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中国农民工调查

中国农民工调查

时间:2017-08-27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中国农民工调查 第一篇_农民工调查报告(上交)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村青年作为当前我国农民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发展城乡经济,稳定农村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有了一批又一批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的农民朋友离开家乡,为梦想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基层,渐渐成为城市基层的中流砥柱,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的生活。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能够了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渴望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学到一定的技能,只有从本质上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使他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和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了四名从各地农村来宁夏打工的青年,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李靖,男 ,年龄26岁,农业户口,大专学历,未婚, 是一名民

营企业经理,家庭年收入5万左右。已利用业余学习时间,通过广播电视大学大专学历,想学习的专业是工程造价,2009年毕业。正准备报本科,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管理聘来的员工。对自己公司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的希望和要求是:希望通过学习,提高管理水平,把公司发扬壮大。让双方父母过上安逸生活充裕的生活。

雷银利,女 ,年龄21岁,农业户口,中专学历,未婚,现有家庭成员4人, 在民营企业工作,家庭年收入3万左右。目前最想做一名会计。已报2013春会计班就读,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希望和要求是:希望找一份好工作,提高生活条件,为以后的生活减轻一点负担,能为父母的营业店做会计工作,减轻父母的压力。

鲁冲,男 ,年龄23岁,农业户口,高中学历,未婚,现有家庭成员6人, 是一名民营企业职工,家庭年收入2.5万左右。希望利用业余学习时间,通过成人高校提升至大专学历,想学习的专业是管理学,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改善生活条件。对自己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的希望和要求是:希望提升学历后能加薪,若干年后能返乡创业。

鲁林,男 ,年龄35岁,农业户口,中专学历,已婚无子女,现有家庭成员3人, 现在民营企业工作,家庭年收入3万左右。已在电大学习大专物流专业.正就读电大本科,行政管理。想上升到更高的岗位,为企业贡献。希望通过企业加薪,让家庭过上充裕的生活。

(二)学历及收入情况

从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其主要学历集中在初中、中专、大专,初中比例为25%,而大专学历仅为25%,中专占50%,60%的调查

对象反映学历成为他们工作过程最大困难,100%的调查对象反映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加薪创业或找一个好单位,为了家庭有充裕的生活水平。

(三)调查情况分析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

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大,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为统筹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生活,农民工学历大多低于本科学历,而且学历与年龄成反比,40岁以上是小学学历,35—40岁是高中以下学历,25-35岁以下是以大专学历以下为主。其学历与同等城市人相比有明显差距。

三、学习需求的现状及分析

(一)农村学历低的形成原因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地理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 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失,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再加上农村传统思想,封建思想依旧残留, 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男孩上学,女孩在家务农 ,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

(二) 农民学习需求明确

1.4人都希望在原有的学历基础上加以提升,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为:

业余 ,选择的学习学校有:电大,夜校。

2. 有2人已经报参加电大学习班,学习的内容有掌握一门技能,选择的学习方式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知识。在调查对象中都明确表示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其中希望通过脱产学习方式攻读相应的学历 ,利用学校机构的载体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1人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 。这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 ,并希望通过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三)、农民工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调查四名调查对象中对有一个共识, 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 ,学有所用 ,以技致富, 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

(四)农民工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农民工的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没有科技进步我国是很难立足于世界之林,而科技的进步是需要靠教育,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农民工是当前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对当前农民工的政策来分析,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很多农民工在现实生活中,采取一切机会去培训,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就业技能和创业

本领,但这仅只是一少部分,如果离开了社会的支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大多数农民工是难以实现培训和就业的。因此社会应做到:

1、农民工进城我们必须大量的在城里建设经济房,切实为农民朋友们的生活考虑,为他们建设个温馨的家园。 农民进城务工给城市带来很大的劳动力,但是也给城市带来了很大的住房负担。由于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后,大部分的农民没有足够的钱租用民房或,因此市政府要联合企业为农民工朋友们建设足够的经济用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有个安身之地。还有在节庆日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回去与家人团圆的农民工朋友要给予家一般的关怀,以提高他们对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总之,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先行部队,他们是无名的建设者,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2、加强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以更好的发挥他们对城市建设的贡献。现在的农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农民工朋友们很经常在城市中由于无法立足,而走向犯罪的道路。由于我国的教育水平还未成熟,导致农村的教育水平跟不上,因此许多的农民文化水平基本保持在初中、中专学历,甚至有的还没读过书,这样的文化水平当然无法融入城市的文化中。针对于文化水平差异这个问题上,市政府应当多设几个夜校,给农民工朋友们免费学习知识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3、市里应当重视对农村的建设,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为城市更好的建设发挥后备力量。 由于农民的进城,农村的土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也不利于城市的发展。我们现在应当把握时代发展的契机,积极地争取农村更好的建设,市政府要大力支持企业家到农村去,

