营商谈判收费事宜,这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

首先要搞清楚市场主体,监管者、运营商、腾讯,这三者各自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腾讯开发出微信这款app,要收费也应该是腾讯向用户收费,与运营商无关。运营商如果认为自己吃了亏,大可以去与腾讯协商流量费的收取,运营商收的钱与用户无关。如果运营商收的钱让腾讯无法接受,监管者才可以出面去仲裁和调解。如果腾讯接受了运营商开的价码,把这块成本自己担下来了,也并不意味着腾讯就会向用户收费,还有个用增值服务弥补这块损失的路子。但无论如何,也涉及不到运营商与腾讯联合向用户收费,更涉及不到监管者、运营商和腾讯三者协商向用户收费,这从程序上完全是错的,必然也不会得到正义。

五、为什么这次微信收费的消息遭到了这么大抵制和反感?

为什么这次微信收费的消息遭到了这么大抵制和反感?从舆论情况上看,远远超过了石化双雄历次汽油涨价所带来的抱怨。因为,互联网是个有无限可能性存在的市场,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包括微信在内,只是代表现在,谁也不知

文章来源:搜狐IT

关于微信收费 你要知道的六个基础知识 内涵趣闻网_

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第六篇_关于微信收费

关于微信收费

两会过后,国内三大运营商高管以及工信部纷纷透漏要向微信收费,但腾讯方面却已在辟谣不会向用户收费,其实双方说的都正确,只是大家对收费这个词比较敏感,看到收费就认为会侵犯到自身与边上人的利益,或者只是疑惑而已。但是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事情呢? 微信确实影响了三大运营商的利益,以我自己的使用为例,现在传个图片或者只要不是紧急的事情,都会通过微信,另外语音传输更是弥补了传统电话不能留言的缺点。据三大运营商统计,随着微信的盛行,他们的主打业务电话、短信、彩信收入也已出现不增长或者负增长现象。另外据他们描述,微信在通过GPS的收发信息的时候虽然占用的网络带宽不大,但每次发信息产生的对话严重影响他们的服务。做个比喻,这就好比运营商提供的是高速公路服务,微信的信息就好比车辆,虽然高速公路够宽,车辆在高速上不影响车辆通行,但是车辆太多的话,收费站的收银员就要忙了,每次发送一条短信就像上一次高速下一次高速,收费员都为微信服务,这就影响了其他的服务或者他们本身的服务。这也是三大运营商提出的一个向微信收费的理由。

但是腾讯的回应也很爷们,消费者已经为GPS付费了,就不应该为微信再付费。对我们P民来说,事实就是这样。那怎么办呢,两方都有道理啊,这时工信部就得出来调解了。“你们别吵了,微信啊,你们使用了人家的服务嘛,又影响了别人的其他业务,肯定得收费的啦,但是怎么收费呢,还要慢慢研究”。腾讯这时也叫肯定会喊冤。但是能怎么办,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吧。

既然国内吵得热闹,那我们就看看人家国外怎么搞吧。美国最大的运营商AT&T,也经常会与Skype以及VoIP发生矛盾。人家也曾限制苹果手机安装Skype APP,但是最后呢,还是阻挡不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Skype不仅在iphone,还增加了android版本。你们能拿他怎么办呢?而且人家Skype除非拨打固话才收费。其实像微信这种OTT服务,国内早期就有,比如飞信,当时也不是火了一阵子么,但是也就昙花一现,难道就只允许你们移动自己放火,而不许腾讯点灯么。再说三大运营商不是老吹牛说3G、4G网络如何好,难道你们的提速只打算为自己服务吗?手机互联网发展这么快,按得了微信这个葫芦能保证不出现其他的瓢吗?再说如果你运营商真把人家逼的向用户收费,那如果我们就只好通过WIFI了,这下总不碍你们了吧。

激动了一下下,但是OTT服务这是一个大市场,智能手机已经取代功能手机,所有运营商们的大佬们还是坐下来好好谈谈,怎么去把这个蛋糕做大才是重点,同时也把OTT服务规范起来,让我们普通P民用手机上网能感到安全方便。

第一轮:

2013年1月4日,媒体纷纷报道,据“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透露,“从2012年的全年数据来看,电信运营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甚至也下降了5%。”并在报道中不约而同地以此为理由,外加一些传言,来证明“运营商和腾讯等OTT之间矛盾的日渐表面化,两大阵营关系紧张。”顿时,网上唱衰运营商,看好微信的文章铺天盖地,似乎运营商马上就会被OTT干掉了。直到2月中旬,春节短信的统计数据出来,虽然增幅放缓,但总量仍再创新高,行业专家的眼镜碎了一地。3月中旬运营商发布2012年的业绩,三家主要业务量均在攀升,“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所谓统计数据真伪一目了然;但这一荒谬的数据,居然在后来“微信收费”事件中屡屡被引用,其中的味道非常值得玩味。

