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百科 > 抗战沦陷区

抗战沦陷区

时间:2014-07-03   来源:百科   点击:

【www.gbppp.com--百科】

抗战沦陷区(一):抗战沦陷区

一. 全省沦陷的省份

抗战期间,中国全省沦陷的省份总共有九个。分别是:台湾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

1.台湾省

台湾省在日本占领之前由于没有正式的行政划区,因此台湾省行政划区按照日本政府在1920年规定的行政划区计算,这一行政划区沿用到了1945年12月6日。台湾省共辖5个州、3个厅,全省面积35961平方公里(包括澎湖列岛及周边岛屿)。1895年4月17日,根据[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台湾本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诸岛以及澎湖列岛共35961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被日本侵占。

2.辽宁省

辽宁省全省共辖59个县。全省面积288518平方公里。辽宁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金县。辽东半岛的金县(包括旅顺和大连)土地面积1412平方公里,1895年4月17日根据[马关条约],金县被日本侵占。辽宁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义县(1933年1月3日沦陷)。截止到1933年1月3日,辽宁省全省沦陷。

3.吉林省

吉林省全省共辖41个县。全省面积329662平方公里。吉林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永吉县(1931年9月20日沦陷)。吉林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扶远县(1934年2月13日沦陷)。截止到1934年2月13日,吉林省全省沦陷。

4.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全省共辖43个县。全省面积572502平方公里。黑龙江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龙江县(1931年11月19日沦陷)。黑龙江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呼伦贝尔地区的奇乾县(1932年12月6日沦陷)。截止到1932年12月6日,黑龙江省全省沦陷。

5.热河省【抗战沦陷区】

热河省全省共辖16个县和2个盟旗。全省面积179982平方公里。热河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绥东县(1933年1月3日沦陷)。热河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阜新县(1933年4月8日沦陷)。截止到1933年4月8日,热河省全省沦陷。

6.察哈尔省

察哈尔省全省共辖16个县和3个盟旗。全省面积283675平方公里。察哈尔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多伦县(1933年4月29日沦陷)。察哈尔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蔚县(1937年9月11日沦陷)。截止到1937年9月11日,察哈尔省全省沦陷。

7.河北省

河北省全省共辖130个县。全省面积140253平方公里。河北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临榆县(1933年1月1日沦陷)。河北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东明县(1939年11月27日沦陷)。截止到1939年11月27日,河北省全省沦陷。

8.山东省

山东省全省共辖107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46736平方公里。山东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济南市(1937年9月24日沦陷)。山东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荣成县(1940年2月22日沦陷)。截止到1940年2月22日,山东省全省沦陷。

9.江苏省【抗战沦陷区】

江苏省全省共辖61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08314平方公里。江苏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川沙县(1937年9月7日沦陷)。江苏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赣榆县(1938年2月27日沦陷)。截止到1938年2月27日,江苏省全省沦陷,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唯一的一个全省沦陷的省份。

二. 部分沦陷的省份

抗战期间,中国部分沦陷的省份有13个。按照沦陷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别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绥远省、广东省、湖北省、广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贵州省和云南省。另外,在抗战期间,中国先后共设有6个直辖市,其中有5个先后沦陷。直辖市也划入了部分沦陷的范畴。

1.河南省(98.5%沦陷)

河南省全省共辖111个县。全省面积165141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109个县先后沦陷,

只有沈丘县和新蔡县两个县幸免于难。全省沦陷面积16260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98.5%。河南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临漳县

(1937年10月21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淅川县(1945年4月2日沦陷)。 2.山西省(98.2%沦陷)

山西省全省共辖105个县。全省面积156419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103个县先后沦陷,只有永和县和平顺县两个县幸遭日寇占领。全省沦陷面积

15365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98.2%。山西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阳高县(1937年9月9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沁源县(1942年10月21日沦陷)。

3.安徵省(81.9%沦陷)