中国农民工调查 第二篇_中国农民调查

《中国农民调查》读后感

我们要说,我们看到了你想象不到的贫穷,想象不到的罪恶,想象不到的苦难,想象不到的无奈,想象不到的抗争,想象不到的沉默,想象不到的感动,和想象不到的悲壮„„”

中国农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听话、又最能忍让一个特殊群体。可是,一旦被激怒,又会骤然成为世界上最庞大、最无畏又最具有破坏力的一直队伍。

——摘自《中国农民调查》

《中国农民调查》,是批露中国农村的种种黑暗现象以及农民沉重的负担的纪实文学。作者亲身深入安徽农村调查,披露了曾惊动中央的几起重大涉农案件,揭示了农民负担过重的种种原因,展现了农村费税改革的艰难曲折过程。是一部透视当下中国农民问题的不可多得的反思警世之作。听作者锥心泣血哭述农民的命运,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眼泪。

通观全书,该书第一到第四章,以一系列恶性案件的发生为中心,具体展开农民在税费重负的压制下生存的窘迫,命运的多舛。作者揭露了那些已经蜕变成黑恶势力的村官乡霸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暴行,也写了农民在忍无可忍情况下的上访与抗争。第五章到第八章就农民负担过重,中央三令五申的减负政策和措施为什么就是贯彻不了的问题进行了多方位多层面的调查、探寻与分析。第九章到第十二章,通过对农业问题专家的税费改革主张的叙述,以及他们关于农业体制综合改革思路的评价等,表现了难能可贵的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济世之心。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是很久以来,农民在农村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我们并不十分了解,或者是我们自以为了解。认为自从农村实行了以“大包干”为标志的家庭联产责任制,中国的农民好像已经富得流油了。而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曾视为生命的土地,走向了城市,这又是为什么呢?现实生活的农村,又是怎样一副光景?农民们眼中的农村又是如何的呢?我从《中国农民调查》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然而绝大多数当代社会下的农村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世外桃源”。我的父母都来自四川农村,还记得小时候过节回外婆家的情形,春节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年轻的一辈都纷纷离开农村进城务工,在他们眼中,就算在城里打一份收入极低的工都比一辈子守着土地过好。现在每年春节回去,只能看见一副凋零的景象。农民们到底面临着什么困境呢?

在众人的印象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是“大包干”的经典分配原则,可谓中国农民的一大创造。然而在书中,农民要上缴的各种费用却成了他们的最大负担,究竟什么是“交够”,什么是“留足”,这是所有农民都想弄明白的事情。这些界定不清楚的费用就成了乡镇干部贪污得利的漏

洞,出现了干部向农民伸手要钱的恶劣现象,极度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乡镇的执法机关也变成了乡镇领导的“欺压工具”。农民们得不到应该受到的法律保护,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因此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在书中,为了查清村中的“提留账”丁作明被纪王场乡派出所的人员拘留逼问,最终被残暴的执法人员殴打致死;在小张庄“村主任张桂全杀害四名查账代表和村民”一案中,蚌埠市检察院随意更改了张桂全父子的罪名;王营村为改变非法征收的农民负担,前后共爆发了五次上访的高潮,最后一次近一百位村民来到天安门广场国旗周围,集体下跪,以雪民冤,以昭国法。这一件件令人沉痛的案件都在告诉我们农民负担是多么重,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又是何其多!农民们想把这些说出来,可哪里又有可以说话的渠道呢?这渠道又需要用什么惨重的代价去换取呢?有这么多农民兄弟为了争取“减负”失去了生命,然而农民负担问题在各地依旧是屡禁不止,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接连发生,这些又是为什么呢?

