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减肥方法 > 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时间:2014-04-22   来源:减肥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减肥方法】

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原因、方法分析

财政体制的定义:财政体制是划分各级政府财权、加强中央宏观调控、协调地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已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

1994年实施的财税体制改革,在新中国财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改革,建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有了稳定的增长机制,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增强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可以说,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支撑框架,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一)财政实力逐年增强。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加强税收征管的基础上,全

国财政收入从1993 年的 434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 117254亿元。

( 二) 中央财政调控能力明显上升

1993年以来,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显著提高,从22%上升到48%,部分年度超过50%。 财力的适度集中大大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财力基础。

( 三)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

一是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初步形成。分税制以来,我国改变了过去一省一率!实行上解或补助的方式,出台了主要参照客观因素进行公式化分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形成了财力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互为补充的转移支付体系。 二是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不断创新。中央从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中集中的收入全部用于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形成了稳定增长机制及中央财政自我约束机制,对地方的补助力度明显增加。三是转移支付办法不断改进,透明度逐步提高。

(四)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实行分税制以来,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省以下各级政府的财权和收入范围,基本形成了地方的纵向分税框架,省对下转移支付体系初步形成。

( 五) 强化了地方财政的预算约束,增强了地方加强收支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和健全了分级预算制度,明确了各级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范围,强化了地方财政的预算约束,提高了地方坚持财政平衡、注重收支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财政资金筹集和分配比较规范。

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当前我国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事权和财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行为失范。

一是事权划分不清晰,上下同构现象严重。(1)目前财政体制下明确应由中央政府承担的国防、国税、海关等属于中央政府的事务,地方财政也负担了部分支出责任。(2) 属于地方的支出责任,中央也给予了补助。如一些地方文化!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中央通过大量专项转移支付进行了补助。(3)上级政府干涉下级政府的事务,存在着“中央点菜、地方买单”的现象。近几年,部分中央部门出台了涉及卫生、社保、公安等领域的一些支出达标政策,导致地方政府事权被扩充。

二是事权下放的情况比较突出,但却没有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财力。在目前垂直集权的行政体制下,上级政府可以随意调整下级政府的支出责任。

三是财权划分不合理,不正当竞争现象严重。一些地方政府出现全局利益和环境资源,利用土地、税收优惠等政策招商引资,一味追求经济增长,从而对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带来消极影响。

2、预算制度完整性不够,财力比较分散。我国目前预算制度的完整性不够,公共预算收入以外的政府各类收入规模仍然较大,社会保障预算尚未建立,政府性基金收支单列,但管理还有待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刚刚开始试点,还不够完善。

3、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影响地方财力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一是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地方可调控财力减弱。现行体制下,中央从地方集中了大量财力,再以转移支付形式补助地方,特别是中央大量的专项拨款要求地方财政配套,导致地方可调控财力较少。

二是地区间财力差异仍然较大,不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转移支付制度不尽完善,客观上增加了地方财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难度。由于在现行转移支付的框架下,地方总体财力和人均财力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地区之间不均等化的情况比较严重。

4、中央财政集中度未达到改革设定的目标,不利于增强中央调控能力。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中央政府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来看,大部分国家都保持在60% 以上,我国如果将预算外、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土地出让收入等政府性资源计算在内,中央收入比重仅为 30%左右,明显低于其他国家水平。

5、省以下财政体制不尽完善,不利于基层政府有效行使职能。现行省以下财政体制虽然基本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分税制改革的一般要求,但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

三、国外财政体制变革的经验借鉴

( 一)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财税体制的基本特点

1. 政府间财政关系

(1)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规范化与法制化。综观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其法制化和制度化"多数国家均由宪法规定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分税制以及转移支付的基本格局。

( 2)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格局。

——分税制与地方税收立法权。分税制可说是各国解决政府间财力分配问题的基

础。

——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的划分。各国的一般情形是,涉及宏观经济稳定!收入再分配、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 如国防、外交、全国性基础设施) 等方面的职能,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而地方性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

2. 预算制度

( 1) 预算涵盖所有的政府收支。所有政府收支都应纳入预算管理,即预算的“综合性”是现代预算制度最基本的原则。

( 2) 行政层面的“财政统一”与“财政问责和监督”。

( 3) 预算管理模式的多样化。现代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张,使政府肩负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责任。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方式,也不限于传统意义上财政资金的收支。具有专款专用性质的政府性基金、使用者付费、政府贷款和担保、税式支出等方式,在履行公共职能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与之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模式,也日趋多样化。

