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描写老人于儿孙和睦相处的散文

描写老人于儿孙和睦相处的散文

时间:2017-01-12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描写老人于儿孙和睦相处的散文(一):2013春《幼儿文学》作业4答案

幼儿文学作业4答案

第1题、判断题

1.幼儿散文是传达幼儿生活情趣及心灵感受,适合幼儿审美需求和欣赏水平的散文。( 参考答案: √ )

2.20世纪70年代,幼儿散文才得以真正崛起。( ) 参考答案: ×

3.幼儿散文的欣赏对象主要是幼儿园小班孩子。( ) 参考答案: ×

4.幼儿散文的语言既生活化、口语化,又有不少生动形象、规范优美的书面语。( )

参考答案: √

5.幼儿叙事散文侧重抒发孩子们对生活中人、事、景、物的纯洁善良美好的感情。( )

参考答案: ×

6.幼儿抒情散文侧重描述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事。( ) 参考答案: ×

7.幼儿写景散文侧重描述中外名胜风光、山水人情,以及幼儿在旅途中的见闻感受。( )

参考答案: ×

8.幼儿游记散文侧重描绘优美的自然风景、四季变化及其季节

( 参考答案: × )

9.幼儿童话散文以向幼儿介绍知识为宗旨,是一种寓知识于形象描写之中的幼儿散文。( )

参考答案: ×

10.幼儿知识散文是把童话形式移植到散文创作里的幼儿散文。( 参考答案: × )

11.幼儿散文题材广、篇幅短,但无论写什么,无论怎么写,都要求内容真实,描写真切。( )

参考答案: √

12.意境是作者将思想感情化入语言的形象描写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

参考答案: √

13.幼儿散文的意境要求优美而不追求深邃,内涵提倡简明而不要求深奥。( 参考答案: √ )

14.幼儿散文最吸引幼儿的地方,还在于它的语言明丽清纯,渗透着幼儿的情调和趣味。( )

参考答案: √

15.幼儿散文的接受主体是幼儿,创作主体则是成人,两者在审美心理和人生体验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

参考答案: √

16.戏剧剧本是一剧之本。它为舞台演出提供脚本,同时也可以提供给读者阅读。( )

参考答案: √

17.幼儿戏剧是戏剧的一个分支,是指以幼儿为对象,适合于他们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 )

参考答案: √【描写老人于儿孙和睦相处的散文】

18.到19世纪初,我国专供幼儿欣赏的戏剧才得以出现。( ) 参考答案: ×

19.我国最早的幼儿戏剧是黎锦辉于1822年在《小朋友》杂志上发表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 )

参考答案: ×

20.戏剧文学以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为基本情节,戏剧冲突就是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在戏剧文学中的艺术反映和艺术表现。( ) 参考答案: √

21.幼儿戏剧的戏剧冲突由角色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的不足而引发,表现为他们自身性格的心理冲突。( )

参考答案: √

22.幼儿戏剧的戏剧冲突由对立的角色引起,表现为幼儿能够理解的真假、善恶、美丑之间的矛盾冲突。( )

参考答案: √

23.戏剧语言由三部分组成,舞台提示语言、旁白和角色语言。( ) 参考答案: ×

24.常见的幼儿戏剧种类有幼儿歌舞剧、幼儿话剧、幼儿木偶剧。( 参考答案: × )

25.幼儿歌舞剧是以唱歌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 )

参考答案: √【描写老人于儿孙和睦相处的散文】

26.幼儿话剧是由人操纵木偶来表演故事内容的一种幼儿戏剧。( 参考答案: × )

27.幼儿木偶剧是以角色形象的台词、表情、动作等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幼儿戏剧。( )

参考答案: ×

28.幼儿皮影戏是通过人物动物的投影来表演故事内容的一种幼儿戏剧。( 参考答案: × )

29.幼儿广播剧是在幼儿多次听了故事讲述并学会复述故事的基础上,由教师组织、指导他们参加的一种演出活动。( ) 参考答案: ×

30.故事表演是一种专供广播电台播出、诉诸于幼儿听觉的幼儿戏剧。( 参考答案: × )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赏析幼儿散文《项链》

项链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小娃娃嘻嘻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串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自己的胸前。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串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的胸前。

【描写老人于儿孙和睦相处的散文】

答案: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幼儿散文的赏析。

主要内容:

这篇散文犹如一段优美的海边风光短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长细软;浪花雪白,哗哗扑面。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有的拾海螺,有的拾贝壳,有的做项链。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快乐。

为了适宜孩子欣赏,作品“拍摄”方法很高明。先采用变焦镜头从大海远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现幼儿感兴趣、海边最富特色的沙滩、海浪、海螺、贝壳,并对之作色彩描绘;然后拉为脚印、沙滩、大海的远景,很有动感。其中,对小娃娃动作的生动描写先后有序,活灵活现,一气呵成;篇末把娃娃的脚印比作大海的项链,非常传神,幼儿也很熟悉。这是作者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表现的结果,幼儿从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美感熏陶。

2、赏析幼儿散文《月亮渴了》

月亮渴了

天空渴了,月亮和那些小星星渴了。

太阳说:“我给你们舀些水来喝吧。”

太阳从大地上、河里、江里、大海里,蒸起无数的小水珠;小水珠儿成帮成伙地升到天空,就这样,天空喝到了水,月亮和小星星喝到了水,它们不渴了。

喝剩下的水,月亮和小星星又还给大地,还给江河和大海,它们泼呀,泼呀—— 亮晶晶的雨丝从天上飘下来了,小朋友们看见了,他们拍着手喊:“下雨喽!下雨喽!”

答案: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幼儿散文的赏析。

主要内容:

给幼儿讲知识,最忌讳平板的介绍说明,他们消化不了知识硬块。本文把水遇热变成水蒸气升上天空,形成雨以后再降下来这个自然现象的物理知识,融入带有童话色彩的散文里,却生动形象,新颖有趣,很容易为幼儿理解和接受。

值得说明的是,作品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天空、月亮、星星和太阳以生命的时候,也就赋予他们人的感情。太阳是那么主动关心并付诸行动,天空、月亮、星星是那么知足和懂事,他们相互又是那么理解。这说明,作者并不局限于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关于雨的一点儿知识,

描写老人于儿孙和睦相处的散文(二):描写人物散文

篇一:关于人物的散文

那一瓢水

记忆中有几次到过这座寺庙我已记不太清了,印象最深的是那三次。

第一次是祖母带我去的。当我第一次看见这座庙时,感觉不太好。走进去就像掉进了一个黑黢黢的窟窿,只有前方的神像前有一片火光,以便进去朝拜的人不致迷失方向。奶奶带着我拜完了神像,又拉着我向前走去。前方渐渐亮了起来,仿佛一下又走向了光明。耳边传来一阵哄闹声,只见一个水池摆在眼前,一群一群的大人带着小孩围在水池边,耳旁不时地传来大人说:“这是神水嘞,多喝点,喝了大神们就会好好保佑你的,保佑你上大学„„.”祖母也弯下腰舀了一瓢水,放到我嘴边,对我使了个眼色,说道:“乖啊!把这瓢水喝了,你看这么多小孩子都喝了,喝了神就会保佑你的,喝吧!”我看着那么多小孩都在喝,大人们舀了一瓢而小孩只抿了一小口,没喝完的又倒进去,荡起阵阵涟漪。看着这一切,我实在不敢喝啊!没办法,奶奶都把水送到嘴边,诶??????我只好闭着眼把那口水含在嘴里??????奶奶看着我“喝下去”了,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接着就去办自己的事了。祖母一转身,我立马跑一个角落旁把刚刚含在嘴里的所谓的神水吐了出来。诶,终于舒服了。后来我就一个人偷偷溜下山了??????

小升初的考试,我考得一般般吧。我小学时成绩还不错的,祖母看着我的成绩高兴地说道:“看看吧,神灵保佑啊!”,我顿时反驳道:“不是的,那口水我根本就没有喝,我是靠自己考的,哪有什么神灵啊?我才不稀罕什么神灵呢!”祖母没有说话,只是看了我一眼。当时年幼的我还读不懂那个眼神的含义。

第二次是外祖母带我去的。外祖母跟祖母一样,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那次是我快要中考的前几天,外祖母打电话过来说要我过去吃饭。我到了那之后呢,她却说吃饭之前要带我去个地方,我当时就觉得有些奇怪呢:外祖母会带我去哪儿呢?