显然,中国农民的负担问题走进了一个怪圈。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党和人民政府一直在不断做出相关的措施,下达的命令,批发的文件也越来越多,并且措辞也越来越严厉,然而于广大农民而言,似乎并没有实质性的获利。原因在于这些法律条例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一些部门官员的利益,然后这些部门就会创造出一些新的、不在明令禁止之列的收费项目来,所以在执行的时候,这些法律条文可能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书中,农民们经常哀叹乡镇干部的不作为,都说是“山高皇帝远”,我想的确是山高皇帝远,法律的执行度根本不能达到偏远的农村来,这句话隔开的不仅是农民与政府的距离,更是农民与法制的距离。“三农”政策的确让很多农民生活好了起来,但将这与千百年来农民为我们做出的贡献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像丁作明,张桂玉,王俊彬这样有一定法律意识的农民越来越多,敢于站出来为自己受到的过重负担说话的农民也越来越多,慢慢学会了用法律武器对抗不公平待遇,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当然,只有农民的改变是不够的,还需要领导阶层都能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不顾贫苦农民的生活,好好履行职责,将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那么我相信,像书中那样悲痛的案列就会越来越少以至于消失。我相信,并不是只有安徽的农村才是这样的情形,它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最真实的农村现状。希望更多的媒体记者能够关注到中国农民的现状,将那些正因过重负担饱受生活压迫的农民现状带进社会大众的视野,让我们能真真正正的关注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正如文中所说,这一切并非尾声,大幕正在拉开。

中国农民工调查 第三篇_关于农民工返乡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神木镇农民工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叙述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农民工返乡的家庭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的形式,了解了农民工返乡的基本情况,通过这些情况,分析了农民工返乡的原因以及返乡后可能遇到的困难,从一个大学生的角度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在结尾预测了农民工返乡这一事件的趋势。

关键字:农民工 返乡 就业

序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里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那就是“农民工”。他们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为了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放弃了农村的生活,选择了城市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出现,城市的面貌发生着变化,神木镇也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但是近两年,神木镇却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的现状,为了了解到出现这一事件的原因,在2014年7月28日至8月5日对神木镇的返乡人口做了问卷调查和口头调查。问卷调查表发出75份,收回60份。在调查过程中,了解了农民工的真实想法。通过对神木镇农民工返乡这一事件的调查,我们看到的只是整个社会的冰山一角,并非神木镇特有,而是在这个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1的时代里的一个大众现象。

二、农民工返乡的基本情况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神木镇是神木县的中心城镇,这里的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资源丰富。这里的总人口为14.531万,其中农业人口为5.18万,其中有2.6万人为农民工。在近两年的农民工返乡人口中(见图2-1),青壮年所占比例为43%;妇女所占比例为30%;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为27%。我们了解到这些返乡农民工的平均文化程度比较低(见图2-2),其中有48%的文盲多为妇女和老年人;有36%的农民工为小学或初中水平;仅有16%的农民工是高中以上的学历。(见表2-1)返乡人口中85%的家庭人口数都低于五人,仅有15%的家庭超过了五人。返乡农民工的子女68%为成年人,不依靠老人可以独立生活;34%为未成年人(在校读书学生)。有79%的子女与返乡农民工生活在一个省内;剩余的21%的农民工子女因为工作等原因,未与返乡农民工生活在一个省内。

图2-1 神木镇返乡农民工人口年龄分布

1 来源:2014-3-10 中国经济时报 高国力 《2014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

表2-1 神木镇返乡农民工调查结果表

图2-2神木镇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

图2-3神木镇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

经过走访调查,我们还了解到有84%的农民工返乡之后都是依靠自己生活,剩余的16%是依靠养老金和政府的补助金生活的老年人口。见图2-3,51%的农民工返乡后选择从事农业,依靠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来维持家庭的生活,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还算富足。因为他们的蔬菜,水果都是自己种植,在维持自给之后,还会拿到城镇去卖,来换取收入; 31%的农民工会饲养一些家禽,如:鸡,鸭,牛,羊,猪等 ,用来出售给同村的大型养殖场,获取收益; 18%的农民工返乡后会自己开厂,当老板。而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多为大型

养殖场或屠宰场,其中低价买进的鸡鸭等,都会高价提供给城市的餐饮业,在返乡农民工筹备开厂的时候,就会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而城市的餐饮业就成为了他们的第一人选,所以说,开厂的农民工都是利用现有的资源,来收取一部分的中间费用。屠宰场只是为了方便农民,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买家。