第二轮:

媒体广泛报道的中国移动对OTT的态度,是基于12年底李跃总裁的公开讲话,以及奚董事长在巴塞罗那展会期间的发言,关于这些我在上篇博客已经谈及,个人理解并不能

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官方态度。运营商对互联网和OTT的完整表态是在2012年的业绩发布会上,三家运营商主帅均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承认“未来可能对运营商业务收入构成冲击”,又表示“目前对运营商业务影响不大”;另一方面也都在积极表示,“OTT业务将会与运营商数据业务产生协同作用,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营造双赢的局面”。

在技术方面,运营商对微信颇有微词,认为微信对信令资源的使用方式需要优化。在中国移动网上有数量众多的微信用户,这些用户使用微信时加重了信令网的负荷,甚至有可能对其他通信业务产生威胁,这方面的技术讨论也有很多,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我和小宝的互联网生活和@MMN是我的长文。而要解决这类问题,确实需要OTT企业和运营商共同协商,因此运营商一方面与腾讯协商,同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协调解决的诉求;而工信部也召集运营商,就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3月中旬,“微信收费”的传言逐渐传播开来。这一传言从何而起?在3月14日腾讯辟谣声明的新闻中,提到了经济之声《天下公司》的报道,但这也不一定就是起点。而即使运营商和腾讯的官方态度都已明确,整个3月的中下旬,围绕微信收费与免费的整理一直没有平息,行业人士和业内媒体也纷纷发表或支持或反对的声音,似乎不谈这个事情就落伍了、不专业了。在此期间,移动对飞信的升级改造、中国电信和网易合作翼聊、甚至联通的流量详单查询,运营商任何一个与互联网业务有关的动作都会引起媒体的胡猜乱想,有关报道都在试图证明:运营商已经站在了互联网公司的对立面,试图阻拦互联网和OTT业务的发展。

第三轮:

3月的最后一天,苗部长的发言又掀起了一轮新的媒体关注,苗部长说的是什么呢?

第一段,“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已经要求运营商提交相应的解决方案,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第二段,“工信部严禁运营商利用占有垄断的这个地位,卡死像腾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企业。”第三段,“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在工信部的表态中有部分内容体现出对运营商诉求的认同,而且明确地说出了“收费”这两个字,于是媒体开始抓住这段内容,狠批运营商和工信部沆瀣一气;于此同时,传言也从“微信收费”演变成为“运营商向微信用户收费”或“运营商逼迫腾讯向用户收费”,具体的时间表和收费方案都出了好几个版本,有意无意地混淆着“信令资源占用”和“流量使用”等问题。战火扩大到了行业外,微博上的公知、央视、人民日报以及新华社等媒体纷纷加入战团,人民群众的智慧被激发出来了,对运营商一片骂声,运营商立刻成为千夫所指的垄断企业,中国移动成了幕后使阴招的主谋,工信部成了帮凶和护犊子的家长,而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由于“民企”的身份和“悲情”的形象,而最终成了“创新”的代表,得到了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

走到这一步,运营商说什么都是错的,一切技术问题都成了借口和理由,而在公关方面的弱势和一贯的保守行为,又让支持者和蒙冤者只能偃旗息鼓。懂和不懂的,断章取义的,心怀鬼胎的,隔岸观火的,各色人等或明或暗,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互联网在这场公关大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第四轮:【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收费】

4月9日,腾讯宣布微信启动2.5G网络优化,这似乎应和着之前马化腾所表示的,“微信产生信令冲击运营商网络的事情主要发生在2G、2.5G网络上”,暗指对信令资源占用过多的原因是中国移动网络水平低。其实,专业人士早就指出:“信令风暴”不是无线蜂窝网络升级就能解决的,中国移动受冲击最大是用户规模所致,创造出“动态心跳”这样的新名词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腾讯屡次将矛头直指中国移动,是否有分化运营商的意图?正在大家琢磨这个表态的时候,10日下午腾讯“因机房故障,导致少部分微信用户约十分钟

发送消息失败。”而当故障一发生,坊间立刻就在传故障与运营商有关,足见运营商已经被妖魔化到什么程度了。

第五轮:

运营商和工信部作为腾讯的对立面,在公关战中败得一塌糊涂,那么这会不会是腾讯玩的苦肉计呢?持这种观点的运营商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轮轮的传言也让腾讯的股票受了伤;而且,继3月14日之后,4月5日和11日,腾讯又两次正式辟谣,甚至说“(微信要对用户收费)纯属有人恶意造谣”,强调“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这一态度让“腾讯阴谋论”的支持者糊涂了,于是又开始寻找和分析,谁是“恶意造谣者”。和360绑定在一起的line进入了阴谋论者的视野,在“微信收费”的传言广泛传播的时候,line的知名度和营销行为也在同步增长。而与飞信有关联的神州泰岳股票也在一路攀升,更让许多人浮想联翩。第一轮:

2013年1月4日,媒体纷纷报道,据“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透露,“从2012年的全年数据来看,电信运营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甚至也下降了5%。”并在报道中不约而同地以此为理由,外加一些传言,来证明“运营商和腾讯等OTT之间矛盾的日渐表面化,两大阵营关系紧张。”顿时,网上唱衰运营商,看好微信的文章铺天盖地,似乎运营商马上就会被OTT干掉了。直到2月中旬,春节短信的统计数据出来,虽然增幅放缓,但总量仍再创新高,行业专家的眼镜碎了一地。3月中旬运营商发布2012年的业绩,三家主要业务量均在攀升,“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所谓统计数据真伪一目了然;但这一荒谬的数据,居然在后来“微信收费”事件中屡屡被引用,其中的味道非常值得玩味。

第二轮:

媒体广泛报道的中国移动对OTT的态度,是基于12年底李跃总裁的公开讲话,以及奚董事长在巴塞罗那展会期间的发言,关于这些我在上篇博客已经谈及,个人理解并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官方态度。运营商对互联网和OTT的完整表态是在2012年的业绩发布会上,三家运营商主帅均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承认“未来可能对运营商业务收入构成冲击”,又表示“目前对运营商业务影响不大”;另一方面也都在积极表示,“OTT业务将会与运营商数据业务产生协同作用,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营造双赢的局面”。

在技术方面,运营商对微信颇有微词,认为微信对信令资源的使用方式需要优化。在中国移动网上有数量众多的微信用户,这些用户使用微信时加重了信令网的负荷,甚至有可能对其他通信业务产生威胁,这方面的技术讨论也有很多,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我和小宝的互联网生活和@MMN是我的长文。而要解决这类问题,确实需要OTT企业和运营商共同协商,因此运营商一方面与腾讯协商,同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协调解决的诉求;而工信部也召集运营商,就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3月中旬,“微信收费”的传言逐渐传播开来。这一传言从何而起?在3月14日腾讯辟谣声明的新闻中,提到了经济之声《天下公司》的报道,但这也不一定就是起点。而即使运营商和腾讯的官方态度都已明确,整个3月的中下旬,围绕微信收费与免费的整理一直没有平息,行业人士和业内媒体也纷纷发表或支持或反对的声音,似乎不谈这个事情就落伍了、不专业了。在此期间,移动对飞信的升级改造、中国电信和网易合作翼聊、甚至联通的流量详单查询,运营商任何一个与互联网业务有关的动作都会引起媒体的胡猜乱想,有关报道都在试图证明:运营商已经站在了互联网公司的对立面,试图阻拦互联网和OTT业务的发展。

第三轮:

3月的最后一天,苗部长的发言又掀起了一轮新的媒体关注,苗部长说的是什么呢?

第一段,“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已经要求运营商提交相应的解决方

案,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第二段,“工信部严禁运营商利用占有垄断的这个地位,卡死像腾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企业。”第三段,“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在工信部的表态中有部分内容体现出对运营商诉求的认同,而且明确地说出了“收费”这两个字,于是媒体开始抓住这段内容,狠批运营商和工信部沆瀣一气;于此同时,传言也从“微信收费”演变成为“运营商向微信用户收费”或“运营商逼迫腾讯向用户收费”,具体的时间表和收费方案都出了好几个版本,有意无意地混淆着“信令资源占用”和“流量使用”等问题。战火扩大到了行业外,微博上的公知、央视、人民日报以及新华社等媒体纷纷加入战团,人民群众的智慧被激发出来了,对运营商一片骂声,运营商立刻成为千夫所指的垄断企业,中国移动成了幕后使阴招的主谋,工信部成了帮凶和护犊子的家长,而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由于“民企”的身份和“悲情”的形象,而最终成了“创新”的代表,得到了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

走到这一步,运营商说什么都是错的,一切技术问题都成了借口和理由,而在公关方面的弱势和一贯的保守行为,又让支持者和蒙冤者只能偃旗息鼓。懂和不懂的,断章取义的,心怀鬼胎的,隔岸观火的,各色人等或明或暗,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互联网在这场公关大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第四轮:

4月9日,腾讯宣布微信启动2.5G网络优化,这似乎应和着之前马化腾所表示的,“微信产生信令冲击运营商网络的事情主要发生在2G、2.5G网络上”,暗指对信令资源占用过多的原因是中国移动网络水平低。其实,专业人士早就指出:“信令风暴”不是无线蜂窝网络升级就能解决的,中国移动受冲击最大是用户规模所致,创造出“动态心跳”这样的新名词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腾讯屡次将矛头直指中国移动,是否有分化运营商的意图?正在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18358/

推荐访问:微信上面时候开始的 微信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