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减肥方法 >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时间:2017-01-01   来源:减肥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减肥方法】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1]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14至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仁怀市茅坝二小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

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⑴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⑵ 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⑶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⑷ 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 加强宣传,突出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课程改革网上培训与网上交流。

3、 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等问题广泛开展专题研讨,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四、实验措施:

1、师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制定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讨论、座谈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优化管理和研究机制。

(1)建立学校课改领导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

(2)建立实验研究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每两周开展一次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活动。

(3)及时充实、提高课程实施条件,包括教师、教具及各种设施设备的选择、提供与扩充。

(4)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结合开展新课程“四优”评比活动:优秀实验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比,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5〉制定关于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规章制度,并能切实指导这些评价工作。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仁怀市茅坝二小 长:

员:张 杰 刘 飞 柯尊庆 曾庆彬 唐道付 方伟 孟威

一、三年级全体任课教师 组 副组长: 组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二):206年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旺苍县 学校

关于探索长短课时和活动课改革实施方案

自2013年以来,我校课程改革工作已相继在初中部九年级的数学、英语、语文学科开始初步实验与探索,目前,从九年级的一诊检测来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按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县教育局对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计划,自今年春季开学起,我校将全面探索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我校作为农村学校、广元市校园文化先进学校、广元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广元市楹联教育基地校、旺苍县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旺苍县名学校,应该责无旁贷地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为了认真落实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精心规划、深入研究、努力实践、逐步完善,做好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四川省普通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指示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黄洋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让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让教师教的愉快、高兴。 二、目标任务

1.探索“331”的长短课时制度。

2.探索“半天活动课” 的教学模式。

3.进一步推进“小组合作“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从学校办学理念、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出发,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

三、工作要求

1.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将实行“331”的长短课时模块教学,即:第一个“3”是每天上午,开设3节40分钟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的教学;第二个“3”是每天上午第四节到下午的第五、六节,开设3节30分钟的思品、地理、历史、生物、科学、音、体、美、计算机、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学;“1”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下午安排1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当天有体育课的班级,下午安排1小时的课外读书、琴棋书画、英语角、数学爱好者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参加。虽然教学时间减少,但是教学质量和任务不减,深化“小组合作学习”和“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很有必要。

(1)在每课时的时间分配上,一般地,一节课要做到“三个三分之一”:1/3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自学,1/3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小组研究学习,最后1/3的时间的一半,用来归纳总结,剩余的时间就是老师解惑。

(2)教学目标“保底不封顶”,即我们的教学必须保证所有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学校集体备课组,确定有敬业精神、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担任学科备课组长,将学科备课和导学案的制作任务分解到教师人头,每人制作两套导学案,一套导学案为基础知识占主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另一套导学案为难度系数较高,可以满足“吃不够”的学生需要。

(4)导学案的审查:由学校成立各学科导学案的审查小组,审查小组必须熟悉学科的课程标准,用学科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的导学案,进行认真的审查和修改,将审查后的导学案,交回到原来编写的学科组中,进行重新修改,将修改后的导学案,再报审查小组审核, 审查小组,觉得没有修改的了,交由学校分管副校长再次审核,审核后若有修改,需要备课组再次修改,若没有问题了,打印出来后就可以实施。

2.坚持半天开展活动课的教学模式探讨

小学每天1、2、3节课,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可以安排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初中每天上午半天4节课,每节课安排上课时间为40分钟,可以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教学任务重的学科教学。

小学每天第四、五、六节课为活动课,每一节上课时数为30分钟,可以安排音乐、美术、体育、思品、科学、计算机等教学活动。

3.长期坚持开展1小时课外活动

学校每天开展1小时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必须开展1小时户外体育活动,以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当天有体育课的班级,将开展1小时其他课外活动。

开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活动课,主要指形体、舞蹈、器乐、合唱、绘画、写生、剪纸、书法、棋类、排球、篮球、乒乓球、足球、田径、健身健美操、阅读与欣赏、诗词楹联、数学爱好者、英语角、课本剧等活动,保证每一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以上活动,每一种活动要有

10到30人参加。活动开设要有活动课表,明确活动课的时间、地点、器材、人员四到位,每一堂活动课,教师都要精心备课,避免活动课的随意性,严格活动课的考核,将其纳入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中。

四、工作措施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将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新教材培训等结合起来,把新课程培训作为当前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

(2)以新课程标准培训为切人点,以全员培训、整体提高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规划和计划,将校本培训作为师资培训的重要途径。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重视和加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和水平,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2.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科学、合理、规范地设置课程和制定开课计划。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开课计划要符合国家新课程方案的刚性要求,体现新课程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能够开设课程标准要求的所有活动课,形成优质的学校特色课程和研究性学习项目;同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学校教师、教室等资源,并保证学生有机会多参加项目较多的课外活动。

(2)高度重视新设的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保证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艺术课程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加强艺术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和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保障学生活动安全有效。

(3)深化“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4)建立学生自主参加活动课制度。长期以来过于集中的教育体制使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性,没有个性,没有主见,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密切接触中观察和认识学生,判断他们的个性,认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的活动课程学习计划,选取最能挖掘学生潜能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3.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1)制订《学校课程设置方案》。根据国家和省课程方案,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

(2)成立学校长短课时咨询机构,编制活动课指导手册,建立活动课指导、考核制度,引导家长正确对待长短课时、活动课程的选择性,切实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逐步实行学生自选活动课。

(3)制订《学校活动课程实施及管理办法》,对活动课程的设置、实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三):2015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第1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几点说明: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六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

6、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经费保障

学校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都需要必需的设备和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有新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各室的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于开发等方面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第2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学校新课程实验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李传涛

副组长:孙金伟

成 员:郭方旭、赵祥涛

三、新课程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以新的课程标准组织本次实验,为新课程体系的完整积累经验。

2、完善开发和整合我校课程资源,特别是加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的力度,开发适合我校师生的校本课程。

3、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4、以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为导向,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学模式,构成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特别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教研新模式。

5、加强德育探索与实践,开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德育新渠道,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人文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6、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推进组织体系,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形式,以促进全体教职工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队伍。

四、新课程实施计划表

五、实施新课程理念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只是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而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301416/

推荐访问: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标准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设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