三、农民工返乡的原因

(一)城市日常生活费过高,导致农民工返乡

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多为建筑业,简单的手工制造业或者是服务业等。由于近两年来神木镇房地产商盲目的开发和投资,致使房地产业发展的萧条大量的高楼出现空房状况。而这个是以煤矿出名的小城镇,存在着高物价的现象。农民工所居住的房屋价格也高于其他城镇,生活在高消费的社会里,使一些农民工认识到自己的收入仅仅可以维持日常的生活。长久这样发展下去,不如返乡从事农业。从事农业虽然不如城市赚钱快,但是可以使自己少缴一些租金等。就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一部分农民工放弃城市生活,选择了返乡这条道路!

(二)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低,导致其缺乏务工技能

在调查中有大约48%的返乡人口均是文盲。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较弱,只能在城市里从事一些简单的技术活,过于复杂的东西,就难以独立去完成。面临着厂商对劳动力工作水平要求的提高,农民工不能达到其技术水平,就成了被企业所淘汰的对象。在一个企业生产中,厂商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总是希望劳动者能够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会使一些技能水平低的农民工下岗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变,使农民工失业返乡

城市农民工大多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而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中小企业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所变动,厂商为了获得更大利润,不得不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及产品的质量,因此就出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从技术含量低产业向技术含量高产业行业的转变,将企业结构改为技术密集型以后,厂商会把一部分的手工劳动力用机器来代替,这一替代使得企业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厂商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机器是固定成本,在日后的生产中可以将其成本分批次赚回,并且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的必要劳动时间。同时,厂商会选择投资新设备或者是更新设备为了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而不会投入很高的资金来进行农民工的技能训练。如今的社会,各类人才都有,企业会选择低成本高水平的劳动力达到自己的盈利目的,因此才会出现农民工返乡的现象。

(四)靠自己的实力,返乡后实现二次创业

一些农民工在城市里打拼数年之后,依靠自己的工资所积累的资金,掌握的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返乡后进行了二次创业,自己当老板。由于近两年来,神木镇煤矿产业的停滞不前和房地产行业市场的疲软,使得农民工的收入有所下降。为了提高收入,部分农民工考虑到农村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有利可盈。例如:在神木镇的郭家塔村我们了解到,

郭氏返乡后实现了二次创业。农民工拥有自己的工厂,将农村作为生产基地,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进行绿色生产。利用现有农村资源,不仅需要投入的成本低,而且还可以帮助返乡的失业农民工重新上岗。

(五)政府的惠农支农政策使得农民工返乡

自从政府在2000年 提出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后,农民工看到了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就有一部分的先行部队返乡。每年的惠农政策都会有所变动,而直接获益者就是农民工。政府之所以会提出惠农支农政策,是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压力,提高农民工收入。今年的惠农政策措施由去年的39条增加到了50条.例如:种植直补政策,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等,这些惠民政策使得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放弃城市生活,选择返乡过有稳定收入的生活。农民工只要返乡,那么就会得到政府的帮扶,不管大与小,多与少,与城市不稳定的生活相比,返乡时一条更为明智的决定。政府不仅在政策上支持,帮扶农民,更为重要的是当农民工想要自主创业时,政府会提供技术顾问等,可以使农民工的创业路走的更顺利。由此说:政府的惠农支农政策对农民工返乡是一大动力。

四、农民工返乡之后遇到的问题及措施。

(一)创业资金匮乏,创业路难成。

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政府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帮助他们解决一部分在财力和物力上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初创业的人来说,还是不够的。因为劳动部门发放的小额贷款金额不得超过五万元,这使得在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

措施:农民工在创业之前,要有计划步骤,不像无头苍蝇乱撞。在确认目标行业之后,进行资金的大致计算。在自己资金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向本村的居民,进行集资,来开始创业之路;政府可以向社会的知名企业提出设立自主创业基金会,这样一来,不仅帮助了农民工,也帮助提高企业提升了知名度。

(二)信息接收滞后,易形成亏损

农民工返乡后,所在地区与市场距离较远,不能及时的掌握市场新动态。虽然说: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与外界的人口联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通讯还是比较落后。在农村地区,想要随时掌握市场新动态,可能性不大。只有电视机掌握近期市场,这就使得信息出现了滞后现象,形成收益亏损。