接着我就看到了那座熟悉的山,接着就开始登山了,接着眼前又出现了那座寺庙。我大概明白了外祖母想让我做什么了。果不其然,外祖母又带我走进了那个寺庙,又来到了那个水池边,外祖母告诉我:“这座庙的大神很灵的,这个水池的水也是大神遣使者降下来的,赶紧喝一些吧。”说完,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那个熟悉的动作和背影,舀起一瓢水,放到我嘴边,叫我喝下。我犹豫了一会儿,对外祖母说道:“您先去做别的吧,我马上就会喝的,呵呵。”外祖母看着我,满怀信任的说:“好吧,那我就先去拜神了,等下我到这儿来,啊!”我假意弯下腰去舀一瓢水,看着外祖母转身走了,还没等到把那瓢水放到嘴边,我立马就又把它放进水池了。。。。。。 终于又躲过了一劫。

初中升高中的考试,我考得很烂,本以为能考进全市前100名的。结果却因为种种原因,考了全市900多名。比那所省重点的高校的录取线只多了4分,还好,差点就真的要脱离人生的主线,诶,这一次,我真的清醒了。可能自己真的要好好反省反省了!外祖母听说了这个消息,还是挺高兴的。毕竟村上能考进省重点的学生也就两三个吧!她逢人就说:“这真是神灵显灵了,以后还要多拜拜啊!”这时的我已不愿再去反驳外婆的话了,只是默默的、静静地待在一旁听祖母说。

第三次是跟着自己去的。高考完了之后,心情并没有像老师说的那样如释重负,反而更沉重了。之后一个人慢慢地踏上了登山的道路,看着眼前分明葱绿的树,此刻为什么在我的眼中被染成了黄色,似已枯萎,难道这就是我的命运?我心里特别不服。走着走着,又来到了那座庙前。在门外徘徊了很久,想到自己以前,我又忍不住想进去看看。踏进这座庙,思绪飞到了六年前,那次跟着奶奶来到这座庙,眼睛瞅着那一池水,一对祖孙映入了我的眼帘。奶奶舀起一瓢水对着孙女说:“乖啊,这个池子的水很灵的,喝了这瓢水,它就会让你变聪明,以后考大学的嘞!”看着慈祥的奶奶,孙女满脸笑意的喝下了那瓢水,喝完后冲着奶奶笑道:“这水好甜呢,好好喝哦!”她的奶奶顿时也乐了起来,慈祥的笑容又一次爬满了整个脸庞。

【描写老人于儿孙和睦相处的散文】

我当时就纳闷了:“这水怎么会是甜的呢?”为了消除自己的疑惑,我走过去舀了一瓢水毫不犹豫的喝进嘴里,用力品尝,却没发现其中有任何味道,我顿时明白了??????

如今祖母已经远我而去,我再也没有机会跟她说道歉了。我真恨我自己,为什么不懂得那一瓢水包含了外祖母及祖母的那份沉甸甸的情啊?为什么不能好好珍惜祖母、外祖母的那一片情?为什么那么不懂事啊?可往事已来不及追悔了。我还能怎么做呢?一瓢水,一份情,一句浓浓的嘱咐与叮咛,这一切,我都无以为报。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孝敬健在的外公外婆,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报答他们。千万别落入的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套里,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在这方面有任何遗憾!篇二:写人散文人物形象分析初探 龙源期刊网 .cn

写人散文人物形象分析初探

作者:张银科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17期

写人散文就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都要采取一定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进而达到写人的目的。自然而然,分析人物形象就成为这类散文的中心目的和教学重难点。那么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呢?笔者就以高一年级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统观全篇,弄清人物身份

人物形象是复杂多样的,不同身份的人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作者也赋予其不同的情感。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是亲人,写作时作者就表现出对父亲的无限热爱和感激之情;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是他的一名敢于斗争的学生,作者就表现了对刘和珍的赞扬和哀悼之情;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是他的老师,也是一代伟大的学者,作者就要表现对他的崇敬、赞美、欣赏之情。文中人物身份的不同,直接造成人物性格特征、思想品质的不同,人物具有怎样的身份,往往就具有与其身份相应的特征。因此,弄清人物的身份,对于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品质十分重要。

二、细究描写,明确人物性格

描写是写人散文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写活人物的关键所在。一般情况,这类散文中会出现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有时也会出现侧面描写、对比描写和细节描写。这些描写相互映衬,共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气质思想等,是研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作者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些描写方法,从而达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目的。