安徵省全省共辖62个县。全省面积146303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48个县先后沦陷,只有14个县没有沦陷。这14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庐江县、泾县、石埭县、旌德县、宁国县、祁门县、岳西县、临泉县、颖上县、黟县、霍邱县、休宁县、歙县和绩溪县。全省沦陷面积11978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81.9%。安徵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广德县(1937年11月29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阜阳县(1944年4月23日沦陷)。

4.浙江省(78.6%沦陷)

浙江省全省共辖75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02646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64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12个县没有沦陷。这12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於潜县、昌化县、仙居县、磐安县、开化县、淳安县、遂安县、泰顺县、龙泉县、庆元县、云和县和景宁县。全省沦陷面积8064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8.6%。浙江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嘉善县(1937年11月11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天台县(1945年6月29日沦陷)。

5.绥远省(71%沦陷)

绥远省全省共辖16个县、1个省辖市和3个盟旗。全省面积329397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14个县市和2个盟旗先后沦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套地区的东胜县、凉城县、兴和县3个县没有沦陷。沦陷面积为23388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1%。绥远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丰镇县(1937年9月20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临河县(1940年2月3日沦陷)。

6.广东省(70.3%沦陷)

广东省全省共辖97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218511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70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28个县没有沦陷。这28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开建县、恩平县、赤溪县、佛冈县、广宁县、仁化县、连县、阳山县、连山县、紫金县、河源县、和平县、连平县、饶平县、丰顺县、梅县、五华县、兴宁县、平远县、蕉岭县、茂名县、大埔县、信宜县、化县、吴川县、徐闻县、阳春县和合浦县。沦陷面积为153505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0.3%。广东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南澳县(1938年6月21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新丰县(1945年6月1日沦陷)。 7.湖北省(69.3%沦陷)

湖北省全省共辖70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86229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53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18个县没有沦陷。这18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均县、郧县、房县、竹溪县、竹山县、保康县、郧西县、谷城县、巴东县、兴山县、秭归县、恩施县、宜恩县、建始县、利川县、来凤县、咸丰县和鹤峰县。全省沦陷面积为12911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9.3%。湖北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鄂城县(1938年6月8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长阳县(1943年5月24日沦陷)。

8.广西省(68.6%沦陷)

广西省全省共辖99个县。全省面积218923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67个县先后沦陷,只有32个县没有沦陷。这32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贺县、博白县、郁林县、兴业县、都安县、隆安县、百色县、田东县、东兰县、凌云县、田阳县、凤山县、平治县、靖西县、镇边县、田西县、乐业县、万冈县、天峨县、北流县、西林县、西隆县、向都县、镇结县、龙茗县、那马县、隆山县、敬德县、天保县、养利县、万承县和雷平县。沦陷面积为150145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8.6%。广西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龙津县(1938年12月21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百寿县(1945年2月15日沦陷)。

9.湖南省(68.4%沦陷)

湖南省全省共辖75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204771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50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26个县没有沦陷。这26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酃县、临沣县、汝城县、桂东县、

芷江县、凤凰县、沅陵县、沪溪县、辰溪县、溆浦县、黔阳县、麻阳县、永顺县、保靖县、龙山县、桑植县、古丈县、靖县、绥宁县、合同县、通道县、乾城县、永绥县、晃县、大庸县和怀化县。全省沦陷面积为14006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8.4%。湖南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临湘县(1938年11月9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资兴县(1945年6月27日沦陷)。

10.江西省(63.5%沦陷)

江西省全省共辖82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65258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56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27个县没有沦陷。这27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丰城县、鄱阳县、宁冈县、分宜县、南丰县、铜鼓县、广昌县、黎川县、雩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安远县、寻邬县、乐安县、宜春县、金溪县、安福县、铅山县、上犹县、崇义县、宁都县、瑞金县、石城县、乐平县、浮梁县、德兴县和万年县。全省沦陷面积为10498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3.5%。江西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彭泽县(1938年6月29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清江县(1945年8月7日沦陷)。 11.福建省(18.5%沦陷)

福建省全省共辖62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20114方公里。抗战期间,有15个县市先后沦陷。这15个县市分别是:金门县、厦门市、诏安县、东山县、福清县、长乐县、连江县、闽候县、海澄县、永安县、霞浦县、宁德县、福安县、漳浦县和云霄县。沦陷面积为2227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8.5%。福建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金门县(1937年10月27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云霄县(1945年7月13日沦陷)。