措施: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完善地方的通讯设施,尽可能的使返乡创业人口随时掌握市场新动态;返乡的农民工可以联系移动或电信公司,和其签约,以保证自己随时可以联网,掌握市场的变化。

五、对农民工返乡这一事件的预测

经过这次调查,让我认识到农民工返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潮流。第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而社会能够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农民工的岗位被拥有高知识的大学生所替代。农民工一旦失业,就只能选择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第二.由于近年来,我国对

农业的大力支持,在各个方面对农业的补助,让农民的收入高于一部分其他岗位的工作者。当农民工看到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远远低于政府所需的生产人数时,农产品的价格有所提高时,他们就会放弃有约束的打工生涯,选择自由自在的农业。虽说从事农业生产是一件艰辛的事,但是现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使得农业生产都是依据高科技,并且农民在购买农业用具时,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教其使用方法,这样一来,使得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所以说我认为农民工返乡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潮流。

中国农民工调查 第四篇_农民工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期中作业

农民工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班级:

组员:刘梦梦

B1108班 周娜侯冰 张伟杰高媛 商志远

农民工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导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传统的以土地为依靠的农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开放,纷纷涌入城市,以寻找就业机会和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样一群庞大的群体被称为“农民工”。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虽然这个群体为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一直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存在各种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农民工在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生活在城市的底层而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有学者认为,农民工现象是中国转型期间或者说是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过渡现象,是传统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政治分割与市场经济发展、统一劳动力市场以及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相冲突的产物,作为这样一种过渡现象,其存在将是长期的,这不由引起人们对这长期存在的社会底层群体的关注,进而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得出,从1989年第一次民工潮开始,中国的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到现在农民工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产业工人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农民工的流动具有大规模、远距离的特点,而且在流动过程中还伴随着户籍制度的限制;从农民工的结构上看,中国的农民工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但女性在增加,而且务工的人中大多是属于农村中文化相对来说较高的人,因此往往拥有一定的流动资本即经验和阅历。但虽然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相对于其他农村务农人员来说要高,而且有一定的经验和阅历,农民工仍然处于矛盾的、低下的地位,在城市中他们很容易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容易被人提到的就是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劳动环境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在城市的公共服务问题、农民工的维权问题以及农民工的身份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从事的都是城市人最不愿意从事的工作,由于法律的不健全、政府一定程度上的漠视、企业生产环境的不达标准以及农民工自身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的不足,导致了农民工的职业病和工伤等都较严重,但是在这样一种工作环境下,农民工的努力却很难得到等值的回报,除工资水平低,拖欠工资

的现象屡禁不止,而且拖欠的面往往较广、拖欠的金额量较多、清欠的难度较大、矛盾纷争也较多,这也就影响到了农民工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从这些方面出发许多学者就提出了要加强农民工工作环境的安全建设以及有效的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途径,有学者提出要解决农民工的安全隐患,必须要建设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转变基层领导的安全观念、加强对企业生产环境的监督与检查以及加强对企业和农民工自身的安全教育,而针对于解决工资的拖欠问题则要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强化劳动法律的执法和监察力度、加强法律的普及、建立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援助体系等。

从以上的综述中就可以看到农民工问题不容小视,这样一大群体在流动过程中不免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农民自身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虽然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农民工问题,但是农民工问题依然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严峻而又将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对于它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小组借小长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对辽宁省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以辽宁省农民工为主要对象,通过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工资情况、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调查,总结出辽宁省农民工目前的生存环境,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主要以辽宁本省为调查区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向这些地区的农民工发放问卷100份,并且得到了有效的回收。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分析

1.受教育程度分析

根据以上柱形图分析可得,小学及以下程度占18%,初中程度占30%,高中占19%,中专占10%,大专及以上占23%。初中的文化水平所占比例位于第一,这说明农民工整体受教育程度还是集中在初中水平。其次是大专及以上,一方面是因为可能我们调查的一部分是我们同学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比较高;另一方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工也逐渐得意识到文凭的重要性,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以便为了能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更好地发展下去。整体来说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相对较低。

2.工作时间分析

根据以上条形图分析可得,农民工的工作时间低于8小时的为4%,达到8小时的为39%,达到9-11小时的为39%,超过12小时的为18%。根据国务院规定,自1995年5月1日起,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而在这里,农民工工作超过8小时以上的所占比例为57%,有一半以上的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时间。