1.外貌描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作者是这样描写梁任公的:“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宽下巴秃头顶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形和神两方面表现了梁任公先生:“短小精悍宽下巴秃头顶”是形体描写,表现了梁任公精明强干、精神抖擞的学者风度;“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几个词是神态描写,表现了梁任公先生气度不凡、大家风范十足、满面生辉的学者气度。外貌描写是写人散文中很常见的一种描写方法,抓住它,就可以初步了解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思想品质及作者对其所持的态度情感。

2.语言描写。本文中人物的语言虽不多,但却精确地表现出人物的独特形象。“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一句表白直接表现了梁任公诙谐幽默、谦虚谨慎、直爽自负的性格特征。还有他讲演时随口背的一些诗句,又表现出他作为学者知识渊博、博闻强记的篇三:关于写人的散文

关于写人的散文 要能做札记的散文

找这些真的很难啊

拜托了【描写老人于儿孙和睦相处的散文】

满意答案网友回答 2014-11-27

我想,现在馋嘴的本事是从小时候被培养起来的。

外祖母的样子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外祖母给我买的零食我现在还记得一清二楚。在我印象中,外祖母最疼的孙子就是我了。每次过来看我都给我带一大包的零嘴。妈妈说,我四岁的时候是外祖母看护我的。后来外祖母死了才让爷爷看管我。那时侯,家里穷,爸爸妈妈一天到晚为三餐而奔波。那时侯,有点小冰糖块吮吮已经是一件值得小伙伴们羡慕的事情。而外祖母给我带来的零嘴,不单有小冰糖块而且还有杏肉,杨梅干,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果脯。每次带来得都足够我吃上两三天。值得遗憾的事,外祖母死之前,我只会远远地看着她而不敢靠近她,妈妈说,那时侯,外祖母最想的就是牵一下我的小手。而我,因为那时年少对死亡的恐惧始终没有实现外祖母的这个愿望。外祖母留下最值钱的东西就是给我的那块玉佩。每当看见那块玉佩,我就会想起她,想起她对年幼的我的疼爱。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家已经搬到新房子里去了。那时候,换成妈妈接送我上学。每次考试的那天早上,我都会到学校正门的那条芒果街的一间小店去吃油条送白粥。每次吃完考试都会去的双百。我还经常光顾那间小店隔壁的面包店,我喜欢吃它那里的两块面包中间夹着奶油的东东,现在才知道那叫三文治。除了这些我有时放学还会吃上一两个碗仔糕再回家。后来,我改路线上学了,改从学校后门那条路走,妈妈说,那比较快。后来,我就成了学校后门那间猪肠粉店的常客。现在回想起来,那间店的猪肠粉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再后来我上中学的时候,那间店已经换老板了,那味道当然不如从前。现在,走过那条街的时候,都不自觉地停停看看。寻找一些我小时侯生活的轨迹。每当迷惘的时候,想想从前,尽管小时侯年少无知,但是烦恼却比现在少的多。

【描写老人于儿孙和睦相处的散文】

上中学的时候,我上的中学就在我家不远的地方。那时候,我比较早起,可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吧。学校太早没有开门,我就会到学校旁的拐弯角的一间早餐店吃早餐。那里最出名的是牛腩粉,好多人都挤在那里吃。因为我来得比较早,人很少,老板总是在我那碗上放上多几块的牛腩。他把我看成勤奋的学生,确实,我上初中的时候是比较勤奋的。每天从一大早就抓紧时间看书,所以,初三毕业的时候我考上我这所母校——全镇最好的中学。如果当初我能坚持勤奋的话,或许,高考就不会失利。勤能补拙。古人的话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毕竟世界上不看书不学习就能取得大成就的天才为数是很少的。现在,上大学了,很少机会能再次去小店那光顾,偶尔的,接弟弟回家的时候会和他一块去小店尝尝那里的牛腩粉。

上大学了,每当吃早餐的时候,我都会怀念家乡的那些小店,甚至家里的一顿豆豉鱼干送白粥。出来已经一年了,思乡之情不言于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名副其实的馋猫,我觉得吃是最能让人寄予浓浓的感情的。

2.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

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304526/

推荐访问:和睦邻里散文 老人之间如何和睦相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