12.贵州省(4.8%沦陷)

贵州省全省共辖78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70196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4个县先后沦陷。这4个县分别是:三都县、独山县、丹寨县和荔波县。沦陷面积为819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8%。贵州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三都县(1944年11月30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荔波县(1944年12月3日沦陷)。

13.云南省(3.3%沦陷)

云南省全省共辖112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420465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3个县先后沦陷。这3个县分别是:龙陵县(1942年5月3日沦陷)、保山县(1942年5月5日沦陷)和滕冲县(1942年5月10日沦陷)。沦陷面积为13740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3%。 14.直辖市(90.5%沦陷)

抗战期间,中国先后共设立了6个直辖市,总面积为3170平方公里。分别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岛市和重庆市。其中有5个先后沦陷,分别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沦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沦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沦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沦陷。

青岛市:1938年1月10日沦陷。

沦陷面积为28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0.5%【抗战沦陷区】

三.未沦陷的省份

在半个世纪的对日战争中,中国只有8个省份没有落入日寇之手。这8个省份分别是:西康省、宁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

1.西康省

西康省全省共辖46个县。全省面积451521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期间没有遭到日军的轰炸和侵占。

2.宁夏省

宁夏省全省共辖10个县。全省面积233320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期间没有遭到日军的轰炸和侵占。

3.青海省

青海省全省共辖17个县。全省面积667236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期间没有遭到日军的轰炸和侵占。

4.新疆省

新疆省全省共辖63个县。全省面积1711931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期间没有遭到日军的轰炸和侵占。

5.四川省

【抗战沦陷区】

四川省全省共辖150个县市。全省面积303318平方公里。抗战期间,四川省所属各县均没有遭到日军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敌机的轰炸。

6.陕西省

陕西省全省共辖92个县。全省面积187691平方公里。抗战期间,陕西省所辖的部分县城以及乡镇多次遭到日军的侵犯和轰炸。但是总体上说,各县城均没有被日军占领。

7.甘肃省

甘肃省全省共辖66个县。全省面积391506平方公里。抗战期间,甘肃省所属各县均没有遭到日军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敌机的轰炸。

8.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共辖78个宗鹆。全自治区面积1215780平方公里。抗战期间,西藏自治区所属各宗鹆没有遭到日军的侵扰。

四.最终结果

抗战期间,中国省辖市以上有效计算城市总计为:2072个。其中,省辖市12个、直辖市6个、县城1960个、厅州8个、盟旗8个、宗鹆78个。全国总面积共计为9582463平方公里。 抗战期间,中国省辖市以上有效计算沦陷城市共计为:1001个。其中:省辖市11个、直辖市5个、县城970个、厅州8个、盟旗7个。沦陷面积总计为3561080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7.2%。也就是说,在半个世纪的对日战争中,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落入日寇之手。中国官方文献所称的“大半个中国沦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另,中国有很多书籍杂志以及一些网站上宣称"在抗战期间中国有1500多个城市沦陷"。我不知道这1500多个城市究竟从何而来? [抗战期间中国沦陷城市和面积]这一问题是到了该有个结论的时候了。[/

抗战沦陷区(二):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及受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及受

日军威胁地区的学校迁入

内乡的背景及原因

1937年(民国26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黄河以北大片国土迅速沦陷,河南省会开封亦受日军威胁。河南省教育厅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学生应先迁移安全地带、以免学业中断”的通令,指示省内各地凡已受袭击或易受袭击区域的学校,一律向安全地带转移。1938年(民国27年)5月,省会开封沦陷,河南省府即率省直各厅迁避豫西南的南阳。这时,省府中的一些要员,已有人将其家属迁安于内乡。于是,豫北、豫中、豫南、豫东各类学校30余所相继迁入内乡(含今西峡县)。1938年(民国27年)元月以后,即有河南省立许昌中学、安阳初中、郑县化工职业学校、私立两河中学先期迁入。是年11月后,又有信阳师范、安阳高中、汲县师范、淮阳师范、沁阳初中、淮阳初中、私立北仓女子中等学校先后迁入。1939年(民国28年),开封高中,开封初中、开封女子师范、沁阳中学、黄河水利专科学校等也都迁入内乡,河北保定私立育德中学亦于当年迁入内乡县西峡口莲花寺岗(西峡当时属内乡管辖)。