3.月工资水平分析

根据以上饼图分析可得,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在千元以下的占13%,1000元至3000元的占有47%,3000元以上的占有40%。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目前农民工的工资已经逐渐增多,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强度大,无论是主观感觉的紧张性、疲劳性和痛苦性;另一方面是他们有经验,有工作经历,他们靠本事和技术吃饭;当然,政府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农民工和单位之间的分析【中国农民工调查】

1.签订合同的分析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所占比例为32%,签订的劳动合同过期了没有续签所占比例为8%,劳务合同为9%,不知道哪种合同为4%,没签合同为47%,占有最大比例。这说明农民工维权意识还不是很强烈,不知道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家在农民工这个群体宣传的法律知识还不够广泛,有待提高。

2.社会保障分析(以养老保险为例)

中国农民工调查 第五篇_2016农民工调查报告

【中国农民工调查】

农民工调查报告(一)

所谓城市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在城镇中务工的具有农村户口身份或非城镇非农村户口的劳动者(即因企事业单位或政府办公占地所产生的农转非农民工)。他们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处境却相当地困难,游离在城市和农村边缘,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现在,在许多城市,为了改变农民工在城市市民心目中的形象,提出尊重农民工,把农民工改称为"新市民",从地位上把农民工与市民同等起来。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值得重视和探讨。笔者就目前农民工情况做一调查,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来源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农村出现了大量富余的劳动力,自**年以来,大量农民拥入城市,在不同行业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但工资却最低,同时分布在建筑业,工厂,一些服务业当中,从此,农民工遍布了大江南北。建筑工地的工人、宾馆的服务员,小区的保洁员、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农村,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是从事建筑、美发、保洁、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到达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打工的。

二、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状况

1、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入极困难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2、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据我们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他们一般不关心时事新闻。虽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学、技能介绍等方面的书,但苦于没钱或没时间,只得去买些地摊上的书,或者干脆趁休息时间跑到书店看免费的书。

3、民工中,绝大多数没签用工合同。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希望组织对你提供哪些帮助"时,有30.1%的务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据了解,外来务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稳定,56%的人未签劳动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没劳动报酬。

4、务工青年法制观念和知识也很薄弱。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务工青年通常与用工单位口头协商工资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签订了用工合同。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33.2%的人感到孤立无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妇、组织。

5、由于工作不稳定,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也成了大问题,他们的孩子不得不打游击,很多务工青年子女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既无法跟城市学校相比,又无法跟他们家乡的学校相比。

三、农民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问题

(一)从失业保障方面看,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而农民工却没有。

农民工靠的是熟人"拉线",为他们提供岗位;靠运气,不要因生大病、受重伤而失去工作。他们在失业期间多是靠积蓄,或向他人借钱,或是贷款、卖血,也有一部分人不得不回农村老家,重操旧业。从医疗方面看,很多农民工失业以后仗着年轻,身体好,硬挺着而不去医院看病,遇到重病、大病,绝大部分是自费,用工单位通常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只垫付很小一部分费用。从住房方面看,农民工是无法享受福利分房或在政府提供补贴的情形下买商品经济房的。有些农民工合伙租住于城乡结合部的农居点,一间房住二三十人,房租每人每月平摊几块钱,铺地铺,雇佣某家属做饭,在公共食堂吃饭;有些建筑工人住在工地附近的工棚里,拥挤不堪,采光和通风条件差,卫生情况不言而论。在保险方面,据了解,很多工厂对农民工只有工伤保险,但有年龄限制,如18岁以下50岁以上的农民工没有工伤保险,即指童工和超龄老龄农民工不在保险范围内。童工和超龄工的工资比其他农民工工资低,而他们却干着同样的活,建筑承包公司等以更廉价的方式剥取他们的劳动力。这使得农民工也分了层次,童工与超龄工的处境更是困难,他们属于非法用工,更不在法律的保护之内,但他们又不得不在外打工维持家里的生活。特别是50岁以上的农民工,从50年代经历过来的人,家里几乎有两三个孩子,至少有一个孩子在上学,上有老,下有小,只有在外打工钱来得快,像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就更不必提及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目前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近乎缺失的。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原因。