( 二) 从财税体制的国际经验中得到的启示

1. 通过法制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

2. 中央政府集中大部分财政收入。

3. 事权与支出责任界定比较清晰。

4. 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较高。

5. 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四、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 一) 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针对当前我国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财政体制变革的重要经验,进一步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 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按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均衡地区间和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差异,适度向上集中和适度向基层倾斜相结合,进一步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根据以上基本思路,进一步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分税制的基本方向不变。 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果应当在坚持的基础上去完善,而不是推倒重来"总体来看,现行财政体制仍有许多合理的内核,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2. 财力分配适度向上集中、向财力薄弱地区倾斜。 一方面在财权划分上要继续坚持适度向上集中的原则。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而且正面临着经济转轨阶段。从政治上看,在促进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保证国家安全等方面均需要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

3. 省级财政保持一定的调节能力。 省级政府是中央为管理地方政府事务而设置的中央政府下属权力机关。它是地方最高权力的执行机构,省级政府拥有对省域内行政事务、经济运行以及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的管理和调节职责"作为地方最高的行政机关,省级政府往往要把较多的资源投入到促进省域经济增长和促进省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差异较大,这一点也决定了省级政府在其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内行

使其经济和财政调控职能的特殊重要性。

4. 构建地方政府推进科学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正向激励是一种通过强化积极意义的动机而形成的激励"保持财政体制的正向激励效应,就是要调动从中央到地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其中,地方政府是关键"地方政府有发展的积极性,但在着重于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从区域范围和区域利益来看属于合理的抉择,可能不利于全国的整体利益。这就需要通过财政体制的完善来矫正!引导或减少不利于整体利益的地方积极性。

5. 坚持渐进性改革原则。我国财政体制的变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逐步取得改革共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任何一项改革都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需要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合!相协调,难以单兵突进,只能采取渐进性改革路径。

( 二) 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

1. 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是完善分税制体制的关键,必须上升到法律层面予以解决。只有按照法律规定、受益范围!成本效率!基层优先的原则,在合理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才能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政府间分配关系。

2.逐步建立统一完善的国家财政。建立法治、完整、透明的预算体系,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既是统筹安排财力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途径。政府各类收支都应纳入预算管理,形成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的预算体系。

3.中央财政适度集中财力。财力的集中与分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矛盾,任何国家概莫能外。处理好这一矛盾,关键是把握好“度”。

4.着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在中央适当集中财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转移支付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将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的目标,更好地发挥转移支付对调节地区间财力差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

5.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是实现县级财政从过去的“两保”( 保工资、保运转) 向今后的“三保”( 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 迈进。

6.推进体制的相关立法。目前,我国财政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但尚不完善。要在积极推进财政立法进程,不断健全财政法律体系的同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公开立法,提高法质

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二):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 十四 章 财政管理体制

本章目录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新增!!)

2011新版考情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四)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新增!!)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

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例题·单选题2011】财政制度的核心是( )。

a.财政收入制度

b.财政支出制度

c.政府预算制度

d.国家金库制度

答案:c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

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例题·单选题2009】财政管理体制核心内容是各级政府间的()。

a.事权划分

b.财政收支划分

c.企业隶属关系划分

d.税权划分

参考答案:b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一般遵循以下原则(新增)

(1)受益原则。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

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央政府;

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

(2)效率原则。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来确定事权的归属

(3)区域原则。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区域性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4)技术原则。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一般遵循以下原则(新增)

【例题·多选题2011】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

a.受益原则 b.效率原则

c.区域原则 d.技术原则

e.公开原则

答案:abcd

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新变!!)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集权原则 。将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 。

(2)效率原则 。将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将一些流动性不强的收入,划归地方政府 。

(3)恰当原则 。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和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如关税。

(4)受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对于收益和负担能够直接对应的收入(如使用费),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例·单选题2011】根据国际经验,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 )。 a.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的对称性安排

b.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对称性安排

c.收入增长与支出增长的对称性安排

d.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

答案:d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1、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新增!!)

(1)财政联邦制模式。州余主义原则,未在宪法中明确的,权力归州。各级政府独立地行使各自的财权财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行管理,自成一体。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墨西哥、印度等

(2)财政单一制模式: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与之相适应的财权财力划分,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体制模式。地方政府拥有的分权水平较低,自主性较小。法、英、韩、意等国采用这种模式。

2、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统收统支型、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

三次包干型(1980-1993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0-1984)-分灶吃饭体制

(2)“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5-1987)

(3)包干财政体制(1988-1993年):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定额上解、定额补助。

分税制(1994以后)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四)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新增!!)

1、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2、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17690/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