抗战时期,外地学校纷纷迁入内乡,在内乡招生办学,时间长达7年之久,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学校当时为什么青睐内乡呢?有论者认为:内乡地处伏牛山区,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且偏居豫西一隅,远离战火,适宜避难;亦有论者认为,河南大部沦陷,未沦陷区又有部分易遭日军袭击,仅剩豫西南一带比较安定,省府机关及流亡学校不得不来迁居内乡,暂避日军威胁。上述论及的都是客观原因,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这些客观因素并非单独惠及内乡,豫南、豫西伏牛山区周边十数县均享有之,流亡学校为什么对内乡情有独钟呢?这里面存在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

首先,政治上抗日战争爆发时,宛西“乡村自治”派首领别廷芳经营内乡已有10年,乡村自治已有成效。别实行严密的保甲制度组编民团,培训军事骨干;团丁训练有素,武器装备齐全。还修公路、架电线,加强县、区、乡镇的交通通讯联系。大小匪股及盗贼很难在内乡境内立足。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说并非空谈。如此良好的治安环境,当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相当的影响。对于当时处于战乱环境中的外地学校,自然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二,经济上别廷芳大搞植树造林,治河改地,还建成了小型水力发电

站,创办了丝稠、玻璃、造纸、铸锅、酿酒等厂。推行禁止“大烟(鸦片)、纸烟、洋靛、洋货、赌博”五大禁令。1933年(民国22年)开始丈量土地,制定“课石册”,清理田赋,整理契税,建立地方财政。当是时,内乡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民众生活有所改善。内乡有经济实力保障短期内建设30多所学校的用房和这些学校的生活供给。抗日战争时期,外地学校迁住内乡达7年之久,师生人数一般保持在2万多人(含内乡籍学生),从没出现过物资供给困难的问题。

【抗战沦陷区】

第三,宛西乡村自治派比较重视教育。1933年(民国22年),其首领彭禹廷、别廷芳等人创办宛西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马山口南8里的天宁寺(俗称天宁寺乡师)。初以彭禹廷任校长,彭不久遇害,别廷芳担任校长,聘请了一批省内乃至全国名流学者如:孙伏园、张含清、杨仪山、罗丽泉、罗卓如、徐玉诺、全廉波、袁伯厦、刘振夏(后三人均为宛西人)等人到该校任教、教师待遇优厚,月工资均在百元(当时可买5000斤小麦)左右,教学质量上乘。别廷芳还实行“三杆主义”教育,即“拿起枪杆练武,拿起笔杆为文,拿起锄杆务农”,在当时亦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还利用祠堂、庙宇普及小学教育。1938年(民国27年),内乡全县共办小学235所。此外,每联保还办一所民众小学(即保国民小学),进行民众扫盲和灌输乡村自治思想教育。抗战爆发后,外地学校派人到内乡联系迁校事宜,别廷芳对此表示欢迎,并尽力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较为妥善地安置了30余所大、中、小学校。

抗日战争8年时间,沦陷区30余所学校在内乡办学长达7年有余,内乡人民为2万多莘莘学子提供了较为安定的学习环境,这是内乡人民对这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的一个贡献。反过来,内乡地理位置偏远,又大部分是山区,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外地学校的迁入促进了内乡文化教育的繁荣,冲击了社会上的陈旧观念,带来了新思想、新风貌,促进了意识形态的转化,起了很大的开风气作用。(关于“影响”,本书另有专题叙述。)

抗战沦陷区(三):2015抗战胜利70周年的作文素材

9月3日,一个注定被铭记的日子——它是日本对同盟国各国递交降书的日子,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更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

抗日战争介绍

中国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共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战争阶段第一阶段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38525/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