据了解是多方面的,通过对社会保障部相关人士的访谈以及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1、社会保障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在城镇的边缘性这个特殊社会地位,户口是关键。虽然政府已经取消了原来旧的户籍制度,但太多利益户口仍在发挥着作用。没有城镇户口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是正式城镇职工只是临时的工人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这种过渡性的结构状态还没有相应的保障制度实施保障,这便使得农民工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没有相应明文规定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条例的出现,农民工就难以享受社会保障权益。

2、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许多对农民工的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基金没有得到落实。通过我对市人才市场的调查与观察,没有一家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人才市场,严格地说,是没有一个为农民工提供合法程序,签署正式雇佣关系的契约机构。只有农民工自发形成的"农民工市场"在公路旁边,在小卖摊旁边等待雇主,随时还要遭受城管的驱赶,据说是因为他们影响了市容,给争创文明城市抹黑。同时,部分用人单位对法律保障缺乏正确的认识,隐瞒企业受保人员的真实情况,更有甚者拖欠农民工工资,强行对农民工实施暴力,危害他们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3、农民工自身社会保障意识较差,增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我曾问过一位农民工,为什么不去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他说大学生太天真,太学生气了,社会很复杂,能有工作已经很不错了。他们农民工团体意识较差,带有浓厚的小农意识色彩,怕"闹事",眼光短浅,只要用人单位给某些领头农民工一点好处,利益诱惑,其他人便不了了之。

四、调查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任重而道远,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非常重大。十七大的召开,将给我们更高的启示,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方向。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关注农民工的疾苦,为解决他们的问题献言献策。

1、改善农村组织、生产结构。要投入农业结构改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增加其他副业或手工业,使农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加强农民工教育,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力度。切实去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任重道远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总之,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是重点,提高农民的文化、认识是主要工作。

2、政府应该从各部门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一个组织,专门针对农民工身上所发生的问题。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时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用法律维护自己什么权益。

4、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可以考虑也让城区居民"下下乡"了解农民的生活,体验一下农民的感受,将心比心,切实到实际行动,完善两者之间的关系。

5、政府应当鼓励并加大经济发达地区对周边农村的扶持。只有将农村建设成城市,才能从根本上把农民工带离边缘化,让他们重新正常的轨道上。

农民工调查报告(二)

一、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我们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我们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职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了解人民疾苦,尽我们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二、调查内容:

时下正值酷寒的严冬季节,当大多数市民呆在暖乎乎的被窝里时,而那些民工兄弟却饱受严寒的在冰冷冷的工地上干工,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宾馆的服务员,小区的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是从事建筑、美发、保洁、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5.7%,(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

在书上看到一篇报导,跟5个老乡租住在xx一带的小李今年20岁,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xx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李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这里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李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小李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自由花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入极困难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据我们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他们一般不关心时事新闻。虽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学、技能介绍等方面的书,但苦于没钱或没时间,只得去买些地摊上的书,或者干脆趁休息时间跑到书店看免费的书。

民工中,绝大多数没签用工合同。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希望组织对你提供哪些帮助”时,有30.1%的务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据了解,外来务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稳定,56%的人未签劳动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没劳动报酬。

而且,务工青年法制观念和知识也很薄弱。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务工青年通常与用工单位口头协商工资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签订了用工合同。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33.2%的人感到孤立无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妇、组织。

由于工作不稳定,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也成了大问题,他们的孩子不得不打游击,很多务工青年子女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既无法跟城市学校相比,又无法跟他们家乡的学校相比。

三、调查建议:

1、改善农村组织,生产结构。其次,要投入农业结构改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增加其他副业或手工业,使农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总之,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是重点,提高农民的文化、认识是主要工作。

2、政府应该从各部门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一个组织,专门针对农民工身上所发生的问题。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时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法律维护自己什么权益。

4、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可以考虑也让城区居民“下下乡”了解农民的生活,体验一下农民的感受,将心比心,切实到实际行动,完善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调查总结:

要关注一件事,你必须亲身实践去接近它,不要自己的想法去认知,这一次在接近,了解农民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许多,也对“三农”中的农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认清了作为中学生的职责,让我们共同投放目光。给弱势群体以人文的关怀,共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农民工调查报告(三)

中国网4月27日讯 国家统计局网站27日公布20**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

一、农民工总体规模

(一)农民工数量继续增长,总量达25278万人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370147/

推荐访问: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 中国农民工调查电子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